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山中學的育人目標
發展全面 人格健全 特長彰顯 視野開闊 適應社會
Ⅱ 實現初中教學育人價值的幾點做法
如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要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習慣;要養成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要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習慣。如何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教師要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學習基礎(興趣)的培養;教師要教會學生建立「錯、典型題集」,夯實基礎,提高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問問題,敢問問題,從問題中發現不足,從不足中落實基礎。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這是數學新課程標准對數學教育提出的要求。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就不能無視這種差異,而應因人定標、因材施教。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發展」教育觀下,我們必須認清應試教育下存在的問題,不是填鴨式教學,不是被動式學習,而是學生主動去動手、探索、實踐、獲得知識過程。初中數學知識固有的特點:初一知識點多、初二難點多、初三考點多。而農村初中學生由於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比如學校的教育、家庭的環境等影響,普遍表現出學習習慣較差,並且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本文就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和如何打好基礎,談一談個人幾年來在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一線的做法和體會。希望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境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一、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我國古代就有對習慣的研究。《新三字徑》中的第一句話講到「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意思是說,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近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
1、要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習慣。農村中學學生水平不一、紀律差,課堂應組織學生專心地參與到教學環境過程,不分神、不做小動作、不做一切與課堂無關事情,專心聽講,專心思考,隨著課堂教學步驟走。聽課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學會聽課對初中生學習尤為重要。在聽課方法上要特別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1)聽清每節課的要求;(2)聽明白知識引入及其形成過程;(3)聽懂每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老師對重、難點的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難點要在聽課中弄明白;(4)聽懂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5)聽課後要做好小結。當然,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滿堂灌」,掌握講授新知識的最佳時間,使學生聽後有效,達到聽課的根本目的。
「思」是指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沒有發動起來,在思維方法上,應使學生注意:(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學習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麼」?(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膽提出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內容,會「思」才會「學」。
「記」是指學生做課堂筆記。初中生一般不會合理地做課堂筆記,通常是老師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把「抄」代替了「記」,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同學筆記雖全,但收效甚微。因此:(1)記筆記要服從聽課,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疑點、記解題方法和思路。(3)記小結課後思考題。使學生明「記」是為了「聽」和「思」服務的。
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這一主要環節達到較好的境界。
2、要養成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有的學生作業字跡潦草、做題馬虎、錯誤率高;有的學生作業不規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學生對作業不及時的訂正,沒有反思的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是指有利於學生發展的作業習慣。因此要求學生在數學作業方面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①養成規范作業的習慣:做到專心、細致、字跡清楚,做錯能及時、認真訂正。作業不拖拉,及時交作業但不單純為趕作業。
②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能讓學生學會自選作業、自編作業,在綜合性和研究性作業中又能合理分工,團結協作。
③養成學生對作業反思的習慣:通過對作業的反思,能夠及時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查漏補缺。
Ⅲ 如何貫徹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實現育人目標
一個好的學校,最主要的是良好文化氛圍,老師應該要做好榜樣的作用,校長更回要萬事親歷親為,在外可以答有官氣,但在校內應該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好榜樣。中學教育對一個學生的成才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學生走向墮落從此開始,很多學生走向成功也是從此開始。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影響,抵制誘惑的能力弱,加之父母教育方式不善,初中生是很需要學校關愛的。指導思想重要,但實際行動更重要。
Ⅳ 國家制定的初中階段育人的課程目標是什麼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育人目標:學有特長 全面發展 德智雙全 身心兩健。
Ⅳ 育人目標怎麼寫
科學規劃為引領,整體推進字培養目標。
