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徽省無為縣新一中老師黃平檔案
學校檔案室有。
涉及個人隱私,不能發布到網上。
❷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的辦學成果
少年班 1992年,徐昶、袁春、陳誠三位同學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1993年8月,葉然、魯晉兩同學被中國科技大少年班錄取。1996年,萬淑超和蔣婷婷兩同學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郭曉艷同學被吉林大學少年班錄取。2001年,郭暘、劉清秉同學分別考入中國科大、浙江大學少年班。2003年,王景昊、諶卓同學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 高考成績 1986年,郭登慶以總分622分的成績獲巢湖地區高考理科狀元,名列安徽省第五。
1993年,該校高考達重點大學分數線的學生數為地區重點中學達此線學生總數的1/2。
1997年,高考本科達線76人,名列地區重點中學第一。
2000年,該校高考有126人達本科分數線。
2003年,馬星星同學獲全縣高考「文科狀元」稱號。
2006年,高考達本科線316人,囊括縣文、理科狀元。
2007年6月,學校倪婷同學以612分獲縣「文科狀元」稱號。
2008年7月,該校高考應屆一本達線147人,二本以上達線472人,應屆二本以上達標率為95%,居無為縣各「省示範高中」之首;在校復讀生258人,達二本以上線161人。
2009年6月,該校高考三本以上達線累計869人(應屆710人,往屆159人);二本以上達線累計723人(應屆603人,往屆120人);一本達線累計257人(應屆226人,往屆31人);高考總分600分以上98人;陳羽青、趙文慧兩同學分別以高考總分680分、679分躋身安徽省理科前100名。
2011年高考,達一本線445人,達二本線949人,達三本線1157人。其中,應屆在籍報名748人,達一本線377人,達二本線643人(應屆一本達線率為56.5%,二本達線率為86%);借讀學生達一本線49人,達二本線168人;在我校復讀學生達一本線19人,達二本線135人。
2012年高考,應屆一本達線464人,達線率52%;二本達線783人,達線率87.3%,三本達線853人,達線率95.1%,二本達線率居蕪湖市第一;其中高三(14)班王蓓蓓同學以649分獲縣文科狀元、安徽省第32名。
2013年高考,應屆一本達線541人,達線率46%;應屆二本達線1080人,達線率82%;孔曉月同學以632分成績名列安徽省文科第31名,榮獲無為縣文科狀元。
2014年高考,應屆平行班參加高考1046人,達一本線437人,達線率42%;達二本線以上832人,達線率80%;第一屆國際英語班參加高考98人,其中達一本線以上17人,達線率18%;達二本線以上56人,達線率58%;全校達三本線以上1026人,達線率90%。
2015年高考,應屆一本達線513人(文科106人、理科407人),應屆二本以上達線891人,應屆三本以上達線1046人。其中普通班(不含國際班)應屆參加考生1058人,應屆一本達線486人,達線率46%,二本以上達線828人,達線率78.3%。往屆一本達線35人,二本以上達線137人。 學科競賽 截至2015年4月,學校計有100餘位學生在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2002年,王景昊同學參加全國化學奧賽並獲銀牌。 2012年度安徽省高中數學聯賽中,2名學生獲省二等獎、6名學生獲省三等獎、2名學生市一等獎、14名學生獲市二等獎、38名學生獲市三等獎。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獲省二等獎、三等獎、市一等獎各1名學生,6名學生獲市二等獎、11名學生獲市三等獎。2012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1名學生或省三等獎、4名學生獲市二等獎、15名學生獲市三等獎、2012年第26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中,獲省二等獎、省三等獎各1名學生。 截至2012年4月,學校在中國高中教師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1人,二等獎1人,獲省高中教師教學比賽中獲二等獎3人。
2006年,學校徐朴老師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青年教師數學優質課比賽並獲一等獎。
在蕪湖市2011年中學數學青年教師新課程優秀課評比中,獲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
截至2015年4月,獲課題研究國家級立項3個,省級結題5個,省級立項15個,學校老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獲獎的論文逾500篇。
在無為縣2015年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評比中,學校教師獲得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 1980年,獲「安徽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稱號。
1995年,獲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的稱號。
1998年,縣政府授予學校「花園式學校」的稱號。
1998年,省教委授予學校「電化教育設備一類達標學校」。
1998年,省政府授予學校「省房改先進單位」的稱號。
1998年,省總工會授予「省模範職工榮譽之家」稱號。
1998年10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學校「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1999年,縣委授予校黨總支為「紅旗黨總支」。
1999年,縣委縣政府授予學校為「文明單位」的稱號。
2001年,巢湖綠化委授予學校為市級「花園學校」。
2001年,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團市委授予學校「巢湖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
2002年,無為一中團委被授予省「紅旗團委」稱號。
2005年5月,被命名為巢湖市園林式單位。
2007年12月,被巢湖市愛國衛生委員會命名為「衛生先進單位」。
2008年2月,該校被縣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
2008年9月,獲縣教育局頒予的」高考進步獎「。
2008年12月,獲市教育局頒予的「高考成果管理獎」。
❸ 安徽今年高考理科狀元孫勇是無為中學還是無為一中的
安徽省2016年高考狀元:文科是合肥168中學的王成科,成績總分657分;理科是無為中學的孫勇與太和一中的邢夢琳,成績總分703分。
