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學生該怎麼感恩老師
珍愛生命,就要賦予生命更精彩的內涵。詩人臧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我們珍惜生命,就是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成為社會上一個有用的人。因此,我們要學會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才能為祖國和社會做出貢獻。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是人之常情。感恩是一種品德,感恩更是一種責任心。我們需要感恩,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同學們對我們有幫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呵護之恩……世間真情,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感恩。西方的成功人士,如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成功後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把自己得到的回饋於社會。事實上,比爾·蓋茨的母親從小就教育他:一切都是來自社會的恩惠,要想辦法回報。
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都是離不開別人幫助的,就拿我們的成長來說,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親人和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幫助,我們是不會走到今天的。生活給予我們的遠遠超出了我們所回報的。所以,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感恩圖報的心。一個真正的人不僅應當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幫助同學,而且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也應表示感激,不應忘恩負義。
一朵花兒感恩春天的陽光雨露,燦爛地盛開;一棵小樹感恩大地的養育,茁壯成棟梁;星辰感恩廣闊的夜空,璀璨閃爍……魚兒回報給大海一片生機,鳥兒回報給天空一處美麗,大樹回報給大地一絲陰涼。大自然都懂得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有人說,感恩是一種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
古人雲:「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那些自私自利,不感恩父母,從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只知道自己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人,是多麼的渺小。最近,我讀了一篇有關中學生自殺的報道,感觸頗深,真是可悲可嘆!一位十七歲的花季女孩,為了澄清自己,讓那些不理解自己的人,相信自己理想和追求是對的,依然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假如她知道感恩,就會珍愛生命。因為生命不僅僅是屬於她自己,也屬於那些愛自己的人。父母培養你長大成人,期間要花費多少心血啊,你這么就一走了之,對的起父母么。同樣老師及社會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你應該學會感恩。俗話: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坷,只有懦弱的人,才會選擇這條路。
不要以為父母把自己撫育成人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充耳不聞老師的嚴厲,不要漠視同學的友好幫助,不要因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某些要求而心生怨恨。其實父母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他們的辛苦勞累,還不是為了我們這些孩子;其實老師的嚴厲,還不是為了我們能健康、正直地成長?
珍愛生命,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無論俊丑,無論貧富,無論強弱。只要是活著,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學會感恩,「感謝你身旁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幫助過你關心過你指點過你,還是怨恨你傷害你拋棄過你的人,畢竟都是你短暫人生回憶中的精彩部分。」那麼,就讓我們做一個珍愛生命,學會感恩的人吧
❷ 初中生如何學會感恩怎樣感恩
不是如何學會感恩?怎樣感恩?而是要有感恩的心。
❸ 如何做一個懂感恩的中學生的方法
曾經看到過一本書上前言是這樣寫的:在一個村子裡,一家圍在餐桌前,等待著母親做的美味飯菜,可母親端上來的卻是一盆稻草。全家人都很奇怪,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母親說:「我給你們做了一輩子的飯,你們從沒說句感謝的話,這和吃稻草有什麼區別?」
一聲「謝謝」就兩個字,其實很簡單。一聲「謝謝」會給人帶來快樂,帶來欣慰,帶來溫暖!
是啊!真是這樣,現在的很多中學生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感謝的話了,父母回到家,他們就關上門,連一聲爸爸媽媽也不喊,玩自己的。而爸爸媽媽的關心,愛護在他們眼中一切都是應該的。
其實生活充斥的不僅僅是忙碌,他更是一首動聽的歌,用感激充當歌詞。只要心存感激,每個人都是一朵花。當清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感激上天賜予你明媚的陽光;當黑夜來臨的時候,感激繁星點綴著美妙的星空。感激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激大地撫育了生靈。生命因為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而光彩。因為只有我們感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因為只有我們感恩,世界變成了愛的海洋!
感恩,是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感到欣慰。感恩別人的每一次幫助,哪怕是在上車時扶了你一把。感恩自己的父母,老師,朋友,感謝與每一個人相遇,感謝別人的尊重,感謝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感謝每一次機會的到來,感謝上帝賜予自己生命,讓我們一起以感恩的心來愛這個世界!
