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是最可愛的人》原文
現代·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原文: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還有人心裡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既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高深的知識,又看不出他們有什麼豐富的感情。
可是,我要說,這是由於他跟我們的戰士接觸太少,還沒有了解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
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願軍的部隊向敵後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裡,眼看就要從汽車路上開過去。這支部隊的先頭連(三連)就匆匆佔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崗,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鬥就開始了。
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
敵人的死屍像穀子似得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拚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後,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佔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
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後,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屍體,做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卡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
還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另有一個戰士,他的嘴裡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
在掩埋烈士們遺體的時候,由於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斷了。……這個連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卻打死了三百多敵人,特別是,使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聚殲了敵人。
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斗——松骨峰戰斗,或者叫書堂站戰斗。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及用刺刀和敵拚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
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邢玉堂、胡傳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趙錫傑、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
寫作背景:
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最先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本文是建國初期一篇影響很大,傳誦廣泛的優秀通訊。寫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最艱苦階段,志願軍戰士英勇反擊美國侵略軍的英雄事跡。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由於領土爭端,爆發了朝鮮戰爭。9月中旬美帝國主義糾集聯合國部隊,直撲我鴨綠江邊。10月25日我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從朝鮮回來是1951年的2月了,此時已調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前方將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強烈地震撼著他,他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了解自己的兒女,是怎樣的英勇,是怎樣的頑強。
我們眼前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們鮮血的代價,這絕不是一句空話。「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的情況下從心裡跳出來的。
㈡ 請問大家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是初中語文教材(人教2000年版教材)幾年級第幾冊的課文
貌似是初一的下學期······因為我依稀記得學這課文的時候我還在舊教室···
㈢ 優秀中學生作文賞析 誰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初二學過魏巍的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學生會說當然是戰士了;也許有人會說當然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也許愛看動畫片的同學會說當然是卡通人物最可愛了,也許……可是作為中學生的我要說,我心中也越來越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偉大的老師,我覺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我還記得,在我小學時一段悲喜交織的時光,有一次,辦公室里很靜很靜,我站在老師的面前,我無語,老師也沉默,望著老師的眼睛,我讀懂了她的心。
老師的年齡不是很大,她的女兒比我小兩歲,但她的頭上卻有著不符合她年齡的銀絲。我明白,是我們這一幫不爭氣的學生給您增添煩惱。看著我們這次的成績,老師真的無語了,我知道,老師自認為她很不錯的學生考出不理想的成績時很心酸,我知道,我辜負了她這位耗盡心血來提高我們成績的慈母……我懂!
剛接到這個班時,她已經知道了我們的情況,這確實是個特差的班,上課小話總是很多,紀律總是糟,成績總是差。可是,她並沒有放棄,在我們的課上,老師總是講得那麼細致,生怕疏漏了一個課本上的知識點,黑板上的粉筆字是那樣的緊密,擦了一遍又一遍,上完一節課後,桌上總是鋪滿了一層厚厚的粉筆灰。
但是,盡管她付出了很多很多,考試的成績依舊是差到了她想像不到的地步,我的成績讓她傷心,她說她看到我的成績後心裡感到疼,她那雙眼裡充滿了失望,她無語,只是低著頭。
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因為它布滿了血絲,布滿了傷心,布滿了失望,我怕自己哭泣,因為我知道我的哭泣不是她想要的,我的哭泣只會讓她更傷心。她雖然也傷心,但是她不願意放棄!我懂,從她每次上課的眼神中我讀懂了老師依然對我們充滿了希望,也願意為我們付出!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我依然記得很清楚,我時時會拿來提醒自己,後來我們在小學模擬考以後,看到了老師的笑容,聽到了老師對我的進步的贊揚,我們班獲得了榮譽!
