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詳細解答:江西宜春伯塘中學教師
B |
B. 我13歲男孩爸爸前幾病世了,去年媽媽跟一個30幾歲的叔叔在一塊,今年有次我到那裡發現50歲的媽媽床
第一篇 助人為樂道德模範 【人物一】郭明義:把幸福給你:「雷鋒傳人」郭明義30年的愛心之旅 郭明義是遼寧鞍鋼集團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鐵礦管理人員,妻子是高級護士,本來家庭生活並不困難,但為了幫助別人,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就連上大學放假回家的女兒也只能住在臨時搭的床上。他15年裡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6年間為失學兒童、受災眾捐款12萬元,20年來55次無償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他常對妻子說,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們還算富裕,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會活得充實而快樂! 【人物一】王文珍:沒有硝煙戰場上的"提燈女神" 廢墟中救出"芭蕾女孩" 海軍總護理部總護士長王文珍入伍33年來,一直奮戰在一線臨床護理崗位,始終用親情溫暖病人,用真情服務病人,用博愛幫助病人,被患者譽為「和諧天使」。她先後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級表彰嘉獎23次,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年榮獲第42屆國際南丁格爾獎。 在年抗擊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海軍總是地區最早收治患者的單位之一,急診科作為主戰場,王文珍第一個請戰:「不管這種病有多大的傳染性,只要病人來了,我先上!」王文珍把年輕護士朱宗紅換出了隔離病——當時才23歲的小朱還沒結婚,還沒體會過做妻子和母親的感覺,「風華正茂的年紀,不能讓她們有危險。」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王文珍總是安排年輕的護士和自己搭檔——除了工作上的需要,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和年長護士搭班,年輕護士內心會比較踏實。 王文珍在一線護理崗位工作了30年,養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習慣,她輪休時也會到科里看看,為有事的護士頂班,給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熱飯。她當了16年護士長,16個春節在急診值班,把團聚的機會讓給年輕的護士。 急診患者病情急、難、險、重,病人情緒容易暴躁,對醫護人員發「無名火」。對此,王文珍說:「對待病人要用心去體諒,要用愛去包容!」 路上看見舉牌乞討飯錢的學生氣小姑娘,王文珍走過去,又折回來,往她手裡塞十塊錢——「很多人說好多乞討的人是騙子,我想一個乾乾凈凈的小女孩,如果不是遇到難處的話,是不會做出這種事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媽媽的幸福生活:一口「團圓鍋」4個民族19個娃 一位爾族母親,除了自己親生的9個兒女,還含辛茹苦地收養了漢、回、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個孤兒,如今這個大家庭已有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茲別克6個民族的多口人。她就是72歲的青河縣青河鎮居民阿尼帕阿力馬洪。阿尼帕心裡明白,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多一張嘴就意味著多一份生活的艱難。但是她和丈夫在以後又陸續收養了不同民族的孤兒,撫養的孩子卻增加到了19個。 為給一家20多口人做飯,她專門了一口直徑1.2米的鐵鍋,被稱作「團圓鍋」。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生活雖然苦,但從沒餓過肚子。阿尼帕媽媽總是做好飯後就離鍋遠遠的,一碗稀稀的奶茶,撒一把麥粒就是她的一頓飯。她下了班就去打土坯錢,還去幫別人宰牛宰羊,就為了得到一些牛羊雜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她對收養孩子比親生孩子還親,而她最小的親生女兒上初中時還沒穿過一件新衣裳。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裡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裡貧窮而輟學。 