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縣第一中學

發布時間:2020-12-02 22:24:19

『壹』 龍川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歷史

龍川一中,前稱龍川縣立中學(簡稱「川中」),創辦於1913年,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優良傳統的中學。
1913年9月,在廢科舉、舉辦新學的浪潮中,「龍川縣立中學」正式成立。由督學局長張貞一(化如)任校長,以縣府所在地佗城西門山舊考棚、守府署和城隍廟為校舍,按照新學制開設課程,學制四年,並於1914年呈報省政府教育司立案,是廣東省最早立案的中學之一。
開辦不久,縣城土豪劣紳與縣知事周德鰲勾結,以所謂「消滅神權,男女同校,有傷風化」等罪名向省署龍濟光控告,逼走張化如校長。1915年10月,又以學校佔用城隍廟有辱神靈為借口,煽動神棍流氓到學校滋事,毆打師生,致使學校被迫停課。全校師生持續抗爭一年之久,終於迫使龍川縣公署懲辦了暴徒,學校隨即復課,並由張鎮江先生繼任校長。
1925年1月,龍川縣立師范學校和龍川縣第一高等小學並入本校,設高中師范科並附設高小部和女子小學。1926年,當時龍川縣長陳逸川,吸食鴉片,魚肉百姓,侵吞校款,縣人恨之入骨。一中師生自編自演《煙長末日》話劇,揭露陳的罪行,陳惱羞成怒,翌日即派軍警逮捕了校長張鎮江及師生多人,通緝教務長黃麟書等人,並查封了學校。後來師生派出代表聯合留省學生鄧鴻芹、黃振漢、張道隆等多人到廣州國民教育廳請願。經過艱苦鬥爭,陳逸川被撤職,被捕師生獲釋,學校復課。
1929年9月,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仍稱「川中」),張道隆先生接任校長。1930年10月,高中師范科停止招生,開始招收高中普通班,學制改為三三制。這樣,龍川一中便成為東江上游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完全中學。鄰近各縣,甚至江西省的尋鄔,定南等縣也有許多學子慕名前來,在校生達五百多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中學生出於愛國義憤,曾罷課三星期,並組織宣傳隊到縣內各圩鎮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還募捐了銀元二千八百餘元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五州」反帝運動浪潮席捲全國,我校師生曾舉行罷課,組織宣傳隊下鄉宣傳,組織仇貨檢查隊,檢查東江來入船隻;在佗城、老隆、鶴市等重要圩鎮的搜查銷毀日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地下黨組織在老隆開設了青年書店,舉辦自我教育訓練班,一中學生紛紛組織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著作,積極抗入抗日宣傳活動,由校長張克明擔任主編出版《龍川日報》,對廣大青年影響很大,一批進步學生和部分畢業離校的校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學生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並於1941年建立一中特別黨支部,由學生會常務幹事劉波(斐成)任書記。在黨員校友的領導下,學生會發動和組織進步師生出版《川中學生》,開展抗日文藝活動,揭露抨擊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分裂,破壞抗戰的行徑。1939年日本侵佔廣州,敵機轟炸佗城大江橋和老隆師范,為免遭敵機轟炸,全校師生由佗城遷到車田借可能小學校址上課。1940年9月和次年6月,高中部、初中部先後遷回佗城原址上課。並於1941年在城北老學堂背增建四座校舍,將全校九百多師生集中城北校舍上課。不少由廣州等地疏散來龍川的學子均在一中就讀。1942年「粵北事件」後,黨組織生活暫停,是年2月學生會常務幹事劉波和校友張克明、葉觀渭,遭到國民黨縣黨部逮捕。入獄後他們不屈不撓,堅持斗爭,經過一中師生及社會人士的營救,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宣布無罪釋放他們。一中進步學生一直進行著「反內戰、要民主」的斗爭。大批在學或畢業學生積極參加游擊隊,為人民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9年5月,龍川解放。8月,龍川縣人民政府接管了一中,由余進文擔任校長。恢復一中黨支部,實行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學校面貌迅速改變,許多學生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軍,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為建設和鞏固新生政權作出了貢獻。
1953年,為了集中辦好高中,縣委把金中、車另兩校的高中學生並入一中,並於6月13日將高中部從佗城遷到老隆,暫以水貝洋樓為校舍,同時擇定老隆赤嶺背為校址,興建兩座教學樓。1954年1月,新校落成,高中部全部學生從水貝遷到赤嶺背上課,初中部仍留在佗城。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一中新設初中部,當年招收初一級二個班共90人,成為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學。
1959年陳選才老師赴北京參加了「群英會」。1960年,當時廣東省委副書記區夢覺來校視察時,高度贊揚了我校的辦學成就。1963年學校舉行了建校50周年慶典,演出了大型話劇《霓紅燈下的哨兵》。當年高考成績名列全省第六名,被惠陽地區列為重點中學。
「文革」期間,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被嚴重破壞,許多老師受迫害,校舍,儀器設備毀壞殆盡。改學制為二二制。同時開設上板橋勞動分校。粉碎「四人幫」後,學校撥亂反正,迅速恢復了教學秩序,1977年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學校組織了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並取得好成績。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貫徹全會精神,把學校中心工作轉到教學上來,教學質量明顯提高。1983年恢復三三制。學校大力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創辦了「川流文字社」、「川中書畫社」,成績斐然,連年被中南五省學生文聯評為優秀社團,社多社員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1985年、1986年兩年,升大學人數突破100大關。1985年7月學校被評為省、地、縣普教系統先進單位。9月,王屏山副省長來校視察時,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1985年11月學校舉行了72周年校慶。此後,學校發展更快,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教學質量有了更大提高。1990年高考,葉志海同學以866分的成績奪取了河源市理科高考狀元,名列廣東省理科第六名。1991年盧鍾鶴副省長來校視察,充分肯定了我校所取得的成績。1993年11月學校舉行了建校80周年校慶,得到了眾多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捐資興建了校友樓和校門。

