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學師生 > 中學教師如何管理課堂紀律

中學教師如何管理課堂紀律

發布時間:2021-01-11 01:15:09

Ⅰ 教師應當如何管理課堂紀律

對於我們每個教師來說,要對學生進行管理,尤其是課堂的管理。能否管理好學生,直接關繫到我們的教學成績。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都很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注意管理方法,但是,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需要我們改變,更新管理方法,適應社會,適應時代,適應當今學生的特點。現在的學生雖見多識廣,但個性強,不易統一管理,尤其是一些雙差生,課堂上難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響教師的講課,影響學生的聽課,影響我們的教學質量。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抓好課堂管理呢?我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教師是社會的人,也是一面鏡子。從教師的身上不僅可折射出當代社會的知識、科技發展狀況,更能體現出當代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及為人知道。教師有沒有威信,在於能否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信服,而這又取決於教師的人格力量。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學識、精湛的業務,使學生折服。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些年來,我很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無論是進修學習,還是繼續教育的各種考試,我都是認真對待,刻苦努力,要真實的成績。我覺得這樣對自身有好處,掌握真本領,有利於自己的教學。我們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 課堂的管理和教師的管理機智靈活有關,這是教師根據課堂管理原則,運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當的處理課堂上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如:「這么多同學舉手,教師現在要請一個剛才認真聽其他同學發言的小朋友回答。」「你剛才的發言很精彩,教師想把小紅花獎勵給你,可是小紅花不願意,它告訴我,它不喜歡不守紀律的學生。」「誰更遵守紀律,我就請誰來回答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紀律的課堂評價用語一定要針對學生的行為,不能針對學生的人格侮辱學生。一般而言,如果學生的行為有利於學習,是你期望的,就給予肯定,而且必須明確那一類行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學生的行為是不利於學習,不是你期望的,就應該給予批評,但批評也一定要指向具體的行為。三、設立典型一個班級往往有幾個比較讓教師頭疼的學生,但也會有幾個讓教師很省心的學生。在班級管理中就要很好的利用這些典型。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在要求全班小朋友靜下來的時候,並不一定要大聲喊,只要表揚幾個坐端正的,其他小朋友就會學著他們的樣子靜下來。對於那些受表揚的學生,他們以後也會坐得很好,因為他們希望教師再表揚他。對於班級中幾個調皮的學生,他的同桌可以是比較自覺的學生,要求這個學生可以適當的幫教師提醒他。譬如在讀書的時候他沒翻到可以幫他找一下,上課時做小動作可以提醒他注意聽講。但這樣自覺的學生並不多,而且特別要注意有的學生可能會受到影響,反而適得其反。對班級中特別調皮的學生,在晨會課或班隊課上可以讓小朋友說說他身上的缺點,也讓別的學生對照一下自己身上有沒有類似的小毛病引以為鑒。在找完缺點後再找找這個學生身上的優點,並對他提出教師和同學對他的期望。四、充分發揮班幹部作用在班級里班幹部是教師的助手更是同學學習的榜樣,對班幹部嚴格要求。如果班幹部帶頭講話那麼他接受的批評和懲罰將更嚴厲,班幹部周圍的同學不遵守紀律,班幹部也有義務提醒和監督他們,增加班幹部的責任感。班幹部有義務協助教師管理好班級,管好身邊的同學遵守課堂紀律。這樣以點帶面使整個班級紀律得到控制。五、自我管理當課堂教學已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風氣基本養成,自控力、自製力都大大提高,這時可由學生自我管理。"管"是為了達到不管,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管理的最高境界。這時教師重在指導學生管理的方法和經驗,使他們學會管理。同時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採用各種方式,使教學都成為一個個開放系統,使教學貼近生活,從而不斷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習慣和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Ⅱ 教師怎樣維持課堂紀律

