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隴南市,文縣四大班子候選人明單。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名單:馬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王波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王亮(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王博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王樊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王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學校四年級學生王佳明(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申龍(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楊琳(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楊松尚(羌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何翠青(女)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宋雪(女)生前系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張春玲(女)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浩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鄒雯櫻(女,藏族)生前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林浩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鄭小鵬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紅白中學初一年級學生賈龍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學初三年級學生童世強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六年級學生雷楚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年級學生馬小鳳(女)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王彬(女)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鄧清清(女)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劉剛(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劉潮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高台小學五年級學生曲柄年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二中九年級學生許中政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陽玉潔(女)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李陽(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李劍波(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何亞軍(女,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佘友富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張博(回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張強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張強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張興成(羌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張庚傑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歐陽宇航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學高三年級學生趙彬四川省綿陽市安縣茶坪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莘長林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二年級學生卿靜文(女)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高志軍(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黃霖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干柏村小學六年級學生康潔(女)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梁強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學高一年級學生韓加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韓貴霞(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學生甯加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熊弼呈(羌族)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小學六年級學生薛梟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下發通知開展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學習活動
㈡ 我是個羌族學生 但戶口本不在北川或者平武 在綿陽一個鎮上我在綿陽市上的高中讀書請問我高考可加多少分
馬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王波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王亮(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博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 王樊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 王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學校四年級學生 王佳明(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申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楊琳(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 楊松尚(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何翠青(女)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宋雪 (女) 生前系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春玲(女)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 陳浩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 鄒雯櫻 (女,藏族) 生前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 林浩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鄭小鵬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紅白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賈龍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童世強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六年級學生 雷楚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名單 馬小鳳(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彬(女) 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 鄧清清(女)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劉剛(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劉潮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高台小學五年級學生 曲柄年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二中九年級學生 許中政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陽玉潔(女)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李陽(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李劍波(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何亞軍(女,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 佘友富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張博(回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張強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張強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興成(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 張庚傑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歐陽宇航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趙彬四川省綿陽市安縣茶坪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莘長林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二年級學生 卿靜文(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高志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黃霖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干柏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康潔(女)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 梁強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韓加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韓貴霞(女)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學生 甯加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熊弼呈(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小學六年級學生 薛梟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㈢ 平武縣有多少個高中和初中
