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東省台山市怎麼樣,哪位朋友知道給我簡單介紹一下。
我是台山的~
台山市第一中學是台山市最好的高等中學,中考錄取的分數線最高,升學率也最高。其次是台山市華僑中學。其他的中學都差不多。其中台師高級中學、台山市培英中學有一部分是中專,並不是全部都是普通高中。其工資我也不是很清楚,第一中學的可能有2、3千吧,剛開始做的話可能1、2千。因為台山只是小城鎮,收入不能和廣州等廣東的發達城市相比。不過物價相對也較低,交通費也不貴。
上次有人在知道問過差不多的問題,我也答了,復制一下,你看看吧。
如果說經濟在江門地區不是太好,可能就是比恩平好一點,但是由於華僑多,有大量的外匯來源,所以台山應該可以說是一個消費型的城市,娛樂場所特別是夜總會近年來比較旺。
台山近年來交通越來越擁擠,是因為汽車的數量增多和道路規劃的不合理。台山的領導貌似都不是很關心這些東西,所以台山市區的規劃比較差,特別下雨天主幹道會很塞車。
生活環境還算可以吧,由於是小城鎮,所以出行還是比較方便的,在市區去哪裡都不會太遠。除公交車外還有計程車和摩托車等付費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也很流行。
如果當老師的話。。。這幾年台山的老師的工資情況有改善,聽說我以前的班主任在台山一中教書的,現在都有2、3千的。華僑中學在台山是僅次於台山一中的高等中學。不過台山這幾年的高考成績都不好,一中前幾年又擴招了,所以華僑中學學生的素質可能不是太高。如果是熱血老師,那可能就比較吃力了。。。
不過不是本地人的老師很多都是剛畢業在台山干幾年,有點經驗就跳槽到南海番禺之類的地方當老師了,因為那些地方待遇比較好,特別是那些貴族學校。台山一中前幾年老師流失就非常嚴重,所以台山的中學師資欠佳,而且一直被家長指責。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㈡ 台山第一中學多少人一宿舍學校伙食如何
一般來說都是1~8人一個宿舍的,一般的宿舍都是有獨立的洗澡間與廁所的,房間裡面還有一個版可以打權電信卡的電話。伙食聽我朋友說不太好,不過外面挺多小飯管的,還不錯。聽說宿舍都是新生住得最好。第二年搬了後就沒那麼好了。。
㈢ 台山市台師高級中學、一個學位一萬五,其中這一萬五裡麵包多少個學期的學費的
都說了學位一萬五,學位費是不含學費的。
㈣ 廣東省江門市有哪些重點高中
廣東省江門市的重點高中有:江門一中、新會一中、台山一中、開僑中學、開平一中、鶴山一中、恩平一中這7所重點中學。
各間學校的概況為:
1、江門一中:
江門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以「明志崇德,礪教篤學」為校訓,原校坐落於江門市僑鄉蓬萊山上,鄰近市區,距廣州 101 公里(現已遷往廣東江門市金甌路138號),前身為景賢書院,創辦於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 年)。 1930 年擴辦為市立中學,於1960年被認定為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2008年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督導驗收。江門一中新校址於2005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1.6億多元,計劃學生人數4500人,教職工330人,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的學校,佔地面積350畝,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
近十多年來高中升學率都在 98% 左右,上重點線比率均在 50% 以上。連續出了四名全省高考「狀元」, 10 多人次獲得省高考單科狀元,先後有 40 多人考入清華、北大。
2、新會一中:
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創辦於1905年10月20日。一百多年來,歷經時代風雨洗禮,學校不斷成長壯大。在新會區委、區政府的關懷指導下,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在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下,該校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中學,被譽為「校風好、質量高、校園美、管理優」 的國家級示範型普通高中、省市窗口式文明學校,是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3年4月新會區人民政府決定對新會一中和新會圭峰中學實行資源重組,組成新的新會一中,現校區由校本部和圭峰校區組成。校本部坐落在會城城北蔥蘢的犀山腳下,佔地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圭峰校區地處會城西北育才路,佔地1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
該校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學質量,高考和中考成績多年來均名列江門地區前列。近五年本科上線率達68%,上線率均達國高要求,2004年達80.1%,2005年達78%,2006年達60.9%。歷年高考升學率達97%以上。1984年以來有24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培養了多名高考尖子,其中高考總分全省第一名的1人、第二名的1人、第三名的2人,高考單科成績全省第一名的5人。
3、台山一中:
台山市第一中學,簡稱台山一中,俗稱台中,創建於1909年,是一所由華僑、港澳同胞捐建的學校,坐落在僑鄉台山市台城鎮城東石花路1號,校園佔地面積100,750平方米,建築面積58,657.3平方米。校舍依山而立,古樸典雅與現代流派兼備,頗具中西合璧的風格。校園綠化覆蓋率達65%,素有「園林式校園」之稱。
建校以來,培養出畢業生5萬多人,據不完全統計,旅居78個國家和地區的校友超過1萬人。改革開放以來,華僑、港澳同胞、各界賢達、社團和海內外校友捐資3,000多萬元。國內外成立校友會20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達1千多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蔡睿賢,中國音協前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前院長李凌,中國美術家協會前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前主席黃新波,中國科技大學前副校長李雲揚等。
