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網路
首先、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更加意識到網路作為資源寶庫的作用。「身教重於言教」,德高為師。老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應該在嚴格要求自身的同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例如,可以利用校園網,向學生演示在網上查閱學習資料,也可以在網上查看天氣預報,還可以在網上查看學生較為關注的時政新聞。有時對於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可以不直接告訴答案,而是指導學生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結果學生會發現相關的解答方法很多,且內容詳盡而且清楚。
其次、作為教師,應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整合方面花大氣力,創造出適合本學科的課程模式。在教學中盡量多設置研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這一信息工具去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用必要的精力去關注網路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路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辨識和思考能力。
再次、教師應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能從網路中發現更多積極的因素,因勢利導,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例如:網路游戲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於它大量佔用學生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加之某些游戲中具有暴力和色情成分,成為名副其實的「精神鴉片」。而一味地反對學生接觸網路游戲是沒有用的,反而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情緒,為教育帶來更大的困難。其實,從辨證的觀點來看,沒有什麼事物是真正一無是處的。游戲也是依據現實構造的虛擬世界,游戲世界是虛擬的,但正義戰勝邪惡是同現實社會一樣的,也是客觀存在。在戰爭游戲中,參戰各方的損失都很慘重,我們可以以此教育學生熱愛和平。事實上,只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看問題,就會發現許多新的內容,而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們引導學生時所必需的。
最後,家長(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上網。教師和家長應該意識到: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下一代,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路的,尤其是在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所以我建議有條件的家長不妨放下對網路的偏見,權且把它作為一種生活的工具來看待,和學生一起上網。畢竟成年人的社會經驗和辨識抵制能力比學生強,如果家長和老師對學生上網持支持但不失適當引導的態度,相信會比盲目的抵制更對學生有利。
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提高學生和自身道德素養和信息素養。當然,它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還要求老師要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適應信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誠然,要完成這一轉變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整合各方面教育資源,發揮優勢,形成合力,對學生的網路行為進行正確引導、教育和規范,創設必要條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盡到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個很社會的問題啊,現在中國? 其實我真不看好中國對於處理這些社會問題的能力
『貳』 中學生應該怎樣利用網路
控制不住上網抄,就利用上網來進行學襲習。
網路就像一把充滿力量的寶刀,用在好人手中,就是神刀,用在壞人手中,就是魔刀。
上網除了玩游戲,看網頁或電影之類外,還有其它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比如說,你可以利用網路進行不明白的知識搜索,以達到學習的目的,並且也有視頻可以下載,進行課程講解學習,電腦不裝任何游戲軟體,就利用網路來學習就好了。
『叄』 如何正確使用網路及網路安全教育
1、切實加強對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教育,要求各教學系部按照國家課程方案的要求,積極開設計算機網路課程,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網路知識。學校網路教室要盡可能延長開放時間,滿足學生的上網要求。
同時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教給學生必要的網路安全知識,增強其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2、進一步深入開展《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學習宣傳活動。教育學生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3、加強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等學生上網場所的管理,防止反動、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危害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文明上網。
4、加強網路文明、網路安全建設和管理。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網路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識,以及在網路環境下防範傷害、自我保護的能力。注重在校園網路建設過程中,建立網路安全措施,提供多層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體系。
5、加強校園網路文明宣傳教育。要求各處室部門和學校各教學系部注意研究防止網路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積極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網路知識,遵守網路道德,學習網路法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網路道德與網路安全教育。
6、加大與國家網路安全相關部門交流與合作,加強對校園周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治理力度。積極主動聯合市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門,開展學校內部及學校周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監控和管理,杜絕學生沉迷於網吧。
(3)中學生應該怎樣正確使用網路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教育趨勢:
1、引進先進理念和系統的網路安全教育體系
做好網路安全教育培訓,必須先整合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尤其要建立不同形式戰略聯盟,共謀網路安全教育培訓發展新路。要引進國際先進理念和系統的網路安全知識體系,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教育層次研究一整套規范操作方法,拓寬網路安全教育培訓渠道,讓受訓者可以接觸到網路安全先進理念、系統的知識培訓和豐富的實踐體驗。
2、藉助E-learning 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培訓
未來的培訓會更多地藉助互聯網培訓,根據CNNIC 第38 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 在線教育領域在不斷細化,用戶邊界不斷擴大, 服務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同時移動教育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場景以及移動設備觸感、語音輸出等功能性優勢,促使其成為在線教育主流。
3、加強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培訓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給學生帶來極大好處和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具有網路特色的安全問題。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在內容上必須包括網路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安全防範技能教育以及網路心理健康教育四個方面的內容。
4、加強教師的網路安全教育培訓
隨著網路安全問題逐步顯性化,應加強網路安全和道德教育, 積極、耐心引導學生, 使他們形成正確態度和觀念去面對網路。同時, 給學生提供豐富、健康的網路資源, 為學生營造良好網路學習氛圍,並教育學生在網上自覺遵守道德規范, 維護自身和他人合法權益。
5、完善網路安全教育職業培訓
網路安全教育職業培訓對象主要為企事業、黨政機關從事網路安全管理的人員,這些人員職業素質提高關繫到各單位網路安全管理水平。因此,網路安全教育職業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 其網路安全培訓教材研發需要結合企業實際需要不斷完善。
『肆』 初中生應該如何使用網路呢
初中生應該如何使用網路呢?把網路變成學習的工具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利用不當,會讓孩子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利用得當,也會讓孩子們從中獲益良多!