馬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王波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王亮(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博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 王樊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 王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學校四年級學生 王佳明(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申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楊琳(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 楊松尚(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何翠青(女)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宋雪 (女) 生前系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春玲(女)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 陳浩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 鄒雯櫻 (女,藏族) 生前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 林浩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鄭小鵬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紅白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賈龍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童世強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六年級學生 雷楚年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名單 馬小鳳(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彬(女) 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 鄧清清(女)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劉剛(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劉潮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高台小學五年級學生 曲柄年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二中九年級學生 許中政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陽玉潔(女)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李陽(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李劍波(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何亞軍(女,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 佘友富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張博(回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張強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張強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興成(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 張庚傑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歐陽宇航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趙彬四川省綿陽市安縣茶坪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莘長林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二年級學生 卿靜文(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高志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黃霖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干柏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康潔(女)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 梁強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韓加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韓貴霞(女)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學生 甯加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熊弼呈(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小學六年級學生 薛梟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㈣ 2008汶川大地震的英雄,不要譚千秋
馬健,男,14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學未能從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時,馬健和同學發現了被掩埋在廢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著大雨,悄悄回到學校,蜷縮著身子一次又一次鑽進廢墟,大約四五個小時過去了,雙手血肉模糊的馬健終於救出了向孝廉。
02馬小鳳,女,17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馬小鳳從震後昏迷中醒來,在這期間,她聽到了同學們的聲音。馬小鳳不時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勵,要堅持,千萬不能睡覺。經過近75個小時的等待,他們的呼救聲被救援人員聽到,4人被先後救出。
03王波,男,16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時,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靜下來,跨過去拔掉牆上的電源,又快速掰開已變形被卡住的門,讓同學們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後一個同學離開,他自己才跑出去。隨後,王波投入到營救之中,先後救出三名同學。
04王亮,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王亮和另外兩名同學被垮塌的水泥板壓在二樓至三樓的走道間。他發覺左前方有光亮透進來,便和同學一起掙脫水泥板,從縫隙中成功脫險。隨後,王亮就開始尋找和救助其他同學,先後救出5名同學。
05鄧清清,女,14歲,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當鄧清清被武警部隊官兵搶救出來時,她還在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
06申龍,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王佳明,男,18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課的申龍、王佳明幫助老師快速組織同學們撤離。隨後他們又組織同學開展營救,在廢墟中救出4名同學。在王佳明和申龍等同學的努力下,總共救出20多名師生。
07劉剛,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時劉剛被樓上掉下的水泥塊砸暈。醒來後,他爬到教室出口處,用拳頭猛砸堵在此處的水泥塊,終於打開了一個出口,並托住同學的身體往外推送,當他和最後一個同學剛出去後,樓房垮塌。
08許中政,男,9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地震後許中政在廢墟下被擠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輕微的皮外傷。許中政勸周圍的小夥伴,不要害怕,周圍這么黑,就當我們在做游戲,看誰勇敢,不怕黑。他帶頭和小夥伴們唱起了《國歌》。歌聲從廢墟中傳出,緊張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趕過去,從洞口遞進兩瓶礦泉水。許中政卻把水遞給了同學
09陽玉潔,女,12歲,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地震時,陽玉潔本可以最先跑下樓,但當她看見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對著剛沖出教室又返回去的王老師砸去時,她跳過去拉住王老師就跑。在這過程中,她還救出一位已經昏迷的同學。
10李陽,17歲,男,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5月12日下午,李陽正在北川縣委禮堂內等待表演節目。地震發生後,他直奔學校並發現了被壓在教室天花板下的廖波。13日早晨,救援人員進入北川。李陽立即喊來救援人員,並主動舉著輸液瓶,幫助醫療人員給廢墟下的廖波打點滴,直到廖波成功獲救。當天,李陽還與其他同學一起,徒手救出了四名同學。
11李劍波,男,14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民族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地震時,李劍波的座位離教室門口很近,他完全可以第一個沖出教室,可他卻退到門邊,不斷地把同學推出教室。當他回頭看到同桌還躺在教室、滿臉是血時,立即背起同桌沖向操場。幾秒鍾後,教學樓的走廊垮塌。
12楊琳,女,14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
教學樓坍塌後,楊琳被埋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利用這個空間,楊琳將兩名同學成功推到安全地帶,而自己卻被餘震中滾落的石頭砸中,動彈不得。被救出後,楊琳經常會產生陣發性巨痛。可當人們看到她時,她的臉上沒有一絲痛苦和驚恐。
