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密市井溝鎮和胡家莊鎮合並了嗎
2007年8月,撤銷呼家莊鎮,並入井溝鎮
2. 高密姜庄什麼時候成立的
高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遠在五千年以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內現已查明的古文化遺址近二十處,其中龍山文化遺址九處。今縣治春秋稱夷維邑,屬萊國。公元前567年齊滅萊後地屬齊。戰國時始有高密之名,亦為齊地。據《水經注》應劭曰:"縣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秦滅六國後,推行郡縣制。置高密縣,屬齊郡後改屬膠東郡。西漢先後屬膠西國、膠西郡。西漢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膠西郡置高密國,治高密。公元9年(新王莽始建國元年)改高密為章牟。東漢復稱高密,改屬北海國。三國時高密地歸魏,屬青州城陽郡。西晉屬青州城陽郡,東晉改屬青州高密國。南北朝時期,先屬南朝宋青州高密郡,後屬北朝魏青州高密郡,後改屬膠州高密郡。隋屬高密郡。唐代縣屬河南道密州。五代建置、隸屬相沿。北宋,縣隸屬京東東路密州。金,縣改屬山東東路密州。元代縣屬山東東西道益都路膠州。明初,縣屬青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改屬萊州府。清初相沿明制,清光緒三十一年,縣屬膠州。民國時期,先後屬膠東道和和萊膠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政區多變。全縣曾劃為高密、膠高等縣,屬濱北專區。1949年4月,膠高縣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密縣初屬膠東行政區濱北專區,1950年改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劃歸昌濰地區,1981年5月更名為濰坊地區,1983年10月地改市,為濰坊市。縣均屬之。1994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高密縣,設高密市(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
1995年10月23日,設立朝陽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城南街東首,將高密鎮的荊家莊、許家莊、秦家嶺、單家屋子、羅家莊、小墓田、高家嶺、黃山塋、魯家廟、東觀音堂、西觀音堂、邱家窪12個行政村,柏城鎮的田家村、王家響疃、鄧家村3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0年,高密市轄1個街道、21個鎮、8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842403人,各鄉鎮人口: 朝陽街道 20781 高密鎮 165755 柏城鎮 30295 姚哥庄鎮 23830 張魯鎮 20868 河崖鎮 26434 夏庄鎮 49915 姜庄鎮 34981 仁和鎮 21514 大牟家鎮 26574 周戈庄鎮 21822 康莊鎮 27081 蔡家站鎮 16578 闞家鎮 21453 初家鎮 19900 雙羊鎮 30563 井溝鎮 25952 呼家莊鎮 27381 注溝鎮 24207 柴溝鎮 30443 拒城河鎮 22311 李家營鎮 23054 大欄鄉 16071 咸家鄉 12971 高戈庄鄉 18448 田莊鄉 18156 方市鄉 10749 土庄鄉 18043 周陽鄉 20771 王吳鄉 15502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總面積1605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庄鎮、河崖鎮、夏庄鎮、姜庄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庄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康莊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共有99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5.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9萬人。
2003年5月8日,高密市夏庄鎮西李家苓芝、西門家苓芝、西王家苓芝、魯家村、盧家嶺、王黨、倉上、東王家苓芝、東門家苓芝、東李家苓芝、管家苓芝、劉家苓芝12個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3年,全市總面積1605.6平方千米。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99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5.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4萬人。
2006年,高密市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庄鎮、河崖鎮、夏庄鎮、姜庄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庄鎮、康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
2007年,高密市將20個鎮、街道調整為10個鎮、街道。具體調整情況如下:撤銷姚哥庄鎮,將原姚哥庄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拒城河鎮,將原拒城河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密水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康莊鎮,將原康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醴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河崖鎮,將原河崖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夏庄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仁和鎮,將原仁和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姜庄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