4、開僑中學:
開僑中學坐落於開平市區西郊的潭江河畔,校園佔地150 畝 ,建築面積 63935 平方米 ,擁有江邊長堤、中心廣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三區分明。現有 64 個高中教學班,學生 3365 人。專任教師 232 人,職工15 人,共 247 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和研究生學歷 51 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開僑中學是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省一級學校,市重點中學,國家高招統一考試定點試場,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高考本科入圍率平均達 72%,大專以上入圍率達 99% 。廣東省總分狀元有1997 年鄧就慶、 2002 年譚健豪、 2006 年陳智發,廣東省單科狀元有 1995 年數學科狀元梁健星、 2001 年化學科狀元張智宏, 2006 年數學科狀元陳智發,江門市總分狀元有 2001 年謝樹權、 2004 年江門市英語2總分狀元譚晶和江門市總分第二的余錦澤;開平市總分狀元 2003 年戚少玲等。
5、開平一中:
開平市第一中學位於赤坎古鎮的東郊,面襟潭江,西望百足山。校園面積119880平方米,學生均佔地37.05平方米,校舍面積69578平方米,生均占建築面積21.5平方米。 有60個高中班,學生3236人,每個班平均54人。專任教師215人,其中高級教師27人,研究生學歷和在讀研究生人數共9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9人。
從1987年以來,該校已培養出全省高考總分前十名的尖子6人(其中1987年關穎聰同學獲得開平歷史上第一位廣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單科狀元2人;2004年至2006年,高考第一批入圍人數與入圍率分別是:198人和40.16%、193人和34.71%、252人和32.77%;本科入圍率分別是:82%、84%、90%。
6、鶴山一中:
鶴山市第一中學是江門市重點中學,創辦於1925年,該校被稱為鶴山「南山毓秀」的一中校園,獨據一山佔地近 200 畝的校園,校園佔地面積182畝,校舍建築面積75420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組團分布,數十座功能各別的教學樓館。
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2007年5月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初期督導驗收,2008年5月,一中更以高分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教學水平優秀學校」稱號,經報廣東省教育廳批准正式成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僅從2005年至今,學校就喜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多達31次。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500多人,專任教師210多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江門市首批名教師及學科帶頭人共5人、高級教師及碩士研究生共46人。在近幾年的廣東省創新科技大賽中,學生的研究成果共獲得15項省級以上的獎勵;各類學科競賽中,有175人獲得國家級獎勵,316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獎勵。近幾年來,該校高考各科的平均分、重點率、本科率、高分層人數均居江門市前茅,年均一半的同學考上了重點本科,90%以上的同學考上本科院校。近幾年,該校共培育了10多位全省單科「狀元」。
7、恩平一中:
恩平市第一中學,也簡稱為恩平一中,坐落於廣東省恩平市恩城中心城區鰲峰山南麓,青雲路盡頭,交通方便,為廣東省第一批重點中學。 恩平市第一中學是一所有著光榮傳統的學校。建校近百年來,校風純素、教風嚴謹、學風扎實,數輩良師櫛風沐雨,艱苦創業,積淀了深厚的學校文化,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為祖國培養了眾多的仁人志士和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是恩平市基礎教育的龍頭,被譽為 「讀書的聖地,培養人才的搖籃」。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秉承著優良傳統,進一步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成果卓著。
建校近百年來,學校英才輩出。其中,有著名的橋梁專家梁天錫、經濟學家梁學思;有部隊領導,原廣陽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調研處副處長鄭錦波;有清華大學畢業、旅美電子工程博士鄭健雄先生、陳立明博士等;有新一代僑領梁權暖、吉鴻雁、吳卓潮、胡思聰、梁寶相、馮瑞祥等先生;還有著名的科學家、大學教授、企業家、書法家、畫家……不勝枚舉。他們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進步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㈤ 台山市新寧中學一年招生幾名
新寧中學已正式成為民辦學校,下面是招生規則:
七年級招12個班。新生入學後,A、B、C三類學生全部均衡分班成績由高到低分進行擇優錄取。前300名為A類學生,學費2000;,第301名至600名為B類學生,學費4200;600名後為C類,學費5400;(不包括每學期250元住宿費)
被錄取的成績排列前100名新生,每生獎勵2000元,並且學生每學期期末質量檢測成績排在年級前100名的學生,每生獎勵2000元。
至於人數,750多,台城的學校考進的較多,下面的一般10~20人!