一、初中生使用網路有什麼好處
對於處於初中階段的孩子而言,網路是間接獲得知識的重要工具,它能帶來世界各地的信息,讓孩子了解世界各國的動態,更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無比豐富的智慧資源。
坐在家裡,滑鼠輕輕一點,就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可以學到許多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擴大自己的見識和經驗。初中生要學會使用網路。
『伍』 青少年應如何正確使用網路
一、多多追求與體驗生活的成功。在追求與體驗生活的目標與成功中,減小網路回和游戲的消答極影響,不要迷戀虛擬時空。這是抵禦不良網路應用的關鍵。
二、要時時自我保護。不泄露個人與家庭秘密,不要與網上陌生人來往書信,更不要輕易約見網上 「朋友」,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
三、牢記網路上誰都可以偽裝自己,性別、年齡和住址都可能是假的。一旦覺得對方可疑,馬上同其斷絕一切聯系。
四、給自己訂立上網的制度,不要長時間上網。長時間上網,人腦也長時間地處於「工作」狀態,由此便容易產生諸如頭暈大腦缺氧一類的征狀,所以青少年每天上網不要超過1小時,不要因上網疲勞而影響學習。
可參考http://www.e11.net/space-6216-do-blog-id-254631.html
『陸』 網路學習時,學生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和網路
方法:
1、做好上網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路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相反,應積極讓學生了解上網目的,為學習掌握科學技術而上網。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疾病的學生應積極疏導,防患於未然。在學生上網前就向學生傳遞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
2、控制學生上網時間
學生上網時間不是一個定數,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實際需要,因人而異,每天上網時間盡量控制在2小時以內為佳。
3、積極面對,適當引導,全程指導
學校可多買電腦,建立校園網吧,讓學生每天都能上一個小時的網。學校或教師應向學生講清聊天、游戲及不健康網站的危害,引導他們看健康的內容,讓上網成為一種學習。
學校自設網吧,配備專職教師,指導學生如何使用網路,介紹一些好的網站、搜索引擎,並對瀏覽器作些設置,禁止訪問某些不良網站。控制准進入外面的商業網吧。
4、主動吸納,專門開課,充分利用
教育應主動靠近網路,使教育與網路一體化。學生已厭倦了教師手拿粉筆大聲說教的傳統方式,應把電腦引進課堂,利用網路優勢開展多元教學,豐富課堂內容。開設網路選修課,讓學生掌握網路的使用方法,講授網路的道德規范。
(6)中學生應該怎樣正確使用網路擴展閱讀:
網路與手機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
大量的網路信息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開拓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但是這些信息卻含有一些沒有加工篩選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齊,特別是含有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等信息。
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還不成熟,判斷是非的能力差,大量的接受這類信息,勢必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趨向,進而動搖傳統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近年來,通過網路見面手段犯罪大量增加就是一個例證。學生時代正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至關重要。
迷戀網路世界,一方面擠佔了課余體育煅練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有的甚至擠占正常的學習時間,不利於培養健康的體魄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不利於學習。
另一方面,長時間的上網,也易導致眼睛疲勞和神經衰弱,造成視力下降,情緒不振等疾病,影響身體發育。另外,網路傳播的形象化(圖、文、音、像),強化了學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學生「想」的思維方式。
『柒』 中學生應該怎樣正確使用網路
中學生應以學習為主,查資料可以利用網路,節假日需要放鬆時可適量上一會兒網,但不要沉迷於網路,時間需要控制。
『捌』 中學生應如何正確使用網路資源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成長和變動的階段,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尚未定型,自製力和辨別力較弱,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到誘惑,許多中學生把電腦和網路當成一種娛樂工具,造成了較高比例的網路沉迷。
在紛繁復雜的網路資源中,提取有效的網路資源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我們要鼓勵學生文明上網,正確使用網路資源,積極創建正確使用互聯網的家庭化紐帶,從而引導青少年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和全面發展。
13歲到17歲中學生網民的網癮比例最高,達到23.2%。
第一、從社會層面看:國家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網路市場的稽查、監督和規范,而不要使此事流於形式,應加大對網路(網吧)經營者的規范,做到執法必嚴;網路經營者應提高素質,嚴守職業道德,依法執行行業規范,嚴把網吧入口關,禁止未成年人和中小學生進入營業性網路活動場所。