13楊松尚,男,17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楊松尚並沒有選擇逃生,他不顧一切沖向掩埋同學最多的地方,開始動手搶救。這期間,他與老師和同學奮力救出了8名同學。
14何亞軍,女,11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何亞軍和兩名女同學在廢墟下相互鼓勵,一定要挺住。被埋19個小時後,她們被救援人員發現。當救援人員遞給廢墟里的何亞軍礦泉水時,亞軍卻把它給了另一位同學牛鈺。在被救援的50個小時里,她給同學喂水120多次。
15何翠青,女,13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何翠青在廢墟中被埋三天後獲救。地震時,她已經走出寢室,忽然感到腳下猛烈晃動起來。「地震了」,何翠青趕緊往外跑。沒跑幾步,她突然想到:寢室內還有14位姐妹在午休,得趕緊叫她們去!何翠青毫不猶豫地轉回身,去叫還在午休的同學。大家趕緊下床往外跑。但沒等跑出多遠,宿舍樓轟然倒塌,何翠青和同宿舍的姐妹被壓在廢墟下。
16 宋雪 ,女,12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5月12日地震來臨時,作為值周學生幹部的宋雪正在檢查午睡,她馬上大聲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到外面後,宋雪看到教室里有兩名同學還趴在桌子上,她大聲呼喊,熟睡中的她們沒有聽到呼喊。宋雪立即沖進教室,將兩位同學搖醒。當老師開始清點人數時,發現全班只差宋雪,第二天上午,當救援人員在教室後門僅兩步之遙的地方發現宋雪的遺體時,她仍然保持著沖向門口的姿勢。
17張博,男,藏族,18歲,四川省阿壩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張博在沖出教室後又跑回去,看到本班同學都已安全撤出,又冒著餘震,主動到別的班級救人,把一名女老師扶下樓,確認教學樓里無人後才離開。震後不久開始下雨,他迅速跑回家,拿出所有的衣服給同學穿。
18張強,男,16歲,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小學三年級時,一場車禍奪走他左手的五個手指,雙腿也因為手術變得一長一短,成了一個殘疾人。
張強的教室在四樓,他是抱住窗外的旗桿滑到地面的。脫險後,他立即跑向廢墟救人。先後用手救出四名同學。第二天早上,在徵得父母的同意後,張強報名參加了志願者。
19張興成,男,13歲,四川省阿壩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張興成在街上找到了弟弟,並把弟弟交給親戚看護,然後立即和大人們一起參加抗震救災。他和幾個同學齊心協力、共同搶救廢墟里的一個孩子。但救出這名孩子後,下面還有一個小女孩。一個同學抱起救出的孩子送往醫院,張興成則和其他同學一起,繼續用雙手清理被埋女孩周圍的磚塊,將她從廢墟中救出。
20張庚傑,男,8歲,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張庚傑在離學校不遠的街道上,為了救同學,張庚傑的左腳被砸成粉碎性骨折。
21張春玲,女,13歲,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正在向校外跑去的張春玲聽到身後同學的求救聲,立即停住了腳步,迅速返回去救人。因為她的努力,兩名同學的生命被挽救。而張春玲的肩膀卻被掉落的石塊砸傷。
22陳浩,男,12歲,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陳浩已經到達了安全地帶。為了救一名女同學,陳浩的背部和雙腿被埋在了瓦礫之中。被救後,陳浩的雙下肢骨折、腰椎多處骨折、背部幾無完好。陳浩說,「我不後悔。能救而不救,我肯定會感到慚愧」。
23佘友富,男,17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5月12日地震時,佘友富被教室的橫梁砸中,陷入昏迷。醒來後,他不顧傷痛,投入到搜救同學的行列中去,佘友富和同學們冒著餘震引發再次垮塌的危險,拚命地挖刨廢墟,成功救出了兩名同學。
24 鄒雯櫻 ,女,12歲,藏族,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鄒雯櫻作為班長和學校少先隊大隊長,一直主動幫助老師組織同學撤離,自覺留在最後。當時鄒雯櫻已經跑到二樓樓梯口,為了返回救助其他同學,她卻再也沒能回來。當救援人員發現鄒雯櫻時,她還緊緊攙扶著一位同班同學。鄒雯櫻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名,還自學繪畫和音樂,愛好體育。4月底曾代表學校參加汶川運動會,100米和200米都拿了名次。以她的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跑出去。
25林浩,男,9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林浩正走在教學樓的走廊里,他被從上面滑落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作為班長,在被埋廢墟時,他帶領同學一起唱歌,戰勝恐懼。爬出廢墟後,發現一名昏倒的女同學,他立即把同學背到安全地帶。緊接著,他又一次返回廢墟,救出了另一名受傷的同學。在搶救同學的過程中,林浩的頭部被砸破,手臂嚴重拉傷。醫生給他檢查完身體後,他拒絕救助站人員幫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從映秀鎮步行7個多小時,安全撤離到都江堰。
26歐陽宇航,男,17歲,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歐陽宇航所在的班正在上英語課。他主動配合老師疏導同學朝樓下操場跑去。班主任羅家平老師說,歐陽宇航疏散了100多人。
27鄭小鵬,男,13歲,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紅白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鄭小鵬與倖存的老師和同學,一起用手刨開廢墟上的磚塊,抬起水泥板,努力營救同學。正在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鄭小鵬迅速跑到街上,從被壓在瓦礫下的鐵匠鋪里,找來了可以截斷鋼筋的工具。大家一起將一根根鋼筋截斷,搬開水泥板,將同學成功救出。
28趙彬,男,15歲,四川省綿陽市安縣茶坪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趙彬一邊叫同學快跑,一邊迅速跑向操場。猛烈的晃動剛過,他便與其他同學一起,將受傷的同學彭雲從瓦礫中救出。12日下午,趙彬隨全體同學一起轉移時,又主動和部分同學將受傷的同學抬到就近的醫療點。
29賈龍,男,16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賈龍被埋在廢墟下。在別人的幫助下,他爬出廢墟。獲救後,他不顧身上的傷痛,與大家一起,搜救倖存者。這時,突然聽到了妹妹的求救聲,他趕緊用手搬開水泥板,將妹妹成功救出。然後又轉身跑回,繼續救援他人。他先後救出三名同學,並將受傷的班主任老師背離危險地帶。
30高志軍,男,16歲,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高志軍迅速撤離到操場上。成功脫險後,他聽到「救我、救我」的微弱呼救聲,便不顧餘震威脅,沖進廢墟,高喊:「這里埋有人」。同趕來救援的老師們一起用雙手扒開廢墟。將兩名同學成功救出。
31莘長林,男,7歲,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莘長林和幾名同學被埋在了廢墟里。他一直鼓勵其他小朋友不要哭。隨後,就用稚嫩的小手使勁搬開壓在同學們身上的磚塊,把劉青鵬、陳方、王飛等三位同學拉到空隙較大的地方。他貓著腰四處查看,發現一個方向有光照進來,便匍匐身體前進。在弄清楚是一個沒被完全掩埋的窗子後,莘長林率先爬了出去,並將其他同學接連拉出來。
32卿靜文,女,17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搜救隊員在教學樓最左邊的夾道下發現了卿靜文。當醫護人員小心避開障礙物,探身進去給渾身是血的卿靜文注射止疼針時,她一滴眼淚沒掉,而是用微弱的聲音說,「阿姨快出去吧,這里太危險了!」卿靜文失去了一條腿,但卻表現出了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博愛之心。
33黃霖,男,13歲,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干柏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擔任值周生的黃霖正在學前班教室外檢查午休紀律。黃霖不顧自己的安危,沖進教室,抱起一個熟睡中的幼兒就往外跑。一趟,兩趟,三趟……屋頂的瓦片、磚頭不停掉落,他的身影快速穿梭在教室和操場之間。當幫著老師把最後一個小孩抱出教室時,黃霖已經累得渾身無力。
34康潔,女,11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康潔和同學們正在教室上課。就在教學樓即將倒塌的瞬間,她選擇了跳樓逃生。康潔說,「就那麼白白地死在教室里,還不如拿性命去拼一回。」濕軟的菜地救了康潔,她只有腿被劃傷。剛剛跳下來,房子就塌了,很多老師都被壓住。康潔沖進倒塌的教學樓,奮力搜救被困的老師和同學。在救援人員帶領下,師生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35梁強,男,16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學高一年級宏志班學生。
地震發生時,梁強在老師的組織下安全脫險。當聽說他的初中母校向峨中學房屋嚴重垮塌時,就跑了10多公里路,一個多小時後趕到向峨鎮。知道父母都安全,他急忙趕到向峨中學,梁強和大家一起,在學校廢墟上用雙手刨灰渣、搬磚塊並協助隨後趕到的救援武警官兵救人。
36韓加育,男,18歲,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在把一位老人轉移到安全位置後,韓加育立即趕到廢墟,發現一對母子被埋。他不顧餘震的危險,把婦女搶救出來。隨後,他將這里的情況告訴了2名武警戰士。
37甯加馳,男,15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甯加馳被埋在廢墟里,動彈不得。在離他大約3米遠的地方,一堆相互交錯的預制板之間有一個可容一人出入的洞。「我要過去」,甯加馳不停地扭動脖子,左臉被擦破,終於可以將頭側過來,也能自由呼吸了。這時,右邊傳來同學曾婧的求救聲,甯加馳幫助受傷的曾婧一點一點移動到自己蜷起的膝蓋和肚子之間的空隙里,希望這樣能給她最大的保護和幫助。地震5個小時以後,甯加馳被救出。之前,曾婧也已經被成功救出。
38雷楚年,男,15歲,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時,雷楚年剛下化學課,他跑到一、二樓之間的樓梯拐角處後,又迅速跟著老師跑回二樓的教室救人,在他抱出一名女同學後,教學樓垮塌。雷楚年回家看了看,就又偷偷跑出來,當了一名志願者,給救援隊伍帶路,幫助搬運救災物資。
39熊弼呈,男,13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禹里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中,機智的熊弼呈剛跑到操場還沒站穩,就聽到一位家長呼喊孩子。他迅速沖上了一座教學樓。在坍塌的教室里,沒發現人,又往回跑。在樓梯轉彎處,看見一位老師正在刨磚頭,他立即跟著一起刨,很快救起了這位同學。隨後,他再次跑回救援現場,救出一名同學。
40薛梟,男,18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5月15日19時左右,救援人員發現薛梟和一位女生被埋在由幾塊倒塌預制板形成的狹小空間中。武警戰士告訴現場的記者:「那個小夥子受傷嚴重一點」,薛梟聽到後卻堅持說「你們先救她」,女學生說「不,先救他,他的傷勢比較重」。救援人員立即展開緊張搶救。為了分散薛梟的注意力,救援人員問他「出來後想干什麼?」他說想喝可樂,最好是冰的。23時,薛梟被救援人員緩緩抬出。此時,他被埋在廢墟下已80個小時。
41王磊,男,12歲,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學校四年級學生。
