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學生科學小論文一篇
水面上的硬幣
在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時,有個同學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把一塑料尺子豎放(或側放)在水面時,發現尺子迅速下沉了;而當他把尺子平放在水面時,即可發現尺子漂在水面上。
豎放(或側放)尺子在水面上時,尺子下沉,是由於尺子所受的浮力小於它自身的重力而引起的;那又為什麼在平放尺子時,它卻是漂浮在水面上,若按物體的浮沉條件,物體漂浮時浮力可是等於重力的呀。這兩者豈不自相矛盾了嗎?問題症結在哪裡呢?
在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冊「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一章中,有一個小實驗:要求學生用棉紙把縫衣針墊起放在水面上,當棉紙被水浸濕下沉後,觀察現象並說明原因,很多同學認為縫衣針浮在水面是由於液體表面張力作用的原因,以為針受重力、浮力和液體表面張力三者相平衡而使針能漂在水表面上。
那麼就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液體表面張力吧。
什麼是液體的表面張力呢?
液體表面附近的分子由平衡位置向外運動時,因為外部空氣和蒸氣分子對它的斥力很小。不起顯著作用。它只受到內部分子的吸引力,因此使它恢復到平衡位置的作用力就沒有在液體內部時大,使得表面層里的分子振動的振幅要比液體內部分子的振幅大,一些動能大的分予就可能沖出吸力范圍,成為蒸氣分子,結果形成表面層里的分子分布比液體內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比較大(r>r0)、正是由於液面分子分布較內部稀疏,分子間距r>r0,分子間引力占優勢而產生了液體表面張力,由此可知,液體表面的張力實質是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合力,它指向液體內部,可見托起硬幣的力不可能是液體表面張力。那麼讓我們再來看看浮力吧。
先讓我們先做一個實驗:
在一盛有水的燒杯的水面平放一張濾紙,把一枚面值一角的硬幣平放在濾紙上,待濾紙被浸濕而下沉後,發現硬幣仍漂在水面上。注意觀察硬幣周圍會發現水面向下凹陷,而硬幣並未浸入水中,只是漂在水表面上。由此可見,此時硬幣並未受到浮力作用。那是什麼力與重力相平衡而使硬幣漂在水面上呢?
由上一實驗現象可知,水面向下凹陷,發生了形變,從而產生了一個與形變方向相反的彈力——支持力,這就如在一個吹氣的氣球上放上一個物體,由於物體的重力而使氣球形變(向下凹陷),而產生了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一樣。是這個與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持力使硬幣漂在水表面上。( 上面幾個實驗中的塑料尺子、縫衣針漂在水面上與此相同 )
為什麼側放或豎放尺子、縫衣針以及硬幣時,它們都將沉到水底呢?我們還是以硬幣為例,當它側放或豎放時,液面的受力面積很小,壓強很大,壓力作用效果顯著;這與穿高跟鞋踩在沙地,鞋跟將陷入沙中一樣,硬幣陷入了水中,從而打破了水面的彈性形變,使水表面對它的支持力不復存在。此時硬幣只受浮力和重力作用,而由於重力大於浮力,所以硬幣很快就下沉到水底了。而平放時,對水面壓強很小,就不會發生上述現象,而使硬幣浮在水表面上保持平衡。在自然界中,也有許多相類似的現象。有些小昆蟲可以在水面上跑來跑去或停留在水面上,不致於陷入水裡,也是同樣的道理。
B. 關於中學生科學小論文
論新時期的師生交往》
提到教師,人們容易聯想起的,往往是「蠟燭」,是「春蠶」,是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奉獻精神。「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更把教師的地位上升到神聖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師道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學生幾乎不可能對老師提出質疑。師生關系也是單純的長與幼、傳授者與接納者的關系。
現代社會,隨著民主、平等觀念的滲透,師生關系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和學生稱兄道弟」的大朋友式的老師受到歡迎。「賞識教育」的強調,一方面,肯定了鼓勵與贊賞對樹立學生自信心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卻也讓一些老師把對學生必要的批評和引導視為畏途。
逐漸顯現的「後喻文化」趨勢,知識更新的速度和傳播的多樣化,迫使人們必須終身學習,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無法再像從前一樣,以對知識的佔有來樹立自己的威信和地位。老師要怎樣調整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定位?新時期的師生關系又會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我國歷史過程中,時而聖人化,時而卑微化,遺憾的是就沒有職業化。教師職業的要求,是向學生傳授人類延傳下來的文明,傳播先進的自然和人文理念,使年輕一代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弘揚創新,創造出更符合時代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的社會中,教師傳授知識和傳播文明的主體功能常常被忽略,情感功能被過分強調,混淆了目標和手段之間的關系,造成教師非職業化傾向愈演愈烈。
