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txt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txt

發布時間:2021-01-25 08:39:36

❶ 急需《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中的三個好句子!!~~~~NOW

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回其貌;有的人止於勇答,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

環山走著,看著這些從唐至明的遺跡,看著山下繚繞的雲霧,真為雲門山而驕傲,它蔑風雨而抗雷電,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則徐說山:「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它無求無欲,永存於世。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飢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後兩種心態,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只這一點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沒有隻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

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鏈》中說:「女人並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志。」

她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贊中活個輕松,活個痛快。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

❷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的深刻難忘的部分

朋友是個有心人,網購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送給我的兒子讀。
早就耳聞過這個散文大家,主要是他的那篇《覓渡,覓渡,渡何處?》。「題為文之眼」,這篇文章的題目內涵很豐富,「覓」字顯示了一種非常認真、非常努力、非常執著的態度。而連用兩個「覓渡」更顯示和強化了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梁先生以獨特的視角,將先驅瞿秋白寫得盪氣回腸,頗有「碧海鯨魚」的壯美,讓人在一聲長嘆之後,又留下深沉的思考。
有一日,去中學檢查工作,正遇上一位老師執教這篇文章。老師的一段精彩教學結語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人的一生就像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如何過渡?人人求索,各有不同。而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我說不清楚。不過,我卻很清楚地知道,人生本來或許並沒有什麼意義可言,只是因為有了我們的自身的存在和我們親力所做的事情,我們的人生才有了意義。從這個角度而言,人生的意義似乎就取決於我們所做的事情和它的正確程度。既然如此,我想,現在的我們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內涵修養和知識儲備並牢記先賢們的偉大與不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需要作出判斷和選擇之時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人生抉擇,並在這個意義上賦予自己的人生所可能賦予的最大價值。
這是一個真誠的人生告誡。好深刻!
兒子不怎麼喜歡讀書,而對於這個《讀本》,似乎有點例外。究其原因,他卻說:吸引我的其實不是梁衡的文章,而是文章旁邊的那些精到的點評。
啊?!順著兒子的思路,我也發現了《讀本》的一些與眾不同。在第二單元「擴展閱讀」篇中,從寫人、寫景、記事、抒情、說理五個板塊推介了梁先生的近40篇短小精悍、文質兼美的優作。在每個板塊的最前面分別作了對應的寫作提示及閱讀指導,例如關於「抒情」的就有《為文第一要激動》,「寫作就是一種感情和思想的噴發。」「有激動為真文章,能感到作者想說話,說真話,讀者就有新感覺,新啟發。」充分強調了創作的真情實感,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都有實在的幫助。
兒子感嘆的是那篇《石頭里有一隻會飛的鷹》,文中有幾處旁註:「雜文式議論,以事引出話題。」「連用史料,說明人要發現自己的價值。」「反面例子。」「以下更進一層,人要脫俗。」「本文特點:以事證理。連連用典。結尾也是用三位名人的話引申開去。」這些點睛之筆,給讀者,尤其是中學生很多有益的啟示。
原來,這是一本為學生閱讀而精心設計的書!
我讀《讀本》,更多地關注了書的第三單元——作品教學研究。
從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關於教材解讀的新理念。一篇課文可能有十種、百種不同的解讀。這正是藝術的魅力,如果是科學,便只有一種標准答案。語文是科學同時也是藝術,文學更是一門藝術。而在一切藝術門類中,只有文學是形式和內容是最有機的高度的統一。研究教材就是解剖這個復雜的有機體。當作者集中精力寫作時,他會不自覺地將其修煉所得的全部思想、方法都用上,所謂使出渾身解數。到底有多少思想、方法產生了多麼好的效果,他自己也不大知道。正如一場大的戰役,指戰員只顧打仗,仗打贏了,成了戰史上的經典,後人就來研究。教材就是案例,教材解讀就是圍棋上的復盤,從案例中品評效果,還原作者的思路和方法,再用這方法去指導新的創造。
作為語文教師,我還特別關注了書中的一段引語:通過一篇課文學生能學到什麼?教師能教給學生什麼?其實就是三樣東西:語文知識、思想內容和審美。
學生為什麼學語文,因為語文是基礎,是各種學科的基礎、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立身的基礎。不管做什麼,人先得會說話寫字。正如不管什麼運動員,田徑、球類還是武術,先得會走、會跑。所以學語文,第一是學習語文基本知識,即掌握語言、文字、文章的規律和技巧。這些規律通常是體現在一篇課文中。又因文章除形式外必須有內容,學生在學習一篇範文時也就順便受到了文章內容的教育。由於學生正處於成長期,語文雖不是政治課,但這種由課本獲得的思想將會影響他的一生,構成了他以後認識社會、人生的參照系。所以學語文的第二個作用是思想教育。語言是一種藝術,語文不但教我們怎樣正確地表達內容,還教我們怎樣更美好地表達。所以學語文的第三個目的是學會審美,掌握美的標准,美的表現規律,怎樣去欣賞美文,寫作美文。所以,語文知識、思想內容和審美,這是一篇課文必備的三個要素。
的確,語文是美的。早年,李吉林老師就提出了語文美感性的基本屬性,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語文的「美」。「美的語文」至少包含這些元素:教師美的語言引導、課堂美的組織形式、感受文本美的事物或人物、發現文本美的表達方式。
「美的語文」,不僅僅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完美追求,更是語文課堂的一種應然實踐。因為,美無處不在,語文教學更是如此。
所以,這也是一本合適於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閱讀的書。