地震襲來時,王磊配合老師,把同學們疏散到了操場。當他冒著危險把幾名同學推到安全地方時,王磊被倒塌的圍牆壓住了腿。因左小腿已成粉碎性骨折,不得已進行了外傷性截肢。
42曲柄年,男,14歲,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二中七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曲柄年看到學校不遠處有2名小學生和一位送孩子上學的老奶奶被砸在廢墟里。他立刻跑上前去營救。用稚嫩的小手把同學從廢墟中救出。這時,有幾名小學生站在學校前的台階上,他立即上前,拉著他們跑到學校操場。從學校出來後,他又看到幾名受驚嚇的學生趴在樹上不敢動彈,趕忙上前把他們扶下來,帶到安全地帶。
43韓貴霞,女,15歲,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之際,韓貴霞迅速沖入二年級教室,攙扶起弱小的同學,帶領大家往外跑。教室里還有學生,她第二次沖進教室,抱起房婷燕同學,快速轉移到安全地帶。幾個被嚇的女同學仍沒跑出來。面對馬上就要倒塌的教室,韓貴霞第三次沖回這間教室,拉著她們跑了出來。
44童世強,男,13歲,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來臨時,童世強不顧個人安危,直奔教室右側的村黨支部活動室。他知道,那裡還有學前班的兒童正在休息。童世強抱起一個孩子就往院子中央跑,放下後又馬上折回抱第二個。一個、兩個、三個……身高不足1.6米的童世強咬著牙,拼著勁堅持,先後有7名孩子被他從屋內救出。當他把最後一個孩子救出時,拱門牆倒塌。在童世強和他人的拼力搶救下,32名兒童無一傷亡。
45王博,男,11歲,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
地震使整個教室劇烈晃動,班長王博迅速打開教室後門,高喊「後排同學從這里往外跑」。一個同學摔倒在台階上,已沖到前面的他又跑了回來,幫助同學撤離。這時,王博聽到學前班的教室里發出孩子們的哭喊,他立刻跟隨老師們沖進去,上前抱起一個小孩跑往操場,馬上折回抱第二個,直到救出最後一個,他自己也記不清救了多少個小孩。
災情發生後,王博主動組織附近的學生分組學習,宣傳防震自救知識。他還將自己僅有的幾元零花錢和部分衣物、學慣用品捐出,支援救災。
46劉潮,男,11歲,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高台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正在准備上課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迅速撤離教室。劉潮已經走到門口,發現有腿傷的任子秋還在座位上。他趕緊跑上前,背起任子秋向外跑。樓房在劇烈地抖動,背著與自己同樣體重的同學,劉潮走得十分艱難。他緊咬牙關,在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下,奮力將任子秋背到了操場。有人問他,地震時你已經走到教室門口又折回去,難道不怕?劉潮說,同學嘛,就應該互相幫助,即使有危險,也要一起走。
47張強,男,12歲,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正值這所寄宿制學校的午休時間。校長和老師立即組織同學們迅速撤離。張強跑出來後,卻又立即沖回了宿舍。房屋隨時都有可能坍塌。「張強、張強」,老師們大聲呼喊。原來張強准備往外跑時,叫醒了身旁的郭明玉同學,只記得他答應了一聲,出來後並沒有見到他。於是,他又回去,竭盡全力背出了自己的同學。
48王彬,女,8歲,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的時候,正在教室的王彬一邊喊「同學快跑」,一邊也跑向室外。逃生後,教學樓一側垮塌。她迅速返身尋找自己的老師和同學。就在這時,教學樓另一側也塌了,一根水泥橫梁砸在了她的右臂上。王彬受傷後,很少哭過。現在,王彬堅持天天用左手練字、畫畫。她說,我每天要練習一個小時,等傷口好了,就回到學校好好讀書。
49王樊,男,12歲,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班長王樊像平常組織班裡活動一樣,與老師一道,沉著地安排同學們有序而迅速撤離教學樓。教學樓垮塌時,王樊剛好從四樓跑到二樓,已辨不出樓道出口的位置。他看見一棵大樹離過道欄桿不遠,當即縱身一躍,抱著大樹順勢滑到地面。當發現垮塌處有人在呼救時,他奮身沖進刺鼻的塵霧中,雙手不停地挖刨,移開灰土和瓦礫,在迅速趕到的老師們共同努力下,兩名受傷的同學得救了。
㈤ 08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介紹
林浩
男,1999年出生,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在汶川5•12大地震發生時,小林浩同其他同學一起迅速往教學樓外轉移,還未及跑出,便被壓在了廢墟之下。此時,身為班長的小林浩表現出了與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他在下面組織同學們唱歌,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同學。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身材矮小而靈活的小林浩終於自救成功,爬出了廢墟。但此時,小林浩的班上還有數十名同學被埋在廢墟之下,9歲的小林浩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驚慌的逃離,而是又鎮定的返回了廢墟,將壓在他旁邊的兩名同學救了出來,交給了校長,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數受傷。逃離了廢墟的小林浩此時卻發現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聯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歲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鎮滯留了兩天,14日,他們三人同其他鄉親一道,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鎮,轉移到了都江堰,其後又來到成都與堂哥匯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這里安置了所有來自災區的孤兒。其後,小林浩來到成都市兒童醫院做了身體檢查,索性並無大礙,只是一些皮外傷。20日,中央電視台和各大地方電視台播出了《九歲救災小英雄林浩》的專題采訪報導,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齡的成熟與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短短幾天之內,網路上便出現了大量尋找林浩的帖子,還有熱心的網友建立了「九歲小英雄林浩」吧,幾日之內發帖便超過了150條,與此同時,京華時報等媒體又對林浩做了更進一步的采訪和報導。許多中國人從小林浩身上看到了我們祖國未來一代的希望,他的樂觀和勇敢感染了每一個人。據悉,小林浩目前被安置在四川省兒童活動中心,他已同其父母取得了聯系,目前狀況良好,六一還要到北京來參加特別的慶祝活動。
陽玉潔,女,12歲,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地震時,陽玉潔反應很快。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迅速向樓外撤離。陽玉潔本可以最先跑下樓,突然看見已經沖出教室的王老師又返回去,她馬上站住,覺得自己應該為老師分憂。這時,強餘震襲來,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對著王老師砸去,她跳過去拉住王老師就跑。快到二樓時,她和王老師、還有幾位同學被摔倒在拐角的平台上。陽玉潔的膝蓋受了傷,同學徐敏昏厥過去。陽玉潔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天花板,已經撕開拳頭大的裂縫。她急忙上前背起了比她高大許多的徐敏,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跑到樓外,隨後又沖上樓,扶著老師趕到安全的操場上。
許中政
許中政,男,9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地震後許中政在廢墟下被擠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輕微的皮外傷。他和小夥伴們說著話,隱隱聽到同在廢墟下的鄒老師的聲音,她在數「一、二、三」,讓大家一起喊救命。老師的聲音給他們增添了勇氣。許中政勸周圍的小夥伴,不要害怕,周圍這么黑,就當我們在做游戲,看誰勇敢,不怕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地覺得肚子餓、口渴的厲害。當他因飢餓昏睡醒來時,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像成了方便麵。他帶頭和小夥伴們唱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歌聲從廢墟中傳出,緊張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趕過去,從洞口遞進兩瓶礦泉水。許中政卻把水遞給了同學,自己則使勁地舔著乾渴的嘴唇。他們很快得救了。
李陽,17歲,男,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5月12日下午,李陽正在北川縣委禮堂內等待表演節目。地震發生後,他隨著人群跑出,直奔學校。李陽跳上廢墟,焦急地喊著「我是李陽,我來救你們了,你們要挺住!」經過緊張的搜救,李陽發現了被壓在教室天花板下的廖波。李陽便用手去抬,天花板太重,難以搬動。他便鼓勵廖波說,一定要堅持住,我的好兄弟。13日早晨,救援人員進入北川。李陽立即喊來救援人員,並主動舉著輸液瓶,幫助醫療人員給廢墟下的廖波打點滴,直到廖波成功獲救。當天,李陽還與其他同學一起,徒手救出了四名同學。
宋雪,女,12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5月12日地震來臨時,作為值周學生幹部的宋雪正在檢查午睡,她馬上大聲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並迅速跑出了教室。學生們聽到呼喊,快速沖出教室,奔向操場。宋雪透過窗戶,看到教室里有兩名同學還趴在桌子上,她大聲呼喊:「曾雨、韓潔,地震了。快出來,快出來!」熟睡中的她們沒有聽到呼喊。宋雪立即沖進教室,將兩位同學搖醒。兩人迅速沖出教室,奔向了操場。
老師開始清點人數,發現全班只差宋雪,當即成立搜救組,到廢墟里尋找。第二天上午,當救援人員在教室後門僅兩步之遙的地方發現宋雪的遺體時,她仍然保持著沖向門口的姿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宋雪將生的希望給了同學,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
01 馬 健
馬健,男,14歲,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後,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學未能從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時,馬健和同學發現了被掩埋在廢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著大雨,悄悄回到學校,蜷縮著身子鑽進廢墟,用雙手將一塊塊磚頭刨開、運出去,又鑽進去,再鑽出來,匍匐著身體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腳漸漸地不聽使喚,但他沒有放棄。大約四五個小時過去了,雙手血肉模糊的馬健終於把向孝廉從廢墟里刨了出來。緊接著,他又開始尋找其他倖存者。憑著打火機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兩位同學被水泥板壓住,但沒有大型工具無法營救。他立即趕到尚未倒塌的學生食堂,給他們找來水,幫助兩位同學堅持。
02 馬小鳳
