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沅陵一中高考成績
2019沅陵一中高考成績為英語單科最高分147分,數學單科最高分146分,語文單科最高分142分。
沅陵一專中在2018年高考也取得屬了不錯的成績,在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及高分在600分高分人數方面均創歷史新高,一本上線文理合計308人,文化一本上線人數首次突破300人大關,二本上線文理合計631人,首次突破600人大關,600分高分人數文理合計66人,文理高分段人數創學校歷史新高。
沅陵縣第一中學是湖南省重點中學,並且是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湖南省高中人氣榜中排名第三,學校也取得了很多國家級榮譽稱號,在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2019年湖南省高考成績優秀學校名單中,沅陵一中也榜上有名。
㈡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師資力量
領導班子團結民主,務實進取。學校領導班子組建於2007年2月,現有校長、書記、副校長共5人,平均年齡為47歲,學歷均在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學歷的2人,職稱均為中學高級,領導班子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校長周樹生同志,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
從1987年8月至今一直在一中工作,2007年7月任校長。他來自教育教學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他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管理水平較高,業務能力過硬;他為人正派,團結同志,工作扎實,作風深入,具有親和力和良好的群眾基礎,2008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學校黨委行政高度重視班子的自身建設,健全了政治學習制度、集體領導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廉政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校長、書記以身作則、恪盡職守。如每周一次行政例會,每周一次升國旗儀式,每月一次教職工大會等重要會議,都是校長、書記親自主持。
每月一次學科教研會議、班主任會議、年級組長會議校長書記都親自參加。領導班子成員既認真負責地抓好分管工作,又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評課、教課,參與教改與教研,定期到到分管的年級聯系點辦公,同年級組長、班主任共同商量工作,研究解決問題。
經查2008年下學期至2009年上學期,班子成員每期聽課均在30節以上,5名校級領導有3人兼課。學校領導班子以人為本,關愛師生,如抓好學校食堂的管理和通宿學生的送餐、解決教職工低齡子女的託管和青年教師的住房,以及防治2010年10月份在該校發生的甲流,措施得力,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充分肯定和教職工的很高評價。2007年至2009年,學校黨委連續三年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班子成員連續兩年的民主測評,優秀率都達到了98%以上。 教師隊伍建設扎實有效。一是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成立了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高度重視教師的政治思想學習和師德修養,除了每周的常規教師政治學習外,每年都有計劃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2007年組織了以「我為黨旗增光彩」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建設演講比賽;2008年組織了全體教職工學習全國優秀教師全邦幸的活動;2009年開展了「我的師德觀」反思學習活動。
這些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激發了教師的育人熱情,教師的整體師德水平不斷提高。在職教師中沒有發現對學生進行有償家教家養、有償補課或到校外補習學校兼課現象。二是教師培訓工作成效顯著。學校制定了教師繼續教育及新課程、青年教師、中青年骨幹教師和中老年教師等多種培訓計劃和要求,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教師培訓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積極開展「師徒結對」活動,要求校內教齡未滿三年的青年教師,選擇一位「師傅」,進行「拜師學藝」,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學校重視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每年評選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長期堅持「名師說教材」、「名師說教法」、「名師上好一堂示範課」等活動。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帶頭人。
