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化社會,要求個體能主動地攝取最有用的信息。現代社會是文化多元、環境復雜的社會,要求人們有獨立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弘揚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有了自學能力,無論是知識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都可運用自學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識。自學能力也恰恰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所必備的能力。
一、在英語學習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自主學習具有主動性的特徵
英語是一門語言,只有學生從「要我學」轉換到「我要學」的效果中,語言才真正轉化成學生的內在知識。而且,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可以轉變為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才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得以大大地提升。
2.自主學習具有體驗性的特徵
英語的學習需要強調學生的體驗性,需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英語教學的特點,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到見解。另一方面,從學習的角度來說,要把學生直接經驗的改造、發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的,對學生的間接經驗要整合、轉化為學生的間接經驗。
二、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注重英語學習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做好有效的鋪墊
(1)硬環境方面
在教室前方的空白處張貼鼓勵學生的英語標語:Build your confidence!(建立信心) You can do it!(你能行)。在教室兩旁有諺語:A thousand mile trip begin with one step.(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Every little makes a mickle.(積少成多)為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做足文章。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能真實地感覺到英語就在他們身邊,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也提升了。
(2)課堂教學方面
對於每節課的設計,我都要注重創設情境,為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好鋪墊。如:在教人教版八年級(上)「Unit 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時,我先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了我在假期里和家人去北海遊玩的相片和視頻,用英語講述這次旅遊的經歷和有關信息,把同學們引入一個快樂的情境,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並自然地導入本單元的話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2.創設情景,讓學生檢驗自主學習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權力,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我先讓學生各自准備好兩件東西,一是你朋友或家人的相片,另一件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才能准備出來的東西,即描述你朋友或家人相貌的詞彙。帶著這個條件、問題、機遇和權力,學生帶著極高的興趣展開了主動學習英語的體驗過程,自主學習詞彙與句型,即體驗了自主學習的快樂,也體驗了自主學習帶來的豐碩成果。
3.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而且在學生不斷的合作、談論、探究中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協助學生完成小組有效的合作學習中主要加強了這幾點工作的指導:一是有效分組,優、中、差合理分配;二是協助小組取名,響亮、積極、進取的組名能增強組員的責任感;三是正確引導,明確任務和目標,分析方法和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有自己選擇的廣大空間發揮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及時有效的評價,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及時有效的激勵性評價可以讓學生對下一次的學習任務充滿期待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清晰地、激勵性地進行評價,我自製了評分表格,每次回答問題,完成任務都會添上一隻可愛的小動物,每次進步也都有獎勵,學生有了比較,及時看到學習成果,就更有激情參與到學習當中了,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一路飆升,能力也不斷地得到提高,我們教學的效果就顯而易見了。
學習的效果離不開學習主體的主動性,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作為一線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先進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策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⑵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學習方式可分為接受和發現兩種。接受學習是以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為目的,學習的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發現學習也以系統的學科知識的獲得為目的,但強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分析、理解並掌握基本結構,學習內容常以問題形式呈現,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接受和發現兩種學習方式都需要,應互為補充。然而,我國學生長期以來習慣於被動地接受、背記知識;在當前的教改中需更加強調鼓鼓學習者通過體驗主動發現知識。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以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凸顯學生自主性學習.
