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周至縣二曲中學現任校長是誰
李偉今年剛來的
⑵ 周至第一中學03年到06年的校長是誰
田家炳中學 周至中學 惠安中學 38中的現任校長是誰?最好能有該學校的地址不過我想問的是現任校長姓名啊 慶華是 宋寶靜 五環中學,王路虎
⑶ 陝西省禮泉縣第一中學的學校校長
1983年,張崇海大學畢業後,服從組織分配,調到禮泉二中任教。1986年,他主動要求到遠離縣城和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史德中學工作,放棄在縣城優越的工作和生活,而選擇到偏僻的鄉村工作,張崇海的這一想法,讓當時學校的一些領導、同事產生疑問,好心的同事還曾勸他留下來。張崇海本人卻很堅定,他選擇了離家50多公里外的農村中學任教,一干就是三年。
1992年,張崇海又被調往北部山區的建陵中學任教,那裡的教學條件更為艱苦,時間一晃又過去了7年多。直到1996年7月,組織上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建陵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此時,地處偏遠的建陵中學,校舍破爛不堪,學生流失嚴重,教師隊伍人心不穩,學校瀕臨關閉。面對眼前的窘境,張崇海沒有絲毫埋怨,他從抓師資隊伍建設入手,提高教學質量,接著又緊鑼密鼓的實施校舍建設,改善校園環境。短短3年時間,一所瀕臨關閉的學校被他辦成全縣乃至在整個咸陽地區都有名的農村中學。
學校先後建成兩棟教學樓和一棟教師公寓樓,校內設施大為改觀,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學生人數從最初的78名發展到近3000名(含初中生2000名),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為一體,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由最初高考上榜無人,發展到每年有數十名學生考取二本以上高等院校,受到當地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1999年8月,張崇海被任命為禮泉二中黨支部書記兼校長。禮泉二中作為一所老學校,受地理位置和招生制度限制,校園面積過小,校舍陳舊破爛、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師資力量薄弱。重重困難又一次擺在張崇海面前,他積極爭取城建部門支持,協調政府力量對學校所在路段中山街東段進行改造,解決了困擾師生數十年的行路難問題。同時著力解決改善辦學條件,擴建教學大樓,建起綜合實驗大樓,在全縣率先引進社會資金建造起標准化的學生公寓,解決了學生住宿難題。
他對學校的管理實行「三抓五查」、「四不準」,對校外住宿學生實行「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他尊重教師,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福利待遇,任職4年中,在校學生從不足千人發展到4000名以上,成為當時禮泉縣境內第一大校,使一所普通高中率先晉升為咸陽市首批市級重點高中。
2003年8月,張崇海同志被上級部門任命為禮泉縣教育局副局長兼教研室主任。走出清貧和辛苦的學校,對許多人來說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張崇海卻放不下他所鍾愛的教書育人的學校工作,2008年8月,他出任禮泉一中校長 ,重新走上工作第一線。
心謀質量真研實改
上任伊始,張崇海面臨著巨大挑戰,首當其沖是教學質量,由於各方面原因,禮泉一中的高考質量處於低谷。他著手進行調查研究,分頭與學校班子成員、各教研組長、各備課組長以及長期擔任教學任務的一線老師溝通,尋找問題,分析原因,共謀對策。經過調研,他對症下葯,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制定出一系列新舉措:強力推進有效教學;全面實施質量跟蹤管理;實施「一三五七工程」;加強對特長生和尖子生的培養;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等等。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2009年高考一、二本上線人數613人;2010年高考一、二本上線982人,實現一、二本上線人數、清華北大、飛行員的三大歷史性突破;2011年高考一、二本上線人數突破千人大關,猛增至1060人;2012年高考一、二本上線總人數1300人;2013年高考一、二本上線總人數1316人,連續三年取得咸陽市高考一、二本上線人數第一名。