『貳』 河源市龍川縣有多少所高中

有四所高中。

一、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縣第一中學是廣東省最早備案的公立中學之一,也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分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於龍川老隆鎮東風路,是川中的老校區。

學校創建於1913年,前身是龍川縣立中學;1929年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1954年,高中部遷到赤嶺背,初中部仍留在佗城;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一中新設初中部。

二、龍川縣實驗中學

龍川縣實驗中學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創辦於1993年9月,2005年9月正式成為我縣第二所高級中學

三、龍川縣田家炳中學

龍川縣田家炳中學的前身為龍川縣新城中學,創建於1996年,創建之初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2000年被評為河源市一級學校,2009年9月撤並初中部後正式成為龍川縣第三所高級中學。因辦學佳績突出,2014年2月順利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的評估和驗收。

四、龍川縣隆師中學

是2013年1月經龍川縣委、縣人民政府同意新設立的一所按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標准規劃建設的學校。學校位於龍川縣老隆鎮隆師路42號,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

校舍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校園綠化率達100%,校園環境幽雅、書香隱蘊,實行全寄宿、半封閉式管理,在校生人數將達4000人。

(2)龍川縣第一中學擴展閱讀:

中學教育

民國2年(1913)秋,在縣城西門考棚(今縣機電廠)創設縣立中學一所,學制4年,春季始業,招生2班、100人,教職工10餘人,課程設置有修身、國文、英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學經濟、樂歌、圖畫、手工、體操。

民國15年冬,由縣立第二高級小學(在通衢景韓書院)改辦縣立第二中學。不久車田紳民先後集資創辦始雲中學和可能中學,因經費困難,辦兩年停業。

民國18年,中學實施「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改春季為秋季始業。同年,第四區區立中學與縣立第二中學合並,仍稱縣立第二中學,以鐵場街原區立中學與縣立第二中學合並,仍稱縣立第二中學,以鐵場街原區立中學為校舍。