一、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因素
1. 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作用,即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促進外語學習,而成功體驗有助於保持甚至生成新的學習動機,因此,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時,也就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就欠佳了。
2. 老師的傳統教法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在方法上採用說教式、填鴨式,側重於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較少啟發學生尋找、思考並解決問題,這就使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較大地扼殺了他們的思維空間,不利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 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有的學生未掌握記憶單詞的科學方法,而一味地死記硬背單詞,時間一長,就將記單詞視為一沉重的負擔繼而放棄學英語。有的學生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影響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有的學生不懂得記憶規律,總採取集中復習的方法。但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天學英語1小時,連學7天,其效果遠比一天連續學習7小時好得多,也即間時復習的效果明顯優於集中復習。類似上述的不良學習習慣一旦無法克服,勢必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4. 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
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4大能力的提高各具特色,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當學生尚未掌握這些方法時,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學,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就難以提高成績了。
5. 學生沒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學習過程
有的學生習慣一味埋頭苦讀,卻忽略了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學習過程這一重要環節。其實,這一過程能幫助學生找出知識盲點、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其作用絕對不容忽視。
二、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而外部動機則指人們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為此,教師需靈活運用各種途徑,如課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英文電影等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張大均曾指出,為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價值對刺激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非常重要。正如教育心理學家蓋傑和伯令納所說,「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於使用且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英語是在人類生活各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隨著社會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顯。
有心理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師應盡量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例如,讓優、中、差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教師繼而鼓勵其繼續努力。引入競賽形式,採取自己與過去的競賽、個人間的競賽及集體間的競賽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實行「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師應充當啟發者、引導者及幫助者,改變「滿堂灌」的做法,精講多練,多啟善導。
巴爾扎克說過,問題是開啟一門科學的鑰匙。現代教學理論研究指出: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發現、思考並解決問題。教科書設計了一些自主探究的活動,如讀了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後,學生要弄清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聽了Isaac Newton, Albert Einstein, Stephen Hawking關於萬有引力的觀點後,學生要弄清三位科學家觀點的變化和發展,從中領悟到皮亞傑的一句話:「科學觀點不是瞬時性的,亦非靜止的,它是一個過程。更特別的是,它是一個不斷構造和重新組織的過程。」這充分說明了科學是一個永無止境地、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過程。又如Copernicus』 revolutionary theory一文深刻闡明了科學家要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精神,他們為了維護自己所發現的真理往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又如,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可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每組均有優、中、差生,然後讓他們一起討論課文的主題或結局,並由優生改寫課文,然後進行評比。如此一來,就可在同一教學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及寫作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一位英國心理學家曾說過,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多參加語言實踐,以確保其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
3、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形成自主學習、探究的氛圍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有親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參與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表演,成為學生們的玩伴,才能使學生解除思想包袱,盡情地表現自己,發揮其聰明才智和想像力。如:在課堂上我不但注重教師的范讀,而且經常與學生一起表演課文中的角色,在師生同台表演後,再徵求其他學生的意見,一起探討最佳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學生們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這句該怎樣讀,那句又該如何表達,整個課堂就成為自主、熱鬧的學堂。
(2) 、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新時期的教師首先要革新自己的大腦,盡量留給學生一小塊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探究中去。在課前、課中、課後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和機會,應用新學知識。課前主動預習新課, 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 同時發現問題, 有利於上課專心聽講, 解決問題, 也使課堂上有時間進行各種練習活動, 如知識點專項訓練、聽讀練習、對話表演練習, 使語言知識迅速地轉化為言語技能。在上課前二、三分鍾, 老師在班內巡視一圈, 檢查預習情況, 表揚預習好的同學,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學, 堅持下去, 同學們就會形成習慣。
