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舍的資料,很急
老舍
老舍,中國小說家、劇作家。生於1899年,卒於1966年,滿族,祖籍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趙子日》、《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
1924年,老舍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授漢語和中國文學。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作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濟南齊魯大學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在這兩所大學,相繼開設文學概論、外國文學史、歐洲文藝思潮、小說作法等課程。課余繼續從事創作。沿襲原來的藝術取向的,有長篇小說《離婚》和《牛天賜傳》等,都寫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劇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寫從淺露趨向含蓄,相當圓熟地形成他作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態的風俗畫師、市民社會的表現者和批判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面對愈來愈嚴酷的社會現實,創作出現兩種新的趨勢:一是日益關切國家大事,由此觸發寫作的靈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製造的五三慘案的刺激,寫了《大明湖》,九一八事變引起他「對國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說《貓城記》的問世;一是更加關懷城市貧民的苦難,以此作為主要描寫對象,《月牙兒》敘述母女兩代淪為暗娼,《我這一輩子》訴說下級警察的坎坷經歷。在《駱駝祥子》中,以農村來到城市拉車的祥子個人的毀滅,寫出一場沉痛的社會悲劇。把城市底層暗無天日的生活引進現代文學的藝術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樹。
《駱駝祥子》是他個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要作品。他從30年代初起 ,開始寫作短篇小說 ,作品收入《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
任》、《老字型大小》、《斷魂槍》諸篇,綽約多姿,精緻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1月濟南淪陷前夕,隻身奔赴武漢。1938年3月 ,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出任總務部主任。抗戰8年中,對文藝界的團結抗日多有貢獻。他寫於抗戰時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為民族解放服務為題旨。戰爭初起,他熱情提倡通俗文藝,寫作宣傳抗日的鼓詞、相聲、墜子等小型作品,供藝人演唱。隨後,轉向直接向群眾宣傳的話劇創作,連續寫劇照了《殘霧》、《張自忠》、《國家至上》等10餘個劇本,頌揚民族正氣、表彰愛國志士,批判不利於團結抗日的社會弊端,在當時起了積極的宣傳作用。自1944年初開始,進入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的創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會和所擅長的幽默諷刺藝術。小說刻畫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內心沖突,於苦難中升騰起來的覺醒和抗爭,自然也有消極逃匿和無恥墮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戰時期的力作,也是抗戰文藝的重要收獲。1946年3月,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繼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和將自己的作品譯成英文。
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老舍立即啟程回國。新社會的新氣象使他極為振奮,不久就發表以藝人生活為題材的劇作《方珍珠》。1951年初創作的話劇《龍須溝》上演,獲得巨大成功。劇本通過大雜院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寫出了歷盡滄桑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是獻給新中國的一曲頌歌。《龍須溝》是老舍創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獲得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50~60年代,他在文藝、政治、社會、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擔任多種職務,但仍然勤奮創作。作品以話劇為主,有《春華秋實》、《西望長安》、《紅大院》、《女店員》等,以刻畫北京市民告別舊生活、迎接新時代的精神歷程的作品較為成功。他還寫有散文《我熱愛新北京》。自50年代後半期起,老舍在話劇《茶館》、《義和團》(又名《神拳》)和小說《正紅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轉而描繪近代北京的歷史風雲。《茶館》以一座茶館作為舞台,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民國初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3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向,寫出舊中國的日趨衰微,揭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繼《駱駝祥子》之後,再次為老舍贏得國際聲譽。
老舍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思想上藝術上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他寫作勤奮,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是位多產作家,一生寫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於1966年8月24日自溺於北京太平湖。
『貳』 北京四中簡介
北京四中簡介
校訓: 勤奮、嚴謹、民主、開拓
北京四中創建於1907年,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有著極其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蘊。90多年以來,培育出了數以萬計的卓越人才,其中大多數成為黨、政、軍領導幹部和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也有不少人成為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
北京四中現屬北京市重點中學,是北京市首批認定的示範性普通高中。現有在校學生人數近1500人,教職員工120人,其中擁有一支精明強乾的教師隊伍,他們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循循善誘、銳意進取,是四中優質教育的保障。
北京四中位於京城市中心區,平安大道南側,佔地約4.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各項設施完善。建築主體由教學樓、綜合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禮堂、餐廳、學生宿舍等構成,裝備精良。圖書館藏書10萬冊,全部實現網路化管理,校園網路也已接入國際互聯網,成為四中對外交流的信息平台。校園內有全塑膠化體育場、室內游泳館和籃球館等,體育運動設施、裝備一應具全。