馬小鳳,女,17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馬小鳳從震後昏迷中醒來,用唯一能動的左手迅速檢查身體,發現後腦勺出血,就立即用書將自己的頭墊起來。做了這些自救,她聽到從廢墟右側的一堵牆壁外傳來同學殷少華呼救的聲音,便立即大喊殷少華,「不能哭,不能浪費能量」。隨後,馬小鳳調勻呼吸,把自己的右手和雙腿從石縫中抽出來,去幫助殷少華。但因斷牆阻隔,未能成功。馬小鳳嘗試著大聲呼救,沒有聽到回應。她摸到了半截課桌腿,不斷敲擊頭上的水泥板,還是沒有回應。她用雙手和這半截課桌腿,在廢墟中艱難地開出道路,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了10米,仍無法找到出口。在這期間,她又聽到了同學曹健強、葛軻、薛肖的聲音。馬小鳳不時提醒大家,要相互鼓勵,要堅持,千萬不能睡覺。經過近75個小時的等待,他們的呼救聲被救援人員聽到,4人被先後救出。
03 王 波
王波,男,16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時,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靜下來,跨過去拔掉牆上的電源,又快速掰開已變形被卡住的門,讓同學們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後一個同學離開,他自己才跑出去。隨後,王波投入到營救之中。在學校實驗樓下,他聽到呼救聲,用雙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聲音傳來,他順著廢墟的縫隙掏挖,開出一個僅能容身的小洞爬進去,把壓在同學身上的石塊一塊一塊地移走,將這名同學救出。他再一次進入廢墟,又發現了一個女同學。他迅速用腳抵住搖搖欲墜的石塊,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同學的上方,脫下上衣包住她的頭,把同學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學樓邊上,他發現一個男生被廢墟壓著,只剩下頭和手在外面。王波一邊搬移石塊,一邊高聲喊來附近的群眾,這名同學又被救出。手掌磨腫了,手臂被劃傷,鞋子也被鋼筋穿破,但王波仍堅持營救同學,一刻也不退縮。
04 王 亮
王亮,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王亮和另外兩名同學被垮塌的水泥板壓在二樓至三樓的走道間。他發覺左前方有光亮透進來,便和同學一起掙脫水泥板,從縫隙中成功脫險。隨後,王亮就開始尋找和救助其他同學。在救出一名同學後,他發現兩名女生被水泥板壓住,沒有工具,就用手刨,並找來2個群眾,一起將同學救出。他又爬進廢墟,找到了3名被困的女同學,並立即叫來救援人員和醫生,合力將她們解救出來。王亮的背部在營救
㈥ 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的師資力量和榮譽
付祥武,男,生於 年12 月,漢族,陝西寧強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1990年7月從陝西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原寧強縣第一中學)工作至今,現任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校長。 2011年6月被陝西師范大學授予教育碩士學位。1998年被評為漢中市教學能手、漢中市優秀教師、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優秀輔導員。歷任班主任、年級組組長、教務處主任、副校長。2010年9月起任校長。任校長以來,他秉承「構建文明和諧校園,奠基師生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強化安全管理,凈化育人環境,從漢中市保安學校聘請了15名校警參與學校門衛和宿舍管理,積極開展無煙學校創建活動,推行學生在校禁止使用手機制度,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他狠抓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對年輕教師進行了職業道德和業務培訓,推進校級骨幹教師評選工作,每周派兩位教師前往友好共建學校——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輪訓,以期大面積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他積極推行教學改革,他親自帶人前往陝西宜川中學進行考察調研,經過深入論證分析,確定從高一年級推行以「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合作探究」為主的課堂模式改革。
他力爭在3—5年內,把天津中學建成為特色鮮明、成果豐碩、人民滿意的陝西省示範高中。
第一排:
付祥武(左三)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學歷,校長,負責學校全盤工作,分管辦公室和財務室工作。
黃衛軍(左二)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勞模,校黨支部書記,負責校黨支部工作,分管德育處和團委工作。
何仕勇(左一)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副校長兼工會主席,蹲點高三,分管總務處工作。
張洪金(左四)中學高級教師,副校長,分管德育、電教和教研工作。
第二排:
劉興明(左一)中學一級教師,電教中心主任。
汪海(左二)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校黨支部委員,德育處主任,年級主任。
韓文(左三)中學高級教師,教務處副主任。
劉金平(左四)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校黨支部委員,年級主任。
何清富(左五)中學高級教師,年級副主任。
張天金(左六)中學高級教師,教研中心主任,年級主任。
段鳳民(左七)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德育處副主任,校工會委員。
第三排:
何旭明(左一)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安保處主任。
鄭永華(左二)中共黨員,原總務處主任。
王鴻鳴(左三)中學高級教師,辦公室副主任,年級副主任。
王新平(左四)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總務處主任。
郝軍(左五)中學高級教師,教務處主任。
黃治斌(左六)中學一級教師,總務處副主任。
宋德會(左七)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校黨支部委員,辦公室主任。
程興貴(左八)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教研中心副主任。
蒲忠慶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總務處副主任。 2011年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
2011年高考獎勵
全國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
更多榮譽請參見擴展閱讀「學校榮譽」。
㈦ 漢中的簡介。
城市概況漢中,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嶺、南屏巴山,中部是美麗富饒的漢中盆地。全市轄十縣一區,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372萬。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生態示範建設試點地區。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漢中市中山街,郵政編碼:723000,電話區號:0916 。
漢中兩漢三國文化底蘊厚重,自然風光獨特秀麗,全市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3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有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1個,國家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有省級風景名勝區7個,省級森林公園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漢中主要旅遊景點:武侯墓 、張良廟、古漢台、褒斜棧道 、旱蓮、南湖風景區 、佛坪大熊貓保護區、蔡倫墓、石門風景區、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武侯祠、午子山 、黎坪森林公園、蘇景園、五門堰、靈崖寺、勉縣溫泉、山河堰、王富溝溶洞群、南沙河風景區、飲馬池、陝西理工學院、張騫紀念館 、漢中天台山、紫柏山 、紅寺湖、興元湖 、開明寺塔、洋縣朱䴉保護區、蓮花池公園 、青木川、燕翔洞、西鄉櫻桃溝等 。
市長田傑曾說:漢中的特色不僅僅在於漢文化,之所以能成就劉邦的漢室大業,則是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生態的多樣性。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間為盆地。漢中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承載著漢中絕大多數的人口。這里是中國南北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並因此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
「漢中的森林覆蓋率為52%,林草的植被率達60%,這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漢中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567條河流,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田傑認為,「『南水北調』不僅有利於調入水的地區,也有利於調出水的地區。為保證調往京、津、冀地區的水質,我們必須對漢江流域進行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污染,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實際上就提升了漢中的文明水平、生活質量以及現代化水平,讓漢中古城更具品味!」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漢中市下轄漢台區、南鄭縣、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等1區10縣。
漢中市面積27246平方千米,人口374萬人(2006年)。
漢台區面積 556平方千米,人口53萬人。郵政編碼723000。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街。
南鄭縣面積2849平方千米,人口55萬人。郵政編碼723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固縣面積2265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郵政編碼723200。縣人民政府駐博望鎮。
洋縣 面積3206平方千米,人口44萬人。郵政編碼723300。縣人民政府駐洋州鎮。
西鄉縣面積3204平方千米,人口40萬人。郵政編碼723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勉縣面積2406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郵政編碼724200。縣人民政府駐勉陽鎮。
寧強縣面積324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郵政編碼724400。縣人民政府駐漢源鎮。
略陽縣面積2831平方千米,人口20萬人。郵政編碼724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鎮巴縣面積3437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 郵政編碼723600。縣人民政府駐涇洋鎮。
