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蘇省常熟中學數學老師有哪些
鄒雪芬……………………一個很好的女老師~作業布置少,人又好~蠻年輕的~
鄧一先……………………牛掰的副校長,據他所說,「為了防止老年痴呆症所以教數學」=。=
② 江蘇省常熟中學,常熟實驗中學,哪個好
這是沒有可比性的抄租纖。
常熟中學是弊培仿常熟公認最好的高中,常熟當地人稱其「省中」
常熟市實驗中學是在常熟范圍內比較好的初中。
還有就是常熟市中學,雖與常熟中學一字之差,也算得上常熟較好的高中了中脊,但常熟人稱「市中」。其差別不言而喻。
③ 江蘇省常熟中學的歷史沿革
江蘇省常熟中學前身國立第二中學建於四川合川。1938年3月28日開學上課。1946年夏,學校奉命東遷江蘇常熟,更名江蘇省立常熟中學。
國立四川臨時中學(1937年底——1938年初)
1937年--1938年冬春季節,上海市、南京市和江蘇省各地相繼淪陷。南京市和江蘇省各地公私立中等學校廣大師生,背井離鄉,幾經輾轉,歷盡艱辛,先後撤退到武漢。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接受南京市和江蘇省教育界人士建議,在武漢設立內遷師生登記處,並先期派人去川、陝、甘、湘、黔、滇等省覓地籌建臨時中學,收容內遷師生,以求弦不輟,並組織部分教師成立中小學教師服務團,分配到內地各省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1938年1--3月,在武漢登記的內遷師生分批乘船到達重慶。南京市和江蘇省籍師生繼又轉往北碚和合川縣。教育部派員組建國立四川臨時中學校務委員會,並指定許逢熙為主席,周厚樞兼校長,是為國立第二中學創建之始。
國立四川中學(1938年——1939年)
1938年3月28日,學校改名為國立四川中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先後有:許逢熙,王萬鍾,周厚樞,曹芻(未到校),李清悚,馬客談,薛鍾泰,劉奇,時相曾(未到校),孫為霆,沈滌生,錢用和(未到校)。
國立第二中學(1939年——1946年)
由於川、陝、甘、湘、黔、滇等省建立的國立中學日漸增多,1939年教育部以建校時間先後為序,改國立四川中學為國立第二中學。此後,凡淪陷區進入大後方的南京市和江蘇籍青年學生,大多分配到該校讀書。學校創建伊始,設辦公處於北碚,以收容到達北碚和合川縣兩地的師生,並安排他們的生活。1938年暑假,學校籌建初定,校委會撤消,實行校長制,由周厚樞校長負責。學校分設高中,初中,女子和師范四部,高中部設合川,初中部設北碚附近的文星場,女子部設北碚關廟,師范部設北碚。
江蘇省立常熟中學(1946年——建國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戰敗無條件投降,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是年秋教育部明令國立第二中學復員江蘇,校內非江蘇籍師生各回原籍,無家可歸者則隨學校復員,委派校長嚴立揚先生主持復員工作,並負責在常熟縣籌建新校,以接納國立二中復員江蘇的師生,更名為江蘇省立常熟中學,並明令嚴立揚先生繼續擔任校長。10月常熟中學籌備工作基本就緒,國立二中復員江蘇省的師生相繼到達常熟,11月初,校長嚴立揚先生偕同最後一批師生,並運載著國立二中原有的大量圖書、儀器、檔案以及在合川為常熟中學新制的教學和生活用具到達常熟。1946年11月學校開學時,僅設有6個班級,即初中,高中六個年級各有一個班,注冊學生,包括二中復員和新招初一,高一各一個班以及部分插班生,共280多人。
蘇南常熟中學(建國初——1953年)
1949年常熟解放,學校更名為蘇南常熟中學。
江蘇省常熟中學(1953年——今)
1953年學校更名為江蘇省常熟中學。 1990年通過省教委驗收,確認為首批合格重點高中。1998年,學校搬遷至現址。2000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4年轉評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
④ 江蘇省常熟中學重點班有幾個
高一入學的時候是4個 11 12 13 14 班 另外 15 16 班是原來的預備班
分班以後 兩個理科重點班 (物化) 一個預備班(原預備班剩下的人)
⑤ 江蘇省常熟中學數學老師有哪些
不認識 只知道有個叫 王宇宏 還有個叫 葉勇 李安 歸瑞青 李亞
⑥ 江蘇省常熟中學1984年畢業的,當時班主任是鄒廣銀
江蘇省常熟中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如有合法需要,
可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建議自己建群拉人。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好運。
⑦ 常熟最好的中學
常熟市中學
學校建於1924年,解放前即為蘇南名校,解放初定為蘇南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試點學校,老校長陳旭輪「三進懷仁堂,四見毛主席」成為美談。1980年成為江蘇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1992年確認為合格的省重點高中,2001年通過了江蘇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評估驗收。七十多年來學校輸送畢業生4萬余名,許多學生已成為國家傑出人才。