❸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適合高中生嗎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版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權——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沖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准。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散漫如水,手法靈活。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麼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❹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的介紹

梁衡是中國當代知名的散文家,他的多篇散文入選了多個版本的中學生教材及專自讀課本。《梁屬衡散文中學生讀本》是梁衡專為中學生編寫的一本散文讀本,最大的特點是梁衡親自挑選了一些適宜中學生閱讀的文章,並對每篇文章親自進行點評,以便讓中學生讀者能夠明白每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及寫作技巧和方法。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作者已入選中學課本的六篇文章解讀,第二部分為作者挑選的各類文章數十篇及點評,第三部分為其他作家或教師對作者文章的解讀與評論。

❺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中晉祠的讀書筆記

美在最深處——讀梁衡《跨越百年的美麗》

作者:董岩 文章來源:網路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6-8-15
1998年10月22日《光明日報》刊出了梁衡所寫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沒有想到這篇看似不經意的散文發表後好評如潮,當年即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選入全國師范教材。在最近兩年開始的新一輪教材修訂中,又接連被選入北師大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華東師大出版社等四家出版社編選的中學及專科教材。在發表後的四年間,該文被接二連三地被收入各類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還以這個篇名為書名出版了一本散文集。這說明選家「英雄所見略同」該文也是作者的散文繼《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之後第四次入選中學課本,在當代作家中,梁衡是作品入選課本較多的一位。
居里夫人的故事盡人皆知,從小到大,記憶中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作為科學家的她:發現了鐳、兩獲諾貝爾獎、忍受著喪夫之痛獻身科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陳舊老套的故事,在梁衡的筆下,卻生成了另一番景緻。梁衡說:「偉人是個舊題目,舊題最難作,這是因為它的許多方面已為人打通,明白如話,分毫畢現,讀者已無惑可釋,無知可求。但無中求有,便是大有,便是新路,會別有一番驚喜」。在這里,我們真的有一番驚喜。人們看到了一個另樣的居里夫人:她蛻去了身上的光環,一改嚴肅的面孔。瑪麗·居里這個沉靜的波蘭女子,優雅生動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那麼樸素,那麼堅強,那麼執著,隔著歲月厚厚的塵沙,我們看到了她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觸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感謝作者,使我們真正認識了作為女性楷模的她。
居里夫人,一直是梁衡甚為敬仰和推崇的女性之一,早在1984年他寫《數理化通俗演義》時,就已搜集了有關居里夫人的詳盡資料,並思考什麼是人生的價值、什麼是女性真正的美。作者在1991年的《人的外美與內美》和1994年的《大喝一聲,慢慢道來》兩文中又再次關注和討論到這些問題。他說,「一個人能以最美的外貌在最佳的年齡,成就最了不起的事業,就像一首最好的詩又配了最美的曲,這樣的人真是千古絕唱了。」這樣看來,《跨越百年的美麗》決非作者一時偶感而發,而是一篇由來已久的厚積薄發之作。1998年,正值居里夫人誕辰100周年,梁衡時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他在翻閱文件時又看到了有關紀念活動的消息,這再次觸動了他:一個世紀過去了,居里夫人離我們越來越遠,可為什麼人們還沒有忘記她呢?在現實與歷史的碰撞中,作者感到有必要幫助讀者,特別是青年記者重新認識居里夫人。他說:「偉人在社會上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已經很大很大了,但這主要是靠他們的偉業、理論。人們接受的是他們的結果,是被舍棄了過程之後的結果,所以往往敬而遠之。在許多地方他們與讀者並沒有通。文學就是要把這個擴大了的距離再拉回來。就是要把這個結果之前的過程揭示出來,就是要有血有肉、溝通情理、讓讀者可親可信,所以我不想再重復那些結果,而是努力『順瓜摸藤』,去找那些碧綠的葉子和芬芳的花朵,讓讀者自己去理解,果之初,果之前的樣子。」於是他拿起了思考的筆,僅用兩天的時間,寫出了這篇《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文章確實實踐了作者的理念,以柔和而又深沉的文筆一下子拉近了我們和偉人的距離。
我們知道梁衡是一個創作和理論並重的作家。他除了寫散文之外,還有大量的寫作理論專著。在最近剛發表的《文章五訣》中,他把散文寫作歸結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組合運用。《跨越百年的美麗》所以被讀者和出版界看好,又一再入選課本,正是因為它中規中矩,體現了他的這個寫作原則和技巧。本文以「形」字開頭,「理」字結尾,中間以「事」為主體,全文繪形有神,傳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種綜合之美。《跨越百年的美麗》至今仍是梁衡散文作品中唯一一篇有關女性的題材。她清新、雋永、凝煉、深邃,字里行間涌動著一絲不經意的柔情,深刻揭示了女性之美、人格之美。細細讀之,如清風撲面,朗月當頭,又如良朋在座,燈火

