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洪巷初級中學

洪巷初級中學

發布時間:2021-02-02 13:00:38

㈠ 無為縣歷史文化名人知多少

無為縣歷史悠久,無為縣名「始於城口置無為軍,思天下安於無事,取無為而治之意以名之」。夏朝末年,成湯將桀流放到古巢國,也就是今天的無為境內。東周時(周頃王四年起),楚國和吳國多次在此交戰。起初楚國在爭奪中占優勢,於靈王二十四年佔領了巢國全境,後於景王七年滅巢。但此後吳國於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擊敗楚國,並最終於吞並巢國。戰國期間,無為屬楚國。春秋戰國時,無為縣境屬楚居巢。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屬九江郡居巢縣。西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屬淮南國居巢、臨湖、襄安縣。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屬廬江國居巢、臨湖、襄安縣。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罷廬江國為廬江郡。東漢初平四年(193)屬廬江郡居巢、襄安縣。三國時屬吳廬江郡濡須。晉太康元年(280)屬廬江群居巢、臨湖、襄安縣。咸和四年(329)屬豫州。太元(376-396)中,在縣境西北僑置扶陽縣。南朝時,梁太清元年(547)屬南譙郡蘄。隋開皇元年(581)屬廬州襄安縣,縣治在今巢湖市區東北2.5公里處。始設無為鎮(今無城鎮)。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縣地置巢州,又在縣境西北置開城、扶陽縣。七年(624)廢開城、扶陽縣,改巢州為巢縣,無為鎮屬之。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置無為軍,領巢縣、廬江二縣。熙寧三年(1070)析巢、廬江二縣地置無為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無為軍為無為路,屬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為無為州,領無為、廬江、巢縣三縣。明洪武元年(1368)無為州領巢縣1縣,屬中書省。不久復屬廬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無為州不領巢縣,與合肥、舒城、廬江、巢縣同屬廬州府。民國元年(1912)4 月,改無為州為無為縣,仍屬廬州府。民國3年6 月屬安慶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7年7月屬第五專署,10月屬第三專署。民國29年4 月屬第一專署 。1927年8月,中國開始在無為建立組織,從此,無為人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米芾(1051~1107)中國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安徽無為縣,後遷居湖北襄陽,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太後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無繪畫作品傳世。著《山林集》,已佚。其書畫理論見於所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書中。
王之道,字彥猷,號相山居士。宋無為縣人。宣和六年(1124),與兄之義、弟之深,同中進士。始任西揚縣丞,任滿歸里,後任京官,力主抗金。晚年升任樞密使太師,被封為魏國公。著《相山文集》二十六卷、《相山詞》一卷。
楊傑,字次公,自號無為子。宋無為縣人,嘉佑四年進士,北宋年間著名學者、詩人,以山水詩見長。著作多散失,南宋趙世粲搜集其遺作,編成《無為集》十五卷。
焦蹈,安徽無為人,字悅道。生年不詳,卒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乙丑科狀元。
賈易,無為人,派至常州任司法參軍。宋朝大臣。
邢寬(?-1454年)字用夫,直隸無為州(今安徽無為縣)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狀元,原以孫曰恭為第一,但因「曰恭」合字為「暴」,不為明成祖喜,遂改取邢寬。官授翰林院修撰 。
王藺(?-1202)無為縣人,宋朝大臣。
朱昂,無為人,做官30年,廉潔聞於世 。
薛遠(1414-1495)無為人,為官40年 。
吳廷斡(1491-1559)無為人,明朝大臣。
朱萬春,無為人,明朝大臣。
吳光義,無為人,明朝大臣。
劉汝佳,無為人,明朝大臣。
宋佑,無為人,清朝大臣。
汪有典,無為人,清朝大臣。
洪沛霖(1917~1989) 無為縣鶴毛鄉愛國村人(現萬年台) 先後擔任師長、師政委。
吳存榮,1963年5月生,安徽無為人,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華東水利學院農水系農水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學學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
戴安瀾(1904~1942年)又名戴炳陽,原名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無為練溪鄉旗桿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
安心儒 (1827~1901)字和,號樂齋。清無為州人。工山水畫,以大混點繪煙雨景或加淡赭,堆積水墨,痴雲迷雨為最佳。他有一副獨冠一時的精品,赴京御覽。光緒帝視畫面「澗溪小橋下碧流,水上漂一片菜葉」。良久贊曰:「外貌山水,內蘊人物」。於是賜「銅牌」,其上鑄蟠龍。
李辛白(1875~1951)原名修隆,字燮樞,晚號水破山人。湖隴鄉人。清末拔貢。
盧仲農(1877-1942)無為縣無城鎮人。
徐庭瑤 (1892-1974)原名其瑤,字月祥。安徽省無為縣開城鎮先鋒人。
呂惠生(1902-1945)無為縣十里鄉人,抗日英雄。
張愷帆(1908-1991)安徽無為人。著名書法家、著名詩人。
何映華,男,安徽無為縣泉塘鎮祈雨行政村何家八房人。武警中將。 1969年2月入伍,1999年晉升武警少將警銜,2009年晉升武警中將警銜。
劉麟生(1894-1980)無為人,抗戰期間輾轉四川等地,1959年後任職於台灣「駐美大使館」。
盧強,男,漢族,1936年5月生,安徽省無為縣人,就讀蕪湖一中。1987年8月入盟。1964年1月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現任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劉先銀,1963年出生於安徽無為縣姚溝,就讀姚溝初級中學,無為一中。謝立惠(1907-)無為人,大學教授 。
卞仲耘(1916—1966)女,安徽省無為縣人,原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現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黨總支書記、副校長,她是「文革」發生後北京第一個被紅衛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
張昌忠(1910-1931)無為縣忠台鄉人,革命烈士。
田間 (1916—1985)原名童天鑒,安徽省無為縣開城鎮羊山人,著名詩人。
周光春(1917-)無為人。
周彬1942年生安徽無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高級美術師合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黃山書畫院副院長合肥中日友好美術館館長安徽省黃山畫會秘書長安徽省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
劉正昌(1923-1976)無為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戰爭中屢建戰功。
蔣天然(1918-)無為人,空軍將領。
尤月林1974年生,筆名:沫女千,業內尊稱:商皇太子。安徽省無為縣福渡鎮人。中國建築裝飾專家學者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紫府商學會會長,中國紫光建築設計事務所所長,中國紫名都裝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邢朝平,安徽無為人,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代數數論,編碼,密碼,計算機安全的研究,在國外重要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有五十多篇。
呂向陽 ,安徽無為人 ,和王傳福是表兄弟 , 廣州融捷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傳福,安徽省無為人,現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主席。
何邦喜 ,安徽無為人 中國保齡球業的開拓者,希瑪企業集團。
奚小彭(1924-)無為人,著名建築設計師。
金光祖(1926-)無為人,中國科學院遺傳所黨委書記,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 。
戴復東(1928-)無為人,戴安瀾將軍之子,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家駒(1928-)無為人,曾任美國耶魯大學客座研究員,東吳大學系主任,教授。
賴竹岩(1928-2011)無為人,1981年至1988年,擔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1988年至1993年,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1983年至2000年,曾兩度出任廣州花園酒店董事長。
卞立強(1932-)無為人,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全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及秘書長。

