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生學生個性特點分析

中學生學生個性特點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25 05:52:59

中學生心理狀況與特點

目前我國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化、強迫症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症狀表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於擔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從我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討論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合調查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恆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註: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徵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於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視,富於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於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㈡ 中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特點

一、人格的特徵

人格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具有獨特性、穩定性、整體性和功能性的特點。

二、人格的結構

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

1.氣質與性格

(1)氣質

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有各自的特點,作為教師應了解並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每一種氣質都存在向某些積極或消極性格品質發展的可能。作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應刻意地改變學生的氣質,而是要注意幫助各種氣質類型的學生,發展積極 品質而克服消極 品質。(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

(2)性格

一是性格的態度特徵。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徵。三是性格的情緒特徵。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徵。

2.認知風格

(1)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2)沖動型和沉思型(3)同時型和繼時型

三、中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發中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2.進行人格素質的整合教育3.實施以提高文化素質為基本內容的綜合素質教育4.強化情感陶冶與行為訓練5.優化育人環境,協調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形成人格培養的正合力6.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養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強調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強調嬰幼兒時期的經歷和經驗對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他把發展分為五個時期:1.口腔期2.肛 門期3.性器期4.潛伏期5.生殖期。

五、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發展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於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1.嬰兒期(0~1.5歲):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2.兒童早期(1.5~3歲):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感3.學前期(3~6、7歲):主動感對內疚感4.學齡期(6、7.12歲):勤奮感對自卑感5.青年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6.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感對孤獨感7.成年中期(25~50歲):繁殖感對停滯感8.成年晚期(50歲至死亡):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六、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2.社會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學校教育因素5.個人主觀因素

㈢ 簡答題中學生音樂個性心裡發現特徵

中學生音樂心理的主要特徵
隨著中學生生理心理的巨變,音樂心理發展作為一般心理發展的一個側面,也必然發生變化。它與一般心理發展有著某些共性,即相通的特徵.又具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特徵。中學生由於生理方面的迅猛變體,情緒的發展處在極不穩定的進程中,許多方面會呈現出矛盾交錯的狀態。這樣,使他們的音樂心理往往也帶有過度、動盪的特點。其主要特徵可以從三個方面表現出來:
2.2.1音樂認知發展方面
中學生從小學進入到中學,周圍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生活接觸面的擴大,他們接觸音樂的機會也相應增多,不容也更廣泛了。加之大腦的發育基本成熟,使他們的音樂認知能力大大進步了。而與成年人相比,他們認知水平還是不夠的,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中學生的音樂認知是處於從幼稚向成熟的發展過程中。
2.2.2音樂的情感發展
情感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他取決於人的需要。一般來說,能夠滿足需要的事物就會對它持肯定的態度,產生愛、滿意、愉快等體驗。對於不能滿足需要的事物就會對它持否定的態度.產生恨、不滿意、不愉快等體驗。由於每個人的需要不同.所持有的態度不同,體驗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情感。
中學生由於年齡的增長和對社會事物的接觸越來越廣,他們有目的的思維、控制自己的能力、自覺的行動、求知的慾望非常強烈。這一階段,他們對音樂的分化性、選擇性也更為突出。大多學生都喜能滿足他們尋求刺激,喜歡新鮮的心理,而謀堂上的音樂卻難以的到他們的共鳴。
2.2.3音樂的個性心理發展
個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在很多方面,包括興趣、動機、理想、品德、能力、氣質、性格等,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各種內部因素,以及外界環境都會對個性心理的發展產生影響。