教師維持課堂紀律,通常有哪些路子呢? 1、靠老師厲害,嚇得學生不敢(主要是當著老師的面不敢)違反紀律。 2、靠集體壓力。什麼檢查呀,評比呀,扣分呀,為集體爭光呀,雖然其中也有表揚的成分,但是其主要傾向是靠集體壓力,嚇得學生不敢違反紀律,他違反了要受到輿論的譴責。 這兩種路子是最常見的。 這路子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靠威脅,也就是說主要起作用的心理因素是學生的恐懼;第二個是都有明顯的「人治」色彩,這種紀律是靠人對人的的壓力和控制實現的。所以,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基本功就是看教師臉色。這不是孩子的過錯。既然你是「人治」,那麼「頂頭上司」的臉色當然就是最重要的了,它決定我的命運呀! 這種人際關系實際類似「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就能判斷,這實在不屬於「先進文化」,實在是該拋棄的東西。即使很多還在這樣做的老師,也承認這不是好辦法。 於是就有人要改革,特別是新老師,風華正茂,書生意氣,要打開一個新局面,創造一種新型的紀律。這種追求非常可貴。 他們的新路子通常是什麼呢? 3、靠師生關系好。我和學生做朋友,我讓學生喜歡我。既然他們喜歡我,就願意聽我的話,何愁不守紀律?即使偶爾違反,我一提醒,他沖著我的面子,也就改了。於是不但能保證紀律,而且其樂融融。 這種辦法當然比「管卡壓」要進步。但是細想,還是屬於「人治」,只不過用「暖人治」代替了「冷人治」而已。學生看的,還是老師的面孔。 要知道,學生看「冷麵孔」已經看了無數了,現在突然看到了「暖面孔」,不啻吹來一陣春風。這時候他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是釋放,是放鬆,是「疏活疏活筋骨」。於是他們就鬧起來了。其實這不是和新老師作對,這是他們被壓抑的本性的某些方面顯露出來了。所以你會發現,只要你一提醒,他就收斂,但是很快就又鬧起來了。把這種情況看成「得寸進尺」我以為是很不準確的,他們對老師沒有惡意,甚至他們自己都可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這是自然現象——打開閘門,水就流出來了。誰讓你原來把水堵得那麼死呢!其他老師們埋的炸彈,被改革者引爆了。 所以,這種師生關系固然好,但是保持紀律的路子恐怕是不行的,不夠的。 於是改革者就有兩種選擇: 一種,退回去,繼續搞「冷麵人治」。大部分青年教師在某些老教師的引導下,走的都是這條路。不久,他們也變成「老教師」,可以教導新大學畢業生了。這地方我們就可以看出舊觀念的強大力量,沒有相當的勇氣和本領,你跳不出它的手心。 還有一種選擇:往前走。 往前還有路嗎? 至少還有兩個路子: 4、靠培養學生規則意識。 就是說,我在班裡幫助學生自己制訂一些他們認為必須的、對他們自身有好處的規則。開始宜少,逐漸增加。然後讓他們自己體會,有了這些規則,他們可以活得更好,沒有這些規則,不但妨礙別人,而且最終自己也要倒霉。「規則是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別人強加給我的束縛」,當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自覺的紀律才有可能形成。這光講道理不行,要讓他們體驗。慢慢來。 有規則意識的學生重視規則超過老師的臉色,沒有規則意識的學生才會「得寸進尺」。 有規則意識人過馬路看是不是紅燈,沒有規則意識的人過馬路看有沒有警察。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區別。 5、靠老師講課吸引力。 課堂紀律是為教學服務的,但是教學也反過來對紀律有很大影響。講課水平高的教師紀律問題自然少。只有那些講課不吸引學生的教師,才乞靈於嚴格的紀律。因為你不愛聽,所以我只好逼著你聽。這實屬無奈,而且也是無能。 我建議老師多在4、5兩條上多做文章,否則會倒退成「冷麵人治」的。 這兩條都很難。 因為我們周圍的大環境還是「人治」的氛圍,因為我們的紀律評比制度非常急功近利、目光短淺,所以要耐心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可能要吃眼前虧的. 至於提高自己的教學吸引力,這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下苦功的。 人往往有一種毛病,知難而退。確實,走平路比走山路要容易,整學生比反思自身要舒服。這就是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紀律總起來說還是靠「冷麵人治」來維持。據我看這種局面還可能維持幾十年,但是它肯定要變,而且正在變。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人治向法治轉變的過程中,而中小學又屬於社會中轉變較慢的保守的部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最好不要冒進。現在不妨人治法治兩樣辦法雜而用之,一邊探索新方法,一邊讓認同舊辦法的校長和老教師大致也能接受您。我想,這樣把短期效益和長遠效益相協調,最有利於教師現在的生存和未來的發展。