㈡ 蜀山鎮的基礎建設

1995年1月縣政府批准了蜀山鎮建設規劃,2002年縣政府批准了蜀山鎮旅遊街建設總體規劃,規劃總佔地面積300畝。
1997年軍二路改線,蜀山鎮在老街道南側新建了一條長約3.5華里的蜀山新街,新街鋪設了寬為15米水泥路面與老街融為一體,同時對老街進行了道路修整,全部鋪上水泥路總長約為2.5華里。擴建了農貿市場,范圍延伸至軍二路,總面積已達15畝。1999年,在新街兩側道路旁架設了路燈。截止2005年度,整個集鎮擴大到了3.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500人,為發展個體工商經營管理戶達600多家,除鎮政府機關外,鎮直駐鎮單位已達30多家,街上的商品琳琅滿目,達到空前絕後的繁榮,蜀山集鎮真正成立蜀山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蜀山鎮共有自來水廠5個。分別是1993年投資35萬元新建的蜀山鎮自來水廠;2002年投資82萬元新建的集中自來水廠和投資205萬元新建的黃姑自來水廠;2003年投資70萬元新建的新安自來水廠;2004年投資42萬元新建的拾聯自來水廠;管網覆蓋全鎮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日供水1200噸,受益人口18000人。 蜀山供電所地處蜀山東街,服務覆蓋13個行政村和蜀山、黃姑、西河三個街道,用電戶數8957戶,其中居民用電8710戶,動力用電247戶。廬江至無為110KV線路一條,從西至東橫穿全鎮,另外35KV線路兩條。分別為巢湖長江水泥廠和百勝水泥廠專用。全鎮10KV線路總長為106.5公里,400V、200V線路長約483.2公里,擁有專用變電台區47座,公用變電台區60座,共計107台配變,配變電總容量達10704KVA。
1992年投入運行的35KV變電所一座,該變電所保證四個鄉鎮(百勝、鶴毛、泉塘、蜀山)及三個大型企業的用電(兩個水泥廠和天一石礦),共有35KV配變11300KVA12台,8條出線。自1998年11月農網改造以來,全鎮共建改配電台區60座,一期改建22座,二期改建38座。經過農網改造大大改善了全鎮用電線路狀況,提高了供電可靠性,保障了全鎮工農業生產生活正常用電。 廣播電視 蜀山鎮廣播站成立於1992年撤區並鄉之時,由黃姑鄉、蜀山鎮兩個廣播站合並而成,整個輸送信號至13個村。1995年建無線調頻發射台,信號傳輸各自然村,同年開通了有線電視,接收18套節目。2001年事業單位改制,文化與廣播合並成文化廣播電視站。2003年底,接通縣有線電視信號,收視38套節目。5個村開辦了有線電視分站。2004年底,全鎮有線電視用戶率達2500戶。
旅遊 泊山洞座落在無為西南下泊山中,距縣城38公里,地處無為、廬江、巢湖兩縣一市交界處,二軍路橫亘下泊山下。《徐霞客游記》載:白湖之畔,往來棲避,故名泊山。自1994年開發以來,先後投入350萬元,建成了江淮獨秀的古溶洞。全洞面積約4000平方米,遊程長800米,洞分三層共有18個大景區、186個景點。洞中鍾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其「石枝、石花、石猴、石鵝管」為溶洞「四絕」,且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是典型的克斯特地貌,美麗的地下宮殿,故有「江北第一洞」美稱。洞旁200米有一座「小九華」之稱的泊佛寺,內有格調高雅、文物書畫根雕展館,山巔有「清風閣」一座,巍然數里可瞻。
蜀山鎮仁泉村有一仁泉井。相傳三國時,曹操領兵伐吳,行至此泉,人乏馬困,軍中疾病流行。曹軍飲此泉而病癒。曹操駐馬嘆曰:惠爾仁泉,遂得名。千百年來,泉邊石頭仍留有曹操駐馬泉邊的蹄印。舊時,泉邊有一石獅,傳說石獅常現身農家阡陌殃苗,農人怒而投石,中其上額,毀其容而為一尊石墩至今。 1985年教育仍實行縣、區、鄉三級管理。時蜀山區教育辦公室轄蜀山、黃姑、百勝、關河、鄭河、合毛、泉塘、建國8個鄉(鎮)教辦室。全區共有小學71所,教學點47個;初中8所,小學附設初中班1所;兩年制高中1所。全區小學在校生12878人,初中在校生4404人,高中在校生341人。小學專任教師399名,初中專任教師137名,高中專任教師16名;小學代課教師56名,初、高中代課教師26名。1985年全區小學入學率為95.6%,鞏固率為97.8%,畢業率為88%,學齡兒童普及率為95.1%。到1987年,8個鄉鎮順利通過初等教育驗收。
1987年以後,教辦的主要工作由抓普初轉到抓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撤區並鄉,區教育辦公室撤銷。將蜀山、黃姑、百勝、建國四鄉並為一鄉,更名為蜀山鎮教育辦公室。1995年鄉鎮再次撤並,將蜀山、黃姑並為一鄉,名稱仍為「蜀山鎮教育辦公室」,直至2004年4月止。2004年教育體制發生重大變革,又撤銷蜀山鎮教育辦公室,成立了無為縣蜀山中心學校。改制後的蜀山中心學校即包括原黃姑初級中學,到2005年,蜀山鎮有縣直屬完中1所,2005年招生在校高中生1120人,初中生810人;教職員工107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72人,學歷合格率90%,初中專任教師35人,學歷合格率100%。學校擁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180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正在改建中,教學樓三棟共3300平方米,標准化操場1座,學校總佔地面積為52畝。
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建制完小7所,教學點5個,中心幼兒園及學前班6個;初中在校生1538人,小學在校生3633人;教職工158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34人,本科合格率占初中教師總數33.9%,小學專任教師91人,大專學歷佔小學教師23.5%,初中學齡入學率99.7%。到2005年底,除縣危改資金撥付外,20年來,鎮政府共為全鎮教育投入622萬元(包括民、代課教師補助、報酬),新建9所小學教學樓9棟,計7627平方米,維修加固校舍5612平方米。初中擁有電腦30台,多媒體教室1個,完小和教學點按要求分別配備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遠程教育收視系統。 蜀山中心衛生院始建於1950年,2005年擁有100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大樓,500平方米的住院樓,90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樓及600平方米商住樓各一棟。2004年底編報了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資金投資項目,即擬建1200平方米的新型住院部大樓計劃。全院現有職工235人,中初級醫務人員32人,其中主治醫師4人;院內設11個臨床科室,有病床30張;進口B彩(法)1台,麥迪遜B超機及圖像記錄儀1台,中日合資製造的彩色經顱多普勒300毫安雙床雙球管X光機一部,日本進口新型連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及口腔科全套設備1台,另有胃鏡、半自動化分析儀、尿八項檢驗分析儀、裂隙燈、三導聯自動分析心電圖機、十一孔手術無影粉、萬能手術床、手術刀包導醫療器械。醫院還配置了電腦、列印機和系統軟體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到2005年底,用於衛生事業總投資達150萬元。
2002年以來,鎮全面實施了住院分娩,產婦住院分娩率達85%左右;兒童疫苗全程接種率平均為99.8%,其中糖丸、百白破、麻疹、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均在100%;醫療服務輻射泉塘、洪巷、百勝、鶴毛周邊四鄉鎮。2000年,一次性通過衛生部一級甲等醫院的創建驗收,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被無為縣人事局、總工會、監察局聯合評議為「人民滿意基層站所」。 蜀山鎮於1992年3月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並在政府機關抽調懂業務、善管理的骨幹組成計生組織。撤區並鄉前,鎮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1992年人口出生率為14.73%,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99.2%,上環率98%,結扎率97%。計生辦對符合生育條件的對象送證上門,對外出群眾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並與流入地保持聯系,共同做好計生對象服務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