一份份志得意滿的成績單背後,是張崇海不斷總結教育工作心得,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結晶,也更由此讓他得到上級部門和學生家長的褒獎和贊譽。
嘔心瀝血傾情教育
一位好領導,不僅要善於用語言來打動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動來感化人。這在張崇海身上得到充分體現。自擔任學校領導以來,凡是要求班子成員和教職工遵守、執行的規章制度,他都率先執行。
張崇海每天堅持到學生放學,檢查一遍學校安全情況後才離開。為了便於工作,他把家搬到學校。在投身到課改、教改中,他和各組的老師一起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和高考新制度。每學期平均堅持聽課40節以上。用他的話說,這樣既可以從中吸取「營養」,為本身充電,還能夠直接了解一線教師的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他還時刻不忘記學習,擠出時間參加北京師范大學的研究生班學習,並堅持修完學業。他的求學和敬業精神成為學校教師的榜樣,熱衷鑽研業務、投身教學教改在禮泉一種形成良好風氣,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得到穩步提高。
2009年適逢禮泉一中建校50年校慶,為了准確、完整地編寫好校史,在沒有任何現成資料的情況下,張崇海親自走訪老教師、老領導和老校友,為校史編寫整理了詳實的資料。
一個寒假的深夜,他在校檢查安全情況時,意外發現校園內的石凳上還坐著一名學生,經過詢問得知,這名學生原因是沒能趕上回家的班車,只好打算在學校坐一晚上。了解情況後,他把這名學生安排到本身的宿舍住下,他本身在辦公室將就了一個晚上。當學校的師生知道情況後,無不為之感動。對於新老師、新同學,他時常深入宿舍、飯堂,了解情況,關心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等。對於生病住院、家庭困難的老師,無論有多忙,他都要親自前去慰問。原因是工作事務的繁忙,他對本身的家庭關照甚少,孩子總是抱怨父親一年也不能好好在家呆幾天。
回想起當年和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同學,大多已離開禮泉,許多老鄉、同學也紛紛幫他在深圳、珠海、東莞等地聯繫到條件優越的學校,甚至省內一些知名學校也發出邀請,意欲高薪聘請他做校長,但他都一一婉絕,無怨無悔地將本身的青春和精力獻給家鄉的教育事業。
民主辦學樹立典範
學校為了改善辦公、學習條件,為每一位教師配置了辦公手提電腦一台,總造價12萬余元。當時,許多經銷商以各種方式找上門來,或請吃飯或送重禮來拉關系,張崇海都一一回絕。依照程序,他將此事交由教代會徵集意見,集體討論決定,由各教研組、各處室推薦的教職工代表集體看樣挑選、商談價格、簽定購買合同,收貨付款。他還常常時刻告誡本身: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只有清正廉潔才能堂堂正正做人。
人格魅力凝聚人心,科學管理開花結果,上任以來,禮泉一中在校長張崇海的帶領下,碩果累累。2009年3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科研興校明星學校」,2009年4月被授予陝西省素質教育優秀學校,2009年5月獲得咸陽市平安校園稱號,2009年9月被咸陽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先進單位。2010年11月獲教育部命名「全國和諧校園先進學校」,2011年11月被國家環境保護部授予「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2012年1月榮獲「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學校」。
張崇海本人也獲得教育界認可,2009年10月,他被咸陽市教育局授予「咸陽市知名校長」榮譽稱號,2010年1月被省教育廳、教科所授予「陝西省校園文化建設創新人物」榮譽,並當選為咸陽市第七屆政協委員會委員。
在張崇海帶領下,禮泉一中正在向發展內涵,構建和諧校園目標邁進,開展有效教學,全面實施質量跟蹤,以高起點、高定位,向著省級示範高中和省級百強校、全國千強校的目標努力奮進!