翌年縣城中學撤銷附高中師范班,新設高中班,易校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

民國28年,設在通衢的一中分校,改辦縣立第三初級中學(後改名金安中學)。

從民國29年起,全縣陸續辦起縣立第四初級中學、縣立第五初級中學、私立赤光初級中學和私立景韓初級中學。至民國37年秋,在全縣3所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中,有14個高中班、462人,37個初中班、1672人,教職工169人。

1949年5月龍川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接管全縣中學,私立中學經費由地方自籌,政府補助。當年冬在校學生2790人(其中高中200人),教職工259人。按「維持現狀,逐步改造」的教育方針,課程增設馬列主義哲學,改國文為語文,廢除公民、童軍、軍訓課。

1953年廢止春季招生。1956年9月,龍川一中佗城分校改設佗城初級中學。撤銷金安中學分校,恢復通衢初級中學。豐稔、永新、登雲、龍母、黎咀、壯士(麻布崗)、上坪7所完小附設初中班。

1957年裁豐稔和登雲小學初中班,永新小學初中班改辦鶴市華僑初級中學。

1958年「大躍進」期間貫徹執行「兩條腿走路」的教育方針,全縣新辦6所民辦中學,龍母、黎咀、麻布崗(原壯士)、上坪4所附設初中班的小學改辦完全中學。

同時,貫徹執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把勞動當作教學科目,學校辦工廠、農場,走出校門參加工農業生產,學生全期上課時間不足一半。

1960年至1962年,國民經濟困難,對17所民辦中學採取關、並措施,只留老隆中學繼辦。全日制完中則撤並班額,壓縮下放一批教學人員。

1963年貫徹部頒《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教學秩序恢復正常,深入開展學雷鋒,形成較好的校風,促進了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課鬧革命」,師生全國「大串聯」。

1967年「復課鬧革命」,寫大字報,當年停止招生。

1968年工人、貧下中農宣傳隊進駐學校,領導「鬥批改」,大搞「開門辦學」,組織學生學軍、學農、學工,實行校隊掛鉤,廠校合一,取消升學考試制度,改用推薦辦法招生。

1969年實行學制改革,初、高中學制各縮短為2年。

1971年提倡「山溝辦學」、「茅寮學校」,龍川一中及佗城、赤光、上坪等中學均設分校,辦教學「實驗」基地,每學期輪流組織師生到分校一個月,或辦蔗園,或學水稻田間耕作技術,或學開拖拉機、修理農機,或搞土雜肥慪制,制沼氣。

1977年恢復畢業與升學文化考試制度,文化知識課被提到首要位置,開始注重基礎知識教學。

1978年以後,恢復中學「三三」學制,撤銷各中學分校及小學附設初中班,逐步調整中學布局。

至1985年,全縣設完全中學8所(縣一中、老隆、金安、佗城、鐵場、車田、赤光、麻布崗)、84個班、4110人;初級中學27所、516班、2.10萬人,共有教職員工1848人。

『叄』 龍川縣第一中學的介紹

龍川縣第抄一中學創建於1913年,簡稱襲「川中」、「龍川一中」,於1913年創辦的龍川縣立中學是廣東省最早備案的公立中學之一,現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分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於龍川老隆鎮東風路,是川中的老校區,2004年秋遷往位於東江河畔的新城區水貝村新校區,開設高中部,老校區開始重新招收初中生。學校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各種教學資源、設施齊全先進。學校現有教學班74個,學生4089人,教職工323人,其中有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86人,一級教師130人,研究生學歷16人。2002年以來,先後有2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人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人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榮譽稱號,16人被授予「廣東省優秀青年」「廣東省先進工作者」「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南粵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先後有65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獎交流或刊物發表,160多位教師榮獲省級以上學科「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活動有1800多人次獲得獎勵。(數據統計截至2010年10月)

『肆』 龍川一中的面積有多大啊

龍川一中新校區經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深圳分院規劃設計,建築面積80150平方米,建築群包括教學樓(四幢,13500平方米)、辦公綜合樓(4000平方米)、實驗綜合樓(二幢,8000平方米)、多功能會議室(750平方米)、藝術館(4500平方米)、體育館(含游泳池服務建築,5400平方米)、青少年活動中心(3500平方米)、學生宿舍(六幢,20000平方米)、食堂(二幢,4000平方米)、教師宿舍(6000平方米)等。

