A. 中學生與社會作文
家園的形狀
廣東佛山南海區平洲第三中學初三(6)班郭順子
「家園有形狀嗎?」大自然在創造萬物的同時,給予他們一個個與眾不同的形狀。那麼,家園也應該有形狀。家園可以是圓的,也可以是方的,或許會是某種不為人知的獨特的形狀。
圓形
小學三年級,在一個天氣多變的夏天。一陣狂風嚇走了早上的晴朗,烏雲像趕集似的從四面八方涌來,嚴嚴實實地把天空封住了。早上出門時沒帶傘,看著同學們一個個回了家,我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我不知所措之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雨幕當中——「媽媽!媽媽!」我沖過去抱著媽媽,卻發現媽媽的衣服已經被雨水全淋濕了。我心疼地看著媽媽,媽媽抱歉地說:「真對不起啊,媽媽來遲了。」說完就牽著我向家的方向走去。突然我發現:剛才還打濕媽媽雙肩的雨滴停了,可是周圍的雨還下個不停啊!我抬頭一看,媽媽的小傘上還有一把大傘——原來是爸爸。「走吧,快回家,別凍著了!」爸爸關切地說。就這樣,我在兩把傘的庇護下安全到家了。走在外圍的爸爸媽媽都濕透了,而在中間的我卻一滴雨水都沒有沾過!
我發覺:爸爸、媽媽和我組成了一個溫暖的家園。從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像保護至寶一般,給我無私的關懷。我的家園就像一個圓,我是圓心,而爸爸媽媽手牽著手,努力地保護著我,給我溫暖,給我幸福。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把一切的風風雨雨都擋在了圈外——只為了給我一個寧靜的空間,讓我健康成長。
三角形
上初三時,我開始了新的生活——在學校住宿。我開始學習自立自強,開始去獨自面對生活的苦與樂,開始從圓心位置向外圍擴散。我的身邊不再有爸爸媽媽陪伴,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遇到的挫折。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時間回家,媽媽也忙於自己的事業。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向他們撒嬌,我們各自都在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每個月爸爸媽媽都會寫信給我,噓寒問暖,同時也給我鼓勵。我也會經常寄一些賀卡給父母,希望能傳遞我的關懷。我發現:我的家園變得就像一個三角形——我、爸爸、媽媽是三個頂點,彼此之間雖然隔著距離,卻也有一條線在互相牽引著,在互相支持著,鼓勵著。雖然我們一家相聚的時間變少了,但我們的家園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陌生,反而因為這種精神上的支持而變得更加緊密,更加牢固。
方形
池塘是魚兒的家園,森林是小鳥的家園,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對於一名中學生,一個班集體也是一個家園。
在這個家園中,我們幾十個同學形同一家,卻又互相競爭。一次競賽前,我和我的對手都在廢寢忘食地復習著。忽然,我遇到了一道不懂的問題,我看看不遠處的她,心裡一陣矛盾:我要不要去問她呢?時間那麼緊,她肯不肯教我呢?……「我有一點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教教我嗎?」她的聲音突然響起,我不禁一陣慚愧,但隨即跟她熱烈地講解起來。然後,我和她交流了各自的學習心得,使我受益良多,我們的問題也都解決了。成績出來了,她和我都獲得了一等獎。
我發現:我的家園的形狀就像那寬敞明亮的教室,是方形的。幾十人互相幫助,互相促進,這使我們的家園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堅不可摧。它就像一個花圃:我們的老師是最勤勞的園丁,我們是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孜孜不倦地吸收著知識的養分。在陽光下,這是多麼和諧、多麼融洽的一道風景啊!
「我們的家園美麗可愛,祝福你啊,我們的家園……」歌聲回響在耳邊,我終於明白:家園是圓形的——充滿溫馨;家園是三角形的——彼此關懷;家園是方形的——結互助。
(指導老師:吳志海)
點評:初看,本文的標題就很新穎;細看,文中對家園形狀的三個比喻更是別具匠心;敘事後的幾個「發覺」、「發現」的議論,揭示出「圓形」、「三角形」、「四方形」這三個比喻的深刻內涵,表述貼切且令人耳目一新,相信閱過此文的讀者會為之叫絕。
初中組一等獎
幸福的新家
廣東廣州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初一(7)班〔韓國〕李受衍
剛離開韓國來中國時,我就對這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充滿了好奇,在我心中追尋著那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古老建築,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可是,我們下了飛機,眼前的景象讓我犯迷糊了,我夢中的中國在哪裡呢?
