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興縣第一中學

興縣第一中學

發布時間:2021-01-27 10:00:55

A. 平泉一中和承德一中哪個好

平泉縣第一中學,是河北省示範性高中,省、市、縣三級重點中學。她創辦於1948年,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平泉鎮西城社區(平泉一中西校區位於平泉鎮榮華社區)。校園佔地面積198畝,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優勢,是一所環境優雅的花園式學校。在多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特別是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平泉一中在校長邵芳、書記黃立群的領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了一步一重天、十年十連冠的輝煌成績。

沿 革

平泉縣第一中學始稱「熱河省立第四中學」,建於1948年9月。校長劉占元。教職員3人,學生12人,校址在平泉縣城西第一完小(現平泉縣城西小學)。

1949年春,學校改名「熱河省立第二師范」,附設初中班。校址遷至平泉縣西上檯子原天主教堂內。1950年,改名「熱河省立平泉初級師范」。1955年8月,學校成為一所普通中學,定名為「熱河省平泉初級中學」。1956年9月,學校實行秋季招生,招收兩個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歸屬河北省承德專區管轄,改名為「河北省平泉縣中學」。

1958年春,平泉縣中學與平泉縣師范合並,高中部移至平泉師范。秋,兩所學校分開,高中回原址。9月,平泉縣機關中學並入平泉縣中學。1969年3月,平泉縣「五七」學校並入。1975年6月,學校更名為「平泉縣第一中學」,簡稱「平泉一中」。校名沿用至今。2006年初,購置了原承德民族師范專科學校平泉分校部分校園,為平泉一中西校區。

成 績

平泉一中曾有過輝煌的高考成績,1959年高考名列全專區第一。數學、語文、化學名列單科第一。數學全省列第12名。學校總成績在全省內部排列第32名。同年,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婁平來校視察。學校被定為省地縣三級重點中學。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注重教學管理,勇於探索教學改革,使跨入二十一世紀的平泉一中創造了建校以來高考成績的歷史輝煌,自1998年以來,取得了全承德市高考一次上線人數連續十年全市第一的優異成績。

1998年,省專一次上線235人,創恢復高考以來全市單一學校上線人數最高記錄,居承德市第一,其中有121人考入重點大學。

1999年,省專一次上線323人,率先在承德市突破300人大關,居承德市第一。朴淑瑜同學奪得承德市文科狀元,竇志成同學獲得承德市理科狀元。

2000年,本科一次上線369人,領先第二名76人,居承德市第一。劉寶山同學奪得承德市文科狀元,考入北京大學;王雪同學獲得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考入清華大學。

2001年,本科一次上線605人,超過第二名122人,超出第三名200人,再居承德市第一。楊寧寧同學奪得承德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2002年,本科一次上線1044人,率先在承德市突破千人大關,奪得「五連冠」。其中600分以上59人,比第二名多6人;重點上線207人,比第二名多65人;二批本科上線550人,比第二名多180人;三批本科上線1044人,比第二名多255人。

2003年,本科一次上線1317人,居承德市第一,比第二名多327人,其中重點上線257人,比第二名多84人;二批本科上線698人,比第二名多253人。

2004年,本科一次上線1604人,再居承德市第一,實現「七連冠」。其中重點上線191人,比第二名多49人;二批本科上線611人,比第二名多227人。李強同學以總分695分的高分名列河北省第八名,榮膺承德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孫曉明同學以總分686分獲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學錄取。承德市理科前五名有平泉一中3人,文科前五名有平泉一中2人。同時理科綜合最高分,文科英語最高分也均出自平泉一中。

2005年,本科一次上線1949人,高考實現「八連冠」。其中重點上線217人,二批本科上線689人。李維同學以總分628分的高分名列承德市第三,被復旦大學錄取。同時應屆二批本科上線人數居全市各縣一中之首。

2006年高考,我校以二批本科596人的絕對優勢再次名列承德市第一,實現了「九連冠」。姜佳穎同學以總分621分的高分榮膺承德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江騰祺同學以614分的高分獲承德市文科第二名,被浙江大學錄取;王振華同學以659分的高分獲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學錄取。承德市理科應屆前10名有我校6人,前20名有我校13人;文科應屆第一、第二名均出自我校。600分以上我校有55人,遙遙領先於承德市其它學校。有6名同學獲平泉縣政府「精英學子獎」。

