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中小學男女教師比例失調越來越嚴重
導致中小學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的因素頗多且相當復雜,總括起來說我認為主要有五個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較低。中小學教師工作繁重,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過重的工作壓力、過高的社會、家庭期望值以及輿論的求全責備使得每個教師不堪重負。而社會地位和待遇卻是比較低的。古人有句話「家有三斗糧,不做孩子王」,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堂堂男子漢做個中小學教師實在太沒出息了。所以,好多男子漢不到萬不得已時是不會去做中小學教師的。
第二、男性認為教師職業缺乏成就感和社會認同感。多數男教師認為整天與孩子打交道沒有意思,缺乏挑戰性,沒有成就感。同時基於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男性認為選擇教師職業缺乏社會認同,被人看不起,因此在報考大學時就較少選擇師范院校。即使有一些男學生當初選擇了師范類專業,但到畢業時也千方百計選擇「改行」,希望靠自己打拚來取得獲得社會認同。
第三,就社會傳統而言,男性一直都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承擔著買房、贍養老人、撫養小孩等諸多壓力,但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不高降低了教育事業對男性的職業吸引力。因此優秀男教師跳槽改行不足為奇。近幾年來,男教師報考報公務員的人數逐年增加,流失的數量相可觀。
第四,較長時間以來,在師范院校中,女學生的比例大大超過男學生。盡管教育部直屬重點師范大學有不收學費的優惠,但優秀的男生大多不願意報考這些師范院校,更別說報考一般的地方師范院校。據我調查,有些地方師范院校男女生人數比竟然達到1:8,有的文科專業是清一色的女生。
第五,近幾年來,在衡陽市教師招考「陰盛陽衰」。男生報考人數逐年減少,女生又努力往教師隊伍里鑽,被錄用到用人單位的教師絕大部分是女性。如衡陽市第十五中學三年來共招錄了20位教師,其中男教師卻只有一位。這種情況在我市的其他中小學中十分普遍。
第六,在中小學,為數不多的男教師有條件的「跳槽改行」考公務員,沒有條件的,就「曲線救國」加入到教育行政管理隊伍中去,脫離教育第一線。我市有一所初級中學,在崗教師60人,男教師十幾人,而擔任行政領導的就有9人,只有幾個男教師在教學第一線作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