北京四中是優秀高中生成長的搖籃,每年考入全國重點名牌大學的學生占考生人數的96%以上,其中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佔40%左右。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參賽學生多次獲得金獎。學生的運動、文藝、科技等社團,也同樣在北京市的各類學生比賽中獲獎。
管理核心
高水準的管理體制是確保學校高質量教學的關鍵
北京四中實行校長負責制管理體系,黨總支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學校教代會按《工會法》行使其民主管理、監督的權利和義務。學校設校務辦公室、教學處、學生處、體育衛生處、科技電教處、總務處等行政機構,實行分級管理,年級組、教研組並存,教職工定崗、定責。
以現任校長劉長銘先生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朝氣蓬勃,具有高尚的人文素質。他們繼承和發揚四中的優良傳統,定期召開與教職工的懇談會。讓有經驗的老師們切實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與建設中,成為四中持續發展的智囊團,給學校的管理以更多的幫助與支持。
北京四中還設有校長接待日,校領導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傾聽來自學生中的聲音,了解教學、在校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可行辦法。
教育教學
教育理念: 以人育人, 共同發展
北京四中擁有一支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且銳意進取的教師隊伍。現有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40餘名,博士1名、碩士17名。其中市級學科帶頭人7名,區級學科帶頭人21名,7人曾獲教學比賽全國一等獎,8人承擔國家級和市級科研課題。
北京四中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經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了以「養成教育、情感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等為內容的多層次德育工作體系。
在學科教學方面,四中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堅持全面育人,嚴格控制課程總量,減少必修課時,增設選修課和活動課,激發學生的自主求知慾望,增強自我組織學習和生活的能力。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全面、主動、健康、和諧地發展。
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施行分層次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使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都得到最佳發展,並有利於教師因材施教,准確把握同一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需求構建合理的知識與能力結構。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北京四中在「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形成了教學教研互動模式,教學質量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確保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
教育成果
北京四中每年有約300人次在各類競賽中獲獎,每年96%以上的畢業生高考成績達到重點大學錄取線,約40%考入北大、清華兩所著名高校。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四中學生共獲得六枚金牌、兩枚銀牌、一枚銅牌。並在幾百次的區、市及全國各學科、科技比賽中獲獎。
社團活動
活躍校園生活,陶冶學生情操
北京四中有各種社團組織近30個。經常組織各類文娛、社會實踐、科技、體育等活動。活躍學生的校內外生活、陶冶情操,讓學生充分展示各種才華,增強參與意識,提高活動能力。
北京四中每年多次為教師或學生舉辦書法、繪畫、攝影展,組織新年音樂會、舞會等文娛活動。2003年,四中合唱團獲「全國第一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表演類節目一等獎,曾出訪香港、澳門、台灣和美國等地,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四中每年開展各種豐富的科技活動,以育人為核心,積極推動科技人才三級培養制度。學生通過參加專家講座、理化生實驗設計、科技博覽會、科技知識競賽等眾多科技活動,提高他們基本的科學素養; 再通過科技俱樂部參與更高層次的科學論壇、野外考察、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體驗研究過程等,更深層面的接觸科技研究領域。而聘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著名科學家作為扶植科學幼苗導師的舉措,更加強了培養學生成為未來中國科技後備人才的力度。
北京四中是北京市教委命名的2008年奧運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是北京市體育局命名的籃球傳統項目學校。十幾年來四中共培養了200多名學生運動員,其中有18人獲得一級運動員稱號,1人達到國家級健將標准,運動員全部升入重點高校深造。在2004年寒假舉行的北京金帆籃球賽中,我校男籃獲得冠軍,女籃獲得季軍。在北京市中小學生振興中華系列體育比賽第十二屆「四中康樂杯」游泳比賽中我校游泳隊獲得高中組團體冠軍,蟬聯了十一屆該項比賽的團體冠軍。
對外交流
立足本國,聯通世界
北京四中為優秀學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外部環境。近年來,四中學生多次出訪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台灣、香港等地,進行文化、體育、教育方面的交流,大大開拓了學生們的眼界。
北京四中每年都接待很多來自世界各國的教育界人士的參觀訪問和交流活動,擴大了學生與世界的接觸面。尤其是在我國申奧過程中,二十幾名「學生形象大使」成功地接待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學生們良好的素質和流暢的英語表達,給評估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遠程教育
讓更多的孩子的得到更好的教育
北京四中網校是北京四中的遠程教育機構(www.etiantain.com),她把北京四中與全國各地希望得到優秀教學資源的老師以及孩子們連接起來,是尖端信息技術和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的完美組合。
北京四中網校面向全國的中學生,進行遠程學習輔導。經過多年的遠程教育模式的探索,北京四中網校確立了成熟完善的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網路信息技術,依據北京四中近百年積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為廣大的中國家庭提供開放的教育平台和北京四中最優秀的教育資源,進行跨越時空、突出個性、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北京四中網校秉承了北京四中重基礎知識、重創新意識培養的扎實教風,重學生良好學習方法培養的教學思想。網校十幾個欄目各具特色,學習個性化強,方式靈活,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培養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和成績。北京四中網校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教學和服務形象,成為很多中學生課外輔助教學的良師益友。目前,北京四中網校已有學生70000餘名,在全國設立分校機構240多家。