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在阿尼帕媽媽的眼中,這些孩子從來沒有民族之分,「他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脈,我們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第二篇 見義勇為道德模範 【人物一】:英雄戰士邰忠利:最後一躍鑄就了壯美的永恆 年12月邰忠利從內蒙古參軍。年、年,他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年被評為團「古驛精兵」;年7月被省軍區表彰為「優秀共青團員」。在軍事訓練、邊防執勤、執行重大任務中,他總是沖鋒在前,不斷躍進。 年8月9日下午4時,村民張文禮不小心滑落江中,此時此刻,作為連隊代理排長的邰忠利聽到呼救聲,最先沖向呼叫地點。 為節省時間,他邊跑邊脫掉上衣,蹬掉鞋子,趕到張文禮的落水地點後,毫不猶豫地一個飛躍,縱身入水救人。就在張文禮生死一線之際,邰忠利趕到他身後,奮力將他推向岸邊。 當另兩名戰士趕到現場,拉住張文禮時,邰忠利卻已因精疲力竭,被捲入漩渦之中…… 為搶救邰忠利,部隊迅速展開搜尋。不到半小時,所有漁民都聞訊趕了過來。9戶漁民的11條漁船從早到晚進行拉網式搜尋,一干就是6天! 邰忠利的壯舉,感動了對岸的俄軍。他們破例放寬中國漁船搜救的范圍,還出動巡邏艇、軍犬進行搜救。8月15日,在下游公里處的俄方岸邊,俄軍搜救人員首先發現了邰忠利的遺體並交給中方。整理烈士事跡的時候,人們發現,他從軍3年多來,救人壯舉已經是第5次了。年的元宵節。一士兵聚集在黑龍江畔,在一塊寫有「邰忠利烈士犧牲地」的石碑前,灑上一杯酒,獻上一束花 。他們在紀念自己的英雄戰友。 【人物二】:王茂華、譚良才:「英雄翁婿」火海中勇救六名兒童 年3月21日下午2時45分,袁州區慈化鎮伯塘村馬路邊的一棟普通民突發大火,屋內有7名兒童。當日正值星期天,伯塘中學青年教師王茂華與岳父譚良才剛從外面回來,看到鄰居家直冒濃煙,連麵包車都來不及熄火,就飛奔過去。王茂華率先沖進火海,兩手一抱,將一個5歲的男孩和一個3歲的男孩抱出門外。而此時,被濃煙和火星直逼的另外幾個小孩也被嚇哭了。屋內連續發出兩聲巨大的響聲。他沒有辦法再停下來,循著哭聲,他再次沖進濃煙滾滾的火海,摸到了2個孩子的頭,抱起來就往外沖。「裡面還有孩子,裡面還有孩子!」沖出來的王茂華告訴正往裡沖的岳父譚良才。譚良才二話沒說便沖進屋內。王茂華急喘幾口氣,又再一次沖進火海。就在王茂華和譚良才抱著最後一個孩子往外沖時,大火引燃了屋角的液化氣罐,「砰」的一聲巨響,一團熊熊火焰直逼王茂華和譚良才,一股巨浪將他們沖出屋外。7個孩子已經被救出,其中鄰居家2歲女孩受傷較重,其他6個孩子安然無恙,王茂華和譚良才兩人卻被嚴重燒傷,體無完膚。燒傷一個達96%,一個達85%,經搶救無效,王茂華最終離開人世。火海救人1年後,年3月21日,王茂華烈士的遺孀譚長華和父親譚良才將.61萬元眾捐款捐贈給慈化鎮光榮敬老院修建「英雄樓」。 王茂華當年讀初二的班主任丁洪亮老師說,當年王茂華家庭非常貧窮,他是以年級第三名的好成績分到他班上。他經常看到王茂華在熄燈之後,還在學校走廊里看書。有一次,王茂華意外摔斷了骨頭,請假一個多月在家修養。在沒有老師教、完全自學的情況下,王茂華期末考試卻拿了年級第一。為了盡早走上社會,王茂華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宜春師范,在叔叔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三年中專學業。年,他通過參加招聘考試,成為伯塘中學的一名正式教師。年7月,他通過自學考試,在宜春學院大專畢業;年10月,他完成本科論文答辯,取得宜春學院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人物三】甘占恩:見義勇為少年郎 年8月15日,在家幹完農活的甘占恩和堂兄甘占祥,同伴劉得明、王建祥等4人到鄰村玩耍。不料王建祥掉入一個深約2.6米的水潭,當時在他身邊的劉得明立即跳入水中救人,但沒有成功。甘占恩隨後跳入水中救人,他用肩膀將在水中撲騰的王建祥頂出水面,又奮力將王建祥推向潭邊,可不熟悉水性的他在嗆了幾口水後,沉入了水底。這時,不遠處的甘占祥也跑過來跳入水中,他在水下先摸到了靠近潭邊的王建祥。王建祥得救了。得知甘占恩仍在水中,甘占祥又多次潛入水中尋找,最後力氣耗盡了,也沒有找到甘占恩。兩個多小時後,當村民們終於將甘占恩打撈上來時,他早已停止了呼吸。甘占恩的父親甘生輝說:「恩恩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幫家裡干農活了,還跟母親學會了做飯。就在出事的前一天,我們從西寧打完工回到家時,他已經和好了面,了西紅柿、甘藍,預備給我們揪面片……」 甘占恩走了,然而,他救人的事跡早已傳開,越來越多的人被他見義勇為的事跡震撼著,被年僅15歲的生命深深感動著。 【人物十】吳菊萍:最是那一接的愛與美 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的一小區,一個2歲女童突然從10樓墜落, 剎那間,剛好路過的吳菊萍毫不猶豫沖過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間被巨大的沖擊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於她奮不顧身的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網友稱為「最美媽媽」。 