㈣ 中學生性格特徵

青春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性格特點鮮明,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認真加以引導,從而避免孩子誤入歧途,早日成材。我想這也是廣大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心願。通過多年來和孩子交談、觀察,總結了一下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特點,供廣大家長和老師參考。
1、早熟。由於生物製品指讓、激素、影視宣傳等,使我們的孩子生理和心理越來越早熟,對世界有著超越年齡的思維。
2、可塑性強。所有孩子的內心都是向善的,沒有孩子生下來就心狠手辣,殺人放火,都有成功的慾望,都有英雄夢。
3、好奇。孩子們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好奇心,總想探索一切,總想知道一切,總想掌握一切,充滿幻想。
4、貪玩。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不愛玩的孩子,並且方式多種多樣。
5、自以為是。自以為已經長大,自己是全能的,自己是英雄,是救世主,敢於勇挑重擔。已經認識部分世界,在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完全的情況下,自認為什麼都懂,什麼都行。一瓶不滿,半瓶咣盪。
6、自控能力差。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容易被誘惑。
7、意志力脆弱。在生活中稍有挫折就可能灰心喪氣,意志不堅定。
8、識別判斷能力欠缺。由於知識和技能不全面,對世界沒有足夠的正確判斷能力。
9、逆反心理強。由於和家長老師溝通欠缺,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討厭家長和老師的處處節制,拒絕執行家長和老師灶逗鉛的意圖,總想反著做。和家長存在代溝。

以上是我對青春期孩子性格的分析,歡迎廣大家長和教師一起探討。同時也非常希望和中學生一起探討、交流,向我吐露心聲,告訴我你的煩惱,相信我們會成為好朋友的。
下一次我會和大家針對以上特點,探討如何正確管理中學生,引導他們健康成長。什麼是性格?性格就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徵。性格與興趣、能力、氣質等個性心理特徵相互影響,對人的發展起重要的制約作用。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班級工作的重點是創造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綜合素質得以提高。班主任如果善於從學生性格、心理的角度去做工作,就能更准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和實際情況,班級管理就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一、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主要性格缺陷
1、自卑、孤僻、不合群。由於成長環境、家庭因素、遭遇挫折等原因,部分學生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習慣用貶低的態度看待自己,缺乏勇氣和自信,不敢與人交往,害怕競爭,有的則性格孤僻,不合群。這類學生最大的特點是有自輕自賤的傾向,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奧威爾所言:「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輕自賤的人。」
2、任性、粗暴、不善自控。這類學生喜歡以對抗的方式對待人和事,自己不喜歡就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有的因周圍的人不願意與其交往而顯得缺朋少友;有的則容易形成小團體,三五個性格相似的學生糾結一起,所以對班集體更具有破壞性。任意妄為,愛出風頭,好攻擊別人,缺少自製力,是他們共同的特徵。
3、懶惰。這類學生大概有四種:一是失控型。有理想,卻管不了自己,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意志力薄弱,勤奮不起來;二是得過且過型。沒有理想,沒有將來,根本不願意付出,混日子;三是挫折型。經不起挫折,缺乏耐心和毅力,一有不順就鬥志煥散、精神沮喪,鼓不起干勁;四是享樂型。好逸惡勞,只顧眼前的舒適,不顧未來,沒有上進心。
4、無信、撒謊。信,乃為人之本;誠實守信隱好,是我國歷來的道德規范。孟子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意思是自身確實有善德稱為「信」。而當今不少學生卻未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有些學生違反了紀律,作檢討,「保證不再違反紀律」,不用多久,依然如故,根本未意識到承諾的庄嚴性。有些則撒謊成性,在家騙父母,在校騙老師、同學;不把信用當回事。這是相當嚴重的事,無信之害甚於無能,無能人們尚可容忍,但無信者必無友,難免人憎鬼厭,人們會避而遠之。
5、冷漠、消極。這類學生常表現為對人事缺乏熱情,對集體、同學態度冷淡,不能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一般都缺少朋友,人際關系較為緊張,常有自私的心理。這類學生往往不討人喜歡,適應能力差,缺乏同情心,心胸較狹窄。
6、虛榮心強。有些許虛榮心,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是無可非議的。但虛榮心太強卻是阻礙成功的心理缺陷,這容易使學生偏離人生航道。嚴重的可能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撒謊、欺騙,損人利已。這種性格對那些優秀學生危害性更大。
7、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壓力的能力不足,意志力不強,膽小怯懦,不敢去陌生的地方或跟陌生人、甚至老師交談,謹小慎微。我曾聽說過這樣的事,一名女學生在夜裡被貓叫聲嚇得渾身發冷,要打吊針壓驚;另一名女生則因單元測試未寫完作文而哭鼻子。這似乎不可思議,卻反映出情況的嚴重性。
要指出的是,學生的性格缺陷並不只這些,學生的性格往往又是復合型的,單一的分析常會失之偏頗,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結合實際,准確把握學生的思想性格,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富效果。

