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蕪湖縣第一中學官網

蕪湖縣第一中學官網

發布時間:2020-12-26 23:49:59

『壹』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師資力量

桃李競來芬芳的背後是一自中教育者的辛勤勞動和默默無聞的奉獻。教者師為先,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蕪湖縣一中師資隊伍建設的亮點。學校啟動了「名師工程」,以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一大批師德好、業務精的好「園丁」脫穎而出。截至目前,蕪湖縣一中在讀研究生及獲得碩士學位的有12人,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國家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的有3人,省級「教壇新星」3人,特級教師2人,全國勞模1人,有50人分別獲安徽省、市、縣級「教壇新星」、「優秀園丁」、「師德標兵」等稱號,我校先後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市級「文明單位」、國家級「德育實驗先進學校」。出色的教育教學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鼓勵。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教育部部長周濟、衛生部副部長蔣作君、原安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等領導先後到蕪湖縣一中視察、調研工作。原安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還欣然為我校題詞:「名校、名師、名學生」,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校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蕪湖縣一中,已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這將為勤奮上進,樂於求知的莘莘學子成就未來提供一個寬闊的舞台。

『貳』 蕪湖縣教育網站蕪湖縣第一中學2016年自主招生考試成績查詢

高職單招學校自主招生成績需要自己登錄查詢,你要記得自己帳號密碼哦,要內登錄招考院容才能查詢的。自主招生成績是由所報考的高校負責提供查詢的,你可以直接去你所報考的學校裡面的招生信息網進行查詢。我們也會同步更新給同學們的。

『叄』 是否有人知道蕪湖縣第一中學

蕪湖縣一中原是一所老牌市屬重點中學,現為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坐落在縣城獅子山上,青弋江畔,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近百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空軍中將徐承棟,陸軍少將汪一新,陸軍大校張長根,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江春澤,著名作家魯彥周,著名畫家鄭伊農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是我校學子中的佼佼者。
學校佔地132畝,校舍錯落有致,建築面積二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學實施達1.2萬平方米。學校縣有49個班,其中高中部32個班;學生3500人,其中高中部2162人。教職工189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省「教壇新星」2人,高級教師22人,一級教師56人。35歲左右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佔70%。學校先後獲得了「省電教一類達標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等二十所項榮譽稱號。
近年來,學校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五四二一」工程,堅持「德育為先導,智育為核心,體藝為特色」的辦學方針,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培養了一批高水平、高素質、高品位的好學生。每年的高考成績喜入,升學率達96%,其中本科佔78%以上,重點達62%以上,先後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牌院校輸送了一大批高中畢業生。學校在當地被譽為「高校人才輸送基地」和「人才的搖籃」 。2000年被省政府評為「省示範高中」。學校還啟動了「名師工程」。目前,已有9人攻讀在職在職研究生,有3人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國家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有三十多人分別獲省、市、縣級「教壇新星」、「優秀園丁」、「師德標兵」等稱號,有十多人擔任國家、省、市各級學術團體的領導和理事職務。一大批師德好、業務精的好「園丁」脫穎而出。一支高水平的名師隊伍,是我校快速發展的基礎。
同時,我校還加大了硬體建設,建成了寬敞明亮的男女生公寓、和學生餐廳。電化教育已達省一類標准,現在每班都有投影儀、小喇叭、錄音機;廣播網已形成規模,以廣播電視網、通訊網、電腦區域網三網合一為標志的校園網正在建設之中,今年暑假將投入投用。逸夫樓已經添置了許多硬體設備,目前擁有一個多媒體教師,一共多功能活動大廳,一個中等規模的圖書館,兩個電腦教室,兩個語音室,一個學生閱覽室,一個電子閱覽室,一個大型教育展室和正在建設的音樂室及美術室。擁有21個功能室、一個教學雙導室、一個天文台的科技綜合樓即將竣工。擁有36個教室、多功能高中部教學樓,一個400米跑道的標准運動場也將在下學期投入使用;我校已基本實現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區分隔。現在,正努力把學校建成公園、花園和植物園式的學校,使校園成為文化館、科技館和博物館式的場所。一中,是學子成才的最理想的場所。
校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蕪湖縣一中,已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這將為勤奮上進、樂於求知的初中畢業聲繼續求學,步入高校,成人成才,提供鍛煉成長的人生大舞台。一中正敞開胸懷,熱忱歡迎你的到來!一中,是你最理想的選擇!

