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學校是揚州市第三中學又大又漂亮的英文
big and beautiful not only big bu also beautiful big, and beautiful as well。
Ⅱ 一般蘇州市第三中學的升學率是多少
一般蘇州市第三中學的升學率在60%左右。蘇州市第三中學在當地的教學口碑較好,校風管理較為嚴格。蘇州市第三中學的相關優勢介紹具體如下:
1、蘇州市第三中學的教學師資較強:蘇州市第三中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選派優秀教師出國研修和聘請專家進校講學等,多渠道、多途徑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校有特級教師、名校師、學科帶頭人等近32人,出國研修教師1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的高學歷教師65人。
2、蘇州市第三中學的辦學較有特色:蘇州市第三中學深化教學改革,涌現出了英語特級教師趙晴芳等有教學特色的優秀教師,在她帶領下,該學校積極探索外語特色之路,率先在蘇州市開設雙語課,率先在蘇州市成立國際教育交流處;
並與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學校建立友好關系,2004年,蘇州市第三中學成為「中央教科所外國語實驗學校」,2007年,該校被評為中央教科所的優秀外語實驗學校,外語特色現已成為蘇州市的知名品牌。
(2)她的學校是第三中學英語擴展閱讀:
蘇州市第三中學的其他介紹:
蘇州市第三中學先後取得了一系列辦學成果。比如江蘇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五星級先進集體、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蘇州市教科研先進學校、蘇州市校務公開先進學校;
中央教科所外國語實驗學校、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牛津英語實驗教材試驗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生源基地、江蘇科技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和江蘇大學生源基地、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研室和蘇州大學外語教學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
Ⅲ 邢台外國語學校(三中)網址
http://www.xtsz.net/
邢台市第三中學位於邢台市橋東區衛生街101號,它的前身是南長街小學初中部,成立於1956年8月,招個班,學生200人。1958年9月與南長街小學脫離,遷至北長街原義德中學舊址,定名為邢台市第三中學。全校共10個教學班,學生500人,教職工30餘人。1963年,市文教局確定三中為主體骨幹學校,又稱「寶塔學校」。1960年增設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全校學生800人。1961年,高中班停辦,至1971年又增設高中班,復為完全中學。1986年,市教委為深化教育改革,將北長街小學劃歸三中領導,作為中小學九年一貫制教育實驗學校。成為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的全日制完全中學。1994年3月,市長辦公會決定將三中劃歸邢台師專領導,加掛「邢台師范高等專科附屬實驗中學」校牌, 1996年5月,三中與師專脫離,仍歸市直屬中學建制。1997年3月,三中創辦了邢台外國語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1999年3月,經河北省教委批准,三中加掛「河北省第五外國語高中」校牌。2000年,北郭庄小學舉行揭牌儀式,成為三中附小。2002年3月,按照河北省教育廳統一要求,「河北省第五外國語高中」更名為「河北邢台外國語學校」。2004年7月,按照市教育局6月22日會議精神,三中與十八中實行合並, 2004年9月,兩校完成了學生入學、教師入校、檔案整理歸類、資產賬目核實交接等各項工作,三中規模擴大。2005年12月,全校共有校級領導6名,中層幹部21名,教職工401人,教學班124個,在校生8200人,分四個獨立校區開展教學工作,。
Ⅳ 南通市第三中學的中外合作
基本情況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創辦於2000年7月,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與南通市教育局合作舉辦的高中段留學項目,辦學至今已招收了十二屆學生,幫助約300名同學實現了赴澳留學的夢想,學生的學業合格率近100%,簽證成功率為100%。先後有60多名同學考取了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等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著名大學 。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旨在培養合格的留學生,提高中國學生的國際交流水平,拓寬中澳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促進我國教育事業 的發展。
成立以來,該班蓬勃發展。學校先期投入800多萬元,建成了教學、生活設施堪稱一流的封閉教學區,有獨立的四層教學大樓、學生公寓和餐廳。各種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擁有獨立的電腦房,多媒體大屏幕電化教育以及配置齊全的資 源中心。學校為該班提供圖書館、實驗樓、音樂室、游泳池、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配套設施,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及業餘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校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里斯班的州重點中學格拉瓦特山中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該學校負責提供教學計劃、教學資源及其考試試卷並給予各種教學方面的支持。中澳班的課程設置全部依據我國和澳大利亞昆士蘭教育部標准制定,主要科目採用全英文教學,學生主修英語、數學、社會學及科學五門課程,由澳大利亞注冊教師和中方聯合任教,確保學生的學習能與澳大利亞接軌,與時代接軌。該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影響與日俱增,2002年,中澳友誼學校正式掛牌成立。
擷中澳文化之精神,育中西合璧之英才。南通――昆士蘭中澳友誼學校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莘莘學子入學就讀,這是南通市第三中學精心孕育的又一顆璀璨明珠。