㈢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蜀山這個地方

蜀山指四川的山,最早見於杜牧的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孫中山在《祭蜀中死難諸義士》中提到「泱泱岷江,峨峨蜀山,惟蜀有才,奇魂磊落」。 蜀山應在四川境內,很可能是峨嵋山附近一帶的山脈統稱。「蜀山」一詞早年聞名於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系列。
在著名RPG古裝游戲《仙劍奇俠傳》系列中,蜀山各派以道教為宗,斬妖除魔,修仙練道。 [編輯本段]仙劍奇俠傳游戲中蜀山的定義
一、蜀山歷史
夏初(前2000左右),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系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
春秋末期(前700左右),蜀山附近地氣特異,靈力極強的異象被一些方士發現,蜀山也成為傳說中的仙山。開始有修仙之人在這里結廬修煉,但此時並沒有形成一定的宗派,各人的修煉方式也各不相同,全憑自悟。其間有少數人成仙,多為「屍解」,偶然的成分很高。
東漢時期(100),蜀山修仙人數空前繁榮,最多達數千人,分成數百小門派,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修仙方法。各門派宗旨不同,但多數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聯系。同時,蜀山妖類修煉活動頻繁,人類才真正開始了解到世間有「妖」這樣一個種族,蜀山有相當一部分修士以斬妖鋤魔為己任,認為這樣可以積德升仙,蜀山劍俠漸漸出現在民間的傳說中。
東漢末(200),蜀山各門派矛盾爭端不斷,在「仙劍派」的倡導下,蜀山修士蜀山絕頂召開大會,形成一個蜀山各門派的聯盟「蜀山盟」,同時在蜀山絕頂建立總部,形成日後蜀山派的雛形。
東晉時期(400),蜀山各門派逐漸歸並為十幾個門派,最大的「仙劍派」人數已經有上百人,而蜀山中還有不少獨來獨往並不屬於某個門派的修仙之士。各種修仙方式也逐漸完整。當時主流的方式是煉丹服餌,而仙劍派的內功修煉被認為是效果不彰。
南朝梁武帝時期(500),因其信奉佛教,斥蜀山為邪魔外道,招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奮力抗爭,梁武帝人馬慘敗。經此一役,「蜀山盟」元氣大傷,很多以煉丹服餌,僻穀食氣為修煉方式的門派因戰鬥力不強幾乎滅門,而仙劍派因法術高強在此役中立下大功,當時仙劍派掌門統合「蜀山盟」十幾個門派,成立了「蜀山仙劍派」,簡稱「蜀山派」,同時在鎖妖塔周圍大興土木,蜀山派正式形成。
此後,蜀山劍仙基本上以蜀山仙劍派為主流,修煉方式注重內功和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同時,也不排斥其他門派的修煉方式,積極搜集和保存各類修仙方法。
游戲中的蜀山1
二、蜀山組織結構
掌門:
蜀山最高權利者。由上一代掌門指定繼任。原本無其他限制,因第七代掌門因情而出走隱居,造成蜀山群龍無首而大亂,此後便有了只有出家弟子才能擔任掌門的門規。
歷代掌門繼任之時,可通過「天視地聽」和已經成仙的初代掌門溝通,了解蜀山只有歷代掌門才能了解的秘密。
長老:
掌門接任後,比掌門輩分高和同輩分的弟子都有擔任長老的資格,一般掌門會分封十數個或數十個長老,有些是尊稱,有些領有實權,輔佐掌門處理門派事務。
領有實權的長老包括以下幾個職位: 游戲中的蜀山2
真武長老:掌管武術類修煉體系中的功夫傳授、整理、創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務管理,鎖妖塔相關防衛工作
玄氣長老:負責練氣類功法傳授,蜀山歷史文獻整理等工作。
元神長老:負責養神類功法傳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報工作。
律德長老:負責蜀山弟子品行、功過評定,對賞罰提出建議,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務管理。
長老:沒有具體的職位和負責事項,有些並不居住在蜀山,而是雲游在外。(如仙一酒劍仙)
弟子:
蜀山弟子:新入門的弟子對外統稱「蜀山弟子」,此時的任務就是修煉,一般不參與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擔降妖職責,原則上沒有師父的陪伴或特許,不能單獨下山行動,無論俗家還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時的蜀山弟子,只能選擇習武、煉氣、養神三項當中的一項進行修煉。
蜀山全景圖入門弟子:當一個蜀山弟子修煉到一定程度並取得師父和掌門認可後,成為入門弟子。此時會被分配到各個長老轄下,承擔一定的工作。同時,師徒的關系開始鬆散,弟子可向任一長老求教學習任何蜀山修煉方式。升級到入門弟子,在蜀山內部通常也稱「出師」。
入室弟子:由每個長老在入門弟子中自行遴選產生,一般每個長老只選擇1~2名,作為重點培養,將自身絕學傾饢相授。被視做該長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緣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較嚴謹,有時會經過重重考察。
蜀山收弟子可以隨時要求出家為道,但一旦為道的弟子要還俗,必須離開蜀山,對外不可再自稱蜀山弟子,但原有修為如果不被濫用,一般也不會被剝奪。
觸犯門規的弟子會被逐出蜀山,視情節輕重會有剝奪修為的懲罰。 [編輯本段]現實蜀山狀況地處安徽省無為縣西部,鄰近廬江縣,是著名的「荸薺之鄉」,每年向國內外輸出大量綠色荸薺,是中國荸薺的重點產業基地。
有「江北第一洞」之稱的泊山洞便位於此地,洞內怪石嶙峋,妖嬈奇特,是江北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蜀山鎮是皖南的「魚米之鄉」,
每年有大量的優質螃蟹、鱔魚等水產品出口國外,形成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化經濟鏈條,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泊山仙洞
一、環境人口
【地理位置】 區位及面積 蜀山鎮位於無為縣西南角,西與廬江縣白湖鎮相鄰,北與百勝鎮相依,東與泉塘鎮一脈相連,南與洪巷鄉、鶴毛鄉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460畝,水面積4230畝,丘陵及山場面積1662畝。
【地形與地貌】全鎮地勢平坦除鳳凰山、仁泉、方圩三村部分地區為丘陵山區外,絕大多數為圩區。涵蓋在四大圩口,即:七聯圩、團結圩、拾聯圩和臨河圩。佔全鎮面積的85%以上。
【自然資源及礦產資源】 全鎮土地資源豐富,多為潛育型青湖泥田土,底質厚,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種植水稻。主要水資源有西河、勞改河、郭公河流域,水系發達,圩內河渠溝叉星雲密布,總長達40-50公里;鎮境內山林資源有下泊山、鳳凰山、團山、鳥官山、老陳山;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是石灰石,儲量超過2億噸,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其它 蜀山鎮旅遊資源也較發達:皖北第一洞——泊山洞旅遊景區就坐落在方圩下泊山的腳下,洞內共開發三層形成十八大景區、186個景點,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石枝、石旗、石花、石鵝管堪稱溶洞四絕。另蜀山鎮打造的旅遊街,正在形成「吃、住、購、娛、游」為一體的旅遊格局。
【建置沿革】 1985年,蜀山鎮轄8個行政村(以下簡稱村),144個村民小組,有4397戶,人口16434人,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
1992年,撤區並鄉,蜀山鎮轄31個村、一個街道居委會,共4275個村民小組,15006戶,人口約6.3萬人,總面積138平方公里。
1995年撤鄉並鄉,蜀山鎮轄16個村,一個街道居委會,共232個村民小組,7806戶,人口3.4萬人,總面積55平方公里。
2004年並村,蜀山鎮轄蜀山、黃姑、西河三個街道居委會,蜀山、黃姑、阮疃、集中、張李、仁泉、鳳凰、拾聯、新安、方圩、天保、蘇疃、白湖13個村,15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3.5萬人,總面積56.4平方公里,蜀山街道為鎮政府所在地。
【人口狀況】2005年全鎮總人口為34618人,其中男性18348人,女性16270人;農業戶口8033戶,30985人,非農戶口908戶,3633人。除漢族外,有高山族4人,藏族、回族、黎族各3人,蒙古族2人,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阿昌族各1人,共20人,占總人口的0.06%。
二、區域經濟

【工商業】截止2005年底,全鎮共有9家石料企業,5家自來水廠及1座輪窯廠、兩個加油站和一個液化氣站,千噸以上船舶120艘,與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院上海分院簽訂的開發泊山風景區項目已動工;與上海綠房子公司聯手規劃開發蜀山旅遊街前期工程部分已告竣工;由新加坡外商獨資的「皖紅」農產品加工企業已完成廠房初建。為發展傳統產業,蜀山境內種植的荸薺已注冊為「宛紅」牌,蜀山鎮也因此被巢湖市政府授予「農產品出口基地」稱號。全鎮企業年實現工業產值6380萬元,營業收入6350萬,利潤578萬元,上繳稅金128萬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全鎮種植業以水稻、荸薺、席草為主。1985年全鎮耕地主要是種植兩季水稻且品種單一。撤區並鄉後,全鎮開始種植荸薺,且面積不斷擴大。2005年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為主向多種經營轉變。全年早稻6000畝,一季稻12000畝;瓜果、蔬菜2500畝,席草500畝,蓮藕500畝,甘蔗900畝,棉花1200畝,頭茬荸薺8000畝;水產養殖4500畝。深圩區和山區普遍推廣五早,即早花生20畝,早毛豆30畝,早西瓜50畝,早馬鈴薯18畝,早玉米10畝等作物。隨著種植業內部結構的不斷調整,蜀山鎮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特別是早稻面積逐步被頭茬荸薺種植所代替。全鎮糧食總產值達850萬噸,荸薺約3萬噸,其它作物5萬噸左右。
【林業】「八五」、「九五」、「十五」期間,全鎮山場面積1800畝,均為集體粗放種植管理,林木主要是松樹、杉樹等低產林和少量果樹。撤區並鄉,全鎮封山育林達到一千多畝,基本上消滅了荒山。2002年起,實施退耕還林,種植了330畝,易揚,分布於白湖、方圩、張李、仁泉四村以及二軍路兩側綠色長廊面積佔200畝,主要樹種為楊樹、桃樹、水杉、石榴等。全鎮溪旁、塘壩邊以及沿省道軍二路兩旁植樹400餘畝。
【畜禽水產業】水產養殖,蜀山鎮水系發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5年前,全鎮所有的溝塘河道都充分得到了利用,主要養殖普通的魚類,像鰱魚、草魚、青鯤、鯿魚、鯽魚等。到2005年之後,全鎮養殖面積達到5000多畝,並且養殖品種由普通魚蝦為主轉型以養殖螃蟹、黃鱔等特種水產為主,並實施稻田養魚技術。像蜀山村、張李村、集中村、蘇疃村的實行了網箱養鱔,面積達到了400多畝。水產養殖正在向節約化精品化方向發展,全鎮水產品產量達到3000多噸,可獲效益7000萬元以上。
畜禽養殖生產以農戶散養為主,主要飼養雞、鵝、鴨、生豬以及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用途的耕牛,一般農戶家庭飼養家禽達30隻左右,年出欄生豬達1頭左右。2005年全鎮生豬存欄5743頭,出欄6105頭,產肉105萬斤,家禽飼養達20萬只左右,出售15萬只,其餘均為自產自銷。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和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全鎮耕牛的飼養量在逐年減少。
【財政金融】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3492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849萬元,農業總產值1509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為16828萬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802%、875%、796%、786%。各項稅收為688萬元,其中:國稅75萬元,地稅163萬元。人均純收入2735元。與1985年相比增長了450%。
【其它】黃姑街農歷「三月二十八」大型農貿交流會源起明朝天啟帝辛年間的廟會,距今已有380多年。明清時,黃姑街有上、中、下三廟,每年節至,數里鄉民趕廟會、購農資,曾有過繁榮景象。1945年日本投降前,縱火毀廟,古街滿目瘡痍,水患頻臨,難再復甦。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20年來,黃姑「三月二十八」又舊貌燦然,每至黃姑節,商品交易繁榮,成交額約達320萬元,年稅費收入16萬元,有效地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蜀山鎮街農歷「三月三」大型農貿集市交易古已有之,早於清初,原為廟會,會址在天井山一帶。後經數年遷演,到20世紀初遂遷至蜀山街興會。解放後至改革開放前,「三月三」主要以竹、木、鐵等農資交易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交易內容發生了變化,農資、農用、服飾、餐飲、娛樂、休閑應有盡有,每年「三月三」三天集會的成交額在400萬元左右,年稅費收入近20萬元,成為蜀山地區便民、惠民的一大亮點。
三、基礎建設