Ⅲ 如何管理課堂紀律

如何控制好課堂?換言之,如何維持好課堂的紀律?還是先讓我們分析一下,我們的課堂為什麼失去控制,為什麼「亂」的吧!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嘛!
我覺得課堂上的「亂」,不外乎有以下幾種原因: 是教師個人的學科素質所決。所授課程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沒有將本學科內在的魅力展示給學生,久而久之使學生失去了學習這一門課程的興趣。而興趣是中小學生學習的主導動機之一。學生因為失去了興趣,自然興味索然,注意渙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別的事——課堂自然也就「亂」了。
是教師不懂青少年的心裡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老師只抓學生的學習,只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的關注,不能夠從心理上關心、愛護學生,不能夠滿足學生一些合理的心理需求,甚至有些老師對待「優生」、「差生」不能一視同仁。這樣,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師生間的感情上的隔閡,甚至對立。有些學生就會製造一些「小麻煩」,故意氣老師——「亂」就不可避免了。
是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使然

教師和學生本身是一對矛盾,教師是受業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師是成人、學生是孩子。
學生是個體,性格差異,環境差異,行為差異,心理差異,造成了多種不同的學生,

青少年活潑好動、朝氣蓬勃的特點決定了中小學課堂活躍的特點。思考積極、發言踴躍、敢於並善於懷疑,這是青少年的心理優勢。然而正像硬幣有兩個不同的面一樣,他們的這種心理優勢有時候也會以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思路漫無邊際、脫離正題,說一些無關的話,做一些無關的事等等——「亂」自然就產生了。不過這種「亂」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
調皮的學生不一定是成績最差的。
青少年注意力的特點之一,就是不能長時間的集中。要求學生在每天十幾節課的每一個40—45分鍾內,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學和不現實的——「亂」有時候其實是學生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放鬆」與「自我休息」。
學生習慣的養成,從小學就養成了好動、說話的毛病,有的甚至是多動症。
學生摸清了老師的脾氣,對他的所為沒辦法,不能有效的控制。
以上是課堂「亂」的原因。那麼,我們如何控制並扭轉「亂」的局面,達到由「亂」而「治」呢?還是那句話:對症下葯!
首先,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要苦練「內功」。
要熱愛自己從事的事業,鑽研所教的學科,精心備好課、上好課,將一堂堂精彩的課呈現給學生。既要講究學科知識的嚴密性、科學性,又要講究授課過程的互動性、藝術性,用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步地引導學生進入科學的殿堂,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習、求知的快樂與滿足。老師專心授課,學生專心求知,師生興味盎然——何「亂」之有?
其次,教師要「愛」學生。
要真心地關心和愛護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既為「經師」又為「人師」,既教書又育人。嚴以為表、愛以為里、嚴慈互濟、寬嚴有度的老師是最手學生歡迎的老師。教師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格、淵博的知識、健康的心理、健美的體魄,應該成為新時代教師的標志。而「愛」、「信任」、「責任」應該成為新型師生關系的「主旋律」。當課堂充滿了「愛」、「信任」、「責任」的空氣,焉有「亂而無序,效率低下」之理!
第三,課堂目的要明確具體,節奏要張弛有度,管理要科學合理。
1、目標控製法。
每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與學的目標,作業或任務具體明確,規定具體的時間,並將這些明確地告訴學生。因為有意注意的效果明顯地要好於無意注意的效果。
2、節奏控製法。
教學安排和節奏要「低、小、多、快」,即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節奏。將課堂教學過程分解成幾個小的單元,每個單元幾分鍾、十幾分鍾不等,聽、說、讀、寫、記憶、演算、操作等學習方式交替進行,手、耳、腦、眼並用。因為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易,保持更不易,學習形式單一或者學習時間過長,容易造成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勞,降低學習的效率。
3、語言控製法。
正確地及時地運用表揚與批評,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效果進行及時地反饋。表揚不僅僅是對良好的學習行為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對不良學習行為的一種否定,一種提醒。教師在運用表揚和批評時,必須讓學生明確地知道是自己的哪種課堂行為受到了表揚或批評。及時的、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提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也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4、接近控製法。
教師要經常地走下講台,一方面便於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另一方面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較近的距離上用敲敲課桌、碰碰肩膀、低聲叫出名字的辦法進行提醒。如果教師「蛛守」講台,不但會失去許多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而且還有可能喪失對遠離講台的一部分學生的控制。這對維持課堂的紀律是不利的。
5、心理暗示法。
教給學生積極的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用「自言自語」經常地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啊」、「停下來,聽一聽,看一看」、「不管周圍發生什麼事情,我都要先完成自己的任務」等;還可以在課本、課桌等顯眼的地方粘貼一些「集中精力」、「不說話」、「提高效率」等字樣的紙條,也有一定的效果。
6、講課過程當中的控制小技巧:
直觀教具的運用、音量的突然提高、較長時間的停頓、板書時各種顏色的搭配與運用、突然的點名提問以及敲黑板、敲講桌之類,都有一定的效果。這是因為新奇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突然變化、強烈的對比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
課堂的控制能力也是教師一種重要的職業能力,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許多老師都有一些很好的「絕招」,所謂「八仙過海,各有神通」。但任何一種「絕招」都不可能適用於所以的教師、所有的學生、所有的場合。多探索、勤實踐、善總結、好學習,就會有好的辦法,就會有好的效果。再具體一些?不可。所謂「岳武穆用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好辦法是不可盡述的。