二十一世紀將會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我國教育信息化長足發展的時機,北京四中網校基於這種大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下提出了「發展網路信息技術,服務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戰略。「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將北京四中優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教學資源提供給廣大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北京四中網校的目標,「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是北京四中網校的光榮使命。
遠程教育是藉助於先進的信息傳輸技術,突破時空限制,實現異地傳輸教學資源,達到讓更多的人共享優秀教育資源的一種新興教育事業。北京四中網校的網上學習個性化強,方式靈活,針對性強,可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培養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以培養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為主,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網校跨越了空間的限制,實現資源共享,並且學費低廉,為全國各個地區的普通家庭,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更好的教學服務,實現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優秀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的思想。
榮譽
2002年,北京四中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2年,北京四中被中共北京市委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
1999年,北京四中成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基地學校」
2001年,北京四中被共青團中央評為「1999-2001年度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
2002年,北京四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為「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2002年,北京四中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命名為「TI現代數理教學技術實驗學校」
2003年,北京四中網校成為「2003年度十佳網路教育機構」中唯一一家遠程基礎教育類的網路教育機構
2003年,北京四中網校入選2003年最具價值的中國商業網站100強
2004年,北京四中網校入選2004年中國商業網站100強
2005年,北京四中網校成為「2004年度十佳網路教育機構」
『叄』 衡水中學有幾個校區地址分別在哪
衡水中學只有一個校區,地址在衡水市桃城區英才路228號。
河北衡水中學(Hengshui High School of Hebei),簡稱衡水中學或衡中,始建於1951年,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是衡水市人民政府直屬的三所重點高中之一。
2014年11月,學校佔地230畝,有8000名在校生,600名教職工,其中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國家級榮譽獲得者17人、特級教師13人。
2017年4月17日,《中國學科競賽500強中學排行榜》發布,河北衡水中學位列全國第一名。
衡水中學的教師成績
2010年2月,學校地理教師劉志雲獲全省綜合實踐活動課說課比賽一等獎。5月,在2010年中央電視台「希望之星」教師組英語風采大賽河北省賽區決賽中,該校教師劉奇獲得一等獎。
8月,該校7位老師在河北省第十二屆優秀教育科研、教學實驗成果評獎活動中獲獎。其中,張文會、王麗娜2位老師的教育科研成果成果獲二等獎,徐瑞紅、張健旺、李莉、崔月領等5位老師的教育科研成果成果獲三等獎。
2009年4月,學校韓成君老師獲「2008年度全市教育系統信息工作先進個人」稱號。11月,在衡水市教育科學研究室舉辦的中小學各學科教學評比活動中,該校有120位教師獲獎。其中53人獲教學論文獎,40人獲教學設計獎,27人獲說課比賽獎。信金煥老師當選第五屆「河北省十大女傑」。
2008年,河北衡水中學教師周志勇在衡水市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張建華在2008年度河北省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
『肆』 北京樂成國際學校
輕松,不寄宿。成績要求就是英文咯~看你喜歡什麼樣的,我很多國際學校的信息都知道些==~
『伍』 北京市第四中學的辦學條件
據2015年1月學校網站顯示,北京市第四中學佔地面積約42400平米 ,總建築面積約35700平米。
截至2013年9月,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中部共有近30個班級,學生數1153人;截至2012年,北京市第四中學初中部共有20餘個班級,學生數1200餘人。
此外,北京市第四中學還建有北京四中網校,北京四中網校是一所以北京四中為核心,集各地名校名師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為一體的網路教育機構。 據2015年1月學校網站顯示,北京市第四中學建有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禮堂、飯廳、學生宿舍樓等,該校是最早建成計算機校園網的學校之一,並以100兆帶寬連通Internet 。1998年,北京市第四中學建成了全覆蓋塑膠運動場,場內有400m跑道、一個中型足球場、二個排球場、六個籃球場、羽毛球場、游泳館、以及健身器械等。
圖書館
北京市第四中學圖書館始建於1907年;截至2010年8月,館舍面積近2000平方米,館藏圖書17萬冊 、期刊近400種、報紙40餘種、光碟8000餘種、錄音帶2000餘種。
實驗樓
北京市第四中學實驗樓共六層:第一層至第四層分別設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供學生完成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第五層有公開課錄制室和電子教學辦公室;第六層設有天文台。
綜合樓
北京市第四中學綜合樓設有學生食堂、禮堂、國學講堂、各辦公室、現代音樂社活動室。
藝術樓
北京市第四中學藝術樓一層設有仿曾侯乙編鍾、三間音樂教室、音樂辦公室;二層設有校史館、兩間音樂教室;三層設有兩間美術教室、美術辦公室。 據2015年1月學校網站顯示,北京市第四中學共有特級教師4名, 高級教師117餘名,中級教師92名,博士18名、博士後2名,碩士101餘名,本科畢業185名;其中市級學科帶頭人7名,區級學科帶頭人39名,區骨幹教師18名。
特級教師:方芳、谷丹、李俊和、李京燕
『陸』 《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指南》里包括哪418家單位(418家都要寫)
首批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名單
文化類(185家)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家)
毛主席紀念堂 李大釗烈士陵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
八寶山革命公墓 馬駿烈士墓
房山區霞雲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詞曲創作地
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
潮白烈士陵園 昌平烈士陵園
魚子山抗日紀念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
歷史文化古跡(8家)
孔廟國子監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中山堂 文天祥祠
司馬台長城 慕田峪長城
團城演武廳 盧溝橋、宛平城
名人故居、紀念館(10家)
宋慶齡故居 李大釗故居
茅盾故居 魯迅博物館
