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三》紀錄片中個人物的現在狀況
復讀的天空
高三七班最後有18名同學落榜,除了一位棄學打工,剩下的17位,悉數選擇了復讀。
鍾生明當年一走出考場,就對山上的父親說,「我的任務完成了。」落榜在他意料之中,他無所謂,暑假出去打工,干什麼始終不肯說,只是一個字「混」。
當著昔日同學的面,他樂於炫耀自己掙錢的能耐,他說自己打網游,最多時存了1萬多,即便打工,也是每月4000多元。在一片驚羨的感嘆聲中,不禁眉飛色舞。
一同落榜的「死黨」陳斌,在家人的安排下,上了一所外地的自費大專。鍾生明一下子冷清了,泉州的叔叔看著這個侄子不爭氣,把他強拉到了外地學校復讀。
一位看了《高三》的師兄,對這個不愛讀書但機靈透頂的小師弟,頗有興趣,對他說,只要考上大學,可以幫助他在網遊方面發展,鍾生明覺得,這是出身貧寒的自己最好的機會。
他說,一年來,心性收斂不少,沒再翻牆曠課,也沒再上網,「英語可以考及格了,數學還是不行,不知道最後會怎麼樣。」
他看好女同學馮銀靖,總是拍著對方的肩膀,哥們一般地說,「你是高三7最大的希望,現在還是。」
馮銀靖覺得這話特真誠,她本來成績很穩定,卻意外地考砸了。她心理素質好,從不怯場,最後只能歸咎於「命不好」。落榜後,有次聽到鍾生明還這么說,竟在電話里哭了出來。
張麗華學的畫畫,2005年差1分與中國美術學院失之交臂,隨後去廣東畫了三個月的糖果裝飾紙後,又回來復讀。今年,因為專業聯考全軍覆沒,她幾乎確定將第三次復讀。這個戴著蛤蟆鏡、裝束略顯另類的女孩,是大家公認的堅強者,即便這樣,依然談笑風生,她說,這個秋天還會回來。
吳喬玲不再課堂上鼓搗卡通人物畫了,周浩再也沒有機會抓拍到她在霧氣蒙蒙的窗戶上塗鴉的場景。
林麗珍落榜後想死的心都有了,所幸父母開明,疏導,小女孩卻背上了日益沉重的十字架,一再對記者機械化地重復,「再考不上,父母怎麼想,怎麼想?」
學校附近聽說有一座很靈的寺廟,每逢高考,香火特旺,幾個復讀的女孩悄悄拜過,「除此之外,不知道還能再使什麼勁」。
去年年底,武平一中把校門換了,大家開玩笑說,風水破壞了,兆頭不好。
大學啊,大學
林佳燕的日記終於翻到了大學那一頁,她去了中央民族大學,讀對外漢語專業。在同學們眼裡,這是個極端刻苦的女孩,內心敏感而又脆弱,不善與人交往。
班長鍾淑梅也在北京,讀的是婦聯下屬的中華女子學院,卻很少聯繫到林佳燕,2005年,《高三》紀錄片在北京首映時,差不多同學都到了,惟獨她這個重要角色缺席,後來北京的同學聚會,她也沒來。
王錦春在武平,斷斷續續地收到一些同學的反饋,說,林佳燕在外面做家教,被騙了中介費。班主任很擔心,這個學生,單純,沒有社會經驗,總是背負太多沉重的壓力。
後來,教師節佳燕發來簡訊,只是一句話,「好人一生平安」。王錦春才稍稍安下心來,「她有牽掛,就說明她還好」。
鍾淑梅,第一學期在中華女子學院,特絕望,什麼都適應不了,哭著和母親說,要回去復讀,被勸住了。她不習慣飲食,不習慣氣候,不習慣北方人的處事方式,熬過了一年,現在好了許多。
因為上網,認識了長春一個大三的師兄,那段灰心的日子,常受其鼓勵,便漸生愛慕之心,又因為路途遙遠,大一也才見了兩面,說不清以後該怎麼辦。
高三的時候,她喜歡過班上的男同學,因為學業為重,大家允諾高考後再在一起,結果是,高考走了,感覺也找不回來了,於是相約做朋友。
畢業班裡的愛情,就像縫隙間的小草,幾多枯榮。
