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初中高中 >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第四中學

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第四中學

發布時間:2021-01-23 15:59:15

㈠ 內蒙古自治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第四中學2018年九年級全校排位

從沈陽坐火車到通遼,再從通遼坐火車或汽車到白音胡碩沈陽→通遼 4322/4323 普快版 沈陽權-白城 沈陽 08:16 通遼 12:35 N159 快速 大連-通遼 沈陽 12:55 通遼 18:09 通遼→白音胡碩 4211/4214次 普慢 大連-霍林郭勒 通遼 07:17 白音胡碩 11:26 坐火車的話在通遼等的時間比較長,建議到通遼後坐汽車去白音胡碩,車次很多

㈡ 烏拉特前旗歷史

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烏拉特三公旗從西拉木倫河西遷至穆納山(烏拉山)一帶駐牧,以加強邊疆戍衛,烏拉特前旗正式建制,到今天已有363年的歷史。三個旗縣是同族關系不分界線,旗址在哈達門舊址。因為烏拉特前旗衙門在西,所以叫西公旗。

乾隆30年(1765年)烏拉特前旗的衙門遷到哈拉汗補隆(在後套地區屬鄂爾多斯蒙古族,主要是1227年,蒙古滅了西夏,成吉思汗死了後留下的)。

民國初烏拉特前旗隸屬五原縣,仍然是旗縣並存,民國14年,在大佘太設立大佘太治局,民國20年改為安北縣治局。

解放後1950年7月10日,烏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在哈拉汗西公旗成立,10月5日,旗委成立,同年5月1日安北縣委、政府成立。

1958年4月撤消了安北縣並入烏拉特前旗,烏拉特前旗的駐地遷到了新安鎮,歸河套行政區管,後來河套行政區改為巴彥淖爾盟。

1954年6月,撤消了綏遠省(今呼和浩特),烏拉特前旗歸內蒙古行政區烏蘭察布盟;

1959年9月烏拉特前旗政府由新安遷到西山咀鎮(古名叫鉗耳咀,清朝後叫西山咀)。

1960年3月,烏拉特前旗劃歸包頭市,1963年11月又劃歸巴彥淖爾盟。

(2)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第四中學擴展閱讀:

烏拉特前旗歷史文化景觀:

1、小佘太秦長城:

位於小佘太鎮政府所在地東10公里處,修築在陰山山脈馬鬃山山峰北中腰處。自治區內的秦長城遺址有1/3在巴彥淖爾市境內,其東起烏拉特前旗小佘太,西至烏拉特後旗潮格溫都爾,全長240km。

其中小佘太秦長城保護最完好的一段長達2000餘米,整段長城就地取材,全部採用人工打制的石片、石塊砌成,所用石料基本是人工敲砸而成的條狀、長方體石塊、間雜少量自然石塊,採用層層交錯疊壓的方法壘砌而成,內外壁面整齊規則,長城橫斷面為梯形狀四邊形。

基寬4-6米左右,頂寬1-3米,高5-6米。在山脊或山溝轉角處常有外貼壁,顯得格外險峻。

在長城南側,較為平緩的山脊上,大約每隔500-1000米,有土築眺望台,底邊有4×7米、高0.5-3米,每隔5km左右在較高的山頂上有烽火台,底邊呈正方形,邊長為10×10米,高2-3米,各烽火台相互呼應,目前已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2、陰山岩畫:

位於小佘太秦長城北側600-800m處。目前已發現4處共計70餘幅青銅器時代的陰山岩畫。

岩畫中刻有牧羊人、狩獵人、北山羊、獵犬、馬、驢等圖像,這些古老的岩畫刻繪在石英脈岩石上,當地牧民稱為「紅牆」,它與黑色的石長城並行由東向西延伸,宛如兩條黑、紅色的巨龍,在陰山上緩緩舞動,增添了小佘太秦長城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3、光祿塞古城遺址:

位於旗境朝陽鎮小召門梁。光祿城是漢武帝於太初三年(公元102年)派遣光祿勛徐自為在五原塞上建築而成。光祿勛是漢代官名,皇帝身邊的高級侍從官、負責守衛宮殿門戶,此城就是取其徐自為的官街而得名。