2007年高考,我校以二批本科以上上線698人的絕對優勢再次名列承德市第一,實現了「十連冠」。其中,600分以上84人,比2006年多29人,高居承德市榜首;一批本科上線262人,二批本科以上上線698人,三批本科以上上線1757人,創下承德市單一學校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歷史最高記錄。同時,應、往屆二批本科以上上線人數均居承德市第一,再次實現了雙贏。

2008年高考,高考一本上線196 人,比第二名多13人,比第三名多48人。二本以上上線557人,全市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多209人,比第三名多268人。三本以上上線1367人,全市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多340人,比第三名多430人。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2009年高考,應屆二本上線人數192人,上線率23.16%,雙雙獲得承德市各級各類學校第一名,並以53人、6.88%的優勢遠超第二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同時承德市理科前十名我校占兩名,文科第二名出自我校。西校區(補習班)一本上線82人,上線率7.6%,二本上線268人,上線率25.02%,其中理科640分以上3人,文科570分以上2人。

2010年高考,我校應屆本科上線765人,其中一本上線109人,二本上線240人;西校區(平泉精英高考文化補習學校)本科上線765人,其中一本87人,二本285人,各項指標均領先於全市各級各類中學。張管宇同學以672分(含優惠682)榮獲承德市理科狀元,於陽同學665分(含優惠675)承德市理科第二名。理科有4人進入全市前10名,文科有2人進入全市前10名,600分以上(不含優惠)21人,各項指標位居承德市第一。平泉精英高考文化補習學校創辦兩年來,也取得了驕人成績,吳憲宇同學以總分675分的成績位居承德市理科第二名,本科上線人數765人,其中一本87人,上線率10.13%,二本285人,上線率34.17%,三本以上上線725人,上線率87%,領先於全市各級各類中學。有多位同學已被清華北大等前五所重點大學錄取(其中全市僅有的三名考入清華北大的學子均出自平泉一中)。

62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初高中畢業生。其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已成為國家有用的建設人才,有的已成為省、市級領導幹部,有的已經是軍隊的將軍,有許多成為教授、博士和專家,有許多成為卓有成績的企業家,有的成為外交官,不少人是各條戰線的先進模範。他們工作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正在為國家的富強和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積極地貢獻。

狀 元

承德市魁星樓狀元碑上的狀元中,平泉一中就佔了8名。他們是:1997年的全市理科狀元焦軍來,1999年的全市文科狀元朴淑瑜,理科狀元竇志成,2000年的全市文科狀元劉保山,2001年的全市理科狀元楊寧寧,2004年的全市理科狀元李強,2006年的市文科狀元姜佳穎,2010年的市理科狀元張管宇。這些優秀的畢業生大都被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錄取。

師 資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截止2009年底,全校共有教師294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283人,中學高級教師86人,中學一級教師129人,特級教師2人。其中有80多人分別榮獲國家、省級骨幹教師,省、市級教學標兵,市學科帶頭人,市級教學評優特等獎、一等獎。

榮 譽

2003年,通過省評估驗收,被命名為「河北省示範性高中」。學校還是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國家級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國家級三結合教育實驗基地、國家級「雙自主」改革實驗學校、國家級網路教育示範單位、空軍飛行員生源基地、河北省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河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河北省文明示範校、河北省園林式單位、國防生生源基地、河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園等,學校黨委連續十年被市委、縣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連續五年被《承德日報》進行專題報道,2004年,被《中國教育報》譽為「貧困山區發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幟」,並受到前來視察的河北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
鑒於平泉一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和辦學成績的突出,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把平泉一中與食用菌、山莊老酒確立為富民強縣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縣科教興縣的第一品牌,並總結出了號召全縣人民學習的「一中精神」,即: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拼搏進取,創優爭先。