詹天佑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
梅蘭芳紀念館 徐悲鴻紀念館
老舍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
博物館、展覽館(40家)
故宮博物院 中國古動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
中國印刷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電影博物館
中國民兵武器裝備陳列館 古代建築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 北京警察博物館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北京城市建設檔案館
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戲曲博物館
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 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皇城藝術館 宣南文化博物館
海淀區博物館 海淀區檔案館
海淀公共安全館 通州區博物館
通州區檔案館 密雲縣博物館
平谷區檔案局(展覽廳) 門頭溝區博物館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上宅文化陳列館
長城博物館 馬文化博物館
西瓜博物館 石刻藝術博物館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
公園、游覽(54家)
中央廣播電視塔 北海公園
頤和園 天壇公園
景山公園 中山公園
北京動物園 香山公園(雙清別墅)
陶然亭公園(高君宇、石評梅烈士墓)
玉淵潭公園 地壇公園
龍潭公園 八大處公園
紅領巾公園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北京歡樂谷 大觀園
小龍門國家森林公園 鷲峰國家森林公園
百望山森林公園 蟒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北宮國家森林公園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 鳳凰嶺自然風景公園
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野生動物園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區 金海湖風景名勝區
青龍峽景區 幽穀神潭景區
京東大溶洞景區 石林峽風景區
仙棲洞風景區 百花山風景區
石花洞景區 龍慶峽景區
古崖居風景名勝區 聖泉山旅遊風景區
清涼谷旅遊風景區 桃源仙谷風景名勝區
青龍湖水上游樂園 神堂峪景區
懷柔區世婦會公園 鬱金香花園
京東大峽谷 紅螺湖鳥島
諾亞方舟沙雕藝術風情園 八達嶺野生動物園
華夏民俗園 石景山游樂園
國際雕塑公園 中華文化園
工體富國海底世界
影劇院、文化館(33家)
國家大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木偶劇院 北京電影旅遊城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
梅蘭芳大劇院 長安大戲院
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東城區文化館)
國圖音樂廳 朝陽劇場
海淀劇院 東四工人文化宮
宣武區文化館 朝陽區文化館
平谷區文化館 密雲縣文化活動中心
新東安影城 搜秀影城
勁松電影院 大華電影院
天橋曲藝茶社 新街口電影院
勝利電影院 石景山區古城電影院
通州區電影院 大興區影劇院
燕山影劇院 平谷影劇院
門頭溝影劇院 飛騰影視基地
星美國際影城 光彩數字電影院線
圖書館、書店(27家)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首都圖書館
東城區圖書館 西城區圖書館
西城區青少年兒童圖書館 崇文區圖書館
宣武區圖書館 海淀區圖書館
豐台區圖書館 石景山區圖書館
石景山區少年兒童圖書館 門頭溝區圖書館
通州區圖書館 順義區圖書館
昌平區圖書館 懷柔區圖書館
平谷區圖書館 房山區燕山圖書館
百萬庄圖書大廈 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
王府井新華書店 北京圖書大廈
北京市外文書店 北京國際圖書城
中關村圖書大廈 花市書店
京南衛星圖書城
科技類(70家)
科研院所(4家)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
科技館、科普基地(21家)
中國科學技術館 北京航天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
中國兒童基金會北京地子自然體驗基地
北京葯用植物園 北京天文館
北京氣象科普館 北京植物園
宋慶齡兒童科學技術館 海淀科技中心
通州區科技館 豐台區科技館
石景山區科技館 昌平區氣象局(科普展示區)
昌平區科技活動中心 門頭溝區科技館
懷柔區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學植物園 靈溪科技生態環保教育基地
電力科普園 首雲礦山公園
索尼探夢科技館
環保教育基地(11家)
國家電力科技展示中心 門城污水處理廠
北京市水生野生動物救治中心 北京國家環保產業園區
北京排水科普展覽館 順義新城生態調水管理中心
懷柔污水處理廠 延慶縣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
漢石橋濕地自然保護區 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
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
企業、農業類(34家)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西區分公司
北京市電力需求側管理展示中心 北京日報社印刷廠
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 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
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科育葡萄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元乳品)
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 同仁堂博物館
蒙牛乳業(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工業旅遊示範點
新中國兒童用品商店 南宮世界地熱博覽園
匯源果汁集團 小湯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西窪現代農業觀光園 世界花卉大觀園
林河經濟開發區 順鑫綠色度假村
順義三高農業試驗示範區 朝來農藝園
蟹島綠色生態農庄 大興區苗圃
留民營生態農場 四季青果林所櫻桃觀光採摘園
台湖鎮科普示範基地 盛陽香草藝術庄園
神笛陶藝村 佐特陶瓷技術中心
亨美利嘉花卉培育中心 生存島
good61素質拓展中心 興隆文化中心社會實踐基地
玉米迷宮種植園
體育類(18家)
北京棋院 東單體育中心
天壇體育活動中心 海淀游泳館
海淀區綜合訓練館 石景山體育場
石景山區少年兒童業余體育學校 門頭溝區體育場
門頭溝區體育館 房山區體育運動學校
通州區體育局游泳運動中心 通州區奧體公園
蓮花山滑雪場 北京喬波冰雪世界
大興區體育局運動場 懷柔區體育局運動學校
平谷區體育中心 燕山青少年體校攀岩場
國防教育類(16家)
武警十四支隊國旗護衛隊 西城區中學生國防教育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拓展培訓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63996部隊
北京市民兵高炮指揮訓練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66058部隊
石景山區公安消防支隊古城消防中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學院 中國少年軍校總校
北京市武警總隊九支隊訓練基地 順義區武裝部民兵訓練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66391部隊軍訓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66011部隊
