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惠州市龍門縣永漢中學當高中教師,待遇怎樣永漢鎮經濟發展如何求真實情況,急,謝謝!
說實話現在不知道了,0幾年的時候畢業後剛到的老師只有8九百塊內錢,那肯定是奉容獻大於收入的了,現在應該有好轉了吧,具體多少真不知道了,我看很多以前教我們的老師現在還在永中教,外省的都占很大比例。經濟發展談不上,只是個邊陲小鎮而已,旅遊業和地產業正在興起,生活環境還是挺好的,全國文明鎮,全國旅遊示範基地,溫泉資源豐富,到廣州1.5-2小時車程就行。
B. 龍門縣龍門中學的歷史沿革
1929年(民國18年)秋創辦,稱「龍門縣立初級中學」,由龍門縣長羅仲達兼任校長,內有教師容7人、學生85人,是龍門縣第一間初級中學。
1933年易名為「龍門縣立第一初級中學」。1938年遷往沙塘鹿山。1940年遷往王坪「和順書堂」。1942年遷回原址。
1949年8月27日,龍門縣全境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學校,稱「龍門第一初級中學」,由縣長李紹沖兼任校長,有3個班、教師9人、學生113人。
1953年建立中共龍門第一初級中學支部。
1955年改稱「龍門縣第一中學」。
1956年增設高中,成為龍門縣第一間完全中學,全校有10個班、教職工34人、學生509人。
1958年增城、龍門兩縣合並,改稱「龍城中學」。
文革期間,先後在盤龍、水貝等到地辦分校,大辦農場。
1973年建立共青團龍城中學委員會。
1975年改稱「龍門中學」。
1978年被定為縣重點中學。
1986年被定為縣直正科級事業單位,有24個班、教職工121人、學生1344人。
2002年秋,實行高、初中分離,初中部遷往龍城鎮第一小學(改制為龍門中學附屬學校),校本部只辦高中。分離前,全校有26個班、教職工114人、學生1582人。
C. 龍門中學的簡介
龍門縣龍門中學創辦於1929年,現為廣東省一級普通高中、惠州市知名學校, 2010年評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2012年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學校地處龍門縣城西南近郊,佔地面積81252平方米,校園碧水環繞,古木成蔭,環境優雅,現有在校學生3400多人,教職員工260人。近年來,學校高考本科上線人數佔全縣總數的90%以上。龍門中學順乎潮流,根據形勢調整辦學思路,培育了大批有理想、有覺悟的勞動者和建設者,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成為龍門縣培養人才的搖籃,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譽,備受各級領導的重視。著名史學家、教育家黃麟書先生,王首道、雍文濤、任仲夷、劉田夫、許任之、江海燕、陳健等省和省教育部門領導曾先後到龍門中學視察調研。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探索,龍門中學逐步確立了「以人為本,師生相長」的辦學理念,確立了「會學習,善創新,做真人」的校訓,提出了「以質量樹品牌,以管理求效益,以創新促發展,」的發展思路,狠抓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形成了「分層管理」、「分類培養」、「目標跟蹤」、「過程激勵」等辦學特色,取得顯著的成績。龍門中學關注全體學生的成長,同時也承認個體的差異。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個體的差異越來越大,在組織教學、布置作業、評講練習等環節很難兼顧全體同學的不同需求。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龍門中學開設了實驗班、普通班和音體美特長班進行分類培養。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分班後,同班同學的個體差異大大縮小了,教學的各個環節更加容易把控,課堂效果也大大提高。惠州市教育局每年都根據當年高一生源進口成績給各學校擬訂奮斗目標,龍門中學年年都大幅超過市教育局確定的奮斗目標,顯示出很強的培優能力。在市重點學校優先招生的背景下,2011屆畢業生黎光輝同學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近幾年來,學校先後獲惠州市高考成績進步獎、惠州市高考尖子生培養獎和惠州市高考成績優勝獎一等獎等榮譽稱號。學校堅持面對全體同學,為學生搭建書香熏陶、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平台,學生的特長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學校每兩年舉辦一屆讀書節和藝術節,每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每年舉辦元旦文藝晚會,成立了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協會。學校教師自編的舞蹈《覓花溪》參加廣東省第三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獲藝術表演類一等獎。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職業道德先進集體、廣東省中學共青團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廣東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惠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惠州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惠州市文明單位、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園、惠州市重視青少年工作先進集體,龍門縣模範集體、龍門縣先進單位、龍門縣五好單位、龍門縣普法先進單位、龍門縣德育工作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D. 龍門縣高級中學和永漢中學哪個好
答: 龍門縣高級中學比較好,宿舍4人間的
祝心想事成
開心快樂。
E. 龍門中學的歷史
龍門中學歷史沿革
一、1929年(民國18年)秋創辦,稱「龍門縣立初級中學」,由龍門縣長羅仲達兼任校長,有教師7人、學生85人,是龍門縣第一間初級中學。
二、1933年易名為「龍門縣立第一初級中學」。1938年遷往沙塘鹿山。1940年遷往王坪「和順書堂」。1942年遷回原址。
三、1949年8月27日,龍門縣全境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學校,稱「龍門第一初級中學」,由縣長李紹沖兼任校長,有3個班、教師9人、學生113人。
四、1953年建立中共龍門第一初級中學支部。
五、1955年改稱「龍門縣第一中學」。
六、1956年增設高中,成為龍門縣第一間完全中學,全校有10個班、教職工34人、學生509人。
七、1958年增城、龍門兩縣合並,改稱「龍城中學」。
八、文革期間,先後在盤龍、水貝等到地辦分校,大辦農場。
九、1973年建立共青團龍城中學委員會。
十、1975年改稱「龍門中學」。
十一、1978年被定為縣重點中學。
十二、1986年被定為縣直正科級事業單位,有24個班、教職工121人、學生1344人。
十三、2002年秋,實行高、初中分離,初中部遷往龍城鎮第一小學(改制為龍門中學附屬學校),校本部只辦高中。分離前,全校有26個班、教職工114人、學生15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