同事們也問過吳菊萍:「你怎麼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吳菊萍說,生過孩子,就知道養一個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對一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看著孩子掉下來,總要接接看」。 7年前,吳菊萍進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們說,吳菊萍的確挺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她幾乎每天都是部門第一個到辦公室的人。到了之後會幫同事的電腦開機,這樣大家到了之後可以直接用電腦。 第三篇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 【人物一】劉延寶:一家四代守烈士墓63年 承君一諾,必守終生。為了「俺能行」的諾言,祖孫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傳,63載誠心守護烈士墓園,譜寫了一曲忠義守信的贊。這就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劉延寶的故事。爺爺堅持了20年,父親堅持了33年,而他也堅持至今。幾年前,劉延寶突患腦血栓,導致右肢癱瘓,並且喪失了語言能力。兒子劉增龍主動承擔了守墓責任,繼續踐行著當年的承諾。這一場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而且背上了外債。為了還債,劉延寶的妻子趙本芬拖著瘦弱的身體,去建築工地當一天只有10元收入的小工。有人出主意:「日子這么難熬,你們一家看烈士墓又看了這么多年,給上頭說說,興許能給點補助。」劉延寶拚命搖頭,嗯嗯啊啊地大聲嚷嚷,臉漲得通紅。從此,再沒有人提這話。 【人物二】王文彬:85歲老漢63年守護烈士墓 王文彬是河北昌黎縣汪上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他今年85歲,從親手埋葬烈士的那一天起,便擔起了一個沉甸甸的承諾:照看好烈士墓。寒來暑往,半個多世紀的光陰里,他像珍愛生命一般守護著烈士們的忠骨,傳承著不朽的精神。王文彬傾訴著內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沒有碑啊,村裡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裡,我都80多歲了,萬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無名烈士墓?」在他的努力下,革命烈士碑終於立起來了。他說:「為了革命,戰士們死在這兒都不在乎,護他們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這兒也不在乎。」 【人物三】:孫東林、孫水林:信義好兄弟 大雪紛飛的年年關,發生在武漢黃陂區孫家兄弟身上的故事極度悲傷又令人肅然起敬:在當包工頭的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來不及處理哥哥的身後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鄉,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送到60餘位農民工的手中。 典型人物:孫東林,哥哥的承諾 事跡:年2月9日(農歷臘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駕車帶著妻子、三個兒女和26萬元現金從天津出發,准備趕回老家過年,同時給先期回漢的農民工們發放工錢。次日凌晨行至南蘭高速開封縣隴海鐵路橋路段時,由於路面結冰,發生重大車禍,20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顧不上安慰年邁的父母,在臘月二十九將工錢送到60多名農民工手中。由於哥哥的賬單多已找不到,孫東林讓農民工們憑著良心報領工錢,還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20年信守承諾,被人們譽為「信義兄弟」。 第四篇 敬業奉獻道德模範 【人物一】楊善洲:一個黨人的一輩子 一座不朽豐碑 年3月,雲南省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按規定到昆明安家休養的厚意,說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團聚的願望,留下一句滾燙的話:「我是一個黨員,說過的話就要兌現,我要回大亮山種樹去!」 退休後的第三天他帶領召集的15個人進入山中,楊善洲的大亮山植樹造林就這樣開始了。