❹ 2020年安徽中考總分多少
2020年安徽中考總分為750分,考試科目與分值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共150分,物理與化學合卷共150分。
「中考」,是檢驗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水平的考試;它是初中畢業證書發放的必要條件,考試科目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規定的學科全部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考試時間一般在六月中旬。全國省市不統一,按當地時間計算。初中學業體育水平考試一般在3-4月份舉行。
(4)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各地中考報名時間不同。不少地方中考1月開始報名。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網報名。下以成都為例。
應屆生報名應屆在校初中畢業生由學校組織報名,考生須向學校交驗居民身份證或戶口簿,由學校進行報名資格審查。學校負責組織、培訓、指導考生進行網上報名。
往屆生報名正住戶口在成都市的往屆生,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及學歷證明到戶口所在的區(縣、縣級市)招辦辦理報名手續,也可隨就讀學校報名。
報名時,須提供由原畢業學校及其所在的區(縣、縣級市)教育行政部門簽章的生物、地理會考原始成績及等級(A、B、C、D),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等級),計入升學成績。
❺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是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副縣級建制。 1951年秋創建無為初級師范,先後易名為無為初級中學、無為第一初級中學、大江中學、無為縣立第一中學。1973年春,學校設高中部,定名為「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 截至2012年4月,學校佔地面積約98畝,教學用建築面積超過38000平方米;有73個教學班,其中高中62個教學班,初中1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100餘人,教職工251人。 新一中於2013年9月建成,佔地約229.5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米,設120個教學班。
注冊資本:210萬人民幣
❻ 安徽無為一中7天網路202012110815
安徽無為一中高三楊思創第一次考試成績,
不掛網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以學校的說法為准。
❼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無為初級師范 1951年秋,學校創建,定名為「無為初級師范」,周駿縣長兼任校長。
1953年8月,廬江師范學校兩個班並入該校初師班二年級學習。
1954年,第一屆初師班畢業。 無為初級中學 1955年秋,學校易名為「無為初級中學」。
1958年,第一屆初中畢業生畢業。 無為第一初級中學 1958年秋,無城民辦第一中學(原力群補習班)並入,更名為「無為第一初級中學」。
1961年12月31日,舉行校慶十周年紀念活動。
1964年,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為該校題寫校名;原教育部部長何偉來校視察。 大江中學 1966年4月,學校更名為「大江中學」,其時,在泥汊建分校,後分校正式命名為「大江中學」。
1966年11月,王寶山率教師六人,學生六十餘人赴京,並於11月26日下午在北京參加毛主席第八次接見紅衛兵活動。
1968年春,開始「復課鬧革命」;6月20日,成立革委會,王寶山任革委會主席。
1969年,學校改為春季招生;改名為「機械廠中學」,後又改稱「農機廠中學」。 無為縣立第一中學 1971年,學校恢復原名,稱「無為縣立第一中學」。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 1973年春,設高中部,改名為「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
1975年1月,第一屆高中畢業生畢業。
1978年,應屆高初中畢業生第一次參加恢復高中考制度的開學考試,錄取大學的12人,錄取中專的87人。
1979年,恢復校長制,王永友任校長。
1979年,高中畢業班開始文、理分科。
1982年,高中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1985年,召開第一屆教代會。
1987年,學校升格為副縣級建制,成立黨總支。
1990年,《一中教研》創刊。
1996年,制定「無為一中校園建設十五年規劃」(1996—2010)
2001年,無為一中通過巢湖市示範完中驗收。
2003年,由無為一中教師參編的《研究性學習指南》《家庭教育熱點疑難答問》兩書分別由安徽大學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6年7月,該校被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
2006年11月,該校被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2007年3月,該校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範學校」。
2007年5月,縣政府啟動無為一中高中部遷址新建工作。
2011年,學校與新加坡華盛教育機構聯合辦學,建立「國際英語班」,探索留學教育。
❽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的介紹
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是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副縣級建制。11951年秋創建無回為初級師范,答先後易名為無為初級中學、無為第一初級中學、大江中學、無為縣立第一中學。1973年春,學校設高中部,定名為「安徽省無為第一中學」。2截至2012年4月,學校佔地面積約98畝,教學用建築面積超過38000平方米;有73個教學班,其中高中62個教學班,初中1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100餘人,教職工251人。1新一中於2013年9月建成,佔地約229.5畝,建築面積約10萬平米,設120個教學班。
❾ 安徽省無為縣第一中學2019年國際班學費是多少
答: 無為縣2019年城東杏花泉小學一年級6月18日開始招生祝心想事成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