⑷ 曲周縣第一中學的學校歷屆領導
張國寶校長 1951年---1966年 7月
呂子亮校長 1954年9月---1954年12月
張維民書記 1956年9月---1958年9月
劉國寶書記 1958年9月---1961年12月
張維民校長 1959年9月---1964年9月
劉鈞書記 1961年12月---1962年12月
郭子芬書記 1962年12月---1966年7月
金鳳明革委主任 1967年---1975年
秦寅革委主任 1975年---1977年
金鳳明革委書記 1967年---1975年
秦寅革委書記 1975年---1977年
李振華校長、書記 1977年9月---1979年1月
王傳德書記 1979年1月---1984年3月
張國寶校長 1979年---1983年9月
宋雲凌校長 1983年9月---1987年10月
曹國彥校長、書記 1987年10月---1990年7月
張桂林校長、書記 1990年7月---1992年8月
閆景山校長、書記 1992年8月---1998年8月
黃海校長、書記 1998年8月---2002年5月
李金祥校長 2002年5月---2009年
黃海書記 2002年5月---2005年1月
董鳳嶺書記 2005年1月---2008年
張樹彩校長.書記2009至今
⑸ 合浦縣第一中學的歷任校長
姓名 職別 任職時間 該校長任期內的副校長
岑福祥 校長 1930年7月-1935年7月
潘蔭璣 校長 1935年8月-1949年11月
龐乘風 校長 1949年12月-1950年8月
徐汝竑 校長 1950年9月-1952年2月 王宗綿
陳增忠 校長 1952年3月-1956年8月 覃光夏
張世瑤 第二校長 1954年4月-1956年8月 覃光夏
姚貽漢 校長 1956年9月-1957年8月 張世瑤、張寶德
張世瑤 兼校長 1957年8月-1960年8月
石世忠 校長 1960年9月-1971年10月
1968年8月-1972年7月 方培允(革委副主任)
姚肇厚 革委主任 1972年8月-1973年12月 方培允、葉吉偉、杜傳新
易欽才 校長 1974年1月-1977年6月 周春業、龐志英、陳傳謨、勞勛
陳傳謨 校長 1977年7月-1978年4月 周春業、龐志英、勞勛
周春業 校長 1978年5月-1979年7月 張世瑤、廖正武
黃立基 校長 1979年7月-1980年7月 張世瑤、廖正武
蒙其綬 校長 1980年8月-1985年3月 張世瑤、廖正武、張賢蘭
蒙其綬 名譽校長 1985年4月-1989年3月 葉逢焜、王大萱
何成昌 校長 1985年4月-1988年7月 周春業、王大萱、周崇煥
何成昌 校長 1988年8月-1998年4月 周春業、陳世樞、鄒偉峰、譚雲
1998年4月-1998年11月 鄒偉峰、譚雲
陳文鋒 校長 1998年11月-2002年3月 鄒偉峰、譚雲、陳尚賢、陳健
陳文鋒 校長 2002年4月-2005年8月 何思寧、陳尚賢、劉正業、李坤堯、梁立滿
陳健 校長 2005年8月-2007年2月 劉正業、梁立滿、潘承慶、廖理、陳家琪
陳健 校長 2007年3月至今 廖理、陳家琪、葉家慧、裴昌宇、林綠
⑹ 甘旗卡一中的歷任校長
第一任校長德力根昌
德力根昌1928年生,蒙古族,高中文化,科左後旗海斯改人。1948年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提任中共科左後旗大官營子區區委書記。1956年任中共科左後旗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1957年後主持工作),當選中共科左後旗委員會候補委員、委員。1961年任甘旗卡中學(甘旗卡一中前身)校長兼中共甘旗卡中學支部書記。1965年任中共科左後旗委員會代理常委。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奪權。「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出任旗革命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常務副旗長、中共旗委常委、旗政府顧問等職。1988年離休。
第二任校長尚士魁
尚士魁1927年生,漢族,遼寧彰武縣大冷鄉人。1984年,參加工作。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小學教師、區文教助理、文教科科員、宣傳部幹事、文教科副科長、旗委和旗人委辦公室副主任。1969年,甘旗卡中學恢復,成立革命委員會,尚士魁出任主任。1971年,甘旗卡中學黨組織恢復,出任支部書記。1978年,調出,任旗革命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外貿局長。1985年,離休。 第三任校長彭斯格
彭斯格1923年生,蒙古族,吉林省雙遼縣人。1947年4月參加工作,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任中共科左後旗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1973年3月任甘旗卡中學革命委員會主任,同年9月調出,先後擔任中共科左後旗黨校書記、中共科左後旗師范學校支部書記、科左後旗教育局副局長等職。1982年離休。 第四任校長青雲
青雲1932年生,蒙古族,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人。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於1973年9月起擔任甘旗卡一中革命委員會主任職務,1978年4月調出。 第五任校長劉青柏