承德一中簡介

學校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29年),前身為「熱河中學堂」,以「仕進者有進學之階,從業者有謀生之智能」的辦學宗旨,首開塞北近代新學之先河。建校百多年來,校址幾經變遷,校名十數次更迭,始終為塞北大地名校。1960年被列為河北省十七所第一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1963年,郭沫若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1978年學校再次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百年名校,淵源久遠,底蘊深厚。
學校坐落於世界文化名城、中國現存最大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所在地----河北省承德市區內,佔地205畝,建築面積75000平米。主體建築有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國際部、圖書館、報告廳、體育館、師生公寓、生活服務中心等十三個單體建築。「二加一」教室、創新實驗室、當前閱覽室等多項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場所,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建有標准塑膠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體育館內建有兩個標准籃球場和攀岩設施。校園景色優美,銘石翠柏、白樺綠地、湖邊垂柳、水上虹橋,體現出自然和人文的和諧統一。
學校以「打造一支理念型、專家型、導師型、藝術型、反思型、復合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建立了一支高素質、朝氣蓬勃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157人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0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99人。有15位教師被評為承德市高中學科帶頭人,5人獲得承德市「拔尖人才」稱號。
學校關注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把握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在辦學理念上,確立了「以人為本,『藉助所有科學和社會進步,幫助每一個學生增進知識和智慧,並為他們具有自由、充分、和諧、持續地學習和發展的能力提供一切需要』」的辦學宗旨,以教育激勵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秉「勤行精進」校訓,讓求索真理的奮進精神根植於學生心靈。
在教學上,本著「需求 滿足」的教學理念和「解放興趣,激活問題,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學原則,倡導教學的主體性、民主性、開放性,把認知過程、知識形成過程和對知識的評價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有特色的「雙主一體」教學模式和「1﹢3」課程模式,多年來高考成績的各項綜合指標,均穩居承德市第一名。近幾年,培養出王博、宮寶龍、周韌研、鄒慧穎、馬文宇、趙思明、張夢雨等承德市高考狀元和敖雪、陳光、王子璇、周韌研、付丞寅、雷洋、楊國帥等全國奧賽一等獎獲得者。學校被命名為「河北省實驗性示範高中」、「河北省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河北省德育工作示範校」;獲得「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河北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承德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學校把德育工作建立在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基礎上。通過人文教育、國際間友好往來、「實踐周」德育課程等,培養學生具有做世界公民的准備意識,教育學生關注人的發展,關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做一個有豐富人性和獨立人格的人。學校十分重視支持和指導學生的社團活動,「星火話劇社」、「風華文學社」、「藍音廣播站」等學生社團,在學校甚至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和很高的聲譽。
學校自1980年被批准對外開放以來,國際文化與合作日益加深,與日本柏市立柏高等學校、韓國高陽市外國語高中、紐西蘭奧克蘭長灣中學建立了友好校關系;與法國布列塔尼勒南高中達成了合作意向並實現了互訪;與澳大利亞皇仕德國際學院合作開設「英語強化班」,引進優秀外教資源,強化學生感悟外語能力。

B. 興仁一中對在什麼地方

在貴州興仁縣。
興仁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38年,位於興仁縣城東新城區與老城區交界。建校以來,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的優秀人才。2001年辦成興仁縣唯一的高級中學。被貴州省教育廳確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15年10月,為實施「科教興縣戰略」興仁縣一中與興仁縣實力最強的私立中學興仁中學合並,成立新的興仁一中,在校生人數達6000餘人,其中高中部4000餘人。
學校總佔地面積43528.0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514.31平方米。教學樓、辦公樓、綜合樓、圖書館、學生食堂、學生公寓樓一應俱全。有250米塑膠跑道的體育場一個。全校54個教學班,2800餘名學生。學校有普通教室60個,多功能教室5個。有可容納1300人的多功能廳一個,微機教室二個,理化生實驗室三套15個。有校園網路系統與互聯網聯接,有自己的網頁。各辦公室實現計算機辦公。有一個音樂專業教室、一個音樂館、兩個美術教室和一個舞蹈練功室。

C. 山西呂梁有哪些高中包括各縣區。謝謝

[備注復:下列【】內的制學校為山西省示範高中,()內的學校為呂梁市示範高中,下列學校均為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未列出]
★離石區:【賀昌中學】、【呂梁學院附屬中學】、呂梁高級中學、江陰高中、呂梁高級實驗中學、泰化中學、育星中學
★孝義市:【孝義中學】、(孝義二中)、孝義四中、孝義三中、孝義五中、新峪礦中學
★汾陽市:【汾陽中學】、(汾陽五中)、汾陽二中、汾陽四中
★文水縣:【文水中學】、胡蘭中學、鳳城中學、名師高中、眾成中學
★交城縣:【交城中學】、交城二中
★柳林縣:【聯盛中學】、(匯豐中學)、鑫飛中學
★中陽縣:【中陽一中】
★臨縣:【臨縣一中】、臨縣三中
★石樓縣:【石樓中學】
★興縣:(興縣中學)、友蘭中學
★嵐縣:(嵐縣中學)
★方山縣:方山高中
★交口縣:交口一中