Ⅳ 優秀教師如何管理低年級課堂紀律

對於課堂教學而言,沒有良好的紀律,教師講得再精彩,課堂教學效果也收效甚微。但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浪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坐在一起往往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在聚會一樣,一旦失控就會感覺很亂、很吵。如何使這群快樂的「小鳥」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有條不紊地學習呢?這是我從事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特別是進入鴛鴦小學這個新環境後,我更加註意這方面的思考。下面,我重點說一說我這兩個月來所做的幾點較為成功的課堂紀律調控的嘗試及體會,不當之處請給予指正。
第一點,及時引導學生進入上課狀態。
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對於上課鈴聲的反應還不是很敏感,往往鈴聲響過了,教室里學生依然我行我素,亂哄哄的。所以,我往往在上課前幾分鍾就進教室,一是為教學做好准備工作,二是暗示學生快上課了。
鈴聲響過後,若是仍有大部分學生吵鬧的現象,我會明確指出哪一組、哪一位學生表現好或表現不好,這比大聲命令「靜下來」更有效。
第二點,課堂中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進行課堂紀律管理。
課堂上的紀律是一種藝術,課堂上要想使學生的紀律好,教師有一定的威嚴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每堂課教師都用自己的威嚴來鎮壓學生,看上去學生個個端坐如鍾、認認真真地結束了一堂課,但學生的表現的積極性、創新思維的發展等會受到無形的約束。對於課堂紀律的整頓,我之前一直有看到這樣的現象,我自己也嘗試過,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那就是當學生在情緒高漲很難控制住自己時,老師很想讓學生靜下來,就高聲說:「一、二、三!」學生往往會配合說「請坐端」。但是這方式有時只有幾秒鍾的效果,不久又熱鬧起來。
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把小組或大組競賽貫穿其中,以時刻吸引學生注意力,並讓他們及時互相提醒、監督。為了避免失去新鮮感而減少激勵的作用,我也偶爾變換競賽的花樣,比如,有時我以加分、扣分的形式比,看哪組最後得分多;有時,我又嘗試給自己組的花朵添葉子的競賽,紀律好或發言積極、正確就加一片或幾片葉子,若是有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講空話等情況,就要擦去一片葉子;有時,我也設計爬梯子游戲,看哪組有上去一步或幾步的機會,哪組卻得下來一步或幾步。這樣做以後,學生的積極性就比較高,有些生怕自己的行為會使整組受影響,所以一聽到我說:「看看哪一組能加分」,或者只是一個眼神,就端正地坐好,有的一時沒意識到,組員們就立即提醒他。
此外,在教學中,我適時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引導學生認真聽講:1.神情關注法,即採用注視的方式引起該學生集中注意力,以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2.語言吸引法,即運用自己的有聲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一次課堂上我出示一圖片後,運用兒童化的語言、故事性地講述圖片內容,吸引那些走神的學生興趣。3.暗示法,如走近學生輕敲桌子或輕拍學生,暗示其注意。4.表揚引導法,發現有個別學生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時,我誇一些坐得端正、仔細聽課的學生。低年級的學生,都有想被表揚的心理,所以表揚其他人,也能一定地促進其他學生也想受到同樣的表揚。
第三點,根據低學生的特點設計課堂教學,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課堂紀律問題上,我們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遵守課堂紀律,一方面也要提高課堂教學對他們的吸引力,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上去,因為良好的課堂紀律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老師最終還好要用課堂教學藝術去吸引學生,用富有童趣的語言,精心設計的問題來啟發學生,注意表情,動作,讓學生產生凝聚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鑽研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以及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都用心地去思考、反思,設計適合學生特點的方式引導教學,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所創設的數學活動中,讓他們在快樂、有趣、有挑戰性的活動中學得知識。
另外,由於課堂上難免會發生一些預料得到或著預料不到的情況,影響課堂的教學紀律。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提倡讓學生動動手,擺一擺、拼一拼、分一分等,但是往往在實踐中會出現學生不按教師所要求的動手操作,而是玩起了學具,或者一拿起學具就放不下,影響之後的教學。所以,課堂教學設計中,要用心思考教學的各個環節,細心考慮課堂管理上可能出現的一些細節問題,提前思考可以怎麼預防和避免。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課堂紀律要從點點滴滴抓起,以上幾點是我認為在課堂紀律管理上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不妥之處,請大家給我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Ⅳ 管好初中生課堂紀律有哪些小妙招