❻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誰有免費下載鏈接,或者誰能傳我一份急求,給分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是的話記得採納哦~~~希望有幫助的說~~~

❼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 中 環境描寫的句子

第一單元 入選中小學教材解讀 晉祠 美文解讀我寫《晉祠》 覓渡,覓渡,渡何版處?權 美文解讀我寫《覓渡》 《覓渡》自注16條 參考資料瞿秋白女兒給作者的一封信 跨越百年的美麗 美文解讀我寫《跨越百年的美麗》 相關資料《數理化通俗演義》節選 把欄桿拍遍 美文解讀《現代散文鑒賞辭典》對《把欄桿拍遍》的講解 夏感 美文解讀我寫《夏感》 相關資料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鏡頭 青山不老 美文解讀我寫《青山不老》 第二單元 擴展閱讀 寫人篇 閱讀指導關於寫偉人 百年明鏡季羨老 大無大有周恩來 這思考的窯洞 一座小院和一條小路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懷 讀韓愈 讀柳永 亂世中的美神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追尋那遙遠的美麗 寫景篇 閱讀指導山水為什麼美 冬日香山 石

❽ 求兩篇《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的讀後感 500字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鬱苦悶之氣。作者認為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在詞人把欄桿拍遍的振聾發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復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這是一篇帶有人物評傳性質的散文,作者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吒風雲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主要圍繞他的以下幾個經歷:

一是他的行伍經歷。這一段介紹充滿了神奇色彩,他單人獨馬追殺偷印之賊,他躍馬橫刀突入敵營生擒叛將,活脫脫一個血氣方剛,驍勇善戰的武夫。中國歷史上的大文豪有誰有這樣的能耐?

二是他的為官經歷。作者用數據作了這樣的介紹:「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續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動。」作者客觀地分析了辛棄疾南歸後不為朝廷喜歡的種種原因:

其一,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於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其二,他工作特別認真,簡直是個工作狂,於是招來許多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皇上也就對他時用時棄;

其三,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失地,這怎能不讓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煩?辛棄疾的這些特點在今天看來都是優點,是大大的優點,但在當時的朝廷看來卻都成了令他們心煩的缺點,是不能容忍的缺點。於是他就只能痛拍欄桿,吟詩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沙場英雄對軍營的渴望,到一個憂國遊子對蒼天的發問,從 「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的心病,到「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的內痛,這里有悲壯的呼喊,有遺憾的嘆息,也有無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詞,這些詞幾乎都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這些詞作時既沒有一引了之,也沒有詳加賞析,而是結合人物的命運作了精當的點評。作者首先總評辛棄疾的由行伍經歷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南歸之後,他手裡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這里有「鋼刀利劍」與「羊毫軟筆」的對比,這里有「奔走沙場」與「筆走龍蛇」的對比,我們還透過「只剩下」、「淚灑」等詞語真切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從詞作的內容和讀者感受的角度來評說的,引《破陣子》時作者說「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引《水龍吟》時作者說「辛棄疾在這里發出的卻是一聲聲悲愴的呼喊」;引《菩薩蠻》時作者解說道「他只有一塊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樂》時作者提醒讀者辛棄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魚兒》時作者感慨道「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引《水調歌頭》時又告訴我們辛棄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兩首《丑奴兒》時看似在談詞的風格,仍然揭示了辛詞「於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的特點。寥寥數言,一語中的。

文章主體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運、作品以及作者的閱讀感受、評說融為一體,讀來饒有興味。

文章最後一部分也就是最後一小節,作者點明了以「把欄桿拍遍」為題的原因,回應了開頭,揭示了辛棄疾從一個愛國志士而成為一個「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的愛國詩人成熟之由。

這一段的評說非常形象,什麼「九蒸九曬」,什麼「水煮油炸」,什麼「千錘百煉」,辛棄疾在詞作領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來的。歷史的「歪打正著」毀掉了一個赳赳武夫,卻成就了一個千古詞人。