老師是我們的慈母,總是不斷鼓勵我們,不要氣餒,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老師真是最可愛的人呀,總是這么她力地付出。如今讀到中學的我,更能理解這種心情。初中的一段時間中,有一次我生病了,請了兩天假。老師很為我操心,生怕我這兩天的課程跟不上同學的進度為的擔憂。她在百忙這中抽出時間,來到我家看望我,幫我補習這兩天的課程,是為了不讓我的學習下滑,就這么一個小小而又簡單的心願,卻為我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有人說: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人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對極了。南寧的一所重點中學要請老師去那兒教書,但她卻放棄這種難得的事,一口回絕,沒有考慮餘地。她只說了一句,在哪兒教都是一樣了。就是這樣她願留下來了,願在教。我們沒有什麼可以報答老師,只能用成績和進行給她回報,她不企圖得到什麼好處,她只希望我們爭氣,能做些事報答國家,也希望我們事業有成。
㈣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主要內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連戰士在松鼓峰戰斗回中,以被汽油彈燒著的身答體撲向敵人同歸於盡,戰士馬玉祥從烈火中救出朝鮮兒童以及戰士們在防空洞里,邊和著雪吃炒麵邊談論理想的生動片斷,揭示了一個主題,即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
二、 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影響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㈤ 誰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軍人依然是最可愛的人之一,有關的文章如下:
記得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的課本上有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作《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我記得當時讀那篇文章的時候,老師的聲音包含激情,我的心裡熱熱的,對那些保家衛國的志願軍戰士心懷崇高的敬意。讀了那篇文章之後,志願軍戰士的光輝形象始終在我的心裡,他們真的是我心裡最可愛的人。
本來我一直想當兵做一名軍人,但是,當個女兵是個很難的事情,尤其是在大城市裡面。所以,這個軍人夢就破滅了。但我軍人夢的破滅,並沒有影響我對軍人和軍隊生活的關注。尤其是近年來的汶川抗震救災以及青海玉樹的抗震救災中,那些「橄欖綠」、「國防綠」以及那些「金橙黃」都像是一隻只勇敢的小燕子,穿梭在岌岌可危的廢墟上,為了救人,他們連續幾個晝夜的一刻不停的搶救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他們,才是老百姓心中最可愛的人。
在這次江西的抗洪救災中,我又看到了那些「橄欖綠」、「國防綠」和「金橙黃」,我又看到一個個小戰士的身影在與洪水搏鬥中搶救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我的每一次觀看(從電視中),我的眼睛都會潮濕,我覺得在如今缺少真情的時代里,這就是真情,這就是品格,這就是時代精神,這就是榜樣。我似乎又想起了魏巍同志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句子:「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我覺得我應該把第一句改寫成這樣,在抗洪救災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和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不斷的問:誰是當代我們當中最可愛的人呢?當然是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就是那些橄欖綠、就是那些國防綠、就是那些金橙黃,我感覺他們才是當代老百姓心中最可愛的人。這絕不是魏巍一個人的心聲,也絕不是我一個人的心聲,這一定是一個時代的心聲,是所有中國百姓的心聲。
那些在抗洪救災中忙碌的身影,那些在抗洪救災中犧牲的戰士,都是咱尋常百姓家的孩子,都是咱尋常百姓家的寶貝,也是母親懷胎十月的小寶貝,但這些小寶貝如今就在抗洪救災的第一線上為著人民的利益,為著國家的利益在忘我的工作,這應該是中華民族的最動人的形象,是中華民族能夠振興富強的最強有力的保障。我愛這些臉上稚氣未脫的小戰士,我敬他們,我佩服他們,只有他們,在國難當頭一聲令下就沖在了最危險的前方,一切是為了祖國,一切是為了人民。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我用作家魏巍的一段話表達我的心情:朋友們,用不著繁瑣的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到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善良愛好和平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㈥ 最可愛的人,是小學或初中第幾學期語文第幾課
《誰是最可愛的人》
是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最先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專報》刊登。屬
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影響了數代中國人。
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㈦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中學的課文還是小學的我忘記了
是中學的課文來的。真的,前幾天在報紙上登《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者魏巍去世嘛!