樹苗資金不足,楊善洲就經常提個口袋下山到鎮里和縣城的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後隨手扔掉的果核,放在家裡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後用馬馱上山。他說:「撿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有認識他的人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他說:「我這么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如今,楊善洲撿回來的果核,已成為大亮山上鬱郁蔥蔥的果林。楊善洲還常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豬糞,給樹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撿紙杯、碗裝方便麵的外殼,當營養袋,培育「百日苗」年,楊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樹杈時,一腳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書記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後,他拄著拐棍,又走進了大亮山。 有人說,何必自討苦吃? 楊善洲回答:「入黨時我們都向黨宣過誓,幹革命要干到腳直眼閉,現在任務還沒完成,我怎麼能歇下來?如果說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 22載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綠裝: 5.6萬畝人工造林、1.6萬畝雜木林、多畝茶葉、50畝澳洲堅果、畝美國山核桃…… 年4月,82歲的楊善洲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他把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他說:「這筆財富從一開始就是國家和眾的,我只是代表他們在植樹造林。實在干不動了,我只能物歸原主。」施甸縣決定獎勵楊善洲10萬元,被他當場謝絕: 「我早就說過,自己辦林場是盡義務,不要報酬。」保山委決定給予他20萬元的特別貢獻獎。經再三勸說,他接下了。轉過身來,給保山第一中學捐出10萬元,給林場建瞭望哨捐出3萬元,給山下老百姓修建澡堂捐出3萬元。 一輩子的精神品格,用手中權力老老實實為辦事 年,保山地委建辦公大樓,第一層已經建起,這時,昌寧金華鄉發生水災。楊善洲立即趕往災區,看到老百姓受災嚴重,十分難過,回到保山,命令辦公大樓在建項目馬上停工,把資金拿來救災。有人想不通,認為可以從其他地方調動資金。楊善洲激動地說:「如果眼看著眾在受苦,我們卻安逸地坐在這么富麗堂皇的大樓里,悠閑地辦公,你不覺得有愧嗎?」 在楊善洲的心裡,對眾永遠懷著一種謙卑與敬重,他們真正是主人,他是公僕。 楊善洲說:「我就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楊善洲常年住在辦公室旁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木桌,一張木板床,床上一個草墊子和草席;穿的總是一身發了白的灰色中山裝,夏天草鞋,冬天膠鞋;喜歡抽煙,還捨不得抽紙煙,天天一包煙葉子一支煙斗帶在身邊。他走到哪裡,誰也看不出他是個大幹部,曾經鬧出幾次去賓館開會被服務員擋在門外的笑話。 【人物二】何祥美:中國槍王,三棲精兵 何祥美,年出生,現為某部士官,精通狙擊、槍、微型等8種輕武器射擊。除了一槍斃敵的絕技外,他還擁有跳傘、飛行、潛水等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具備特種爆破、深海潛水、懸崖攀登、傘機降等30多種作戰本領。經過9年軍營磨礪,何祥美已從一個開始跑5公里都累得喘粗氣的小胖子,而搖身變為一位全能戰士。 當兵第六年,抽調了一批訓練尖子組成狙擊手集訓班。各方面素質都很優秀的何祥美幸運入選。在集訓的10個月里,何祥美每天比隊友提前半小時起床,穿沙背心跑步;練據槍,別人一個動作練20遍,他就要練上40遍。何祥美懂得:戰場上,狙擊手扣扳機的機會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槍斃敵,犧牲的就是自己。為保證據槍的穩定性,他把圓石子、彈殼放在槍管上,兩小時不能掉,掉一次加練10分鍾。兩個小時下來,他的身體已經僵硬到幾乎動不了的程度。為提高識別目標的能力,他每天盯著手錶秒針訓練,做到5分鍾不眨眼,迎風迎光迎沙不流淚。為提高場景記憶能力,何祥美就強迫自己在1分鍾內判定風向、風速,目測距離和高低角,判斷現場景物。如今,他已經練出了一身"槍王"的真功夫。只需幾秒鍾,何祥美就能准確判定風向、風速,目測距離和高低角,得出射擊所需正確的修正值。全能戰士。「對一名戰士來說,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對手,使自己的能力素質適應未來戰爭要求。」「當兵就當能打得贏的兵。」何祥美用艱苦訓練、驚人意志又先後通過跳傘訓練、潛水訓練。從此,這只"陸上猛虎"兼"空中獵鷹"搖身一變又成了一條"水裡蛟龍"。 