北京市學生軍訓基地懷柔基地 中國雛鷹科學教育基地
石景山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
社區、其他類(20家)
德勝人防指揮中心 三里河一區社區
廣外街道社區服務中心 朝陽門街道團工委
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青蘋果之家
西三旗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
北京師大輔仁應用心理發展中心
12355北京市青少年星光自護學校
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服務中心
東四奧林匹克社區體育文化中心 和平里街道青年中心
金融街豐頤園養老院 金魚池社區
北京松堂關懷醫院 南苑社會福利中心
門頭溝區社區服務中心 房山區燕山養老院
昌平區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延慶縣光榮院
豐台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教育系統(172家)
大專院校(22家)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
校外教育機構(45家)
中國兒童中心 北京青年宮
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 北京教學植物園
東城區少年宮 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
東城區朝陽門少年之家 東城區北新橋少年之家
西城區少年宮 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
西城區展覽路少年宮 西城區金融街少年宮
西城區新街口少年宮 西城區德勝少年宮
西城區豐盛少年宮 崇文區少年宮
崇文區青少年科技館 宣武區少年宮
宣武區青少年科學技術館 宣武區少年美術館
宣武區廣外少年之家 朝陽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朝陽區酒仙橋教輔中心 朝陽區幸福村教輔中心
朝陽區垂楊柳教輔中心 海淀區青少年活動管理中心
海淀區青少年社會實踐勞動基地 海淀區教育培訓中心
豐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豐台區青少年兒童圖書館
豐台區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 豐台區雲崗青少年科技站
豐台區勞動技術教育中心 石景山青少年活動中心
門頭溝區雁翅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 門頭溝區少年宮
房山區少年宮 燕山少年宮
通州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順義區少年宮
昌平區少年宮 大興區少年宮
懷柔區學生活動管理中心 延慶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密雲青少年宮
中小學校(86家)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生命科學區級重點實驗室、體育場館)
北京市第五中學(籃球場、排球場)
北京市第二中學(機器人實驗室、體育場館)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機器人工作室)
北京景山學校(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游泳館)
北京市東直門中學(體育中心、籃球館、茶文化活動室)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體育場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遵義樓)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參觀校園)
北京市第四中學(籃球館、游泳館)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學(游泳館)
北京市第八中學(足球場)
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學校操場)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中學操場)
北京市第三中學(老舍紀念室、曹雪芹紀念室)
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游泳館)
北京市鐵路第二中學(籃球場、圖書館)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中校區:運動場;南校區:運動場、文化牆)
北京市奮斗小學(游泳館)
北京市西城區中學勞動技術教育中心
北京市西城區小學勞技教育實踐中心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體育館)
北京匯文中學(彭雪楓烈士塑像、三一八紀念碑、五四火炬紀念碑、田徑場、羽毛球館)
北京市第五十中學(羽毛球場、籃球場)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體育館、宏志班展室)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美術陳列室、田徑場)
北京市回民學校 (運動場)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錢學森紀念館、趙世炎烈士像)
北京市第十四中學(校園電視台)
北京市第十五中學(體育館、體育場)
北京市育才學校(科技實驗室)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學(乒乓球館)
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音樂廳)
北京小學(游泳館)
北京市宣武區回民小學(體育場)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學(籃球場、足球場、田徑場)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籃球場、羽毛球場)
北京市第十七中學(田徑場)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學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體育場)
北京市日壇中學(董炯青少年羽毛球俱樂部)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北京白潔體育俱樂部、游泳館)
北京市八一中學(籃球館、禮堂)
北京市十一學校(運動場)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體育館、羽毛球、乒乓球)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籃球館、全息電影放映廳、展覽館)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禮堂)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生態大棚)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運動場)
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游泳館)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動物標本館)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籃球場、田徑場)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游泳、健身)
北京市航天中學(游泳館)
北京市第十中學(田徑場、圖書館、紅十字展室)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足球、籃球場、模型製作)
北京市豐台區豐台第二中學(體育場館)
北京市第九中學(北京翠微體育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市蘋果園中學(體育館)
石景山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中心