新高中英語第4單元的話題就是「分享(Sharing)」,其中大量的國內外的信息都是有關呵護和關愛弱勢群體的,若能使我們的學生受到感染並能效仿,也就不枉費編者的一番苦心了。從Friendship, King Lear等單元我們還可以得到怎樣處理親朋之間的關系的啟發。另外,書中的許多部分,如Warming Up, Using Language, Tasks, Projects等都必須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這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與人溝通和合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討論開展各種活動,課後以小作文方式寫下來,下節上課時要求當天值日生再以其中一些主題開展操練,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只局限書上出現的知識,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空間去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品質和能力,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自主學習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但也離不開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與培養。引導學生「善學」、「會學」,提高其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並認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教學經驗,努力實現其角色的轉變,方可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出有自學能力的學生, 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⑶ 淺談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
:筆者就自己幾年來對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培養的點滴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文中精闢地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人類只有學會了怎樣學習,才有可能從容地面對世界出現的新知識結構。然而,我國中學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激烈的分數競爭,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能力差,更別說自學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責任改變這種現狀。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自學能力的發展有促進和加速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了依賴的心理,如聽課比較盲目,抓不住重點、難點等。在中學時代,能夠通過預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即可為將來進入高校或走向社會的學習打下是好基礎。對於學生來說,具有很好的閱讀能力有助於預習時對新課文知識的理解,熟悉所學知識的內容,因此說預習是自學的演習,閱讀是能力的發展,是自學能力的具體表現。所以,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計劃、分層次的訓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自學成為他們內在的需要。使學生從厭學到樂學,從學會到會學,使學生真正獲得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習能力。下面就自己幾年來對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培養的點滴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有步驟、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習慣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課前預習就是導「疑」。預習能為聽課做好准備,也是獲得上新課主動權的最佳手段。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預習前,教師應給學生一個預習提綱,即要把預習的內容概括成幾個問題或知識點,再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或知識點做好預習並記好筆記,課堂上釋疑。學生通過預習,找到疑難點,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小組討論,解決一部分難點。新課內容經過預習,學生學起來更輕松。更大的收益是長期堅持下去,有助於學生養成動手查資料,勤動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糾正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不良習慣 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的不良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對提高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學生閱讀文章時常採用的方式是唇讀、指讀、回視重讀或遇到生詞就查詞典等不良習慣,這就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閱讀速度,容易使得學生只停留在某個詞或句子上,學生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因此,我常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的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略讀和詳讀)。 2.由段落閱讀逐步過渡到簡易讀物、新聞、小說,培養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課本教材.將精讀與泛讀統一運用初中英語外研版教材中每個Mole的Workbook裡面都有一篇比較長的Reading text,這些Reading均是課本的補充和延伸,是課文背景介紹或相關知識的鋪墊,學生從中可了解到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可利用這一部分材料培養學生的概括、分析和綜合等閱讀能力。如:尋找每段的中心句,歸納中心,回答問題等,以此來培養學生把握文脈、獲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層理解的閱讀能力。在精讀的基礎上,進行「量」的擴充,鞏固「精」中所學習的英語知識。挑選各種文體的簡易英語讀物,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與文化背景知識的融會貫通,逐漸達到精讀與泛讀的協調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我在實踐的幾年中,所帶的學生閱讀英文雜志或小說平均每月一本,他們閱讀水平提高的同時也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實施途徑 實施途徑是教育機制的組成部分,是理論的實踐形式。培養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主要通過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閱讀習慣,促進自學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學習小組,研究初期強調每位學牛認真做好預習,輔之以檢查督促評比;中期以特色為主,帶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後期互幫互助,小組競爭。 (2)在教學上,以人為本,以情為線,為學生創造民主、寬松、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調查工作。我主要採用了調查法、行動研究法與個案研究法。① 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對學生預習能力與閱讀能力做調查。一是對前期水平和後期水平做對比,二是了解學生對待預習和閱讀的前後不同態度作比較。②行動研究法:邊行動邊反饋,不斷調整充實研究的內容,使研究更符合學生的實際,因而達到更好的效果。③ 個案研究法:抓好兩頭帶動中間,通過對好、差兩頭個案追蹤調查,有更多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帶動全班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實踐效果 1.學生積極做好預習工作,主動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實踐中多數的學生能自覺地查找資料、辭典等途徑來解決疑難問題,學生由過去的識記課本知識變為能自覺地加深知識的難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一些原本上課不夠專心,不善於發問的學生,也改變了學習態度,他們變得愛思考愛發問了。學習態度的轉變提高了聽課效果、學習效果。從學生群體的變化來看,學生已由過去盲目地、被動地聽課變為有目的、主動地參與教學工作。學生通過預習確定了一堂課的重點、難點。課堂上大家討論釋疑,激發了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上用回答問題的方式解決學生的疑難,補充學生預習方面的不足。 2.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增強學習自覺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糾正學生的保守態度和嫉妒心理,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念,高尚的思想意識,並身體力行地發動學生,促成他們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勇於表現,不怕競爭的作用,以適應現代生活的要求。