面對兩次退役,家裡人需要他,很多大對他提供了豐厚待遇的聘用條件,但何祥美毅然選擇留在部隊。「沒有國,哪有家?身為一名戰士,就要為履行使命去奉獻。」何祥美告訴記者,他愛自己的父母,也懂得離開就能過上更舒適安逸的生活。但部隊多年的教育使他更加明白,軍隊是為保衛國家而存在的,沒有軍人的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安寧。 在他看來,榮譽從來就屬於光榮的集體,屬於每一個人。年5月,連隊跳傘訓練結束後組織評功評獎,戰友們紛紛推薦何祥美榮立三等功,全連53人,他得了52票。哪知何祥美當場站起來說:「指導員,這個功我不能要,功勞屬於大家。」最終,在他的建議下,連隊經過重新研究,給另一位班長記了功。這之後,他又兩次讓功,在部隊傳為佳話。 何祥美成了「槍王」、「三棲精兵」後,多次代表部隊參加重大演練和匯報演示活動,次次出色完成任務,贏得了廣泛贊譽。面對掌聲喝彩、榮譽名利,何祥美沒有陶醉,也沒有鬆懈,而是以此為動力,更加刻苦地訓練、更加自覺地付出,積極回報組織的關心與厚愛。。 年,何祥美先後兩次赴京參加重要頒獎活動。其間,他在和「英雄」、「試飛英雄」李中華等英模學習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找差距、思不足,積極學精神、強責任。回到連隊後,他以更高的標准給自己制定了新的學習訓練目標。堅持理論學習爭一流,軍事訓練鉚著勁,臟活累活沖在前。戰友們都說:「何祥美沒有變,還是原來的何祥美。」 【人物三】沈浩:永遠留在小崗的「第一書記」 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從省城合肥到小崗農村,從省直機關到基層一線,沈浩的內心不能說沒有反差。來了就要有貢獻,這是沈浩的樸素想法。修路——沈浩幹了來小崗的第一件大事。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村裡人嘆服:這個沈書記人實在,不是來圖虛名的。行動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大家肩並肩。」3個多月後,路修好了。一算賬,整整省了20萬元,還加修了兩條水泥岔道。全村勞動力每人掙了多元工錢。 不久,沈浩又幹了一件大事——保護村集體財產。屬於村集體的20多間屋被幾戶人家強占。沈浩不怕難,敢碰硬,苦口婆心勸說不通,就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釘子戶終於被拔掉了,村民們對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說,他從「城裡人」到「村裡人」的角色轉變很快:冬天,穿上村裡5塊錢的老棉鞋;誰家的剩茶端起來就喝,誰家的剩飯端起來就吃;抽2塊錢一包的香煙;遇見財政廳的老同事說話,也從「我們財政廳」變成了「我們小崗村」;手上長了老繭,整個人黑了,瘦了……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習慣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兒,從不坐老闆椅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坐沙發,和大家交流『零距離』,這樣老百姓才會親近你。」他住的那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床頭貼著村系。大門從不上鎖,誰都能推門而入。「村裡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東說。 遇到重大決策,沈浩都要和「大包干」帶頭人們一起商議。如今冰封開始融化了,人心開始聚攏。 沈浩帶領小崗村的村民開始邁向致富的道路,年春節前,26戶住比較困難的農民都住進了平方米的兩層樓。當三年任職期滿時,面對全村按下的挽留他的紅手印,沈浩決定留下來,在小崗村他又是盡職盡責地工作三年。然而,第二個三年任期又要到了。面對老母親需要照顧、家庭需要他擔當,他還是選擇留在小崗村了。他知道他還有很多要為村民辦的事情。年11月5日沈浩因勞累過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
C. 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已經結束,評選結果已於2011年2月14日晚的央視綜合頻道播曉。
獲得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分別是科學泰斗錢偉長、「信義兄弟」孫水林和孫東林、「雷鋒傳人」郭明義、「舟曲之子」王偉、「草原曼巴」王萬青、「英雄翁婿」王茂華和譚良才、 「最美」洗腳妹劉麗、「三棲尖兵」何祥美、「玉樹鐵漢」才哇以及「警界保爾」孫炎明。
感動中國特別獎授予了三個群體,他們分別是鐵道部K165次列車乘務組、在海地地震中遇難的八位維和英烈以及中國志願者群體。
1、科學泰斗 錢偉長
錢偉長(1912-2010),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
【獲獎名片】赤子
【頒獎詞】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意有祖國。