王越和林清(化名)這對班上的小戀人算是都出去了,一個在泉州師范學院,一個在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坐火車需要14個小時。剛過去的五一,王越又站了一夜火車去了泉州,看到林清很活躍,又是兼職,又是自己搞舞蹈隊。小夥子深深地自卑,對記者絕口不提愛情的未來。
他只說,再也沒有回過武平,再也沒有和同學聯系過,因為差距從進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了。他說,自己讀的不是大學,是大專,不一樣。
他和林清提過分手,林清重感情,死活不答應,高中的時候,幾次一鬧別扭,女孩子就灌自己白酒。王越說,我拿她沒辦法。
才一年,現實的無奈,已經讓這個率性的大男孩,變得憂心忡忡。他後來給周浩發過簡訊,說不想再看片子了,後悔死了,更怕林清將來後悔,「也許現在不會,將來肯定會」。
因為地處閉塞,信息不通,大多數同學進了並不滿意的大學。曾元英至今都在懊悔,選擇天津財貿學院虧了,她的高考成績原本可以讀中央財大,或者廈門大學,當然懊悔歸懊悔,她說,心情一天天在好起來。
只有鍾添青,已經在安徽的一所專科學校讀了一個月了,卻發現現實與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大,心灰意冷,又回到了武平,繼續復讀。
無休止的句號
持續一年的跟蹤拍攝,最終讓班主任王錦春喜憂參半。
因為不甘心失敗,他才接了高三7班,沒想到結果更糟,高考成績創下了執教生涯的最差記錄。
有老師私下嘀咕,是不是攝像機惹的禍?王錦春堅決否認,現在,他又帶著另一個畢業班,夙興夜寐,試圖畫上圓滿的句號。
《高三》央視版本播出後,王錦春成了地方上的名人,2005年被推上了武平縣十佳青年的位置。此前數年,他幾度與省勞模、五四獎章擦肩而過,難免心灰意冷。
而即便這惟一的「好處」,卻也來得僥幸,提名名單的決選採取了大眾投票方式,他在書面投票中高居榜首,卻在簡訊投票中落在了最後,兩相平衡的結果是排名十佳的末尾。
他還和往常一樣,送妻子去上無休止的醫院夜班,然後折回學校,守著70名畢業生直到宿舍熄燈,9歲的女兒呆在家裡,偶爾會在電話里哭著說,爸爸,我害怕。
這兩年,武平一中走了不少老師,鄭副校長粗粗算了一下,不下數十位,「那真是釜底抽薪,學校惟有無奈。」
作為教學骨乾的王錦春還留著,去年,石獅市一所中學校長看到央視的報道,高薪挖他,允諾安排妻子工作,他咬咬牙,想著學校對自己還算不錯,於心不忍。
一年過後,他說不清選擇是對還是錯,紀錄片在當地的影響正日益減弱,這樣的機會也許不復再有。
當年的同事,現在有的成了他的領導,有的喬遷大都市,這些世俗的比照,不免煩擾心境,王老師聊以自慰的便只剩下桃李滿天下,他總是如數家珍地訴說著自己的輝煌,那些年薪動輒數十萬的學生,那些至今未被打破的學校高考成績記錄。
畢業班依然熱鬧,他照舊早晨5點半起床,騎著摩托上班,在學校泡到晚上11點,學生不在宿舍里唧唧喳喳後才回家睡覺。
作為一名教師,他說,已經夠了,雖然不免自嘲的味道。他的一位學生曾經定性老師「性格決定命運」,在弟子的眼中,40歲的老師或可生活得更好,可惜沒有勇氣告別。
⑵ 武平一中高三7班怎樣啊10屆
還可以。不錯。
在哪個班都一樣,關鍵看你自己可學
再好的班,你不學,誰也沒有辦法
⑶ 《高三》是真的拍了武平一中的一屆高三7班學生么
習慣了的話誰會想起這還是現場直播。。。「我的人生沒有綵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
⑷ 一個有關於高考的視頻!!