【集鎮建設】1995年1月縣政府批准了蜀山鎮建設規劃,2002年縣政府批准了蜀山鎮旅遊街建設總體規劃,規劃總佔地面積300畝。
1997年軍二路改線,蜀山鎮在老街道南側新建了一條長約3.5華里的蜀山新街,新街鋪設了寬為15米水泥路面與老街融為一體,同時對老街進行了道路修整,全部鋪上水泥路總長約為2.5華里。擴建了農貿市場,范圍延伸至軍二路,總面積已達15畝。1999年,在新街兩側道路旁架設了路燈。截止2005年度,整個集鎮擴大到了3.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500人,為發展個體工商經營管理戶達600多家,除鎮政府機關外,鎮直駐鎮單位已達30多家,街上的商品琳琅滿目,達到空前絕後的繁榮,蜀山集鎮真正成立蜀山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蜀山鎮共有自來水廠5個。分別是1993年投資35萬元新建的蜀山鎮自來水廠;2002年投資82萬元新建的集中自來水廠和投資205萬元新建的黃姑自來水廠;2003年投資70萬元新建的新安自來水廠;2004年投資42萬元新建的拾聯自來水廠;管網覆蓋全鎮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日供水1200噸,受益人口18000人。
【交通】截至2005年底,全鎮修建鄉村道路總里程225.7公里,其中四級公路17公里,總投資812萬元,以工代賑215萬元,個人捐資15萬元,村民自籌82萬元,鄉鎮幫扶104萬元。20年來,共為國家征繳交通規費、稅收款約1800萬元。
【水利】蜀山鎮境內共有兩處國營水利站,即臨河圩中心排灌站、西河排灌站,總裝機容量1090千瓦;四座鄉屬站,即團結圩圩口的蘇疃站,團結圩站和茅草埂站、七聯圩圩口的奶奶渡站、鳳凰站;總裝機容量1000千瓦,村屬站共26座,31台電機,總裝機容量797千瓦。全鎮總裝機容量2887千瓦,總受益面積達5.3萬畝。20年來,全鎮新疏浚河道29.5公里,治理河埂圩堤65公里,開挖山塘水庫200餘萬立方。
【供電】蜀山供電所地處蜀山東街,服務覆蓋13個行政村和蜀山、黃姑、西河三個街道,用電戶數8957戶,其中居民用電8710戶,動力用電247戶。廬江至無為110KV線路一條,從西至東橫穿全鎮,另外35KV線路兩條。分別為巢湖長江水泥廠和百勝水泥廠專用。全鎮10KV線路總長為106.5公里,400V、200V線路長約483.2公里,擁有專用變電台區47座,公用變電台區60座,共計107台配變,配變電總容量達10704KVA。
1992年投入運行的35KV變電所一座,該變電所保證四個鄉鎮(百勝、鶴毛、泉塘、蜀山)及三個大型企業的用電(兩個水泥廠和天一石礦),共有35KV配變11300KVA12台,8條出線。自1998年11月農網改造以來,全鎮共建改配電台區60座,一期改建22座,二期改建38座。經過農網改造大大改善了全鎮用電線路狀況,提高了供電可靠性,保障了全鎮工農業生產生活正常用電。
【郵電】蜀山郵電局成立於解放初,1994年初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998年完成企業改制,實行郵電分營,組成郵政、電信、移動三家,實現了個人委代辦經營與自辦移動業務相結合。三家服務范圍為蜀山鎮、百勝鎮、泉塘鎮、鶴毛鄉四個鄉鎮,覆蓋70個村。截止2004年底,交換機容量達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百分之百覆蓋,程式控制電話用戶18500部,行動電話用戶16500部。
四、社會事業
【文化】廣播電視 蜀山鎮廣播站成立於1992年撤區並鄉之時,由黃姑鄉、蜀山鎮兩個廣播站合並而成,整個輸送信號至13個村。1995年建無線調頻發射台,信號傳輸各自然村,同年開通了有線電視,接收18套節目。2001年事業單位改制,文化與廣播合並成文化廣播電視站。2003年底,接通縣有線電視信號,收視38套節目。5個村開辦了有線電視分站。2004年底,全鎮有線電視用戶率達2500戶。
旅遊 泊山洞座落在無為西南下泊山中,距縣城38公里,地處無為、廬江、巢湖兩縣一市交界處,二軍路橫亘下泊山下。《徐霞客游記》載:白湖之畔,往來棲避,故名泊山。自1994年開發以來,先後投入350萬元,建成了江淮獨秀的古溶洞。全洞面積約4000平方米,遊程長800米,洞分三層共有18個大景區、186個景點。洞中鍾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其「石枝、石花、石猴、石鵝管」為溶洞「四絕」,且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是典型的克斯特地貌,美麗的地下宮殿,故有「江北第一洞」美稱。洞旁200米有一座「小九華」之稱的泊佛寺,內有格調高雅、文物書畫根雕展館,山巔有「清風閣」一座,巍然數里可瞻。
蜀山鎮仁泉村有一仁泉井。相傳三國時,曹操領兵伐吳,行至此泉,人乏馬困,軍中疾病流行。曹軍飲此泉而病癒。曹操駐馬嘆曰:惠爾仁泉,遂得名。千百年來,泉邊石頭仍留有曹操駐馬泉邊的蹄印。舊時,泉邊有一石獅,傳說石獅常現身農家阡陌殃苗,農人怒而投石,中其上額,毀其容而為一尊石墩至今。
【教育】1985年教育仍實行縣、區、鄉三級管理。時蜀山區教育辦公室轄蜀山、黃姑、百勝、關河、鄭河、合毛、泉塘、建國8個鄉(鎮)教辦室。全區共有小學71所,教學點47個;初中8所,小學附設初中班1所;兩年制高中1所。全區小學在校生12878人,初中在校生4404人,高中在校生341人。小學專任教師399名,初中專任教師137名,高中專任教師16名;小學代課教師56名,初、高中代課教師26名。1985年全區小學入學率為95.6%,鞏固率為97.8%,畢業率為88%,學齡兒童普及率為95.1%。到1987年,8個鄉鎮順利通過初等教育驗收。
1987年以後,教辦的主要工作由抓普初轉到抓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撤區並鄉,區教育辦公室撤銷。將蜀山、黃姑、百勝、建國四鄉並為一鄉,更名為蜀山鎮教育辦公室。1995年鄉鎮再次撤並,將蜀山、黃姑並為一鄉,名稱仍為「蜀山鎮教育辦公室」,直至2004年4月止。2004年教育體制發生重大變革,又撤銷蜀山鎮教育辦公室,成立了無為縣蜀山中心學校。改制後的蜀山中心學校即包括原黃姑初級中學,到2005年,蜀山鎮有縣直屬完中1所,2005年招生在校高中生1120人,初中生810人;教職員工107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72人,學歷合格率90%,初中專任教師35人,學歷合格率100%。學校擁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180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正在改建中,教學樓三棟共3300平方米,標准化操場1座,學校總佔地面積為52畝。
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建制完小7所,教學點5個,中心幼兒園及學前班6個;初中在校生1538人,小學在校生3633人;教職工158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34人,本科合格率占初中教師總數33.9%,小學專任教師91人,大專學歷佔小學教師23.5%,初中學齡入學率99.7%。到2005年底,除縣危改資金撥付外,20年來,鎮政府共為全鎮教育投入622萬元(包括民、代課教師補助、報酬),新建9所小學教學樓9棟,計7627平方米,維修加固校舍5612平方米。初中擁有電腦30台,多媒體教室1個,完小和教學點按要求分別配備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遠程教育收視系統。
【衛生】蜀山中心衛生院始建於1950年,2005年擁有100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大樓,500平方米的住院樓,90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樓及600平方米商住樓各一棟。2004年底編報了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資金投資項目,即擬建1200平方米的新型住院部大樓計劃。全院現有職工235人,中初級醫務人員32人,其中主治醫師4人;院內設11個臨床科室,有病床30張;進口B彩(法)1台,麥迪遜B超機及圖像記錄儀1台,中日合資製造的彩色經顱多普勒300毫安雙床雙球管X光機一部,日本進口新型連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及口腔科全套設備1台,另有胃鏡、半自動化分析儀、尿八項檢驗分析儀、裂隙燈、三導聯自動分析心電圖機、十一孔手術無影粉、萬能手術床、手術刀包導醫療器械。醫院還配置了電腦、列印機和系統軟體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到2005年底,用於衛生事業總投資達150萬元。
2002年以來,鎮全面實施了住院分娩,產婦住院分娩率達85%左右;兒童疫苗全程接種率平均為99.8%,其中糖丸、百白破、麻疹、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均在100%;醫療服務輻射泉塘、洪巷、百勝、鶴毛周邊四鄉鎮。2000年,一次性通過衛生部一級甲等醫院的創建驗收,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被無為縣人事局、總工會、監察局聯合評議為「人民滿意基層站所」。
【計劃生育】蜀山鎮於1992年3月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並在政府機關抽調懂業務、善管理的骨幹組成計生組織。撤區並鄉前,鎮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1992年人口出生率為14.73%,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99.2%,上環率98%,結扎率97%。計生辦對符合生育條件的對象送證上門,對外出群眾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並與流入地保持聯系,共同做好計生對象服務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
【蜀 山 大 記 事】
1、1991年12月撤區並鄉,蜀山鎮轄區直、駐鎮單位、老蜀山鎮、黃姑鄉、百勝鄉、建國鄉共三十一個行政村,6.3萬人口。
2、1993年10月蜀山鎮投資近200萬元開發泊山洞,1994年對外開放。
3、1994年11月蜀山鎮投資30萬元新建蜀山自來水廠。
4、1995年4月,蜀山鎮開通程式控制電話。
5、1995年12月撤區並鄉,蜀山鎮原百勝鄉劃歸六店鄉,原建國鄉劃歸泉塘鄉,此時蜀山轄原黃姑鄉和蜀山鎮共十六個村。
6、1996年省道軍二路在蜀山境內改道全面貫通。
7、1996年10月,蜀山鎮新辦公樓落成。
8、1997年,蜀山鎮全面改制鄉鎮企業,將原集體性質的鎮村辦企業改制為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
9、1997年,蜀山鎮將原來初級中學並歸蜀山高級中學
10、1999年7月蜀山鎮拾聯圩滿破,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
11、2000年5月蜀山鎮撤村並村,將原白湖村和建成村合並為白湖村;將蘇疃村和新栗村合並為蘇疃村;將新安村和雙圩村合並為新安村。此時,蜀山鎮轄十三個行政村。
12、2001年8月份,蜀山鎮新街架設路燈,推動集鎮文明建設。
13、2003年,蜀山鎮引進上海綠房投資公司興建蜀山旅遊街。