『肆』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學校領導

校長、黨支部書記 唐斌、副校長 汪峰、副校長 王要武、副校長 王德明、辦公室主任 袁芳、政教處主任 王昭江 。

『伍』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簡介

蕪湖縣一中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學校前身系1906年創辦的寧國府中學堂。一百專年來,學校為國家屬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空軍中將徐承棟、陸軍少將汪一新、陸軍大校章長根、中國人民大學著名教授江春澤、著名作家魯彥周、著名畫家鄭伊農等一批知名人士是我校學子中的佼佼者,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越式的發展。

『陸』 蕪湖縣有幾所高中

蕪湖縣有普通高中44所。

蕪湖面積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萬,其中市區面積106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萬,下轄無為、蕪湖、繁昌、南陵4縣和鏡湖、弋江、鳩江、三山4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

現有中小學1173所,其中:幼兒園409所、小學523所、初中16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34所)、普通高中44所、中等職業學校25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國防教育學校1所。全市在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50.8萬人,教職工3.5萬人,專任教師2.9萬人。

(6)蕪湖縣第一中學官網擴展閱讀:

蕪湖高中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中江書院創立。

清同治二年(1863年),中江書院更名為鳩江書院。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鳩江書院更名為皖江中學堂。

1912年,皖江中學堂更名為省立第二師范學校。

1914年8月,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更名為省立五中。

1916年,早年曾留學日本的同盟會會員、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劉希平受聘於省立五中,教授國文與修身課。「五四」運動興起後,他被學生推選擔任校長。

1929年,省立五中更名為省立七中。

1934年,省立七中更名為省立蕪湖中學。

1948年,省立蕪湖中學更名為省立蕪湖高級中學

1949年,省立蕪湖高級中學更名為蕪湖市立中學。

1950年,蕪湖市立中學更名為皖南區蕪湖市第一中學。

1951年,皖南區蕪湖市第一中學更名為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1958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中學。

1969年,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更名為蕪湖市東方紅中學。

1972年,定名為蕪湖市第一中學。

1978年,恢復為省重點中學。

1997年,被評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1999年12月,被評為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07年10月19日上午,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學校舉行了國防生生源基地簽約揭牌儀式,一中被確立為全國100所國防生生源基地之一。

2011年2月,城東新校區正式建成並啟用。10月,獲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推薦資質。

2014年,第十一屆全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實驗工作研討會在蕪湖一中召開;安徽省「江南十校」聯誼會第27屆年會在蕪湖一中學召開;俄羅斯彼爾姆青少年合唱團來蕪湖一中訪問交流;於丹做客蕪湖一中。