Ⅵ 新教師怎樣管理好課堂紀律

(1)加強學生思想教育。讓學生自覺遵守紀律正確認識紀律,對紀律自覺遵守執行,積極維護紀律的態度,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規、班紀。讓學生逐漸增強主人翁責任感,集體榮譽感,讓學生通過演講,表演,辯論,比賽等多種形式,多種活動提高其主人翁責任感,自覺維護紀律。

(2)了解學生。面對學生個體,我們不能搞「一刀切」,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對教育的認識,及家庭成員的不同認識和理解都會影響學生的親情感,同學情以及與老師的溝通程度。特別是單親家庭重男輕女家庭對學生身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換位思考,替學生多想一些,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從心底覺得你是親近的,了解他的人。

教學中,師生關系和諧的班級,課堂紀律總是一種良好的感覺。

二.善於處理偶發事件。偶發即不分時間,場合的突發事件。教師沒有準備,學生在課堂上違規是「百家爭鳴」的橫多始料不及對偶發事件的處理即能表現教師的人格魅力,也能表現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當然也是會有極端的時候。身為人師,我深知有時會火冒三丈,忍無可忍:這是想一想,退一步海闊天空,或許有時教師太注重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影響與學生的關系,對偶發事件的處理不防應注意:

(1)教師語氣。教師的語氣,語態,體態都會影響你對偶發事件的處理。處理偶發事件時要注意速度要不急不慢,引用一些常用語言「有理不在聲高」等聽起來順耳又教育人的話,如「年輕人,冷靜點」請勿擾亂課堂,課後有理再說也不遲。不要對學生一味的「氣勢洶洶『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能讓氣氛緩和盡量緩和,事後在進行教育。

(2)不偏心。特別注意「先入為主」的心理,如果在處理問題時對學習好的偏心,那麼你這個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一定要立場公正,處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獎懲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績好的,對成績差的不要有偏見,即注意這種「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

(3)冷處理。不急於處理,不急於發表意見,師生共同冷靜思考幾分鍾,以免影響課堂教學。讓學生心裡有數,課後再進行處理,讓學生說出事情原由,分析厲害關系,分析自身優缺點。不一定總讓教師來說明情況,講明道理,對於初中生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在成長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逐漸成熟起來。