㈣ 是否真有蜀山蜀山如何

蜀山簡介
蜀山指四川的山,最早見於杜牧的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孫中山在《祭蜀中死難諸義士》中提到「泱泱岷江,峨峨蜀山,惟蜀有才,奇魂磊落」。 蜀山應在四川境內,很可能是峨嵋山附近一帶的山脈統稱。「蜀山」一詞早年聞名於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系列。
在著名RPG古裝游戲《仙劍奇俠傳》系列中,蜀山各派以道教為宗,斬妖除魔,修仙練道。
地處安徽省無為縣西部,鄰近廬江縣,是著名的「荸薺之鄉」,每年向國內外輸出大量綠色荸薺,是中國荸薺的重點產業基地。
有「江北第一洞」之稱的泊山洞便位於此地,洞內怪石嶙峋,妖嬈奇特,是江北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蜀山鎮是皖南的「魚米之鄉」,
每年有大量的優質螃蟹、鱔魚等水產品出口國外,形成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化經濟鏈條,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泊山仙洞

一、環境人口

【地理位置】 區位及面積 蜀山鎮位於無為縣西南角,西與廬江縣白湖鎮相鄰,北與百勝鎮相依,東與泉塘鎮一脈相連,南與洪巷鄉、鶴毛鄉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5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460畝,水面積4230畝,丘陵及山場面積1662畝。
【地形與地貌】全鎮地勢平坦除鳳凰山、仁泉、方圩三村部分地區為丘陵山區外,絕大多數為圩區。涵蓋在四大圩口,即:七聯圩、團結圩、拾聯圩和臨河圩。佔全鎮面積的85%以上。
【自然資源及礦產資源】 全鎮土地資源豐富,多為潛育型青湖泥田土,底質厚,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種植水稻。主要水資源有西河、勞改河、郭公河流域,水系發達,圩內河渠溝叉星雲密布,總長達40-50公里;鎮境內山林資源有下泊山、鳳凰山、團山、鳥官山、老陳山;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是石灰石,儲量超過2億噸,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其它 蜀山鎮旅遊資源也較發達:皖北第一洞——泊山洞旅遊景區就坐落在方圩下泊山的腳下,洞內共開發三層形成十八大景區、186個景點,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石枝、石旗、石花、石鵝管堪稱溶洞四絕。另蜀山鎮打造的旅遊街,正在形成「吃、住、購、娛、游」為一體的旅遊格局。
【建置沿革】 1985年,蜀山鎮轄8個行政村(以下簡稱村),144個村民小組,有4397戶,人口16434人,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
1992年,撤區並鄉,蜀山鎮轄31個村、一個街道居委會,共4275個村民小組,15006戶,人口約6.3萬人,總面積138平方公里。
1995年撤鄉並鄉,蜀山鎮轄16個村,一個街道居委會,共232個村民小組,7806戶,人口3.4萬人,總面積55平方公里。
2004年並村,蜀山鎮轄蜀山、黃姑、西河三個街道居委會,蜀山、黃姑、阮疃、集中、張李、仁泉、鳳凰、拾聯、新安、方圩、天保、蘇疃、白湖13個村,15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3.5萬人,總面積56.4平方公里,蜀山街道為鎮政府所在地。
【人口狀況】2005年全鎮總人口為34618人,其中男性18348人,女性16270人;農業戶口8033戶,30985人,非農戶口908戶,3633人。除漢族外,有高山族4人,藏族、回族、黎族各3人,蒙古族2人,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阿昌族各1人,共20人,占總人口的0.06%。

二、區域經濟

【工商業】截止2005年底,全鎮共有9家石料企業,5家自來水廠及1座輪窯廠、兩個加油站和一個液化氣站,千噸以上船舶120艘,與冶金工業部勘察研究院上海分院簽訂的開發泊山風景區項目已動工;與上海綠房子公司聯手規劃開發蜀山旅遊街前期工程部分已告竣工;由新加坡外商獨資的「皖紅」農產品加工企業已完成廠房初建。為發展傳統產業,蜀山境內種植的荸薺已注冊為「宛紅」牌,蜀山鎮也因此被巢湖市政府授予「農產品出口基地」稱號。全鎮企業年實現工業產值6380萬元,營業收入6350萬,利潤578萬元,上繳稅金128萬元,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全鎮種植業以水稻、荸薺、席草為主。1985年全鎮耕地主要是種植兩季水稻且品種單一。撤區並鄉後,全鎮開始種植荸薺,且面積不斷擴大。2005年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為主向多種經營轉變。全年早稻6000畝,一季稻12000畝;瓜果、蔬菜2500畝,席草500畝,蓮藕500畝,甘蔗900畝,棉花1200畝,頭茬荸薺8000畝;水產養殖4500畝。深圩區和山區普遍推廣五早,即早花生20畝,早毛豆30畝,早西瓜50畝,早馬鈴薯18畝,早玉米10畝等作物。隨著種植業內部結構的不斷調整,蜀山鎮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特別是早稻面積逐步被頭茬荸薺種植所代替。全鎮糧食總產值達850萬噸,荸薺約3萬噸,其它作物5萬噸左右。
【林業】「八五」、「九五」、「十五」期間,全鎮山場面積1800畝,均為集體粗放種植管理,林木主要是松樹、杉樹等低產林和少量果樹。撤區並鄉,全鎮封山育林達到一千多畝,基本上消滅了荒山。2002年起,實施退耕還林,種植了330畝,易揚,分布於白湖、方圩、張李、仁泉四村以及二軍路兩側綠色長廊面積佔200畝,主要樹種為楊樹、桃樹、水杉、石榴等。全鎮溪旁、塘壩邊以及沿省道軍二路兩旁植樹400餘畝。
【畜禽水產業】水產養殖,蜀山鎮水系發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5年前,全鎮所有的溝塘河道都充分得到了利用,主要養殖普通的魚類,像鰱魚、草魚、青鯤、鯿魚、鯽魚等。到2005年之後,全鎮養殖面積達到5000多畝,並且養殖品種由普通魚蝦為主轉型以養殖螃蟹、黃鱔等特種水產為主,並實施稻田養魚技術。像蜀山村、張李村、集中村、蘇疃村的實行了網箱養鱔,面積達到了400多畝。水產養殖正在向節約化精品化方向發展,全鎮水產品產量達到3000多噸,可獲效益7000萬元以上。
畜禽養殖生產以農戶散養為主,主要飼養雞、鵝、鴨、生豬以及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用途的耕牛,一般農戶家庭飼養家禽達30隻左右,年出欄生豬達1頭左右。2005年全鎮生豬存欄5743頭,出欄6105頭,產肉105萬斤,家禽飼養達20萬只左右,出售15萬只,其餘均為自產自銷。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和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全鎮耕牛的飼養量在逐年減少。
【財政金融】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3492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849萬元,農業總產值1509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為16828萬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802%、875%、796%、786%。各項稅收為688萬元,其中:國稅75萬元,地稅163萬元。人均純收入2735元。與1985年相比增長了450%。
【其它】黃姑街農歷「三月二十八」大型農貿交流會源起明朝天啟帝辛年間的廟會,距今已有380多年。明清時,黃姑街有上、中、下三廟,每年節至,數里鄉民趕廟會、購農資,曾有過繁榮景象。1945年日本投降前,縱火毀廟,古街滿目瘡痍,水患頻臨,難再復甦。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20年來,黃姑「三月二十八」又舊貌燦然,每至黃姑節,商品交易繁榮,成交額約達320萬元,年稅費收入16萬元,有效地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
蜀山鎮街農歷「三月三」大型農貿集市交易古已有之,早於清初,原為廟會,會址在天井山一帶。後經數年遷演,到20世紀初遂遷至蜀山街興會。解放後至改革開放前,「三月三」主要以竹、木、鐵等農資交易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交易內容發生了變化,農資、農用、服飾、餐飲、娛樂、休閑應有盡有,每年「三月三」三天集會的成交額在400萬元左右,年稅費收入近20萬元,成為蜀山地區便民、惠民的一大亮點。