㈥ 三年初中怎樣學習才能考去台山市第一中學
初中學習中,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找出問題所在、最需要提高或最薄弱的地方;其次整理出可利用的時間,做出時間安排表,以每一天為單位;合理分配學習、復習時間,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逐一攻克。
1、能力方面:在你我學習方法相同的情況下,我來完成這件事需只要十分鍾,而你來落實可能就要花費一個小時,這就是效率,或者說學習能力方面的問題。學習能力主要體現在:閱讀、理解、歸納分析能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創造力;寫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等方面。這些能力是貫穿於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的,非常重要。
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2、課堂方面:上課的專心很重要。上課認真聽講,別忘了做筆記,註:課堂筆記不是要你一味的記,而是記重點以及你不懂的,書本上有的,標注一下就可以了,沒有的簡單的記錄下來,課後再系統的整理,不要為了做筆記而影響聽課。因為一般情況下,老師教授的知識都是根據教學大綱、考試大綱來進行的,所以上課的專心很重要。
3、自學方面:老師講授的知識是面對所有學生的,每個人的具體掌握情況不同,所以自己要學會調整,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周寫一篇作文,閱讀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基礎知識差每天就抽出點時間記憶背誦一下等等。
4、做題方面: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㈦ 新會火車站到台山第一中學有公交么
距離太遠了,先從新會火車站坐火車到台山火車站,然後從台山火車站坐806路到台山第一中學,少年宮站下車。新會到台山,每天從早到晚有13趟動車可以乘坐。
㈧ 台山市第一中學的學校領導
歷任校長 任 期校 長副 校 長附 注1910年4月至1925年7月 岑錫祥 原稱學堂監督,1921年改稱校長 1913年8月至1925年5月 黃明超 1925年6月至1925年9月 趙宗壇 1925年10月至1927年1月 伍子車 教育局長兼 1927年2月至1927年7月 梁匡平 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 陳八兼 1928年5月至I928年7月 陳挺秀 教育局長,代理校長 1928年8月至1933年9月 黃鐵錚 1933年10月至1946年1月 黃熾雲 1946年2月至1946年7月 曹頌平 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 陳宗海 1947年8月至1948年2月 黃中嶽 1948年3月至1949年6月 曹頌平 1949年7月至1949年10月 朱希文 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 趙向明 朱伯濂 文教科長兼正校長 1950年2月至 1951年6月 梁愈明 朱伯濂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正校長 1951年7月至1954年2月 朱伯濂 1954年2月至1955年8月 黃志光 無正校長 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 黃志光 黃志光校長往北京學習,趙啟良代理校長 1956年9月至1957年2月 黃志光 伍星耀 1957年2月至1960年1月 黃志光 伍星耀伍國熙 1960年2月至 I962年8月 伍星耀趙經存 無正校長,伍星耀為第一副校長 1962年9月至1964年12月 伍星耀 趙經存伍國熙 1964年12月至I966年1月 李澤槐 趙經存伍國熙 1966年2月至1966年7月 李澤槐 伍國熙 1966年7月至1968年10月 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 1968年11月至1970年7月 李錦女 趙經存 原稱革委主任;正主任由工宣隊長兼任。 1970年8月至1971年1月 趙經存 原稱革委主任 1971年2月至1971年7月 趙經存 許榮達 原稱革委主任 1971年7月至1972年7月 趙經存 許啟泉 許榮達 原稱革委主任 1972年8月至1977年3月 趙經存 許啟泉 許榮達
朱達明 原稱革委主任 1977年3月至1978年3月 趙經存 許啟泉 許榮達
朱達明 李偉祥 1977年3月始改稱校長 1978年3月至1979年8月 余晴 伍星耀 許榮達 李任 教育局副局長兼正校長 1979年9月至1980年5月 余晴 伍星耀 伍祥安
許榮達 李任 教育局副局長兼正校長 1980年5月至1980年9月 伍星耀 伍祥安 許榮達 李任 1980年10月至1984年7月 伍星耀 劉發榮 胡百龍 李任 1984年7月至1986年7月 劉發榮 朱偉申
溫日富 李任 無正校長 1986年7月至1986年11月 劉發榮 朱偉申
溫日富 伍俊生 李任 無正校長 1986年11月至1987年7月 劉發榮 朱偉申