三 針對本班情況具體分析,進行教育

我們班的課堂紀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說小話,有問題馬上就想討論,課堂上有一片嗡翁聲。二是看人行事,專挑性格溫和的老師的課堂說話。

針對第一種現象,我採用「抓住頭子,分個擊破」,並在班上做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講話。

針對第二種現象,我在班上做了「不做奴性人」的講話。即不看人行事,丟掉「奴隸」思想:不要因為哪位老師要求嚴格,我就遵守;哪位老師和顏悅色,我就不尊重人。這種看人行事,就是「奴性」,就是等著「地主的鞭子」落下來才去做,才去做好。

四 做到條款細致化:

比如,對於午休,自習課紀律我就明確提出「四個不字」:不說話,不討論問題,不隨便下位,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凡是違反了紀律的同學,至少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背「四個不字」。這樣,遵守課堂紀律就不再是一個空洞的要求。

Ⅶ 如何管理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

一、冷處理,這是處理學生課堂違紀事件最重要的技巧。
學生課堂里犯過,相當一部分老師慣用尖酸刻薄的言語、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有時學生自尊心受挫,對老師的教育無法接受,便採取消極對抗的態度;也不排除個別學生故意找茬兒跟老師作對的情況,致使師生情緒對立,局面僵持,課無法進行下去,預定的教學任務完成不了。老師礙於面子,下不來台,收不了場,氣得夠嗆不說,弄不好還會使威信受損。一氣之下,有的老師乾脆把學生趕出來課堂,使犯過學生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留下「管理空白」也就留下了事故隱患,接下來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不出事是僥幸。這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大忌!有的老師說是讓學生給氣的,實則是面子上掛不住,離開講台,扔下學生,跑出教室,也就擅離了職守,自覺不自覺中就犯下了一個過失,製造了一個教學事故。課堂上科任老師要做的主要事情是控制局面,穩定秩序,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不能因個別學生的問題,演變成對全班學生的集體「懲罰」;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不要搞「階級斗爭擴大化」。對於學生課堂上的一般性違紀行為,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便當堂解決,如果不能三言兩語很快解決好,那麼就要立馬打住,先放一放,留待課下解決,這樣給學生一個台階下,也給自己一個台階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許多犯過的學生,課上、課下的態度截然不同,課上當著同學的面「硬」的學生,課下單獨面對老師時便「軟」了,前提是老師要循循善誘,真心地為學生好。對於課堂上嚴重違紀事件,或者學生情緒一時安定不下來,不妨先交到班主任或其他老師手裡作一下緩沖,但送政教處一定要慎重。臨時接手的老師千萬不要激化矛盾,可以做一些教育鋪墊工作,開導一下學生,使學生的情緒逐漸平和下來,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過錯。請注意:我們每位教師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管住自己的嘴巴,看好自己的手腳,無論怎樣,都不能對學生施以體罰、心罰行為;無論怎樣,都不要跟學生在課堂上頂牛,形成情緒對立;無論怎樣,都不能把學生趕出課堂,製造管理空白,埋下事故隱患。
老師在課堂上很投入地講課,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講,老師突然發現一名學生在悠哉樂哉聽MP3,一些老師會當場沒收或損毀學生的MP3,達到威懾學生和維護自己尊嚴的目的.而面對這樣偶發的違紀事件,老師可到違紀學生面前,摘下學生的耳麥,鼓勵學生把聽到的歌給全班同學唱一遍,在這樣的情景中,違紀學生受到的教育應該比教師直接處罰效果要好得多.
二、因勢利導原則
案例:學生在上課時,往往會把由課前發生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如果不因勢利導,正確處理,就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如甲乙兩班在學校組織的球賽中,由於老師指導有方,甲班出人意料地戰勝了實力很強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這位老師來給乙班上課時發現氣氛異常。學生明顯帶著敵對情緒,他迅速判斷出一定和球賽有關,就一改往常進教室的態度,突然嚴肅起來,然後誠懇地對大家說:「請允許佔用一分鍾,就昨天的球賽講三句話,第一句,場上是對手,場下是朋友;第二句,勝者有弱點,負者有長處;第三句,比賽是暫時的,友誼是長存的。」學生聽後都鼓起掌來,對這位教師更加佩服了。
三、公平民主原則
周二班會課,某班學生自主組織了一次班級文藝活動,其中一個小品是由該班班長和一個「雙差生」表演的,其內容雖是搞笑和輕松,但思想有不健康且庸俗低級,老師聽完後,肯定了他們的表演藝術,但「一視同仁」嚴肅地批評了二位不分場合、不合身分的表演內容。針對這件偶發事件,由於老師不審稿和學生為了一味取悅觀眾造成的,對表演二人的批評處理要同等對待,不厚此薄彼。
不管事情發生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任課教師都要充分調查,了解事實的真相,公平公正地處理問題。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以勢壓人,降低任課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
四、虛心寬容原則
虛心寬容是處理課堂偶發違紀事件的心理基礎,寬容不是軟弱無能,不是無原則的遷就。例如語文老師走上講台,發現講桌上放著一張字條,上面工工整整地寫著:「老師你以為當老師就可以壓服學生嗎?你高昂著頭,鐵青著臉,像個活閻王,但是有誰能服你呢?」落款是:「讓你最討厭,等待你處罰的學生」。這位教師沒有馬上查處寫字條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讀了信的內容,並檢討了自己平時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謝這位同學給自己敲了警鍾,接著這位教師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布置了《我們的任課教師》一篇作文,讓學生提意見、寫真話,學生們都對老師的民主、平等、虛心、寬容感到由衷的欽佩,從而形成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Ⅷ 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

