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中學教師需要什麼學歷
想要考初級中學教師證要求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教師資格類型(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初級中學教師資格、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相關學歷要求
我們國家規定:
幼師: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或高等教育學歷。
小學教師: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初中教師: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高中教師: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中職教師:具備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以及具備相當於助理工程師職稱;
中職實習指導教師:具備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以上學歷,並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或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對於確有特殊技藝,並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關頒布的相當於技師以上等級證書者,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
高校教師: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② 我為什麼要去中學當老師
作者:范美忠 我大學畢業後主動到一個中學去教書,很多同學不理解,有的把疑問藏在心頭,有的則直接問我為什麼。我只好用他們能夠理解的理由給予回答:「我想考中文系研究生,而教書的空餘時間很多,我有更多的時間復習。」其實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 我就喜歡教書,我喜歡非功利地給學生講解傳授知識的感覺,我喜歡給他們講文學講歷史,甚至我了解不多的現代派繪畫和崔健羅大佑的音樂,我不希望我們後面的一代代人象我一樣被騙,象我一樣中學六年什麼都沒學到,而到了大學一點基礎都沒有,一切都從頭開始,象我一樣中學六年一點文學藝術思想修養都沒有,無論對中國傳統還是西方的優秀的文化積淀都毫無了解;上好一堂會給我帶來超過其它一切的滿足,我也喜歡跟學生一起踢球。而且我上了大學以後回過頭來看,痛感中學的教材,教師的素質以及教學觀念都存在太多問題,於是產生了要去改變的想法,另多少也抱著一些啟蒙的目的。我想,如果我自己一直讀下去,最多也不過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學者而已,但如果從中學開始改變中國的教育,能培養出多少人才呢!我始終覺得一個國家最優秀的人才應該去教書,一個庸師和一個名師培養出來的人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當然,教書可以使我有較多時間看人文書籍,這也是原因之一。 但此後我一直就面臨一個必須時時解釋的問題:你為什麼要去教書?家裡人遺憾地說:當初北大不提前錄取你,你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就好了。他們的意思我明白,如果我學法律畢業進了省市法律機關,那麼我可以有特權,有受賄的機會。他們也就有權力背景可以依靠。我給他們的他們可以理解的解釋是,我學到這個專業了沒辦法,對我的中學同學我也是如此說,可是天知道我還有其它多少選擇呢?我的大學同學有讀研究生的,有進機關的,有搞媒體的,有當律師的。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選擇了到中學去教書。但他確實是為了考研,兩年後考北大法律系研究生沒有考上,他就參加了律考當律師去了。我教書的地方是一個中等城市,我剛到那兒的時候同事就問我:是不是你的女朋友在這兒?我說是,可其實這時我已經跟初戀女朋友分手兩年了。真實的原因是,那個中學是個很好的中學,每年考上北大的學生就有五,六個,學生素質高,更有利於實施自己的很多想法,當然,離自己家近也是一個原因。 「驚訝於北大的學生居然淪落到一個中學來教書」,這是一個我教過的後來考上了北大的學生對我到中學教書的評價。 後來在廣州,在重慶的朋友,都有人對我有個的教書經歷表示不理解。我想自己如果當初報考北師大倒好了,如果別人問我為什麼教書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他:「我讀的師范學校為什麼不教書?」 而我的另一個在中學教書的朋友在他教過的三百多個學生中做了一個調查,問他們當中有多少人願意報考師范,結果只有一兩個。彷彿教中學成了沒有出息沒有本事的人乾的可恥的職業,彷彿只有最差的最窮的學生才報考師范,而我以前教過的學生因為高考發揮不佳被調配到了師范大學,非常的郁悶,彷彿是被發配充軍了一般。 誰都知道教育對一個國家有多麼重要,而好的老師對基礎教育又有多麼重要,但是,雖然我們喊尊師重教已經喊了二十多年,我們還是看不起老師。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對一項職業和一個人的評價已經簡化為對他擁有的權力大小和金錢多少的評價,對知識的尊崇程度也跟你擁有的知識本身能帶來多大的經濟回報有關。