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大同縣第一中學校長

大同縣第一中學校長

發布時間:2021-02-05 20:04:29

1. 大同常青中學離大同縣一中遠嗎

挺遠的,
長青中學

西韓嶺鄉
,哪裡離市裡面已經挺遠的了,要是再去
大同縣
,那就更遠了。。。沒事,放假了在聯系啊!!!

2. 吳鳳鳴的人物生平

他自幼聰穎過人,思維敏捷,五歲時就開始讀書識字。光緒十三年(1887年)鳳鳴先生十八歲時通過院試入邑庠(縣儒學),取得生員(秀才)資格。受業於劉青藜(字乙觀,同治辛未科進士、誥授奉政大夫、晉封中憲大夫)門下。一邊隨恩師學習一邊以教書為業,以此養家糊口、維持用度。生活一直困難,經常得到恩師和岳母家的資助。光緒十九年(1893年)鳳鳴先生赴省參加鄉試,得中癸已恩科第八名舉人,時年二十四歲。大同知府吳春海見其年少有為旋即聘為西席(知府家庭教師)。署隸雁門道巡撫授予他鐫刻著「文魁」的木匾以示表彰。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大同知府吳春海調升冀寧道,先生隨吳春海到陽曲(今山西太原)坐館執教,後來因義和團運動被迫散館回到了大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先生任大同豐川書院山長(書院之長),並先後任豐川書院、平城書院主講。先生非常重視平民教育,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全國廢科舉興學堂的聲浪中,取得了大同知縣龍璜的支持,利用大同平城書院舊址(現在大同城區二中校址,位於大同城內縣角東。西挨大同縣署,東臨縣樓北街)創辦了大同城內第一所官立高等小學堂,並親自授課。同時在城內四隅又設立了四所蒙學堂。新式學堂設置修身、國文、算術、歷史、地理、理科(理化、生物知識)、蠶桑、經學、圖畫、手工、音樂、體操等課程。開創了大同地區新學的先河,為大同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翻開了嶄新一頁。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同府創立中學堂,先生被大同知府劉耕雲聘為國文教員。這一年先生考取了內閣中書,他熱血沸騰,滿懷一腔報國熱誠,充滿信心地走進了內閣衙門。在北京供職期間,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官場上的黑暗。對清朝政府置廣大勞苦大眾的疾苦於不顧,採取對外屈膝求和,對內殘酷鎮壓革命起義的政策非常失望,先生為官清正,一心為公,不畏權貴,剛直不阿。眼看著待在內閣衙門里虛度光陰,報國無望,他認為中國要富強,不受外國列強欺凌,應該從根本做起,先把教育辦好。不如自己回到家鄉教書育人,以教育振興國家。於是就毅然地辭去了官職返回了家鄉,仍然回到了大同中學堂講學。宣統元年(1909年),北京創設經科大學,向全國徵聘精通經學之士,先生前往應征。行至省城,恰逢山西省設立咨議局,因眾望所歸,被選為山西省咨議局議員。
民國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先生應山西省都督閻錫山之聘,辦理文案,草擬公牘(文件)。任省民政司秘書,內務司一等科員,省議會文牘科長等職,並兼任山西大學堂教授。民國三年(1914年)大同中學堂改組,更名大朔中學校。國文一科無人教習,眾人推舉鳳鳴先生。先生迫於桑梓之情,又應聘回到了家鄉,此時他還一直為省立第一、第三中學兼課。因其勞績卓著,曾獲得八等嘉禾章。民國七年(1918年)大同成立洗心社,先生被推選為社長,並兼任晉北軍人講學會講長,山西督軍公署咨議。又因熱心公益事業,督軍獎給三等獎章。先生性格耿直,嫉惡如仇,秉公辦事,從不營私舞弊。
民國八年(1919年)山西督軍閻錫山排斥異己,大肆殺害進步人士。先生的同鄉拳師宋士傑等幾位參加過辛亥革命起義的壯士們也被閆錫山殘酷殺害了。閆錫山的暴行使先生完全失去了對他的信心,他不願再為其所用。意欲辭職回鄉,又恐其不允,便不辭而別,星夜離開了省城。
先生執教三十多年,教學認真負責,因材施教,從十八歲中秀才就開始任教,先後在私塾、知府西席、平城書院、豐川書院、大同高等小學堂、大同中學堂、山西省立第一中學、第三中學、山西大學堂、晉北軍人講學會等各類高等、中等、初等教育的學校、機構從事教學、教育活動。他的學生遍布三晉,晉北居多,眾多的史料和《大同教育志》都稱道;「晉北知名之士,多出自先生的門下,邑中人才,更賴甄拔。」當時晉北地區和大同城內有成就者大都曾是先生的學生。如郝繩祖,字紹庭(山西大學堂西齋畢業,授舉人銜。曾任大同五女師校長、大同市政協副主席),蘭敬銘,字效湯(山西大學文科畢業。任大同市民政局局長、大同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大同市委委員),王謙,字尊光(山西法政專門學校畢業,任同蒲鐵路局局長、山西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李興義,字儀亭(日本早稻田大學高等師范畢業,任山西省立模範小學、大同五女師校長、山西省議會議員、山西省視學),常嗣明,字子鑒(北京國民大學畢業,任省立三中校長、大同市政協副主席、大同市民革負責人),劉繼漢(日本東京大學政治科畢業,任山西省並州學院教務主任,代理院長),武順,子適之(山西工業專門學校畢業任大同復興日報社編輯室主任),吳憬,字筱山(先生長子,山西大學堂國文科畢業,清朝政府獎給優貢,任山西省政府秘書、大同市文教局局長),吳鳳翰,字盡忱(先生四弟,大同府中學堂第一班畢業,清朝政府授予歲貢,任大同縣立工徒學校校長)等在晉北地區知名的軍政、商貿、文化、教育、領域成就突出的人士、民主人士都曾是先生的學生。吳鳳鳴先生是山西教育史上一位很有影響的教育家。
由於對軍閥政權的徹底失望,加之年僅十歲的小兒子多官兒在學校玩雙杠時失手墜地身亡的沉重打擊使得先生痛苦不堪,心灰意冷,從此足不出戶,不問世事,閑居在家。終日借酒澆愁,民國九年(1920年)先生因為嗜酒過度,終為酒所傷,斐聲三晉的一代名儒過早的撒手人寰,辭世而去了,享年僅五十一歲。先生的逝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悲痛。為了表達對先生的深深敬意和懷念,也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吳鳳鳴先生一生為山西省,為故鄉大同的文化、教育、公益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和卓著功德以及先生高尚的人品,晉北軍政、文化、教育、等各界名流和先生的學生集資在大同城西南瓦窯村通向城內的路邊為先生修建了一座「德教碑」樓。遺憾的是這座碑樓在日寇侵華期間被砸毀,遺棄。曾著有《是亦館詩文集》等著作。