綜觀優秀教師的報告會,他們幾乎發出同一個聲音———無條件地愛學生,而很少談及如何鑽研教育方法,如何學習教育教學最新成果。這是教師非職業化的結果,也是更多非職業化的開始。再沒有哪一個行業評選先進是以人際情感為標准,而忽略職業理論和職業技能本身的。這無疑會誤導教師的自我評價,也會使師生關系偏離正常軌道。
一. 規范交往模式
每一位職業人都會對自己的職業投注感情,而這種感情應該是客觀、理性和成熟的。年輕老師與學生年齡差距小是教育的優勢,但如果使用不當,又會造成師生交往模式混亂,影響到教師形象的確立。
在學生眼中班主任就是朋友、哥們兒,朋友之間「你有病,我有病」這樣的話使用率很高,絕無傷害的意味,而用在師生關系中則是對老師尊嚴的挑戰。
年輕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盲目隨和無原則的放任是對自己的教育能力不自信,無論學生表面上多麼喜歡,內心都會對教師持審視或敬而遠之的態度,如果任由這種情緒蔓延,學生將不會配合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更大的危害,可能使學生缺乏對應有的社會交往規則的認識。
教師是學校教育思想和教學任務的執行者,從學校管理角度看,教師是學校和學生間的橋梁,教師可以保留對學校某些規則的個人看法,但絕不應該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學生。
有的老師工作很投入,但不算敬業,因為他並沒有真正地「敬」教育事業。學校在管理上可能會存在問題,但如果每個班的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好惡任意而為,那麼學校將不再是學校。
作為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面對沖突,如何處理矛盾,如何尋找積極的解決辦法,而不是隨意宣洩不滿和對立情緒。這是合作精神的體現,也是未來人際交往的一條重要原則。另外,國強老師處理問題的態度,可能會惡化他自己與同事的關系,這對他未來的職業生涯是很不利的。
教師工作的目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肩負著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不是當你站在講台上才是教師,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 恪守職業倫理
教師勞動的產品是成長中的學生,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渴望探知這個世界,而有的探究造成的挫敗感,會影響他們的一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關注異性,女生會認為同齡的男生太幼稚,不懂感情,年輕的老師獨立、有學問、有包容心,非常容易吸引學生視線。如果教師不能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一點點的曖昧,對學生不合理的想法和做法沒有及時加以有效的提醒和控制,就會出現尷尬的局面。年輕的老師一定要小心,不要讓自己在學生的心目中佔領不應有的位置。學生正處於這個多夢多思的年齡,無論他們做什麼都可以理解,但如果老師做出有違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的事,則有不可推卸的罪責。
三. 明確角色認知
教師是學生心理環境中的重要他人,學生對教師會有許多敬畏,許多教師由此產生「救世主」情結,對學生生活的心理捲入程度過高。
有的老師不但關心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還關注著學生的生存環境。當發現學生的家庭出現問題時,比學生還憂心忡忡。老師的出發點是善良的,遺憾的是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角色,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介入,使許多問題尖銳化,並間接宣告了一個家庭的毀滅。
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各自獨立的心靈空間,教師在情感上的「過度投資」,使學生喪失了自我隱私的保護能力,失去了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心理上產生強烈的壓抑感和反叛。
心理捲入程度高,一方面表明心理獨立性發展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把自己與職業區分開來;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缺乏必要的社會知覺和人際交往技能,不會恰當地判斷一件事與自己的關聯程度,以及自己的行為可能給對方造成的影響。而這恰恰是職業人的大忌。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師生交往模式是一個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課題。今後我們將繼續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並進而在面上逐步推廣,爭取在研究和推廣中推進學校集體教育和課堂教學,並推進整個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改革!