三、基礎建設

【集鎮建設】1995年1月縣政府批准了蜀山鎮建設規劃,2002年縣政府批准了蜀山鎮旅遊街建設總體規劃,規劃總佔地面積300畝。
1997年軍二路改線,蜀山鎮在老街道南側新建了一條長約3.5華里的蜀山新街,新街鋪設了寬為15米水泥路面與老街融為一體,同時對老街進行了道路修整,全部鋪上水泥路總長約為2.5華里。擴建了農貿市場,范圍延伸至軍二路,總面積已達15畝。1999年,在新街兩側道路旁架設了路燈。截止2005年度,整個集鎮擴大到了3.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500人,為發展個體工商經營管理戶達600多家,除鎮政府機關外,鎮直駐鎮單位已達30多家,街上的商品琳琅滿目,達到空前絕後的繁榮,蜀山集鎮真正成立蜀山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蜀山鎮共有自來水廠5個。分別是1993年投資35萬元新建的蜀山鎮自來水廠;2002年投資82萬元新建的集中自來水廠和投資205萬元新建的黃姑自來水廠;2003年投資70萬元新建的新安自來水廠;2004年投資42萬元新建的拾聯自來水廠;管網覆蓋全鎮3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日供水1200噸,受益人口18000人。
【交通】截至2005年底,全鎮修建鄉村道路總里程225.7公里,其中四級公路17公里,總投資812萬元,以工代賑215萬元,個人捐資15萬元,村民自籌82萬元,鄉鎮幫扶104萬元。20年來,共為國家征繳交通規費、稅收款約1800萬元。
【水利】蜀山鎮境內共有兩處國營水利站,即臨河圩中心排灌站、西河排灌站,總裝機容量1090千瓦;四座鄉屬站,即團結圩圩口的蘇疃站,團結圩站和茅草埂站、七聯圩圩口的奶奶渡站、鳳凰站;總裝機容量1000千瓦,村屬站共26座,31台電機,總裝機容量797千瓦。全鎮總裝機容量2887千瓦,總受益面積達5.3萬畝。20年來,全鎮新疏浚河道29.5公里,治理河埂圩堤65公里,開挖山塘水庫200餘萬立方。
【供電】蜀山供電所地處蜀山東街,服務覆蓋13個行政村和蜀山、黃姑、西河三個街道,用電戶數8957戶,其中居民用電8710戶,動力用電247戶。廬江至無為110KV線路一條,從西至東橫穿全鎮,另外35KV線路兩條。分別為巢湖長江水泥廠和百勝水泥廠專用。全鎮10KV線路總長為106.5公里,400V、200V線路長約483.2公里,擁有專用變電台區47座,公用變電台區60座,共計107台配變,配變電總容量達10704KVA。
1992年投入運行的35KV變電所一座,該變電所保證四個鄉鎮(百勝、鶴毛、泉塘、蜀山)及三個大型企業的用電(兩個水泥廠和天一石礦),共有35KV配變11300KVA12台,8條出線。自1998年11月農網改造以來,全鎮共建改配電台區60座,一期改建22座,二期改建38座。經過農網改造大大改善了全鎮用電線路狀況,提高了供電可靠性,保障了全鎮工農業生產生活正常用電。
【郵電】蜀山郵電局成立於解放初,1994年初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998年完成企業改制,實行郵電分營,組成郵政、電信、移動三家,實現了個人委代辦經營與自辦移動業務相結合。三家服務范圍為蜀山鎮、百勝鎮、泉塘鎮、鶴毛鄉四個鄉鎮,覆蓋70個村。截止2004年底,交換機容量達2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百分之百覆蓋,程式控制電話用戶18500部,行動電話用戶16500部。
四、社會事業
【文化】廣播電視 蜀山鎮廣播站成立於1992年撤區並鄉之時,由黃姑鄉、蜀山鎮兩個廣播站合並而成,整個輸送信號至13個村。1995年建無線調頻發射台,信號傳輸各自然村,同年開通了有線電視,接收18套節目。2001年事業單位改制,文化與廣播合並成文化廣播電視站。2003年底,接通縣有線電視信號,收視38套節目。5個村開辦了有線電視分站。2004年底,全鎮有線電視用戶率達2500戶。
旅遊 泊山洞座落在無為西南下泊山中,距縣城38公里,地處無為、廬江、巢湖兩縣一市交界處,二軍路橫亘下泊山下。《徐霞客游記》載:白湖之畔,往來棲避,故名泊山。自1994年開發以來,先後投入350萬元,建成了江淮獨秀的古溶洞。全洞面積約4000平方米,遊程長800米,洞分三層共有18個大景區、186個景點。洞中鍾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其「石枝、石花、石猴、石鵝管」為溶洞「四絕」,且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是典型的克斯特地貌,美麗的地下宮殿,故有「江北第一洞」美稱。洞旁200米有一座「小九華」之稱的泊佛寺,內有格調高雅、文物書畫根雕展館,山巔有「清風閣」一座,巍然數里可瞻。
蜀山鎮仁泉村有一仁泉井。相傳三國時,曹操領兵伐吳,行至此泉,人乏馬困,軍中疾病流行。曹軍飲此泉而病癒。曹操駐馬嘆曰:惠爾仁泉,遂得名。千百年來,泉邊石頭仍留有曹操駐馬泉邊的蹄印。舊時,泉邊有一石獅,傳說石獅常現身農家阡陌殃苗,農人怒而投石,中其上額,毀其容而為一尊石墩至今。
【教育】1985年教育仍實行縣、區、鄉三級管理。時蜀山區教育辦公室轄蜀山、黃姑、百勝、關河、鄭河、合毛、泉塘、建國8個鄉(鎮)教辦室。全區共有小學71所,教學點47個;初中8所,小學附設初中班1所;兩年制高中1所。全區小學在校生12878人,初中在校生4404人,高中在校生341人。小學專任教師399名,初中專任教師137名,高中專任教師16名;小學代課教師56名,初、高中代課教師26名。1985年全區小學入學率為95.6%,鞏固率為97.8%,畢業率為88%,學齡兒童普及率為95.1%。到1987年,8個鄉鎮順利通過初等教育驗收。
1987年以後,教辦的主要工作由抓普初轉到抓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撤區並鄉,區教育辦公室撤銷。將蜀山、黃姑、百勝、建國四鄉並為一鄉,更名為蜀山鎮教育辦公室。1995年鄉鎮再次撤並,將蜀山、黃姑並為一鄉,名稱仍為「蜀山鎮教育辦公室」,直至2004年4月止。2004年教育體制發生重大變革,又撤銷蜀山鎮教育辦公室,成立了無為縣蜀山中心學校。改制後的蜀山中心學校即包括原黃姑初級中學,到2005年,蜀山鎮有縣直屬完中1所,2005年招生在校高中生1120人,初中生810人;教職員工107人,其中高中專任教師72人,學歷合格率90%,初中專任教師35人,學歷合格率100%。學校擁有現代化多媒體教室180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正在改建中,教學樓三棟共3300平方米,標准化操場1座,學校總佔地面積為52畝。
全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建制完小7所,教學點5個,中心幼兒園及學前班6個;初中在校生1538人,小學在校生3633人;教職工158人,其中初中專任教師34人,本科合格率占初中教師總數33.9%,小學專任教師91人,大專學歷佔小學教師23.5%,初中學齡入學率99.7%。到2005年底,除縣危改資金撥付外,20年來,鎮政府共為全鎮教育投入622萬元(包括民、代課教師補助、報酬),新建9所小學教學樓9棟,計7627平方米,維修加固校舍5612平方米。初中擁有電腦30台,多媒體教室1個,完小和教學點按要求分別配備了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遠程教育收視系統。
【衛生】蜀山中心衛生院始建於1950年,2005年擁有1000平方米的門診綜合大樓,500平方米的住院樓,900平方米的職工宿舍樓及600平方米商住樓各一棟。2004年底編報了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資金投資項目,即擬建1200平方米的新型住院部大樓計劃。全院現有職工235人,中初級醫務人員32人,其中主治醫師4人;院內設11個臨床科室,有病床30張;進口B彩(法)1台,麥迪遜B超機及圖像記錄儀1台,中日合資製造的彩色經顱多普勒300毫安雙床雙球管X光機一部,日本進口新型連體式牙科綜合治療機及口腔科全套設備1台,另有胃鏡、半自動化分析儀、尿八項檢驗分析儀、裂隙燈、三導聯自動分析心電圖機、十一孔手術無影粉、萬能手術床、手術刀包導醫療器械。醫院還配置了電腦、列印機和系統軟體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到2005年底,用於衛生事業總投資達150萬元。
2002年以來,鎮全面實施了住院分娩,產婦住院分娩率達85%左右;兒童疫苗全程接種率平均為99.8%,其中糖丸、百白破、麻疹、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均在100%;醫療服務輻射泉塘、洪巷、百勝、鶴毛周邊四鄉鎮。2000年,一次性通過衛生部一級甲等醫院的創建驗收,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被無為縣人事局、總工會、監察局聯合評議為「人民滿意基層站所」。
【計劃生育】蜀山鎮於1992年3月成立計劃生育辦公室,並在政府機關抽調懂業務、善管理的骨幹組成計生組織。撤區並鄉前,鎮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15‰左右,1992年人口出生率為14.73%,一直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99.2%,上環率98%,結扎率97%。計生辦對符合生育條件的對象送證上門,對外出群眾發放《流動人口婚育證明》,並與流入地保持聯系,共同做好計生對象服務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
【蜀 山 大 記 事】
1、1991年12月撤區並鄉,蜀山鎮轄區直、駐鎮單位、老蜀山鎮、黃姑鄉、百勝鄉、建國鄉共三十一個行政村,6.3萬人口。
2、1993年10月蜀山鎮投資近200萬元開發泊山洞,1994年對外開放。
3、1994年11月蜀山鎮投資30萬元新建蜀山自來水廠。
4、1995年4月,蜀山鎮開通程式控制電話。
5、1995年12月撤區並鄉,蜀山鎮原百勝鄉劃歸六店鄉,原建國鄉劃歸泉塘鄉,此時蜀山轄原黃姑鄉和蜀山鎮共十六個村。
6、1996年省道軍二路在蜀山境內改道全面貫通。
7、1996年10月,蜀山鎮新辦公樓落成。
8、1997年,蜀山鎮全面改制鄉鎮企業,將原集體性質的鎮村辦企業改制為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
9、1997年,蜀山鎮將原來初級中學並歸蜀山高級中學。
10、1999年7月蜀山鎮拾聯圩滿破,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
11、2000年5月蜀山鎮撤村並村,將原白湖村和建成村合並為白湖村;將蘇疃村和新栗村合並為蘇疃村;將新安村和雙圩村合並為新安村。此時,蜀山鎮轄十三個行政村。
12、2001年8月份,蜀山鎮新街架設路燈,推動集鎮文明建設。
13、2003年,蜀山鎮引進上海綠房投資公司興建蜀山旅遊街。