留壩縣面積1970平方千米,人口 5萬人。郵政編碼724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佛坪縣面積1279平方千米,人口 3萬人。郵政編碼723400。縣人民政府駐袁家莊鎮。 [編輯本段]文明文化早在商朝時期,這里就有了人類生息勞作的身影,在以後的歷史中,漢中又一度成為兵家爭戰之地,如劉邦、諸葛亮等都以漢中作為軍事基地。漢中是漢家發祥地,其歷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漢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漢中開漢業。公元前206年,漢王劉邦以漢中為發祥地,築壇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統一天下,成就了漢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漢朝、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等稱謂就一脈相承至今。三國時期,漢中是魏蜀兩國兵戎相見的主戰場,老將黃忠在漢中定軍山下刀劈夏侯淵,驍將趙雲漢水之濱大敗曹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一代名相諸葛亮在漢中屯兵8年,度過了他一生最為嘔心瀝血的歲月,六齣祁山,北伐曹魏,鞠躬盡瘁,最終歸葬定軍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稱為「天下第一武侯祠」。這里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四大發明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和葬地。韓信、諸葛亮、曹操等帝王將相曾在這里建功立業,李白、杜甫、陸游、蘇軾等偉大詩人曾探訪、輾轉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並留下了瑰麗的墨跡詩章。
市內文物古跡眾多,現有10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以「兩漢三國」為主題的著名文化遺產,知名的景點有:褒斜道石門、拜將台、武侯祠、張良廟等。1905年,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就講的是三國時期所發生在漢中勉縣的定軍山的「黃忠斬夏侯淵,奪定軍山」的事。
漢中10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武侯墓; 龍崗寺遺址; 張騫墓祠;五門堰;蔡倫墓祠;開明寺塔;李家村遺址;張良廟;靈崖寺。 [編輯本段]自然風光</B>漢中是地球上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方。這片被巍峨秦嶺和蒼莽巴山環繞的盆地,被長江兩大支流漢江與嘉陵江滋養的秀土,雖然位於中國西部,但卻擁有與江南同樣的秀色,是一處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風水寶地。游歷漢中,撲面而來的是滿目蒼翠。佛坪自然保護區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西北第一家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國首個野外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長青自然保護區有「生物資源庫」之美譽,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尤其是以四大國寶——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最為著名,國內外科學界廣泛關注;黎坪國家森林公園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競秀,被稱為西北的「九寨溝」;紫柏山山嶽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風景如畫,霧靄蒸騰,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稀罕見;午子山山勢險峻,壑幽林密,素有陝南「上華山」之稱,其山中2500餘畝世界珍稀白皮鬆蔚為壯觀;褒谷口石門景區高峽平湖,儀態萬千,仿建的石門棧道依山傍水,凌空飛架,再現了秦漢棧道的宏偉風貌和形制特色;紅寺湖煙波飄渺,山水交融,恬靜神秘,是「一幅天然的國畫長卷」;南湖天靈地秀,林茂竹修,曲徑通幽,是一處集錦式的水上園林;西北最大的柑枯生產基地,城固十萬畝枯園,金秋時節桔紅橙黃,游園采桔,其樂融融;全國第二大櫻桃基地,西鄉櫻桃溝花開時節,山林盡染,絢麗多彩,十里飄香;還有百萬畝油菜、五十萬畝的茶園,每到春季,沿江兩岸百里金黃,蜂飛蝶舞,令人心曠神怡。
經濟發展 基本概況: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綜合實力得到加強。200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398億元,財政總收入24.4億元。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6517元和1827元,增長8.4%、和7.6%。初步形成了以飛機(亞洲最大飛機生產基地)、汽車、機械製造、醫葯化工、建材建築、冶金采礦、煙酒食品、包裝裝璜等大中型企業為骨乾的多門類現代化工業體系,建成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創出了一批名優特產品,全年工業總產值增加139億元。城鄉市場發育日漸完善,縱橫交織的流通網路基本形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80.4億元。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產業化初具雛形,鄉鎮企業成為漢中三大經濟支柱之一,總收入達270億元。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市委、市政府認真組織實施「開放、開發、發展」戰略,已與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東南亞國家等及我國的港澳台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聯系。與國內14個省20個地方建立了友好關系。並成功舉辦了北京和長三角項目推介和招商引資。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項目142個,合同引進資金415億元,外貿出口2340萬美元。按「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切手續從簡」原則建立的外商投資聯合審批制度已開始有效運作。全市上下強化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賺錢,我發展」的新觀念,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正在形成。漢中已與比利時 特恩好特市、日本出雲市等多個外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促進對外交流。
市政建設步伐加快。中心市區建成區面積達27.5平方公里,且以每年一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環城公路和城區主幹道路質量明顯提高,公用設施配套,功能比較齊全;市區綠化面積195公頃,人均9.36平方米。1998年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良好機遇,認真論證,積極爭取到70個重點項目,至2007年底已完成投資90億元。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我市基礎設施狀況將會有個大的改觀。
在漢中,一座現代化的飛機城正在崛起、發展和壯大。這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所屬的大型骨幹企業——陝西飛機製造公司。1975年,由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生產的我國第一架運八飛機在這個廠房裡進行總裝,並於1975年12月29日從漢中城固機場飛上祖國的藍天。 [編輯本段]科技教育教育、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全市有高等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科研單位14個,專業技術人才7萬餘人。建立了漢中市經濟開發區(北區即鑫源經濟開發區和南區即南鄭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園區,先後已有十多戶科技企業在開發區落戶。農業科技扶貧示範區正在建設之中。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所、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技工學校、成人中專、成人高中)共有各類學校120所。其中漢中三中和漢中二中合並組建新的漢台區高級中學。
陝西理工學院、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陝西航空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城固師范學院。 [編輯本段]交通通訊漢中地處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漢中地區通往西南、中原、西北、華東和華北的門戶和交通樞紐。漢中鐵路站是我國鏈接西南和西北重要的鐵路樞紐,聯結西康、成西、陽安等鐵路線。
漢中火車站不僅是中國重要客運站之一,如今漢中的鐵路建設已日趨成為連接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鐵路交通樞紐。目前正在積極准備開工建設陽安鐵路復線工程,西成高速快速鐵路穿城而過,漢中火車站正在積極擴建二期工程。漢中有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南陽、西安等各個方向開的列車。
漢中西關機場目前是陝西省重要的航空港,隸屬於西部機場集團,二期機場擴建正在有序進行,漢中與西安每天都要航班,多條航線正在積極拓展,市中心到漢中西關機場僅1公里。
公路建設形成了一個以漢中為中心,貫通全省、輻射周邊省市的高等級「米」字型輻射狀干線公路系統,有公路108國道,316國道、210國道比鄰,有3條國道干線通過。繞城高速、機場新線建成,二環路全面啟動,國家京昆高速公路漢中段(即西漢高速公路)2007年全面貫通,十堰到天水高速公路正在積極修建,預計到2011年全線貫通。
漢中市車牌號碼編號為「陝F」。
所有鄉鎮和71%的村通了公路。特別是西漢高速公路的建設,使陝南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郵電通訊便捷。10餘萬部程式控制電話和行動電話直通五洲四海。 [編輯本段]榮譽稱號1.漢中——1994中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漢中——CCTV2006最佳歷史文化魅力城市
3.漢中——200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
4.漢中——2007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5.漢中——2008全國雙擁模範城
6.漢中——2009省級衛生城市
7.漢中——2009省級園林城市
8.漢中——2009中國產業轉移最佳承接地區
9.漢中------2009年中國最美油菜花海之城
10.漢中-----2009年中國最佳環保形象城市獎獲得者城市
11.漢中-----中國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城市 [編輯本段]民風民俗</B>1.鄉土美味——陝南臘肉