而現在當中學老師意味著沒有當官受賄享受特權牟取私利的機會,沒有經商暴富的機會,就那麼一點薪水,窮教書的,一輩子的造化出息已經判定了,肯定不會買得起豪華小車和別墅。 其實我也看不起很多我的中學老師和大學老師,但卻不是因為他們是當老師的,而是因為他們的學問和人格都不夠資格當老師。而我對真正有知識有人格的老師是非常尊敬的。 社會上看不起當中學老師的,有天賦有個性有本事的人大多不願意去中學當老師,而僵化的教學體制,應試教育逼走不多的一部分有水平有頭腦有思想的願意從事基礎教育的老師。導致的結果是目前中學教師素質的普遍低下。 原來我教書的時候,我感覺除了高考制度的限制,學校領導觀念的僵化之外,教材內容的陳舊是很大的局限。離開中學三年,最近我又找來高中文科教材看了看,歷史和政治教材依然沒有改觀。但新版語文教材的變化確實很大。穆旦海子的詩歌選了,《前赤壁賦》《蘭亭序》選了,《再別康橋》《雨巷》選了,甚至里爾克的《豹》也選進了輔助的閱讀教材,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都選進了中學教材。但問題又來了,我通過我的一個朋友進行了了解,他說他那些教語文的同事大多表示選的文章他們都沒讀過,也不知道作者,甚至有的散文和詩歌讀不懂,面對新教材他們感到有點恐慌,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恰好我這個朋友把我手頭的陳思和編的《當代文學史教程》拿去看,那些語文老師聽說裡面有關於海子穆旦等人的評價,他們趕緊把書拿去,把相關評論抄到備課本上。我相信,當講到這些詩的時候,他們又只有把一些結論念給學生聽,至於從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生命體驗和審美感受出發進行闡釋,他們是不會的。 當然,我不是對現在的中學老師進行全面的否定,比如我在新浪讀書沙龍結識的啊肯和高盧韋斯都是很好的語文老師,但象他們這樣的實在太少太少。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吸引有教高素質的人到中學當老師呢?我想有兩個辦法:一是給他們較多的教學自由,不用既定的僵化的教學模式對他們富有創造性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橫家干涉;二是大幅度提高中學老師的待遇,使當中學老師在待遇上成為人人嚮往的職業。而不是象我一樣,在中學教過兩年書彷彿就跟做過賊似的,彷彿是一段人生歷程上的污點。 天知道我是多麼喜歡教書,如果能夠培養出中國未來的思想,文化巨人,我會覺得多麼幸福,當然是給學生傳播現代公民 意識,愛的觀念,自由的理念,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也是我的目的之一。有機會我還會到中學去教書,當然是教語文,而不是教歷史。因為文學跟審美相關,而政治和歷史問題可以迴避。而當我教歷史的時候,我無法撒謊,但講真話又不是被停課就是被炒,我先後在兩個中學遭受了這樣的命運。所以中學文科教育要全面改觀,除了考試制度的改變之外,某一方面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不光教育需要,整個中國都需要。
③ 當小學老師好還是初中老師好
一、學生特性
小學老師面對的群體大部分是6歲-12歲的兒童,相對來說更單純一些,雖然在學習上的自主性差一些,但是只要耐心,面對頑皮的孩子多重讀,多盯著還是比較好管的,也很聽老師的話。
中學生,例如初中生在學習上需要老師的引導少了一些,基本到了那個年紀都會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知道該怎麼做了,但是思想上處於一個叛逆期,是非觀上需要費心引導,這方面會比小學生難引導一些。而且中學的升學壓力更大。
總之小學生在學習自主性和習慣培養上需要老師的幫助更多,初中生在思想工作上需要老師的引導的多。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確實要求不高,但小學教師的責任會比中學教師要大一些。
二、學歷要求
中學教師要求學歷更高。
首先,教師資格證考試對小學和中學教師考試的學歷要求不同。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中學教師:應該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
然後,具體到教師招聘考試,各個省,各個市區,各個縣對學歷的要求又有不同。例如福州市2017年招聘考試,放開了師范專業的限制,但是在專業上和學歷上對小學和中學的要求有較大差別。小學最低學歷要求是師范類大專,中學最低學歷要求是本科。所以有意向選擇教師崗位的,要注意你的學歷,能不能符合你想要報考地區的要求。
三、工資
中學教師需要更注重教學和專業性。教學壓力大一些,但是在畢竟沒有了小孩子的事情和家長的事情,就有更多的精力在研究專業性上面,中學老師專業晉升空間方面要大於小學。一般來說,中學老師工資高1000左右,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看具體的城市和地區,雖然基本工資差不多但是福利天壤之別。
④ 那些剛畢業就去中小學當老師的男生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都後悔了。男教師在中小學的事業發展空間不大,成就感也不高,也不能像大學那樣通過職稱的評定提高自己的地位,享受相應的津貼和榮譽。
⑤ 去一所普通大學當老師好還是去重點中學當老
各有利弊,大學老師也有很多煩惱,向科研壓力等等,但是時間稍微自由重點中學老師肯定升學壓力大時間不自由,如果升學有獎勵的話應該工資比大學老師高