C. 中學生科技小論文
採納吧。。。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D. 中學生社會小論文範文(1000字左右)
中學生理財調查報告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是不願意讓中學生接觸金錢的,認為從小持幣會使孩子思想受到銅臭氣的不良影響.這種消極防範導致中學生缺乏經濟意識,出現盲目消費,不會理財等現象.其實,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中學生不可能不和錢打交道,試圖給中學生創造一個真空的消費環境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中學生適當地注意增強經濟意識,對健康成長十分有利,也便於提高辨別和分析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大部分中學生家長都固定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數量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每次還未到月末,同學們早已將零花錢用年完了.很多同學對"錢該怎麼用"這一理財的基本問題存在著種種不 熟的偏見和誤解,甚至在他們"身無分文"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由於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一般不會給太多的零花錢.絕大多數(約佔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低於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錢超過100元.
據調查,在同學們零花錢的支出項目中,經常購買飲食品占被調查人數的70%,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分別是文具,書籍,報刊雜志,磁帶和光碟等.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同學存在"亂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理財意識淡薄是導致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學所說:"很多同學信奉'錢是身外之物','出手要瀟灑大方';也有的人認為'算來算去煩死人','省來省去也省不出幾個錢',還不如'今朝有錢今朝花'."所以同學們的零用錢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確的理財觀念中被浪費掉了.家庭對孩子理財能力培養的疏漏,是造成中學生理財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長應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財教育.比如,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懂得進行價格比較購物消費;家裡一些有關財務問題的討論中,不妨讓孩子適當加入,了解適度消費的道理,預防,杜絕一些孩子從小自家裡私下拿錢,在外隨意借錢的問題.
希望同學們能養成以下良好的理財習慣:
第一,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矩.形成正確地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需要購買東西時,需明白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
第二,懂得錢來之不易.要正確認識錢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錢是勞動成果,珍惜父母勞動成果,不奢侈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第三,找機會參加儲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識.如將逢年過節,過生日,長輩或親友送的壓歲錢,賀禮等進行零存整取,自己計劃管理,體驗理財的滋味.
第四,獲得一些投資知識.可以集郵,集幣等,有機會可以學習購買基金,債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錢,用於購買學慣用品,交通費,以及同學間小額募捐等.
現今世界,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要培養和鍛煉這種能力,專家建議:在孩子八九歲就應當注意培養其理財意識,而到了中學這一理財觀念的形成和定型時期,家長和學校更應積極做好引導工作.
中學生理財探究小組全體成員
指導教師:胡蕙
E. 中學生小論文怎麼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不知從何時起,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天不讀書,便覺得日子無味,便覺得時光的漫長、單調,便覺得生命失去生機。
我對書的欣賞和閱讀,在於博、雜,或天文地理、或歷史哲學、或軍事藝術、或人物傳奇、或詩歌散文、或新聞軼事……古今中外諸子百家,都讓我留連忘返。雖然大多數書都是順手翻翻,隨意瀏覽,然而,我仍對每一種書都情有獨鍾,都懷有一種嗜好和興趣。總之,只要有書,我的心就會隨書而飄盪、專注而滿足地陶醉在書的海洋里。
人生之途,是書長我見識,增我才智,健我體魄,益我身心,陶冶我之情操,凈化我之心靈,豐富我之思想,塑造我之靈魂,總之,書成了我生活的伴侶,人生的知己,步行的向導,做事的參謀。
是書,讓我的生命得到充實與升華。
是書,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而多彩。
是書,讓我知曉了人類之偉大,自然之神奇,社會之繽紛,宇宙之浩瀚,科學之奧秘,知識之力量。哥侖布、哥白尼、馬克思,毛澤東、牛頓、愛因思坦等無數人類的先哲們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及對人類的文明所做出的輝煌業績,讓我敬佩,讓我贊嘆,讓我自豪,激勵我學習。
是書,伴我走過坎坷,走過風雨,走出困惑,走向堅強,走向自信,走向成熟。
有書伴我, 在心情愉悅時,我會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時我會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時我會豪情滿懷,超越自我。
有書伴我, 在我意志消沉時,在畏難徘徊時,我會想起屈原放逐仍賦《離騷》,孫子臏足而有《兵書》;想起「生活就上毫不妥協」,(海明威) 「生活是一場戰爭,一切權利屬於勝利者」(羅曼羅蘭)的話來,就這們內生之舟又駛出了迷霧的霧海,懦弱的心靈又恢復了往日的自信。
有書伴我,在寂寞孤獨時,在遠離親朋時,是書把我陷入往日的回憶,故鄉的夢境,是書帶我去游覽大祖國的大好河山,去欣賞異國的風土人情。於是,所有的不快都煙消雲散,孤寂的心境被書所充實而消溶。
我不敢設想,假若生活中沒有書,那將會出現一個牌怎樣的令人可怕的情景呢?!