㈤ 無為縣洪巷中學夏曉輝老師耦毆打學生一事,教育部門會怎麼處理

教育部門會嚴肅處理的

㈥ 1.真的有蜀山這個地方2.仙劍3里的那些蜀山道觀是從什麼地方取的景

1: 合肥大蜀山距市中心約10公里,面積8500畝,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版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潛權山余脈,山勢東南高,西北低,呈橢圓形,由火山噴發而成。古火山應有的火山錐、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頸等火山遺跡至今保存完整。

據《爾雅-釋山》講「蜀」是「獨」的意思,因大蜀山無崗阜連屬,只是孤單單的一
座山,所以叫蜀山。又據《廬州府志》記載:「有蜀僧於此結廬,偶思鄉水以錫卓地,
泉汩汩而出,嘗之有瞿塘峽味,因名為蜀井」。所以又有人說蜀山是以此而名的。

相對來說,前一種說法更可靠.但是這很難考證了
後一種說法多半是一種民間傳說,不能就說沒這個可能,但是這無形中似乎增添了大蜀山的神奇色彩

蜀山這個概念更多是從《蜀山劍俠傳》中的仙家聚集地流傳下來的,現實中有沒有?說有也行,仙家府邸,非有緣人不得窺徑.

2 拍攝地點主要在浙江橫店

㈦ 仙劍中蜀山是原型那裡

【現實蜀山狀況】
地處安徽省無為縣西部,鄰近廬江縣,是著名的「荸薺之鄉」,每年向國內外輸出大量綠色荸薺,是中國荸薺的重點產業基地。 有「江北第一洞」之稱的泊山洞便位於此地,洞內怪石嶙峋,妖嬈奇特,是江北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蜀山鎮是皖南的「魚米之鄉」, 每年有大量的優質螃蟹、鱔魚等水產品出口國外,形成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化經濟鏈條,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附:
蜀山簡介
在著名RPG古裝游戲《仙劍奇俠傳》系列中,蜀山各派以道教為宗,斬妖除魔,修仙練道。
[編輯本段]仙劍奇俠傳游戲中蜀山的定義
一、蜀山歷史
夏初(前2000左右),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系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 春秋末期(前700左右),蜀山附近地氣特異,靈力極強的異象被一些方士發現,蜀山也成為傳說中的仙山。開始有修仙之人在這里結廬修煉,但此時並沒有形成一定的宗派,各人的修煉方式也各不相同,全憑自悟。其間有少數人成仙,多為「屍解」,偶然的成分很高。 東漢時期(100),蜀山修仙人數空前繁榮,最多達數千人,分成數百小門派,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修仙方法。各門派宗旨不同,但多數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聯系。同時,蜀山妖類修煉活動頻繁,人類才真正開始了解到世間有「妖」這樣一個種族,蜀山有相當一部分修士以斬妖鋤魔為己任,認為這樣可以積德升仙,蜀山劍俠漸漸出現在民間的傳說中。 東漢末(200),蜀山各門派矛盾爭端不斷,在「仙劍派」的倡導下,蜀山修士蜀山絕頂召開大會,形成一個蜀山各門派的聯盟「蜀山盟」,同時在蜀山絕頂建立總部,形成日後蜀山派的雛形。 東晉時期(400),蜀山各門派逐漸歸並為十幾個門派,最大的「仙劍派」人數已經有上百人,而蜀山中還有不少獨來獨往並不屬於某個門派的修仙之士。各種修仙方式也逐漸完整。當時主流的方式是煉丹服餌,而仙劍派的內功修煉被認為是效果不彰。 南朝梁武帝時期(500),因其信奉佛教,斥蜀山為邪魔外道,招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奮力抗爭,梁武帝人馬慘敗。經此一役,「蜀山盟」元氣大傷,很多以煉丹服餌,僻穀食氣為修煉方式的門派因戰鬥力不強幾乎滅門,而仙劍派因法術高強在此役中立下大功,當時仙劍派掌門統合「蜀山盟」十幾個門派,成立了「蜀山仙劍派」,簡稱「蜀山派」,同時在鎖妖塔周圍大興土木,蜀山派正式形成。 此後,蜀山劍仙基本上以蜀山仙劍派為主流,修煉方式注重內功和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同時,也不排斥其他門派的修煉方式,積極搜集和保存各類修仙方法。 在《仙劍奇俠傳一》中鎖妖塔最終被李逍遙、林月如、趙靈兒一行人所毀,林月如被壓倒而犧牲。 游戲中的蜀山1二、蜀山組織結構
掌門: 蜀山最高權利者。由上一代掌門指定繼任。原本無其他限制,因第七代掌門因情而出走隱居,造成蜀山群龍無首而大亂,此後便有了只有出家弟子才能擔任掌門的門規。 歷代掌門繼任之時,可通過「天視地聽」和已經成仙的初代掌門溝通,了解蜀山只有歷代掌門才能了解的秘密。 長老: 掌門接任後,比掌門輩分高和同輩分的弟子都有擔任長老的資格,一般掌門會分封十數個或數十個長老,有些是尊稱,有些領有實權,輔佐掌門處理門派事務。 領有實權的長老包括以下幾個職位:游戲中的蜀山2真武長老:掌管武術類修煉體系中的功夫傳授、整理、創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務管理,鎖妖塔相關防衛工作 玄氣長老:負責練氣類功法傳授,蜀山歷史文獻整理等工作。 元神長老:負責養神類功法傳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報工作。 律德長老:負責蜀山弟子品行、功過評定,對賞罰提出建議,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務管理。 長老:沒有具體的職位和負責事項,有些並不居住在蜀山,而是雲游在外。(如仙一酒劍仙) 弟子: 蜀山弟子:新入門的弟子對外統稱「蜀山弟子」,此時的任務就是修煉,一般不參與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擔降妖職責,原則上沒有師父的陪伴或特許,不能單獨下山行動,無論俗家還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時的蜀山弟子,只能選擇習武、煉氣、養神三項當中的一項進行修煉。 蜀山全景圖入門弟子:當一個蜀山弟子修煉到一定程度並取得師父和掌門認可後,成為入門弟子。此時會被分配到各個長老轄下,承擔一定的工作。同時,師徒的關系開始鬆散,弟子可向任一長老求教學習任何蜀山修煉方式。升級到入門弟子,在蜀山內部通常也稱「出師」。 入室弟子:由每個長老在入門弟子中自行遴選產生,一般每個長老只選擇1~2名,作為重點培養,將自身絕學傾饢相授。被視做該長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緣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較嚴謹,有時會經過重重考察。 蜀山收弟子可以隨時要求出家為道,但一旦為道的弟子要還俗,必須離開蜀山,對外不可再自稱蜀山弟子,但原有修為如果不被濫用,一般也不會被剝奪。 觸犯門規的弟子會被逐出蜀山,視情節輕重會有剝奪修為的懲罰。)