該視頻叫《高三》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的攝影記者、製片人周浩同志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跟蹤拍攝王老師及其所擔任班主任的高三(7)班,製作完成的紀錄片《高三》已於2005年11月27日11:10分在央視新聞頻道「紀事」欄目播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Biy2tH4Z2g/在此可以下載
王錦春同志主要先進事跡
在邊遠的武平山城,有這樣一個人:
他一直相信人生總會與誰有某種機緣。
他執著認為青春總應該做點什麼,好讓平淡如水的生活有一點激動與喝彩,好讓如梭的歲月在無聲地流逝之後,總還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回憶與記念。
他後來終於知道,那個與他有著某種機緣的是「學生」,而那份執著是「教育」。
他,就是武平一中的青年教師王錦春。
王錦春,男,1967年6月生,福建武平縣萬安鄉小密村人,1989年7月畢業於福建師大中文系,同年8月分配至武平一中任教,現為武平一中高級教師。
記得正是那個昭示著希望與收獲的金秋八月,王錦春成了武平一中的一名教師。看著這里盼望長大卻又稚氣未脫的學生,看著這里強手如林的教師,他有些心虛。
學校領導是理解年輕人的,知道年輕人需要鼓勵,更需要磨煉。學校為此制訂了一套「幫帶」青年教師的措施,而青年教師必須在三年內成才——這既是厚望也是壓力啊。然而王老師的心卻平靜了下來,他堅信這里就是他耕耘的熱土。只要辛苦勞作,蜜蜂是會飛來的,他的桃李會是滿園的。
(一)
「給我重一點的擔子吧,我要盡快成長」。
初上崗位,學校按慣例只安排他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當他知道學校的工作安排後,年輕的甘於重壓的心跳動開了:「那麼多的老教師除了擔任兩個班的學科教學任務外,都還擔任了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我這二十剛出頭的後生怎能如此安逸?況且身為人民教師,教學和德育工作同等重要,我除了教學還得做些德育工作,這樣才能讓自己盡快成熟。不行,我得找校長去!」
校長聽了他的請求後,笑著說:「年輕人,我們給你多一點的時間,讓你先在教學上成熟起來吧,以後的擔子有你挑的。」
「不,」王老師語氣堅定地說,「重壓之下才能充實。給我重一點的擔子吧,我要盡快成長。」
於是,這一學年王老師成了高一(6)班的班主任,並擔任高一(5)(6)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任務。
(二)
「對學生的真愛需要用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
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王老師手記
王老師有一點特別,每一屆的畢業典禮上,他都很少說話。他說,無需言語——學生們知道他這時會想些什麼,「祝願」、「希望」是多餘的,他知道學生不會辜負他的期望。在過去的許許多多日子裡,他都是透明的,他的喜怒哀樂,他的高尚、淺薄,在學生面前從不隱瞞掩飾,他從不在學生面前給自己頭上畫上一道神聖的光環。王老師深深知道,「為人師表」決不是正襟危坐,沒有喜怒,沒有哀樂,沒有人之常情;「教書育人」也決不是做好好先生,而應有愛有恨,既愛浪子回頭,也恨鐵不成鋼。