周戈庄鎮,將原周戈庄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大牟家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雙羊鎮,將原雙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闞家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呼家莊鎮,將原呼家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井溝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注溝鎮,將原注溝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柴溝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李家營鎮,將原李家營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柏城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7年,劃轉峽山區代管34個行政村,版圖面積由1605.55平方公里減為1526.63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減至84.39萬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
3. 高密的區劃沿革
1995年10月23日,設立朝陽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城南街東首,將高密鎮的荊家莊、許家莊、秦家嶺、單家屋子、羅家莊、小墓田、高家嶺、黃山塋、魯家廟、東觀音堂、西觀音堂、邱家窪12個行政村,柏城鎮的田家村、王家響疃、鄧家村3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0年,高密市轄1個街道、21個鎮、8個鄉。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高密市總面積1605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庄鎮、河崖鎮、夏庄鎮、姜庄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庄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康莊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共有994個行政村。年底高密市總人口85.1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9萬人。
2003年5月8日,高密市夏庄鎮西李家苓芝、西門家苓芝、西王家苓芝、魯家村、盧家嶺、王黨、倉上、東王家苓芝、東門家苓芝、東李家苓芝、管家苓芝、劉家苓芝12個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3年,高密市總面積1605.6平方千米。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99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高密市總人口85.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4萬人。
2006年,高密市轄3個街道、17個鎮: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鎮、姚哥庄鎮、河崖鎮、夏庄鎮、姜庄鎮、仁和鎮、大牟家鎮、周戈庄鎮、康莊鎮、闞家鎮、雙羊鎮、井溝鎮、呼家莊鎮、注溝鎮、柴溝鎮、拒城河鎮、李家營鎮。
2007年,高密市將20個鎮、街道調整為10個鎮、街道。
2007年,劃轉峽山區代管34個行政村,版圖面積由1605.55平方公里減為1526.63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減至84.39萬人。
2014年,高密市轄1個開發區、1個高新區、3個街道、1個工業區、7個鎮、一個物流園區:開發區、高新區、朝陽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咸家工業區、夏庄鎮、姜庄鎮、柏城鎮、柴溝鎮、井溝鎮、闞家鎮、大牟家鎮、膠河疏港物流園區。
4. 高密市宏澤物流有限公司怎麼樣
高密市宏澤物流有限公司是2017-11-2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回濰坊市答高密市井溝鎮呼家莊村民委員會。
高密市宏澤物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785MA3EWWPP04,企業法人張莉霞,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高密市宏澤物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普通貨運;倉儲服務(不含危險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及易燃易爆物品儲存);提供物流配送及物流信息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高密市宏澤物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山東的歷史,高密的歷史
山東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發祥地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可以把山東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舉世聞名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是在山東首先發現的。
自夏朝開始,山東進入奴隸制社會。商朝建立以前,山東是商族活動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遷都,有三次在山東境內。商朝建立後,山東仍是其統治的中心地區。西周實行「封邦建國」之策,封呂尚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另外尚有曹、滕、衛諸國。