近幾年學校共派出8批次近百名中青年教師,奔赴國內名校跟班學習,並與南京一中結為兄弟學校。同時,先後邀請了國內部分知名專家、教授來學校講學,請他們坐診把脈,對症下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基於「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的認識,學校通過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鼓勵、督促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為指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評價,要求老師課後反思,寫好教學反思並適時進行交流。通過以上措施,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教學中堅力量,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正在逐步成長。
學校在編教職員工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42人,占教職工總人數 90.97%,超過了省定標准。任課教師學歷合格率 100%,達到了省定標准。高級教師 86人,占專任教師總人數35.53%,一級教師97人,占專任教師人數 40.08%,高中級職稱教師人數占 75.61%,超過了省定標准。學校有特級教師1人。
㈢ 請問湖南省沅陵縣有幾所高中(具體地址)旅遊景點有哪些
公辦:
沅陵縣第一中學 (沅陵縣沅陵鎮)
沅陵縣第二中學 (沅陵縣沅陵鎮)
沅陵縣第四中學 (沅陵縣沅陵鎮)
沅陵縣第六中學 (沅陵縣官莊鎮)
沅陵縣第七中學 (沅陵縣五強溪鎮)
沅陵縣教師進修學校高中部 (沅陵縣沅陵鎮)
私立:
沅陵縣虎溪學校 (沅陵縣沅陵鎮黃草尾)
沅陵縣文化補習學校 (沅陵縣沅陵鎮)
主要旅遊景點:
龍興講寺、鳳凰山、二酉藏書洞、借母溪、鳳灘電廠、五強溪水庫等。
㈣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卻跨過了漫長的四個多世紀;新式中學的創辦可以上溯到清代1901年,學校的始源可以上溯到明代的1541年。
沅陵一中是1949年沅陵解放後,人民政府先後接管的公立、私立中學通過調整,合並,由「六校匯流」而成的新型大型中學,因此,她有多個源頭,其主要源頭和前身是創辦於1901年的新式中學「辰州府中學堂」,而辰州府中學堂則又發端於1541年的虎溪精舍。
541年,浙江餘姚人徐珊,字汝佩,前來沅陵出任辰州(沅陵古稱)同知。在辰州,他訪到了他曾拜師求學的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三十年前由貴州龍場驛丞謫歸,途經辰州設壇講學月余的舊址虎溪龍興寺,便在寺後建造了一座修道堂,為書院,取名虎溪精舍。是為辰州公立中學堂的本源,亦為今日沅陵一中的始源。
虎溪精舍「大集多士,以昌田明其(先生)學」,後拓為虎溪書院。明崇禎初年,宋道金良樞更名為陽明書院。明末因戰亂廢過數十年,但到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得到重修,1726年(清雍正四年)又復修拓建。到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沅陵知縣沅念曾再擴建時,已發展到相當規模,復名為虎溪書院。
1898年戊戌京變法後,清政府規定「改革科舉,廢除八股,各省普設中小學堂」。辰州知府易培基「奉文辦學,即以虎溪書院為住院,生童為學生,山長為教員」於1901年「敷衍報成」新校。1903年元月,正式成立「辰州府中學堂」。她與當時的北京五城中學,湖北文普中學,同為全國率先興辦的三所新式中學堂。
該校成立後,校名和校址曾數度變遷。1904年,學校更名為「辰郡中學」,遷址至考棚街。同年秋,沅陵邑紳馮錫仁建議另修新校,校址遷往今天一中所在地的天寧山,由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捐款修建。新校於1912年建成,同年搬遷,更校名為「辰州公立中學校」。現學校辦公樓大門上方保留的原石刻校牌,就是1912年所刻。校牌上「民國元年季春月,辰州公立中學校,沅瀘辰漵同人重刊」字樣,仍十分清晰。1914年秋,因「湖南省政府謀全省統一編定秩序,辰州序第八」,改稱「湖南第八聯合縣立中學校」。1932年,又改名為「辰郡聯立中學」。抗日戰爭時期,因日本飛機多次轟炸沅陵,學校於1939年遷往瀘溪浦市。1946年抗戰勝利後,才遷回原址天寧山。
1949年,沅陵解放,學校回到人民懷抱,喜獲新生。此時,沅陵縣城和城效的中學還有:一、湖南省立沅陵中學。該校初中為第九戰時中學,1945年1月創立於漵浦,旋遷瀘溪浦市。1946年2月改為國立沅陵中學,5月遷沅陵太常村、杉樹溜。8月,改為省立沅陵中學。1949年,沅陵解放前夕,絕大部分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參加革命隊伍,此時僅存校產。二、沅陵縣立中學。1943年7月成立,校址聖宮坪。三、私立朝陽中學。該校前身為美國復初會1904年所設的福音小學堂。1909年更名為中西男學堂。1914年起名為「朝陽中學」,校址天寧山。四、私立貞德女子中學和私立辰粹女子中學。此兩校皆為外籍傳教士所辦的教會學校。前者創辦於1923年,後者創辦於1939年。解放後兩校已成立聯管會,聯合管理校務,名為貞辰聯合女子初級中學。
195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廳決定以辰郡聯立中學為基礎,組建新的省立沅陵中學。5月11日,新校籌委會建立,接管了原省立沅陵中學的全部校產,將縣立沅陵中學的高中部並入辰郡聯立中學。新學校的首任校長為原八路軍幹校和抗日軍政大學教員、當時任湘西行署文教處副處長的府庭鎮同志。1951年3月,與省立沅陵中學一牆之隔的朝陽中學推倒隔牆,合並入省立沅中,10月,貞德、辰粹兩校的高中部也並入省立沅中。此時的湖南省立沅陵中學,匯六校之流,蔚為規模較大的新型中學的壯觀,在黨和人民的懷抱里健康發展。
1952年9月,學校改為現名「湖南省沅陵縣第一中學」。
㈤ 沅陵一中升學率怎樣
有北大有重本,
也有二本、三本,
還有專科
更有不入流的其他院校。
說升學率的意義就是沅陵人講的一句俗語:人窮賴屋場。
(屋場:在沅陵話中可以理解為風水的意思)