王老師在做班主任過程中,曾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由於來自窮鄉僻壤,父母又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使他養成了一種自卑、孤僻的性格,看不起父母,也不與城裡的同學來往。王老師在詳細了解了情況後,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對他動情地說:「我曾經與你同病相憐,我讀高中時家境與你相似,父母生了十個孩子,家裡沒有更多的收入來源,總是窮,我們都是苦孩子出身。我最難忘的是高一時有一次上體育課的情形。那個下午上體育課,是期末測試勻體向上項目,剛好那天我的褲子屁股上的一塊補丁的線脫落了,而老師又要我第一個測試,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毅然地上了。雖然那塊補丁在北風中被吹得不停地抖動,但我的心裡卻很坦然,因為我深深知道,貧窮不是我們的過錯,也不是父母的過錯,我們和父母都無法選擇出身,但我們有權選擇奮斗;貧窮改變不了親情,相反,親情可以使我們更加『富有』。這種『富有』是我們一生快樂的源泉。」王老師的話說完後他非常激動。此後,他的自卑、孤僻的性格有了很大改變。
「真誠、熱情、原則、諒解」是他做班主任的法寶。記得九0年,他參加全縣的作文教學評優活動,由於板書不合理,時間掌握不好而落選,當他把落選的消息自責地第一個告訴學生,學生們先是靜寂爾後掌聲雷動時,他感動得熱淚盈眶;記得九五年,他的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一些誤解沒被評上三好學生時,他只是用熱情的雙臂將他緊緊抱住;記得九八年,他的一個姓石的學生因為偷了班裡同學大米,他是如何的怒目圓睜、聲色俱厲,而當這個學生知錯認錯,他又是如何地一趟趟往學校政教處跑,求領導們手下留情,給他一次改過的機會……
一樁樁一件件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他對學生的是真愛,而學生回報他的是真情。請看一位學生在畢業多年後給他信中的一句話:「不再相見,並不意味著分離;不通音訊,並不意味著忘記。」
(三)
自己開懇的,即便是一寸,
也是最寬廣的土地。
自己播種的,哪怕是一粒,
也是最誘人的果實。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王老師的心也常常躁動不安。然而他卻強迫自己靜下心來,鑽進陋室,習慣性地凝視書桌上架著的座右銘:「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勁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閑游,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然後坐在書桌旁,或是看書學習,或是整理資料、抄寫卡片,或是備課改作,或是總結經驗。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必須有「長流水」才能滿足學生需要,才能跟上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的更新。他深知,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他愛讀小說、散文,更是以「吃」書的精神攻讀教育教學論著、雜志、報紙。幾年來,他「吃」掉了《年齡和教育心理》、《葉聖陶語文教育論文集》、《合作教育學》、《成功教育論》,選讀了各種報刊上的優秀論文。就像蜜蜂采蜜那樣博採眾長,就像蜘蛛一樣精心結網,他以教學理論為經,以各門知識為緯,編織了一個「知識之網」。
僅有知識是不行的,關鍵是如何把自己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上,把課上得既扎實又生動。王老師當然深知這一點。為此,把課上得既扎實又生動便成了王老師的另一追求。他說:「在舞場上,我缺少一份自信,只有在課堂上,我才可以挺胸昂首,信心十足,伴著教材的內容,把我的知識、思想、感情傾注給一雙雙渴求的眼睛。他們總是眼睛閃亮地報以我純真的微笑。為了自己的那份『信心』和學生的這份『微笑』,笨拙的我絲豪不敢取巧,只有付出多出常人幾倍的時間去思考,去嘗試……」