㈧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其他相關
一篇散文,為人民子弟兵樹起一座英雄豐碑
《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中外引起了如此廣泛而強烈的反響,原因在哪裡?它的創作經過是怎樣的?我第一次聽魏巍講《誰是最可愛的人》創作背景是在1990年8月17日。這一天該文中提到的「活烈士」李玉安來到北京西山八大處甲1號魏巍家。此時我正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任主任,是魏巍培養起來的文藝戰士。他打電話讓我前去陪客,實際上是給我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機會。
魏巍端詳著這位身穿中山裝、滿腮白鬍茬兒的老人,驚喜地說:「李玉安同志,想不到你還活著!」李玉安激動地說:「活著,活著,這不來看你啦!」兩位老戰士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魏巍深情地回憶了當年創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經過。那是1951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112師擔負穿插任務,他們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龍源里、松骨峰,切斷了敵人的後路。南逃之敵為了奪回生路,拚命地向112師撲來。北援的敵人為了接應南逃的潰軍,也瘋狂地撲向112師。面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的美軍,112師承受了最大的戰場壓力,整個戰場殺得天昏地暗。
松骨峰是美軍爭奪的要點,在這里守衛的是112師335團1營3連,他們打了最悲壯的一仗。美軍集中了32架飛機、18輛坦克、幾十門榴彈炮和千餘名步兵向3連進攻。我3連官兵用血肉之軀拚死抵抗,打敗了美軍無數次進攻。最後,3連僅剩下7個人,仍頑強地堅守住了陣地。師指揮所聽到3連在松骨峰的壯舉時,所有在場的同志都肅然默立,流出了眼淚。戰斗結束後,112師師長楊大易去了3連陣地,看到一生難忘的場面:陣地前沿堆滿了幾百具美軍屍體和打亂摔碎的槍支。犧牲的我3連官兵,有的緊緊抓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中的手榴彈沾滿了敵人的腦漿,有的嘴裡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戰士邢玉堂、2排副排長王健候身上的余火還在燃燒,他倆的身子壓著敵屍,牙齒和指甲深深地嵌進敵人的皮肉里……事後,楊大易將3連陣地的情況告訴了前來采訪的魏巍,又陪同他重訪了3連陣地。
魏巍說,他當時要找3連倖存的官兵采訪戰斗的經過,但全連除犧牲和重傷送往醫院的,只剩下一名通訊員。後來,他找到了一營營長王宿啟,《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素材都是王營長流著眼淚向他講述的。
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個月的朝鮮采訪,回國後便奉命到《解放軍文藝》任副主編。他開始抓緊時間寫出在朝鮮的見聞和感受,特別是松骨峰戰斗的場面在他腦海里頻頻出現,激勵他不得不動筆。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的情況下從心裡蹦出來的,從情感的浪潮中跳出來的。」魏巍越說越激動,他幾乎忘記了接待客人。他說,我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志願軍戰士的英雄氣概、英雄事跡是這樣的偉大、感人。在寫作中,魏巍從20多個最為生動的故事中,幾經推敲、刪減,最後選定了3個最能表現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由於感受深刻,下筆如有神,一氣呵成,一天多時間就完成了。稿子寫好後,交給《解放軍文藝》主編宋之的徵求意見,宋主編看後首先被感動了,當即說:「馬上送《人民日報》!」《人民日報》社長鄧拓看了這篇文章十分激動,破例決定將此文放在《人民日報》頭版社論位置發表。
《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共提到了13位烈士的名字,由於當時戰場的特殊情況,誰死誰活很難了解清楚。後來,出現了兩名隱功埋名、含辛茹苦、為國奉獻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1990年8月的一天,原志願軍355團給魏巍打來電話,說《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的烈士李玉安還活著,他來老部隊送小兒子參軍,想見一見魏巍。這才有了今天李玉安來到魏巍家,兩位老戰士敘舊交談,回憶當年松骨峰戰斗和創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經過。