龍川縣第一中學,前稱龍川縣立中學(簡稱「川中」),創辦於1913年,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優良傳統的中學。龍川縣第一中學現分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於龍川老隆鎮東風路,是川中的老校區,2004年秋遷往位於東江河畔的新城區水貝村新校區,開設高中部,老校區開始重新招收初中生(2000年停招初中)。

為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為解決龍川一中創建省級乃至國家級示範高中存在的瓶頸問題,2005年2月,中共龍川縣委九屆十次全會作出決定,在新城區徵用一塊地理位置優越、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土地,用於創辦龍川一中新校區。新校區位於新城區水貝村,東江河畔,佔地總面積195685平方米,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新校區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預算總造價約8000萬元。目前,縣委縣政府已投入建設資金2500萬元。

學校歷史

1913年9月,在廢科舉、舉辦新學的浪潮中,「龍川縣立中學」正式成立。由督學局長張貞一(化如)任校長,以縣府所在地佗城西門山舊考棚、守府署和城隍廟為校舍,按照新學制開設課程,學制四年,並於1914年呈報省政府教育司立案,是廣東省最早立案的中學之一。

開辦不久,縣城土豪劣紳與縣知事周德鰲勾結,以所謂「消滅神權,男女同校,有傷風化」等罪名向省署龍濟光控告,逼走張化如校長。1915年10月,又以學校佔用城隍廟有辱神靈為借口,煽動神棍流氓到學校滋事,毆打師生,致使學校被迫停課。全校師生持續抗爭一年之久,終於迫使龍川縣公署懲辦了暴徒,學校隨即復課,並由張鎮江先生繼任校長。

1925年1月,龍川縣立師范學校和龍川縣第一高等小學並入本校,設高中師范科並附設高小部和女子小學。1926年,當時龍川縣長陳逸川,吸食鴉片,魚肉百姓,侵吞校款,縣人恨之入骨。一中師生自編自演《煙長末日》話劇,揭露陳的罪行,陳惱羞成怒,翌日即派軍警逮捕了校長張鎮江及師生多人,通緝教務長黃麟書等人,並查封了學校。後來師生派出代表聯合留省學生鄧鴻芹、黃振漢、張道隆等多人到廣州國民教育廳請願。經過艱苦鬥爭,陳逸川被撤職,被捕師生獲釋,學校復課。

1929年9月,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仍稱「川中」),張道隆先生接任校長。1930年10月,高中師范科停止招生,開始招收高中普通班,學制改為三三制。這樣,龍川一中便成為東江上游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完全中學。鄰近各縣,甚至江西省的尋鄔,定南等縣也有許多學子慕名前來,在校生達五百多人。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中學生出於愛國義憤,曾罷課三星期,並組織宣傳隊到縣內各圩鎮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還募捐了銀元二千八百餘元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五州」反帝運動浪潮席捲全國,我校師生曾舉行罷課,組織宣傳隊下鄉宣傳,組織仇貨檢查隊,檢查東江來入船隻;在佗城、老隆、鶴市等重要圩鎮的搜查銷毀日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地下黨組織在老隆開設了青年書店,舉辦自我教育訓練班,一中學生紛紛組織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著作,積極抗入抗日宣傳活動,由校長張克明擔任主編出版《龍川日報》,對廣大青年影響很大,一批進步學生和部分畢業離校的校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學生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並於1941年建立一中特別黨支部,由學生會常務幹事劉波(斐成)任書記。在黨員校友的領導下,學生會發動和組織進步師生出版《川中學生》,開展抗日文藝活動,揭露抨擊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分裂,破壞抗戰的行徑。1939年日本侵佔廣州,敵機轟炸佗城大江橋和老隆師范,為免遭敵機轟炸,全校師生由佗城遷到車田借可能小學校址上課。1940年9月和次年6月,高中部、初中部先後遷回佗城原址上課。並於1941年在城北老學堂背增建四座校舍,將全校九百多師生集中城北校舍上課。不少由廣州等地疏散來龍川的學子均在一中就讀。1942年「粵北事件」後,黨組織生活暫停,是年2月學生會常務幹事劉波和校友張克明、葉觀渭,遭到國民黨縣黨部逮捕。入獄後他們不屈不撓,堅持斗爭,經過一中師生及社會人士的營救,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宣布無罪釋放他們。一中進步學生一直進行著「反內戰、要民主」的斗爭。大批在學或畢業學生積極參加游擊隊,為人民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9年5月,龍川解放。8月,龍川縣人民政府接管了一中,由余進文擔任校長。恢復一中黨支部,實行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學校面貌迅速改變,許多學生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軍,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為建設和鞏固新生政權作出了貢獻。