承辦學校
南通市第三中學創建於1952年,是南通市政府創辦的第一所完全普通高中,校園環境優美,是江蘇省花園式學校。南通市三中秉承「崇德博學」之校風,關愛、呵護每一個學生,以嚴瑾、和諧的教學管理創造了驕人的業績,是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教職工近500人,學生近5000名,設有普通高中、初中部以及中澳班。學校為中澳班的發展先後投資千萬余元,建成了一流的教學、生活設施封閉區,有獨立的四層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樓以及餐廳。學校還為實驗班提供圖書館、實驗樓、音樂樓、游泳池、健身房、籃球場等場所,為學生業餘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007年5月與南通中學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聯合辦學,在「優勢互補」「人員互通」「資源互享」思想指引下,及時調整辦學目標,著力打造優質師資隊伍,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學校各方面工作取得全面進展,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澳方負責接納我班學生的三所學校均為昆士蘭州公立學校,格拉瓦特山中學、羅切德爾中學、克里夫蘭中學與該校長期合作,形成了緊密友好的合作關系,這三所州立學校負責提供教學計劃、教學資料及考試試卷,給予教學方面的各種支持,並負責接收中澳班全部學生赴澳繼續高二、高三年級階段的學習。三所學校位於世界十佳城市之一的布里斯班,地處近郊,風景秀美,是讀書的好地方,校園佔地並不大,沒有高樓大廈,學生數近1000人,但各項先進設施應有盡有,其中格拉瓦特山中學的學生數與電腦數的比例高達1∶1,而且許多電腦室與大學圖書館聯網,還擁有7種不同種類的球場。學校開設有涉及資訊科技、文理科、商科、經濟等方面的二十多種課程供學生選擇研修。 中澳班招收初三畢業生和年齡不滿十八周歲的高中在讀生,在國內學習一年,主要學習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項目課程,同時學習我國高一年級部分課程,學習結業後免考雅思赴昆士蘭州就讀十一年級和十二年級,中學畢業後可以直升澳大利亞大學。
在該校學習一年期間,注冊為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學生,主要學習四門課程:英語、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課程)、社會學(包含有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旅遊、廣告等),以上課程均使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英文版教材,並由澳洲注冊教師執教(澳籍教師由昆州教育部和該校共同遴選聘用)。另外還開設國內高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電腦、體育及音樂、體育等考查科目,由該校普通高中教師執教。整個學年分為四個學期,每學期進行四門主課的期末考試,採用昆士蘭教育部提供的國際留學生統一試卷,綜合四個學期的成績評定學生的學年成績,給全部合格的同學頒發昆士蘭州十年級結業證書,澳方學校同時發送入學通知書,待到簽證通過,學生隨即赴澳繼續高二、高三年級的學習。學生無需進行雅思考試,這也是該班的一大優勢。留澳期間,寄住於澳洲學校精心挑選的寄宿家庭,具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及學習環境。課程設置為5+1,選修6門課程,從中選擇5門功課進行考試評定,計算為OP值(OP值分為1至25,其中OP1至15可以升入本科院校)。高三畢業之後可以直接升入各類高等院校。 中澳班學生在高二階段即赴澳求學,成為常說的「小留學生」,年齡較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社會閱歷很淺,為彌補以上不足,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澳學習與生活,該校與澳方學校共同合作構建了較完善的協助機構,落實了一系列的幫助措施,以高度的負責態度細致地做好各種跟蹤服務。
學生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初到澳洲難以適應,思鄉心切,該校要求澳方學校精心挑選寄宿家庭,外籍父母必須關愛孩子,同時能對中國孩子的依賴父母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理解和體諒,寄宿家庭還務必提供寬頻上網通道。澳方學校設有專職的海外留學生領導機構,以副校長為首,下設國際學生協調員、教師、課程輔導員及留學生學習生活協調員。副校長、國際學生協調員與該校保持著熱線聯系,並定期來校訪問、交流。
同時,該校也積極地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學生第一次赴澳都由該校組織實施。我們還擔任學生、家長與澳方「家長」、澳方學校等方面的熱心聯絡員,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及時通報學生表現、學習成績,每年還組織家長赴澳探親參觀。
正因為有了完整的服務措施,家長、學生對我們的工作相當滿意、相當放心。 從2000年7月創辦至今,中澳班共成功輸送約300名學業合格學生赴澳留學,簽證成功率為100%。大學錄取率也相當喜人,以第二屆為例,赴澳22名同學中有21人直升各類院校,其中3名同學直升墨爾本大學。第三屆的禮仲毓同學取得OP1(全澳洲的比率僅為2%),季鷗怡同學取得OP3,這兩名同學可以自選澳洲任何一所大學,任何一個專業,他們都選擇了墨爾本大學。中澳班以其驕人的業績、完善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家長、學生的青睞與好評,所招收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除江蘇省以外,近至山東、安徽、浙江、福建,遠及北京、寧夏、雲南。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正走上一個面向全國、穩定發展的軌道。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辦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嚴格而又人文化地做好外教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外教的積極性,以確保學生學業的高合格率。相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們教育理念國際化進一步發展,該校的中澳實驗班將會與全省、全國的中外合作學校一樣蓬勃發展,越辦越紅火。
Ⅳ 廣州市第三中學、育才中學、真光中學、培正中學的高中部哪個好急!