北京市大峪中學(實驗室、體育場館)
北京市門頭溝區新橋路中學(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門頭溝區琉璃渠勞動藝術教育基地
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屬中學(學生實踐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燕化附屬中學(體育場館)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游泳館、體育場、校史館)
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北京市通州區運河中學(操場)
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中學(體育場、校史館、圖書館)
北京市順義區楊鎮第一中學(游泳池、文化長廊、校園濕地)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第一中學(天文台、機器人教室、生物標本室、校史展覽館)
北京市順義區第一中學(田籃青少年俱樂部、生物標本室、實驗室、榮譽室、天文館)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中學(體育場)
北京市昌平區第一中學(體育館)
北京市昌平區第二中學(藝術團)
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學(體育館、校史館)
北京市大興區興華中學(心理咨詢、電子閱覽、風雨操場)
北京市大興區龐各庄鎮第二小學(雛鷹實踐園、育新園、農藝園、綜合實踐基地)
北京市懷柔區廟城學校(科技園)
北京市懷柔區第一中學(生物科技園、體育館)
北京市平谷中學(體育場)
北京市平谷區黃松峪中學(天文館)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平谷中學(體育場)
北京市延慶縣第一中學(體育場館)
北京市密雲縣第二中學(圖書館、籃球館)
北師大附屬密雲中學(體育場)
職業學校(19家)
北京市財經學校 東城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北京市汽車工程學校 北京市外事學校培訓中心
北京市實美職業學校 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
北京市商務管理學校 宣武區第一職業學校
宣武區第二職業學校 宣武區第三職業學校
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北京市黃庄職業高中實訓基地
北京市房山區第二職業高中實訓中心 北京市門頭溝區中等職業學校
北京市昌職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北京市大興一職
北京市懷柔區職業學校 北京市平谷區第一職業學校
北京市延慶縣第一職業學校
『柒』 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的介紹
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是美國衛理公會( 美以美會 ) 在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地區建立的第一所禮拜堂。當時名為亞斯立堂 .。教堂最初建成時,外觀和現在一樣,只是規模比較小,僅能容納四五百人聚會。隨著教會信徒人數的不斷增加, 1880 年衛理公會在原址重建教堂, 1882 年新堂落成。該堂於 1900 年夏,在義和團運動中被焚毀, 1902 年清政府撥款重建亞斯立堂,於 1904 年春建成。此即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禮拜堂。當時亞斯立堂除擁有教堂及辦公室、牧師住宅 ( 均在後溝胡同 2 號、 3 號 ) 外,還有孝順胡同 1 至 2 號房產,崇內大街 43 號樓房及三塊墓地。隨著教會各項上作的開展,衛理公會又在禮拜堂周圍相繼建成同仁醫院、婦嬰醫院,匯文幼兒園、匯文小學、匯文中學、慕貞女中、護士學校,以及匯文大學 ( 後合並於燕京大學 ) 、匯文神學院 ( 後改名北京神學院 ) 等。
解放初,上述原教會辦的醫院、學校皆由政府接管改為公立。 1958 年夏,北京市各教會實行聯合禮拜,亞斯立堂暫停活動,禮拜堂及附屬房屋由北京市第 13 女子中學 ( 原慕貞女中,後改為第 125 中學 ) 佔用,禮拜堂被當作學校的禮堂。「文革」期間,堂內各種設備破損十分嚴重,面目全非。 1982 年春,北京市政府貫徹落實宗教政策,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經多方交涉,在付給 125 中學兩萬元人民幣後,經大規模整修,亞斯立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基督教會崇文門堂,並於當年聖誕節重新恢復聚會活動。
崇文門堂建築風格別具特色。整座教堂佔地面積為 8246 平方米,堂內分為正、副兩堂,正堂設有四百多個座位,副堂有三百多個座位,中間有可以上下活動的閘板相隔,既可分開,亦可聯用。禮拜堂呈圓形,整體為木製雙層傘形結構,建築風格極為獨特別致。 1990 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 年 8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撥款人民幣 480 萬元,重新修繕了禮拜堂及其附屬房屋。禮拜堂玻璃更換成了教會傳統的彩繪玻璃,椅子更換為禮拜專用的長條木椅,附屬房也進行了翻建。 2002 年 12 月 22 日舉行了「崇文門堂復堂 20 周年暨修繕復堂感恩禮拜」。 2004 年正值崇文門堂建堂 100 周年,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下,崇文門堂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現在崇文門堂每個禮拜日早7:00, 8 :30 , 10 : 30 以及晚上19:00有四堂禮拜,下午 1 : 30 有朝語聚會,每個禮拜日約有四千多信徒參加聚會。為了方便外國友人參與上午的兩堂主日禮拜,本堂設立了英語同聲傳譯。除了主日禮拜以外,在每個禮拜二晚上 7 : 00 有查經聚會,禮拜三晚 7 : 00 有傳福音初信栽培聚會和朝語禱告會,禮拜四上午 (9 : 00 有禱告聚會,禮拜五上午 9 : 00 有姊妹聚會,晚上 6 : 30 有青年聚會。
崇文門教堂是北京市目前最大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也是一所涉外的教堂,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曾經接待過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柯林頓 , 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喬治·凱瑞博士 ; 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也曾經多次來訪。每個主日都有外國使館的官員、國外信徒來此做禮拜,經常有國際教會間的交流活動。
1870 年至 1904 年,亞斯立堂的主任牧師均由外國傳教士擔任; 1904 年新堂建成,始有華人任主任牧師。解放後,崇文門堂先後由鄭如岡牧師、殷繼增牧師、石澤生牧師、吳巍牧師、高英牧師擔任主任牧師;目前由柳翠敏牧師主要負責教堂的各項事務。 由於亞斯立堂是美國教會所建﹐因而一直受到美國人的關注。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於6月28日偕夫人希拉里和女兒專門到亞斯立堂做禮拜。柯林頓還在這里作了簡短致辭﹐他說﹐與世界不同地區﹑種族﹑信仰﹑宗教的人們﹐我們都能合二為一﹐「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是兄弟和姐妹。」在目前的多事之秋﹐恐怖主義和戰爭陰影威脅世人之時﹐多希望和平和理解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The Brief Introction to BeijingChongwenmen Christian Church