D. 閩侯縣第一中學的學校簡介

八閩首邑閩侯縣的第一中學,屹立於風景秀麗的閩江之濱,經過將近百年的風風雨雨的洗禮,擁有了一段輝煌的歷史,如今呈現出一派壯麗的風采。閩侯一中創建於1902年,歷史久遠,人才輩出。以優質的辦學質量享譽省內外,進入新世紀,更煥發勃勃生機。如今已擁有36個高中教學班,1800多名學生,是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校,是閩侯縣高中的龍頭學校,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廣泛影響。
80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一中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1985年被列為省重點中學中四十所保送學校之一,每年都有不少優秀學生直升到重點大學。 90年代,隨著閩侯一中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其教育事業也得到了不斷推進。1993年,閩侯一中通過了省二級達標校驗收,同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學校。2013年,學校通過了省一級達標校驗收。幾年來致力於教學改革,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中、高考都保持較好的升學率,第二課堂活動活躍。學生在參加省、市奧賽中捷報頻傳。學校還連續幾屆獲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讀書活動組織銀獎,社團組織瀛洲文社也榮獲全國中學優秀文學社團的光榮稱號。今年夏天,兩位學生代表福建省,參加在蘇州舉行的全國青少年航模希望杯競賽,分別榮獲中學組男、女第一名,捧回了兩個金杯,在全國青少年走進新世紀讀書教育活動中,又一位學生喜獲特等獎 。
福建省閩侯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全閩大學堂,創辦於1902年4月(清光緒二十八年三月)。她是福建省最早的官辦普通中學性質的學堂。閩浙總督許應馬癸遵清廷頒詔籌辦全閩大學堂,聘葉在琦為總教習(校長),校址在福州東街正誼書院,先設正齋(中學)。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全閩大學堂改稱福建高等學堂,仍以中學課程為主。1912年(民國1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規定,中學堂改稱中學校。福建高等學堂旋即改名福建高等學校。1914年(民國3年1月),福建高等學校遵照省令改稱福建省立第一中學。1927年(民國16年2月),北伐軍入閩後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員會對福州各省立學校進行改造,將省立第一中學高中部劃出,與其他省立職業學校合並,省立第一中學改稱為福建省立第一初級中學。1929年(民國18年),省立第一初級中學改名省立福州初級中學,不久又改稱省立福州中學。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省立福州中學於1938年春遷設福建省沙縣城關文廟繼續辦學。1939年8月,省立福州中學奉令將初中部和高中部分置為二個學校,高中部校址仍在沙縣城關,校名為省立福州高級中學,初中部遷到沙縣澤濱,校名為省立福州初級中學。1943年9月,省立福州初級中學遷址閩清六都(坂東)辦學,至1945年7月增設高中部,並更名為福建省立閩清中學,實行春秋兩季招生。解放後,1949年10月福建省立閩清中學由閩清縣人民政府接管。她是當時閩侯專區唯一的完全中學。1950年7月,學校遷往閩侯縣南嶼鎮,定名為福建省閩侯中學(簡稱「省閩中」)。1953年12月,「省閩中」列為全省9所重點中學之一,由省教育廳直接管轄。。1954年7月,閩侯專署決定將福建省閩侯中學高中部遷至閩侯縣城門三角埕獨立辦學,定校名為福建省閩侯第一中學。1956年增設初中部,成立完全中學。1959年3月,閩侯第一中學被省教育廳選定為全省48所重點普通中學之一,受省教育廳和閩侯專署雙重領導。1970年春,城門、螺州劃歸福州郊區。閩侯縣行政機關從螺州遷到閩侯縣甘蔗鎮。閩侯第一中學也隨遷至甘蔗,與「閩侯五七中學」合並,校名改稱為「閩侯五七中學」。1973年,閩侯五七中學更名為閩侯中學(簡稱「縣中」)。1981年4月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閩侯縣政府將閩侯中學重新定名為福建省閩侯第一中學。1981年5月,閩侯第一中學被省教育廳列為調整後的全省87所重點中學之一。