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懷安古遺址
懷安縣文物概況
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縣境就有人類活動,現已發現不可移動文物438處,其中古遺址169處,古墓葬27處,古建築231處,近現代文物6處,其它5處。
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詳見附表)。
現有文物藏品2百多件,其中二級品4件,三級品29件,現保存於市博物館。
表一:
懷安縣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時代
地點
級別
昭化寺
明
懷安城鎮西大街
國家級
北溝口遺址
新石器時代
懷安城鎮水溝口村
省級
西大崖遺址
新石器時代
渡口堡鄉良民溝村
省級
耿家屯墓群
漢
頭百戶鎮耿家屯村周圍
省級
趙家窯墓群
漢
左衛鎮趙家窯村
省級
張家屯墓
遼
懷安城鎮張家屯村
省級
西洋河城牆
明
渡口堡鄉西洋河村
省級
長城
明
渡口堡北山、馬市口村西、西洋河村西、南堰截村西
省級
水閘屯侵華日軍碉堡
1941年
西沙城鄉水閘屯村
省級
表二:
懷安縣第一、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時代
位置
級別
王虎屯遺址
商周
王虎屯鄉王虎屯村
縣級
九王城城址
漢
左衛鎮尖台寨村
縣級
武士敏故居
1979
柴溝堡鎮西街
縣級
懷安縣烈士陵園
1982
柴溝堡鎮東南
縣級
表三:
懷安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共14處)
編號 名 稱 時 代 地 點
古遺址(10處)
1-1 東沙城東南遺址 舊石器時代 西沙城鄉東沙城村
1-2 盤道門遺址 舊石器時代 渡口堡鄉盤道門村
1-3 盤道門東北遺址 新石器時代 渡口堡鄉盤道門村
1-4 西趙家窯遺址 新石器時代 渡口堡鄉西趙家窯村
1-5 宋家房遺址 新石器時代、遼 渡口堡鄉景家灣村
1-6 太平庄遺址 新石器時代 太平庄鄉太平庄村
1-7 西北口遺址 新石器時代、戰漢 第三堡鄉西北口村
1-8 小高崖遺址 商周、戰漢 西灣堡鄉北高崖村
1-9 第五窯城址 戰國、漢 第三堡鄉第五窯村
1-10 舊懷安城址 漢 頭百戶鎮舊懷安村
古墓葬(3處)
2-1 西洋河墓群 漢 渡口堡鄉西洋河村
2-2 第五窯墓群 漢 第三堡鄉第五窯村
2-3 喬子溝墓地 漢 左衛鎮喬子溝村
古建築(1處)
3-1 中所堡大師廟、觀音殿 明 王虎屯鄉中所堡村
B. 懷安縣柴溝堡特產作文說明文
我們家鄉的特產有:果蒸粽、端硯等。現在單講果蒸粽。
果蒸粽版呈三角形,分三權層:第一層是糯米,第二層是粽餡,第三層就是冬葉。當粽子蒸熟後,一陣冬葉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地打開冬葉,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呈三角形狀的糯米團,咬下去,軟綿綿的,就像嚼著棉花糖。糯米對牙總是依依不捨,粘在上面總不肯下來,讓人不得不用筷子去搗鼓一番,卻還是千絲萬條的,可以用「藕斷絲連」來形容。在口中嚼上一會兒,就能發現裡面藏著一塊香噴噴的豬肉,讓人意外中又有一番驚喜。軟綿綿的糯米中和著香噴噴的豬肉,真可謂是人間美味。
;粽子的出現還有一段歷史呢。據說在端午節吃果蒸粽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看來,果蒸粽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還有一段讓人值得回味的歷史。
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肇慶玩,那一定要品嘗一下果蒸粽喔!
C. 張家口懷安縣的特產有哪些
1、熏肉
「柴溝堡熏肉」是懷安縣具有年歷史的名優特產品,,曾被點為「清廷貢品」,該產品已被載入(中國食品詞典),多次被評為省優質產品。
2、懷安城豆腐皮
懷安城豆腐皮是懷安縣地方特產之一,與柴溝堡熏肉、馬市口一窩絲餅並稱「懷安三寶」。懷安城豆腐皮因當地水質好、做工精細,以薄、鮮、柔、韌、適口性好而著稱,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肪、纖維素,還有鉀、鈣、鐵等人體需要的礦物質。可以做成各種冷、熱、葷、素菜,醇香爽口。
3、一窩絲餅
一窩絲餅是「懷安三寶」之一,起源於渡口堡鄉馬市口村。這種烙餅色澤橙黃,以它獨特的風味馳名省內外。
「一窩絲」烙餅製作精細,做工考究,在選料、水溫、和面、切面、拉麵、烤烙的時間和火候上都很講究。一窩絲烙餅的製作,除了精湛的做工外,還與水質有關。馬市口兩山對峙,山水環繞,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出的面特別柔軟。馬市口一窩絲烙餅與熏肉、豆腐皮號稱懷安三大特產。
4、雙青架豆
雙青架豆是懷安縣主要的錯季蔬菜,因其產量高,品質好,抗病性強,在懷安種植已有10多年歷史。該類豆角圓形,莢長16-17cm,淡綠色,常年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產量300萬公斤,上市期在7-10月份。
5、藍狐和銀狐
藍狐和銀狐是懷安縣珍稀動物養殖場的主要品種。藍狐、銀狐屬季節性繁殖動物,室外籠養9-10月齡性成熟,年產一胎,胎產仔數藍狐為8-15隻左右,個別高達21隻,銀狐為6-10隻左右,每年的12-1月為銀狐的配種期,2月下旬-5月上旬為藍狐的配種期,懷孕期均為52天左右,育成期為5-6個月齡,當年的大小雪之間即可取皮,壽命為8-10年,利用年限為4-6年。食物以肉、魚及其下雜並搭配30%-40%的穀物、蔬菜等混合飼料喂養。狐皮屬大毛細皮中的產品,是制裘的上等原料,是世界毛皮業的三大支柱之一。
6、金紅蘋果
