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新洲陽邏第一初級中學九年級2020年有幾個班
新洲陽邏第一初級中學,
2020年九年級據說有10個班。
可詢問新洲陽邏第一初級中學辦公室和教務處,
以學校的說法為准。
『貳』 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周鋪初級中學校長是誰
據所問查詢,該校校長為: 李紅芳(女)
『叄』 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汪集初級中學叫什麼名字
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汪集初級中學
地址:新洲區汪集街先生路
電話:89871227
『肆』 2015年新洲區第一初級中學中考最高成級
根據2015年市確定的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和普職比的目標要求及市教育局下版達的預安排招生計劃,依據考生志權願、成績,經市教育局委局辦公會審議並報市招考委同意,武漢市2015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資格線已經劃定,現通知如下: 一、中心城區。
『伍』 新洲區第一初級中學九年級王詩儀的背景資料
高考揭榜,新洲區又一次站在全省全市前列,人們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了。
請看一組數據:2006年高考,新洲區文理科600分以上共有182人,佔全省的3.3%;過重點線1213人,佔全省3.2%;本科線上5452人,佔全省的2.8%,而新洲區的總人口不到全省的1.6%。也就是說,新洲區600分以上和重點線上人數超過全省平均數一倍多,本科線上人數接近全省平均數的兩倍。重點線和本科線上人數均超過武漢市的五分之一,而新洲區的總人口僅為武漢市的12.6%。
與其他縣市重點高中一枝獨秀所不同的是,新洲區的高中多頭並進,群芳爭妍。2006年高考,全區文、理科過重點線1213人,區一中過一類線410人,只佔34%,其他66%分布在二、三類高中。600分以上的182人中,區一中107人,其餘的分布在二、三、四中。人全區過本科線5452人,其中三所規模較小的三類高中就達到545人。區三中600分以上的有26人,過重點線的有?人,過本科線的有850多人,足可以與不少地方的一中媲美,而二中、四中與三中基本上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早在1994年,當新洲「兩基」工作基本達標後,縣教委就制訂了高中教育發展規劃,新、擴、改建高中的工作列入了縣委、縣政府的工作日程。從新洲的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洲高中的發展思路。新洲的10所高中,區一中、區實驗高中在城關,二、三、四中呈品字形分布在倉埠、陽邏、舊街三個大鎮,城鎮人口較集中的城關、陽邏兩大鎮再另設一所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位於農村經濟發達的汪集鎮,民辦高中位於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陽邏鎮。10所高中,其中有8所規模都在3000人以上。高中階段學生入學率超過78%。普通高中的二、三類學校所形成的集團優勢,成為支撐全區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
在描繪高中發展的鴻篇巨制時,新洲一開始就將科學布局體現在利於均衡發展、利於高中普及和利於學校競爭上。1994年遷建區一中,征地210畝,新建校舍12680平方米,投資1600萬元;1995年遷建區三中,征地206畝,新建校舍21000平方米,投資1800萬元;1996年遷建區實驗高中,征地165畝,新建校舍19631平方米,投資1700萬元;1999年遷建陽邏高中,征地108畝,新建校舍13870平方米,投資1630萬元。其間,還對區職業高中、區二中、區四中、城關高中4所學校進行了擴建、改建,累計投資4566萬元。各所學校雖然建築風格各異,但辦學條件基本都在同一水平線上。區教育局在配備師資時也充分考慮學校間的均衡性。高中招生除區一中面向全區提前招生外,其他學校實行的是劃片招生,區一中的調節線與二、三、四是錄取線交叉。整體水平的提高加之各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老百姓在送子女入學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理性的選擇,身邊就有適合自己的學校何必舍近求遠,二類學校也能保證成才自然不會多花錢去追求名校。所以在這里沒有引發「生源大戰」的惡性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