劉青柏1933年生,漢族,大專文化,通遼市科爾沁區人。1955年參加工作,先後在科左後旗實驗小學,金寶屯勝利小學任教。1958年入通遼師范專科學校學中文,畢業後在通遼師范學校任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調入甘旗卡中學(玖甘旗卡一中)任教,1964年任甘旗卡中學工會兼任主席,1971年任甘旗卡中學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7年任甘旗卡一中副校長(主持工作)兼黨支部書記至1984年。1984年調任科左後旗教育局副局長,教育系統黨委副書記,教育工會主席等職。1993年退休。劉青柏是中共科左後旗委五屆候補委員,六屆委員。
第六任校長紹道
紹道1933年生,蒙古族,大學本科文化,科左後旗茂道吐人。1960年,由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畢業,分配到內蒙古師范學院任教。1961年,調入甘旗卡中學任教,1979年,提任甘旗卡一中教務處副主任。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提任甘旗卡一中校長。同年被選為自治區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4年,任中共甘旗卡一中支部書記。1987年,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務。1988年,當選為自治區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2年,任甘旗卡一中調研員。1993年,退休。 第七任校長包連鎖
包連鎖1936年生,蒙古族,大學本科文化,興安盟科右中旗人。1968年,由內蒙古師范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科左後旗金寶屯中學任教。1978年,調入甘旗卡一中任教。1984年4月,任甘旗卡一中校長。同年10月,提任科左後旗政協任副主席。1987年後,在科左後旗教師進修學校和哲里木盟教育學院任教,晉升副教授。1996年,退休。包連鎖於1982年榮獲哲里木盟優秀班主任稱號,1983年,榮獲自治區模範班主任稱號。1984年,榮獲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獲金質獎。撰寫《發展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等60多篇論文,其中多篇獲獎。 第八任校長劉國卿
劉國卿1937年生,蒙古族,大學本科學歷。遼寧省北票市下府鄉人。1962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數學系第一屆本科班。同年,由自治區教育廳直接分配到甘旗卡中學任教。1978年提任甘旗卡一中副教導主任。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提任甘旗卡一中副校長兼教導主任。1984年提任甘旗卡一中校長。1987年,晉升中學數學高級教師職務。1992年,兼任中國共產黨甘旗卡一中支部書記。1995年,退居二線,參加甘旗卡一中40年校慶籌備工作,與人合作編寫《甘旗卡一中志》(1958---1997)一書。1994年,劉國卿被評為自治區優秀校長。1997年退休。2002年出版自傳體《楓葉紅了》一書。 第九任校長安巴根那
安巴根那1948年生,蒙古族,大學本科文化,科左後旗海里圖鎮人。1982年,由內蒙古民族師院數學系畢業後在科左後旗伊胡塔中學任教。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晉升中學一級教師職務。1989年,先後在科左後旗額莫勒中學、伊胡塔中學任校長。1993年,調任甘旗卡一中副校長。1995年,提任甘旗卡一中校長,並兼任中共甘旗卡一中支部書記至1998年。1996年,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務。2000年,被評為中學特級教師。2001年,任中共甘旗卡一中總支書記。2004年,任旗人民政府督學。
第十任校長烏蘇榮貴
烏蘇榮貴1958年生,蒙古族,大學本科文化,科左後旗甘旗卡鎮人。1980年,由庫倫師范學校畢業後參加教育工作。1983年,調入甘旗卡一中任教。1988年,由內蒙古民族師院函授數學本科畢業。1992年,晉升中學一級教師職務。1993年,提任甘旗卡一中教務處副主任。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提任甘旗卡一中副校長。2000年,晉升中學高級教師職務。2001年至2007年8月任甘旗卡一中校長。2004年,被提名為通遼市政協委員。1992年,烏蘇榮貴被評為盟級優秀青年教師
第十一任校長於樹全
於樹全1961年2月生,蒙古族,大學本科學歷。遼寧省彰武縣大冷蒙古族自治鄉人。1986年7月,從內蒙古民族師 范學院政史系政史專業畢業。同年被組織分配到甘旗卡第二中學任教。
199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3月,通過「一推雙考」被旗委組織部提任為旗委政法委辦公室主任。2004年調入教育局任副局長。
2007年8月任甘旗卡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兼教育系統黨委委員,副局長)。
1998年被旗委評為「全旗政法系統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旗委評為「全旗優秀黨務工作者」。
第十二任校長
⑺ 平和縣第一中學的歷任校長
姓名 職 務 任職時間 校名
林友梧 學校籌建董事長 1927 私立東溪初級中學
林友梧 董事長 1929—1931