1953年,為了集中辦好高中,縣委把金中、車另兩校的高中學生並入一中,並於6月13日將高中部從佗城遷到老隆,暫以水貝洋樓為校舍,同時擇定老隆赤嶺背為校址,興建兩座教學樓。1954年1月,新校落成,高中部全部學生從水貝遷到赤嶺背上課,初中部仍留在佗城。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一中新設初中部,當年招收初一級二個班共90人,成為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學。

1959年陳選才老師赴北京參加了「群英會」。1960年,當時廣東省委副書記區夢覺來校視察時,高度贊揚了我校的辦學成就。1963年學校舉行了建校50周年慶典,演出了大型話劇《霓紅燈下的哨兵》。當年高考成績名列全省第六名,被惠陽地區列為重點中學。

「文革」期間,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被嚴重破壞,許多老師受迫害,校舍,儀器設備毀壞殆盡。改學制為二二制。同時開設上板橋勞動分校。粉碎「四人幫」後,學校撥亂反正,迅速恢復了教學秩序,1977年恢復招生考試制度,學校組織了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並取得好成績。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貫徹全會精神,把學校中心工作轉到教學上來,教學質量明顯提高。1983年恢復三三制。學校大力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創辦了「川流文字社」、「川中書畫社」,成績斐然,連年被中南五省學生文聯評為優秀社團,社多社員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1985年、1986年兩年,升大學人數突破100大關。1985年7月學校被評為省、地、縣普教系統先進單位。9月,王屏山副省長來校視察時,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1985年11月學校舉行了72周年校慶。此後,學校發展更快,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教學質量有了更大提高。1990年高考,葉志海同學以866分的成績奪取了河源市理科高考狀元,名列廣東省理科第六名。1991年盧鍾鶴副省長來校視察,充分肯定了我校所取得的成績。1993年11月學校舉行了建校80周年校慶,得到了眾多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捐資興建了校友樓和校門。

學校現狀

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走「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特色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辦學之路,學校整體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近十年,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有340人次獲國家級獎,344人獲省級獎,有17人考上北大、清華。2002年9月完全分離了初中。2002年高考,省線入圍人數1097人,高考升學率達94.8%。有五位同學被北大錄取,近十年有82位教師撰寫的教研論文在國家級(94篇)、省級(86篇)專業刊物上發表。學校獲得了國家、省、市、縣的眾多榮譽稱號。2003年魏初城老師被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4月30日河源市委書記梁偉發同志到我校調研時,高度總結概括出了「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精益求精、力爭上游」的龍川一中的精神。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具有戰略眼光的現任龍川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們於2003年2月作出決定,在縣城的新城開發區水貝烏坭塘劃出一塊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土地興建一中新校區,此項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中。

嶅山巍巍,東江悠悠。如今,大江南北,川中桃李競吐芬芳,五洲四海,川中學子各領風騷。他們當中有廣東省省人大副主任鍾陽勝等一批現任黨政高級領導幹部,有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設計製造的專家張振先,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容柏生,有首批參加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鍾振如,有獲得世界摔跤錦標賽四連冠的優秀運動員鍾秀娥……廣大川中學子愛國愛民愛校,大力支持母校建設,為母校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伍』 2018年廣東省龍川第一中學的錄取分數線