二、注重學生性格、心理分析,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面對學生的種種性格缺陷,作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須有的放矢地採取一些對策,及時糾正學生的性格偏差,以利其健康成長。我認為注重學生性格心理分析對於做好學生工作相當重要。
(一)要注意了解學生性格。
掌握學生的性格與心理狀況是做好學生工作的前提。「知而後行」就是此理。我常用的方法有:1、觀察。即教師要懂得對學生「察顏觀色」,留意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生的舉手投足、眼神、姿勢都可顯示其性格心理;2、談話。與學生談心,從他的談吐中探聽學生內心的隱秘,既可加深師生的互相了解,教師又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勢利導;3、問卷調查。精心設計一些題目,通過答案的回收掌握學生情況,這是我常用的了解學生想法的方式;4、性格測試。找一些操作性強的科學的測試方法,對學生進行直接的性格分析。這種方法較為新穎,學生興趣極濃,學生也能因此而更好地認識自己。當然,結果是參考性的;5、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了解。如學科活動、日記作文、主題班會等。這是了解學生必不可少的方法。
(二)堅持從正面引導。
我曾有過教訓,一名頑皮學生,經常打架、曠課,是學校有名的「搗蛋大王」,一次我狠狠地訓罵了他一頓,說了句:「真是爛泥糊不上壁!」他當場與我頂撞起來,結果可想而知。後來,我在日常教學和日常的交談不斷地予以指導,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與他的關系才恢復正常,他的思想紀律也有了很大進步。所以無論對哪類學生都應堅持正面的引導。
如何正面指導呢?首先,應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和解決學生問題;其次,堅持鼓勵為主。過多的指責和批評會挫傷學生的自尊,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贊揚和鼓勵則可調動學生性格中的積極因素,使其健康發展;再次是注重情感的投入。做學生工作,必須滿腔熱情,讓學生體會到你的苦心和真情,並切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另外,要注重心理輔導。若說以上一點是「動之以情」的話,這點就是「曉之以理」。除了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加以指導,還應定期舉行心理輔導講座。這是許多班主任都忽視的工作。
(三)培養團結和諧的班集體氛圍。
學生性格的形成固然與家庭影響、父母教育密切關系,但學校班集體健康向上的氛圍熏陶同樣重要。這學期初,我在班上作問卷調查:你希望我們班是怎樣一個班?結果全班90%以上的學生回答希望「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或表達了類似的意思。這說明學生對團結和諧的集體氛圍有強烈的訴求。
如何培養團結和諧的集體氛圍?我認為:1、讓學生互相溝通。學生雖朝夕相處,但常常交流不夠而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影響關系。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了解他人的意見,這是互信和友好相處的基礎。班主任應創造學生自由交流的條件,如開主題班會、設立班級日記和班務論壇等;2、提出明確的班風要求。特別要培養學生坦誠、寬容、友善的品質;3、提倡合作精神。可成立互助小組,在學習、紀律、生活等方面互相監督,共同進步。教師的責任是提出要求,對實施過程加以督促、鼓勵和規范。
(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思想情緒方面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是一個人性格成熟和心理健康的標志。班主任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輔導:1、指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身的優缺點,認識自己的思想性格,這是自我管理的前提;2、學會控制和協調心理情緒。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解脫,走出心理困境。