金紅蘋果,又叫「吉紅」、「公主嶺123」,由吉林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抗寒力較強,是北部地區早熟蘋果的首選品種,可北果南運,單果重約70克左右,果子個頭均勻,果實卵圓型,兩端平截,果皮黃色有紅色條紋,果肉黃色細膩,果汁中多,味道微酸有香味。
7、「一墩青」馬鈴薯
「一墩青」馬鈴薯是懷安縣地方品種,薯肉黃色,芽眼淺,澱粉含量高。經過脫毒繁種,品質更優,是懷安縣加工馬鈴薯澱粉的主要原料,種植區在懷安縣第三堡、太平庄、懷安城
D. 懷安縣哪家柴溝堡熏肉是最正宗的柴溝堡下了火車怎麼走
郭璽的璽和元熏肉店在柴溝堡南大街有兩間門市臉。現在都到了第四代了,前兩年聽說還因為這個打過官司 不過 璽和元 是最好的品質。柴溝堡不大很好找
E. 張家口市懷安縣有多少村鎮
截止2019年懷安縣下轄4個鎮、273個行政村。柴溝堡鎮、左衛鎮、頭百戶鎮、懷安城鎮。
1、柴溝堡鎮
柴溝堡鎮,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下轄鎮,地處河北省西北部,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接壤,距烏蘭察布市集寧區110公里;西南與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毗鄰,距大同市城區120公里。
2、左衛鎮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位於懷安縣東北部,鎮域面積271.78平方公里,河川、丘陵、山區各佔三分之一。鎮域內交通發達,北依丹拉高速,東臨張石高速,張同公路、洋新公路貫通南北東西、京新高速貫穿鎮南設有左衛互通。是晉煤、蒙煤能源東流的必經之地。
3、頭百戶鎮
頭百戶鎮地處懷安縣中部,張(張家口)同(大同)、懷陽(柴溝堡--陽原)公路從鎮內穿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十分便利。距縣城18.3千米轄23個行政村。張(家口)大(同)、張(家口)懷(安)公路交會過境。
4、懷安城鎮
沿革懷安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歷為懷安縣治,1951年縣政府遷柴溝堡鎮。1958年屬光明公社,1962年析置懷安城公社,1984年改鎮。1996年張家屯鄉、右所堡鄉並入。
擴展那資料:
懷安縣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居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地處京津冀都市圈和晉冀蒙經濟圈的交匯處,素有「金三角」之稱。
懷安縣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2156小時,極端最高氣溫39.4℃,極端最低氣溫-28.1℃,年均氣溫7.5℃,有效積溫2335-3486℃,平均無霜期140天,年均降水量383.5毫米。
F. 懷安柴溝堡熏肉,豆腐皮介紹作文
可以用「藕斷絲來連」來形容,就像自嚼著棉花糖,第二層是粽餡,就能發現裡面藏著一塊香噴噴的豬肉。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肇慶玩,以祭祀屈原:第一層是糯米。。當粽子蒸熟後我們家鄉的特產有。糯米對牙總是依依不捨。現在單講果蒸粽,咬下去,卻還是千絲萬條的。果蒸粽呈三角形,真可謂是人間美味,分三層,粘在上面總不肯下來,讓人不得不用筷子去搗鼓一番,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迫不及待地打開冬葉,荊楚之人,第三層就是冬葉,一陣冬葉的香味撲鼻而來,為恐魚吃掉:果蒸粽,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呈三角形狀的糯米團,而且還有一段讓人值得回味的歷史,讓人垂涎三尺,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讓人意外中又有一番驚喜。在口中嚼上一會兒。軟綿綿的糯米中和著香噴噴的豬肉、端硯等,果蒸粽不但美味可口,軟綿綿的,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粽子的出現還有一段歷史呢。據說在端午節吃果蒸粽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看來,那一定要品嘗一下果蒸粽喔
G. 請大家幫我找一下河北懷安縣柴溝堡的圖片謝謝
到網路或者Google圖片 用 柴溝堡 為關鍵詞搜一下
網路 柴溝堡 貼吧 和懷安 貼吧里也有,就不一個一個貼出來了
H. 懷安縣的特產有哪些
馬市口一窩絲餅一窩絲餅是「懷安三寶」之一,起源於渡口堡鄉馬市口村。懷安縣渡版口堡鄉權馬市口村在舊時是個「雞鳴三省」的地方。南臨東洋河,北倚古長城。 懷安城豆腐皮懷安城豆腐皮是懷安縣地方特產之一,與柴溝堡熏肉、馬市口一窩絲餅並稱「懷安三寶」。懷安城豆腐皮歷史久遠。相傳唐僖宗李儇執政,為加強邊境防守,設立懷安衛。新城築成後,縣令下令慶賀三天。塞外古鎮柴溝堡熏肉柴溝堡是個塞外古鎮。柴溝堡熏肉成為中國傳統文化食品中的瑰寶,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個名叫郭璽的廚師在這里開設了一個熏肉鋪,馳名京包線一帶。他製作的熏肉皮爛肉。
其實更多信息,網上都能查到的。
I. 張家口市懷安縣柴溝堡鎮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為多少
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溝堡鎮統計部門的部門主管才能知道。
據我所知,樓主在這里遇到這幾個人的機會,幾乎為0。
樓主要是真感興趣,還是直接找這幾個人直接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