學校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其中特級、高級、中級教師佔81.9%,有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蘇州市名教師一名,蘇州市學科、學術帶頭人7人,常熟市學科、學術帶頭人24人。學校擁有一流的校舍和教育設施,而「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辦學宗旨、「科學、嚴謹、務實、高效」的辦學特色更獲得社會的贊譽。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先進集體、德育先進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優秀家長學校、共青團工作先進集體、電化教育示範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人口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蘇州市和常熟市文明單位等。
進入新世紀,常熟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城市東區新建市中高中部,投資1.2億元,佔地260畝,建築面積達8萬平方米,2002年秋季正式招生。全校師生員工正同心同德,為勝利實現學校「十五」規劃,把市中建成「現代化、高品位、有特色」的一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而努力奮斗。
常熟外國語學校
常熟外國語學校是江蘇省三星級重點高中,全國外語特色學校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學校,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命名的首批「全國外語實驗學校」,承擔的國家級「十·五」課題「外語特色辦學成功機制和措施研究」已成功結題,促進了學校外語特色的發展。
學校始建於1993年,原名常熟市第七中學,1995年增掛常熟外國語學校牌子;1998年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特命全權大使沈國放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1年兩校分設,形成辦學集團;2006年第七中學獨立,常熟外國語學校進入發展新階段。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按照「文理並重,外語強化,各科並進,全面提高」的方針辦學,進行了五大變革——變革培養目標,走「全面發展,外語見長」特色辦學之路;變革學制,實行六年一貫制,搞好初高中銜接教育;變革教育方法,注意開發非智力因素,挖掘學習潛能;變革教學模式,創設民主開放的情景教學氛圍;變革管理方略,構建框架式網格化管理機制,實踐以人為本思想,成功構建外語特色辦學新模式。學校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特色立校、質量樹牌、改革強校走上了內涵優校的發展新階段。學校將充分發揮外國語辦學的優勢,走教育國際化的道路,培養具有國際知識、國際意識和國際交往能力,能得心應手游弋於世界各種領域、富有排除各種險惡能力的復合型國際人才。
教育的成功來自學生的成功,學校的發展來自教師的發展;教學生六年,為學生著想六十年。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外語能力突出且具有發展潛能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八年間(1999年——2006年)就創造了「三狀元兩榜眼兩探花」的輝煌,05年從我校高二到英國讀書的章程,參加英國全國數學比賽獲得金獎,參加英國數學奧林匹克選手選拔賽獲得第27名,現在已被世界名校劍橋大學錄取,成為常熟在劍橋讀書第一人;05年從我校高二到英國讀書的金垠博,成績也非常優秀,現在已被英國排名第三的著名大學帝國理工錄取。我校學生在大學的發展也佔有很大優勢,畢業後考研和出國留學的比例很高,《紅旗》雜志和《光明日報》分別對此做了專題報道。
在全校教職工的努力下,先後獲得蘇州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蘇州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先進集體、蘇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常熟市文明單位、常熟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常熟外國語學校將以「文化立校,科學發展,構建一流和諧學校」為目標,邁向全國一流的示範性外國語學校。
⑧ 江蘇省常熟中學和常熟市中學
總體上呢,省中偏理,市中偏文。(你看省中的校長就是化學的嗎)
其實兩所學校差不了多少,師資也差不多。在哪所學校更容易考到本一?我想說的是只要自己努力,在滸浦梅中等學校也能考上,甚至能考得比省市中學生都好,省市中的學生每年不也都有很多同學考不上本科嗎,關鍵還在自己不是嗎?
所以,學校只是給了你一個學習的平台,一種學習的氛圍。這樣看的話,省中生源略勝一籌,所以學習氛圍個人感覺更利於激勵自己,當然市中的學生也是相當認真的。
還有,你說你想提高一些理科的,這個建議省中。
還有,不知道今年市中有沒有強化班,你分數多少,可以夠上市中強化班的話可以考慮。
⑨ 江蘇省常熟中學里有幾個班
高三有16個
⑩ 江蘇省常熟中學的學校領導
校長 唐建雪
副校長 潘一兵
副校長 沈英姿
副校長 龔勝強
副校長 鄒科惠 截至2013年9月,江蘇省常熟中學有辯論隊、晴川文學社、合唱團、各類運動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