王老師永遠記得他給學生上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時的情形。上課後,王老師面對一雙雙渴求真知的眼睛,深情地說:「秋,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吟誦的對象。歐陽修筆下的秋是蕭瑟凄涼的象徵,峻青筆下是豐收的象徵,而對於我們來說,秋是什麼象徵呢?僅僅是成熟的象徵嗎?當清晨起床時,秋風襲面,給你一些涼意,你是否意識到秋正在迎接嚴冬的考驗?朱熹說,『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姜育恆說,『春天還在等候/秋葉無聲飄過』,而另一位詩人也說,『我們站在春的岸邊/正談論著遙遠的秋/而秋水/此時已淹沒了我們的足背』。秋是否也是人生易逝的慨嘆?今天,我們要學的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呢?」如此一段形象生動卻又深情並茂的導語,迅速引起了學生共鳴式的思考,把學生帶入理性籠罩的氛圍之中。在這種深沉的情感基調下,學生的主體性取得了極大限度的誘導,學生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情感修養,而且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老師就是那樣的老老實實,那樣地辛苦跋涉。功夫不負有心人,王老師的語文課上得既扎實又生動,深得學生的喜愛。98年5月份,學校「梁野文學社」的海報上竟然出現「我校著名青年教師王錦春」如此的字眼,足見王老師在學校的知名度和學生對他的喜愛程度。
(四)
「如果沒有事業,生命有何意義?我要工作!」
只要是武平一中人,甚至是武平教育界人士,沒有誰不知道王老師的病史,沒有誰不說他是個「工作狂」。
94年9月8日,教師節前夕,對於王老師所擔任語文科教學的高三(1)(2)班的學生來說是個灰色的日子:他們所喜愛的王老師突然被送進了醫院的重病室,經醫生診斷為急性重症肝炎。這一消息使他的學生個個黯然神傷,心急如焚。其實他們不知道,早在暑期補習期間,王老師就已得了肝炎,但他捨不得放下自己的工作,捨不得丟下心愛的學生,隱瞞了病情,仍然堅持為同學們上好每一堂課。拖著疲乏的身體,強露出如春的笑容,因為怕傳染給學生,還要避免與學生接觸,這一情景讓學生回想起就動容、自責。
請讓我們來看看醫院重病室的那幕動人的情景:
三十多位學生手捧著鮮花,眼含著淚水靜靜地圍在一張病床前,床上躺著的是他們的全身臘黃、疲乏無力的王老師。靜穆,靜穆,接著是低聲的啜泣,然後終於有人高聲地哭了起來,這哭聲讓在場的醫護人員也動容。就在這時,他們的王老師睜開了微閉的眼,當他看清周圍的是他心愛的學生時,臉上突然露出了讓人看了都心酸的笑容。他吃力地張開嘴,緩緩地說出了下面的幾句話:
「怎麼,你們這是來看望我,還是來向我的遺體告別?別哭,別哭,我的病不礙事,兩個月後我又會站在你們的講台上。」……
王老師絕對沒有食言,兩個月後,他果真又站在了高三(1)(2)班的講台上。迎接他的是講台上鮮艷怒放、祝願老師永遠快樂健康的康乃馨。
然而學生的美好祝願畢竟只是祝願而已。王老師出院時醫生曾告誡過他:肝病患者忌酒、忌熬夜、忌勞累。王老師可以做到滴酒不沾,但他的工作熱情卻不能讓他做到不熬夜、不勞累過度。他的做護士的妻子曾經為此哭過多少次,勸過多少次:「你不要命了,你再這樣下去,可真就要沒命了!有你在,我有丈夫,孩子就有爸爸,我們才有個完整快樂的家呀……」王老師的眼圈紅了。他坐在沙發上,無限深情地對妻子說:「生命是有限的,而事業是無限的。我怎能以區區生命使自己碌碌無為呢?」聽完丈夫的話,柔情知心的妻子還能說些什麼呢?她所能做的,只是從醫院不斷買回肌苷、護肝片等保肝葯片,盡量內內外外地操持家務,以減少丈夫的外在勞動壓力。
病是無情的。王老師的肝病多次反復,他曾於95年8月、96年1月、98年5月多次住院,成為老病號。而每次病情稍有穩定,他都堅持出院,繼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誰也攔不住。
校領導是最理解王老師的。每次王老師住院,他們去看望他時,都堅決表示要他休息半年,但每次王老師都婉言相拒:「肝病沒有根治的可能,除了心情。如果你們不讓我上課,我的心情不好,病情照樣反復。再說,如果沒有事業,生命有何意義?我要工作!」
面對這樣一個「工作狂」,誰還能有別的辦法?
