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關近代出了哪些名人
張維翰(1885-1979),字季勛,昭通大關縣翠華鎮人,日本東京 帝 國大學畢業,曾任雲南省民政廳廳長,國民 政府 立法委員,立 法院秘書長,雲貴監察使,去台灣後任國民 黨監察院副院長。1978年,他在台灣修訂出版《大關縣志》,全書計16卷20餘萬字。
龍國柱(1928~1949),大關縣翠華鎮北門街人。1949年5月,他按黨組織安排,投筆從戎,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開展武裝斗爭,任第8團戰士。8月,他在西疇法斗鄉董有村剿匪戰斗中光榮犧牲,時年21歲。其遺體經過3次搬遷,現安葬於西疇縣南疆烈士陵園。
李劍秋(1907~2000),原名紹基,字建初,曾用名首初,組織名克山,筆名王英、哨兵、兵。1907年3月5日,李劍秋生於大關縣城一貧民家庭。1952年9月~1956年4月,調任雲南省稅務局副局長。反「右」斗爭中,他受到審查和打擊。「文革」結束平反後,李劍秋因年高擔任雲南省財政廳顧問、省政協委員,享受省軍級及老紅軍待遇。2000年4月20日,李劍秋病逝於昆明,享年93歲。
王開榮(1925~1994),1925年3月5日生於彝良縣兩河鄉一個苗族蘆笙世家,後舉家搬遷大關縣天星鎮中心村民委員會黃連村民小組居住。王在家庭影響下,自幼酷愛蘆笙,成為王氏蘆笙第四代傳人。他在繼承傳統蘆笙製作技藝和表演要領的同時,創造性地發展了製作工藝和表演技巧。其傳承下來的王氏蘆笙技藝經逐級上報審批,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994年2月9日,王開榮因病逝世,享年69歲。
㈡ 心遠中學出的歷史名人
110年前的心遠中學,這所歷史悠久的知名學府,曾開創了許多教育傳奇。11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由教育家熊育鍚創立的「心遠」和他的教育理念,無疑是百年輝煌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在最初近50年的「心遠」歲月里,心遠中學和省立二中培養了10名中科院院士,其他行業的精英人才更是不勝枚舉。熊育鍚創立江西最早的私立中學提到南昌二中的歷史,熊育鍚是個繞不開的名字。1901年,在熊氏「育」字輩中的熊元鍔(族譜名育鍔)聯絡堂兄熊育鍚、熊育鎬,新建夏敬觀、蔡公湛,高安鄒叔忱等人,創建了一個以修研西洋實科和語言為主的新式學堂——樂群英文學堂。在徵得家族同意後,借用熊氏位於南昌市東湖邊的「平遠山房家塾」為校址。「樂群學堂」開辦一年後,主要創辦人熊元鍔離開了學堂。學堂的一切事務,都由原來的監督熊育鍚主持。接管之後,熊育鍚於1903年將學堂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成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1907年改名「心遠中學堂」,1912年又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當時,在熊育鍚的努力下,「心遠」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新穎的課程內容和出色的教學質量,與天津南開、長沙明德並列為國內三大名校。在出任心遠中學校長的同時,熊育鍚也主持著江西省立第二中學的工作,他對教育的理念和付出令許多學生感懷於心。新中國成立後的南昌二中,雖然是在私立心遠中學、私立劍聲中學、私立青年中學基礎上建立,但省立第二中學走出的學生們,仍然將自己視作南昌二中校友。曾走出10名中科院院士吳有訓、陽含熙、徐采棟、程孝剛、蔡方蔭、劉恢先、游效曾、黃家駟、吳式樞、盛彤笙,這一串閃亮的名字,都是從新中國成立前的心遠中學或省立二中走出的中科院院士。如今,他們的銅像仍在南昌二中高中部的校園里屹立,見證著學校的百年歷史。說起這些院士,每一位都可謂來頭不小。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於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吳有訓。1916年,他畢業於省立第二中學,1920年回到母校任理化教員。除了吳有訓之外,另外9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1910年畢業的程孝剛是機械工程專家,1920年畢業的蔡方蔭是土木建築結構專家、力學專家,1921年畢業的黃家駟是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的奠基人之一,1925年畢業的盛彤笙是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1929年畢業的劉恢先是結構工程和地震工程專家,1935年畢業的陽含熙是生態學開拓者,1939年畢業的吳式樞是理論物理學家,同年畢業的徐采棟是有色冶金專家,1949年畢業的游效曾是化學家。傅抱石和胡先驌曾是心遠教員當年,熊育鍚不惜重金聘請省內外名教師:北洋水師學堂高才生李岑、陳持正,分任三角、幾何和英語課程的教學。學生用的數、理、化及外國史地教材,一律是西文原版,有的甚至是美國一、二年級學生用的。除了注重英文和自然科學的教學外,熊育鍚還特別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學習,把《四書》《通鑒》《讀通鑒論》等列為學生的必讀教材。心遠中學當年的師資力量,可以說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傅抱石和胡先驌都曾在心遠中學任教。國畫大師傅抱石可謂是中國美術史上一座豐碑,1923年至1930年,他曾在心遠中學任美術教員,他的夫人也曾經在心遠中學教過書。當時的「心遠」,雖然名為英文學堂,但卻非常注重理工科教育。1916年,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就在心遠中學擔任生物教員。方誌敏曾在心遠就讀「心遠」的名號雖然只沿用了近50年,但這段在南昌二中歷史里占據一半江山的歲月,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也正是這些從心遠走向社會的精英,用自己的品德與成就,令「心遠」這塊金字招牌愈發耀眼。