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中學生早上的飲食的調查報告
一、目的
當前現代化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而且許多人養成了晚睡晚起的作息習慣,往往無暇顧及早餐。特別是上班族,吃早餐對他們來說似乎不是很重要,便形成了「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飲食方式。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對人們的工作、學習、健康都有著重要影響,早餐並非是「可吃可不吃」。這幾年來社會上一直在宣傳科學飲食,關愛健康,那麼早餐問題有沒有很好被重視呢?
因此,我們「夢幻翅膀」小隊決定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現代人的早餐的用餐情況,也希望能從中看到問題,並提出好的建議,使大家能夠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把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二、認識
忽視早餐的危害
1、反應遲鈍,工作效率低。早餐是大腦活動的能量之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糖。人早晨起床後,大腦與肌肉等器官和組織消耗糖(即血糖),於是血糖水平會下降。這時如果不進餐或進食低質早餐,體內就沒有足夠的血糖可供消耗,人體會感到倦怠、疲勞、暴躁、易怒,思維無法集中,精神不振,頭暈眼花等不適,影響人們的工作的學習。
2、特別對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正需要提供合理營養,如果不吃早餐急忙去上學,容易在九、十點左右產生飢餓感,出現頭昏、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面色蒼白、出冷汗、昏厥等症狀,不但學習效果不好,而且直接影響生長發育。
3、容易發胖。要控制體重或減肥,就必須一日三次規律進餐,不要認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熱量而減肥,根據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的食物是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食物。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使中餐、晚餐吃得更多。日本的相撲選手,就是不吃早餐只吃午餐和晚餐而肥胖的。
4、誘發便秘。在三餐定時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即促進排便,若不吃早餐成習慣,長此已往,就可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而產生便秘。
5、十二指腸潰瘍的禍根。人體在睡眠狀態下,胃仍在少量分泌胃酸,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胃酸沒有食物去中和,就可能因過多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
6、滋生營養不良。眾所周知,人體所需營養素有40多種,這些營養素必須由多種食物提供。我國營養學家認為滿足身體營養素的需要每天攝取的食物至少要20種以上,很多食物要靠早餐攝取,所以不吃早餐很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或營養不良。
7、促使膽囊結石。夜間空腹時間長的人,膽汁分泌就減少,膽汁的成分也發生了變化,其中膽酸含量減少,膽固醇就容易在膽囊中沉積。若長期不吃早餐,膽酸分泌減少,體內膽固醇過高時,更易在膽囊內瀦留、沉澱而形成結石。
三、方法
1、我們設計並發放了100份早餐情況調查問卷,對梧桐街道部分地方的人們進行了調查,這次調查的主要對象90%以上為25-35歲的職業女性。其中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為100份。
2、統計分析調查問卷,總結結論,並提出建議。
四、調查分析
1.調查
早餐情況調查問卷統計
問題1、你吃早餐嗎?
統計:A.天天吃(65%)B.不吃(3%)C.很少吃(14%) D.經常吃(18%)
問題2、你的早餐一般在哪裡吃?
統計:A.家裡(59%)B.路邊攤(7%)C.小吃店(21%) D.其它(13%)
問題3、你通常早餐會吃什麼?(多選)
統計:A.牛奶(39%) B.雞蛋(16%) C.麵包蛋糕(32%) D.饅頭(20%) E.粥 (62%) F.米飯(8%) G.其它(17%)
問題4、你的早餐花費?
統計:A.1-1.5元(30%) B.1.5-2元(40%) C.2元以上(30%)
問題5、你不吃早餐的原因?
統計:A.沒時間(74%)B.沒食慾(6%)C.麻煩(4%)D.無所謂(16%)
問題6、你認為不吃早餐是否對健康有影響?