具體可以分小組競賽,男女生之間競賽,自由組合競賽,個人挑戰競賽等。如教單詞時可競爭誰讀得又快又好又准;教會話時,可競賽誰對話正確、流利。這樣競賽項目一出來,同學的熱情立刻高漲起來,學習自覺性強,學習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經過實踐,學生預習的自覺性,確定難點重點、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學習英語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使他們成績進步很快。同時,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有動力、定向、引導、維持、控制和強化作用。所以在課堂內外我注重啟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另外,拓展閱讀的空間,豐富學生參與的內涵,發展學生的參與能力也有著深遠的意義。就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而言,學生必須將閱讀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課外閱讀越多,詞彙復現率越高,對單詞和片語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充分體現了完善自我、充實自我,為日後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⑷ 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開題報告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選題背景和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英語作為國際性的語言交際工具的作用正日益廣泛,英語口語能力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現代社會的每位公民身轉載請著名來自:(http://www.YxTvG.COM 入黨申請書網)上,並使許多人切身體會到掌握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英語口語交際教學是中學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口語交際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交際意識,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為將來適應國際化社會做好必要准備。 參考文獻: [1] 李觀儀.《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法》[J].惠州大學學報,1997,(5):13. [2] 陳佑林.《外語教學法》[M].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0.105. [3]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20. [4] 丁菊芬.《中學英語課堂口語交際訓練與實踐研究》[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8,(1):57. [5] 張克福.《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60. [6] 洪柳.《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5. [7] 譚德傑.《淺析中學生英語口語訓練》[M].長沙:湖南文學出版社,1989.123. 主要內容: 一、中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重要性 (一)口語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社會亟需交際型英語人才 1.時代前進的召喚 2.個體成長的需求 3.學校發展的需要 4.教學改革的趨勢 二、中學生英語口語的教學及學習現狀 (一)教學現狀 (二)學習現狀 三、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困難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的影響 (二)環境因素的影響 1.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2.班級容量過大 3.教師自身口語水平偏低 (三)教學觀念的影響 四、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 (一)真實語言情境策略 (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交際策略 五、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以課堂為主陣地 (二)課外活動相輔助 六、結語 預期目標: 通過對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現狀分析、口語能力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分析,來論述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重要性,並就當前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並嘗試一些建設性的解決策略,以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教學水平。
⑸ 淺談如何培養農村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學英語抄口語最好是針對性襲強,比如1:1課程就不錯
學校學的都是啞巴英語,語法閱讀還過得去,一開口講就磕巴
一對一教學老師會引導你多開口說,同時還會糾正你發音問題
輔導其他的英語知識,對英語整體有很好的提高
看看適不適合自己
⑹ 如何促進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學習方式可分為接受和發現兩種。接受學習回是以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為目的答,學習的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發現學習也以系統的學科知識的獲得為目的,但強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
⑺ 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探討。首先論述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內重要性;接容著從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深度挖掘教材資源以及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資源四個方面展開了詳細的分析。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教學;教學觀念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入與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作為新課程實施的一大亮點
⑻ 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研究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只是簡單舉幾個例子):
1.什麼叫自主學習專
第一、自主學習是一種屬學習。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
第二、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品質。
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元認知監控的學習。自主學習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
2.培養英語自主學習的方法
第一、教師應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二、教師應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
參考資料: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won.1981.
當然也可以從現在的教學模式和不足來反襯自主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優點等。
⑼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學習方式可分為接受和發現兩種。接受學習是以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為目的,學習的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發現學習也以系統的學科知識的獲得為目的,但強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分析、理解並掌握基本結構,學習內容常以問題形式呈現,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接受和發現兩種學習方式都需要,應互為補充。然而,我國學生長期以來習慣於被動地接受、背記知識;在當前的教改中需更加強調鼓鼓學習者通過體驗主動發現知識。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以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凸顯學生自主性學習.