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心遠」為革命事業也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之中有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江西早期革命領袖袁玉冰;有年僅24歲,高誦「革命何須怕斷頭」而慷慨就義的革命志士楊超;有大義凜然面斥日寇侵略暴行而慘遭殺害的「義烈千秋」汪國鎮;有在文化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的政論家、著名「救國會七君子」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的鄒韜奮;也有參加八一起義,轉戰江南華東,後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革命家夏征農。而《可愛的中國》一文的作者方誌敏,也是心遠中學的校友之一,他1922年至1923年在心遠就讀。1934年11月,方誌敏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在江西懷玉山遭到了國民黨軍的阻擊。由於叛徒的告密,方誌敏被俘,並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校友許淵沖獲國際文學翻譯最高獎今年8月,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獲得國際譯聯2014「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這個獎項是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領域的最高獎項,許淵沖是首位獲該獎的亞洲翻譯家,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在國際翻譯界獲得最高獎的第一人。1999年,許淵沖還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2010年曾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位翻譯界的名家,也是1938年畢業於省立二中的「心遠人」。許淵沖曾在回憶錄《逝水年華》中,曾經提到過在二中就讀的歲月,也在書中將當時的二中稱之為「全省最好的中學」。
㈢ 中國的高考狀元有哪些是名人
今昔何處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1998年各年的高考狀元,出自何地,哪個中學,上了哪個大學,畢業後去向何方。 時間 省市 姓名 就讀大學 所學專業 畢業中學 職業現狀 1998 遼寧 何京芮 清華大學 自動化 遼寧省實驗中學 留學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8 江西 洪瑋 北京大學 外語 鄱陽一中 中國建設銀行翻譯 1998 廣西 黃亦愷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柳州高中 留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8 四川 任羽中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四川省資陽中學 北京大學碩士生 1998 吉林 孫宏偉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輝南六中 清華大學博士生 1998 陝西 晏萌 北京大學 - 西安市第一中學 北京大學碩士生 1998 廣東 張銳 北京大學 法學 汕頭一中 魔時網CEO 1998 天津 張穎 北京大學 生命科學 天津耀華中學 北京大學碩士生 1997 北京 啜玉林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順義縣牛欄山一中 北京大學碩士生 1997 江西 黃小玉 北京外交學院 外語 九江第一中學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97 陝西 李雅娟 中國人民大學 新聞 寶雞中學 四川外語學院教師 1997 四川 龍瑾 北京大學 外交學專業 - 博瑞縱橫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客服總監 1997 湖南 秦寧 清華大學 自動化 郴州市一中 中科院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1997 廣東 曾衛華 北京大學 生命科學 廣雅中學 留學美國,攻讀博士後 1997 江蘇 趙霖瑩 復旦大學 經濟管理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 留學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生,攻讀博士學位 1997 四川 趙懿 - - 德陽市第三中學 留學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6 江蘇 胡琦瑋 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語 南通第一中學 中國銀行總行工作 1996 浙江 來國明 清華大學 自動化 長河高級中學 留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6 湖南 李路珂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長沙一中 清華大學博士生 1996 山東 李兆凡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五蓮一中 清華大學碩士畢業,職業未知 1996 安徽 凌振華 - - 合肥一中 國外工作 1996 山東 劉陽陽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 五蓮一中 北京大學研究生 1996 湖南 歐陽覓劍 北京大學 社會學 湖南新化縣一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1996 廣西 熊遠萌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南寧二中 中國人民銀行職員 1996 廣東 袁文濤 北京大學 心理學 汕頭一中 留學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6 