統計:A.是(97%) B.否(3%)
問題7、你認為不吃早餐對健康會有什麼影響?(多選)
統計:A.生長發育(41%)B.學習工作(49%)C.營養攝入(74%)D.其它(16%)
問題8、你對早餐有什麼要求?(多選)
統計:A.營養豐富(53%) B.干凈衛生(62%) C.口感良好(32%)
D.方便快捷(37%) E.沒要求(3%)
2.分析
我國長期以來就有輕視早餐的陋習,形成了不合理的早餐習慣和早餐結構。營養食品專家認為,良好的飲食行為對人的身體、智力發育和健康起著極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對人一天的學習工作都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於科學飲食已經有了很好的意識,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
⑴近65%的人天天吃早餐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可以欣喜的發現,不吃早餐或很少吃早餐的人只佔到了17%,天天吃早餐的佔到了65%,經常吃早餐的佔到了18%,這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結果,說明早餐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愛越來越受到重視。
⑵不吃早餐的原因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74%的人是因為沒有時間而不吃早餐,沒有食慾的佔6%,怕麻煩的佔4%,還有16%的人認為無所謂。
那麼早餐真的吃不吃都無所謂呢?世界著名營養學家M·雷恩博士認為:「大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早上吃什麼。」長期不吃早餐,人的體能和智能自然會大打折扣,必然會直接影響身體生長和智力發育。
⑶早餐的質量
在調查中,有65%的人天天吃早餐,有18%的人經常吃早餐,那麼他們的早餐質量怎麼樣呢?根據統計,我們可以發現:62%的人以粥為主,堅持喝牛奶的佔39%,吃雞蛋的佔16%,吃麵包蛋糕的佔32%,饅頭佔20%,最後是米飯。
以上的數據與專家制定的科學早餐標准還有一定的距離,質量不是很高。早餐的質量一定要好,這樣人們才有充沛精力去學習、工作。專家觀點:最好的早餐≈「糧谷類食物+蛋奶」
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早餐類型與智力發育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吃高蛋白質早餐的孩子其智商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吃高糖分早餐的孩子,而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商得分最低。由此說明,早餐對於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關鍵階段的少年兒童,不但要按時吃早餐,同時還要注意早餐的質量。
⑷早餐的花費
調查顯示,人們對於早餐的花費一般都很節約,花費在1-1.5元的佔30%,1.5-2元的佔40%,2元以上的佔30%。
早餐在一日三餐中是非常重要的。對早餐的節約,甚至不吃早餐省錢的做法十分有害,忽略早餐會造成營養不良,精力不足,長時間空腹上班或上課,將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不利於身體健康。早餐的花費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可能吃得科學合理而營養些。
⑸應該吃什麼樣的早餐
在調查中,認為早餐應該營養豐富的佔53%,干凈衛生的佔62%,口感良好的佔32%,方便快捷的佔37%,還有3%的人認為無所謂。從這些數據中我們發現,當代人對早餐更注重營養和衛生,這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現象。這次調查我們還發現有59%的人在家裡用早餐,21%的在小吃店用早餐,只有7%的人在路邊攤用早餐,路邊攤一般都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五、結論和建議
通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早餐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為了徹底改變人們「早餐馬虎、午餐湊合、晚餐豐富」的飲食方式,提倡科學飲食,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善個人習慣
⑴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問題一方面可能導致起床的時間晚,從而壓縮了早餐的時間;另一方面影響早晨的精神狀態,使我們沒有心思和胃口吃飯。
⑵有意識地挑選營養豐富且衛生的食品食用。
⑶加強對早餐問題的認識,有意識的逐步改善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⑷向身邊的人們宣傳食用早餐的必要性,同時可以動員他們一起重視「早餐問題」。
2、注重科學早餐
⑴時間要最佳。醫學研究證明,7點到8點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如果早餐較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⑵早餐前應先喝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早晨起床後處於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如果只進食常規早餐,遠遠不能補充生理性缺水。因此,早上起來不要急於吃早餐,而應立即飲500—800毫升涼開水,既可補充生理缺水之需,又對人體器官起到洗滌作用,從而改善器官功能,防止疾病的發生。
⑶熱量供給要適當。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的量,一般應佔全天的供給量的30%左右。其中對在中、晚餐中可能供給不足的營養,如能量、維生素B1等,早餐應適量增加。且做到粗細搭配,葷素搭配,使食物蛋白質中的8種必要氨基酸組成比例更趨平衡,營養互補。
⑷烹調製作要講究。既要考慮個性生理特點,又要考慮各人的食慾興趣和口味愛好,最好是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牛奶、熱豆漿,切忌喝冰咖啡、冰紅茶、冰牛奶等,油炸食品要少吃。
⑸酸鹼食物不可偏廢。不少人早餐習慣吃饅頭、油炸食品、豆漿。也有人吃些蛋類、肉類、奶類。雖然上述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脂肪,但均為酸性食物,若酸性食物在膳食中超量,容易導致血液偏酸性,引起體內生理上酸鹼平衡失調,常可出現缺鈣症。因此,若能吃點含鹼性物質的蔬菜、水果,就能達到膳食酸鹼平衡及營養素的平衡。
以上便是我們「夢幻翅膀」小隊對早餐情況的調查分析和提出的建議,希望人們保持科學的飲食習慣,重視早餐,關愛自己,關愛健康。
㈡ 中學生飲食與健康(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報告)
還是我哦,剛剛的回答還沒完(超了10000字就不可以了),積分可要給先前的那個「—紫冰瑤—」哦!為了你特地注冊了2個號呢~!!
(四)訪談學生
為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為了得到學生們對飲食的第一手資料,我們決定親自去訪談學生,所謂的訪談,與純粹的采訪有很大區別,在訪談過程中,我們並不是純粹的采訪而是在友好的談話中去得到我們所需的資料,採取這種方式,在訪談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我們採取了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工作,我們組七人自由組合分成三組,最終分得了,第一組:羅其朝,符豪;第二組:符玉亮,李賢義;第三組:阮瓊國,王理光,黃開平。按計劃,我們對初二,初三,高中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訪談,最終三個組都做得很好,經過整合,分析,最終我們總結出來的訪談所得的資料如下:
以下是我們訪談學生的問題以及他們的回答:
1、你的飲食習慣是怎樣。
答:在訪問中,有大多數的學生是一日三餐,少數人是一日四餐,極少數人是五餐。
分析:從這資料可以看出,學生的飲食習慣還是非常好的,因為一日三餐對人的身體一般來說是非常有利,而一日四五餐表現為吃多,這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沒有多少好處的,所以中學生適量飲食,能夠充分的飲食,這樣對自身的健康才有利。
2、你有過因不正常飲食進行而得病嗎?舉例一下?