龍川縣教育局關於公布2014年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通知龍教基[2014]34號 各鎮中學、縣直各學校:經研究決定, 2014年龍川縣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如下:一、龍川一中: 567分(含體育分,下同)二、實驗中學、田家炳中學、隆師中學:400分三、擇校生資格分數線: 1.龍川一中:520分 2.實驗中學、田家炳中學、隆師中學:330分 3. 擇校生錄取原則:按考生擇校志願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龍川縣教育局 2014年7月2日

『陸』 龍川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成果

2000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走「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特色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辦學之路,學校整體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近十年,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有340人次獲國家級獎,344人獲省級獎,有17人考上北大、清華。2002年9月完全分離了初中。2002年高考,省線入圍人數1097人,高考升學率達94.8%。有五位同學被北大錄取,近十年有82位教師撰寫的教研論文在國家級(94篇)、省級(86篇)專業刊物上發表。學校獲得了國家、省、市、縣的眾多榮譽稱號。2003年魏初城老師被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4月30日河源市委書記梁偉發同志到該校調研時,高度總結概括出了「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精益求精、力爭上游」的龍川一中的精神。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具有戰略眼光的現任龍川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們於2003年2月作出決定,在縣城的新城開發區水貝烏坭塘劃出一塊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土地興建一中新校區。
嶅山巍巍,東江悠悠。大江南北,川中桃李競吐芬芳,五洲四海,川中學子各領風騷。他們當中有廣東省省人大副主任鍾陽勝等一批現任黨政高級領導幹部,有參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設計製造的專家張振先,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容柏生,有首批參加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鍾振如,有獲得世界摔跤錦標賽四連冠的優秀運動員鍾秀娥。 1 1982.12 廣東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 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 2 1993.09 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 3 1994.12 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集體 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4 1994.11 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 5 1995.10 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 6 1995.10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 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 7 1998.07 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單位 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廣東省衛生廳 8 1999.01 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 9 2001.10 廣東省走進社會大課堂中學生暑期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單位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 10 2002.04 全國教育科學德育實驗基地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11 2002.05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 12 2003.12 廣東省文明單位 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13 2004.10 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 廣東省教育廳 14 2005.12 廣東省文明單位 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15 2006.01 廣東省一級學校 廣東省教育廳 16 2006.03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 17 2006.06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 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教育廳 18 2006.12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廣東省教育廳 19 2007.01 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 廣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公安廳 20 2007.03 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委員會、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 21 2007.05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 廣州軍區政治部幹部部、廣東省教育廳 22 2008.06 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中共廣東省委 23 2008.10 廣東省「書香嶺南」全民讀書活動書香校園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 24 2008.10 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委員會 25 2008.10 華南農業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華南農業大學 26 2008.10 廣東省青少年書法大賽書法教育先進學校 廣東省青少年書法大賽組委會 27 2008.11 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廣東省教育廳 28 2009.02 廣東省中小學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師資建設》教師發展學校 廣東省教育廳 29 2009.03 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廣東省教育廳 30 2010.01 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 廣東省體育局

『柒』 龍川縣第一中學的學校地址

地址: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鎮新城開發區6號區

『捌』 2o14河源巿龍川縣一中高考狀元龍川龍川一中2O14年高考重本及一本有多少個人考入,

高考喜報來
在縣委、縣源政府和縣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校友、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下,2014年高考,我校取得了可喜成績。
王翠玲同學以637分獲河源市文科總分第一名。全市文科前十名中,我校佔3人,王翠玲637分(市第一名)、劉銳632(市第三名)、謝慧鈺(市第八名)。
理科總分600分以上有41人;文科總分600分以上有11人。
重點本科上線人數417人,較去年增加147人,增長率54%。
本科以上上線人數1312人,較去年增加79人,上線率72%。
專科以上上線人數1804人,較去年增加69人,上線率98%。
重點本科、本科以上上線率居河源市各重點中學之首。
(其他各單科成績稍後公布)
特此報喜!

龍川縣第一中學
2014年6月26日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龍川縣第一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