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畢節市第一中學的辦學成果
到2000年,畢節一中學生參加各級青少年信息學(計算機)競賽,共獲地區以上等級獎184人,其中全國等級獎16人,省級獎41人。在省級競賽中多次奪得第一、二、三名,多次參加貴州組隊,代表貴州省參加過在廈門、南京、上海、香港舉行的全國競賽。1995年10月畢節一中獲貴州省科協、貴州省教委頒發的貴州省計算機活動優秀組織獎,1996年8月被評為全國45所「計算機優秀參賽學校」之一。
2013年12月由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教育館主辦的「2013貴州省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競賽活動中,該校共8位學生入圍貴州省總決賽,並在決賽中表現優異,包攬高中組一等獎全省70%的名額。 學校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大賽獲獎的學生,被保送就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學校18人次。
2011年高考,一本(重點大學)上線493人,二本(一般本科)以上上線1034人,居全區第一,全省前列。同時,燕剛同學以601分國防生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3年高考,畢節一中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143人,一本上線人數661人。應屆生二本以上上線率93.27%,一本上線率64.25%。600分以上人數24人(全市44人),占畢節市54%。畢節市理科前十名中我校佔7人,畢節市文科第一二名均在該校。該校高考各項指標居全市第一,在全省示範性高中學校中列前十。
理科實驗班一本上線率為98.51%,二本上線率為100%,平均分568.7,超出貴州省一本線122.7分;理科提高班一本上線率為92.51%,二本上線率為100%;理科平行班一本上線率為52.61%,二本上線率為91.53%;其中理科平行班高三6班一本上線率為61.97%,二本上線率為98.59%。文科一本上線率為50.38%,二本上線率為87.97%。另外,劉之湄、劉一鳴、王秋陽、趙令榮、張宇瀚、高秋雲6位同學考分均在635分以上,達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提檔線。
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達92%,一本上線率63%。600分以上88人,其中理科69人,文科19人。670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6人;理科最高分陳錦峰同學獲677分,居全市第一名;理科1、2、3、4、5、6、9、名均在畢節一中。畢節市前49名中,畢節一中有32人,占總數的65%。
㈡ 關於畢節一中老師朱啟平的事跡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朱啟平,男,貴州省畢節市大河鄉岩口村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2009級學生,北京師范大學岩口支教隊隊長,2012年度北京師范大學「感動師大」人物。[1]
中文名
朱啟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北京師范大學
性 別
男
籍 貫
貴州省畢節市大河鄉岩口村
目錄
1主要事跡
2人物觀點
▪ 言論
▪ 致《光明日報》信件
3頒獎詞
▪ 頒獎詞
▪ 記者「感動手記」
4社會評價
▪ 老師評價
▪ 同學評價
▪ 學生評價
1主要事跡編輯
2009年,朱啟平考取北京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2010年大一暑假,朱啟平組織支教隊
2013年4月朱啟平(中)看望岩口村的孩子們[1]
回到岩口,在當地唯一的民辦小學義務授課。此後每年,他們都來到岩口民辦小學,把「北京師范大學暑期實踐基地」建在這所僅有1名老師、60多個學生的村小。2013年5月,大學即將畢業的朱啟平謝絕省會重點學校的邀請,回到畢節市(畢節一中)執教。
2013年5月2日、3日,《光明日報》分別以《山外大學山巔夢—北師大岩口支教隊隊長朱啟平的青春故事》《夢想就是路標引領青春遠航—朱啟平事跡在青年學子中引發「夢想」熱議》為題,接連刊發朱啟平的青春故事及讀者反響,報道朱啟平放棄貴陽省城重點高中回到偏遠地區畢節一中工作的先進事跡。[1-2]
2人物觀點編輯
言論
1.這是我剛答完的人生第三道考題。自我犧牲?不,是在最需要我的舞台上發揮最大的價值。[1]
朱啟平上語文課[3]
2.每次20多天課程,我們能給孩子的主要不是知識,而是愛,是信念,還有希望。要讓孩子們知道,除了工地,大山外,還有個地方叫大學。[1]
3.關鍵是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我們不僅要豐滿他們知識的羽翼,更要喚醒他們渴望飛翔的雄心。[4]
4.畢節需要好老師。我將在這里為新的夢想而戰:邊認真教書,邊在職修讀碩士、博士。再過幾年,我的學生會成為這片土地上最飽滿的種子,長出希望,長成棟梁![4]
致《光明日報》信件