3. 大同三中高中和四中哪個好

實在是太多了,給你說些比較知名的吧,大同一中-山西三甲內,華北十冠王
,大同2中,機車中學,同煤一中,柴中(外語比較出色),大同6中(聽說初中是最好的中學不過也差不多)北嶽中學,以上是比較可以的。詳細的如下。
張西河中學 | 張庄中學 | 趙家小村中學 | 職業中學 | 作疃鄉中學 | 左雲二中 | 左雲四中 | 左雲縣第三中學校 | 左雲縣張家場鄉中學校 | 左雲一中 雁六中學 | 雁雲中學 | 陽高二中 | 陽高三中 | 陽高三中西區 | 陽高縣北徐屯中學 | 陽高縣大白登農業中學 | 陽高縣龍泉鎮孫仁堡中學 | 陽高縣太平堡中學 | 陽高一中 | 育才學校 西韓嶺中學 | 西園中學 | 新平中學 | 新區中學 | 新榮二中 | 新榮三中 | 新榮中學 | 興樂中學 | 星源中學 | 宣家塔鄉中學 王莊堡鎮初級中學 | 魏都中學 天鎮八中 | 天鎮六中 | 天鎮三中 | 天鎮四中 | 天鎮五中 | 天鎮縣第二中學 | 天鎮縣南高崖中學 | 天鎮一中 | 同煤二中 | 同煤集團二中北校區 | 同煤集團一中初中部 | 同煤三中 | 同煤實驗中學 | 同煤四中 | 同煤一中 山西渾源老區建國中學 | 山西靈丘豪洋中學 | 山西省天鎮縣高級職業中學校 | 山西陽高第四中學 | 史庄中學 | 水泊寺中學 千佛嶺鄉初級中學校 馬家皂鄉中學 | 馬軍營鄉二中 | 馬軍營中學 | 煤峪口中學靈丘縣三樓中學 | 靈丘一中 | 隆昌學校 | 羅文皂中學 口泉二中 | 口泉五校 | 口泉中學 | 口泉中學東校區 | 礦物局三中 機廠中學 | 晉華宮中學戶部中學 | 湖東鐵中 | 渾源二中 | 渾源六中 | 渾源三中 | 渾源五中 | 渾源縣蔡村中學 | 渾源縣大磁窯初級中學校 | 渾源縣青磁窯鄉初級中學 | 渾源縣沙圪坨鎮初中 | 渾源縣示範中學 | 渾源縣永安鎮聯校 | 渾源中學 鋼鐵廠子弟學校 | 高山中學 | 谷前堡中學 | 古之河中學 | 廣靈三中 | 廣靈五中 | 廣靈縣第一中學 | 廣靈縣宜興鄉初級中學校 | 廣靈一中大同二中 | 大同二中高中部 | 大同機車中學 | 大同九中 | 大同開發區中學 | 大同南洋國際學校 | 大同七中 | 大同三中 | 大同市第六中學 | 大同市第十六中學校 | 大同市第一高級職業中學校 | 大同市匯林學校 | 大同市隆湖中學 | 大同市實驗中學 | 大同十四中 | 大同市外國語學校 | 大同市外來人口子女初中學校 | 大同十五中學 | 大同十一中 | 大同市早期教育學校中小學部 | 大同十中 | 大同四中 | 大同鐵路二中 | 大同鐵三校 | 大同鐵一中 | 大同五中 | 大同縣初級示範中學校 | 大同縣二中 | 大同縣吉家莊中學 | 大同縣徐疃鄉中學校 | 大同縣一中 | 大同縣周士庄鎮中學 | 大同一中 | 東小村鎮中學 | 杜庄鄉中學 城關中學 北村鄉中學 | 北嶽中學 | 博林中學 鰲石鄉中學
謝謝!