如,自卑時,應想到自己跟別人差不多的,多想想自己的長處;焦躁煩悶時,應學會自我安慰,多向朋友傾訴;沖動暴怒時,要學會轉移情緒,多些自我反省,等等。3、教育學生積極地自我激勵和自我暗示。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什麼事情效率都比較高;懂得自我暗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時常聽學生怨嘆:我怎麼這么差勁?我沒希望了!我怎麼辦……這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其實,一個人要做成什麼事情,必須不斷提醒自己:我可以,我要成功!並且為之不斷努力,那麼他離目標必然越來越近,直至成功。一般而言,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強,情緒穩定,懂得適應他人和環境,富有同情心,那整個班級的氣氛就會融洽和諧,更有利於學生的健康誠長。
(五)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
有些學生由於性格習慣的原因,總會有各種問題出現,單是口頭教育強調還不夠,還應建立一套細致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約束機制。一般學年開始我都會與學生共建班級管理制度,建立一個怎樣的班?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提出建議,自由討論,最後將各方意見條例化、量化,並以自評、班評、師評的方式定期檢視學生的表現。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減輕了班級工作的難度。
(六)注意教師自身性格因素在班級工作中的滲透。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責難;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爭斗;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自信;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他學會了耐心……」這是一段有關家庭教育的話,其實對班級工作同樣適用。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和性格特徵是影響班級氣氛的因素之一,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程度和歸屬感,往往與班主任的性格有關。有心理學家曾作過調查,理想的教師大都有下列性格特徵:正義感強,嚴格,開朗,富有幽默感,責任心強,可信賴,親切溫和……這樣的老師最討學生喜歡,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他的教育也就更易產生效果。
我覺得,班主任應在工作中盡量排除自身性格的消極因素:一忌偏見。偏聽偏信對學生的傷害極大,會妨礙教師正確感知真實的情況,所以對學生,尤其是待優生應予以充分的信任,對其表現不要匆忙而草率地作出評判;二忌粗糙。粗糙、放任自流是班級管理的大忌;三忌漫無目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周詳的計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被動的「庸醫式」的管理要不得;四忌貧乏、冷淡。班主任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學生工作,「深入群眾」,以滿腔的熱情真情感染學生,以高尚的德操陶冶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和良好工作方式教育學生;五忌粗暴單一。不同性格的學生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自卑孤僻型學生,不宜一味訓斥、責罵;虛榮心強的學生應在指出不足的同時注意保護其自尊心;任性、粗暴的學生則應「以柔克剛」,心平氣和地擺事實講道理,重交心,若只是罵和壓,「以暴制暴」,學生可能就會變成「煮不熟、蒸不爛、錘不扁、壓不碎的銅豌豆「,使教育失去效力。
當前中學生的個性復雜,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多種多樣,這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學生性格與心理分析,多從學生性格的角度來分析處理問題,是做好學生工作的有效途徑。