張際升 校長(第一任)
李文林 校長(第二任) 1931—1934
張景堯 校長(第三任) 1936—1937
張河山 董事長 1937—1938
上學期 私立廈門雙十中學琯溪分校
黃其華 校長
庄克昌 代理校長
蔡啟新 生活指導主任兼理校務
林友梧 董事長 1938—1945 私立廈門雙十中學
賴德淵 校長 1939—1940
崔鍾英 校長 1940—1942
吳有容 校長 1942—1943下 私立廈門雙十中學
周耕民 董事長 1944—1945
張之麟 校長 1942上—1945上
任啟輝 校長 1945下—1946上
盧祖澤 董事長 1946下學期—
1949上學期 私立文成初級中學
林際泰 校長
賴文清 名譽董事長 1944—1945 私立
大誠
中學
黃天爵 董事長 1945—
方鍾徵 校長 1944—1946
張 貞 名譽董事長 任期不詳
王仰會 代校長 任期不詳
張景堯 校長 1945—1949
李青儀 校長 1949下—1950上 新民
中學
林際泰 副校長(原文成校長)
張景堯 副校長(原大誠校長)
張景堯 校長 1950上—1951.2
周同基 校長 1951.3—1953上
張增甫 校長 1953上—1954 平和
中學
何禮辰 書記兼校長 1954—1958 平和
一中
簡朝商 校長 1956.12—1958.5
宋 斌 書記兼校長 1958.4—1959
簡朝商 校長 1960.5—1969.10
王 順 書記 1963.6—1969.2
曾成章 革委會主任 1969—1978 城關中學
王 順 革委會主任 1969.12—1970
崔燦榮 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69—1975.8
張 買 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70.6—1975
崔燦榮 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1975.8—1977
周子源 校長兼副書記 1978.3—1984.8 平和一中
張 買 書記 1979.9—1983.11
雷 峰 書記 1983.10—1987.1
李昌耀 校長兼副書記 1984.8—1987
林水抄 校長(93年始兼書記) 1987—1999.3
李昌耀 書記 1987—1990
賴樂生 校長 1999.3—2011
黃伯亮 黨委書記兼校長 2011—至今
⑻ 關於陝西周至歷史有名人物在周至的事跡
段先念,陝西省周至縣人。工商管理碩士文化程度。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九三學社,199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西安曲江管委會主任。2008年4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任命為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韓紅麗,陝西周至人。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西安高科(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紫薇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屈濤,字子樂,亦網名。陝西周至人,祖籍咸陽武功。80後作家、詩人、資深策劃師、影視娛樂達人。曾先後在影視機構和媒體單位就職,現主要從事設計與策劃工作(涉及行業:影視娛樂、文藝活動、媒體廣告、網路工程等),做網媒運營、企業及藝人推廣包裝等。李淑芳,陝西周至人,藝名小若蘭,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秦腔肖派傳承人),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演員。1985年考入周至縣劇團,1988年正式拜著名表演藝術家肖若蘭為師學藝,繼承了肖派代表劇目《藏舟》、《數羅漢》、《河灣洗衣》、《於無聲處》等劇目,1998年調到易俗社後先後主演了易俗社傳統優秀劇目《游龜山》、《三滴血》、《打金枝》,並主演了新編劇目《皇後夢》等。喬慷慨,國家一級演員,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著名秦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早年在陝西周至演戲,1978年進入銅川市秦腔劇團,1994年調入西安易俗社,1997年辭職創辦了「陝西慷慨喜劇藝術團」。是秦腔丑角大師閻振俗先生的得意門生,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在喜劇方面具有極好的悟性和天賦。表演自然大方、規范講究,丑而不俗、頗有內涵。尤其是語言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動作滑稽有趣,讓人百看不厭。毛群安,周至縣人。衛生部辦公廳副主任,衛生部辦新聞發言人。1980年,毛群安從周至中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中醫葯大學,1985年畢業,1987年調入衛生部工作,在衛生部辦公廳一干就是18年。在此期間,他曾取得衛生管理碩士學位,還到美國、澳大利亞進修衛生行政管理,並對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寫過專著。周明,陝西周至人。中共黨員。