㈥ 湖南省沅陵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沅陵縣第一中學正式成立於解放後的1952年,教師結構比較合理,整體素質較高。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學校投入學校建設資金 1241萬元(其中財政撥付 790萬元),修建了能容納3000學生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修建了藏書達12萬冊以上的圖書館;建成了校內塑膠田徑場,20個籃球場,3個室內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巡練房以及室內塑膠跑道;且於2014年7月新建了名校林。並接管修繕了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學習勞動技能、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重要場所。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協調,功能區劃合理,教育教學和生活設備設施基本完備。
注冊資本:8531萬人民幣
㈦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介紹
沅陵縣第一中學正式成立於解放後的1952年,教師結構比較合理,整體素質較高。學回校辦學條件不斷答改善,學校投入學校建設資金 1241萬元(其中財政撥付 790萬元),修建了能容納3000學生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修建了藏書達12萬冊以上的圖書館;建成了校內塑膠田徑場,20個籃球場,3個室內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巡練房以及室內塑膠跑道;且於2014年7月新建了名校林。並接管修繕了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學習勞動技能、參與社會實踐提供了重要場所。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協調,功能區劃合理,教育教學和生活設備設施基本完備。
㈧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創校歷程
沅陵一中是我國最早創辦的新式學堂一,源頭可溯至明代中期。百年辦學歷回史積淀了厚重的答人文底蘊,天寧山一直成為沅陵,乃至湘西人民心中重要的文化聖山。
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浙江餘姚人王陽明在沅陵設壇講學。
1541年浙江餘姚人徐珊出任辰州(沅陵)同知,在其老師王陽明講學處建虎溪精舍,後更名為「虎溪書院」。
1901年辰州知府易培基根據清政府變法要求,將虎溪書院更名為「辰州中學堂」開辦新校
1904年遷址天寧山,由沅陵、瀘溪、漵浦、辰溪四縣捐建「辰州公立中學校「,該校門保存完好,現立城行政樓內
1914年更名為」湖南第八聯合縣立中學校「
1939年抗戰大遷徙,遷至瀘溪、漵浦,更名」辰郡聯立中學「
1950年以辰郡為基礎,匯合朝陽、貞德、辰粹等成立湖南省沅陵中學
1952年改為現名「湖南省沅陵縣第一中學」
1980年 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
2003年 接受省督導評估,
2004年 改為「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10年 省教育廳督導評估復查合格
㈨ 2017年沅陵縣一中高考光榮榜
考最好的大學是浙江大學
㈩ 沅陵縣第一中學的辦學特色
學校重視藝術、體育特長教育,突出藝術、體育特色,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建有獨立的藝術樓和體藝館,教學設施齊全,有專職教師23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
學校按照國家課程計劃開設藝術課,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分類編班,集中管理。學校有近百名藝術特長生參加省、市、縣藝術展演活動,其中40人次獲獎;其是張明彪、張強、李文楚、全藝欣、瞿艷萍、周健、文碩、舒青、田萌、張宛凌等20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廣州美院、中國美院等著名院校錄取。 百年辦學積淀了沅陵一中厚實的人文蘊,1980年被列為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1997年通過省督導評估驗收正式授牌,2004年根據省教育廳統一要求更名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經過百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有教學班級68個,在校學生3873人,在崗教職工347人,其中專任教師31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94人,具有中級職稱的有146人,特級教師2人。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設施也有了較大改善,除了能滿足基本的教學要求外,還有獨具特色的生物實驗室、標本陳列室、電子監控系統、音樂教室、美術室、練功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校園網等。
學校高舉教育科學、民主旗幟,崇尚朴實,尊重理性,秉承傳統,勇於創新,致力於和諧教育的構建,形成了以德育工作為基礎,課堂效益提高為核心,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的全面內涵式發展的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