「會運動、懂禮儀、善學習、能合作、惹人愛」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提出新的人才標准,它充分體現了與時代發展、個體生命價值實現相協調的價值取向。為了使這一目標得以實現,我們將它慎重地寫進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中。規劃中,「了解並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同時兼具現代文明修養的『基礎扎實、全面發展、敢於創造』的健康人」 的育人目標是一個生成性的、發展性的思想體系。其中,我們對「全面發展」的界定就是:會運動、懂禮儀、善學習、能合作、惹人愛。
而學校教學、教育、後勤等方面的三年規劃都圍繞學校三年規劃發展目標來制定。也就是說,在三年規劃的引領下,「會運動、懂禮儀、善學習、能合作、惹人愛」培養目標就這樣「浸」在學校的每份計劃里,「浸」在學校的每份制度里,「潤」在每個學科里,「潤」在每一節課當中,滲透在我們學校的方方面面。
二、完善機制為保障,全員參與培養目標。
學校的培養目標必須通過課程來實現,學校一切教育活動都是課程。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會運動、懂禮儀、善學習、能合作、惹人愛」要求,對大多數教師都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不簡單,因此學校主要在機制方面給與了充分的保障。
Ⅵ 上海市復旦初級中學的育人目標
傳承 「服務、團結、犧牲」的復旦精神,培養具有愛國、明禮、自律道德品質的學回生;遵循「博學而篤志,切答問而近思」的復旦校訓,培養具有樂學、勤學、善學學習品質的學生;踐行「努力前程」的偉人期望,培養具有健康、樂觀、向上身心品質的學生。
Ⅶ 成都市石室聯合中學的育人目標
學校以「誠信友愛、勤學善思、健康和諧」為育人目標,注重學生行為習慣,愛心、責任心,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形成了在細節處管理,情感中育人,實踐中培德的德育工作特色。我校學生常規過硬、思維活躍、成績優異、綜合素質高、充滿愛心,受到社會好評。共有19個班被評為市級、直屬級先進班集體,274名學生被評為市級、直屬級優秀學生幹部和三好學生。在省、市級藝體比賽中,學校共獲獎226項次,學生個人獲獎近兩千人次。2003年以來,我校學生因綜合素質發展突出,取得中考加分資格者近千人。2006年我校管弦樂團獲四川省器樂比賽一等獎、全國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銀獎。
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中敢為人先,以定期舉行的教育教學研討會、新課程研討會、「園丁杯」青年教師賽課、學術年會等系列活動構建教師發展平台,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我校教師在國家級、省市級賽課和教學設計大賽中共獲獎60餘人次,參加國家級、省級《新課程標准示範課》錄像34人次,共有200多篇論文在市級以上各類優秀論文評比中獲獎。該校學生參加全國初中數學聯賽,獲全國一等獎總人數多次居全省之冠,學校年年獲競賽優勝集體;學生參加NOIP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成績連年居省、市前茅。我校升入成都石室中學、成都樹德中學、成都七中三所名校的學生人數,每年都在當年畢業學生總人數的60%以上。
我校多次派骨幹教師到全國各地名校進修學習或考察,並派出40餘名教師到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參加培訓和進行交流,先後接待來自全國各地教育界同仁1000多人,接待來自各國師生友好訪問團10餘次。
十度風雨春秋,載錄豐碩業績。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將繼續發揚寬宏堅毅、求實創新的聯中精神,振翅九霄,翱翔雲天……
Ⅷ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目標
小學教育專業堅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較高思想素養、寬厚基礎知識、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綜合素質,能適應小學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小學教師為培養目標。其綜合素質概括為一個核心、兩種水平、六種能力、十二項基本功。
即是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中小學教育的意義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離不開教育與知識產權制度的支撐。隨著人類社會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已經凸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
如何把知識產權教育廣泛深入到青少年中去,如何將培養創造創新能力與知識產權制度結合起來,為創新型國家儲備基石,這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有關學校的重視。
許多學校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教育,有與小發明小創造結合,有與美術小製作結合,有與科技創新活動結合,也有與研究性課程結合,更有滲透到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教育中的。
通過知識產權教育,部分學校學生與教職員工對知識產權的知曉率已達到90%以上,專利申請量逐年遞升,創新方案、創造成果、創意作品大量涌現,教師、學生的創新的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展現。
這不僅使青少年樹立起尊重和保護創造成果的意識,也培養了青少年創新品質、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
Ⅸ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育人目標是什麼
義務教育是依照法律規定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統一實施的具有普及性、內強制性、免費性的學校教育,容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實現社會公平的起點。接受義務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實施義務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中之重。
本世紀初,中國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在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和免費之後,國家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
(9)初級中學育人目標擴展閱讀
推進教育公平體現在三個方面:教育機會均等,教學過程均等,教育結果公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均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本質屬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務的法定職責,更是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將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是學校的均衡發展,因為學校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實施機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