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將排球傳入中國的外國人是a商人b海員c傳教士d士兵
你也是長大 體育進排球的嗎?? 我也是搜索了找不到(書上根本就沒有)
天空的 8、 9、10也都不好找 找不到啊。。。很難啊 麻煩啊
2. 排球最早傳入中國的哪個城市
在正式歷史文獻上已經無從稽考。不過根據一些零碎資料所指出,排球最早大約在清朝末期的1905年左右,經由華南沿岸地區和香港等地傳入內地。
台山是我國著名的「排球之鄉」。從「無台不成排」到周總理稱贊的「全國排球半台山」.從新中國首任國家排球教練馬杏修、首任隊長黃亨到遍及全國排球隊的台山籍排球運動員。排球曾經是台山的一張靚麗名片,讓台山人為之振奮、驕傲和自豪。
排球,排球(volleyball)球類運動項目之一,球場長方形,中間隔有高網,比賽雙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場的一方,球員用手把球從網上空打來打去。排球運動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殼,橡膠做膽,大小和足球相似。
排球這項運動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明的。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3. 今年台山的無限極•2019年女排精英賽都有哪些女排隊伍參加
這次在台山舉辦的無限極•2019年女排精英賽參加隊伍有:廣東恆大女排、八一南昌女排、上海光明優倍女排和山東體彩女排。
4. 請問台山體校(台山市排球運動學校)怎樣教師待遇怎樣
樓主,我是台山人!
台山排球現在不怎樣啦,就是掛一個名!
如果你來當教師,我建議你不要來,這里並不是你想像那麼好,工資並不高!
5. 排球之鄉的排球之鄉--廣東省台山市
廣東省台山市素有排球之鄉的美譽。1972年4月9日,周恩來總理在廣州二沙頭視察廣東省體工隊時說:「全國排球半台山,你們知道嗎?你們應該拿第一,要為國家輸送人才,還要支持其他兄弟省市。」 在台山,最先開展排球運動的是台城譚氏學校(現育英中學)和四九下坪堡小學。1919年2月2日,台山斗山浮石村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排球組織——華利磨學會(華利磨是英文排球Volley ball的譯音)。此後,在華僑、港澳同胞和社會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排球運動在台山迅速普及。 台山排球還為中國排球界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新中國首任國家排球隊教練馬杏修、「三排王」李福申以及遍布全國排球隊的台山籍隊員,令國人嘖嘖稱奇,也為台山人贏得莫大的光榮。據介紹,參加1958年全國排球甲級聯賽的149名隊員中,69名是台山籍的;而1956年在法國巴黎世界排球錦標賽上,參賽的中國男排中有8名球員是台山籍的。時至今日,台山市共為國家培養輸送過500多名優秀排球運動員,其中成為排球專家的有7人,國家高級教練9人,國家級教練25人。
1927年8月28日,當時的台山縣排球隊代表中國參加第8屆遠東運動會(亞運會前身),奪得冠軍,這是中國運動員奪得的第一項排球國際比賽冠軍。
1930年的第9屆和1934年的第10屆遠東運動會,台山排球健兒都奪得冠軍,首次實現中國排球國際比賽的「三連冠」。
1930年,台山排球運動進入普及階段,幾乎每條村都有一支排球隊,常以「聯絡感情」名義進行村際友誼賽。
1931年秋季,台山排球勁旅——仁社體育會在台城光興路60號成立,由歸國華僑黃天法任名譽社長,黃永棟任社長兼隊長,入社運動員200多人。
1932年,仁社排球隊奪得縣運動會冠軍。
1932年,仁社排球隊奪得縣運動會冠軍。
1935年5月,奪得廣東省第12屆運動會冠軍。
1947年6月,奪得第15屆省運會冠軍,成為威震全省的排球隊。
1948年,仁社排球隊代表廣東省警保處參加全國警察運動大會奪冠。隨後,仁社以中警察排球隊名義,在南京與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排球隊比賽,以3:1獲勝。
1950年,仁社改名為台城聯合排球隊。
1953年12月1日,由曹玉瑤縣長主持,舉行有6個重點區參加的男子排球賽,選拔優秀運動員集訓,為進一步發展台山排球運動打下基礎。
1956年,我國參加在巴黎舉行的世界排球錦標賽的12名隊員中,就有8名隊員是台山人。
6. 為什麼台山有排球之鄉的稱號啊
中國排球之鄉——台山,是多年來形成的一個響亮的名譽品牌,那麼,中國排球之鄉是怎樣產生呢?