2、信義兄弟 孫水林 孫東林
孫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人,建築商。孫東林,孫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臘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決定趕在封路前,趕回武漢,給先期回漢的民工發放工錢。當晚,孫水林提取26萬元現金出發了。次日凌晨,由於路面結冰,20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將工錢送到了農民工的手中。
【獲獎名片】信義
【頒獎詞】言忠信,行篤敬,古老相傳的信條,演繹出現代傳奇,他們為尊嚴承諾,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場悲情接力。雪夜裡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獨一個。雪落無聲,但情義打在地上鏗鏘有力。
3、康巴鐵漢 才哇
才哇,男,青海省玉樹州結古鎮扎西達通村第三社社長。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才哇在廢墟里刨挖的雙手一直沒有停歇下來……,在緊張運送了近30多名受傷的各族群眾後,他急急忙忙趕回家去。可那個時候,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親戚們幫助他料理親人後事的場面。
【獲獎名片】鐵漢
【頒獎詞】對鄉親有最深的愛,所以才不眠不休,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離不棄,鐵打的漢子,是廢墟上不倒的柱,不斷地梁。他沉靜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壯的風景。
4、雷鋒傳人 郭明義
郭明義,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他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斗室里。
【獲獎名片】傳人
【頒獎詞】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5、舟曲之子 王偉
王偉,武警甘肅總隊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隊舟曲縣中隊副中隊長。2010年8月7日晚,王偉帶領25名官兵冒雨沖入泥石流現場。沒有任何工具,王偉和救援官兵徒手掀開瓦礫,他與戰友營救20多個小時,讓23條生命逃離了死神的威脅,而自己懷孕2個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卻遇難,被渾濁的泥石流無情吞噬。
【獲獎名片】砥柱
【頒獎詞】大雨滂沱,沖毀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兒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樑。五百米的距離,這個戰士沒有回家,那個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給自己一個永遠不能接起的電話,留給我們一種力量。
6、草原曼巴 王萬青
王萬青,男,漢族,66歲,上海人,中共黨員,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2003年退休。1968年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後,自願到條件極為艱苦的瑪曲縣工作,在貧窮落後的瑪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書寫了一段藏漢水乳交融的民族團結佳話。
【獲獎名片】仁者
【頒獎詞】隻身打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萬里,不再回頭,風雪行醫路,情系漢藏緣。四十載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對理想的忠誠。春風今又綠草原,門吧的故事還會有更年輕的版本。
7、英雄翁婿 王茂華 譚良才
王茂華,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譚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冷水村村民,系王茂華的岳父。面對大火的無情,面對死亡的威脅,他們三入火海,捨生忘死,救出六個孩子。生與死關頭,他們義無反顧,用朴實的行為、無聲的壯舉詮釋了什麼叫崇高、什麼叫偉大。
【獲獎名片】熾愛
【頒獎詞】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用犧牲作答!一對狹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什麼是捨生忘死,人間摯愛!