㈤ 中學生性格特徵

中學生心理特徵:

對正處於心理上不斷發展不斷變化時期的中學生該怎樣進行教育和管理?這對於中學老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發展規律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說,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關鍵而又有特色的時期,是人一生中黃金時代的開端。中學生朝氣蓬勃,風華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在整個中學階段,中學生的心理表現出種種特點。也正是由於多方面的心理特點,在中學生身上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作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然後對症下葯。
1.掌握中學生的過渡性心理
學生在中學以前處於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顧、保護,他們的獨立性、自覺性都較差。進入中學階段後就進入了少年時期,而中學後期則處於青年初期,是個體逐步發展成熟的時期,它標志著個體真正開始逐步成為獨立的社會成員。
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過渡性,反映出中學初期(少年期)和中學後期(青年初期)過渡狀態的兩種不同特點。前一時期,即少年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充滿矛盾的時期;後一時期,即青年初期是一個逐步趨於成熟的時期,是獨立的走向社會生活的准備時期。前一時期,還保留著一定的幼稚性;後一時期,卻包含著成熟後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即使如此,他們也只是剛剛達到成熟時期,他們的認識能力、水平還是不高的,他們的個性傾向還不穩定,還需要教師、家長對其關懷和指導,以便加強他們的自我修養,使其真正趨向成熟。
2. 掌握中學生的閉鎖性心理
中學生的心理逐漸顯示出閉鎖性,即他們的內心世界逐漸復雜,開始不大輕易將內心世界表露出來。
中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也必將引起情感上的變化。這些變化一般是不會輕易流露的。即使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動,由於這個時期相應的意志力的發展,他們也往往會控制住而不表現出來。這是閉鎖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礎。
由於閉鎖性的特點,中學生心裡的話常常是不願對長輩說的。中學生的年齡越大,這個特點就越為明顯,初二、三以後的中學生,自己放東西的抽屜總愛加鎖,似乎有什麼秘密的東西不願讓人知道,其實裡面並沒有什麼要緊的東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這個階段的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據他們一時一事或某個舉動就做出判斷,或做出研究的結論,那常常是容易發生錯誤的。
中學生在閉鎖性心理的同時還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容易對同齡、同性別的人,特別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這就為我們老師教育管理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要生活在學生的中間,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學生尊敬師長,是理所當然的。但學生對老師敬若天神,勢必造成師生間的距離感,久而久之,教師就會感到學生越來越難管理,越來越抓不住學生的心。解決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感到教師不僅可敬,而且可親(但要注意「度」的問題,否則,學生就會由於跟教師太親近而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家長感到孩子難管的道理就在於此)。
3. 掌握中學生的自尊心理
中學生有一個心理特點就是自尊心強,愛面子。他們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時,一定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則,就會事與願違。
如果學生犯了錯誤,則教師對其行為嚴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時甚至需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不傷其自尊心的原則。可以在一個沒有其他教師和同學的環境中,心平氣和地單獨與他談及他的錯誤行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因為避免了讓在別人尤其是同學面前感到難堪,他就會較容易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和批評,並且暗地裡還會感激老師的,這能為教師以後管理班級創造更好的條件。
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刮臉前先塗肥皂」,即批評前先表揚。塗上肥皂刮鬍子,自然干凈,但最重要的還是舒服。如某個學生籃球打得很好,但學習成績卻很差。我們就可以先誇獎他在校籃球賽上的優秀表現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趁他自豪的時候,向他建議如果他在學習過程中也發揚如此頑強的拼搏精神,他的學習成績一定能趕上去的。
值得我們教師注意的是,學生的自尊心更多地表現在要求別人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來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接受學生所犯的錯誤,學生畢竟是「人」而不是「神」,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切。