看吧!那寬闊的馬路上飛馳的是賓士,是奧迪,是別克……天哪!太不可思議了,飛機是否降落錯了地方,這哪裡是夢中的中國,落後的家園,這里明明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高樓林立,立交橋全部逼入你的眼簾,寬闊的馬路中間是各色鮮艷的花草,馬路兩邊是各種高大的樹木,繁忙的各種汽車,在馬路上開心地行駛著,公交車不停地報著那一個個陌生的地名……我為眼前的一切所震驚!
當的士停靠在白雲高爾夫小區時,那一棟棟整齊的樓房坐落在繁花綠樹之中,那樓房綠色的外部色調,給人以溫馨的感覺,這里的人們穿著和韓國沒什麼兩樣,我莫名其妙地產生了到家的感覺。當我們下了的士,司機在找錢時的一句「謝謝!」讓當時不懂中文的我為之一顫,他們真懂禮貌!當我們買東西、和房東交談時,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和藹、親切、友善!我好感動啊——這的確是一個真實的童話!
對於眼前的這個「童話」,我一直想追尋她那隱藏在背後的神秘的面紗,是什麼魔力在起著作用呢?我來中國這幾年來,每天都在看著周圍所發生的變化:道路在加寬,立交橋越架越高,地鐵也越挖越深,火車越來越快!終於有一天我找到了答案……
一天,我到曾瑋琪家玩。一進門,只見她的爺爺在翻看相冊,臉上已樂開了花,我和曾瑋琪忙圍上前去,她爺爺笑容滿面地指著相冊上那一張張黑白照片說:「太快了!太快了!」看著我們一臉茫然的樣子,只見她爺爺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你們看,這張照片是瑋琪爸爸6歲時照的,你們仔細看看,在他背後是30多年前的廣州大街,那時候,兩層樓都很少見,道路也是很狹窄,很多人都住在低矮的瓦房裡,陰暗潮濕,要是遇到梅雨天氣,那就更倒霉了!哎,多虧了鄧小平他老人家,他為中國設計了宏偉藍圖,改革開放讓廣州富起來了,才有我們今天這幸福的家呀!」爺爺忙把今年的彩色全家福指給我們看,只見他們一家人在寬敞明亮的大廳里開心地笑著……
這時,電視里剛好插播新聞,只聽主持人說:「2010年,廣州舉辦亞運會,政府將投資20億人民幣來改造場館和周邊的居住環境,對於廣州來說,這是一個很小的開支,亞運會將給我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明天!」爺爺聽了,開心地說:「是呀,廣州的明天將會更加漂亮,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美好!」我們心中暗喜,讓我們一起為迎接明天的幸福家園而歡呼!
這就是我在中國的幸福新家。
(指導老師:葉慧青)
點評:一位異國少年把廣州視為自己的「家」,這足以令人感動。文中「飛馳的是賓士」「繁花綠樹」等等場景似信手拈來,展示了這「幸福新家」的面貌。還有流利的語言也許令我們想不到此文出自一位韓國少年之手吧。
初中組一等獎
追尋
廣東廣州市第二中學初二(10)班趙珅
天空是鷹的家園,森林是虎的家園,海洋是魚的家園。那麼,哪裡是我的家園?
——題記
(一)尋找
「家園」,很陌生又很熟悉的詞語。「什麼是家園?哪裡是家園?」年僅14歲的我,第一次思考這樣的問題。
我的家園,是每天放學回到的家嗎?不!那僅僅是一個停留的居所。盡管我對它再熟悉不過,盡管我花費了很多心思裝飾它,但它仍不足以稱為我的家園。家園,給我的感覺不應該僅僅是熟悉。
我的家園,是生我養我的廣州嗎?不!每當看見華燈初上的廣州城,看見車輛川流不息的廣州城,總是覺得美麗輝煌……虛幻,遙遠。家園,不是應該親切的嗎,怎麼會虛幻遙遠呢?
我的家園,在哪裡?
(二)迷惘
總是聽爸爸媽媽說:「我們的家鄉在桂林,那是一個很美的城市。在那裡,有我們的根。」我心頭一顫:我的家園,是桂林嗎?
記得10歲那年,隨著爸爸媽媽踏上了桂林的土地。看著腳下溫厚的黑土,似曾相識。這,就是家園的氣息嗎?