鑒於閩侯一中原有校園面積狹小,設施滯後等原因,未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擬將校址遷往甘蔗鎮曇石村。閩侯一中新校園2003年開始動議建設, 2004年9月10日教師節,由縣委、縣政府主持隆重舉行一中新校園動工奠基儀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07年4月基本建成,並通過驗收。2007年5月8日,新校園啟用。閩侯一中新校園佔地132.6畝。位於曇石山麓,閩江之畔,縣城新區規劃區內。場地平整,北鄰福古路,交通便捷,東倚連綿之山體,一條小溪自北而西穿過場地。具有山水兼備、優雅安靜的理想環境。整個校園由教學行政區、體育運動區、生活區三大功能區組成。早在1938年學校即被列為全國最優秀的十所中學之一,受到當時教育部傳令嘉獎。50年代我校曾以福建省高考紅旗享譽省內外。百年薪傳,英才輩出,校友中涌現出很多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如林覺民、鄧拓、陳彪、田昭武等。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中,我校輾轉跋涉於閩中、閩北一帶,仍不遺餘力堅持辦學。進入新世紀,這棵植根於閩族文化土壤的常青樹,更顯蒼勁挺拔。學校先後多次獲福建省級文明學校、省教育管理先進單位、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及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樣本校等榮譽稱號。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為我國高等院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 1902年學校創辦以來,先後任正職校長、書記或書記兼校長者有:葉在琦(校長)、陳寶琛(校長)、林炳章(校長)、陳培琨(校長)、王修(校長)、張哲農(校長)、曹廉箴(校長)、魏憲章(校長)、施冕南(校長)、張湛(校長)、戴錫樟(校長)、陳震飛(校長)、庄觀瀾(校長)、蘇炳穎(校長)、劉天予(校長)、陳粵人(校長)、宋孝穎(校長)、王啟煒(校長)、高光遠(校長)、黃乃傑(校長)、林長賢(校長)、翁繩金(校長)、周錫銘(書記兼校長)、林元照(書記兼校長)、牟廣欽(書記)、陳友水(書記)、林孔安(書記)、薛傳笈(書記兼校長)、林善江(校長、代書記)、王成(書記兼校長)、王依藩(革委會主任)、王振川(革委會主任)、張賢銘(書記)、郭國道(書記兼校長)、陳惠平(書記兼校長)、葉品玉(書記)、張文體(書記兼校長)、姜祥炎(總支書記兼校長)計38人。現任校長、黨總支書記、特級教師姜祥炎。
2007年5月搬入新址,同年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教席」評審團專家組一行六人赴閩侯第一中學開展評審工作,專家組一致同意接收閩侯一中成為教師教育教席會員學校。進入21世紀以來,閩侯一中本著求真務實、堅持發展的精神,與時俱進,銳意改革。逐步完善學校管理機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育理念,全面規范教學秩序,努力構建適合農村中學實際的教學新模式,大力推進「優化、自主、高效」的課題改革,不斷優化教學環境,優化學習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促進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幾年來,高考成績持續上升,連年刷新紀錄。2003年應屆畢業生494人,100%上大專線,本科上線率達65.2%。2004年應屆畢業生上本科線率達85%,多人達北大清華線,2人錄取清華大學。 由於歷史原因,閩侯一中校園狹小,布局雜亂,周邊又無可擴展的餘地,難以適應新世紀的辦學需要,嚴重製約著一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此,閩侯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建設閩侯一中新校區的決定。於2007年5月已初步完成校區建設,校區也已經搬遷。建成後的閩侯一中是布局合理、功能齊全、充分體現新時代校園特徵的現代化的花園式校園。 新校區的建成,將為閩侯一中這所百年老校奠定新的基業,為閩侯一中實現一級達標、進而躋身示範性高中行列提供了硬體基礎;新校區的建成,將更激勵閩侯一中全體師生為閩侯縣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為實現「教育興縣」戰略目標而不懈努力。
百年名校必將在新的世紀、在八閩首邑煥發出青春的光彩!

