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茶陵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湖南省茶陵縣第一中學是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建於1905年,1942年湖南省立二中遷入,1952年更名為茶陵一中。 截至2016年3月,學校佔地180多畝,開設58個教學班,有教職工250多人,在校學生近3000人 。
注冊資本:914萬人民幣
② 茶陵一中在茶陵那個位置,該學校有沒有開美術班
茶陵一中在湖南省茶陵縣城關米水街 郵編:412400 ,第一批省重點學校,沒有美術班。
③ 茶陵一中的歷史是怎樣的
茶陵一中學校沿革
湖南省茶陵第一中學系由清末「湖南官立南路師范學堂」演變而來。她創辦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校址在衡陽江東岸曬金坪(今衡陽市楊家花園)。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辛亥革命爆發,學堂停辦。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學校復辦並遵命改稱「湖南省公立第三師范學校」。民國3年4月,又改稱為「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
民國16年春,「省立三師」奉命將高師部遷長沙,並入其人他省立高中;初中部仍留衡陽江東岸,又將女三師初中部與原第三中學初中部並入,稱「湖南省立第三初級中學」。同年5月21日,「馬日事變」發生,學校被迫停辦。
民國17年春,學校改為「省立第五中學」,既辦高中、初中普通科,又辦高中師范科。民國24年,改稱「省立衡陽中學」。
民國26年,全國抗日戰爭爆發,敵機時擾衡陽,為安全計,學校於翌年春遷耒陽縣辦學。民國28年底,高中部與高師部搬常寧辦學,稱「省立衡陽中學本部」,初中部則留耒陽,稱「省立衡陽中學分校」。
民國30年2月,湖南分區設學,學校奉命將中學部改辦為「省立第二中學」,師范部改辦為「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均暫留常寧辦學。原留耒陽分校則改稱「省立二中第一分校」,原民國二十八年所設「省立第一臨時中學酃縣炎陵分校」並入省立二中,稱「省立二中第二分校」。
民國30年6月後,省教育廳擇茶陵洣江書院為省立二中「永久校址」,讓省立二中第二分校遷入,原辦在洣江書院的「茶攸安酃聯立簡易師范學校」則並入「二分校」,「師范班辦至畢業為止」。
民國31年春,省立二中本部由常寧遷茶陵,取消「本部」、「分校」稱號,統稱「省立二中」;原留耒陽第一分校則改稱省立第十一中學。
民國33年6月,日軍入侵茶陵,學校停辦一期。是年下期,學校奉令與省立三中和十一中並為「湘南臨中」,設學於藍山。12月,戰況變化,學校則決定又獨立設學於資興青腰墟,仍稱「省立二中」。民國35年春,搬回茶陵原址辦學。
1952年11月,全省中學均以所在地地名冠其校名,改稱「湖南省茶陵第一中學」。
1959年1月,酃縣(今炎陵縣)並入茶陵,原酃縣一中改為茶陵二中,原茶陵二中(在今茶陵二中校址)改為「茶陵四中」。次年秋,縣在四中辦師范,茶陵四中並入茶陵一中,稱「一中分部」,師生仍留原址上課。1961年秋,酃、茶又分縣,茶陵三中(原址在潞水)遷入「一中分部」校址,稱二中,「一中分部」搬入茶陵一中本部,取消「一中分部」稱號。
1969年4月,茶陵一中停辦。1970年8月復辦。1980年6月,被省教育廳列為省屬重點中學。1995年6月,經省教育委員會重點中學評估驗收專家組評估驗收,定為「合格重點中學」,1996年春,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匾牌。2000年9月,初中部改辦「茶陵縣東陽實驗中學」。
④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雲陽中學顏佳惠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現有普通高中(縣一中、縣二中)2所 另:株洲市世專紀星實驗學校也屬屬於高中教育 茶陵縣第一中學,簡稱「茶陵一中」。公立學校。1980年6月,茶陵一中列為湖南省屬重點中學。原「湖南省立二中」,坐落於中國湖南省羅霄山脈中段的雲陽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中學,佳惠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現有普通高中(縣一中、縣二中)2所 另:株洲市世紀星實驗學校也屬於高中教育 茶陵縣第一中學,簡稱「茶陵一中」。公立學校。1980年6月,茶陵一中列為湖南省屬重點中學。原「湖南省立二中」,坐落於中國湖南省羅霄山脈中段的雲陽