這是一篇充滿陽剛之氣的人物評傳體散文,在寫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一、聯想豐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學大家的心路歷程,僅靠佔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大膽的聯想和想像。本文作者就是這樣。或由辛棄疾的事跡,聯想到他的詞作;或由他的詞作,聯想到他所處的的時代、他的事跡和內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簡要述說了辛棄疾南歸的遭遇後,就聯想到他的《破陣子》《水龍吟》兩首詞,引述下來並加以評說,把一個熱切盼望重返沙場痛殺賊寇,而又壯志難酬的愛國將軍的悲憤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接著,又自然聯想到一個問題:辛棄疾南歸後為什麼不為朝廷喜歡?作者引用了辛棄疾本人的話,並且概述了有關辛棄疾的事跡以及朝廷的心態,揭開了其中的謎底,這就是他太愛國、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機會就真抓實干,時刻准備沖上前線去,這就讓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煩,惹來誹謗,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再如,由「棄疾」這個名,聯想到他憂國的心病,聯想到他表達這種憂思的詞作。總之,作者通過聯想和想像,把辛棄疾由愛國志士到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展現了出來。

二、以評帶傳

梁衡的人物散文,寫的大多是人傑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戶曉的偉人,還有文驚當世,傳之百代的文人。而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卻從作者的筆端一一鮮活起來。梁衡的散文情理並重,以評帶傳,他寫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論上又重新給出評價,而這種評價又是不落窠臼的。人們都承認辛棄疾是個大詞人,但能從他的出身到成業的發展史上判定辛棄疾的詞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還在文中借郭沫若評說陳毅的「將軍本色是詩人」來評說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說辛棄疾是「詞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斷,而說辛棄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獨見了。梁衡說「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漿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者還將辛棄疾的為政與陶淵明、白居易的為政作了比較,表明了辛棄疾為政的投入與積極。他能從人性的深層重新來詮釋一位人物,在文章最後一段,作者在分析辛棄疾走上詩詞創作道路的必然性時就作了這樣生動的評說:「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的風雲,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捶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盪,如地殼內岩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並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於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著名作家梁曉聲在談梁衡的一本散文集時說:「我確信,作為一個勤於思想的人,梁衡對歷史的反思,肯定比他寫出來的以上篇章要更深邃更全面些。而他後來發表的《最後一位帶罪的功臣》、《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思想一游到更遠的歷史中去,一與那些歷史時期中的人物敞開心扉地對話,則就變得火花四濺了。文字也時而激昂;時而惋嘆;時而叩問;時而調侃,姿肆張揚起來了…… 」

一般來說,與政治密切相關的事件、人物,寫其「思想」容易,寫出「美感」來難。常見的通病是嚴肅有餘、活潑不足。梁衡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思想和美感」達到了和諧統一。他像一位烹飪大師,非弄出個「色、香、味、形」俱佳才心滿意足。他的那些評說文字完全不是抽象的概括和干癟的教條,而是形象生動又充滿美感的。像「南歸之後,他手裡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像「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還有「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這些文字多美呀,讀起來令人回腸盪氣。

三、善用對比

對比手法是作家們常用藝術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本文中就多處運用了對比,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明突出。第一處運用對比是在引用了《破陣子》之後,作者先將它與岳飛的《滿江紅》比較,認為只有《滿江紅》可以與之媲美,然後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盧綸的「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與之對比,認為「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像、抒發和描述」,從而突出了辛詞的「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第二處對比是將他與陶淵明、白居易的從政經歷對比,他認為辛棄疾「對待政治」,「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因為「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第三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豪放與蘇東坡的豪放作比較。蘇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學史上是將「蘇辛」連稱的,但梁衡卻在同中見出異來,他認為:「蘇的豪放僅止於『大江東去』,山水之闊。」因為「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而「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捶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的鼓盪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聵」,而辛棄疾的詩正是這樣的詩。第四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婉約詞與柳永、李清照的婉約詞作比較,他認為「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於『執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於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精闢之語。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❾ 《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中的好句有哪些

1、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

2、環山走著,看著這些從唐至明的遺跡,看著山下繚繞的雲霧,真為雲門山而驕傲,它蔑風雨而抗雷電,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則徐說山:「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它無求無欲,永存於世。『』

3、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飢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後兩種心態,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只這一點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沒有隻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

4、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鏈》中說:「女人並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志。


5、她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贊中活個輕松,活個痛快。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

6、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7、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天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棗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8、石河子,是一塊鋪在黃沙上的綠綢。僅城東西兩側的護城林帶就各有一百五十米寬。而城區又用樹行畫成極工整的棋盤格。格間有工廠、商店、樓房、劇院。在這些建築間又都填滿了綠色——那是成片的樹林。

9、文章隨代起,煙癉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10、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11、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准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依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閱讀全文

與梁衡散文中學生讀本tx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