8、槍王 何祥美
何祥美,男,漢族,29歲。江西崇義人,現人民解放軍73653部隊73分隊上士。從農家子弟到具備特種爆破、深海潛水、傘機降等30多種作戰本領的軍事尖子,從普通一兵到「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南京軍區戰士何祥美,用青春、熱血和忠誠,把自己的軍旅生涯書寫得既精彩又壯美。
【獲獎名片】神兵
【頒獎詞】百折不撓,百煉成鋼,能上九天,能下五洋,執著手中搶,百步穿楊,胸懷報國志,發憤圖強。百戰百勝,他是兵中之王!
9、最美洗腳妹 劉麗
劉麗,29歲,來自安徽潁上縣的農村姑娘。14歲就輟學外出打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2000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為了「生計」打拚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劉麗資助人數現在固定有37個。
【獲獎名片】姐姐
【頒獎詞】為什麼是她,一個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憊的肩膀。是內心的善良,讓她身上有聖潔的光芒。她剪去長發,在風雨里長成南國高大的木棉,紅碩的花朵,不是嘆息,是不滅的火炬。
10、警界保爾 孫炎明
孫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東陽市看守所任監管民警。從警28年來,孫炎明同志立足本職,恪盡職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員。2004年被查出患腦癌,6年來三次做手術,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與病魔抗爭,並堅持戰斗在公安基層一線。
【獲獎名片】活著
【頒獎詞】重犯監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還要經歷更多風險。他抖擻精神,讓陽光碟機散鐵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詮釋著什麼是工作,用堅強提示著什麼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樣的終點,他比我們有更多坦然。
D. 孫東林的故事
獲得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分別是科學泰斗錢偉長、「信義兄弟」孫水林和孫東林、「雷鋒傳人」郭明義、「舟曲之子」王偉、「草原曼巴」王萬青、「英雄翁婿」王茂華和譚良才、 「最美」洗腳妹劉麗、「三棲尖兵」何祥美、「玉樹鐵漢」才哇以及「警界保爾」孫炎明。
感動中國特別獎授予了三個群體,他們分別是鐵道部K165次列車乘務組、在海地地震中遇難的八位維和英烈以及中國志願者群體。
1、科學泰斗 錢偉長
錢偉長(1912-2010),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
【獲獎名片】赤子
【頒獎詞】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意有祖國。
2、信義兄弟 孫水林 孫東林
孫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人,建築商。孫東林,孫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臘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決定趕在封路前,趕回武漢,給先期回漢的民工發放工錢。當晚,孫水林提取26萬元現金出發了。次日凌晨,由於路面結冰,20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將工錢送到了農民工的手中。
【獲獎名片】信義
【頒獎詞】言忠信,行篤敬,古老相傳的信條,演繹出現代傳奇,他們為尊嚴承諾,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場悲情接力。雪夜裡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獨一個。雪落無聲,但情義打在地上鏗鏘有力。
3、康巴鐵漢 才哇
才哇,男,青海省玉樹州結古鎮扎西達通村第三社社長。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才哇在廢墟里刨挖的雙手一直沒有停歇下來……,在緊張運送了近30多名受傷的各族群眾後,他急急忙忙趕回家去。可那個時候,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親戚們幫助他料理親人後事的場面。
【獲獎名片】鐵漢
【頒獎詞】對鄉親有最深的愛,所以才不眠不休,對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離不棄,鐵打的漢子,是廢墟上不倒的柱,不斷地梁。他沉靜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壯的風景。
4、雷鋒傳人 郭明義
郭明義,從1996年開始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他20年獻血6萬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他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斗室里。
【獲獎名片】傳人
【頒獎詞】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5、舟曲之子 王偉
王偉,武警甘肅總隊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隊舟曲縣中隊副中隊長。2010年8月7日晚,王偉帶領25名官兵冒雨沖入泥石流現場。沒有任何工具,王偉和救援官兵徒手掀開瓦礫,他與戰友營救20多個小時,讓23條生命逃離了神的威脅,而自己懷孕2個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卻遇難,被渾濁的泥石流無情吞噬。