答:大約20%的學生說沒有,10%左右的學生說有,70%說不知道。
分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正常飲食會給我們帶來疾病。而且有10%的同學有過這樣的經歷,有70%的同學表示自己不知道,這也說明了同學們對飲食會帶來的危害並不了解。此外,有20%的學生說自己沒有因不正常飲食而得病,在問他們時,我們發現他們飲食習慣是非常科學的,這也說明了好的飲食習慣關系著人的身體健康。
3、你覺得好的飲食習慣會給人帶來什麼好處,壞的飲食習慣呢?你是否有好的飲食習慣?
答:學生的回答主要有幾個方面:2給人帶來健康。3使人更結實、身體壯。,而學生認為壞的飲食習慣給 的壞處是:1生病2身體虛弱等。有6%的同學說有,78%的同學說沒有,6%說不清楚。
分析:學生們對飲食習慣對人的健康有種種看法,說明學生對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有大多數同學卻沒有做到有很好的飲食習慣。說明,同學們對自己的飲食方面重視程度不夠。
4、你有挑食習慣嗎為什麼?
大約有30%左右的學生沒有挑食習慣,70%左右的學生有挑食習慣,而沒有挑食習慣的學生主要因為他們為了健康著想和因為他們的口感好。有挑食習慣的學生是因為口感不好。
分析:說明了中學生中有很多學生還存在挑食習慣,這也是一個很不好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已成為了危害中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5、你沒有沒餓肚子現象,一般是什麼時候,為什麼?
答:全部學生說有。餓肚子的時候主要在上午上課第五節和下午6點後他(她)們餓肚子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1早上吃不多,不夠維持。2口感不好和挑食也是一個原因。
分析:餓餓肚子是不能避免的,因為有時是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但是經常餓肚子會帶來疾病和一些不良影響,所以盡量要盡量避免餓肚子,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
6、你是否會經常吃水果或蔬菜
答:58%的中學生常吃水果,2.5%的中學生從不吃水果。愛吃蔬菜的中學生只佔35%
分析:要多食含氨基酸的食物,以保證精力充沛。如牛奶、魚、蛋等。要少食含糖食物、高脂肪食物。
據這些資料,總體可以反映出學生對飲食與健康反映出學生對飲食和健康關系的了解還是存在一定的欠缺,同學們對自己的飲食方面重視程度不夠以及沒有很好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也建議中學生們要多學習關於飲食和健康方面的知識,這樣有多助於自己對健康飲食的了解,此外還要培養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網上查找資料
走進網吧,本以為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到我們要的相關資料,沒料,困難卻早早地降臨到我們的頭上,我們找了好半天才找到的一些比較重要的資料不翼而飛了(李賢義、符豪、阮瓊國把他們查到的資料全部都保存到了郵箱,但奇怪的是,打開郵箱時,卻發現裡面我們的資料全都不見了)當大家都得知這個消息後,又難過又氣憤。都覺得一切的一切對我們都很不公平、很不公正,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地殘酷。這一切的一切不可能的可能都在我們頭上發生了,這不勉得讓我們又失望又很難以接受。最後,我們還是以互相安慰的方式結束了這一切的一切。但我們並不認輸,我們仍繼續我們的工作,是的,只要有負出就會有結果,我們最終找到了我們所需的資料,以下是我們總結出的資料:
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了中學也就隨之進入了生長發育的飛躍階段--青春期。而良好的營養影響著身心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那麼,中學生對飲食營養有何特殊需要?青春期體格發育極為迅猛,加上學習緊張、活動量大,因此需要攝入更多的熱量。熱量主要來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質,因此中學生應首先吃好三頓正餐。要多吃魚、瘦肉、蛋、牛奶、豆製品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中學生代謝旺盛,骨骼生長快,肌肉組織細胞數量直線上升,要特別注意鈣、磷、鎂和維生素A、D的供給。大量組織的形成需要鐵,供給不足則可發生貧血,因此鐵質的補充更為重要。要摒棄挑食、擇食的習慣。由於健康的身體需攝入各種營養物質,挑食容易引起營養不平衡,引發各種疾病。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吃好早餐。上午緊張的學習和活動,要求早餐必須含有充足的熱量。有條件的還可供給一次課間加餐,以保證學生們能精力充沛地學習。
