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陽新縣第一中學的頑強拼搏
富有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精神是一中教師的一個突出特點,功底扎實,教版學精湛是這支一流教師權隊伍又一個特徵。2005年,陽新一中有在職教職工298名,有258名專任教師,其中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88人,全國優秀教師8人,省、市學術帶頭人5人。2003年湖北省優質課競賽代表黃石地區參賽的英語、語文學科唯一的一名選手均出自陽新一中,並雙雙取得優異成績。2004年該校語文教師陳緒義在全國語文優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為陽新老區,為黃石,為湖北爭得了榮譽。2012年黃石市高考總結表彰大會在市教育局九樓報告廳舉行。從會議獲悉,我校榮獲2012屆高考教學質量提高獎第一名,明道樹、陳緒全等11名教師被評為「高考備考先進個人」(全市共31人),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學校。 2012年我校青年教師明卉榮獲市語文優質課競賽一等獎。
❷ 湖北陽新縣第一中學2019年理科有多少考上985高校
湖北陽新縣第一中學,
並沒有公布2019年理科考上985高校人數,
可詢問陽新縣第一中學辦公室、教務處。
以陽新縣第一中學的說法為准。
❸ 陽新有哪幾所高中
陽新一中、陽新二中、陽新高中、興國高中、陽新縣實驗中學等。
一、陽新一中
陽新縣第一中學,簡稱陽新一中,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是湖北省教育廳確定首批辦好的108所重點中學之一,湖北省新課改樣本校,黃石市級示範高中。
二、陽新二中
陽新縣第二中學是陽新縣唯一一所縣直屬農村重點高中,地處浮屠鎮。 學校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高級教師21人,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8人,縣市級學科帶頭人15人,教師平均年齡36歲左右。學校佔地面積54畝,新建的教學大樓和學生公寓潔凈氣派,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學生食堂、運動場等設施齊全。
三、陽新高中
湖北省陽新縣高級中學坐落於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陽新縣城關的桃花山上,創建於1958年9月,其前身是陽新縣師范學校。2000年9月,為響應國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號召,學校改制為陽新縣高級中學。
四、陽新縣實驗中學
陽新縣實驗中學,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是黃石市級示範高中。
陽新縣實驗中學的前身追溯到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的興國儒學;自1910年在此創辦興國州中學堂起,學校先後署名為:陽新縣中學校、陽新縣初級中學、陽新縣城關中學、陽新縣東方紅中學、陽新縣第一中學等。1989年定名為陽新縣實驗中學。
五、興國高中
陽新縣興國高級中學坐落於陽新縣城郊經濟開發區鴻駿路,雄視迎賓大道,俯瞰城北大地,三面環路,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據有關資料顯示,學校規劃在積128畝,已建成可容納學生2000人以上的教學樓一幢,可容納2000人同時就餐的餐廳一幢,標准8人間宿舍兩幢,多功能實驗樓一幢。
❹ 陽新縣一中2017年高考成績
465分,一般老師都是猜到是這個,具體要到7月9號出來
❺ 陽新縣第一中學的校長換屆
2014年,原校長趙立中退休,由原副校長明道樹接任校長。
❻ 陽新縣第一中學的地址
你如果是第一次來陽新,那你就可以在進陽新縣城的的轉盤上走到陽新一中。版轉盤那分了兩條路權,走左邊的那一條,4分鍾左右就可以到了。如果你是在車站下的車。你可以到車站對面搭公交車,你上去後就說在白楊下,到站之後你會看見有個下坡路,就是樓上說的農民街,向下走就可以到陽新一中了。
❼ 陽新縣第一中學的介紹
陽新復縣第一中學1,簡稱陽制新一中,是湖北省教育廳確定首批辦好的108所重點中學之一,1989年搬遷到黃石市陽新縣縣城東北郊,坐落於波光旖旎、風景秀麗的竹林塘湖畔,陽新大道旁。校園面積200畝,教學樓、綜合實驗樓、教工宿舍、學生宿舍、學生食堂等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內設辦公室、政教室、教務室、總務室。2007年有教學班72個,學生5600餘人。是湖北省教改實驗學校,湖北省教改名校。
❽ 陽新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陽新縣第一中學(Hubei Yangxin No.1 Middle School),簡稱陽新一中,位於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內,是湖北省教育廳確定首批辦容好的108所重點中學之一,湖北省新課改樣本校,黃石市級示範高中。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公元1910年(清宣統二年)的興國州中學堂,歷經陽新中學校、中正公學、湖北省陽新縣立初級中學、陽新縣初級中學、陽新城關中學、陽新縣第一中學等歷史時期,1989年秋,陽新一中整體從儒學堖搬遷到縣城東北郊蓮花湖畔。 截至2015年10月,學校佔地300餘畝,建築總面積約70000餘平方米,學校共有教學班71個,在校學生4000餘人,教職工300餘人。
注冊資本:2441萬人民幣
