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長春養正高中怎麼走
不知道你要從哪出發。如果乘坐8路車 兒童醫院 - 文化街 - 市醫院 - 清明街 - 上海路內 - 省政協 - 光復容路 - 東廣場 - 鐵北二路 - 天光路 - 一匡街 - 開關廠 - 長新東路 - 華僑城 - 宏波路 - 寬府路 - 富城路 - 小南
到寬府路下車即可
196路小公共從長春北站出發也能到寬城區政府。
從長春站沒有直達的公交車,乘坐273路到慶豐路,東行二百米北人民大街就能看到。從車站打車十塊錢夠了
2.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據說很便宜而且很醜。。。。
我是17畢業生,養正的校服很不錯。夏季校服是兩件白色T恤,一件黑色短褲。男生秋季校服專是一件白襯衫,一屬件藏青色的工裝褲,領帶,女生秋季校服是戴蕾絲的白襯衫和一條蘇格蘭風格的裙子,配蝴蝶結。然後男女都有一套棒球服。這一套棒球服是穿的最多的,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升旗做操穿的都是這一套棒球服。冬季校服是一件過膝的棉服。棉服胸前有一個養正的校徽貼章,拿下去的話,你根本看不出來這是一件校服。但是我們這一屆之後的校服好像就改了很多,沒有像我們這樣子的了。但是在長春市來說,校服還算不錯。
3.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有高中部嗎
他們三個不是一個系列的><。按照我們當年,十一高和外國語屬於一類的學校,回八中算是二類中很好的,分答數線也基本上是十一高、外國語、八中依次降低的。你可以依照往年的分數線報的有些層次,這樣比較保險。如果你到高中想學理,那最好不要選擇外國語,他是一所偏文的學校,高一入學就分文理了,想學理這三所學校我比較推薦十一高;如果你想走語言類保送,注意哦,是語言類的保送,我推薦你去外國語高中部,因為保送的名額很多,只要選擇正確,相對來說機會較大;至於八中我不太了解誒,我有同學在那邊,聽說好像管的蠻嚴的吧,這個我真不大清楚。希望對你有益。
4. 長春市養正高中的具體位置!急需……
寬城區政府東側
5.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怎麼樣
簡介:長春市養抄正高級中學由原市十二中和市四中組建而成,市十二中的前身是長春第一所官辦學校--「養正書院」,至今已有130年的歷史,有「長春第一校」的美譽。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是市教育局2007年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長春教育2007年事關民生的12件實事之一。市委常委、副市長鄭文芝在動工儀式上說,這所學校的建成,將消除鐵北地區長期以來沒有示範性高中的歷史,使北部40萬居民的孩子能夠就近接受比較優質的基礎教育。
6. 長春養正高中地址和電話是
地址是在華大天朗國際附近,也就是小南.
電話不知道,可以打114或者教育局查詢一下.
7. 長春市養正中學地址!!!急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坐落於寬城區富城路399號,在寬城區政府旁邊
路線一:市內乘坐8路(兒童醫院-小南)到寬府路或者下一站富城路下車都可以,下車後沿富城路西走便可以看見。
路線二:長春站乘坐302路到雁鳴湖,換乘21路到養正高中下車
路線三:長春站乘11路車到扶貧市場,換乘21路到養正高中下車
路線四:長春站北口乘196路(長春站北口-大合隆鎮)車到寬城區政府下車
路線五:市內乘坐273路(人民廣場-杜家屯)到慶豐路下車東走200米即是。
路線六:市內乘坐288路(紅旗街-扶貧市場)到扶貧市場,換乘21路到養正高中
路線七:市內城北乘坐21路(雁鳴湖-長新東路)到養正高中下車,長新東路附近還有10路,11路,3路,233路車
路線八:長春站打車到養正高中大約10-11元,說明讓他走東橋洞
8. 在長春火車站做幾路公交可以到養正高級中學
公交線路:113路,全程約6.2公里
1、從長春站步行約10米,到達長春火車站
2、乘坐113路,經過12站, 到達富城路站
3、步行約60米,到達養正高級中學
9. 長春養正高中怎麼樣
由於是新組建學校,硬體條件較好,軟體條件一般,升學率一般。★長春市回養正高級中學是今年長答春市教育局重點建設項目,也是長春市教育局今年要辦好的民生工作十二件實事之一,更是長春市建設和諧社會、教育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立項建設這所吉林省示範性重點高級中學,旨在解決長春市教育網點分布不均衡的現狀,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化的教育,從而造福長春百姓。新校園投資1億3千萬,佔地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4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食堂、體育館、國際標准運動場。學校辦學規模為48個教學班,2400名學生。2007年暑期開始招生,年招生規模為16個教學班,學生800人。秋季開學前分南北兩校區教學,10月份遷入新校。