一、阻礙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因素
1. 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作用,即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促進外語學習,而成功體驗有助於保持甚至生成新的學習動機,因此,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時,也就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就欠佳了。
2. 老師的傳統教法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在方法上採用說教式、填鴨式,側重於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較少啟發學生尋找、思考並解決問題,這就使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較大地扼殺了他們的思維空間,不利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 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有的學生未掌握記憶單詞的科學方法,而一味地死記硬背單詞,時間一長,就將記單詞視為一沉重的負擔繼而放棄學英語。有的學生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影響其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有的學生不懂得記憶規律,總採取集中復習的方法。但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天學英語1小時,連學7天,其效果遠比一天連續學習7小時好得多,也即間時復習的效果明顯優於集中復習。類似上述的不良學習習慣一旦無法克服,勢必影響學習效率的提高。
4. 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
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4大能力的提高各具特色,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當學生尚未掌握這些方法時,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學,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就難以提高成績了。
5. 學生沒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學習過程
有的學生習慣一味埋頭苦讀,卻忽略了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學習過程這一重要環節。其實,這一過程能幫助學生找出知識盲點、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其作用絕對不容忽視。
二、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而外部動機則指人們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為此,教師需靈活運用各種途徑,如課件、趣味故事、英文歌、英文電影等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張大均曾指出,為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價值對刺激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非常重要。正如教育心理學家蓋傑和伯令納所說,「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易於使用且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因此,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英語是在人類生活各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隨著社會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其重要性日益突顯。
有心理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師應盡量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例如,讓優、中、差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教師繼而鼓勵其繼續努力。引入競賽形式,採取自己與過去的競賽、個人間的競賽及集體間的競賽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實行「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師應充當啟發者、引導者及幫助者,改變「滿堂灌」的做法,精講多練,多啟善導。
巴爾扎克說過,問題是開啟一門科學的鑰匙。現代教學理論研究指出:學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發現、思考並解決問題。教科書設計了一些自主探究的活動,如讀了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後,學生要弄清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聽了Isaac Newton, Albert Einstein, Stephen Hawking關於萬有引力的觀點後,學生要弄清三位科學家觀點的變化和發展,從中領悟到皮亞傑的一句話:「科學觀點不是瞬時性的,亦非靜止的,它是一個過程。更特別的是,它是一個不斷構造和重新組織的過程。」這充分說明了科學是一個永無止境地、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過程。又如Copernicus』 revolutionary theory一文深刻闡明了科學家要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精神,他們為了維護自己所發現的真理往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又如,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可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每組均有優、中、差生,然後讓他們一起討論課文的主題或結局,並由優生改寫課文,然後進行評比。如此一來,就可在同一教學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及寫作能力。另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一位英國心理學家曾說過,Tell me and I』ll forget. Show me and 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ll learn.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多參加語言實踐,以確保其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
3、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形成自主學習、探究的氛圍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有親和力、感染力,而且要參與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表演,成為學生們的玩伴,才能使學生解除思想包袱,盡情地表現自己,發揮其聰明才智和想像力。如:在課堂上我不但注重教師的范讀,而且經常與學生一起表演課文中的角色,在師生同台表演後,再徵求其他學生的意見,一起探討最佳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學生們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這句該怎樣讀,那句又該如何表達,整個課堂就成為自主、熱鬧的學堂。
(2) 、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新時期的教師首先要革新自己的大腦,盡量留給學生一小塊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探究中去。在課前、課中、課後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和機會,應用新學知識。課前主動預習新課, 通過部分理解、消化、記憶, 同時發現問題, 有利於上課專心聽講, 解決問題, 也使課堂上有時間進行各種練習活動, 如知識點專項訓練、聽讀練習、對話表演練習, 使語言知識迅速地轉化為言語技能。在上課前二、三分鍾, 老師在班內巡視一圈, 檢查預習情況, 表揚預習好的同學,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學, 堅持下去, 同學們就會形成習慣。
新高中英語第4單元的話題就是「分享(Sharing)」,其中大量的國內外的信息都是有關呵護和關愛弱勢群體的,若能使我們的學生受到感染並能效仿,也就不枉費編者的一番苦心了。從Friendship, King Lear等單元我們還可以得到怎樣處理親朋之間的關系的啟發。另外,書中的許多部分,如Warming Up, Using Language, Tasks, Projects等都必須以小組的形式完成,這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與人溝通和合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討論開展各種活動,課後以小作文方式寫下來,下節上課時要求當天值日生再以其中一些主題開展操練,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只局限書上出現的知識,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空間去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品質和能力,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自主學習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但也離不開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與培養。引導學生「善學」、「會學」,提高其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並認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教學經驗,努力實現其角色的轉變,方可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出有自學能力的學生, 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更多高考信息請訪問:新浪高考頻道 高考論壇 高考博客圈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新浪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