陝西 卓玲 清華大學 計算機 西安高級中學 留學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生,攻讀博士學位 1995 海南 陳曉潔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文昌中學 金地集團工作 1995 河南 崔偉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焦作市溫縣一中 北京維拓時代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 1995 山西 郭建業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襄垣縣一中 《參考消息》報社編輯 1995 廣東 黃大治 清華大學 計算機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留學美國 1995 江蘇 黃昕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南通第一中學 本碩連讀,職業未知 1995 陝西 梁浩 上海財經大學 - 西安鐵一中 現英國留學 1995 湖北 肖銳 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 荊州中學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生 1995 湖北 閆海進 北京大學 - 老河口一中 世紀證券綜合研究所某部經理助理 1994 陝西 楚懷湘 清華大學 電機 西安中學 上海某企業電子工程師 1994 江蘇 王勁松 中國人民大學 新聞 海安高級中學 中國國情研究會某處處長 1994 福建 葉水明 清華大學 電子工程 程溪中學 留學新加坡 1994 湖北 張晉寨 清華大學 - 當陽市高級中學 上海某IT公司工作 1993 海南 李文德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文昌中學 中國移動深圳分公司某部副經理 1993 廣東 劉之焱 清華大學 計算機 深圳實驗高中 美國谷歌(Google)公司高級工程師 1993 陝西 倪婷 中央財經大學 經濟管理 陝建二中 北京某集團財務公司工作 1993 江蘇 徐少偉 北京協和醫學院 醫學 張家港梁豐高級中學 復旦大學內科主治醫師 1993 陝西 薛源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法學 西安中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1992 浙江 陳天奇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 現留新加坡工作 1992 安徽 程海泳 - - 安徽省靈璧第一中學 華夏基金項目經理 1992 重慶 丁春霞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重慶市育才中學 北京大學碩士生,職業未知 1990 湖北 肖欲曉 清華大學 計算機 荊州中學 美國某IT公司軟體設計師 1990 江蘇 葉蕾 南京大學 中文 南京三中 《鳳凰生活》雜志執行主編 1989 陝西 毛新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管理 中鐵一局子校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89 江西 譚小強 中國科技大學 - 南昌二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 1989 甘肅 吳小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法學 - 北京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1989 海南 肖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外語 瓊山中學 海南煙草公司工作 1989 廣西 張敏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經濟管理 - 哈佛商學院MBA碩士生 1988 海南 李博白 北京大學 - 文昌中學 北京大學光華學院任教 1988 山西 楊今強 清華大學 - 平遙中學 美國某網路公司工作 1987 廣東 黃輝龍 復旦大學 法學 汕頭一中 汕頭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1987 遼寧 金玉錦 南開大學 經濟管理 沈陽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上海某連鎖店店長 1987 甘肅 唐文挺 清華大學 計算機 孟壩中學 美國惠普公司 1987 山東 王桂星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五蓮一中 美國紐約大學博士畢業 1987 海南 鄭孔棟 北京大學 - 海南中學 美國某銀行職員 1986 廣東 黃國力 清華大學 - 連平忠信中學 合生創展有限公司規劃設計總監 1986 江西 聶開文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學 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1986 山西 彭濤 上海交通大學 - 太原五中 上海UT斯達康部門經理 1986 安徽 徐瓊 中國科技大學 - - 留學耶魯大學,現留美工作 1986 湖北 余慶 武漢大學 經濟管理 武漢六中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公司工作 1986 海南 張瓊 北京大學 生命科學 海南中學 香港某國際銀行董事 1986 山西 張詠梅 北京大學 計算機 太鋼一中 中北大學教授 1986 海南 鄒姬 北京大學 法學 海南中學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博士生 1985 廣東 陳權 - - 湛江市第一中學 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館外交人員 1985 山西 葛允斌 清華大學 建築 