195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歷任《人民文學》雜志常務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常務副主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編審。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冰心研究會副會長。5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主要著作:散文報告文學集《榜樣》、《在莽莽的綠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綠》、《記冰心》、《遠山紅葉》、《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沒有雪》、《為霞滿天》、《雪落黃河》、《山河永戀》等,其中有些作品獲全國或省級報刊文學獎。主編或與人合作主編大型叢書:《歷史在這里沉思》、《天上人間》、《旋轉的中國》、《社會問題報告文學選》、《中國報告文學精品文庫》、《當代散文百家鑒賞》、《中國當代散文檢閱》、《域外著名華人女作家散文自選集》、《中國新時期報告文學百家》、《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報告文學卷)》、《中國年度報告文學佳作選》等,其中記述「文革」重大事件及各界知名人士遭遇的《歷史在這里沉思》發行近百萬冊,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獲獎作品:《歷史在這里沉思》(6卷,主編)獲全國圖書金鑰匙獎。陳存根,男,漢族,1952年5月出生,陝西周至翠峰鄉史務村人,農學博士。1970年6月參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06--1972.03 陝西省周至縣永紅林場工人1972.03--1974.12西北農學院林學系造林專業學生1974.12--1979.09 陝西省林業研究所技術員1979.09--1982.08西北林學院森林保護系森林生態專業碩士研究生1982.08--1988.02 西北林學院教師(其間:1985.05--1987.10在奧地利維也納農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1988.02--1989.01 西北林學院教務處副處長1989.01--1991.12 西北林學院教務處處長1991.12--1997.12 西北林學院副院長1997.12--1999.10 西北林學院院長1999.10--2000.07 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正廳級)2000.07--2003.01 陝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2003.01--2006.02 陝西省人事廳廳長、黨組書記,省編辦主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2006.02--2007.04 國家人事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07年10月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2007.04—2012.01 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12.01—2012.03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12.03—2013.01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2013.01— 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正部長級)任穩安,男,漢族,1959年11月生,陝西周至人。在職研究生學歷。1980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戶縣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劉建林,男,漢族,周至縣人。現任陝西商洛學院副院長,中共商洛學院黨委委員。侯簇悌,男,漢族,周至縣人。曾任周至縣教育局局長,西安市第一中學校長,中共西安市第一中學黨總支副書記、西安益新中學董事長。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其中以諷諭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白居易曾任盩厔(即陝西周至)縣尉,《觀刈麥》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道教名人-張無夢,北宋永嘉開元觀道士,字靈隱,號鴻漾子,鳳翔周至人(952-1050),99歲時,死於金陵(今南京)張長懷,男,漢族,周至縣人。 曾任周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是西安市作協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協會員。
⑼ 周至縣教育局局長
孩子在四中上高費,學校把孩子的檔案在職教中心,學生一年1500元學校給500元這些錢學校應該扣不?今年到群星上學要200元的檔案費應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