❹ 論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感恩教育
1、在課堂上滲透感恩觀,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父母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 ‘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由於其一、農村有不少留守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奔波,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其二城市生活壓力過重、父母異地工作、父母離異等現象沖擊影響子女學習,迫使學生有異舉,如厭學、自閉等心理現象。所以老師一定要教育學生如何體貼和關心父母。在教學中,我通過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過情境再現、故事講述、查閱資料、換位思考等途徑,引導學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把感恩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生懂得感恩社會
感恩教育無處不在。將其有機的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我去聽了語文教師的作文審題課《最讓我感動的事》,竟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寫什麼,經過教師的再三啟發,學生所想起的事情也寥寥無幾,而且,有些學生認為這些事情都是父母、老師或者別的人應該為他做的,不值一提。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的契機。主題班會感恩的心,我引導學生策劃,選材,組織,主持,聽著學生深情地回憶令自己感動的往事,從他們晶瑩的淚花里我們讀到了感恩教育的成果。學校舉行愛心結隊幫扶活動,當學生接過學校贈送的學慣用品時,那發自內心的感激與優異的成績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回報
3、感恩之心需要有意培養
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讓孩子體驗辛苦,不吃苦就不知道感恩。現在的物質條件好了,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開,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欠他的。據《光明日報》載:來自張家口的67歲的趙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學東門口拉小提琴,為在內蒙古讀書的女兒籌集學費,老父在街頭賣藝三年,他21歲的女兒竟毫不知情。趙老先生這種暗地裡的愛雖然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起他們發自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教師,我們更有責任、有義務、有意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4、靈活運用多種感恩教育方法
感恩意識不是天生的,面對眾多中學生感恩之心的如此遲鈍,甚至沒有這種本能。作為教育者,我們便要採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我這主要有兩個方法,可作參考:
4.1故事教育法
老師可以選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講解或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白感恩的道理。這種方法對於學生來講,生動有趣,吸引力特別大,效果應該是非常顯著的。老師用生動的感恩故事或忘恩負義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講完故事後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或直接談看法,老師最好是加以評述來達到教導學生的目的。
4.2實踐法感恩教育的實踐法有多種表現形式。既可以是為你的感恩對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學生親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學會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時間獻給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動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勵學生把別人為其做過的比較感動的事情寫成周記或作文,在班上宣讀。還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去做、去體會,與家長、老師進行換位後做一做家長與老師的事情,從而感知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讓學生講述他自己對感恩的認識,講讓他非常感動的事情,講讓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報恩行為的體會和感想。
總之,感恩是初中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唯有學會感恩,他們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願感恩之花常開,感恩之樹常青。
❺ 中學生怎樣感恩社會
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盡管這句話你可能很不愛聽,但這絕對是你這個時回代要做的,懂得父母對你答的一片愛,記得多聽他們的話,多理解他們,這個社會上他們是唯一愛你但不求回報的,把你不用的東西整理好送給或者寄給需要的人,記得在不浪費的前提下,記得多幫助人,助人也是樂己,最後祝你新年好心情!
❻ 中學生怎樣孝敬父母
一般作為中學生,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壓力都給你,也不會讓你有太沉重的負擔感!對內於他們來說,只要容你健康成長,學會做人做事,不要給他們惹麻煩不要做一些極端的事情來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們!如果你身上有了傷口疼的是他們,如果你得了急性腸胃病,緊張焦急的是他們,如果你鬱郁寡歡,愁眉不展的最終還會是他們…不管你做了什麼受了什麼傷害,最痛苦的永遠是父母!所以,請不要做錯事不要傷害自己!
另外,作為中學生,你不必著急著想要掙錢孝敬他們!因為不管你掙多少錢現在,相信在現階段應該都是苦力錢!父母是不想要這些錢的,他們苦了一輩子累了一輩子,就是想自己的兒女長大後可以不受勞力之苦。如果真的想替父母減輕負擔,那可以幫媽媽做些家務,不會做飯的話可以幫忙刷鍋,不會刷鍋的話可以掃地…可以做的事很多,只要你想做!
還有,就是應該做爸媽的開心果,多和他們溝通。飯桌上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把自己一天學校的生活和事講給他們聽他們會很開心!睡覺錢和爸媽說聲晚安,他們心裡也會很甜!不要不好意思,我每次在家就是這樣做的。
好吧,就這樣吧!加油!