The Chongwenmen Church of Beijing Christian Council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1870 when it was then called Asbury Church . It was the first church constructed by the American Methodist Church in Northern China . The scale of this church was smaller than its present size. It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to hold 400 to 500 people. Although the church appears now as it did back then, its current seating capacity is 2,000 people. As the number of believers increased, the Methodist church began re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 which was completed in 1882. During the Yihetuan Movement (Boxer Rebellion) of 1900, the church was burned down. In 1902,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appropriated money to rebuild the Asbury Church and was completed in the spring of 1904. This is the main structure we have here today.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new building, a Chinese pastor held the senior position. Previous to this date, the position of senior pastor was held by foreigners.
At that time, all church property and offices were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Asbury Church . In addition to this, the church also possessed the No. 1 and No. 2 properties in the Xiaoshun Hutong, the buildings in No.43 Chonwenmennei Street , and three graveyards. As the church develop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Methodist Church graally built many public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church such as: The Hopkin's Memorial Hospital, The Sleeper-Davis Memorial Hospital, Huiwen Primary School, Peking Academy, Jewel Academy, Peking Theological Seminary, and even the original campus of Peking University (this campus eventually merged with Yanching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 moved to it's current location).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New China, the hospitals and schools operated by the church were all taken over by the government and made available for public use. In the summer of 1958, the churches of Beijing were uni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is church and its facilities were given to the No. 125 Middle School (this was the original Gamewell School ). The church was used as an assembly hall for the middle school. During the notorious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interior of the church was damaged beyond recognition. In the spring of 1982, with the assistance of relevant governmental agencies and through many negotiations, this church was finally renamed as 「The Chongwenmen Church of Beijing Christian Council.」 The No.125 Middle School received 20,000 RMB in the exchange, and all church buildings were renovated extensively giving the people the wood and brick structure that is enjoyed today. Finally, 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of 1982, religious activities were resumed and the church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ever since then.
The Chongwenmen Church is the largest Christian Protestant Church in Beijing , and it enjoys high prestig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architectural style shows grace, ingenuity, and a blend of many cultures. The church consists of two levels. The main level, at 8,245 square meters,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main hall which seats 400 people, and the side chapel which seats 300. These two sections are separated by a movable partition so that they can be used separately or as one large room. The second level is the basement, which boasts a seating capacity of 800-1000. Services are filmed and viewed in the basement via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In 1990, Beijing People's Municipal Government approved the church as a historical relic in the municipal district. In August of 2001,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gave 4,800,000 RMB to refurbish the church that included new floors, pews, stained-glass windows, painting and new offices with updated equipment. The rededication service was celebrated on December 22, 2002 .