太原五中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85 陝西 郭寶發 北京大學 考古 寶雞中學 陝西秦俑館某部主任 1985 廣東 李朱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湛江市第一中學 啟德教育集團董事長 1985 湖南 龍贊 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 - 現代教育工程院高級研究員 1985 陝西 王曉朝 復旦大學 經濟管理 寶雞中學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84 福建 陳偉鴻 上海交通大學 - 廈門雙十中學 移居美國 1984 湖北 何立強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武漢三中 深圳國揚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1984 福建 李錦明 北京大學 法學 廈門雙十中學 廈門市公證員 1984 湖北 劉向東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黃陂一中 北京大學博士畢業 1984 江蘇 王溯舸 復旦大學 經濟管理 海安高級中學 友邦華泰基金副總經理 1984 四川 葉頂峰 中國科技大學 - 隆昌一中 中科院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1984 江西 鄭彤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九江第一中學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84 山西 周開讓 北京大學 - 康傑中學 北京宣武區常委、政法委書記 1983 上海 車曉東 復旦大學 物理 上海市建設中學 美國矽谷CONNER公司科研組經理 1983 山東 李建光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牟平第一中學 IDGVC副總裁兼合夥人 1983 湖北 潘敏 武漢大學 經濟管理 鄂城二中 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1983 山西 宋曉紅 北京大學 法學 太原市成成中學 現美國工作 1983 四川 徐永恆 北京大學 中文 萬源高中 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編輯、曾任重慶青年報社社長 1983 湖南 楊君武 北京大學 中文 邵東三中 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 1983 江蘇 張明 南京大學 中文 無錫一中 海軍指揮學院工作 1982 陝西 程邁越 復旦大學 行政管理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國內投資行業工作 1982 黑龍江 李賢玉 北京大學 通信 牡丹江機車中學 某研究所工作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2 湖北 劉向耘 北京大學 - 黃陂一中 中國人民銀行職員 1982 山西 聶紅 北京大學 - 太原五中 北京鋼鐵學院從事外事工作 1982 海南 王競 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 澄邁中學 加州大學博士生導師 1982 廣東 王錚 中山大學 醫學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 1982 江西 徐立微 中國科技大學 化學 洪都中學 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 1982 山西 趙惠林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太原五中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81 重慶 敖剛 復旦大學 新聞 重慶市育才中學 《重慶晚報》編輯 1981 黑龍江 陳俊生 北京大學 法學 佳木斯一中 中國司法部基層工作司副司長 1981 海南 符策虎 北京大學 中文 文昌中學 房地產公司工作 1981 湖北 黃明 北京大學 物理 武漢六中 康奈爾大學擔任終身教授、長江商學院副院長 1981 雲南 賴松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美國康涅狄克大學博士生導師 1981 山西 李曉英 北京大學 經濟管理 太原五中 法國第戎大學教授 1981 江西 王勇 - - 南昌十中 美國某公司高級科學家 1981 海南 韋文 清華大學 精密儀器 文昌中學 美國Netscreen公司工作 1981 海南 張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海南中學 上海某國際公司法律顧問 1980 浙江 蔡申甌 北京大學 物理 -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 1980 江西 鄧勛明 中國科技大學 - 南昌十九中 美國Toledo大學教授 1980 山西 馬曉光 北京大學 中文 太原成成中學 國台辦某局副局長 1980 山東 戚學勇 北京大學 法學 - 山東省外經貿廳某處處長 1980 廣東 吳欣 中國科技大學 物理 汕頭一中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 1980 陝西 許仁 北京大學 化學 西安市第85中學 美國尤他州立大學教授 1980 陝西 於彥智 北京大學 哲學 鐵道部建廠局寶雞鐵中 北京某公司總經理 1979 江西 陳通文 清華大學 自動化 南昌十中 IEEE Fellow,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 1979 四川 霍永忠 北京大學 物理 成都市鹽道街中學 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 1979 湖北 蔣國兵 清華大學 物理 馬灣中學 美加兩國雙料博士依移居加拿大,現去世 1979 河南 宋新宇 北京大學 數學 - 易中創業董事長openBC中國區總經理 1979 山西 吳瀅 中國科技大學 - 