4. 掌握中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現在的中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現如今優越的生活條件,家庭的寵慣,可以說,在他們身上,幾乎事事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時他們的自尊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態度。對待此類學生,我們可以採用「打一打,揉一揉」(軟硬兼施)的方法。
對待學生,如果只是和風細雨,恐怕他會認為老師不過如此,很好對付:但如果一味疾風暴雨,又會讓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兩種做法,如果只用其一,長次下去,必定都會降低教師的威信,所以應該將其結合起來使用。
如對於某些學生的嚴重錯誤,我們就應該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地批評他們,並讓他們做出書面檢查。這樣做,既能起到打擊他們因嬌生慣養而蓄積的囂張氣焰,也能起到了敲山鎮虎的作用。但是,事後教師必須利用課余時間去和這些同學談談心,交換一下意見,並且適當地安慰他們,即「打一打,揉一揉」。只有這樣,才能既達到教育的目的,又不會疏遠師生關系。
5. 掌握中學生的搖擺性心理
中學生希望受人重視,把他們當成大人,當成社會的一員,他們思想單純,很少有保守思想,敢想、敢說、敢做、敢為。但在他們心中,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友誼觀、英雄觀、自由觀和人生觀、還都是個謎。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強,對於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好鬥好勝,但思維的片面性卻很大,容易偏激、容易搖擺。他們熱情,也重感情,但有極大的波動性,激情常常佔有相當地位。他們的意志特徵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干混同起來,他們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發展,但性格未最後定型,尚未找到正確的活動路徑。總之,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很不穩定,可塑性大。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狀態很不穩定,可塑性大。這個年齡段是心理成熟前動盪不穩的時期。
因此,我們常會看到發生在中學生身上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暴十寒」的現象。今天,他們可能因為心血來潮學習到深夜,明天就可能將學習拋到九霄雲外……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為,時時為他們提醒,幫助他們在不斷的搖擺中選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6. 掌握中學生的模仿心理
在教育與接受教育這個過程中,可以說,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教師的表現,教師的表現直接會對學生的做法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會以教師為表率;去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學生的這種模仿心理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何為「垂範」?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也!教師就是學生的最好榜樣,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首先做到並且要做好。
例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保持教室衛生,那我們自己就要注意,如果發現地面臟了,就要把它拖凈,拖干;如果發現地面有紙屑,無論多不顯眼,也要彎撿起來。諸如此類事情,教師做的時候,學生就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長此以往,就能起到很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然,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多方面的,還遠遠不止這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去發現、去總結,以尋求更好的教育措施,把學生培育成真正的有用之才
青春期特徵
青春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性格特點鮮明,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認真加以引導,從而避免孩子誤入歧途,早日成材。我想這也是廣大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心願。通過多年來和孩子交談、觀察,總結了一下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特點,供廣大家長和老師參考。
1、早熟。由於生物製品、激素、影視宣傳等,使我們的孩子生理和心理越來越早熟,對世界有著超越年齡的思維。
2、可塑性強。所有孩子的內心都是向善的,沒有孩子生下來就心狠手辣,殺人放火,都有成功的慾望,都有英雄夢。
3、好奇。孩子們對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好奇心,總想探索一切,總想知道一切,總想掌握一切,充滿幻想。
4、貪玩。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不愛玩的孩子,並且方式多種多樣。
5、自以為是。自以為已經長大,自己是全能的,自己是英雄,是救世主,敢於勇挑重擔。已經認識部分世界,在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完全的情況下,自認為什麼都懂,什麼都行。一瓶不滿,半瓶咣盪。
6、自控能力差。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容易被誘惑。
7、意志力脆弱。在生活中稍有挫折就可能灰心喪氣,意志不堅定。植
8、識別判斷能力欠缺。由於知識和技能不全面,對世界沒有足夠的正確判斷能力。
9、逆反心理強。由於和家長老師溝通欠缺,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討厭家長和老師的處處節制,拒絕執行家長和老師的意圖,總想反著做。和家長存在代溝。