有書伴我,是我人生的追求,靈魂的寄託,奮斗的源泉,前行的動力.
F. 中學生小論文
「對我來說什麼都可以變成數學。」數學家笛卡兒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我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下過這樣的結論。的確,正如兩位前輩所說,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的腳步無處不在。
2006年已經接近尾聲了,迎面而來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商家打出的「滿400送400」,「滿300送300」的促銷招牌。「這真實惠!」消費者們蜂擁而至,商場里人山人海,搶購成風。此情此景,真讓人以為回到了物資短缺的年代。實際上商家心裡早打好了如意算盤。俗話說:只有買虧,沒有賣虧,「滿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其中暗藏著數學問題,暗藏著商業機密,暗藏著許多玄機。
去年,我們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際在商場里「血拚」,當時是滿400送400元券。我們先用980元買了一件蘋果牌的皮夾克給爸爸,送來了800元購物券。我們並沒有過分浪費,花了298元券買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寧牌棉襖,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買了一件太子龍男裝(由於是購物券,不設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這是原來不打折時需要花的錢。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約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從前也做過服裝生意,我對服裝的進貨成本與銷售價的關系也有些了解。服裝的進價一般只佔建議零售價的20%~30%。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商場促銷力度越來越大,為了保持利潤,商家或廠家還不斷地把衣服的建議零售價標高。就如前幾天在電視中看見的一位消費者所說,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條尼料的褲子,三年前建議零售價還只是299元,今年標價變成了999元。這么一算,進價大概只有商場里售價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還穩賺三至五成的毛利。
廣告,廣告,便是廣而告之。許多人一窩蜂似的趕來搶購、血拚,商場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銷售量也快速增長。就按人流量是平時的三倍算,這里又出現了一個數學問題。假設平時人流量少時,一件商品按8折銷售。8折減去進價2折,標價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雖然現在「滿400送400元券」時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賺三至五成,但銷量起碼是平時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銷量來計算,3×3=9,與平時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賺50%。雖說這樣賣每件單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額卻因銷售量的增加而增長,更因大量銷售而加快了資金周轉,帶來額外的收益。
商品標價和促銷中有數學,購物消費中有數學,裝修房子有數學,織毛衣中有數學……總而言之,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
滿意嗎?給個好品
G. 初中生社會小論文
追星社會現象論文 3社會現象論文關於社會現象的論文社會現象的論文分析社會現象的論文藝術社會現象的論文
追星族」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並不生疏,現在的明星越來越多了,追星也隨之愈演愈烈。追星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姑且不說,但作為學生,我認為追星應該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將他們作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為他們長的帥、漂亮或喜歡聽他們的歌,看他們演的戲。有的人說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並搜集了許多關於偶像的資料。他們所謂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愛好,喜歡的顏色,喜歡吃什麼等等。他們以為了解了這些就稱得上是一個超級funs了。而知道這些對自己有什麼用呢?這樣做無非是在浪費時間做無聊的事。有些人更為可笑,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記得在一張報紙上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個女孩因為沒買到自己偶像的演唱會門票而起了自殺的的念頭。這樣做值得嗎?要我說,這樣的人就太無知了,為了一個和自己不相乾的人,居然可以舍棄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也太傻了。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卻是有目的的。我也贊同像他們那樣的追星族。