看到5月2日《光明日報》的報道,大學四年來的點滴回憶再次浮現眼前。四年來,我所取得的些微成績,離不開身邊許許多多人的幫助。他們在我失落時給我鼓勵,在我彷徨時給我指引,為我搭建了青春夢,並幫助我一步步走向理想。
2009年9月,我帶著僅有的200元錢隻身來到北師大,把內心困惑告訴了班主任王秀麗老師。王老師說:「啟平,在那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你都能考上北師大,足以說明你的優秀。一個人物質上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改變貧困的想法都沒有。大學四年,讓我們一起成長。」一席話,讓初來乍到的我感受到家的溫暖。
後來,在王老師協助下,學校免費為我提供棉被等日用品及500元臨時困難補助。此後四年,王老師一直關注我、引導我,同學們也給了我充分的包容與友愛。剛開始的日子,我因口音太重不敢和大家交流,但是,只要每次我參與課堂討論,都會贏得全班同學鼓勵的掌聲。尤其是同寢室的幾位「兄弟」,關愛與尊重讓我備受感動。我曾在日記里寫下:「一定要努力學習,爭取以後取得值得大家鼓掌的成績。」
不曾忘記,我請教歷史學院唐利國老師問題,他贈送我200多塊錢的新書,此後每次支教出發前,都會贈我200元充值卡;不曾忘記,教育學部錢志亮老師在我最脆弱最迷茫時給我指點:「只要內心指向光明,世界就會變得光明」;不曾忘記,文學院孟琢老師在我的人人網主頁上看到我想要一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但是沒錢買,就留言約見,並贈我五卷本《蘇霍姆林斯基選集》……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這樣說:「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惜——你感受到生活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的確如此。正是北師大給予我的這份溫暖,化解了我內心的自卑和迷茫,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成為一個心懷感恩、渴望回報的人。
岩口支教隊是我生活里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隊員們給我的溫暖,也彌足珍貴。從2010年第一屆支教隊到現在,我相繼與47名隊員共事過。雖然人員一直在換,但是團隊宗旨和精神一直都在傳承。每一屆隊員都是從上百名面試者中脫穎而出的,他們心懷夢想,有愛心,有奉獻精神,特別能吃苦。出發前每周兩小時集體學習,從沒有隊員缺席;20多天不能洗澡、被蚊蟲叮咬、吃住簡陋,沒有一個隊員叫苦叫累。每次支教結束,隊員們都和孩子們依依不捨,哭成一片。很多隊員都把岩口當成了第二故鄉,和孩子們保持著長期聯系。他們的朝氣和真誠深深感染著我,他們對我的信賴和支持時時打動著我。我想,這些同學和我一樣,都是心懷夢想的人,我願意和他們一起,奔波在追夢的路上。
讓我深深愛上教師這個神聖職業的,還有那些可愛的孩子。在岩口,每次只要我們去支教,孩子們總是那麼興奮;平時上課,他們會偷偷把捨不得吃的山裡紅、野草莓塞給我們,還問我們很多大山外的事情。看著他們晶亮的眼睛,我感覺到成為一名老師是多麼光榮。
我還要感謝他們——我大三實習中遇見的那些學生。我原本是一個不太自信的人,但是因為學生的喜愛、尊重和支持,讓我建立了強大的信心。實習結束時,我所帶的4個高三實習班的學生把心裡話寫
放學了,朱啟平送孩子們下山回家[3]
在賀卡上,還寫滿了兩個本子:「保持這份最初的激情,直到你教完最後一屆學生。你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份獨一無二的珍貴回憶。」「從來沒有一個實習老師像你這樣認真、負責和傾注真心。你講課很好,知識點很細,通過你講題,我們從一個知識點可以擴大到面上。」「當你累了、疲倦了的時候,也要想著有一群孩子是這樣愛你、信任你、尊敬你。為了不讓我們失望,你要更加自信用心去對待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天」……對於一名教師而言,什麼是最高貴的禮物?就是孩子們打心底里的尊重和祝福。這份禮物會伴隨著我的整個教師生涯,不斷鼓舞我前進。我未來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在引領學生成長中實現自我成長,享受為人師者的最大幸福。
最後,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大學生,希望大家看到報道後,有更多的人去關注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去關注那些十多年來默默堅守在山村的一線老師。讓我們攜起手,為農村的孩子點燃未來夢想![5]
3頒獎詞編輯
頒獎詞
朱啟平獲2012年度北京師范大學「感動師大」人物。學校授予朱啟平「感動師大」人物的頒獎詞是:
當苦難來臨的時候,他成長的路上荊棘叢生。貧困不是無法超越的坎,雙手可以書寫自立的歌,苦難不是無法征服的敵,雙肩可以扛起自強的旗。在困難中微笑,在黑暗中尋覓,他不僅將希望舉在自己頭頂,還將希望播撒進故鄉孩子們的心田。[6]
記者「感動手記」