㈥ 中學生個性傾向性的特徵求詳解!

世界觀是個性意抄識傾向性的集中表現,襲反映人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影響著人的整個精神面貌。中學階段是人的世界觀由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時期。一般說來,萌芽於小學初中銜接時期,初步形成於高中階段。當然,它還不成熟,也不穩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與此同時,青少年進入「心理斷乳期」,力圖擺脫成人的關照和約束,獨立支配自己;也出現心理「閉鎖性」,除了知心朋友以外,一般不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但是,就總體而言,中學生是朝氣蓬勃,天真活潑,熱情奔放,奮發向上的。

㈦ 初中生及高中生,性格發展分別有哪些特點

一至四年級:這4年是從幼兒園以「玩」為主的生活方式,慢慢轉化為以「學」
為主專的過程,對於屬小學的「學習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都產生了
極大的不適應。但由於其年齡的特徵,對此感受不大,尤其是各方面的壓
力。所以在這四年中是一個對學生綜合習慣培養的一個最佳時機(比如說
心質的培養;智力開發;習慣培養: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五至六年級:屬於學生的心理的少年階段,在各方面處於半成熟期,對許多事情的好奇心,
超乎咱們的想像。同時在其他方面也是成熟階段(集中力 記憶力 思維有形象
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這個階段是培養學生對知識認知度的最好的時機。
初中階段:初中生智力的發展最主要在於其新的思維特點的出現.在生理上處於青春期的第
二個發展飛躍期會出現自我意識的高漲,反抗心理,情緒表現的矛盾性(強烈狂
暴性和溫和細膩性的共存,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性並存,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等比
較極端的情緒類型)和人際交往的新特點
高中階段:自我意識的高度發展,對自己的評價也日趨成熟與理性,並產生了較強的自尊心.確
立自我價值觀.
差不多應該是這樣吧!選我哦!

㈧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

學生進入初中後,便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們面臨著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盪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產生了諸多不同於以往的顯著特點。
1、 已開始佔主導地位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步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觀察、記憶、想像、諸種能力迅速發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設和進行推理論證,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感性經驗的支持。
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不滿足於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由於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固執和偏激。
2、 隨著思維的日漸成熟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廣泛,既有社會性情感,也有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
由於處在身心劇變時期,各種需要日益增長,加之此時還缺乏較強的文飾情緒的能力,所以他們容易動感情,且這種感情強烈而不穩定,具有兩極性(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特點。
開始經常地、較明顯的出現一些持續性的情感狀態如焦慮、憧憬、性愛傾向等,代表性地表現為孤獨、苦悶的閉鎖心理。
3、 行動的依賴性逐漸減少,根據目的而作出決定的水平不斷提高,但仍較多地體現出服從傾向,在行 動自決方面的輕率或優柔寡斷都時表現。
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所增強。
仍有較強的受暗示性,喜歡並善於模仿。
4、 性格開始朝著穩定與成熟的方向發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氣質的本能表現漸少,開始打上社會影響的烙印。
5、 因為有了較深刻的內心體驗,所以社會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圍擴大了,對需要的質量要求也提高了。
因各種需要互相交織,所以滿足需要和需要得到滿足的體驗都較過去強烈和豐富。
6、 行為選擇方面的無意識和習慣性逐漸減少,開始較多地體現出主觀能動作用。隨著實踐的增加和思維的發展。各種動機開始出現間接性(不直接表現為某種行為)、穩定性(較長久地保持某一動機)、遲效性(動機的行為表現不立即顯現效果)的特點。
7、 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以及需要的不斷豐富,使初中學生的興趣廣度大為增加。
對探求事物的認識傾向表現出更大的堅持力,即有了較為長久穩定的興趣。
參與感和表現欲的產生,致使興趣明顯出現了「趕時髦」的特點。
8、 社會經歷的匱缺,對新知識的渴求和情緒的易於波動,導致他們的態度較少定勢。但從小便習得的、已定型的態度仍具有持續性。、
態度的認識因素與情感因素易於產生不協調性,即理智上認為應該(或不應該)而情感上卻不然。這是由此階段學生情感特點所決定的。
9、 由於身體急劇變化,他們感到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不少情況下開始對師長表現出不馴服,要來成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但因為處在轉折時期,思想和行動還未脫稚氣,所以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常常充滿矛盾,很容易自以為是。
由於發現了不同於外部現實的內心世界,所以初中時期便產生了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慾望和能力。他們開始較為強烈地關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並據此確定自己的行動目標和方式。
10、 為了補償由閉鎖心理而帶來的孤獨感和苦悶感,友誼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他們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實精神生活。
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價值觀逐步定向,導致他們開始以地位對等、態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則來選擇交往對象和朋友。
一旦根據上述擇友原則加入或組成某一非正式群體,便會對該群體的規范產生極大的認同,從而該群體便會成為影響個人品質的重要因素。
11、性意識的普遍萌生,致使異性同學間的交往發生了較大變化,而且交往方式帶有很強的個性特徵。如有的仍然格守「男女界線」,有的喜歡與異性同學(往往並非特指)一起參加活動,有個別的已開始思慕起某個特定的異性。
由於這個時期比較缺乏青春期知識、自製能力和社會道德意識,所以相對高中時期來說,男女同學的交往中「出格」的較多。
12、 開始將個人的主動適應替代了原先對外界要求的被動迎合,即在社會適應方面的自覺性和選擇性得到飛躍性的發展。