第二、從學校和家庭層面看:網路作為一個事物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否認它,也不能消除它。教師和家長自身對網路應該有一個正確客觀的態度:對待網路交友的問題應該不迴避、不否定,而是通過正面教育和引導讓學生明白,習慣於網路交流方式,會降低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對於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容易形成對網路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和性格。
『玖』 求問中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路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
誘發中學生「上網成癮」的原因歸納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是家庭教育問題。「上網成癮」的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抵觸父母。許多父母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缺乏溝通,導致孩子與他們越來越疏遠;得不到關懷、理解、賞識,孩子只有到網路里去尋找親情、友情甚至愛情。因為網民的交往角色是虛擬的,不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網上交往的虛擬性還淡化了現實生活中交往的局限,從而使得交往更加自由、平等。大家可以隨意結識,暢所欲言。這種虛幻的生活填補了一些孩子現實中的缺失。而孩子上網時間多了,與父母的交流機會就更少,大多數父母又都反對孩子長時間上網,這使親子關系更加對立。
二是學生自身問題。許多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失去了價值感和人生目標。一旦接觸網路游戲和網路聊天,就非常上癮。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身心的投入度是極高的,常常是樂此不疲。尤其是在玩過關游戲中,每過一關都能體驗到一種成就感,而最後的優勝者更是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這正滿足了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需要。
三是社會教育問題。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大量低級媚俗的文化產品,嚴重毒害著孩子的思想,一些黑心網吧老闆、游戲開發商,千方百計賺取孩子們的錢。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一面,我們要如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對待中學生上網問題要一分為二,全面分析。我們應該看到中學生上網的利,肯定網路給中學生帶來巨大幫助。互聯網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這大大方便了中學生的學習,可以在網上學到更多的知識,感受遨遊學海的樂趣。而信息技術時代的來臨,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更需要盡快掌握信息技術,占據有利地位。網路對中學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對越來越多的中學生「網路成癮」現象,專家們的意見是:不能「堵」,只能「疏」。造成孩子「網路成癮」的原因並不是網路本身,在它的背後,還有著很多的原因。「網路成癮」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他們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責備。所以,這需要父母、老師更細心地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他們多一點關切,耐心地和他們講道理,幫助他們走出「網路成癮」這個迷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學生。這里的關心是指從內心深處的真正的關心,多一點信任,多一點諒解,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方法去了解、勾通、激勵、寬容、提醒學生,做到「春雨潤無聲」。
二、對迷戀網路的學生我們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還設法引導學生多參與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轉移他們「網路成癮」的嗜好,做好思想引導和行為規范工作,增強學生的網路免疫力。
三、布置學習性、探究性和創新性的任務,組織、指導和幫助學生採取網路查尋、圖書閱覽、討論交流、互動協作等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給學生以感悟成功的體驗。這些方法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強調了學習的創造性,讓學生自覺樂意的接受和參與。
四、教育與網路的結合是發展的策略,學校應掌握和利用好網路的主動權,教育學生正確對待網路,明確上網的原則,教給他們科學利用網路的方法,讓學生在網路中學會自我尊重,自我發展,學會自我學習。
總之,在信息社會里,關注孩子的網路行為就是關注孩子的未來。學校、家長和社會應當緊密配合,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教育,教育他們合法、高尚地使用網路;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的積極作用。教育信息化的明天才會更好!宿遷技師學院 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