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魯國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為「禮儀之邦」。齊、魯作為周王朝的兩大支柱,經濟、文化取得更快發展,對以後山東地方歷史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據考古發掘資料證明,遠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縣後,治城陰城(今井溝鎮前田莊東),屬膠東郡(治即墨,今平度市東南)。西漢,高密縣先屬膠西國,改高密國(俱都城陰城)。新莽天鳳元年,改高密曰章牟。東漢復稱高密,屬高密國(都城陰城)。
三國時,高密縣歸魏,屬城陽郡(治東武,今諸城市)。西晉懷帝永嘉之亂後,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高密縣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國。其上屬皆相因襲。南燕亡後,又歸東晉,屬高密國(都黔陬,今膠州市黔陬村東)。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高密縣屬高密郡(治桑犢,今濰坊市坊子區泉河頭附近)。北朝元魏、北齊、北周時,高密縣仍屬高密郡(元魏治高密,即城陰城;北齊移治東武,今諸城市)。隋文帝統一全國,高密縣移治今柏城鎮故獻。初屬密州,復改稱高密郡(俱治東武,今諸城市)。
唐建國,高密縣治移今市區(戰國前夷維國都城,漢為夷安縣治)。初屬高密郡,改稱密州,又改州為高密郡,後又改稱密州(俱治今諸城市)。五代時,高密縣上屬仍為密州。北宋與金,高密縣屬密州(仍治今諸城市)。元代,高密縣屬膠州(治今膠州市)。
明代,高密縣改屬萊州府(治掖縣,今萊州市)。清,初沿明制,光緒三十年,膠州升為直隸州,高密縣改屬膠州(治今膠州市)。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高密縣初仍屬濱北專區。1950年5月改屬膠州專區。
1956年3月劃歸昌濰專區。1967年2月昌濰專區改稱昌濰地區,1981年5月改稱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稱濰坊市,高密縣均順次屬之。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高密市(縣級),以高密縣的行政區域為高密市的行政區域。高密市歸濰坊市代管。
(5)高密市井溝鎮呼家莊初級中學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土地調查面積總計15.7965萬平方公里。2017年山東省年末總人口10005.83萬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轄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37個(市轄區55個、縣級市26個、縣56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824個 。
高密地處山東半島腹地,秦代置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上屬幾經改變。撤縣設市後,作為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行政區劃及其稱謂因社會發展變化而多次發生變更。
6. 高密有多少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高密市社改鄉及多次行政區劃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市根據上級要求,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行了多次區劃調整,有效促進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一、1984年社改鄉
1982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鄉政村治」的體制模式。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指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把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同時按鄉建立鄉黨委,並根據生產的需要和群眾的意願逐步建立經濟組織。」1984年3月,高密縣實行撤公社改鄉(鎮),將原來的20個公社改為11個鎮和18個鄉。分別是:高密鎮、柏城鎮、姚哥庄鎮、夏庄鎮、姜庄鎮、大牟家鎮、康莊鎮、雙羊鎮、井溝鎮、柴溝鎮、李家營鎮、張魯鄉、河崖鄉、大欄鄉、仁和鄉、咸家鄉、周戈庄鄉、蔡家站鄉、闞家鄉、初家鄉、高戈庄鄉、田莊鄉、呼家莊鄉、注溝鄉、方市鄉、土庄鄉、拒城河鄉、周陽鄉、王吳鄉。
二、1992——1995年呼家莊等8個鄉撤鄉設鎮
社改鄉後,全縣各鄉鎮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積極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許多鄉具備了撤鄉設鎮的條件。縣政府於1992年1月撤消呼家莊鄉,設立呼家莊鎮;1994年1月撤消闞家鄉、河崖鄉、蔡家站鄉、注溝鄉、拒城河鄉、周戈庄鄉、張魯鄉,設立闞家鎮、河崖鎮、蔡家站鎮、注溝鎮、拒城河鎮、周戈庄鎮、張魯鎮;1995年1月撤消仁和鄉、初家鄉,設立仁和鎮、初家鎮。
三、1996年設朝陽街道辦事處
1994年5月18日,高密撤縣設市,市區周圍的許多村莊變成了城市居民小區和工商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的聚集區域,特別是東部發展較快,形成了城鄉交融局面。為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加快城區東部的繁榮振興,我市於1996年1月設立朝陽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城南街東段路北側,將高密鎮的荊家莊、許家莊、秦家嶺、單家屋子、羅家莊、小木田、高家嶺、黃山塋、魯家廟、東觀音堂、西觀音堂、邱家窪12個行政村和柏城鎮的田家村、王家響疃、鄧家村3個行政村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設15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總面積12.68平方公里,計5.2萬人。