魏巍談了創作經過像親歷一場戰斗場面,此時才想起喝水。他給李玉安續上一杯茶,自己也呷了幾口,疑惑地問:「這么多年了,你為什麼不來找我?為什麼不來找老部隊?」李玉安這才講述了當年在朝鮮戰場負傷後的情況。當時,李玉安胸部負了重傷,昏迷六七個小時後,被朝鮮人民軍的一名司號員救下了陣地,3天後由友鄰部隊送往野戰醫院,做了開胸手術,才倖免一死,後來又轉回國內治療。傷愈後,因傷殘復員到老家黑龍江巴彥縣興隆鎮,在糧庫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默默苦幹了幾十年。「比起犧牲的戰友,我算幸運多了。娶了老婆成了家,生活不錯了。這次要不是小兒子想當兵,我也不會來麻煩老部隊,更不會來麻煩你了。」李玉安朴實、敦厚,實話實說。魏巍聽了十分感慨,動情地對李玉安和我說,李玉安是1946年參軍的老兵,在解放四平、天津和渡江作戰中,多次立功。但他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功績。復員到地方40多年,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做貢獻。那時他月薪不足百元,要維持8口之家的生活,十分艱難。但他從來沒有向政府和老部隊伸過手。他不僅在戰場上是「最可愛的人」,在和平建設時期,也是「最可愛的人」。會見結束時,魏巍把一部精裝的長篇小說《東方》和一部《魏巍散文集》贈送給了李玉安,並在書的扉頁上題寫了:「您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又詳細地詢問了李玉安現在的家庭情況,熱情地安排他吃、住、行,還向李玉安的老部隊和家鄉有關部門,專門寫了「活烈士」李玉安的英雄事跡,建議解決他的生活困難和落實復轉軍人、傷殘待遇等問題。
三部長篇小說,唱響了革命戰爭三部曲
魏巍先後創作的三部長篇小說為:我國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寫抗美援朝戰爭的長篇巨著《東方》、我國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寫紅軍長征的長篇巨著《地球的紅飄帶》、反映偉大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壯麗畫卷《火鳳凰》。創作時間的順序是自然形成的,按戰爭時期排列起來,應是: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整體構成了革命戰爭三部曲。
魏巍創作長篇小說《東方》,開始是在1959年到河北省邢台駐軍187師代職寫作的。那時,我正巧入伍來到這支英雄的部隊。在團里歡迎新戰友的大會上,我代表新兵發言並朗誦了自己創作的一首小詩《走,報名去》。到會的師政委周樹青回師部向魏巍介紹有個新兵叫王石祥,是個鄉辦中學教員,已入了黨,和學生一起應征入伍,代表新兵發言很有激情,還當場朗誦了一首自己創作的小詩。魏巍對能寫點東西的新戰士特別關注,非要親自見見。於是,第二天我被領到師部見這位大作家魏巍。過去只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讀過《誰是最可愛的人》,今天就要見到這位仰慕已久的名人了,我心情非常激動,又有點靦腆和緊張。待我這個列兵向面前的大校首長敬禮時,揚起的右手有些顫抖。魏巍親切地讓我坐在他身邊,深邃的目光透過近視眼鏡溫和地望著我。聽了我的情況匯報後,魏巍對團政委說:「這個小夥子不錯,要培養他搞文藝創作,就把他放到紅2連吧!搞創作沒生活不行,首先要當好一個兵。」這樣,我一直在紅2連生活、鍛煉了六七個年頭。開始,連隊的緊張生活忙得我沒時間寫東西,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師政委和魏巍同志不斷地到連隊來看我,問我感覺苦不苦、累不累。開導我:「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生活一定能寫出東西的。」還指示連里領導適當地給我一點業余時間搞文藝創作。每天晚上班務會後,班長總要我拿出當天寫的詩歌念給大家聽,戰友們紛紛傳抄,挺受歡迎。我寫的詩歌大都是在行軍路上、演兵場上朗誦,有的寫在連隊黑板報上。團里新聞幹事把我寫的較好的詩不斷投遞到軍內外報刊,經常在《戰友報》、《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及《人民日報》、《詩刊》等報刊上發表。兩三年工夫,我寫的詩稿裝了一大麻袋。師政治部選編、列印了我的詩集《兵之歌》,經魏巍和師政委推薦,寄給了時任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著名詩人田間同志,經他審選、編排了目錄,推薦給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這就是1964年出版的我的第一本詩集《兵之歌》。應該說,是魏巍同志引導和幫助我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