李德珍 伍俊生 李任 無正校長 1987年7月至1988年11月 朱偉申 李德珍 伍俊生 李任 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 朱偉申 李德珍 伍俊生 1989年1月至1989年4月 朱偉申 李德珍 1989年4月至1992年8月 朱偉申 陳悅棠 李德珍 1992年8月至1998年2月 朱偉申 陳悅棠 李德珍 葉灼儒 97年7月朱偉申校長兼台山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1998年2月至2000年4月 朱偉申 劉燦庄 李德珍 葉灼儒 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 朱偉申 劉燦庄 李德珍
葉灼儒 趙毅雄 99年9月至2004年4月趙毅雄兼任台山市實驗中學(新寧中學)校長 2004年4月至2007年11月 雷松活 趙毅雄 劉簡文 黃偉儀 孫 聰 2007年11月 至 2011年5月 李錦桃 趙毅雄 孫聰 黃偉儀 2011年5月 至今 李錦桃 趙毅雄 孫 聰 黃偉儀 黃碧貞 (以上參考資料來自: )
㈨ 台山市第一中學的辦學條件
教學大樓為鋼筋混凝土平屋頂結構,平面呈「山」字形,由門樓、南院、北院三部分組成,門樓正面採用8根標準的希臘式愛奧尼亞柱,氣勢恢宏,庄嚴肅穆,正方形、橢圓形、長方形的窗子布局精當,和門樓正面的設計和諧統一,拱形花飾頂飾古樸莊重。
教學樓南院、北院,中間是庭院式的布局,分開眾多教室,採光合理。庭院中間種植有各種綠樹紅花,庭院兩旁的教室以黃色為主色調,古樸寧靜,周圍樹木芬芳。在門樓前方的操場上有紀念石筆,據說是為了頌揚趙宗壇、李勉辰、黃笏南等籌募和督辦建校者的功績,紀念石筆由五塊石頭疊加而成,造型簡潔。
教學樓細節之處透露出濃郁的歐陸風情,在窗檯邊設有窗鉤,窗鉤造型新穎獨特,為一戴草帽的美人魚。教學樓依山而建,通過教學樓後面的樓梯就是紗帽山,山上小徑如網狀,平鋪在沙帽山上。圖書館隱沒於密林之中,紅牆綠瓦,重檐攢尖頂,在檐面、牆面、欄桿採用了中國傳統的「魚吻」、「蓮花」圖案,二樓檐口則用簡化型斗拱裝飾。 高考情況
2012年,重點本科上線236人,比2011年增加32人,增長31.4%。本科上線人數915人,首次突破900人大關。王湘寧同學以698分的成績,名列全省理科總分第22名,是江門市理科狀元,已被北京大學提前通知錄取,是江門唯一被北大自主招生錄取的。王湘寧同學理科數學145分,黃健家同學文科數學141分,譚伊琳同學語文134分,李一萍、吳珊珊、王雅琪同學英語141分,龐海成同學理科綜合289分,黃杏瑜同學文科綜合250分。
2013年,余長城同學以理科總分696分,位居全省第23名、江門第一名,陳夏瑜同學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兩人均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通知錄取。上本科線人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達1014人,比2012年增98人;上重點線人數247人,比去年增13人。
2014年,重點本科上線300人,比2013年增加53人,創造歷史高峰,本科上線1006人。龔若晴同學以文科總分668分,名列廣東省第16名、江門市第一名,被北京大學通知錄取。陳姝穎同學通過自主招生考試被北京大學錄取。這是本校連續三年奪得江門市高考狀元,連續三年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輸送優秀畢業生。在高考6項單科成績中,我校4項成績位居江門市第一。龔若晴同學英語145分、文科數學135分,梁婷婷同學語文141分(幾年來語文罕見高分),關樂怡同學文科綜合258分,都居江門市單科第一。
建校以來,培養出畢業生5萬多人,據不完全統計,旅居78個國家和地區的校友超過1萬人。改革開放以來,華僑、港澳同胞、各界賢達、社團和海內外校友捐資3,000多萬元。國內外成立校友會20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達1千多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蔡睿賢,中國音協前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前院長李凌,中國美術家協會前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前主席黃新波,中國科技大學前副校長李雲揚等。 195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被確定為廣東省七所省重點中學之一;
1982年,被定為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排球)學校;
1989年,初實施校長責任制,同年被國家教委命名為(第一批)全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1993年,被省教廳評定為廣東省首批完全中學一級學校;
1983年以來,學校先後12次被評為全國的先進單位,45次被評為廣東省的先進單位。1995年獲得廣東省首屆僑資學校辦學優秀成果獎唯一的特等獎。台山一中已被收入到《中國著名中學》、《當代中國——華僑教育》、《教育大辭典》及《中國地方名校》等教育專著中。
學校辦有校刊《台中校友》,1995年獲得廣東省僑刊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