E. 平泉縣第一中學的沿 革

平泉縣第一中學始稱「熱河省立第四中學」,建於1948年9月。校長劉占元。教職員3人,學生12人,校址在平泉縣城西第一完小(現平泉縣城西小學)。
1949年春,學校改名「熱河省立第二師范」,附設初中班。校址遷至平泉縣西上檯子原天主教堂內。1950年,改名「熱河省立平泉初級師范」。1955年8月,學校成為一所普通中學,定名為「熱河省平泉初級中學」。1956年9月,學校實行秋季招生,招收兩個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歸屬河北省承德專區管轄,改名為「河北省平泉縣中學」。
1958年春,平泉縣中學與平泉縣師范合並,高中部移至平泉師范。秋,兩所學校分開,高中回原址。9月,平泉縣機關中學並入平泉縣中學。1969年3月,平泉縣「五七」學校並入。1975年6月,學校更名為「平泉縣第一中學」,簡稱「平泉一中」。校名沿用至今。2006年初,購置了原承德民族師范專科學校平泉分校部分校園,為平泉一中西校區。
平泉一中建校起,在黨和政府、教育部門的領導和關懷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但隨後接連的政治運動,使學校的辦學思想和領導體制受到了嚴重地沖擊,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才又「以學為主」,實現工作重點轉移,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
1951年,建立學校黨支部。1984年,設立政教處、辦公室和以前的教導處、總務處、團委等一起組成學校辦事行政機構。實行年級組辦公、教研組與年級組並存。
學校重視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但也走過彎路。從五十年代初肅反、反右,到「文化大革命」,挫傷了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認真貫徹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調動了廣大教工的積極性。1988年,一大批文化大革命「老五屆」大學畢業生、骨幹教師相繼調回原籍。學校開始建立一支以本地為主、以中青年為主的教師隊伍。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4年,學校教師隊伍經過近15年的選拔培養進修,學歷和職稱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打造出了在全市各重點中學名居一流的教師隊伍。截止2009年底,全校共有任課教師294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283人,中學高級教師86人,中學一級教師129人,特級教師2人。其中有80多人分別榮獲國家、省級骨幹教師,省、市級教學標兵,市學科帶頭人,市級教學評優特等獎、一等獎。
學校按國家規定的教學計劃開齊全部課程,高中11門,初中13門,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體育工作和勞動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認真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德育大綱》、《中學生課堂常規》,並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堅持「三好」學生評選。學校認真貫徹《體育工作條例》和《衛生工作條例》,建立了各項工作規章制度和崗位目標管理,以及教學業務檔案考核等,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切實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由於學校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創造了高考一次本科上線人數自1998年以來連續七年全市第一的驕人成績,承德市魁星樓狀元碑上的狀元中,平泉一中就佔了8名。他們是:1997年的全市理科狀元焦軍來,1999年的全市文科狀元朴淑瑜,理科狀元竇志成,2000年的全市文科狀元劉保山,2001年的全市理科狀元楊寧寧,2004年的全市理科狀元李強,2006年的市文科狀元姜佳穎,2010年的市理科狀元張管宇。這些優秀的畢業生大都被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錄取。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初高中畢業生。其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已成為國家有用的建設人才,有的已成為省、市級領導幹部,有的已經是軍隊的將軍,有許多成為教授和博士、專家,有許多成為卓有成績的企業家,有的成為外交官,不少人是各條戰線的先進模範。他們工作在祖國各地乃至世界許多國家。正在為國家的富強和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積極地貢獻。
平泉一中辦學的基本經驗是:緊密團結廣大教職員工,堅持堅定的政治方向,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為經濟建設服務;按重點校要求,嚴格科學地強化管理,扎實創新地開展工作,認真努力地建設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鑒於平泉一中60多年來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辦學的成績斐然,特別是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學校的巨大變化和連續七年全市高考一次性本科上線人數第一的驕人成績,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把平泉一中與食用菌、山莊老酒確立為富民強縣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縣科教興縣的第一品牌,總結出了號召全縣人民學習的「一中精神」,即: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拼搏進取,創優爭先。
1996年以來,學校先後榮獲「河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園」、「河北省『雙自主』改革實驗學校」、「國家級英語教育實驗校」、「國家級網路教育示範單位」、「河北省園林式學校」、「河北省電化教育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學校黨委連續七年被市委、縣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連續三年被《承德日報》進行專題報道,2004年,被《中國教育報》譽為「貧困山區發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幟」,並受到前來視察的河北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