㈧ 洪巷中學拿刀捅同學的壞人抓到了嗎

前幾天自首了。

㈨ 無為縣洪巷中心學校怎麼樣

簡介:無為縣洪巷中心學校 ,地處無為縣西南,中心本部位於洪巷街道西南側,原名無為回縣洪巷初級中學。學答校佔地面積36000餘平方米,建築總面積7000餘平方米。學區內現有初中2所、完全小學13所,在校學生總數近5000人,在校教職工314人,其中中學教師101人,小學教師154人,學歷達標率100%。在教育局組織的對2008/2009學年度發展性督導評估中,位於全縣第八名。曾先後榮獲無為縣首批「規范初中」、無為縣「文明單位」、無為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稱號。
注冊資本:49萬人民幣

㈩ 究竟有蜀山嗎

真正的蜀山 蜀山,以滿山遍野鬱郁蔥蔥的蒼松翠柏,奇花異草引人入勝.尤其在周圍山新建了2萬余畝水面的人工湖,佔地400多畝的烈士陵園,面積70公頃植物園和度假村.八十餘公頃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動物園.長達370米的"安徽第一畫廊"---蜀山畫廊,及十二生肖園,匹特博彩彈射擊娛樂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櫻花園,月季園,楓樹林等.在這些園林.水泊的簇擁烘托下,蜀山顯的更加嫵媚,分外妖嬈,春日的景色尤其迷人.登臨山巔,極目遠眺,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漁帆隱約,漫步山麋林園,桃紅柳綠,蝶舞蜂喧,花團錦簇,竹影扶疏,令人心曠神怡. 游戲中的 蜀山派 夏初(前 2000 左右),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系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 春秋末期(前 700 左右),蜀山附近地氣特異,靈力極強的異象被一些方士發現,蜀山也成為傳說中的仙山。開始有修仙之人在這里結廬修煉,但此時並沒有形成一定的宗派,各人的修煉方式也各不相同,全憑自悟。其間有少數人成仙,多為「屍解」,偶然的成分很高。 東漢時期( 100 ),蜀山修仙人數空前繁榮,最多達數千人,分成數百小門派,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修仙方法。各門派宗旨不同,但多數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聯系。同時,蜀山妖類修煉活動頻繁,人類才真正開始了解到世間有「妖」這樣一個種族,蜀山有相當一部分修士以斬妖鋤魔為己任,認為這樣可以積德升仙,蜀山劍俠漸漸出現在民間的傳說中。 東漢末( 200 ),蜀山各門派矛盾爭端不斷,在「仙劍派」的倡導下,蜀山修士蜀山絕頂召開大會,形成一個蜀山各門派的聯盟「蜀山盟」,同時在蜀山絕頂建立三皇殿,形成日後蜀山派的雛形。 東晉時期( 400 ),蜀山各門派逐漸歸並為十幾個門派,最大的「仙劍派」人數已經有上百人,而蜀山中還有不少獨來獨往並不屬於某個門派的修仙之士。各種修仙方式也逐漸完整。當時主流的方式是煉丹服餌,而仙劍派的內功修煉被認為是效果不彰。 南朝梁武帝時期( 500 ),因其信奉佛教,斥蜀山為邪魔外道,招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奮力抗爭,梁武帝人馬慘敗。經此一役,「蜀山盟」元氣大傷,很多以煉丹服餌,僻穀食氣為修煉方式的門派因戰鬥力不強幾乎滅門,而仙劍派因法術高強在此役中立下大功,當時仙劍派掌門統合「蜀山盟」十幾個門派,成立了「蜀山仙劍派」,簡稱「蜀山派」,同時在鎖妖塔周圍大興土木,蜀山派正式形成。 此後,蜀山劍仙基本上以蜀山仙劍派為主流,修煉方式注重內功和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同時,也不排斥其它門派的修煉方式,積極搜集和保存各類修仙方法。 蜀山組織結構 掌門 蜀山最高權利者。由上一代掌門指定繼任。原本無其它限制,因第七代掌門因情而出走隱居,造成蜀山群龍無首而大亂,此後便有了只有出家弟子才能擔任掌門的門規。 歷代掌門繼任之時,可通過「天視地聽」和已經成仙的初代掌門溝通,了解蜀山只有歷代掌門才能了解的秘密。 長老 掌門接任後,比掌門輩分高和同輩分的弟子都有擔任長老的資格,一般掌門會分封十數個或數十個長老,有些是尊稱,有些領有實權,輔佐掌門處理門派事務。 領有實權的長老包括以下幾個職位 真武長老 :掌管武術類修煉體系中的功夫傳授、整理、創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務管理,鎖妖塔相關防衛工作 玄氣長老 :負責練氣類功法傳授,蜀山歷史文獻整理等工作。 元神長老 :負責養神類功法傳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報工作。 律德長老 :負責蜀山弟子品行、功過評定,對賞罰提出建議,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務管理。 長老:沒有具體的職位和負責事項,有些並不居住在蜀山,而是雲游在外。(如仙一酒劍仙) 弟子 蜀山弟子 :新入門的弟子對外統稱「蜀山弟子」,此時的任務就是修煉,一般不參與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擔降妖職責,原則上沒有師父的陪伴或特許,不能單獨下山行動,無論俗家還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時的蜀山弟子,只能選擇習武、煉氣、養神三項當中的一項進行修煉。 入門弟子 :當一個蜀山弟子修煉到一定程度並取得師父和掌門認可後,成為入門弟子。此時會被分配到各個長老轄下,承擔一定的工作。同時,師徒的關系開始鬆散,弟子可向任一長老求教學習任何蜀山修煉方式。升級到入門弟子,在蜀山內部通常也稱「出師」。 入室弟子 :由每個長老在入門弟子中自行遴選產生,一般每個長老只選擇 1~2 名,作為重點培養,將自身絕學傾囊相授。被視做該長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緣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較嚴謹,有時會經過重重考察。 蜀山收弟子可以隨時要求出家為道,但一旦為道的弟子要還俗,必須離開蜀山,對外不可再自稱蜀山弟子,但原有修為如果不被濫用,一般也不會被剝奪。 觸犯門規的弟子會被逐出蜀山,視情節輕重會有剝奪修為的懲罰。 蜀山修練體系 習武 御劍: 最基本和最常見的蜀山仙術,是通過氣而操縱劍凌空飛行,具有強大殺傷力,是每個弟子都必須掌握的仙術。 符籙: 符和籙的合稱。符指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的筆畫屈曲、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的符號、圖形;籙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秘文,一般也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符籙是天神的文字,是傳達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鎮魔。 咒術: 應用咒語祈請神明、詛咒鬼蜮的一種方術。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達到除邪消災、逢凶化吉的目的。 禁術: 又稱「禁法」。「禁」有禁止、禁錮、遏制之意。可遏制鬼物、毒蟲猛獸和驅治疾疫。 煉氣 存思: 一名「存想」。閉合雙眼或微閉雙眼,存想內觀某一物體或神真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進入氣功能境界。 守一: 其主旨為守持人之精、氣、神,使之不內耗,不外逸,長期充盈體內,與形體相抱而為一。以為修習此術,可以延年益壽,乃至長生久視。 行氣: 亦稱煉氣、食氣、服氣。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是指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而往往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內息法兩大類。其重點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從而延年益壽。 導引: 是修煉者以自力引動肢體所作的俯仰屈伸運動(常和行氣、按摩等相配合),以鍛煉形體的一種養生術,屬氣功中之動功。 養神 內視: 又稱內觀。是一種凈心止念的方術。「內視遠聽四方,令我耳目注萬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見萬里之外事。」 存神: 亦名思神,意謂存思人體之中、天地之間各種「神靈」。 辟穀: 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即不食五穀雜糧。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同時,人體中有三蟲,專靠得此谷氣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產生邪欲而無法成仙。 服食: 又名服餌,指服食葯物以養生。世間和非世間有某些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長生不死。 外丹: 原稱煉丹術。為避免其與內丹相混淆,改稱外丹。這是以爐鼎燒煉礦物類葯物,製取「長生不死」仙丹的一種方術。 蜀山現狀 僅僅十餘年,蜀山在新掌門徐長卿的領導下日益興旺,規模已經擴展到之前的三倍有餘。 前山新增了上清宮、三皇殿等建築。東側更有兵庫、冠庫、符庫、經庫四大倉庫作為蜀山收藏之所。後山鎖妖塔畔,新增祖師殿作為懷思歷代掌門之所。無極閣帝醮峰之上,新增醮壇、經堂、符籙閣等為修煉仙術的場所。 西側變化最大,劍頂上為修煉劍術之處,有練武場、劍氣台、存思堂等,山風呼嘯,地勢絕險。南部為丹崖,有齋房、丹房、御風台,用來煉丹食氣。中間地熱較低的背風之處為步虛谷,為眾弟子的居所。

閱讀全文

與洪巷初級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