⑥ 當老師還是適合學歷高的去當
近年來,碩士、博士這些高學歷畢業生到中學當老師的越來越多,應該怎樣認識這個現象,他們的職業發展在現實中又遭遇了什麼,他們的職業之路該如何走,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高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眾所周知,近年來碩士、博士研究生到中學當老師的越來越多。在地域上,從起初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二線甚至三線城市蔓延;在中學的層次上,從省重點、市重點向一般中學擴散;在學歷上,從最初的本科生到中學演變為碩士到中學,再演變為博士到中學,碩士生、本科生到小學。而且,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歷梯級在就業競爭中也表現為較明顯的梯級施壓,從2004年碩士研究生開始到中學,給本科生就業帶來很大壓力,近一兩年,博士研究生到中學,又擠壓了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市場。當中學教師的人,30年前多數是高中畢業生,20年前以大專畢業生為主,10年前是本科畢業生居多,現在是碩士生和博士生也不稀罕了。一個中學教師職位就會吸引上百份博士生的簡歷,有的知名中學擁有碩士學歷者已佔一半以上,還有的學校現在只招碩士以上學歷的老師。結合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師資現狀,來考慮我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後的就業去向,可以看出,高學歷畢業生從事基礎教育是大勢所趨,基礎教育將是高學歷畢業生的優勢就業領域。從我國目前情況看,高學歷中學老師的出現是國家政策、就業形勢、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和畢業生個人志趣合力作用的結果。高學歷中學老師的出現,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我國恢復高考後,經過多年的人才積累,改變了人才匱乏的局面,尤其是近年來研究生擴招,人才布局結構發生變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引導作用所致,隨著國力的增強,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並逐步努力扭轉目前側重成績分數的教育體制,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又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而高學歷畢業生走進中學即是這一宏觀戰略在基礎教育領域的體現,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深化需要高層次的教師來推動。就業壓力增大是促使碩士、博士研究生進中學當老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高校研究生人數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京等重點高校多的城市,許多學校研究生數量甚至超過了本科生,就業壓力從本科生向研究生轉移的趨勢已很明顯,因此,在高學歷中學教師中,有的是迫於客觀的就業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尤其是不少偏重理論的基礎學科,除了到學校,在社會上的就業領域比較狹窄。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對於校園戀戀不舍,畢竟校園是畢業生最熟悉的職業環境,相對還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找到生活沒有太大變化和容易適應的安全感,因此選擇當老師。當然,在高學歷中學教師群體中也不乏本身喜歡教師職業者。有很多研究生說,原來想當老師是因為覺得職業穩定,待遇好,可參加畢業實習後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內心喜歡和學生在一起,是不自覺地被教師職業特有的魅力所吸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教育的期望不斷提高,不少畢業生認為當老師能實現自我價值。此外,中學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許多戶口、福利、職稱、待遇的政策傾斜,也成為吸引高學歷人才的亮點。高學歷中學老師同樣需要加強職業素養高學歷教師能把研究的方法和意識帶進中學,對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至關重要,當然他們對於學生的深遠影響需要一個慢慢顯現的過程。但是,這一點,在現階段受到了教育目標和考評標準的制約,使得高學歷人才與中小學的實際要求有較大的差距,也制約了他們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和研究能力,致使高學歷的人不一定適合目前中學的教育教學實際。有的老師認為,博士是應該研究學問的,不是說博士就一定不能教書,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來教中學,中學是基礎教育,與博士的研究掛不上號。