太原五中 現移居美國工作 1979 江西 周南平 西安交通大學 計算機 - 美國遺賽國際公司創始人 1978 四川 高賢均 北京大學 中文 -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當代》主編,現去世 1978 陝西 韋成樞 陝西師范大學 歷史 西安高級中學 陝西師大附中高級教師 1978 江蘇 蕭柏春 南京大學 數學 南京一中 美國長島大學教授 1977 重慶 董運庭 西南大學 中文 重慶42中(老師) 重慶師范大學教授 1977 北京 郭方 北京大學 歷史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社科院博士生導師 1977 四川 胡小釘 北京大學 新聞 -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 1977 四川 黃宗瑜 清華大學 土木建築 成都五中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1977 吉林 李沛然 東北師范大學 地理 東北師范大學附中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1977 北京 劉學紅 北京大學 新聞 和平街二中 中青在線總經理 1977 浙江 宋安瀾 清華大學 自動化 杭州市清河中學 軟銀中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 1977 江蘇 童星 南京大學 哲學 南京一中 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1977 海南 韋堅 中國科技大學 - 文昌中學 美國馬里蘭州大學教授 1977 廣東 余乃明 華南師范大學 物理 廣東實驗中學 中學教師,現退休 1977 上海 袁均英 復旦大學 生命科學 - 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 1977 黑龍江 袁啟鴻 哈爾濱工業大學 熱能工程 上海62中學 黑龍江省政協常委,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
㈣ 彝良縣最好的一個中學是
最好的也是最久的一個 是彝良縣第一中學 也是最全面的一個學校
㈤ 列舉普通學校出身的名人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其前身為南宋時期張栻創辦的城南書院,1903年始立為湖南師版范館。權1912年和1914年相繼改為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解放後更名為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2000年3月升格為普通高等師范專科學校。2008年4月升格為普通高等師範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知名校友
學校自創辦100年以來,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許多著名人物,如毛主席、何叔衡、蔡和森、蕭子升,任弼時、李維漢、蕭三、張國基等曾在此學習;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王季范、易培基、匡互生、李達、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解放後,第一師范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湖南的基礎教育事業培養、培訓了16700餘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且每屆畢業生都以思想過硬,專業基礎扎實,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好而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在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一師的興旺將與日俱增。
㈥ 彝良縣的名人有哪些知道的請告訴我謝謝
哪必須是羅炳輝啊
㈦ 雲南的名人有哪些
1、聶耳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於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並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於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
(7)畢業於彝良縣第一中學的名人擴展閱讀
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 ,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㈧ 清華大學走出了哪些名人
清華大學是中國學子的殿堂,清華大學出了哪些名人?
清華大學是中國學子的殿堂,清華大學出了哪些名人,著名音樂人高曉松,1969年11月14日生於北京,988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水木年華民謠歌唱組合水木年華,中國人文民謠歌唱組合,「水木年華」的名字取自於「水木清華」,前後共有四位成員,均是清華大學畢業生;鄧亞萍乒壇皇後鄧亞萍,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外語系。
總結:清華大學是中國學子的殿堂,清華大學出了哪些名人,著名音樂人高曉松,1969年11月14日生於北京,988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水木年華民謠歌唱組合水木年華,中國人文民謠歌唱組合,「水木年華」的名字取自於「水木清華」,前後共有四位成員,均是清華大學畢業生;鄧亞萍乒壇皇後鄧亞萍,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外語系,清華出了很多名人。
㈨ 潞河中學畢業的名人
周文斌,劉紹棠,王洛賓,秦馨菱,宋叔和,馬文昭,曹天欽,黃昆,蔡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