「珅,快過來幫幫忙。」是媽媽在招呼我過去。短短的一段路,卻走得我心驚膽戰:一些人家養的大狼狗,看見陌生人,都憤怒地沖過來,大聲地狂吠著,隱隱看見發黃的尖牙。一隻只體形碩大的狼狗把我圍在中間,嚇得我不敢動彈。大姑媽發現了我的窘境,過來趕走了幾只狼狗,笑著安撫我說:「這些狗就是這樣,挺兇悍的,看見陌生人就沖上去。」「陌生人?」我微微一震。的確,不論我有多喜歡這里溫厚的黑土,多喜歡這里清秀的山水,多喜歡這里淳樸的風情,對於這片土地來說,我只是一個過客,一個陌生人。
桂林,是我父母的根。這里,有他們童年時期所有美麗的回憶。但對於我,桂林只是一卷秀麗的山水畫,只是戶口簿上籍貫後面的那幾個字。
回到桂林,爸爸媽媽找到了他們的根。那麼,我的根在哪裡?在哪裡,才能找到我的家園?
(三)頓悟
「你看你,又穿那麼薄,天氣轉涼了,要多加件衣服才好,小心著涼了。」
「知道了。每天都這樣說,煩不煩!」 照例每天都會重復的對白。我嫌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的沒完沒了。
「明天我要去南京出差,要去一個星期呢,過兩天你爸也要去上海。我們都不在家,你要自己照顧自己,別等我們回來時又感冒了。我去超市買了些面條,餓了就自己去廚房下。這幾天天氣轉涼了,晚上睡覺別踢被子,記得多穿幾件衣服。還有……」我在心裡歡呼解放,媽媽的叮囑根本沒有聽進去。
期盼已久的「解放日」終於來臨了!但,事情卻不如我想的那樣順利。
做完作業後,我去廚房煮麵條。煤氣爐打了三四次才打著。把面條放進鍋子後,我去客廳看電視,一不留神,水就溢出了鍋子。我只好拿著抹布清理,然後「享用」我那碗「美味」的面條。唉!結束了我災難性的晚餐後,我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如媽媽所料:我得了重感冒。被感冒困擾得不知所措,我只好打電話向媽媽求救。
媽媽在電話那邊一聽就急了,說她馬上訂機票回來。
我躺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等媽媽回來。朦朧中,我感覺到有手放在我的額頭上,涼涼的,很舒服……「叫你睡覺不要踢被子,平時多加件衣服,你偏不聽,看,感冒了吧!」躺在媽媽懷里,聽她嘮嘮叨叨,竟覺得是種享受……
睜開眼睛,發現我正在醫院的病房裡吊針。病房裡充斥著難聞的來蘇水味,不知為什麼,我卻感到格外的溫暖熟悉。我是怎麼了?低下頭,我看見了媽媽緊握著我的手,細膩溫和。這時,一股熟悉的暖流湧上我的心田。我一愣,恍然大悟:我感到溫暖熟悉的不是病房,而是媽媽的手。媽媽的手,柔軟溫暖,安撫了我身上的病痛,撫平了我心中的不安……
B. 中學生與社會有什麼關系
中學生是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的一份子,是祖國建設的棟梁,代表著祖國年輕的力量。
因此,平時應遵紀守法,助人為樂,又紅又專,刻苦學習,為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必須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代不同,人們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不同,中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肩負著偉大的歷史重任。把前輩人開創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振興中華,實現跨世紀的宏圖偉業,這是時代賦予當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中華民族復興和輝煌,關鍵在於國民素質,關鍵在於人才。中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歷史重任終將落在這一代人肩上。做跨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老一輩無寄予的厚望,也是歷史的重託。
(2)中學生與社會擴展閱讀:
人類社會特徵
1、是有文化、有組織的系統。是由人群通過一定的文化模式組織起來的。
2、生產活動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進行生產。
3、任何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最大社會群體。
4、具體社會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存在於一定空間范圍之內。
5、有連續性和非連續性。任何一個具體社會都是從前人繼承下來的一份遺產,同時又和周圍的社會發生橫向聯系,具有自己的特點。
6、有一套自我調節的機制,是一個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機體」,能夠主動地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創造適合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C. 中學生與社會的關系
中學生是為社會運輸的勞動人士,他們可以說是已經開始接觸到了社會的一些問題,是社會的後備人才
D. 中學生與社會
我不是太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要以中學生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看法為題的作文嗎?