2015年,學校成功承辦安徽省生物學科優質課大獎賽;教學樓外立面改造、師生書吧等一批項目相繼完工。

『柒』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校史

一九二0年——一九三六年)
本世紀初葉,在五四運動的高潮中,新文化運動興起,影響所及,各地紛紛開設學校。一九二0年八月,宣城地方熱心辦學人士,呈請當時省教育廳批准,在宣城小東門奉公街前清游擊公署創辦宣城蠶桑學校。一九二二年宣城蠶桑學校改為安徽農業學校,同年底又改為安徽寧國府六邑(宣城、南陵、涇縣、旌德、寧國、太平)公立初級中學。初創期間,全校師生員工不滿百人。校長先後計有周芷貞、吳榮生及茆魯蓀。
三十年代末,宣城城內曾設有女子初中一所,校址在縣夫子廟,僅有三個班級,學生將近九十人。由張伯熙、張益清先後任該校校長。因經費拮據,學生人數過少,於一九三六年夏,與寧屬六邑公立初級中學合並,改名為寧屬六縣聯立中學。聯中校址在女中舊址夫子廟,並稍加修葺。首任校長為旌德人江康世。寧屬聯中當時有三個年級,六個班,男女生分班教學,學生人數近200人,教師員工約20人,校舍系舊房改修,教室、宿舍陰暗潮濕,學生活動場地狹小,無圖書儀器,教學用具及體育器材只寥寥數件。 (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寧屬聯立中學第二學期開學後不久,宣城即遭日機轟炸,學校無法上課。校長江康世因系旌德人,乃決定將學校遷往旌德江村。是年十月底,學校開始搬遷。學校遷抵江村後,臨時借用江氏宗祠分祠及江村小學為校舍。次年春,開學上課,原有部分師生亦陸續來校。
不久,宣城及鄰近各縣相繼淪陷,大批青年學生流亡涇縣、旌德及徽州地區。於是有大批失學青年來江村入學學習,因此聯中學生人數增多。到一九三九春,聯中增設高中三個班,成為完全中學。初中則增加到十三個班,高初中學生共有800多人。一九四○年以後,涇縣、寧國、南陵、宣城各縣相繼開辦初中,因此寧屬聯中初中部學生人數驟減,但高中班級卻有所增加。一九四三年高中為七個班,初中只有六個班,學生人數為550餘人。一九四四年高中為七個班,初中減為五個班,學生人數只有470餘人。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一九四五年春,高中則減為五個班,初中只有三個班,學生人數不過320餘人。當時寧屬聯中的教職員工除一部分系遷校之際來江村外,大部分教職員工均系就地聘用,其中絕大多數是旌德人。以後外地教師紛紛離去。該校教工工資微薄,每月所得,除交伙食外所余無幾,無法贍養家庭,生活甚為清苦。
寧屬聯立中學遷旌德江村後第二年,又相繼增設涇縣、寧國、宣城三個分校。涇縣分校由周芷貞任分校主任,校址在涇縣茂林附近潘村,校舍系借用潘氏宗祠。全校分四個班(高初中各兩個班),男女學生有200餘人,教職工20人。至一九四三年,涇縣分校高中兩個班並入江村校本部,初中班並入涇縣初級中學。宣城分校校址在宣城周王村附近之榨門口,校舍系借用師家大屋及五松庵兩處,主任為方詩祥。宣城分校只有三個初中班,學生130餘人,教職工約10人。一九四二年宣城分校改為宣城縣立初級中學,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往宣城縣城裡,解放後並入安徽省宣城初級中學。
一九三九年底,江康世委派校本部秘書彭懋常往寧國縣籌設寧國分校,校址覓定寧國縣東南山區之寧國墩。寧國分校以地處山區,對外交通不便,學生入學者不多,僅60餘人,分兩班上課。一年後,以學生人數過少,即宣告停辦,部分學生轉入校本部。
一九四六年一月,旌德三溪人陳在平任寧屬聯立中學校長(江康世已去世)乃決定將聯中遷回宣城。當時聯中舊址宣城縣夫子廟在抗日戰爭時期,已全部毀於炮火,無力重建,只得到處尋找公屋做校舍。有一天,我在蕪湖市路遇陳在平(當時我在前省立蕪湖中學任教),陳談及擬將聯中遷回宣城,但苦於校舍無著。我建議陳往灣沚去看看,因灣沚在抗日期間系日軍據點,日軍在鎮東獅子山附近築有營房數棟,因日軍勿促退走,房屋損失不大,若稍加修葺,可作校舍之用。且灣沚水陸交通便利,便於學生入學。陳採納我的建議,便於次日前來灣沚察看房屋,旋即去宣城申請遷校灣沚,獲得批准。不久,聯中遷灣沚。暑期中,原寧屬聯中一部分學生來校,又添了一些新生。九月,學校開始上課,計有高中四個班,初中兩個班,學生計220人,教職員工約20人左右。聯中開學後不久,陳在平辭去校長職務,由彭懋常繼任校長。一九四八年,聯中有高初中各四個班,學生330餘人。因缺乏教師,缺經費,學校大部分開支靠學生學雜費收入勉強維持。到解放前夕,學校僅開設高初中各三個班,高初中學生總數只有181人,教職員工人數也減少到10餘人。