4.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的著名校友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原名山西省立第三師范學校)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府,這里曾孕育了多位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革命先驅:王仲一(1901-1931) 山西天鎮人,原名王振翼,字壯飛、1921年秋到北京,經中共北京大學支部批准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5年初組織建立中共張家口特別支部,任書記,並兼京綏鐵路總工會秘書。10月中共張家口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任組織部部長。不久參與建立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冬任中共張家口地委書記,積極發展察哈爾、熱河、綏遠等地中共組織,領導鐵路工人「索薪」斗爭和電力工人「增資」斗爭取得勝利。1926年夏改任張家口地委組織部部長兼工委書記,曾組織百餘人工人交通大隊隨馮玉祥部國民軍轉戰陝甘。1927年春被調到武漢,先後在中共中央、湖北省委工作。4月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員。大革命失敗後,到賀龍第二十軍軍部負責政治訓練,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到天津,9月任中共順直省委職工委員會書記,在白色恐怖下堅持地下工運斗爭。1928年4月赴蘇聯莫斯科,6月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任順直代表團代理書記,並任大會政治、組織、職工運動、軍事等委員會委員,被選為中共候補中央委員。會後回國任中共順直省委常務委員兼工委書記。同年11月因「順直省委之錯誤」被中共中央政治局開除候補中央委員資格並撤職(經中共六屆二中全會確認)。後調上海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共黨團工作。1929年初任中共滿洲臨時省委工委書記,參與領導恢復發展東北地區的工人運動。1930年後被調回上海,10月又因「順直問題」被開除黨籍。1931年1月在天津參加反對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的活動。2月16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同年10月31日在北平草嵐子監獄被折磨致死;曹汝謙(1905-1929,)山西應縣人,原名儒謙,字效公,化名曹謙。1922年隨高君宇到北京在《向導》周報社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國共合作實現後,根據黨的指示南下廣州參加國民革命,任中共領導的第一支革命武裝鐵甲車隊政治教官,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第二次東征等戰斗。1925年春,任鄂軍何成浚部政治部主任。1926年初,蔣介石網羅黨羽,培植個人勢力,陰謀背叛革命。他即聯絡何部的一些進步軍官,通電反蔣,因此被捕。經周恩來擔保釋放。「中山艦事件」後,隨周恩來到上海工作。1927年大革命後期,中共中央機關遷到武漢,他率警衛二團參加平息夏斗寅叛亂、保衛武漢的戰斗。大革命失敗後,在北京、河南、山西等地做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秋,化名曹謙,受黨派遣到河南衛輝縣做兵運工作。恢復黨組織,武裝「千民會」,成立「河南義勇軍」,部隊擴大到500多人。11月30日,敵豫北警備司令偵知曹謙即是通緝在案的共產黨員曹汝謙時,率軍包圍衛輝縣城,他不幸落入敵手。敵人將他押到城西門口刑場殺害;趙革非(1905-1947)回族,山西大同人,原名馬仲,字紹宣,號幼雄,化名趙振江、趙克非、馬革非、馬克非、馬克等,筆名匯川、冷風、鐵漢。晉綏地區早期革命活動家。1924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趙革非踴躍投身愛國學生運動,被譽為「五四運動沖鋒陷陣的馬仲」。1925年6月,時任大同縣學生會主席、省立三師學生自治會會長的中共秘密黨員馬仲(趙革非),被推舉為「大同各界滬案後援聯合會」主席,他和中共張家口地委組織委員王仲一、省立三中學生會主席王夢樵等人以超凡的膽識,組織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滬案後援運動,對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給予了有力的支援。1926年後,他奉地下黨指示,先後奔赴薩縣、北平、太原、張垣、臨河、五原、包頭、豐鎮等地做兵運和學運工作。其間,他把握一切有利時機,積極宣傳革命主張,喚醒愛國將士和熱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曾多次參與組織革命暴動。1936年9月,他化名趙振江,在太原海子邊參加了犧盟成立大會。抗戰爆發後,他奉命參與組建山西新軍工衛旅並出任供給部主任。1939年12月,他與續范亭、賀龍、羅貴波、牛蔭冠、湯平等人籌建晉西北行政公署(晉綏邊區行署),首任行署總會計師。1940年5月,應邊區總行「西北農民銀行」劉少白行長之邀兼任該行會計,同時兼任邊區最高學府「抗戰學院」幹部班講師及邊區財會干訓班教員,為建立和鞏固晉綏抗日根據地發揮了積極作用。1945年秋,中共晉綏分局派他帶領部分幹部深入綏蒙地區,化名馬革非代表分局城工部和邊區公安總局指導大同城市工作,配合主力部隊接收和解放大同。期間,他成功策動了海福龍起義。1946年9月解放軍撤圍大同後,中共晉綏分局決定讓趙革非留任分局綏蒙國軍工作部部長,在晉綏分局直接領導下,負責做起義投誠人員的思想感化和教育工作,他一絲不苟地執行了黨的方針、政策,說服、規勸、引導被俘國民黨高官,進行了瓦解和策反大同國民黨守軍的工作,為和平解放大同做了不少鋪墊工作。1947年9月的一天,趙革非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火速返回興縣中央晉綏分局機關參加整風。同年冬,在所謂的「搬石頭」運動中,趙革非含冤犧牲在他曾經工作和戰斗的土地上,年僅41歲。1988年,在黨中央及老首長們的過問下,經各方通力協作,沉冤40餘載的趙革非冤案終得昭雪。得知革非同志昭雪平反的消息,老戰友們紛紛表示對死去戰友深深的悼念和惋惜。趙革非只走過41年短暫的人生道路,他以自己滿腔的熱血,譜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家鄉的人民永遠懷念這位功勛卓著的革命先驅。