食物是維生素的直接來源,一般不同的食物會有不一樣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動物肝臟、牛奶、蛋黃、菠菜、胡蘿卜、辣椒、杏、柿子等。維生素D--魚肝油、蛋黃等。維生素E--麥芽、植物油、綠葉菜、蛋黃、干豆類、花生。維生素K--肝、綠葉蔬菜,如菠菜;腸道細菌也可以製造維生素K。維生素B1--胚芽及糠皮含量最多,各種粗糧、豆類、動物肝臟、瘦肉中含量也不少。維生素B2--動物肝臟中含量最多,其次為雞蛋、膳魚、螃蟹;蔬菜中的葉菜類及黃豆等。維生素PP--動物肝臟中含量最多,其次為腎、心、瘦肉、魚、蛋及糙米、花生、黃豆、綠葉蔬菜等。維生素C--新鮮蔬菜和柑橘類、水果中含量較多;以華北特產鮮棗中含量最高,平均每100克含維生素C300毫克,有的高達1,000毫克。葉酸--肝、酵母、綠葉蔬菜,腸道細菌也可合成。科學家根據蔬菜所含營養成分的高低,將它們分為甲、乙、丙、丁4類。甲類蔬菜:富含胡蘿卜素、核黃素、維生素C、鈣、纖維等,營養價值較高,主要有小白菜、菠菜、芥菜、莧菜、韭菜、雪裡紅等。乙類蔬菜:營養次於甲類,通常又分3種。第一種含核黃素,包括所有新鮮豆類和豆芽;第二種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較多,包括胡蘿卜、芹菜、大蔥、青蒜、番茄、辣椒、紅薯等;第三類主要含維生素C,包括大白菜、包心菜、菜花等。丙類蔬菜:含維生素類較少,但含熱量高,包括洋芋、山葯、芋頭、南瓜等。丁類蔬菜:含少量維生素C,營養價值較低,有冬瓜、竹筍、茄子、茭白等。
中學的不良飲食會給自己身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比如謹防吃出近視眼(摘選自《中葯報》 )提起近視,許多人常將其歸咎於不良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不當,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不當也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紐約大學研究員貝蘭博士對大量青少年近視病例進行分析之後指出,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鉻與近視的形成有一定的關系。青少年多喜歡甜食,食入過量的糖可能使體內血液偏酸。而人體欲保持酸鹼平衡,不得不動員大量鈣質去中和酸根,從而引起血鈣不足,減弱眼球壁的彈性,使眼軸伸長,播下近視的隱患。同時,血糖升高,也可使晶體復凸形成近視;視網膜易受損傷過量味精可能導致失明(北京青年報)中國人炒菜總喜歡多放點味精,可是,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吃太多的單鈉谷氨酸(味精)有可能讓你失明。日本弘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日常飲食中給老鼠添加大量的味精,老鼠的視力會下降,視網膜也會變薄。此前已經有研究發現,直接將這種物質注入眼睛會引起神經損傷。但此次的研究則首次證明,即使吃的食物中含有味精也會對眼睛造成損傷。維生素A供應充足也有助於保護視力,又可預防呼吸道感染。蛋白質也是視力發育的基礎:眼睛是身體重要器官之一,眼睛的正常功能,組織的更新離不開蛋白質,如果蛋白質長期處於缺乏狀態,會引起眼睛功能衰退,視力下降,並發生各種眼疾甚至失明。此外,研究表明,因早餐不吃糧食,而導致許多學生文化課不及格。因為半磅牛奶只能提供120大卡熱量、一隻50克的雞蛋只能提供72大卡熱量,而每位上午有5節課的中、小學生分別需要1100-1200大卡和800-900大卡的熱量,能量供給不足就會導致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聽講。此外餓過了頭,還會造成學生要麼午飯沒食慾,營養不良;要麼午飯猛吃,容易形成肥胖。合理的糧菜混食、葷素搭配,不僅可使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齊全,相互得到補充(即營養的互補作用),而且食物的多樣化可促進食慾,增進機體對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膳食營養素的攝入量可參考中國營養學會制定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來對照衡量。所謂合理營養,是應該符合生理功能和實際需要的,如早餐要選擇熱能高的食物,以足夠的熱能保證上午的活動。有些發達國家很注重早餐,不僅有牛奶、桔汁,還有煎蛋、果醬、麵包和肉類食品。午餐既要補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消耗儲備能量,因此午餐食品要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至於晚餐則不宜食過多的蛋白質和脂肪,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影響睡眠。晚餐以吃五穀類的食品和清淡的蔬菜較適宜。
這是一個關於中學生的健康的問卷:
中學生飲食調查表
調查日期:2005年 月 日 調查地點:
年 齡 調查人口來源 ○城市 ○農村
文化程度 職 業 經濟來源
你每天怎樣對待早餐 a.每天都吃早餐 b.偶爾不吃 c.經常不吃
d.很少吃 e.基本不吃
如果你吃早餐,都吃些什麼呢 a.牛奶 b.蛋 c,包子 d.油條
c.米飯、稀飯 f.有蔬菜 g.有魚肉等 h有豆製品
你每天早晨有固定的食譜或早餐嗎 a.有 b.無 c.不明確
你是否喜歡吃快餐或西式餐點 a.是 b.否
你是否會考慮合理科學的安排飲食 a.是 b.否
你是否有加餐的習慣 a.偶爾 b.經常 c.從不
你是否經常吃方便麵等代替午餐和晚餐 a.偶爾 b.經常 c.從不
你是否有規律的飲食 a.是 b.否
你是否常吃冷飲 a.是 b.否
你是否會更換中、晚餐的樣式(如吃面、粉乾等) a.偶爾 b.經常 c.從不
你在校每天中、晚餐吃些什麼菜
1、你每天怎樣對待早餐?