朱啟平對於支教的熱情和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長期的勤工儉學生涯讓他深刻認識到讀書機會的難得和可貴,身處大學校園的他不時記掛起家鄉的孩子,艱苦的條件沒能阻止他們的腳步,說故事,唱《童年》,贈送書籍,講解唐詩……孩子們與來自遙遠北京的隊員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木鐸金聲,悠悠千載,朱啟平帶領的支教隊在貴州山區的田野中,回應著母校的諄諄期盼。
夢想仍在繼續,朱啟平已立志終身在家鄉從事中小學教育,並為之做著持之不懈的准備與努力。對於這個下定決心紮根家鄉教育事業的年輕人,我們衷心為他的夢想鼓掌,也為他的前途祝福。同樣,我們也將這份祝福,寄向遙遠的山區與那裡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少年能和他一樣,憑借著自己的知識與信念,勇敢爭取理想的人生!
4社會評價編輯
老師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朱啟平是北師大青年學子的優秀代表,他的精神是新一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真實寫照。我們相信,當今青年學生主流是好的、有夢想的,他們身上傳遞和凝聚的正能量,必將引領社會風尚,托舉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同學評價
大學同學何進軍:朱啟平成了我們班最刻苦的一個,每天起早貪黑地學。好多次聽見他在操場上大聲讀英語,課間也躲到走廊上一遍遍念。[1]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2009級免費師范生蘇旭:有的人教書是為了活著,而朱啟平活著是為了教書。他將愛傾注給了生他養他的那片大山裡的孩子,心中始終有一個將山區孩子帶出大山、擺脫貧窮的夢想。他在支教過程中傳遞的不僅是知識,也是自己身上的堅韌和自信。[2]
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2010級本科生付培培:朱啟平追逐著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珍視別人的夢想,用自己的力量為追夢人提供幫助。他讓我們看到:追逐夢想的青春最耀眼,堅持夢想的青春最厚實。[2]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09級博士生高永:朱啟平給孩子們帶去的是夢想、希望和未來,這是最寶貴的東西。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的人生將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豐富起來,人生價值也定將得到充分體現。「為人民服務」「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些多年前提出的口號其實離當代青年並不遙遠,仍舊最具指導意義。為他人的幸福而奮斗,使自己有限的人生獲得最豐富的內涵,這永遠是一個社會對「高尚」的定義。[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研究生劉佳:是朱啟平解答的三道「人生考題」每道考題就是一個路標。朱啟平的人生路標不僅是為了使自己走出困境,更是為了讓更多的朱啟平擺脫祖祖輩輩飽受折磨的生存艱辛。他的夢想飽含著無私的奉獻精神,閃耀著立足現實、服務國家的青春光芒,指引著青春通向更遠的地方。[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研究生劉佳:朱啟平的夢,是青春夢,也是中國夢。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實現青春夢想的清晰路徑。畢業後,我要向朱啟平學習,作出順從內心而又服務大局的人生抉擇,要讓實現自我發展的人生夢融入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歷史從我們的腳下啟程,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中奏響青春最美的樂章。[2]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10級碩士李婷君:人生若想有所成,必須要有愛,有信念和希望。這是朱啟平教給我的信條。在行將畢業之際,這篇文章對自己的震動很大。今後,自己將帶著珍貴的熱愛、信念和希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用知識改變了自身命運之後,去改變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的命運。[2]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本科生經鑫:活著,就要堅強勇敢,有夢想,有擔當。朱啟平所經歷的事,那些打擊和困境,如果發生在我身上,任何一件都足以把我打倒。但朱啟平不僅沒被打倒,反倒變得更勇敢、更堅定。他讓我看到,只要有夢想,一個人就能變得強大。自己將沿著朱啟平的路走下去,為了夢想,永不低頭。[2]
學生評價
朱啟平在貴陽一所重點高中實習的學生:你是我遇見的最刻苦、最認真、最堅強、最善良的人,我正學著你,像你一樣奮斗,像戰士一樣。[4]
參考資料
1. 山外大學山巔夢—北師大岩口支教隊隊長朱啟平的青春故事 .中國文明網 .2013-05-01 [引用日期2013-05-5] .