作文給不了你,大致的思路可以給你。要明白以下幾點。
1.中學生的本職工作,即學習。中學生面臨中考或高考的壓力,為了最大程度的培養自身素質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做准備,學校學習占據了大部分時間。這時候,學生和社會可以說是割裂的,聯系並不緊密。
2.學習最終作用於學生,服務於社會。所以學生和社會的聯系又是緊密的。學生學習的最終用途就是服務於社會,所以學生的學習不能脫離社會,學有所用。所以,學生又不能完全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E. 作文:中學生與社會
中學生與社會
中學生與社會
一年一度的宇宙選美大賽又開始了,而今年的得主卻不是地球.這是為什麼呢?地球哭著告訴我們了原因.原來是人們這幾年一直在破壞環境.
我們都很懷念藍天白雲、鳥語花香、草木繁茂的日子.但是古往今來,人們都將觀光賞景視作一種休養生息、調節生活的標准.然而,現在人們再也看不見那種景觀了,再也呼吸不到那種新鮮的空氣了.多少年前,天是碧藍碧藍的,而如今,卻整天有迷霧籠罩,多少年前,故黃河還是清澈見底的,而如今,油墨似的污水,肆虐的流淌著花花綠綠的漂浮物若隱若現,如同一塊發酵的乳酪,散發的不在是誘人的香甜,而是另人「敬而遠之」的惡臭……
且不用說全國,全中國的環境如何?單單放眼校園,樓道間,垃圾隨處可見,最讓人費解的是:里垃圾桶不到兩米的地方,撒落著點點「星辰」, 很多同學可以為了找一本書,而在書店呆上一夜;很多同學可以為了解一道題,冥思苦想幾分鍾,然而卻不肯用幾分鍾來維持校園的整潔。更有甚至偶爾在天空中還有不明「飛行物」……
由於人們經常不遵守環境的保護規定,將雜物亂仍,甚至有的人隨地吐痰,有的人隨手亂仍廢紙、包裝紙、塑料袋等。更有甚者,有人再公共場所竟然隨地大小便,視公民的道德與不顧。誠然這些人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想沒有想到過,這樣長此下去將使一個很美麗的徐州自然環境會變成一個污染的城市。
如果你是地球,別人在你臉上吐痰,在你臉上放垃圾,你也不願意,因此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有義務有責任的去保護環境,更不應該去破壞自然環境。
以上都是些小事,但只要大家一起動手、一起努力,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對改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起著一定的作用。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吧。
F. 中學生與社會關系
是一種被學習和包容的關系
G. 中學生與社會的作文
唉呀!我的蘋果怎麼了?我很愛吃蘋果,可我相信大夥兒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把蘋果皮削掉,放在桌子上久久不吃時,你會發現蘋果的顏色變成茶色了,可這時我要問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為了解開這個讓人絞盡腦汁的迷,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我先把一個蘋果皮削去,再把一個香蕉的皮剝掉放在桌子上。過了一會兒,我看了一下桌子上的蘋果和香蕉。削過皮的蘋果慢慢變成茶色了,而香蕉仍然還是原來的樣子。我不甘心,又過了幾分種,我再次看了我的實驗對象,嗬,蘋果的顏色完全變成茶色了,可香蕉還是象個活生生的大胖小子,差點把我氣死!啊,我忽然想到媽媽的一句話:"鹽水能殺菌保鮮"。於是我拿了一瓶加了鹽的水,把蘋果放了進去,果真顏色一點也沒有變,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為什麼蘋果削久不吃會變色而香蕉不會?為什麼把蘋果入在鹽水裡能保持顏色不變呢?難道是空氣耍的鬼把戲嗎?我無法解釋其中的奧秘。帶著滿腹的疑問,我去問爸爸,而爸爸卻說:"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會思考的腦袋,假如你能用自己的智慧去解開這個迷,你就會覺得更開心!"沒辦&小學作能去問那不會說話的老師——書。在茫茫的書海中,我總算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蘋果的果肉中有一種物質叫"酶",這種"酶"接觸到空氣,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氧化酶的物質,促使蘋果變成茶色。而放在鹽水中蘋果不接觸到空氣,不會產生化學反應,因此不會變色。-
啊!我真沒想到蘋果除了含有維生素C外,還含有"酶"元素。我為自己的發現感到自豪,雖然這不是什麼偉大的發現,可我覺得只要愛科學、愛學習、善於發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能體會到科學探索的無窮趣味。
H. 以 中學生與社會 為題的作文
創建美好社會,共建和諧湛江
創建和諧社會是一種堅持以人為本、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為目的的社會發展觀。創建和諧社會,政府的重視和投入固然重要,但作為二十一世紀生力軍的青少年,更需要為我們家鄉--湛江創建和諧城市而出謀獻策。
在我看來,一個和諧的社會包括三大方面:
人與自然的和諧。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能力,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有償利用。
湛江是一個美麗的港口城市,擁有豐富的農業、海產、礦產、油氣及旅遊資源。既然有了如此優越的生態環境,我們更應該因地制宜地開拓一條新的發展思路,即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發展無大資源能源消耗,不破壞生態環境,不造成嚴重污染,成本低,見效快,市場好的綠色經濟。但我們在保護生態環境,走科學發展道路的同時,並不排斥當地已有的合理工業的發展,也不排斥不犧牲或少犧牲生態環境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盡管如此,有些排污比較嚴重的工廠要特別引起重視,不要讓那些自然閨秀和優美的環境被臭氣臟水污染損壞了,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塊安康的寶地。