a.每天都吃早餐65.5% b.偶爾不吃65.5% c.經常不吃10.3% d.基本不吃3.5%
2、如果吃早餐,都吃些什麼?(多選)
a.牛奶48.3% b.蛋62.1% c.包子48.3% d.油條17.2% e.稀飯86.2% f.有豆製品62.2%
3、你每天早餐有固定的食譜嗎?
a.有34.5% b.無44.8% c.不明確20.7%
4、你是否喜歡吃快餐或西式餐點?
a.是的72.4% b.不是的27.6%
5、你是否會考慮合理科學的安排飲食?
a.是的65.5% b.不是的34.5%
6、你是否有加餐的習慣?
a.偶而69.2% b.經常13.8% c.從沒有17.2%
7、你是否經常吃方便麵等代替午餐或晚餐?
a.偶爾86.2% b.從不13.8%
8、你是否有規律的飲食,而不暴飲暴食?
a.是的79.3% b.沒有20.7%
9、你是否經常吃冷飲?
a.是的69.0% b.不是31.0%
10、你是否會更換中晚餐的樣式?(如吃面或粉乾等)
a.偶爾75.9% b.經常24.1%
11、你在學校每天中、晚餐都吃些什麼菜?
a.葷素搭配66.1% b.多吃素菜5.2% c.多吃葷菜5.9% d.不明確22.8%
關於這一調查問卷的統計得出的結果來看,中學生的飲食的確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第七首題,有86。2%經常吃方便麵等代替午餐或晚餐,長期這樣會導致營養不良。第十題,有79。3%不會經常更換中晚餐的樣式,這也會因飲食太單一而導致營養等等一些飲食問題是引起我們身體不健康的根源。
結論: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對於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中學生而言,全面合理的飲食結構對於身體健康成長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日益突出的「中學們的飲食與健康」問題在危協著我們中學生的身體健康,通過這個問題的調查,可以使我們對中學生朋友的飲食結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在此次調查研究中,我們主要從訪問醫生、訪問學生、網上查找資料、調查問卷、查找書刊等方面去調查,取得了我們所需的重要資料,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學生的飲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
從訪談學生和調查問卷來看,我們不難看出為什麼會出現當今的「中學的飲食與健康」問題,會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有幾點:1、學生不了解飲食和健康關系;2、同學們對自己的飲食方面重視程度不夠;3、中學生對待飲食的態度4、對健康飲食的無知以及飲食的盲目性;5、沒有很好的飲食習慣
從采訪醫生和訪問校醫來看,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飲食才能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要做到合理飲食就得做到幾點:1、定時吃飯;2、不吃剩菜剩飯;3、不吃熱量過高的食物和太燥的食物;4、早餐吃好一些,中餐吃的飽一些,晚餐吃的少一些以防止消化不良導致膽結石;6、飲食不要太單一,要吃多種食物。5、適當地補充一些營養,如多吃一些水果蔬菜。7、早、中、晚要平衡,要多吃一點水果,主要問題是三餐不平衡。8、依中學生的的健康飲食標准,我們也建議中學生們能每天吃谷類6—8兩,4個蛋白質(1個雞蛋所包含的蛋白質叫個一個蛋白質)、蔬菜半 ,水果一個,此外,還要應該注重體內熱量的要充足,每天應攝入熱量2500千卡,還要注意蛋白質等一些微量元素的攝取。
根據以上內容,我們小組模擬列出了一日三餐飲食:
早餐:早餐要吃好,一般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碗稀飯、一段黃瓜、一兩豆製品即可,食量大者可加兩個饅頭
午餐: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一般一葷二素一湯,飯後要再吃點西紅柿或西瓜
晚餐:一般一葷二素一湯,飯後要再吃點水果
從網上查找資料來看,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了中學也就隨之進入了生長發育的飛躍階段--青春期。而良好的營養影響著身體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防止營養缺乏症的發生就需要科學合理的飲食,防患於未然。青春期體格發育極為迅猛,加上學習緊張、活動量大,因此需要攝入更多的熱量。熱量主要來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質,因此中學生應首先吃好三頓正餐。中學生代謝旺盛,骨骼生長快,肌肉組織細胞數量直線上升,要特別注意鈣、磷、鎂和維生素A、D的供給。大量組織的形成需要鐵,供給不足則可發生貧血,因此鐵質的補充更為重要。要摒棄挑食、擇食的習慣,合理的糧菜混食、葷素搭配,不僅可使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齊全,相互得到補充(即營養的互補作用)中學生的飲食除注意以上幾點外,還應考慮此期的特點:在飲食習慣上 ,容易發生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偏食、忌食、挑食、愛吃零食以及節食怕胖等行為,因此應幫助他們改掉這類不良習性。 家庭膳食要量夠優質,菜譜應多樣化,每日供應肉蛋類葷菜100-150克、牛奶或豆漿1瓶、糧食500-750克、蔬菜為300-500注意補充各種維生素。因中學生用眼多,維生素A供應充足有助於保護視力,又可預防呼吸道感染;維生素B與機體能量消耗有關;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寒冷季節還應考慮維生素D制劑的補充,以提高鈣的吸收。
綜上所述,我們認識到了飲食與健康的關系:得出了得到為什麼出現「中學生的飲食與健康」問題的答案;知道了中學生怎麼飲食才健康,我們調查得出的結果已達到了我們這個課題的目地。
後記:
我們因有著共同的興趣、共同的想法而走到了一起,在艱辛資料的調查過程中,我們經過了許多平生的第一次,其中我們偶爾會一帆風順,偶爾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幸運,但大多數都碰壁連連中慢慢也摸索著前進,其中我們有過得到資料時的喜悅,也過有丟失資料後的沮喪,有過誰也不服誰的激烈討論,也有過彼此相互之間的信任。我們曾受到過熱情對待,也受到過別人不理不採的冷落,感受過被人家置之不理不滋味。曾遭到過別人冷嘲熱諷,也曾得到過別人認同以及和藹的笑容。在調查的日子裡,我們曾三次對統計好的數據進行核實,曾四度光顧醫院訪問醫生,曾訪談過40個學生。在這期間,我們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合作。我們學會了執著,我們學會了勇敢,我們學會了合作。
在調查的過程中,在校外我們得到了干沖醫院的醫生以及一些私人診所的的醫生們的幫助。在校內,我們得到了王校醫、以及各同學們的幫忙,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此外,還有我們的導師吳永和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才使我們得到了今天的成功,在此我們對以上幫助過我們的人表示最真心的感謝! 謝謝你們。
我們查閱的書籍有:
生物教材書、《食品安全宣傳活動》。
附錄
一、 調查成員的感想
景飛 在研究這個課題的過程中,我們有苦也有樂。可也是我們的團結互助的精神才讓我們感到苦中有樂。最終把課題的研究任務完成了。但是在這次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如訪問醫生、學生中,有些很不合作。使得我們的工作遇到了重重阻礙。這時只能依靠我們的團隊堅強不息的崇高精神才把這個課題的研究完成。所以在這次研學中我的最大感受是:困難可以使人更堅強。
武建宇 以前,我從來都不相信「緣分」,俱後來才明白,如果不是緣分,我們這些組員就不可能在一起。也就因為緣分我們才在一起搞這個課題,既然緣分使我們在一起,我為何不隨緣呢?藉此機會,我想對所有的人說:「當你找到一份另你滿意的工作時,當你交到一個真心朋友時,當你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幫助別人時,當你和你心愛的人在一起聊天時。朋友,這就是緣分啊!此時,你要好好地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這就是我在這次研學中最大的感受。
劉錦宏 這次的研學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很濃厚的人情味。在這次研學中我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就因為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才使得我們的研學工作進展得很順利。在這里我們對這些人表示真誠的感謝,同時也希望我們能在這次的研學中能取得好的成績。
劉婉婉 研究性學不僅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豐富了我的知識。還讓我積累了很多做事的經驗。
在這一段時間來的收集資料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料。我們花了很多的功夫。在這其中我們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取得進步。在研學中可以邊為玩邊研究,我從中感受到了研學帶來的樂趣,在樂趣中建立了興趣。研學是一門自己動手才能得到知識的課程。
米瀚苑 對於我們這一年來,小組的合作學習。我已嘗到了人生中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有時也感到很無奈。總之,言筆之意不能表現出我有一年來的感受。所以我們必須信仰某些失去的東西,但是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而採取行動,那麼一切就只是空談,只有信心而沒有 作為是無濟於事的。 人不是因為沒有信心而跌倒,而是因為不能大信心轉化為行動,並且不顧一切堅持到底。 我們的成功因有你的參與,我們的完美因有你的支持,我相信我們將會做得更好,我也相信大家的未來會是一個美滿的天空。 黃開平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這小組非常地認真對待並且積極完成。同心協力,互相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各抒己見。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看可不可取。就這樣,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們知道的事情掌握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我也感到我的知識也有所提高,也感到研學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可以與同學們在一起談心、說笑,又可以學習。我真是受益匪淺。我還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直到高中畢業。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感受,嘗到了研究性學習給人帶來的樂趣。
㈢ 中學生的飲食與營養問題研究調查報告
可以從學校選擇部分學生先做問卷調查
㈣ 以「健康飲食與講究」為主題寫一份調查報告
我們應先全面了解一下街頭食品的概況:
1、街頭食品加工者構成十分混雜,有農民、菜農、在職工人、城市閑散勞動力及兩勞釋放人員等。一般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
2、街頭食品經營設施簡陋,衛生防護設施不健全。
3、街頭食品攤點一般集聚在人群密集,流動大的公共場所,比如學校門口,空氣中的塵埃細菌極易污染食物。