臘肉,又叫熏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方特產,是陝南人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相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王,兵敗南下走陝南,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後,贊不絕口。
陝南秦巴山區人,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區林茂草豐,幾乎家家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制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裡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冬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家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熏好的臘肉,表裡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陝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傳說西安有名的「樊記臘肉」,就是陝南人傳給的技藝。
陝南宰殺的年豬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為淡貯,終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饋友、逢年過節,都離不開臘肉。因此,一般農家,均以此為家常必備之鄉食,遂成鄉土美味。特別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臘肉的多寡,來衡量貧富的標志。《漢陰縣志》記有: 「雖篷室柴門,食必兼肉。」這里說的肉,即指臘肉。
2 .陝南把嫂叫姐趣談
陝南農家,分明是媳婦,可家裡年小的弟妹都叫她「姐姐」。不叫嫂子,為什麼把嫂子叫姐姐哩? 過去,陝南人只把談婚期間的嫂子叫姐,表示對姑娘尊重和親熱,到過門後就改叫嫂子。隨著生活的改替,人們的家庭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婆媳之間不是冤家對頭。許多婆婆心疼媳婦,把媳婦當女兒看待:而媳婦尊敬婆婆,勝過親娘。所以弟妹們把嫂叫姐,認為這樣更親切。天長日久,大家覺到這樣稱呼有利於家庭和睦。互相學習,就漸漸形成了一種風格。
3. 陝南傳統民居
陝南地區,有山坳、河沿和平壩,居民根據地勢、原料等條件,建有各種民居,傳統的住房有石頭房、竹木房、吊腳樓、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頭房:多建於山區,鎮巴、安康、西鄉山區很普遍。顧名思義,石頭房以石為基本材料。通常是後牆靠山崖,三邊以石頭砌牆,屋頂木架上鋪以油頁石板。石頭房經風耐雨,造價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圓木壘成,並留有門窗。屋頂用毛竹搭在木樑上,再以竹篾條結扎並以蓼葉復蓋。有的人家在橫樑上架木,上鋪密竹,抹上灰泥,成為頂樓,上置火塘,用以熾烤和存放糧食。竹木房多建於林邊及山坳,南鄭、寧強和城固等山區常見。 吊腳樓:多建於沿江集鎮。吊腳樓以木樁或磚石為支撐,上面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開間不大,但樓—廠可防水,樓上很涼爽。有學者指出: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見於平壩城鎮。三合院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來吃飯、歇腳。廂房開間比正房小,兩端有圍牆相連,牆中間朝南刀:門。四合院由正房、廂房和過門組成,中間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講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磚石、木料為基本材料,大門多向南,忌朝西。
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農村磚房和城市樓房日益多起來。
㈧ 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資料
楊鵬、
張博、
趙瑞亮,
童世強,
鄧清清,
英勇救出兩個同學的小英雄---林浩,
康潔災難發生時不僅自救還救別人,
陳浩捨身救人,
向孝廉,
馬健堅持4個小時在廢墟中刨出女同學,
為救同學斷臂的白樂瀟,
敬禮娃娃郎錚,
勇敢智慧少年英雄雷楚年,
董玉培不顧自己的安危救同學,
藏族學生鄒雯,捨己救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馬健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王波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王亮(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博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
王樊 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
王磊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學校四年級學生
王佳明(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申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楊琳(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
楊松尚(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何翠青(女)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宋雪(名字加黑框)(女) 生前系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春玲(女)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
陳浩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
鄒雯櫻(名字加黑框)(女,藏族) 生前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
林浩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鄭小鵬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紅白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賈龍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童世強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六年級學生
雷楚年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名單:
馬小鳳(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彬(女) 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
鄧清清(女)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劉剛(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劉潮 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高台小學五年級學生
曲柄年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二中九年級學生
許中政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陽玉潔(女)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李陽(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李劍波(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何亞軍(女,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
佘友富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張博(回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張強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張強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興成(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
張庚傑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歐陽宇航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趙彬 四川省綿陽市安縣茶坪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莘長林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二年級學生
卿靜文(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高志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黃霖 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干柏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康潔(女)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
梁強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韓加育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韓貴霞(女)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學生
甯加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熊弼呈(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小學六年級學生
薛梟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馬健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王波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王亮(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博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
王樊 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
王磊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桔柑學校四年級學生
王佳明(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申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楊琳(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二年級學生