5. 大同縣共有幾所高中

就有一中和二中,一中是普通高中,二中是職業高中和初中,相對來說一中比二中還好點吧!

6. 大同縣一中降分了沒有

這個不一定,有可能還會加分

7. 峪宏中學的校長風采

張廣興,生於1965年2月,懷仁縣鹽豐營村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峪宏中學創辦人,2006年被授予「全國民辦學校優秀校長」稱號。
1984年7月,張廣興畢業於渾源師范,同年,分配到小峪煤礦子弟中學任教,歷任政教處副主任、政教處主任、教導主任等職。1996年7月至1998年,任小峪煤礦一中校長,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任小峪煤礦教育中心書記。1999年8月,創辦峪宏中學。在從教二十多年、辦學八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張廣興始終與時俱進地注重學術魅力與人格魅力的培養與塑造,贏得了社會的認可、業界的口碑和師生的尊敬。
1992年從事初中政治教學,首次提出「政治課要親近生活,在講評中記憶」的教學方法,以「減負增效」為目的,一改教師空洞說教、學生死記硬背的傳統模式,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創下懷仁縣中考單班政治均分83分的最高記錄。先後應本縣各中學和應縣、山陰、大同礦務局、大同縣等地中學的邀請,作過多場示範課,為地方政治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並在《新課程》、《教師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至今,他仍然是懷仁政治學科的教學帶頭人,並且始終堅持一線教學。
1999年創辦峪宏中學以來,他潛心研究教育管理,提出了「服務社會,造福一方」的辦學思想和「人+質量=效益」的企業式辦學理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教、教學管理模式。在政教管理方面,提出了「哪裡有學生,哪裡就有老師」、「人人都是管理員」、「政教無小事」的管理思路,建立了完善的政教管理制度。在教學管理方面,提出了「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夯實基礎、全面推進」、「強化訓練,提高能力」、「領導就是教研員」的管理思路,建立了教師量化考核機制,注重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和學習習慣教育,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提出了「增強團隊意識,培養奉獻精神」、「愛學生就是愛自己」,「人格+業務水平=教學質量」的思路,培養教師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在領導班子建設中,提出了「重過程,輕結果」、「情感管理人為先」、「能做的說,不能做的不說」、「落實」是最好的管理等思路,使學校呈現了心和、氣順、業優的良好局面。自2002年首批峪宏學子參加全縣中考以來,連續九次奪得全縣第一名,學校也由最初的6名教師、88名學生,發展到今天300多名教師、4500多名學生,並以2006年在縣城興建新校區為標志,教育教學和各項管理工作步入了全新的天地。
張廣興淡泊名利、敬業修身、以德為首、以人為本,堪為懷仁教師和辦學者的典範。

閱讀全文

與大同縣第一中學校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