他們所喜歡的明星不只是因為美和帥,也不只是因為他們會唱歌,會表演,更重要的是,他們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氣質以及他們成功的經歷。他們不會經常無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資料,更不會因為某一個明星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在他們眼裡,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個榜樣,追星是為了幫助自己進步。 許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為他們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他們的人生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許多明星的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比如鄭智化,他雖然是殘疾人,但他身殘志不殘,毅然選擇了自己所喜愛的事業——演藝。他靠堅強的意志,唱出了許多好聽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證實。……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不值得我們崇拜嗎?王傑也是一個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運氣,而是憑自己的實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艱辛的。曾被生活所壓迫的他,從未向命運低過頭,他當過推銷員,計程車司機,不管生活多麼苦,他總是以微笑來面對,最終走向了成功。難道這樣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像這樣的明星不勝枚舉,這樣的明星值得我們崇拜,值得我們敬仰。 不管你是多麼的抱怨命運的不公,還是碰到多麼大的困難,你都沒有理由說放棄,只要你確定自己的目標,並且向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奮斗,只要你不說放棄,那麼你一定會成功。 願真正的追星族越來越多,讓追星不僅僅成為一種時髦,更多的是成為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動力。 「星」成為青少年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奮斗動力。 青少年是需要榜樣的,這一點不容置疑。然而,傳統的榜樣教育模式歷來是以社會樹榜樣的,這種方式有時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也就是說社會樹的榜樣並非就能得到青少年由衷的敬佩與熱愛。而青少年們「追星」則不同,「星」是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確立的,他們由衷地敬佩、崇拜,心甘情願地去學習去仿效,去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與偶像重合為一。這種學習是自發的,自覺的,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這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及對事業的成功都是很有益處的。 認真學習明星的奮斗精神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立志向他們學習. 試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怎能不喜歡帕瓦羅帝?一個喜歡電影的人,怎能不喜歡路易斯、丹尼爾?一個喜歡足球的人,又怎能不喜歡貝利、馬拉多納?像成龍,像周傑倫,這樣的明星,我們為什麼不能追?為什麼不可以崇拜?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是流行明星,就斷定他是俗人一個,就否定了他的才華學習了解明星背後的拼搏歷程,對我們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方堅持認為:中學生也可以崇拜明星的! 偶像崇拜是處於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現象 只不過不同的時代崇拜的對象不同,追求表面,追求至善至美,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慢慢地,我們就會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偶像和生活。 中學生正處於自我發現和自我確定時期,他們需要一個模式來參照,要不然他們很難完成自我確立的任務。偶像是他們的理想自我的載體。中學生正好處於好幻想的時期,當自己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時,就只好藉助偶像的崇拜來達到心理的平衡和補償了。 人生需要偶像,孩子更需要偶像,偶像使人的生活變的充實、豐富,偶像會使人的心臟跳動的更加有力,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確! 當一個人臨終時,他回首往事,發現自己從未有過偶像,他不遺憾?沒有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中加入過追星族,是人生的缺憾! 慎重選擇值得追的星,以他為榜樣和偶像,在給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時,「超過他,也成為偶像」的念頭回激起你更多的潛能! 古人說:「見賢思齊焉。」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們敬佩名人,崇拜英雄,常用以激勵自己。 中學生追星本身無可厚非。心中有個偶像,精神有個寄託,學習累了思慕一下,讓神經放鬆一下,也不失為一種積極的勞逸結合。