現有土築城牆殘垣。據傳說王昭君出塞時曾途經此地,居住二年,生一子。後人將這一古城稱為光祿塞。周圍環境優美,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為一體,是人們游覽觀光的好去處。

4、北魏沃野鎮龍興之地: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雲:「沃野鎮古城在軍(指天德軍)城北六十里,即後魏時從西數第一鎮也。」就是說天德軍城北六十里處有一城沃野鎮。

它正好是在原蘇獨侖鄉根子場附近,那麼根子場古城必是後魏時的沃野鎮。這座古城距原蘇獨侖鄉政府東20里,烏梁素海北岸。

蘇獨侖根子場古城,北微高,城內較為平坦,因北面受漠楞河(古稱金河、直通蒙古)洪水沖擊,城內覆蓋層較厚,城牆斷壁殘垣清晰可見。

古城座北朝南,是座呈 T 字形三連城,城東西長1150米,南北寬1000米,城分三部分構成,東西相似,中間向南突出,為瓮城。中、北部有大型台基。城四角有角樓痕跡,中間為門,門西北有高台殘存遺址。

城內暴露物有內壁布紋筒瓦,青瓦瓦當等片殘,大量陶片、飾紋有弦紋,壓印紋,附加堆紋、繩紋等,另有少量白、灰、青花瓷殘片。

北魏王朝,在我國歷史上屬於南北朝時代。公元439年,北魏統一我國北方,結束了十六國紛爭局面,它的創始人是鮮卑族拓跋圭,史稱魏道武帝。

拓拔圭的孫子拓跋燾(音道),史稱太武帝。公元449年,大敗北方的柔然,為了防止柔然南下,在北方(內蒙古西北地區)設置六鎮,六鎮的排列是從西到東,第一鎮沃野鎮,然後是懷素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

沃野鎮城有三次變遷。第一次,沃野鎮是漢代建置的沃野縣(今磴口縣境內)屬朔方郡管轄。第二次建沃野,是因原沃野鎮被河水沖壞,遷至朔方郡所在地,第三次,北魏沃野縣遷於今根子場古城即北魏沃野鎮。此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5、隋朝豐安鎮古城遺址:

位於原西山咀鄉鹽海子村南,面積在4000平方米左右,地表有土建築台基殘跡。城內有燃燒草木灰燼痕跡,遺物有繩紋長方形青磚、筒瓦等。地表文化層較復雜,散布大量陶片,有泥質灰陶片,夾沙灰陶片、灰褐陶片,紋飾有弦紋、段繩紋,附加堆紋等。

另外發現灰白瓷殘片,青瓷片。可辯器形有碗、盤、壺、杯等,器皿上有印字和青花紋,採集有玉、環、煙咀、銅耳勺、銅片、紐扣、銅飾、貝飾及五銖錢等,但四面不見城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拉特前旗

㈢ 在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就讀不錯
學校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自治區級示範學校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㈣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總共有多少高中是那些

臨河有一中 二中 三中 巴彥淖爾市中學(附中) 旭日中學杭後有 奮斗中學(杭一中)後旗有 一中前旗有 一中中旗有 一中五原有 一中 三中 磴口有 一中

㈤ 包頭市第四中學的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示範性高中列表

烏蘭浩特市第一中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包頭市第一中學 杭錦後旗奮斗中學 包鋼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包頭市第九中學 海拉爾第一中學 包頭市回民中學 包頭市第三十三中學 內蒙古北方重工第三中學 集寧第一中學 赤峰市第二中學 牙克石林業一中 錫林郭勒盟二中 通遼第五中學 奈曼旗第一中學 烏海市第一中學 包頭市第六中學 通遼市第一中學 包頭市第四中學 內蒙古一機集團第一中學 阿榮旗那吉屯一中 突泉縣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十四中 土默特中學 呼鐵一中 包頭鐵路一中 呼和浩特第一中學 通遼實驗中學 赤峰市林東一中 包頭市蒙古族中學 巴彥淖爾臨河一中 扎蘭屯市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十八中

閱讀全文

與內蒙古烏拉特前旗第四中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