⑤ 湖南省茶陵縣茶陵一中今年高考考了多少一本
最有效的辦法是致電茶陵縣茶陵一中教務科,必有滿意答復。奔跑吧,兄弟。
⑥ 請問茶陵縣一中學校旁邊可擺攤嗎
茶陵縣一中學校旁邊想要擺攤兒的話,一定要找到固定的擺攤位置,一般是有這樣的地方的,可以花錢租下來。
⑦ 茶陵縣第一中學的學校沿革
洣江書院創辦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知州林延玉倡建。
初在城南郊獅口山(今茶陵一中內),清乾隆六年(1741年)遷城內南關,五十九年復遷舊址。院舍有堂5,兩側列主敬、行恕、修德、凝道等書齋,並有御書樓、吸秀亭、鄉賢祠等附屬建築。
清代茶陵名儒肖錦忠(狀元)、曹治孫(榜眼)等曾任主講。書院有歷代士民所捐田產租額500餘石。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為高等學堂。 ·1904年巡撫陸遠鼎奏派在藉陸軍部主事曾熙(1903年中進士)為南路師范學堂首任監督(即校長)。
·1905年6月10日正式開學,始稱湖南官立南路師范學堂,後改稱為「湖南省立三師范」、「湖南省立五中」、「湖南省立衡中」、「湖南省立二中」。
·1911年九月,辛亥革命爆發,學堂停辦。 湖南省立三師----湘南革命搖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譚延闓主席(茶陵人)督湘,令中、西、南三路師范分別改稱湖南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師范學校,改監督為校長。抗戰時經三遷,於1941年落腳於距今有500年歷史的湖南茶陵洣江書院,1952年改稱「茶陵一中」。
·1912年2月,學校復辦改稱湖南省公立第三師范學校」。
·1914年4月,又改稱為「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
·1927年,將女三師初中部與原第三中學初中部並入,改稱「湖南省立第三初級中學」。同年5月21日,「馬日事變」發生,學校被迫停辦。
·1935年,又改稱「湖南省立衡陽中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敵機時擾衡陽.
·1938年,遷耒陽縣辦學。
·1939年,高中部與高師部搬常寧辦學,稱「省立衡陽中學本部」,初中部則留耒陽,稱「省立衡陽中學分校」。 ·1941年2月,將中學部改辦為「湖南省立第二中學」,師范部改辦為「湖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均暫留常寧辦學。6月後,省教育廳擇茶陵洣江書院為省立二中「永久校址.
·1942年春,湖南省立二中本部由常寧遷茶陵,取消「本部」、「分校」稱號,統稱「湖南省立二中。
·1944年6月,日軍入侵茶陵,學校停辦一期。是年下期,學校奉令與省立三中和十一中並為「湘南臨中」,設學於藍山。12月,學校則決定又獨立設學於資興青腰墟,仍稱「湖南省立二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21日何應欽上將代表中國政府在西南大後方的前沿軍事基地,湖南芷江接受侵華日軍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簽字,向中國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舉國歡騰,八年艱苦抗戰終於勝利結束.
·1946年春,抗日戰勝利後,湖南省立二中搬回茶陵原址辦學。 ·1952年11月,全省中學均以所在地地名冠其校名,改稱「湖南省茶陵第一中學」,進入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行列。·1968年4月,文化革命,茶陵一中停辦。·1969年8月,茶陵一中復辦。
·1969-1973年,文革期間,中國外交部在茶陵縣虎踞茶場設有「五七」幹校子弟入本校高中部116班,俗稱為「外交部子弟班」。·1980年6月,茶陵一中列為湖南省屬重點中學。
·1996年春,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