4、管理混亂食品衛生監督不力,街頭食物的衛生根本無法保證。例如油炸食品可能經過多次污染。首先不能保證它是新鮮的,其次不能保證它洗干凈了而且經過消毒,然後你也不能保證油的質量,最後連調味品的衛生也無法保證,還要在一個不衛生環境中就餐。按理說不會有人敢吃它,而中學生就偏偏喜愛這類食品,經過問卷調查,證實有79%的同學愛吃油炸食品,因為食後沒發現不適,就繼續吃下去,其實這些帶著細菌的不衛生食物正一天天吞噬著你的健康。中學生身體正處於生長期,更要注意合理膳食。作為中學生每人每天總熱量為2400大卡,攝入蛋白質70克,可達到飲食營養基本平衡。要盡量多食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和豆類。我們對這點也進行了書面的調查。結果顯示,58%的中學生常吃水果,2.5%的中學生從不吃水果。愛吃蔬菜的中學生只佔35%。要多食含氨基酸的食物,以保證精力充沛,增強理解力。如牛奶、魚、蛋等。要少食含糖食物、高脂肪食物。最近荷蘭學者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食用油炸和烤制食品不僅會造成營養的不均衡,還會增加患心臟病的機會,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食品中富含的轉脂肪酸對心臟有害。所以中學生應盡量克制自己少吃此類食品。
為了使中學生朋友可以更衛生的飲食,根據我們在調查中的心得體會,提出如下建議和一些方法供參考。
1、選擇有「衛生許可證」的飲食攤點。
2、個人就餐空間應盡量大,防止唾液傳播疾病。
3、吃瓜果盡量先洗手後削皮。
4、不吃過期變質的食品,為了做到這點,應盡量去國營超市選購食品。在同學中85%的人表示願意去超市購買食品。
5、不買小廠家生產的無包裝食品。
6、就餐前,先觀察就餐環境以及經營者個人的衛生狀況。
7、飯前洗手,以防病從口入。
8、不要用塑料製品盛放高溫食物。
9、不吃顏色鮮艷的肉類食品。
飲食健康不只是注重飲食的衛生,還要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根據不同的性別、年齡、職業選擇不同的食品。中學生處在生長發育的飛躍期,是一生中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的生長速度,性成熟程度、學習能力、運動成績、勞動效率等都和營養狀況有密切關系,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合理膳食。
隨著最近本地接連發生的幾起中學生在外飲食中毒的發現,中學的飲食安全問題已成為倍受各方關注的焦點。提示應該加強中小學生營養衛生知識的教育和飲食衛生行為的培養。
六、學習體會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的成果,希望能對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提供一些幫助。通過這次課題研究,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培養了自己動手的能力和持之以恆的研究態度,而且讓我更明白了中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發展自身素質、學習課外知識、了解社會現實的平台
㈤ 中小學生食品安全調查報告100字。
這個挺簡單來的,你就是豬就是記自性,挑戰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涉及到安全的無非就是食品安全的話,一般也就是食堂里的或者是孩子們都在家裡的,知道你在外面買的才點的外賣呀,這種的就是可以多方面進行調查,然後一般來說小孩子可能一個原因就是自己買的。其實一定是就是也並不是那麼有利於健康的,對他們的身體是我講的比較大的傷害。
㈥ 中小學生飲食與營養問題的研究調查報告
1、蛋白質 蛋白質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它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主要成分,可以修補和更新人體組織;蛋白質可以供給熱能,從食物中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入不足時它可以被當作熱能消耗利用;蛋白質可以調節生理機能,高蛋白的食物可以保護內臟,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尤其是緊張學習的學生們,攝入的蛋白質數量足質量高,則他們的神經系統功能強,腦細胞活躍,理解力、記憶力都隨之增強。另外,人體內酸鹼平衡的維持、水分的正常代謝、遺傳信息的傳遞、營養物質的運輸等,無不與蛋白質有著密切關系。 由於魚類富含蛋白質,專家建議我們青少年多吃魚。豆腐及豆製品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因此我們還應多吃些豆腐和豆製品。 2、脂質 脂質是良好的儲能物質。脂肪能供給人體熱能,構成人體組織,可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維持皮膚和毛細血管的健康,減輕由於放射線照射所造成的皮膚損傷,對皮膚有保護作用。膽固醇是合成膽汁酸的原料,是合成體內類固醇激素的原料,尤其是性激素,也是合成維生素D3的原料,還是人腦和神經組織的成分。 它們主要指的是我們平時說的油,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在日常膳食搭配中選擇油脂時,營養學家建議要將動物油和植物油混合搭配食用,搭配的比例以1份動物油、2份植物油為宜。 3、糖類 糖類對人體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熱能,它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在我們的調查中,許多中學生為了減肥而不吃主食,這樣會使人的大腦因缺乏能量來源而變得遲鈍,影響學習效果。糖類還具有節約蛋白質和保肝解毒的功用。有的中學生早飯只吃牛奶和雞蛋,不吃主食,雞蛋牛奶中的蛋白質在上午的學習和活動中被當作米飯饅頭消耗掉了,不能起到構成和修補機體組織的作用,這其實是對蛋白質的浪費。如果在早餐中有主食,就會把這些作為熱能消耗的蛋白質節約出來,讓它在機體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4、無機鹽 與中學生飲食密切相關的常量元素有鈣、磷、鉀、鈉,微量元素有鐵、鋅、碘、硒。 鈣是動物骨骼的牙齒的主要成分,並對血液的凝固和肌肉收縮具有調節作用。奶和奶製品是最好的含鈣食品,鮮奶中的鈣在人體內的吸收率很高,因而我們提倡多喝牛奶。另外,蔬菜和豆類含鈣也很豐富。 磷在能量和物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與鈣一起構成骨骼和牙齒。磷是人體中的高能物質——三磷酸腺苷的組成成分。磷還有一個作用是幫助營養素的吸收和轉運。但是,過多的攝入磷是對身體有害的。