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檔案局等單位聯合撰寫的《賀龍——新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一文中寫到:1952年11月15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討論關於成立全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的問題。周恩來正式提議由賀龍擔任全國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蔡廷鍇任副主任,會議一致通過。……在農村,有些地區長期以來自然形成了「排球之鄉」、「武術之鄉」、「足球之鄉」、「游泳之鄉」、「田徑之鄉」、「摔跤之鄉」等等具有某項優勢體育項目的地區。其中名揚中外的廣東「三鄉」(「排球之鄉」台山縣、「足球之鄉」梅縣和「游泳之鄉」東莞縣)的運動隊在全國比賽中,曾名列前茅。賀龍十分重視這些體育之鄉的經驗,要求國家體委作出計劃,把他們的經驗「普及到廣大農村去」。 另外,1957年,周總理稱贊在青島參加全國甲級排球聯賽時以唯一的以縣為甲級隊參賽的台山排球隊說:「全國排球半台山」。
由此可見,台山排球之鄉在共和國誕生之初已得到國家的認可,台山排球之鄉是近百年歷史進步的一個榮譽,它對排球發展作出了貢獻。
台山人民與排球結緣起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排球運動是由歐美傳到菲律賓,再由華僑帶回台山。上世紀三十年代,台山排球隊代表中國參加第八、九、十屆遠東運動會,均獲得冠軍。1956年,我國參加巴黎排球世錦賽的12名隊員中,就有8名是台山人。
台山排球運動鼎盛時期,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海外華僑成群結隊回鄉探望親人的時候。那時,如果你從台海公路線或其他縣內公路線路過,可以看到沿途兩邊村落的塘基和空曠的地方,都有兩個排球運動場。一個是由回鄉華僑資助的青壯年用的標准排球場,一個是在空地上豎立兩條竹竿橫拉高不足兩米的繩子的兒童排球場。華僑出資購買旗號、排球器材、運動服裝等活動經費。兒童則就地取材,用廢紙、碎布紮成小排球,每天早晚進行激烈的甚至瘋狂的比賽。逢圩日,村與村舉行對抗賽,每到節日,鄉鎮與鄉鎮舉行比賽。觀眾站立圍著球場觀看,人山人海,熱鬧得很。台城有「仁社」、「金銀聯」、「台城聯」等排球團隊,工余之暇訓練,周日比賽。
台山排球健將如雲。「台城聯」的主殺健將譚瑞經司位右網,彈跳力強,善用左手,快殺凌厲,又精於攔網,獲得「左手經」、「鐵閘經」的美稱;三排王譚佳魚躍救球,堪稱一絕;名將高佬楝、高佬惠快球如閃電;譚永湛參加遠東比賽,當時曾被國際球壇冠之為「世界快球第一人」,收入排壇名人錄;「金銀聯」的一端芬梅姓的球員跑動進攻威力驚人;號稱當年排壇雙絕之一的曹廷贊被神化,「把排球扣殺落地後球也爆裂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台山男排主教練劉冠華(附城白石村人),根據台山球隊個子不及北方人高,綜合前輩快球特點,加上二傳巧配合,完善了「短平快」的戰術,以速度致勝。後來,又出現了「背飛」戰術(前排跳起假作扣殺,掩護後排進攻),被現國家隊女排隊員周蘇紅、趙蕊蕊、馬薀雯成功運用得最多。
台山排球運動聞名遐邇。上世紀五十年代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台山排球之鄉」。周總理說過:「全國排球運動半台山」,並曾在台城露天燈光球場觀看台山男子排球比賽。新、老中國女排多次來台山訓練、比賽。郎平說:「台山人觀看排球比賽的水平很高!」陳忠和說:「台山人排球比賽和觀看比賽的水平很高,我們到台山訓練、備戰是值得的。」
7. 21至23號中國女排在台山排球比賽門票在哪裡有買
我是一名女體,練長跑的。 我跑步時節奏很容易被打亂,所以經常領跑。但我頻率快步子小,有時候感覺
8. 台山最出名的山是什麼山急`~
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南臨南海,幅員遼闊,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現轄兩個試驗區,20個鎮和一個華僑農場,共分503個村(居)委會,3655條自然村。市內人口93萬,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個國家和地區的台山籍鄉親130多萬,主要是旅居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萬多人、旅加18萬多人。「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 之美譽。以旅遊業和現代流通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近年來,全市圍繞「第一僑鄉,休閑勝地」的主題、以「海島、溫泉、漂流、僑鄉」為主要內容,著力包裝、推介台山休閑度假旅遊市場。省級旅遊度假區—上下川島正在努力營造「AAAA」環境,「廣東第一泉」—三合溫泉人潮如流,富都溫泉應接不暇,北峰山漂流、鳳凰峽漂流刺激有趣,還有石花山旅遊風景區、北峰山森林公園、廣海「海永無波」石刻公園等著名景點,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到台山觀光旅遊。 華僑、港澳台同胞多,是台山的一大優勢。每年都有大批旅外鄉親、港澳台同胞回鄉探親觀光。他們愛國愛鄉,不但捐資興辦公益事業,還積極在家鄉投資興辦實業。 台山又有「文化之鄉」之美譽。市區文化新區頗具規模,影劇院、電視大學、中專學校、科學館、少年宮、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館、書畫院等設施都在其內。32家僑刊發行世界各地。2006年,「台山廣東音樂」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市共有學生16.8萬。中小學教室基本實現樓房化, 是全省校舍建設特級市。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被省評為「優」級。電大台山分校、中等專業學校、電子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衛生學校、排球運動學校等也辦得有聲有色。台山是「全國體育先進市」,素有「排球之鄉」之美譽。排球運動自1914年傳入台山後,已成為遍及城鄉的群眾性體育運動。台山排球隊曾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青年、少年排球隊曾數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並獲獎。全市共有醫療機構34個、病床173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167人。 目前,台山市已具備了資源、僑鄉、環境、後發四大優勢,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大資源、大旅遊、大商貿、大養殖的發展格局。隨著CEPA、「9+2」泛珠三角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港珠澳大橋的規劃建設,「接軌大特區,融入珠三角」已成為台山市的發展趨勢和必然選擇。台山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正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認真實施「工業強市、科教興市、農業穩市、商旅旺市、強鎮富市」五大發展戰略,增創資源、僑鄉、環境、後發新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著力發展工業經濟、民營經濟、鎮級經濟、園區經濟、海洋經濟、旅遊經濟等特色經濟。積極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抓好「三個文明」建設,不斷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開創僑鄉現代化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