所以,明智的選擇,並不一般地反對孩子追星,而是引導孩子理性地追星。 應該:理解崇拜的字典詞義,我們的崇拜是他們成功過程中的精神。而非美麗帥氣的外表 :::::::星不一定是娛樂明星,成功人士,或者在他自己的崗位上出色出眾的人也是行業明星.比如網路的明星老總李彥宏等等 追不一頂是指盲目崇拜外在的皮相,可以是對才能的欣賞,對他為成功付出的努力的崇拜與學習,對他人品的仰慕. 不斷強調你們的所謂追星是積極的有個性的有思想的,是對真正的明星的學習與追隨,而不是那種膚淺幼稚的行為. 追星是廣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洩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轉型時期,性的發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識仍是朦朦朧朧,對異性產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異性的影子。在年輕人的眼裡,明星是快樂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範。他們都嚮往夢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虛擬的世界中,幻想著自己成為了明星,成為頂尖人物,並以此成為生活中的目標。 另外,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升學的壓力,學生相互競爭的壓力,課後家長安排的各種輔導等,壓得很多學生喘不過氣來。當明星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展現於大眾,進入他們生活後,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去崇拜,與明星一起瘋狂,一起宣洩,以滿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熱還是社會誘導的結果。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星」們大肆包裝,以追求最大的利益。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出現了種種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因此,對追星現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對,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現問題,而要積極引導,使之理性化。。。。 可以把明星當成自己的模範, 成為和同學之間談論的話題, 鍛煉自己的想像能力, 鍛煉身體,讓自己有明星一樣的身材。 就想了這么多。 其實也有壞處,不過沒問就不說了。 1.可以讓自己有個期待和追求 2.可以學習明星的優點 3.可以以明星為模範,激勵自己 4.可以與同學課余時間有個聊天話題 5.可以養眼 6.可以有個對象去花時間愛 7.可以在看電視時看偶像明星的娛樂新聞打發無聊的時間 追星的「星」有許多層意思,「星」不一定是什麼影星歌星,也可能是優秀的運動員、偉大的領導人、傑出的科學家……「追」不一定是整天上網看電視的追查明星的新動態,也有可能是以「星」的優秀品格去學習,可能是向他們學習良好的習慣。當你擺正了什麼是「星」、怎麼去「追」以後,追星可能會成為你漸漸進步、成為棟梁的一個階梯。
H. 中學生科學小論文
水精靈」之現形記(水精靈是一種想果凍一樣的東西,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
引言:
最近一段時間,一種被稱為「水精靈」的玩具,出現在大街小巷尤其是學校周圍的玩具攤上。因其色彩艷麗著實吸引了不少同學的眼球,不少人抵擋不住小販的吹噓,常買幾只帶回家。開學初,我們班許多同學也加入了買了水精靈的行列。水精靈是個什麼東西,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對人體有無害處,懷著這些問題,我展開了對水精靈的調查。
一、 分析水精靈
九月底,我先對學校周圍的商家進行采訪,想了解這些水精靈是從什麼地方批發來的,有無生產家,是否符合國家衛生標准,但學校周圍的商家對此避而不答,有些甚至威脅我們。我只好改變策略,進行暗中調查,我先買了一袋,當即用小刀對水精靈進行解剖。立即遭到小販的制止:「這都是有生命的東西,老動它,會弄死它的。」據其稱,這是一種類似於蘑菇一樣的人工培育的海底真菌,它質地柔軟,無毒、無污染。用手觸摸的感覺像果凍。當用小刀從中間切開後,一股透明的液體隨之流出。憑感覺我覺得這是明膠之類的物質,明膠是做果凍的主要材料。這些水精靈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透明的,五顏六色非常漂亮。圓圓的,跟黃豆差不多大小,直徑約為0.5厘米,捏起來軟軟的,富有彈性,很粘手。一股刺鼻的香味,熏得人頭發暈。
經過初步的觀察,我們覺得這是一種很少見到的兒童玩具。但它為什麼有這么多顏色,為什麼氣味那麼刺鼻,它的成份是什麼,我又開始了第二步行動:並且開始記錄:
第1天:開始膨脹。我把一滴墨水滴入水中,一會兒水就又變成清的了。我很納悶,難道水精靈是污水清道夫?
第2-3天中,水精靈長出了尾巴。同時開始脫色,尾巴短小,像蝌蚪尾巴。
第4-5天:長翅膀。(還未長出)。
第6天:產卵。(就是從一個裡面出來另一個)水精靈的蛋蛋特圓,可以捏碎,表面光滑。好像不會動。捏碎後裡面像碎玻璃,里外都是透明的。我們懷疑是不是活的,可又會下蛋。還十分有彈性,真怪異。
二、水精靈的成分
水精靈整個生長過程就像是一個細胞分裂過程。後來我上網查才知道水精靈是一種吸水性樹脂(化學材料),一般是用澱粉混合丙烯腈或丙烯酸酯製成的。它們是膠丸大小的透明小球,有紅的、黃的、藍的……五顏六色,非常搶眼,用小塑料袋或小玻璃瓶裝著,每瓶裡面大概有60個小球,售價為0.5元,因為放入水中會有「神奇」的變化,所以它們也有個比較玄的名字———「水精靈」。這些珠子很軟、滑、濕,在水裡膨脹以後,有的會鼓出一個包,慢慢地分離出來,所以珠子也會越來越多。
三、水精靈對人體的危害.