寧屬聯中校史前後也有10餘年之久,但學校始終不穩定,有時甚至難以為繼,更不談上發展了。 (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四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灣沚解放,當時大部分學生均未離校。人民解放軍關懷教育,臨時委派原聯中老師王慶新接收學校,並成立了校務委員會,作為學校領導機構。一九四九年八月,宣城專員公署批准將聯立中學改稱為皖南區灣沚中學。
一九五零年秋,灣沚中學的高中部並入宣城中學,設初中三個班,學生約百人,並正式委任馮紀雲為校長。一九五一年學校曾附設過一個獸醫班,一年後獸醫班並入鳳陽獸醫學校。一九五三年又以當時蕪湖縣初師(校址在蕪湖縣方村)並來初師三個班(三年級兩個,一年級一個班),於一九五四年夏結束了附設的初師班。
此時,學校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發展為七個班,學生增加到560餘人。一九五四年初,校長馮紀雲調省工作。夏維民繼任校長,後夏調郎溪中學任校長,繼任校長為楊濟人。楊來灣沚不久,便去北京學習,由岑佩鋒繼任校長。
一九五六年初,學校改為安徽省宣城第一初級中學。一年後,學校更名為宣城灣沚初級中學。此時學校發展為八個班,共有學生七百餘人。
一九五七年,楊濟人復任灣中校長。一九五八年,蕪湖地委批准灣沚初中改為完全中學,暑假後招收高一兩個班。校名改稱為安徽省宣城灣沚中學。
自解放時起,至一九五八年的10年時間里,由於中國共產黨重視文教事業,灣沚中學在黨的領導下,學校日益鞏固、發展。班級增多,學校人數日益增多,圖書儀器及教學設備亦陸續添置,教學質量在逐步提高。
一九六二年,楊濟人調走,由秘書陳奇暫行主持教務。一九六四年汪時春任灣中校長。在文革期間,灣沚中學相繼由林傑、方覺、王竟成等人主管教務。文革後期宣城縣派王朝安、郭逸群來灣中主持教務。一九六九年十月,王朝安將灣中一分為四,下鄉辦學。王朝安去花橋,陳文宣去趙橋,徐永生去紅楊,灣沚則由方覺、王竟成主管校務。灣沚中學所有校產亦一分為四。此時灣沚中學師生,大部分下鄉,去花橋、趙橋、紅楊等處。
一九七○年,汪時春復任灣沚中學校長。一九七一年,宣城八社二鎮劃為蕪湖縣管轄,灣沚鎮成為蕪湖縣城關鎮,灣沚中學亦改為蕪湖縣中學。
自一九七二年起至一九七三年署假,蕪湖縣中副校長為吳同秀。一九七三年秋,王英繼任蕪湖縣中校長。一九七八年學校易名,改稱為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以後,學校發展很快。特別是一九八二年,本校成為蕪湖市重點中學後,上級增拔經費,擴建校舍,充實圖書儀器及其它教學設備,學校面貌大為改觀。至一九八三年,學校共有高初中五個年級,27個班,其中高中為11個班,初中為16個班,學生人數多達1500餘人,教師員工人數共有115人(不含已退休的6名員工)。自一九七八年王英調走後,繼任縣一中校長者先後有黃勛、梁家慶、王訓之、巫俊欽。
自一九七八年暑假全國大專院校恢復招生制度以後,截至一九八三年(八四年縣一中無應屆高中畢業生)止,一中每年應屆畢業生報考大專院校的錄取名額逐年增加。七八年僅錄取3人,七九年錄取11人,八0年錄取24人,八一年錄取42人,八二年錄取79人,八三年錄取人數較多,為135人。
從一九八一年起,畢業生錄取全國重點大專院校的也逐年增多。據不完全統計,歷屆高中畢業生所錄取的全國重點大學有:北大、上海交大、科技大、復旦、同濟、浙大、武大、解放軍政治學院、長春地質學院、東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合工大、華師大以及全國其它著名大專院校。進入大專院校學習的本校學生學習勤奮,學習成績較好。其中如陶明同學在上海交大畢業後,由學校送往法國繼續深造。楊春同學由東北工學院畢業後已考取去英國深造。其他大專院校畢業的同學均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做出了應有的成績,為祖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