只要按著科學的發展觀辦事,就會取得既保護了生態環境,發展了經濟的雙贏結果,也帶來一個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
人與社會的和諧。
眾所周知,湛江憑著經濟快速成長,已經開始慢慢躋身於小康地區,無論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還是居民的年平均收入,都有所上升。但是,貧窮仍然是湛江揮之不去的難題。
首先,部分人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家庭開支緊絀不堪。再者,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越來越擴大的趨勢。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富餘勞動力和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壓力日益加大。
一個貧困人口大量存在,貧富懸殊又日益擴大的社會,難免形成貧富對立,矛盾加劇,直接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可以說,結合社會力量,下決心解決貧窮問題的工作已經刻不容緩。因此,我們要以滿腔熱忱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單靠間斷性的慰問和救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又應該從哪方面著手落實呢?
首先就是要增加農民收入,其次就是要加大力度解決就業與再就業問題,再者要完善社會福利保障系統。
只有主動進位,運用市場、合同、商標監管等職能,幫助群眾謀發展;延伸職能,深化服務層次,及時地排解群眾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幫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服務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刻;用服務特殊群體來支持發展;真心實意地支持實施再就業工程;通過結對幫扶等手段解決一部分特困戶就業問題,才能從根本上緩和這種矛盾,從而創建一個人與社會和諧的社會。
I. 中學生與社會作文怎樣寫
我們中學生的責任
社會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所以盡責是我們的應該
責任是顆渺小的種子,一旦把它播種在你的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生根、發芽。要不了多久,它會成為小樹苗,最後成為參天大樹。經過努力,它會開花,點綴你的人生,最後結果,這是對你盡責任的回報。
當你拋棄它,它就始終只是一顆種子;當你在盡責任中放棄了它,那它就會死亡,甚至給你的人生抹上一絲陰霾;如果你在它含苞綻放時,用驕傲拔掉了它,你就會在別人得到果實後而後悔,想要重新盡責任卻沒時間了,更沒有機會了。只有你堅持盡到這些責任,努力呵護它們,你的人生才會豐富多彩。
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扛負著自己的責任。責任,也許是自己對自己的規定,也許是別人交給你的任務,也許是自己的工作……責任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有學習的責任,建築師有建房的責任,老師有教學的責任,作家有寫作的責任,甚至連普通的動物——烏鴉也有反哺的責任。
何為責任?還是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一直指導著無數仁人志士,成為他們一生的信條。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國家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有人還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改為了「天下興亡,我有責」。意思是說,「我」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
如何盡責?答案在一張張時代的寫照中。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對億萬蒼生的責任;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對整個蜀國的責任;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前赴後繼,這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責任;上次,「韋帕」來襲,溫州軍民英勇奮戰,積極抗台,這是對整個溫州人民生命和財產的責任。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應當承擔起自己無可推卸的責任。也許,作為學生的我們的責任尚不是歷史、也不是時代的責任,我們的責任在家人的笑臉上,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在無邊的學海里。但我們明白責任,完成著責任。
責任,是一朵燦爛無比的花,開在每個人的心中;責任,是一道輝煌耀眼的光,照亮每個人的心底。責任是永遠推動人類歷史、開創人類文明的那隻滾滾車輪。責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