(五)
「只要生命沒有停止,總會有新的嫩芽從枝上發出」
「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終有回報。」武平一中記住了他,各級政府記住了他。在十七年的雖不算短,但也不算長的時間里,王老師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十七年時間有十五年擔任畢業班教學、班主任工作。
——在連續十五年所擔任的武平一中高三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中,所教班級的語文高考平均分、單科上線率均居全縣、全市前茅。其中92年高考,方三文同學的語文單科成績為100分(當時是120分制),居地區前茅,該同學的文考總分居當年全省文科第二;95年高考所任班級平均分居地區第三;98屆王穎彥高考語文796分,99屆李龍蓮785分,2000屆肖菊香799分,均居武平縣高考單科成績第一,居龍岩市前茅;2002年高考所任高三(6)班語文科平均分107.8分,其中120分以上6人,居全市前茅;2003年高考所任高三(6)班語文科平均分97.5分,其中100分以上28人,居全市前茅……
——自94年起,連續12年擔任高三畢業班班主任工作,所任班主任的班級高考成績顯著,涌現了方三文、王穎彥、李龍蓮、李配珍、劉子偉、蘭發富、羅燕芳等一批在當年高考中總分名列省、市、縣全茅的學生。尤其是2003屆高三(6)班(文科班)高考高分人數,上本(一)和本(二)人數均居全市前茅,其中有兩人600分以上,上北大錄取線人數3人。該班在武平一中歷史上創下本科(文科)上線人數49人的記錄,為此榮獲2003年福建省中等學校「先進班集體」稱號。
——教研教改成績顯著。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多年來均獲校論文年度考核一等獎。其中《記敘文寫作中立意構思的「楊朔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曾在中學一級教師職稱評定中被評為「較高水平」。《試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在「福建省第一屆中學語文青年教師論文大賽」中獲二等獎;《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展示與學生的情感滋養》獲「福建省語文學會論文評選」一等獎,並收入《福建省中學語文骨幹教師論壇》;《宏觀駕馭,微觀管理》在龍岩市第四屆普通中學開放周「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上榮獲一等獎。
——多次受到校、縣、市、省的表彰:94年為學校先進工作者;96、98年為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98年教師節獲「首屆中國銀行閩西獎教金」;99年5月份獲校、縣「中學優秀青年教師」稱號;1999年12月被龍岩市教委評為「龍岩市中學優秀青年教師」;2000年獲「武平一中首屆敬業愛崗好園丁標兵」稱號;2001年獲省級「骨幹教師」培訓合格證書;2003年為武平縣「教書育人先進個人」;2002、2003、2005年三次獲武平縣「武平一中獎教基金」;2005年獲省「優秀班主任」稱號。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南方日報》報業集團的攝影記者、製片人周浩同志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跟蹤拍攝王老師及其所擔任班主任的高三(7)班,製作完成的紀錄片《高三》已於2005年11月27日11:10分在央視新聞頻道「紀事」欄目播出。……
「風雨飄搖心深處,多少往事,悠悠難追憶」,而歲月的腳步總是匆匆。面對未來還有不知多少的飄搖風雨、坎坷險阻,王老師,你超負荷的心是怎樣想的呢?