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許多中學生喜歡喝飲料,經常以飲料帶水,汽水、可口可樂等飲料含磷高,會引起人體內的鈣丟失,這應該引起中學生和家長們的注意。 鐵——人體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卻是不可或缺的。人體中的鐵大部分存在於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中。如何提高鐵的消化吸收率呢?可以在補鐵同時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用鐵鍋炒菜鐵容易被吸收;食物中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能和鐵形成可溶性的化合物而使鐵容易被吸收;高鈣膳食有利於鐵的吸收。 碘在人體內的需要量微乎其微,但它參與甲狀腺素的合成,是人生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與兒童的生長發育有密切的關系。如果缺碘,易患上地方性甲狀腺腫等病症。海產品如龍蝦、牡蠣、海帶和紫菜是含碘最豐富的食物,植物性食物中菜葉含碘比菜根多,菠菜葉是植物中含碘最高的食物。 鋅是人體18種酶的組成部分,還與許多酶的活性有關。青少年若缺鋅,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生長發育出現障礙。那麼吃什麼食物能補鋅呢?牡蠣是含鋅最高的食物,瘦肉、肝臟、蛋黃是孩子們從食物中獲取新的主要食物來源,魚類和海產品也含有豐富的鋅。5、維生素維生素類型 維生素A 維生素B1 維生素B2 維生素C 維生素D 維生素E 主要存在的食物 動物肝臟、菠菜、胡蘿卜等 粗糧、豆製品小麥胚芽等 動物內臟、奶類、蛋製品等 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動物肝、海魚、蛋類等 植物油、魚肝油等6、水水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如日常生活中飲水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造成水中毒,嚴重者會引起人體循環衰竭。我們的問卷中,發現有許多同學喜歡吃冷食,殊不知這些冷食中的水與食品添加劑混合在一起,溶解時需要更多的熱能,過量的使用會造成脾胃虛寒,使人體代謝功能失調。據調查,近20%的學生在學校不喝水,50%左右的學生在學校飲用自來水,20%以上的學生每天以飲料代水。由此可見,飲水問題正嚴重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7、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人類食物的重要組成成分。由於它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被定為人體的第七類營養素。許多學生由於喝水少,吃動物性食物多,經常出現大便乾燥的症狀。應在一日三餐中適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以保證大便通暢。膳食纖維雖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但它可以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排泄。還能減緩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對治療糖尿病有一定輔助作用。它還能與膽汁酸結合,是膽鹽排出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㈦ 中小學生飲食與營養問題的研究調查報告
營養是指從每日攝取食物中獲得對身體有益的食物成份。對中小學生而言,營養問題尤為重要,因為中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期,需要以營養為物質基礎,然而,目前學生營養卻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營養盲學生及家長普遍不了解營養知識。什麼才是合理營養呢?1997年由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會通過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八條原則即: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豆製品,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當體重,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2.忽視早餐 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忽視早餐的情況十分普遍。對於學生來說,一天之中早餐是最重要的,因為上午是學習任務最重要且集中的時間,需消耗大量能量。不吃早餐可使學生學習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能力下降。合格的早餐要保證供給奶、豆製品或蛋,少量肉製品和谷類、蔬菜及含糖食物,有條件的家庭可備水果。3.飲食行為不當挑食、偏食、暴飲暴食、吃太多冷飲,嗜食含糖飲料等,這是造成學生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4.忽視青春期快速增長期的特殊營養問題 學生在青春期有明顯突增年齡,一般女孩從10-12歲開始,男孩平均晚兩年。僅以身高為例,處於突增期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長7- 9cm,最多 12cm,女孩5-7cm,最多可達10cm。突增期營養不足、不均衡,可影響孩子生長發育潛力的發揮。 5.貧血、缺鈣、缺鋅等問題 據最新統計(1999年)農村學生貧血患病率為 17.10%-35.47%,城市為15.04%-28.95%。缺鈣、缺鋅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缺鐵性貧血、缺鈣、缺鋅等問題都可以通過加強學生營養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