四、2001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2001年3月,我市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業農村工作,認真推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要求,以全市和區域生產力規劃布局為基礎,以推動農村經濟及社會事業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進程、提高城區管理水平為目的,對鄉鎮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這次調整,按照成建制撤並的原則,進行強並弱,大並小的合並;按照尊重歷史沿革的原則,將1984年社改鄉時分出的9個鄉,重新與原公社駐地鎮進行合並;按照便於城區進行管理的原則,撤銷高密鎮,增設密水、醴泉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原來的29處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7處鎮、3個街道辦事處。具體為:
咸家鄉與仁和鎮合並為新的仁和鎮,以原咸家鄉、仁和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仁和鎮的行政區域,轄55個村委會,人口3.4萬人,面積94.8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仁和鎮政府駐地;大欄鄉與河崖鎮合並為新的河崖鎮,以原大欄鄉、河崖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河崖鎮行政區域,轄56個村委會,人口4.4萬人,面積112.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河崖鎮政府駐地;張魯鎮與姚哥庄鎮合並為新的姚哥庄鎮,以原張魯鎮、姚哥庄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姚哥庄鎮行政區域,轄62個村委會,人口4.4萬人,面積81.1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姚哥庄鎮政府駐地;蔡家站鎮與康莊鎮合並為新的康莊鎮,以原蔡家站鎮、康莊鎮行政區域為新的康莊鎮行政區域,轄55個村委會,人口4.4萬人,面積99.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康莊鎮政府駐地;高戈庄鄉與雙羊鎮合並為新的雙羊鎮,以原高戈庄鄉、雙羊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雙羊鎮行政區域,轄59個村委會,人口5.2萬人,面積112.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雙羊鎮政府駐地;田莊鄉與井溝鎮合並為新的井溝鎮,以原田莊鄉、井溝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井溝鎮行政區域,轄62個村委會,人口4.6萬人,面積91.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井溝鎮政府駐地;方市鄉與注溝鎮合並為新的注溝鎮,以原方市鄉、注溝鎮行政區域為新的注溝鎮行政區域,轄45個村委會,人口3.6萬人,面積85.8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注溝鎮政府駐地;土庄鄉與柴溝鎮合並為新的柴溝鎮,以原土庄鄉、柴溝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柴溝鎮行政區域,轄79個村委會,人口4.9萬人,面積125.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柴溝鎮政府駐地;王吳鄉與李家營鎮合並為新的李家營鎮,以原王吳鄉、李家營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李家營鎮行政區域,轄57個村委會,人口3.9萬人,面積94.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李家營鎮政府駐地;周陽鄉與拒城河鎮合並為新的拒城河鎮,以原周陽鄉、拒城河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拒城河鎮的行政區域,轄61個村委會,人口4.4萬人,面積99.3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拒城河鎮政府駐地;原呼家莊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呼家莊的行政區域,人口3.1萬人,面積61.9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呼家莊鎮政府駐地;撤消初家鎮,以原初家鎮和原闞家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闞家鎮的行政區域,人口4.1萬人,面積87.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原闞家鎮政府駐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縣級市駐地撤鎮設街道辦事處」的規定和濰坊市委、市政府關於社區建設的有關指示精神,撤銷城區的高密鎮。將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前埠口、後埠口、葛家莊、東欒家莊、東小庄、卣坊、張家八里、李家八里、沈家八里、候家八里11個村(居)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以原高密鎮娘娘廟等11個村(居)的行政區域和原朝陽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為新的朝陽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人口4.62萬人,面積24.2平方公里,辦事處駐原朝陽街道辦事處駐地;高密鎮其餘的39個村(居)劃入醴泉和密水兩個街道辦事處。醴泉街道辦事處以原高密鎮人民大街以北的行政區域為行政區域(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轄西關、北關、交通、城裡、苗家村、文化、北大王莊、小王莊、北欒家莊、皋頭、堯頭、永安、老木田、萬家村等14個村(居),人口5.25萬人,面積21.2平方公里,辦事處駐原高密鎮政府駐地;密水街道辦事處以原高密鎮(交通路以東娘娘廟等11個村居除外)人民大街以南的行政區域為行政區域,轄南關、東關、農豐、碾頭、東三里、西三里、張家埠、梓童廟、毛家莊、韓家屯、解家村、初家村、張吉村、倪家村、城西、梨園、大胡蘭前、小胡蘭前、卞家莊、幸福村、薛家村、劉戈庄、趙戈庄、譚五屯上村、譚五屯下村25個村(居),人口8.75萬人,面積23.2平方公里,辦事處暫駐長豐街(現駐密水大街中段)。
周戈庄鎮、大牟家鎮、姜庄鎮、夏庄鎮、柏城鎮原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五、2007年鎮街行政區劃調整