一、追求技巧,科學管理 教學力求技巧,要能吸引學生。如果老師的講授是空洞而乏味的,會造成學生厭聽,導致課堂紀律難於管理。一堂好的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起到主導作用,通過你的導演,讓學生在參與角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因為感舉而認真聽課,紀律自然會好。 二、恩威並施,樹立教師威信 做一個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要敢於嬉笑怒罵,恩威並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課時面對公然挑戰課堂紀律的學生,這時教師要扮演硬朗的角色,運用規章制度、獎懲手段等方式糾正、規范學生的行為,將學生引向應有的秩序。除了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畏的一面,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嚮往感,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這時教師扮演的是親善的使者。如平時面帶笑容,認真鈴聽學生的訴說,為學生著想,課余與學生溝通和接觸,了解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難題,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重視、鼓舞和關愛,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這樣樹立教師威信,有利於搞好課堂紀律。 三、運用多種方法,靈活處理課堂 面對個性各異的學生,要控制好課堂紀律,輕松駕馭課堂,掌握方法好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分神或搞小動作的違紀行為,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違紀學生以制止其行為。假如只用眼神無法收到如期的效果,還可適當用一些肢體語言。如可以邊講課邊走到到違紀學生身旁,輕敲其桌面,或在板書時用手指向說話的方向,加以提醒,使學生感到老師善意的制止,從而約束自己的違紀行為。除此之外也可採取臨時改變語調,加大聲音或中途停頓等方法提醒違紀學生。另外,有時對違法亂紀紀學生採取省時度勢的提問也比直接批評來得有效果,因為,對愛分神的學生,提問是提醒,對愛講話的學生,提問是警告,對愛睡覺的學生,提問是懲罰。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能有效鞏固課堂紀律。 四、及時、細致地做好課後教育工作 有時在課堂上批評自尊心極強或極其頑劣的學生後要及時安撫,耐心細致地談心,不能流於形式。課後工作是否處理得當,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向心力,關系課堂教學的開展。課後的教育工作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單獨與學生交談,採取先柔後剛的方法,讓其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然後正視錯誤並改正錯誤。課後對學生加緊教育,使學生知道老師仍然關懷他,沒有放棄他。使學生心理得到慰藉,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配合老師做好教學工作,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五、建立學生、班主任、家長、老師的「互動」關系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對反復違紀的學生進行跟蹤教育,記錄學生的每一次的進步,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並反饋給班主任和家長,與班主任、家長建立親密的「聯盟關系」並從班主任和家長那裡了解違紀學生的另一面,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三者的「互動」關系。這樣對學生減少課堂違紀,上好自己的課有較大的幫助。

Ⅸ 如何管理課堂紀律

作為教師,上好一節課除備好課外,控制好課堂紀律非常重要。但怎樣才能控制好課堂紀律呢?有以下幾點:

一、追求技巧,科學管理。

教學力求技巧,要能吸引學生。如果老師的講授是空洞而乏味的,會造成學生厭聽,導致課堂紀律難於管理。一堂好的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起到主導作用,通過你的導演,讓學生在參與角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因為感舉而認真聽課,紀律自然會好。

二、恩威並施,樹立教師威信。

做一個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要敢於嬉笑怒罵,恩威並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課時面對公然挑戰課堂紀律的學生,這時教師要扮演硬朗的角色,運用規章制度、獎懲手段等方式糾正、規范學生的行為,將學生引向應有的秩序。除了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畏的一面,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嚮往感,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這時教師扮演的是親善的使者。如平時面帶笑容,認真鈴聽學生的訴說,為學生著想,課余與學生溝通和接觸,了解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難題,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重視、鼓舞和關愛,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這樣樹立教師威信,有利於搞好課堂紀律。

三、運用多種方法,靈活處理課堂。

面對個性各異的學生,要控制好課堂紀律,輕松駕馭課堂,掌握方法好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分神或搞小動作的違紀行為,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違紀學生以制止其行為。假如只用眼神無法收到如期的效果,還可適當用一些肢體語言。如可以邊講課邊走到到違紀學生身旁,輕敲其桌面,或在板書時用手指向說話的方向,加以提醒,使學生感到老師善意的制止,從而約束自己的違紀行為。除此之外也可採取臨時改變語調,加大聲音或中途停頓等方法提醒違紀學生。另外,有時對違法亂紀紀學生採取省時度勢的提問也比直接批評來得有效果,因為,對愛分神的學生,提問是提醒,對愛講話的學生,提問是警告,對愛睡覺的學生,提問是懲罰。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能有效鞏固課堂紀律。

四、及時、細致地做好課後教育工作。

有時在課堂上批評自尊心極強或極其頑劣的學生後要及時安撫,耐心細致地談心,不能流於形式。課後工作是否處理得當,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向心力,關系課堂教學的開展。課後的教育工作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單獨與學生交談,採取先柔後剛的方法,讓其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然後正視錯誤並改正錯誤。課後對學生加緊教育,使學生知道老師仍然關懷他,沒有放棄他。使學生心理得到慰藉,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配合老師做好教學工作,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五、建立學生、班主任、家長、老師的「互動」關系。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對反復違紀的學生進行跟蹤教育,記錄學生的每一次的進步,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並反饋給班主任和家長,與班主任、家長建立親密的「聯盟關系」並從班主任和家長那裡了解違紀學生的另一面,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三者的「互動」關系。這樣對學生減少課堂違紀,上好自己的課有較大的幫助。

總之「如何控制好課堂紀律」是一門學問,值得每個老師認真總結、用心思考。

Ⅹ 如何管理初中課堂紀律

中學生課堂紀律方面的守則(1)預備鈴響前值日生必須擦好黑板、整理干凈講台,做好上課准備。(2)預備鈴響後,迅速入座,端正桌椅位置,准備好本節課用品並開始投入到學習中去;無論老師是否到位,必須安靜看書等待或由課代表領讀課本。(學習委員或課代表做好監督及提醒工作,實在做的不好的,課後報告班主任)(3)上課後由學生起立向老師致敬齊聲問候:「老師好」待老師掃視全班同學的儀容儀表(校服、紅領巾、校牌等)、站姿合格,桌椅擺放整齊,檢查黑板、講台干凈整潔後回禮,學生才能坐下,下課時齊呼:「老師再見」,並請老師先行。(4)行政樓上課時,必須在預備鈴前整隊到課室,途中嚴禁大聲喧嘩,上下樓梯時嚴禁擁擠推搡。(5)學生上課時要求坐姿,讀書,寫字姿勢必須端正,不能彎腰駝背(6)上課時不能把水瓶、水杯等放在桌面上,沒身體不適的上課期間不得喝水,更不能吃東西。(7)上課必須專心聽講,做好筆記,積極思考、發言,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課堂作業。同時,學習小組內同學必須互相督促和提醒以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閱讀全文

與中學教師如何管理課堂紀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