楊松尚(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何翠青(女)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宋雪(名字加黑框)(女) 生前系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土門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春玲(女)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石坎小學六年級學生
陳浩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
鄒雯櫻(名字加黑框)(女,藏族) 生前系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五年級學生
林浩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鄭小鵬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紅白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賈龍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童世強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祁山鄉中王小學六年級學生
雷楚年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名單:
馬小鳳(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王彬(女) 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
鄧清清(女)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劉剛(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劉潮 陝西省漢中市略陽縣高台小學五年級學生
曲柄年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二中九年級學生
許中政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陽玉潔(女)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李陽(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李劍波(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何亞軍(女,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小學五年級學生
佘友富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漩口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張博(回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張強 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張強 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巨亭鄉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
張興成(羌族)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鳳儀小學六年級學生
張庚傑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寺小學二年級學生
歐陽宇航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趙彬 四川省綿陽市安縣茶坪初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莘長林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永安壩村小學二年級學生
卿靜文(女)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高志軍(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平通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黃霖 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干柏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康潔(女)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小學六年級學生
梁強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韓加育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職業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韓貴霞(女)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鄉石家山小學六年級學生
甯加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學初三年級學生
熊弼呈(羌族) 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小學六年級學生
薛梟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㈨ 抗震救災中英雄少年的感人事跡
王波
王波,男,16歲,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東汽中學高一年級學生。
地震時,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靜下來,跨過去拔掉牆上的電源,又快速掰開已變形被卡住的門,讓同學們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後一個同學離開,他自己才跑出去。隨後,王波投入到營救之中。在學校實驗樓下,他聽到呼救聲,用雙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聲音傳來,他順著廢墟的縫隙掏挖,開出一個僅能容身的小洞爬進去,把壓在同學身上的石塊一塊一塊地移走,將這名同學救出。他再一次進入廢墟,又發現了一個女同學。他迅速用腳抵住搖搖欲墜的石塊,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同學的上方,脫下上衣包住她的頭,把同學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學樓邊上,他發現一個男生被廢墟壓著,只剩下頭和手在外面。王波一邊搬移石塊,一邊高聲喊來附近的群眾,這名同學又被救出。手掌磨腫了,手臂被劃傷,鞋子也被鋼筋穿破,但王波仍堅持營救同學,一刻也不退縮。
王亮
王亮,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發生時,王亮和另外兩名同學被垮塌的水泥板壓在二樓至三樓的走道間。他發覺左前方有光亮透進來,便和同學一起掙脫水泥板,從縫隙中成功脫險。隨後,王亮就開始尋找和救助其他同學。在救出一名同學後,他發現兩名女生被水泥板壓住,沒有工具,就用手刨,並找來2個群眾,一起將同學救出。他又爬進廢墟,找到了3名被困的女同學,並立即叫來救援人員和醫生,合力將她們解救出來。王亮的背部在營救同學時被嚴重劃傷,一直淌著血,右腳踝也在餘震中受傷。地震當天的整個下午、夜晚,王亮一直跛著腳走路,幫助救人,共發現和幫助多名同學成功脫險。
鄧清清
鄧清清,女,14歲,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年級學生。
當鄧清清被武警部隊的官兵搶救出來時,她還在廢墟里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誠實而又堅強的話語,令在場的所有人為之動容。武警官兵們抱起她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麼都好。
申龍、王佳明
申龍,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王佳明,男,18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課的申龍、王佳明幫助老師快速組織同學們撤離。隨後他們又組織同學開展營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廢墟中救出4名同學。為便於救助垮塌教學樓里的師生,他們組織同學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開了兩條路,一條專門走擔架,一條供救援人員進入。在王佳明和申龍等同學的努力下,總共救出20多名師生。他們還冒著餘震給被困的同學送水,扶送受傷的老師去安全地帶。晚上八點,同學們自發分組,王佳明為第三組組長,參加運送傷員、遇難者遺體以及氧氣瓶和小型機械等。第二天早上,幫救援部隊抬帳篷、向受災群眾分發食物。向綿陽轉移時,由於所有老師仍在救災,申龍、王佳明擔任了臨時班主任,組織同學們安全抵達目的地。
劉剛
劉剛,男,17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二年級學生。
地震時劉剛正在上歷史課,好多同學開始往走廊里跑。劉剛高喊大家不要驚慌,趕緊用雙手護頭躲到課桌下,他卻被樓上掉下的水泥塊砸暈。醒來後,他首先想到要趕緊弄出一條通道,讓同學們趕緊離開。他爬到教室出口處,用拳頭猛砸堵在此處的水泥塊,終於打開了一個出口。由於出口很小,每次只能爬出去一個人。有的同學已經沒有爬出去的氣力,他就在通道里邊托住同學的身體往外推送,另一個男同學在外接應。最後一名同學被一大塊磚石壓在腰上,劉剛竭盡全力把磚石搬開,抱著她爬出通道。他們剛出去,樓房再次垮塌,掉下的磚石砸在他們挪開的位置上。
許中政,男,9歲,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學三年級學生。
地震後許中政在廢墟下被擠在桌椅架起的空隙里,受了輕微的皮外傷。他和小夥伴們說著話,隱隱聽到同在廢墟下的鄒老師的聲音,她在數「一、二、三」,讓大家一起喊救命。老師的聲音給他們增添了勇氣。許中政勸周圍的小夥伴,不要害怕,周圍這么黑,就當我們在做游戲,看誰勇敢,不怕黑。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地覺得肚子餓、口渴的厲害。當他因飢餓昏睡醒來時,用嘴去啃那硬硬的桌子,把桌子想像成了方便麵。他帶頭和小夥伴們唱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歌聲從廢墟中傳出,緊張救援的消防官兵迅速趕過去,從洞口遞進兩瓶礦泉水。許中政卻把水遞給了同學,自己則使勁地舔著乾渴的嘴唇。他們很快得救了。
陽玉潔
陽玉潔,女,12歲,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學校六年級學生。
地震時,陽玉潔反應很快。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迅速向樓外撤離。陽玉潔本可以最先跑下樓,突然看見已經沖出教室的王老師又返回去,她馬上站住,覺得自己應該為老師分憂。這時,強餘震襲來,一片尖尖的玻璃正對著王老師砸去,她跳過去拉住王老師就跑。快到二樓時,她和王老師、還有幾位同學被摔倒在拐角的平台上。陽玉潔的膝蓋受了傷,同學徐敏昏厥過去。陽玉潔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天花板,已經撕開拳頭大的裂縫。她急忙上前背起了比她高大許多的徐敏,在同學們的幫助下跑到樓外,隨後又沖上樓,扶著老師趕到安全的操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