丙烯腈和丙烯酸酯都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商家在製作中也不可能用昂貴的食用色素,可能會添加一些工業色素,所以建議小學生最好不要玩這種東西,如果皮膚接觸了就要趕緊清洗,當然家長也要十分留心,切忌讓年齡小的孩子玩耍,以免誤食。
四、水精靈帶來的傷害
1、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丙烯腈和丙烯酸酯都有一定的毒性,而且商家在製作中也不可能用昂貴的食用色素,可能會添加一些工業色素。所以建議小學生最好不要玩這種東西,如果皮膚接觸了就要趕緊清洗,當然家長也要十分留心,切忌讓年齡小的孩子玩耍,以免誤食。
2、讓同學們養成亂用零用錢的壞習慣,有些甚至偷拿家長的錢,盲目地追隨潮流。
3、如果把水精靈帶到學校,有些同學就會在課桌下玩水精靈,不認真聽講,分散注意力,從而影響我們的學習。
I. 中學生交往小論文
你認為目前同學,朋友之間交往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四成半同學交友隨便
在測試中學生交往時的致命缺點中,46.5%的同學表現出不會慎重選擇交友對象,有濫交友現傾向;24%的同學表示出心胸中有一些不合理的理念;5.8%對承諾不重視,經常失約,進而使自己失信於人。
2. 同學交往問題重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認為目前中學生同學、朋友交往的主要問題是缺乏交流與信任理解,並且有猜疑,少數人認為一些人的自私影響了之間的交往。一部分認為在同學交往過程中,彼此對人生態度不一致,無共同話題等許多。
3.玩耍,閑聊成為目前中學生的主要交往方式
對於交往的方式,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聊天和外出遊玩最能促進同學及朋友間的相互認識和交流。對於電話和寫信等方式,則少有人提起。另一方面現在學生對於一起學習、經歷困難並不十分重視。
4.電話、網路成為中學生主流的通訊方法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寫信這種較為傳統的通訊方法漸漸退出歷史舞台。因此上網人數劇增。但由於時間,家庭條件等影響,上網人不能取代於既方便快捷,價格又便宜的電話。但隨之而來的便是電話費支付費用暴漲的問題,有些同學一打電話便能聊上幾個小時,影響學習等等方面,這種問題也應當重視。
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處於較好的狀況。主要問題是在交往過程中遇到諸如自私,無法與班集體融洽的溝通 。如今學生的交往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中學生在與人們的交往中,盡管各種交往特點不同,但卻有共同的主要的心理結構,即認知、情感與行為。
中學生的認知:中學生在與人們的交往過程中,如能正確認識自己及他人,並做到相互理解,就易形成和諧的關系;如果由於某種主觀條件的影響,彼此間產生錯覺,就難以形成融洽的關系。
中學生的情感:中學生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情感體驗和情感上的聯系,如喜愛、滿意、不滿意,有無吸引力等。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如果情投意合,情感融洽,則易關系和諧、親密;反之,則會情緒對立,關系緊張。
中學生的行為:中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行為成分常常起著直接作用。人際關系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行動的配合上,表現在勞動、工作、學習等具體活動的相互支持與合作上。
中學生在涉足社會,與人交往過程中,其處世、為人、思想、言行都會形成別人對自己的各種看法,自己也會對別人形成看法與評價,這對「自知」與「知人」,避免簡單化、克服片面性、豐富人生經驗都是十分重要的。
真誠謙遜最得人緣
同處在一個班級,學生的人際狀況卻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同學在班級中很受歡迎,十分有人緣,他們因此具有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但是,經過研究,小組成員發現有人緣絕對不是會拉關系、哥們義氣或討好賣乖等等。人緣型的學生之所以受同學們歡迎,是由於他們都具有這樣的個性特點: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對人一視同仁,富於同情心;熱心班集體的活動,對工作非常負責任;待人真誠,樂於助人;重視自己的獨立性,且具有謙遜的品質;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有審美眼光和幽默感;有動人儀表。小組成員建議,希望自己有好人緣的同學,必須多加強個人修養。
J. 中學生的科學小論文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