——此去人生,我們都將一步步走向衰老,但我不相信只有衰老。
「古老的大街依然會有高樓競出,蒼翠的竹野依然會有春筍競出。生命只要沒有停止,總會有新的嫩芽從枝上發出。」
在大型紀錄片《高三》中,結合現時高中實景和王錦春老師生動的教學方法,無不讓人感慨非常
⑸ 武平縣第一中學的介紹
武平縣第一中學(簡稱武平一中),地處福建省武平縣縣城西南風的西山腳下,校園面積274畝,是福建省校園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之一。武平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24年。武平縣第一中學先後被評為「省模範職工之家」、省文省體杯先進單位」、「省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省綠化紅旗單位」、「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省校園綜治工作先進集體」、第六、七屆「省文明學校」、第一屆「省綠色學校」、「省第三屆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1武平縣第一中學有60個教學班,學生總數3181人。
⑹ 跪求高三7班的班服圖案...請直接上圖,沒圖勿擾
七班的圖我們非常多,我隨便發一個給你看看吧,假如覺得還可以,可以網路草根制衣,聯系我們的客服
⑺ 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高三在校學生雷博民班級以及級排名名次
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高三在校學生雷博民班級以及級排名名次,
不掛網公布的。
如有合法需要,
可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立馬就知道了。
⑻ 福建省武平縣的高中那個比較好一點
武平一中
武平縣第一中學(簡稱武平一中),地處福建省武平縣縣城西南風景秀麗的西山腳下,校園面積274畝,是福建省校園面積最大的一所中學之一。她創辦於1924年,時稱武平縣立初級中學,1950年增設高中部,197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5年成為省二級達標學校,1999年2月被確認為省一級達標學校,躋身全省重點中學先進行列。1999年7月,實現初、高中分離,成為一所獨立高中。2004年通過全國示範性高中市級驗收。連續獲得第六、七、八、九、十屆省「文明學校」榮譽稱號。2005年8月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2006年5月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2007年9月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5年11月27日,一部反映武平一中高三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紀錄片《高三》在央視新聞頻道《紀事》欄目播出,一時在全國各地廣大家長師生中引起不同程度反響。八十多年的奮發進取,錘煉出一顆鑲嵌在閩粵贛邊界上璀璨的教育明珠。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實現了教育教學質量和硬體建設的跨越式發展,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聲譽馳傳遐邇。
⑼ 如皋石庄初級中學初三年級7班學生一覽表
LZ好,《高考英語專項復習習題集》 高三英語同步測試(1) 高三英語同步測試 2008高三復習學案 SBII Units1-22 人教版 Unit 3《Fairness for all》試題(新人教選修Ⅹ) Unit 2《Sailing the oceans》試題2(新人教必修Ⅸ) Unit 2《Sailing the oceans》試題1(新人教必修Ⅸ) 2008屆高考英語第一輪復習學案 上學期 全國通用 迎2008高考英語第一輪復習系列試題集(上,下)-新人教 人教版 2008高三第一輪單元練兵題1-15和高三第一輪單元練習1-10共二十五套 高三英語同步測試2 高三英語同步測試1 2007年深圳市平岡中學高三年級英語模擬試題 高中英語閱讀能力專題訓練-故事類(帶詳解) 高三英語高考訓練與指導 湖北省黃岡中學第一輪高三英語單元訓練題(1-14套 )全三冊 2007年高考英語試題北京卷(wd版) Unit 5《Enjoying novels》試題(新人教選修Ⅹ) Unit 4《Learning efficiently》試題(新人教選修Ⅹ) Unit 3《Fairness fall》試題(新人教選修Ⅹ) Unit 2《King Lear》試題(新人教選修Ⅹ) Unit 1《Nothing ventured,nothing gained》試題2(新人教選修Ⅹ) Unit 5《 Inside advertising》試題2(新人教選修Ⅸ) Unit 5《 Inside advertising》試題1(新人教選修Ⅸ) Unit 4《 Expling plants》試題(新人教選修Ⅸ) Unit 3《Australia》試題2(新人教選修Ⅸ) Unit 3《Australia》試題1(新人教選修Ⅸ) Unit 2《Sailing the oceans》試題1(新人教選修Ⅸ) Unit 1《 Breaking recds》試題(新人教選修Ⅸ) 2007年漳州雙語英語模擬(5月) 蒙自高級中學2007年高三年級五月模擬考試卷 2007屆蘇州市高三年級第四次模擬測試英語試卷 2007年江蘇省高考預考試卷(啟東中學)--英語 ○七年江蘇高考名校考前沖刺資料包 英語完型填空技巧大盤點 東莞市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英語模擬試題(三) 2006-2007學年度珠三角五校高三年級第4次聯考試題 新華中學2007年高考模擬試卷(2007). 