2. 夢想就是路標 引領青春遠航 .中國文明網 .2013-05-02 [引用日期2013-05-5] .
3. 愛心支教隊喚醒「山裡娃「的飛翔夢 .中工網 .2013-08-12 [引用日期2013-08-16] .
4. 北師大岩口支教隊隊長朱啟平的青春故事:山外大學山巔夢 .中國文明網 .2013-05-01 [引用日期2013-05-5] .
5. 我們一起奔波在追夢的路上—《山外大學山巔夢》主人公朱啟平致信本報記者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網 .2013-05-04 [引用日期2013-05-5].
6. 朱啟平 .北京師范大學校報 .2012-03-25 [引用日
㈢ 介紹畢節一中說明文
畢節市第一中學,簡稱畢節一中,是畢節市惟一一所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建於1932年,屬貴州省最早的10所省級重點中學之一。 新校區為佔地405畝,規模為160個班、7500人的封閉式寄宿制學校。新建的畢節一中為貴州省高標準的省級示範性高中。
畢節一中創建於1932年。1950年,畢節專員行政公署將畢節城區原有的幾所中學合並改組為貴州省立畢節中學。1963年,改稱貴州省畢節第一中學,簡稱畢節一中。同年,畢節一中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10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再一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貴州省15所重點中學之一。2001年,建成畢節地區最早的獨立高中。2002年,被評為貴州省示範性高中。
畢節一中老校區佔地面積45510.35平方米(約68畝),生均24.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8163.65平方米,生均9.81平方米。
畢節一中新校區位於畢節市南部關新區北安置區市行政辦公中心左側,佔地405畝,規模為160個班、7500人的封閉式寄宿制學校。新建的畢節一中將成為全省高標準的省級示範性高中。
學校新建300米田徑運動場。科技實驗樓、圖書館已經竣工,建築面積8800平方米。科技樓頂層建了6.3米的天文台。
畢節一中有現有教職工259人,其中高級教師84人 ,中級教師57人;有特級教師16人,省級教育名師、骨幹教師和市級教育名師共17人 ,市級骨幹教師44人。學校教師有多人分別在省地語、數、外、理、化、生、地和研究性學習等專業學術委員會中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和常務理事等職務。多年來,學校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被評為省(部)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標兵等30餘人次;有10人次獲得國務院、省政府、畢節地區行署特殊津貼及畢節地區地管專家、畢節地區拔尖人才榮譽;有2人次獲得畢節地區「畢深」獎。
學校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大賽獲獎的學生,被保送就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學校18人次。
2011年高考,一本(重點大學)上線493人,二本(一般本科)以上上線1034人,居全區第一,全省前列。同時,燕剛同學以601分國防生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3年高考,畢節一中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143人,一本上線人數661人。應屆生二本以上上線率93.27%,一本上線率64.25%。600分以上人數24人(全市44人),占畢節市54%。畢節市理科前十名中我校佔7人,畢節市文科第一二名均在該校。該校高考各項指標居全市第一,在全省示範性高中學校中列前十。
理科實驗班一本上線率為98.51%,二本上線率為100%,平均分568.7,超出貴州省一本線122.7分;理科提高班一本上線率為92.51%,二本上線率為100%;理科平行班一本上線率為52.61%,二本上線率為91.53%;其中理科平行班高三6班一本上線率為61.97%,二本上線率為98.59%。文科一本上線率為50.38%,二本上線率為87.97%。另外,劉之湄、劉一鳴、王秋陽、趙令榮、張宇瀚、高秋雲6位同學考分均在635分以上,達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提檔線。
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達92%,一本上線率63%。600分以上88人,其中理科69人,文科19人。670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6人;理科最高分陳錦峰同學獲677分,居全市第一名;理科1、2、3、4、5、6、9、名均在畢節一中。畢節市前49名中,畢節一中有32人,占總數的65%。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㈣ 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的碩士引進怎麼樣