八四年五月起,一中開始進行學校領導體制改革,實行幹部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經過民主推選,謝文輝任校長,副校長有汪忠音、後正培。
目前,一中高初中各有三個年級,共24個班級,學生共有1290人,教職員工115人。
一中現擁有建築面積為8000餘平方米,其中教學大樓建築面積為1579.5平方米,即將竣工之實驗大樓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
圖書館擁有各類畫書約一萬八千五百多冊,供教學使用的各類掛圖亦大致齊全。各種理化儀器,可供10個實驗小組同時使用。其中較精密儀器有:分析天平(一架)、示波器(七個)、顯微鏡(十台)、電影機(三台)、投影電視機(一部)、電視機(兩台)等。
生物及生理衛生方面有各種切片、標本、人體模型。體育器材正不斷添置。現有籃球場四個(內燈光球場一個)、足球、排球場各一個。課外活動場地也很寬敞。 綜上所述,蕪湖縣第一中學六十餘年之沿革史顯然可劃分為兩個時期。解放以前,一中前身各學校,大都設施簡陋,經費短絀,人事遞嬗,主教事者咸以學校為斂財和安插私人之場所,而其間又三遷校址,師生疲於奔命。教師薪資微薄,難以安心教學,學校風雨飄搖,教學秩序無法穩定。到解放前夕,已呈無法撐持之局面。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蕪湖縣第一中學從此獲得了新生。建國3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中繼續不斷地向前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中的發展步伐加快,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多年來,一中全校師生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先後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建設社會主義各方面的人才。如現在首都工作的叢翰香(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近代史副研究員)、江春澤(曾擔任過中國人民大學領導職務);在省工作鄭伊農(省著名畫家、書法家)以及在灣沚本校就讀過的著名小說家魯彥周等人。
目前,蕪湖縣第一中學全體師生,為祖國四化建設,為早日實現祖國現代化的宏偉大業正在作出更大努力!

『捌』 蕪湖一中網站

http://www.wuhuyizhong.com/ 上網網路直接打蕪湖一中就可以專啦、屬、、

『玖』 蕪湖縣第一中學08校長是誰

一直到現在都是葉曉春

『拾』 蕪湖縣第一中學的校園概況

蕪湖縣一中已經走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她第二個世紀的伊始,一中人抓住機遇,進行跨專越式的發展。屬為了滿足全縣人民對優質高中的需要,學校整體搬遷至南湖文教園區,新校區佔地360畝,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宿舍樓、一幢綜合樓(內有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室、美術室、計算機室、圖書室、閱覽室等)、一幢餐廳樓拔地而起,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容納2000多人的運動場看台和標准塑膠跑道的運動場,12個標准籃球場等。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在校生3751人,教職工217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0多人。

閱讀全文

與蕪湖縣第一中學官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