北京第80中學07屆高三年級高考最後熱身考試 2007年溫州中學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英語試卷 2007浙江衢州地區高考英語沖刺卷 重慶南開中學2006~2007學年度高2007級6月考前猜題卷英語試題 07華東師范大學一附中高考模擬考試 河南省南陽市八中五月份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題 浙江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試卷 蘇州中學2007年高三英語最後沖刺押題-★★★北師大 廣東省英語高考沖刺6天練 下學期 人教版 2006-2007學年度上海市十一所實驗示範校高三英語聯合考試卷 廣東省華南師大附中2007屆高三年級綜合測試(一) 人教版 2007南京部分重點中學高考壓軸訓練題(單選六組) 名師2007年高考英語沖刺預測卷A 名師2007年高考英語沖刺預測卷B 浙江華維外國語學校07屆高三英語能力訓練(十六) 長沙市炎德·英才大聯考考前演練(四) 江蘇省厲庄高級中學2007屆高三英語考前適應性測試(二) 蘇州中學2007年英語書面表達訓練 (議論文 觀點辯論) 江蘇省前黃高級中書面表達考前強化訓練 2007 下學期 人教版 山東省淄博市2006—2007學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英語) 地區通用 南師附中2007年高考英語模擬訓練 臨門一腳 2007年南通市四所重點中學高考最後押題英語試題 韶關市第二中學07年高三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 江蘇省儀征中學高三英語模擬試卷 終極押題之英語試卷-2(浙江省) 終極押題之英語試卷-2(浙江省) 終極押題之英語試卷-1(浙江省) 安慶一中2007屆高三二模英語試題 下學期 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黃岡中學適應性考試英語 下學期 2007江蘇省海門中學200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 邗江中學高三模擬試卷高三考前模擬試卷 浙江省2007年高考英語壓軸卷 . 浙江省長興金陵高級中學0
⑽ 武平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條件
2001—2004年萬人口上本科人數,武平縣第一中學連續四年居全市第一,上本科人數平均以每年近200人的幅度遞增。
2002年、2003年高考應屆上本科線人數均居全省第一,尤其是2003年培養了全市文、理科高考「狀元」。與此同時,各項競賽成績斐然。在近三年學科奧賽中,有17人次獲省一等獎,18人次獲省二等獎,12人次獲省三等獎,獲獎人數躋身省市前列。
在2002年第十屆省運會中,武平縣第一中學選手破射箭三項省運會記錄,勇奪三枚金牌。
在2009年的高考中更是取得了文科投檔分「狀元」和理科原始分「狀元」的雙狀元佳績,讓武平縣第一中學再次成為福建教育界談論的焦點。 (截至2011年10月27日)
一、省級學科帶頭人:
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危青(地理)
市級學科帶頭人:鄭啟勝(物理)
二、國家級培訓合格骨幹教師:鄭啟勝(物理)
三、省級培訓合格骨幹教師名單:
劉啟萬(數學) 邱美榮(英語)賴勝榮(化學) 林可學(生物)劉金章(政治)危 青(地理)
四、市級培訓合格骨幹教師名單:
張祖洲(語文) 林 靜(數學) 李其昌(化學)林能啟(歷史) 張秀英(歷史)曾素雲(地理)蘭六蘭(音樂) 趙發賢(物理)林壽生(信息)
五、省優秀青年教師名單:
鍾桂貞(體育)
六、市級學會理事名單:
鄭啟勝(物理) 危 青(地理)曾素雲(地理) 林壽生(信息技術)
七、省級培訓合格骨幹教師名單:
劉啟萬(數學) 邱美榮(英語)賴勝榮(化學) 林可學(生物) 劉金章(政治)危 青(地理) 鍾紹龍(體育) 學校先後被評為「省模範職工之家」、省文省體杯』先進單位」、「省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省綠化紅旗單位」、「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省校園綜治工作先進集體」、第六、七屆「省文明學校」、第一屆「省綠色學校」、「省第三屆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2004年,通過全國示範性高中市級驗收。連續獲得第六、七、八、九、十屆省「文明學校」榮譽稱號。
2005年8月,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
2006年5月,被評為省級綠色學校。
2007年9月,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