㈨ 初中生的性格特點,

叛逆,正在走向成熟所以對事物有自己一定的理解。本身的品性正在形成中,應該好好誘導。

㈩ 初中生個性的發展的特點

嚴格地說,初中生的個性心理還遠未發展成熟,初中階段的孩子身上顯露出的性格苗頭,可能只是一個特殊階段的特殊反映,我們必須結合這個特殊年齡的特殊問題,用發展的眼光面對種種個性現象。總體來說,初中生的個性發展呈現出暫時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點,特出地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 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進入自我意識從外化向內化轉變的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自我意識活動空前高漲,但他們對自己形成的自我觀念卻常常使動盪和片面的。一方面,自我意識的高漲使得初中生們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人際關系和價值理念。他們的內心世界迅速豐富——圍繞「我」的問題層出不窮,因而圍繞「我」的探索和體驗也迅速展開,為他們培養自知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為他們接受社會行為規范、學會與別人溝通和相處提供了強烈的主管願望。另一方面,他們經過反復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對有關自我的種種問題有什麼明確的客觀結論,有時會因為認識能力和社會經驗的不足,讓自己陷入經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對人對事出現一些敏感、偏激的認識,過度地強調自己的觀點,使其自我觀念中伴隨著許多誇大的、消極的情緒體驗。(二) 個性的發展特點 反抗性事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種突出的個性特點——對一切外在的力量予以排斥或拒絕的意識和行為。 1、反抗性出現的原因 初中生出現明顯的反抗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我意識的高漲導致初中生急於向人們樹立和維護獨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一旦這種自我獨立的訴求得不到對方的認同,便會偏激地認為是對方在妨礙自己,於是產生叛逆心理;二是性生理活動中神經系統的過分活躍與性腺的尚未成熟之間額不協調引發行為和態度上的過敏,對少量刺激給予極大反應,也容易表現出行為反應過當的情況,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會被大家理解為反抗性。 2、反抗性的典型情形 一般而言,初中生容易在下列情況下出現反抗行為:一是獨立意識受阻,比較典型地體現在對父母的悉心照料和關心表現出極力拒絕和厭煩;二是自主性被忽視,當初中生們的主張被父母或教師否定,他們會為了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而挑戰父輩的權威,如果他們的提議被駁回,或者在執行他們接受某種觀點或行為方式的時候,他們常常不會一口答應,為了顯示自己並不盲從,會表現出反抗的傾向。 3、反抗性的表現形式 初中生們表現反抗性的方式各不相同,常見的有兩種。一是硬碰硬式。一般出現在性格外向、個性張揚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遇到自己不願順從的人和事時會公開拒絕,很容易與對方發生激烈爭執。這種對抗往往時突然爆發的,並且任何方式的勸解都會無濟於事,但是事過之後他也會很快平靜下來。二是冷漠式。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內向的學生身上,女生比較多見,他們以沉默和不置可否來表達反對。這種不呡不火的態度比較固執,不容易平息、轉移和分散。 4、反抗性的特點 初中生的反抗性有容易遷移和泛化的特點。當他們對某個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種言行不滿時,會將這個人全盤否定,而且會使他們對對方所在的集體或同一類人都產生抗拒。因此初中生們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某個老師某一次不小心「傷害」了他,這個老師就被他成一無是處;媽媽的話引起他反感,爸爸的話也很快失效。這很容易使他們的對抗心理和對抗行為的結果更加惡化,產生被孤立的主觀感受和極度壓抑的情緒體驗。這對於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當然是很不利的。

閱讀全文

與中學生學生個性特點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