❼ 淺談如何對初中生進行感恩教育
與同事們在一起,經常聽到大家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知道感恩。的確,現在的很多孩子根本就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倒是稍有不如意,就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別人。在他們的眼中,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必須的。他們已經習慣了被愛,甚至在他們很小的心靈里,覺得被愛是理所當然的。你對他們有一點點不好他們都能感覺出來,而你對他們有一百個好,他們卻表現的麻木不仁。但是作為老師,我們難道只有抱怨和無奈嗎?不,我們有必要教學生學會感恩。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光要交給學生知識,教學生學會做人做事,還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感恩教育,喚醒孩子那顆感恩的心。我覺得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從思想上教育學生 什麼是感恩呢?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給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心裡產生認可並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一種情懷和行為。說白了就是知恩圖報。作為老師,我們應對學生進行知恩、報恩、施恩教育。通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感恩能促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於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讓學生知道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對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才會理智的面對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我覺得每年的「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契機,讓學生了解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送一件自己親身製作的賀卡;寫一篇贊美父母、老師的文章;說一句感謝父母、老師的話;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總之,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感恩,既善待了他人又快樂了自己。 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我們的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騖遠,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應從做好小事做起,著重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拿教具。而關愛理解父母,則可以通過給父母盛一次飯,洗一次碗,端一杯水,說一句感恩的話,寫一封感恩的信的方式來表達。我認為從這些生活點滴都可以進行感恩教育,通過這些來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別人的幫助之恩。天長日久,報答恩情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營造感恩的教育環境 環境是無聲的教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更好的以「感恩」為主旋律的校園氛圍,家庭氣氛和社會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感恩」的環境中得到熏陶。 首先,在學校里,我們可以藉助班會、隊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主題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有關感恩的信息,進行藝術再創作,並進行展示,如講述「感恩」故事,創辦「感人小報」,設計「感恩」的標語,編排「感恩」的節目等。此外,我們還應讓孩子們學習祖國悠久的文明史,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早已滲透著感恩教育:「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羊跪乳,鴉反哺」「受之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等等這些傳統美德中,滲透著感恩情懷。我們要讓學生多讀,多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也能很好的熏陶學生心智,培養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 其次,我們還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要做好學生的感恩教育,作為老師還必須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特別是對一些感恩意識嚴重缺乏的學生,單靠學校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要家長配合,最好能爭取親友的共同教育。親友、老師、家長共同教育學生感恩,才會更好的營造一個良好的感恩教育環境,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就會大大降低。 再次,還可以利用社會教育宣傳的影響。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要堅決抵制不文明行為,特別是忘恩負義行為。要爭取各種媒體的宣傳,從正面大范圍來宣感測恩教育,使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感恩教育的氛圍。這樣既可以引起我們的社會和家長的足夠重視,又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有效進行與效果鞏固。 總之,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我們要幫助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不容忽視,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感恩教育,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師長之恩,尊重師長;感念社會之恩,為社會服務;感念祖國之恩,報效祖國……我們知道讓學生學會感恩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
❽ 如何學會讓中學生感恩
這的題目有意思 很實在第一 讓學生回憶父母老師為他做的點點滴滴第二 讓他們自己做更多的事 知道父母的辛苦第三 開感恩的班會課 讓他們說一些 他們為父母所做的事第四 寫感恩的作文 目的在於 讓他們思考一下第五 出感恩的黑板報第六 倡議開「感恩」的演講比賽 如何教會孩子懷有感恩的心呢?首先我們要明白感恩的內涵,才能談得上如何教育,什麼是感恩呢? 其一,我的付出是對方所需要。其二,不能以索取回報為前提,這點非常關鍵。
(1)先談「給」,家長在「給」的形式上出現了問題。我們的父母總是這么想,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應該接受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子,有時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厭惡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應,父母就會表現出失望:「我們為他付出了那麼多,孩子卻不領情。」值得家長思考的是,我們在為孩子付出的過程中是否徵求了孩子的意見,「我要給他什麼,怎麼給」,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孩子才會體會到父母用心為他考慮。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並尊重他的需要,從這一點上看,孩子與父母應該是朋友關系。
(2)除了明白孩子的需要外,還要讓他了解,父母並沒有想要在將來向孩子索取回報。家長們常常會在孩子面前說:「爸爸媽媽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啊!」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於真心的,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
(3)再談「受」這一方,感受到對方對你的用心,接受的一方要懂得珍惜。家長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受一些「苦」,這個苦就是別太急著滿足他,只有當他有需要的時候才給,可惜我們的家長恰恰相反,孩子還沒有提要求,就已經提前為他「考慮周全」。從來沒有缺少過什麼,孩子也就不知道「有」與「沒有」的區別,得到太容易,也就不會珍惜。
❾ 作為中學生,感恩父母應如何做
還是中學生,為了報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學習,學業有成,同時,家裡有什麼家務事也可以幫幫忙。
❿ 那麼作為現在的中學生,怎樣才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呢
好好學習,用功讀書。平時盡量讓父母少操點心,注意和父母交流的語氣和態度,多體諒父回母的辛苦。在家答有時間的話,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記得他們的生日,到時候未必要花錢買什麼貴重的禮物,哪怕一份小禮物也是心意。在合適的日子,對他們說句: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