所以,一點也體現不出博士搞研究的強項,而可能正好是他的短項。一些中學校長也認為,高學歷者確實並不都適合當老師。在實際招聘中,他們發現有些博士自身的科研能力、業務素質很強,但在試講過程中,沒有找到在課堂上當老師的感覺。一些試講的博士給中學生上課時,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像跟成年人講話,沒有把學生當作自己講授的對象;還有一些博士,備課非常充分,但表達能力不強,一些課程大綱里的知識點,只是自己心裡明白,但說不出來。相反地,在另外一個方面,由科學研究培養出來的理性、冷靜、批判的眼光和思維,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削弱高學歷老師對於學生和他人應該表現出的熱情,而教育是與人打交道的、需要愛和熱情的職業,這是高學歷教師面臨的普遍問題。換句話講,高學歷老師在專業基礎知識和研究能力方面擁有優勢,但作為教師的基本職業素養和技能卻相對較弱。高學歷老師能夠在學歷上滿足學校的要求,卻不一定就能當好一名老師。有的知名的中學校長說,一同進入學校的老師,往往是本科學歷的老師更先當上班主任。在學生對高學歷老師的評價中,「太過書生氣」、「有代溝」、「表達能力差」、「有些迂腐」是最常見的詞語,上海、天津、重慶等地家長聯名致函校方要求更換碩士、博士老師時有發生。審時度勢擺正心態找准職業發展方向高學歷中學老師是教育界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同學、家長和社會都覺得他們「屈就」、「屈才」。有的人這樣惋惜他到中學的博士同學:「我不知是該為你感到悲傷,還是該為那所中學的學生感到幸運?」因此,他們不僅要在親朋好友的質疑中堅持,還要經過自己心態的適應期。高學歷者赴中學教學都得去除學歷的光環,從零開始,而他們的同學在多年前本科畢業時就當了老師,現在大都已經是骨幹教師。所以,有人感慨:「4年前本科畢業時,本來就要做中學老師的,為了圓高校教師夢轉了一圈,結果又轉了回來,現在沒有什麼優越感,反而很惶恐。我自己是學師范出身,最明白中學教育,教學是關鍵,我的同學這3年間已成長起來了,而我呢,徒有些讀研究生學來的知識,但是根本用不上,在教師堆里我還是新手,課堂掌控、語言藝術、知識點都要一步一步追趕他們。」 在中學當老師,學歷有多高,是否名牌大學畢業都不重要,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認可才最重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對於這些高學歷老師來說,在教師的技能和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態,心態決定了工作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能力。因此,隨著高學歷畢業生的不斷增多和中學教師與學校、社會的磨合,高學歷的應聘者在爭取面試機會上比較有利,除此之外,在求職過程中並不能享受多少特殊的優惠。中學也並不是唯學歷用人,不是因為學歷高,中學就照單全收,如果能力不行,碩士博士同樣沒有機會。學校還要從教師職業要求的角度,對他們進行考察、篩選,每位應聘者都安排試講、筆試和面談。不少學校表示,那些師德表現好、善於和學生溝通、擅長組織集體活動的博士更受青睞。如何以高學歷當好中學老師,我們身邊就有可供學習的範例。霍懋征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毅然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以高學歷之才從事啟蒙教育事業,當了60年的小學教師,1949年作為教師代表參加了開國大典,1956年被評為共和國首批特級教師。她用6個字概括自己的教師生涯:光榮、艱巨、幸福。她的名言是:「世界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師不僅是職業,更是事業,是理想,是終身追求的理想。」
⑦ 去教師進修校當老師,還是去中學當老師,已經在重點中學任教兩年應如何選擇
干一番事業就到中學,想優閑就到教師進修學校。
⑧ 當老師去小學還是中學好
當老師去小學好。
小學沒有升學壓力。小學生比較純真、聽話,好管好教。
中學沒升學壓力。中學生長大了,又未完全成熟,反叛心態強,思想復習,不好教。
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後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 「老師」。《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概念:在各級各類學校中,以教育培養學生為職責的專業工作者。
⑨ 清華畢業是不是也有去中學當老師的
有的,不光重點中學,有個全國連鎖舊培訓學校老師還是清一色的清北系
⑩ 本科畢業可以到中學當老師么
1、大學本科非師范學校畢業,想進公立學校當老師,難易主要看地域,中西部一些不發達地方則不難,直接和當地教育部門人事科聯系即可。
2、如果想進發達地區的公立學校當老師則難,基本上師范學校畢業也很難,很多學校要求本科必須是師范類專業甚至要求碩士學歷。
3、如果本科專業和中學的學科相同如語文、英語、數學等,可以先考教師資格證,然後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的招聘條件,看機會。
4、如果條件允許,建議考研,報考學科教學專業,學制2年,屬於專碩的教育碩士,不考名校也不難,畢業後就比較容易進公立學校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