F. 平泉縣第一中學的榮 譽

2003年,通過省評估驗收,被命名為「河北省示範性高中」。學校還是西部教育顧問單內位、國家級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容國家級三結合教育實驗基地、國家級「雙自主」改革實驗學校、國家級網路教育示範單位、空軍飛行員生源基地、河北省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河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河北省文明示範校、河北省園林式單位、國防生生源基地、河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園等,學校黨委連續十年被市委、縣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連續五年被《承德日報》進行專題報道,2004年,被《中國教育報》譽為「貧困山區發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幟」,並受到前來視察的河北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
鑒於平泉一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和辦學成績的突出,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把平泉一中與食用菌、山莊老酒確立為富民強縣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縣科教興縣的第一品牌,並總結出了號召全縣人民學習的「一中精神」,即: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拼搏進取,創優爭先。

G. 吳起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吳起縣第一中學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勝利山腳、洛河之畔。是吳起縣委縣內政府為創辦人民滿容意教育,落實科教興縣戰略,投巨資打造的一所高標准、高質量,全寄宿制學校。於2008年破土興建,2010年8月順利建成並投入使用。 校園依山傍水,隨地形而建,設計上講究條理,注重內涵,以簡化的傳統圖案「回」字紋的形態組織建築,以「舟」的概念面向延定公路和洛河,整個學校像一艘大船滿載著學生破浪前行,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
注冊資本:2036.1萬人民幣

H. 山東省桓台第一中學的學校現狀

近年,桓台一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了教育、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系統的辦學思路。學校致力於建設名牌學校,創建具有「一流教育思想、一流教育基礎、一流教育水平」的優質高中;實施名師帶動戰略和科研興校戰略;建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管理隊伍和學生隊伍;確保實現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效益的四大突破。此外桓台一中構建學校、學生、家長、社會「四位一體」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了多層次的育人格局。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和校本研究,組建了學科大教研組,聘任學科教研員,營造民主、坦誠、開放的教研氛圍。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於2004年與韓國廣州綜合高中簽署友好學校關系,為師生創造了文化交流、素質拓展的良好渠道。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按照「正視差距、區別對待、分層推進、發展特長」的教學原則,全面推行分層次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了有利空間,歷年高考穩居淄博市前茅。因教育高質量、辦學高效益,桓台一中享譽社會。學校先後被授予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實驗學校、全國MM教學法實驗基地、山東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2005年,桓台一中高考再創歷史新高,取得了本科上線人數淄博市第一的優異成績;本科上線突破千人大關,有5人闖入淄博市文理科前十名,並奪得市理科狀元,七人被清華、北大錄取,200餘人升入浙大、復旦、上海交大、人大、北體、中央美院等全國排名前10位的一流重點院校,創造了高考成績的新記錄,續寫了桓台教育的新篇章,
在新的征程中,桓台一中將以此為新的起點,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團結拼搏、幹事創業,將桓台一中建設成為教育高層次、管理高水平、師生高素質、教學高質量、辦學有特色的,讓社會各界滿意的學校,為實施科教興縣,為建設綠色、開放、現代化的新桓台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I. 遷西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遷西縣第一中學原屬河北省重點中學,2003年7月,經河北省教育廳評估認定為省級示範性高中。近年來,遷西縣委、縣政府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大對教育投入力度,2004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新建一中。 新建的遷西縣第一中學坐落在遷西縣西南部,東臨喜峰南路,西臨西環路,南臨新興街,北臨康寧街。校區佔地248畝,總建築面積61000平方米,計劃總投資9009萬元,可容納在校生3500人。
注冊資本:908萬人民幣

J. 隴西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隴西一中,全稱隴西縣第一中學。現為「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中」。隴西縣第一版中學建校權70年多來,堅持遵奉「宏建忠毅」的校訓,以「特色鮮明、隴上一流」為辦學目標,實施「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策略,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得益於隴西縣「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的實施,一中師生更是奮發圖強、揚帆猛進。
注冊資本:282萬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興縣第一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