Chongwenmen Church of Beijing Christian Council
Dec 22, 2005
『捌』 幫我介紹一下北京四中
北京四中是北京市重點中學,創建於1907年,初名為順天中學堂,1912年改名為京師公立第四中學校,1949年定名北京市第四中學;1988年由完全中學改為純高中校。學校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北街,現佔地4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1983年,北京市投資翻建四中,使學校設施煥然一新。如今校園內教學樓、科技實驗樓設施齊全、裝備精良,圖書館已實現網路化管理,有400米跑道、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健身活動區的體育場已全部塑膠化。四中校園網已連通了INTERNET。
詳情見:
http://www.bj4hs.e.cn/sizhong.jsp
『玖』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好嗎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是一所勤學、樂學、教學質量一直處於同類校中領先地位的學校。
師資力量
學校共有學生1000餘人,教職員工200人,是東城區辦學規模最大的學校之一。我們始終認為,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對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學校有相當一批教師在市、區教育界享有較高聲望,成為本學科的骨乾和學科帶頭人。
教學特色
近幾年來,學校狠抓素質教育,向全國普通高校和各名牌大學不斷地輸送著高質量人材。並涌現出高考區級語文單科狀元或高考作文滿分同學,2004年高考上線率更是高達100%。
(9)北京市第四中學禮堂地址擴展閱讀
坐落於東城區東堂子胡同的二十四中,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完全中學。說她古老,因其前身正是由北大師生始創於1923年6月的大同中學。
早在北平時期,大同中學與貝滿、育英、匯文以及輔仁大學附中等蜚聲京城的其它幾所中學就揚名天下;說她年輕,是因解放後,特別是近些年來,在黨和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大力關懷下,她青春煥發,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壯大。
學校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擁有全市一流的塑膠運動場、語音教室、多功能教室、閉路視頻系統、現代化的理化生實驗室、藏書十萬余冊的教師資料室、計算機房及寬頻網路接入系統。此外還擁有室內體育館、美術教室、音樂教室等藝術教育專用教室。
『拾』 北京小學在哪個區
北京市宣武區北京小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學,誕生於1949年6月19日,是建國初期由北京市委親自組建的規模最大的公立寄宿制學校。學校佔地 28567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0平方米(其中包含佔地9567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北京小學廣外分校留學生部)。由於多媒體技術直接應用於課堂的教與學,從而促進了學校的現代化發展。 學校現有45個教學班,其中住宿班31個,走讀班14個,學生1732名,教職工154名,專任教師120名。擁有中學高級教師12名,其中特級教師4名,市區骨幹教師41名。 學校科學體育樓(內設游泳館、體操館、天文館、閱覽大廳、電視演播廳、階梯教室、禮堂、器樂排練廳等)為孩子開展豐富多採的活動創設了條件;寬闊的國旗廣場、整潔的校園、教師、學生宿舍樓及就餐大廳為師生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在2004年8月,北京小學廣外分校留學生部落戶馬連道,該部以北京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人文資源為依託,以中、短期留學的方式,嘗試與國內外的小學深入開展校際間的合作交往,以拓展本校學生的國際視野。 北京小學寄宿教育特色鮮明,學校針對當代獨生子女的發展需求,突出了「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尊,健康自強」的「四自」教育思想,使六個年齡段上千名住宿的小學生在科學化、規律化的教養下,精神飽滿,茁壯成長。 北京小學近年來,把科研作為提升辦學水平、打造優質教育品牌的重要戰略,效績突出。學校承擔國家級、市級教育科學研究的實驗項目,在主體教育、個性化發展教育、藝術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以及課程改革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近年來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先進學校、北京市科研示範校、北京市「九五」重點課題優秀實驗校、「九五」重點課題活動課程優秀實驗學校、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獲北京市第四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辦學質量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 北京小學曾經是北京市市重點,現為北京市小學示範校。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廣內街道槐柏樹街。北京小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唯一以 「 北京 」 命名的小學,誕生於 1949 年 6 月 19 日。 北京小學的前身是1949年北京市委的幹部子弟寄宿制小學,位於西城區兵馬司。1950年張自忠小學並入,遷至西城區椅子胡同,並在張自忠私邸設立分校。 1952年改名北京市第一小學。1955年遷入現址。1956年,北京市第二小學並入,改為現名。1966年取消寄宿制。1971-1979年曾先後改名槐柏樹街小學、長椿街小學。1981年恢復現名。1995年恢復寄宿制,以「自理、自律、自主」為主旨,開展寄宿教育。 北京小學佔地1.9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1991年建成科技體育綜合樓,設有教學樓、宿舍樓、游泳館、體操館、乒乓球室、天象廳、演播室、禮堂、階梯教室、師生餐廳和藏書五萬冊的書庫、圖書館、資料室等。有計算機、語音、自然、音樂等19個專用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