2007年8月,根據濰坊市委、市政府要求,為促進區域經濟中心發展,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合理調整中心鎮、經濟強鎮布局並強化其輻射功能,我市將姚哥庄等10個鎮成建制並入到規模較大的三個街辦和柏城等7個鎮。鎮(街)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80.25平方公里提高到160.5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43306人提高到86613人。具體為:
撤銷姚哥庄鎮,將原姚哥庄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管轄,新的朝陽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16.23平方公里,人口100684人,設100個行政村(居),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拒城河鎮,將原拒城河鎮的行政區域劃歸密水街道辦事處管轄,新的密水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25.98平方公里,人口133431人,設86個行政村(居),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康莊鎮,將原康莊鎮的行政區域劃歸醴泉街道辦事處管轄,新的醴泉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25.74平方公里,人口105895人,設69個行政村(居),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撤銷河崖鎮,將原河崖鎮的行政區域並入夏庄鎮,新的夏庄鎮總面積183.05平方公里,人口83400人,轄10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仁和鎮,將原仁和鎮的行政區域並入姜庄鎮,新的姜庄鎮總面積172.63平方公里,人口68818人,轄10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周戈庄鎮,將原周戈庄鎮的行政區域並入大牟家鎮,新的大牟家鎮總面積172.68平方公里,人口50179人,轄8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雙羊鎮,將原雙羊鎮的行政區域並入闞家鎮,新的闞家鎮總面積198.38平方公里,人口96107人,轄1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呼家莊鎮,將原呼家莊鎮的行政區域並入井溝鎮,新的井溝鎮總面積149.57平方公里,人口74182人,轄10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注溝鎮,將原注溝鎮的行政區域並入柴溝鎮,新的柴溝鎮總面積209.67平方公里,人口84333人,轄1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李家營鎮,將原李家營鎮的行政區域並入柏城鎮,新的柏城鎮總面積148.96平方公里,人口69102人,轄9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
調整後,高密市總面積1605.55平方公里,總人口86.6萬人,轄7個鎮,3個街道。
2007年9月,中共濰坊市委辦公室、濰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組建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的實施意見》,設立中共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工作委員會、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管理委員會,將昌邑市、高密市、諸城市和安丘市的部分村莊劃歸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我市劃歸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的村莊有:闞家鎮的前柿子園、後柿子園、東新村、西新村、劉家溝、西嶺、東山甫、西山甫、陳家山甫、山前、柳家屯、潘劉屯、逄家村、張家院、北甲庄、良灣屯、武巽屯、前嶺、中嶺、後嶺、於家下坡、後店東村、後店西村、前鄭公、後鄭公一村、後鄭二公村、後鄭三公村等27個村,井溝鎮的城子、大圈、小圈、王家辛庄、住王莊、前鋪、後鋪等7個村,共34個村。
調整後,高密市總面積1527平方公里,人口84萬人。
六、2008年經濟開發區從朝陽街道分離出來
2008年7月,我市將經濟開發區從朝陽街道分離出來。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駐地不變,轄38個居,總面積26.23平方公里,人口54843人;新的朝陽街道辦事處駐原姚哥庄鎮政府駐地,轄62個村,總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45841人。
劃歸經濟開發區管轄的38個居分別是:羅家莊、鄧家莊、田家村、王家響疃、東單家屋子、秦家嶺、高家嶺、黃山塋、小木田、魯家廟、荊家莊、許家莊、邱家窪、西觀音堂、東觀音堂、東欒家莊、卣坊、李家八里庄、沈家八里庄、張家八里庄、侯家八里庄、娘娘廟、葛家莊、前埠口、後埠口、魯家村、盧家嶺、王黨、倉上、管家苓芝、劉家苓芝、東門苓芝、東王家苓芝、西門苓芝、西王家苓芝、西李家苓芝、東李家苓芝、東小庄。
7. 山東高密是個縣城嗎
你好,
高密市隸屬於濰坊市。
是個縣級市
望採納,謝謝
8. 山東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東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07-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回省濰答坊市高密市井溝鎮呼家莊工業園。
山東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78534893789XA,企業法人王田豐,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東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技術開發和推廣;加工銷售生物質顆粒加工設備及爐具(不電鍍、鑄造及酸洗等工藝);銷售環保設備、機電設備及配件、儀器儀表、五金交電。(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東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