【獲獎名片】砥柱
【頒獎詞】大雨滂沱,沖毀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兒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樑。五百米的距離,這個戰士沒有回家,那個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給自己一個永遠不能接起的電話,留給我們一種力量。
6、草原曼巴 王萬青
王萬青,男,漢族,66歲,上海人,中共黨員,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人民醫院外科主任醫師。2003年退休。1968年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後,自願到條件極為艱苦的瑪曲縣工作,在貧窮落後的瑪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書寫了一段藏漢水乳交融的民族團結佳話。
【獲獎名片】仁者
【頒獎詞】隻身打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萬里,不再回頭,風雪行醫路,情系漢藏緣。四十載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對理想的忠誠。春風今又綠草原,門吧的故事還會有更年輕的版本。
7、英雄翁婿 王茂華 譚良才
王茂華,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譚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冷水村村民,系王茂華的岳父。面對大火的無情,面對亡的威脅,他們三入火海,捨生忘,救出六個孩子。生與關頭,他們義無反顧,用朴實的行為、無聲的壯舉詮釋了什麼叫崇高、什麼叫偉大。
【獲獎名片】熾愛
【頒獎詞】烈火是一場生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用犧牲作答!一對狹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什麼是捨生忘,人間摯愛!
8、槍王 何祥美
何祥美,男,漢族,29歲。江西崇義人,現人民解放軍73653部隊73分隊上士。從農家子弟到具備特種爆破、深海潛水、傘機降等30多種作戰本領的軍事尖子,從普通一兵到「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南京軍區戰士何祥美,用青春、熱血和忠誠,把自己的軍旅生涯書寫得既精彩又壯美。
【獲獎名片】神兵
【頒獎詞】百折不撓,百煉成鋼,能上九天,能下五洋,執著手中搶,百步穿楊,胸懷報國志,發憤圖強。百戰百勝,他是兵中之王!
9、最美洗腳妹 劉麗
劉麗,29歲,來自安徽潁上縣的農村姑娘。14歲就輟學外出打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2000年至今,劉麗一直在廈門一家足浴城當「洗腳妹」,為了「生計」打拚的劉麗,把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大部分積蓄都捐助給了那些貧困學生,她自己卻仍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劉麗資助人數現在固定有37個。
【獲獎名片】姐姐
【頒獎詞】為什麼是她,一個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憊的肩膀。是內心的善良,讓她身上有聖潔的光芒。她剪去長發,在風雨里長成南國高大的木棉,紅碩的花朵,不是嘆息,是不滅的火炬。
10、警界保爾 孫炎明
孫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東陽市看守所任監管民警。從警28年來,孫炎明同志立足本職,恪盡職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員。2004年被查出患腦癌,6年來三次做手術,與神擦肩而過。但是他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與病魔抗爭,並堅持戰斗在公安基層一線。
【獲獎名片】活著
【頒獎詞】重犯監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還要經歷更多風險。他抖擻精神,讓陽光碟機散鐵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詮釋著什麼是工作,用堅強提示著什麼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樣的終點,他比我們有更多坦然。
E. 根據事跡為其設計一段頒獎詞。(4分) 事跡: 王茂華,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
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場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用犧牲做大!一對俠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生命是捨生忘死,人間摯愛!
F. 2011感動中國人物事跡
●科學泰斗 錢偉長 G. 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
中國燈 - 朱光亞:概述了全球心臟 H. 王茂華的介紹 王茂華,是人物名,分別有:高級講師;記憶大師;全國道德模範;退休幹部。較出名的專,王茂華(屬1983年11月——2010年5月2日)男,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2010年3月21日因參與救火被嚴重燒傷,5月2日逝世。王茂華是2010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之一。 與伯塘中學老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