❾ 陽新縣第一中學的辦學特色
2000年秋,陽新縣委、縣政府組成了陽新一中新的領導班子,被任命為校長、黨總支書記的程時海同志是一名在陽新教育戰線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個春秋的「老兵」,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湖北省優秀校長」、「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上任伊始就恢復了教代會,明確提出了「質量立校、科研強校、改革興校、嚴謹治校」的辦學思路;明確提出了「實施『三立』工程,讓金鳳凰練就健美的翅膀,讓老區的孩子成群結隊地上重點大學」的辦學理念;制訂了學校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創「省級示範學校」的辦學目標。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陽新一中從此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
作為辦學理念重要內容的「三立」工程是陽新一中構建有自身特色的教育體系的有益探索與實踐。這一工程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面向全體教職工的「三立」工程部分,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三立」教育部分。「立德,立志,立法」是其核心概念,師生同步實踐,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立德」就學生而言,就是要求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大德和培養「誠信為本」的美德;就教師而言就是要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實現由「經師」向「人師」的轉換;「立志」就學生而言就是要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立志「成人成才」的遠大志向,要力爭對社會有較大的貢獻;就教師而言就是要立志成為「名師」,實現由「教學匠」向「教育家」的升華。「立法」就是要求學生樹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的「學習觀」,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就教師而言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教育觀」,探求科學的教學方法,實現由「灌輸式」向「互動式」轉變。這一理念的特點,強調「師生同步」,「三立」結合,落腳到「打造名師,培育英才」,「讓更多老區子女上重點大學」,「讓金鳳凰練就健美的翅膀」。這一工程作為一項科研課題提出後得到了華中師范大學、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有關教授、專家的充分肯定。多年來的理論探索與實踐效果使陽新一中形成了教學相長,師生同步發展,教師爭當名師,學生爭上重點的良好氛圍,有效地促進師生個性形成和學校可持續發展。
❿ 陽新縣第一中學的管理模式
陽新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陽新一中的學生不少來自經濟困難的家庭。但自2001年以來,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他們不僅完成了學業,而且絕大多數考入了重點大學。新千年以來,考入北大、清華的陳兆華、陳歡、明李靂、蔡兆強、何民富、徐海峰、柯江華、劉志強、熊青、蘇文天、李儒煌、汪涵煒、李相勤、柯曦宇等同學絕大多數出自貧困家庭。這是該校堅持「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管理模式帶來的豐碩成果。盡管學校一直是負債運行且建設任務十分繁重,但從2000年秋開始,該校校長程時海同志就提出由學校自籌資金設立「陽新一中振華獎助學金」,每年拿出26萬元,獎助品學兼優,家庭特困學生。這在黃石市是唯一的。截至2005年共發放獎助學金100多萬元,惠及近千名學子,為特困生解除了後顧之憂,激發了老區學子奮發向上的動力,贏得了老區人民的廣泛贊譽,樹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不僅如此,陽新一中還在「環境育人」上下功夫,努力為老區孩子創造一個優美清潔、奮發向上,既有老區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校園環境。一是加大對校園硬化、綠化、美化力度,自力更生,因地制宜,修建了亭台樓閣、主題雕塑,種上了草坪,植以竹木,配上石桌石凳石椅,優化育人環境;二是加大投入,啟動並加快擴建工程步伐,新建了1.1萬平米有66個教室、12個辦公室電教室的教學大樓和可容納6000名師生同時進餐的現代化食堂;同時,陽新一中還勒緊褲帶,自籌資金新建了高標准理化生實驗室,完善了教學生活設施,讓老區人民的子女擁有優質高中資源;三是營造奮發向上的德育氛圍。在校園內適當的位置書寫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公民道德建設20字綱要」、辦學思路、校訓和素質格言,在教學大樓走廊掛起了名人畫像、格言警句。在適當的時期,如新生入學之初,具有傳統教育意義的節日由校長參加或主持開展「愛我陽新,愛我家鄉」主題演講比賽,「九·一八」勿忘國恥講座,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充分發揮老區的愛國教育資源優勢,拓寬了學生的教育渠道,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