還是蠻不錯的。
㈤ 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能不能看耳朵膽脂瘤
華節市第一人民醫院是能看耳朵指瘤的,專門有耳料。
㈥ 畢節一中高一有幾個班
請咨詢相關工作人員。
畢節市第一中學是一所由畢節市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專學。屬1963年,1979年兩度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為貴州省重點高中之一。2003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估為全省一批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
2017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估為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 畢節一中始建於1931年,1963年改稱貴州省畢節第一中學,簡稱畢節一中。
2000年初中停辦成為畢節市最早的獨立高中。2012年更名為畢節市第一中學。2015年9月學校搬遷至畢節市金海湖經濟開發區雙山鎮幺塘村。
據2018年9月學校網站顯示,學生宿舍、教學樓分別有3棟,教師公租房4棟,11000平方米的食堂1棟。
藝術樓1棟(4間形體室、7間通用技術教室、4間音樂教室、2間書法教室、2間美術室、1間美術陳列室、3間心理咨詢室,2間地理專用教室和2間歷史專用教室)。
㈦ 畢節市有哪幾所高中
畢節市的高中有畢節市第一中學、畢節二中、畢節市民族中學、貴州省畢節市地區實驗高中、畢節市第六中學等等。
一、畢節市第一中學
畢節一中始建於1931年,1963年改稱貴州省畢節第一中學,簡稱畢節一中。2000年初中停辦成為畢節市最早的獨立高中。2012年更名為畢節市第一中學。
畢節市第一中學1963年,1979年兩度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授予為貴州省重點高中之一。2003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估為全省一批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2017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估為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
二、畢節二中
畢節二中創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2002年改制為獨立高中,是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首批掛牌的省級綠色示範學校,畢節地區唯一一所省級重點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三、畢節市民族中學
畢節市民族中學創建於1992年,隸屬於市委市政府領導,為正縣級事業單位,由市民宗委和教育局共同管理,是全市唯一一所市直民族高級中學,也是全省唯一由民委部門主管的普通高中。
四、貴州省畢節市地區實驗高中
貴州省畢節市地區實驗高中前身為畢節師范學校,創建於1938年,至今已有70年的辦學歷史,解放前校址位於畢節百花山,解放後遷入大方羊場壩(老畢師)。上世紀60年代初學校分流後,遷入現校址。
五、畢節市第六中學
畢節市第六中學創辦於1980年,位於貴州西北部畢節市區東南郊7公里處的鴨池鎮余家坡。學校現在佔地28畝,校舍建築總面積9800平方米。
㈧ 畢節市第一中學今年高考有多少上六百分的考生
貴州高考文科和理科的總分都是750分,今年貴州高考誕生4位狀元:理科內3人 文科1人,文科狀元馬歡來自興容義八中,714分(含20分民族加分)。理科狀元分別來自貴陽一中,張乾,裸分687分;興義八中的常青和向佳旋,均為695分(含民族加分)。
㈨ 畢節市第一中學的知名校友
數十年來,畢節一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當今活躍在國內外科技、文專化、政治舞台的著名專家學者中,屬不少人曾經是畢節一中的學子。如在熱力學研究領域中獨樹一幟的「非經典熱力學狀態學派」的創立者劉淑儀博士,國家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原副所長、活斷層專家聶宗笙,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機數學研究所副所長楊顯俊博士,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楊樹康,農業專家、聯合國TIPS「發明創新科技之星」金質獎章獲得者劉志強,著名版畫家、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王樹藝,「中國婦女500傑出」之一的著名國畫家吳逸波,中國駐美國洛杉磯領事館副領事張雲等等,他們都是畢節一中學生的優秀代表。畢節一中沒有辜負省級重點中學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