養正高中由原長春市第十二中學與原長春市第四中學組建而成。新校園投資1.3億元,佔地8.0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建有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食堂、體育館。
10. 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的養正書院簡介
位於西長春大街95號,現在是西長小學,100多年前,這里也是一所學校。1883年,長春的地方官李金鏞為改變本地當時「書院缺如,無以培植人才」的局面,號召地方紳士集資辦學,李金鏞親為表率,捐出奉銀一千兩,在他的倡導和帶動下,社會各界紛紛解囊捐助,短短三個月時間,就集資大約九萬一千吊市錢。第二年夏天,養正書院竣工,李金鏞親自來書院給學生們授課。養正書院內,適應當時考試制度的講堂、藏書室一應俱全,其中講堂上還懸掛著有李鴻章親筆楷書「養正書院」四個大字的橫額。
當年書院四周有圍牆環繞,院內有榆、柳、梧桐、丁香等,一到夏天,這里綠蔭蔽日,鳥語花香。
1907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宣布廢除科舉制度,開辦新式學堂。養正書院適應潮流改為長春府中學堂,從此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識進入了長春的課堂,開設了中文、外語、算術等12門課程,每周上課36小時,學制為五年。1913 年學堂改名為「長春縣立中學」。1915年改為「吉長道立中學」。東北淪陷初期,學校與「吉林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合並,成立「長春中學」,1937年又改為「新京市第二國民高等學校」。1945年光復後改為「長春市立第二中學」,次年更名為「長春市立中學」。
1958年8月,學校更名為「長春市第十二高中」,文革後更名為「長春市第十二中學」。
2007年,長春市為了均衡教育網點分布,解決鐵北沒有優質高中的問題,將長春市第十二中學與長春市第四中學整合成長春市養正高級中學,並新建校舍,致力於打造一所吉林省示範性重點高級中學。
長春市第四中學也有百年校齡,歷史悠久是兩校的共同特點,養正高中是對長春教育發展史的傳承。
如此,養正中學不僅是校齡長,而且也是數易校址。當年的養正書院位於今西長春大街95號,現在的西長小學。東北淪陷後,該校舍被「新京特別市公署」佔用,學校遷至樹勛街。1937年校舍遷至南嶺,即今天的長春市一中專,後又遷至附近(今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東區,曾經的長春市地質學校)。解放後,先遷至平陽街今長春市委黨校處,最終於1958年8月遷至平泉路,直至2007年被整合成養正中學最後遷移。由李金鏞創辦的養正書院是長春市第一所官辦的學校,它開創了長春文化教育的先河。從1883年—1888年五年期間,李金鏞還為長春地方做了很多實事、好事。在他離任時,長春百姓攀轅挽留,感激他為本地做的好事,稱贊他是關外的「李青天」。離開長春兩年後,李金鏞在黑龍江的漠河病逝,北洋大臣李鴻章奏朝廷把李金鏞的事跡付國史館立傳。長春百姓也為了表達懷念之情,就在他創辦的養正書院西側修建了李公祠。
從歷史上看,養正中學見證了中國近代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滿清、民國,還是東北淪陷時期。學校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大批的愛國志士和建設者。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長春,全校學生熱烈響應,發起了「提倡國貨,挽救滅亡」的反帝愛國運動。1951 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學校五百多名學生投筆從戎,赴朝參戰。著名軍事戰略家李際均中將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社會上一直享有極高的聲譽。1959年高考升學率名列全省第三,1966年前十二高是全市僅有的兩所獨立高中之一。改革開放以後,又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一百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養正書院變成了西長小學,孩子們童真的面容掩映在朗朗的讀書聲時。如今只有院內的這株百年古樹,依然在見證著這里發生的點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