魏巍在我師創作《東方》,待了好長一段時間。節假日,我有時請假去師部拜望魏巍首長,他還執意留我吃飯。我一個列兵哪敢和首長一起吃飯。只記得有幾次,我和師部公務員一起去邢台城裡為首長買過稿紙。
長篇小說《東方》,創作的時間較長,前後跨越20年。後來「文革」,魏巍也受了沖擊,被迫停筆數年,「文革」後才陸續完成。當1979年《東方》出版後,魏巍及早簽名寄給了我,此時我已從連隊調到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搞歌詞創作。我先讀為快,感到格外親切、動人。讀後曾寫過一篇學習心得,發表在當時的《戰友報》上。
《東方》的顯著特點是,作者不僅描繪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全過程,包括主要的戰役和戰斗,而且巧妙地把統帥部和基層指戰員聯系起來,把志願軍和朝鮮軍民聯系起來,把前方和後方聯系起來,把國外和國內聯系起來,駕馭全局,精心結構,縱橫捭闔,揮灑自如,背景廣闊,氣度恢宏。為了創作這部作品,魏巍動用了他全部的生活積累。他不僅三次入朝采訪,還先後深入冀中農村和北京長辛店二七車輛廠調查研究和掛職鍛煉。人們讀後不禁掩卷驚嘆:這本書里有多少令人喜歡、令人景仰、使人深思、使人懷念的英雄、優秀人物啊!著名作家丁玲在《我讀東方——給一個文學青年的信》中寫道:「……《東方》是一部史詩性的小說,它是寫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創造的宏偉業績的史冊,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種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豐碑……從《東方》的七十幾萬字里,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發展,是比較清楚的,對約二十來個主要人物的描寫,其個性也是比較分明的。作家花了很大的精力科學地組織起這部長篇,筆力始終不懈,感情貫穿到底。這在只有一般文學基礎,剛剛開始寫作的人是難以達到的,即使與魏巍同時代、功夫較深、有成就的作家也不是隨便能夠達到或超過的。」
㈨ 作家魏巍的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為何於2007年被從中學語文教材中刪除,是何原因
這篇文章是個報告文學。如果作為寫作參考課文這種報告文學不具有參考價值取消掉這種相當於紀實小說的文章那還是會做的。但是作為抒發愛國主義教育那是很有價值的。最主要是在新時代要告訴孩子們,我們國家的國防現代化是怎麼建立的。這個朝鮮戰爭本身是個美蘇冷戰時期的產物。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說是在一堆瓦礫爛泥潭建立起來的。作為一個國家的國防力量,美蘇兩個超級強國可以是一點都看不起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覺得我們的國家領導者就是泥腿子武裝力量也就是大刀長矛湊合的。美國方面由於手握原子彈而且是經濟強國。雖說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想進行強力攻擊。但也不見得就很親和覺得我們新中國和他們想像的差很遠。說白了就是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相為謀。經過這個朝鮮戰爭,我們軍隊力量向全球展示出來。我們武裝力量一個國家軍隊對付十六個國家組合軍隊。別小看這場戰爭。在西方世界那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十六個人還沒把一個人打倒,倒是16個人被一個最強的人按在談判桌上。說了這么多那就是我們的國防力量是戰爭造就出來的是無數的英烈拼著生命奮斗出來的。居安思危這四個字要永遠牢記。即便是全地球是紅色的也要牢記。唯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源遠流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