歷史方面:
培正,真光,都是百年名校
三中,曾經的越秀區重點學校(很久以前)
育才,建於1951年,其餘不清楚
校園方面:
培正佔地面積大,古香古色,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其中也不乏現代化設施
三中有標准足球場,400米跑道,游泳池
真光也有標准足球場,貌似區運會也在真光
育才總體上校園環境沒有以上三所好(個人意見)
交通方面:
培正,育才周圍有地鐵,是一號線東山口站
真光,三中附近地鐵站較遠
學習方面:
由於我是培正學生,只談培正,免得引起爭執
我是09年入學,當時培正的入學分數是4所里最高的。但是到了10年,培正入學分數有所下降。估計11年分數會比較高。
培正的特長是英語和物理。10年高考,越秀區理綜,英語單科狀元都在培正。高考成績在區里排名為第三,在7,16之後。至於師資,我不清楚如何稱得上好還是不好,因為我沒見過有一間學校說自己師資不好的。
最後,哪間學校好還是不好,不是我說了算,也不是一次高考就能看得出的。即使就說高考,也肯定會有考得不好的一年,拿不準就是你高考那一年。選學校,還是要見人見智。即使是前六的學校,每年都會有考不上大學的。你說的4所,也不是沒有考得好的。所以……
Ⅵ 我認為第三中學是最好的學校 用英語翻譯
I argue that the Number.3 Middle School is the best one.
Ⅶ 邯鄲市第二外國語學校是什麼學校,是三中嗎求簡介!
邯鄲第二外國語學校就是原來的邯鄲市第三中學。
河北邯鄲外國語學校,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是省級重點中學。1999年經省教委批准,掛牌創立"河北省第八外國語高中"現為"河北邯鄲外國語學校",2004年6月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示範性學校。
學校地處市中心的和平路中段,現有教學班88個,在校學生5500餘人。 學校十分注重學習優秀學校先進經驗,曾到邯鄲市第一中學、衡水中學訪問,也曾到邯鄲市第二十五中學、11中學等重點初中學習先進經驗。
基本設施:
學校設施先進,環境優雅。初、高中教學樓擁有60個標准教室五個英語小教室,內設寬頻網及VOD點播設備,改造後的實驗樓,擁有12個裝備一流的實驗室、3個電腦語音室。綜合樓內有藏書6萬余冊的現代化圖書館、7個報刊雜志閱覽室及學生多媒體閱覽室、教師電子備課室、科技報告廳、天文台、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等設施。
學生閱覽室面積245平方米,報刊雜志211種。閱覽座位按學生人數的1:8,可容納200人同時閱覽。開放時間每日延期到晚7點。
師資力量:
教職工80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8人,高級教師93人,外籍教師5人,擁有一批國家省、市、級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2016年3月30日,正式掛牌成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邯鄲外國語學校,現有教學班76個,在校生1萬多人。
Ⅷ 襄陽市第三中學的學校領導
吳興蘭,女,1961年3月生,中共黨員,英語高級教師。1987年畢業於湖北大學外語系。她曾先後多次獲得襄陽市學科帶頭人、襄陽市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吳興蘭同志到襄陽三中工作至今,歷任班主任、年級主任、教導處副主任、主任、副校長。20多年來,她長期奮斗在教學第一線。教藝精湛,深受學生喜愛,教學成績出類拔萃;著作頗豐,英語教學自成體系,卓然大家,被同行視為權威;力推賞識教育,愛生如子,甘為人梯,堪稱師德典範。吳興蘭同志任襄陽三中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後,結合襄陽三中的實際,提出了「一類上規模,名校升檔次」的教學目標,強化了「教研發力、文理並進;高效課堂,快樂輝煌」的教學管理,推進了學校又好又快發展。近幾年來,襄陽三中高考一本上線率在全市名列前茅,連續五年在襄陽市緊隨四、五中之後,名列第三,學校以高質量的辦學水平再次贏得襄陽人民贊譽。
何劃時,1966年5月出生,湖北鍾祥人,1988年畢業於湖北師范學院歷史系,2005年獲華中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07年獲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碩士學位。何劃時同志199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10月任學校團委副書記,1995年隨市教育局黨建工作隊在保康縣馬良鎮駐隊,1996年任學校總務副主任,2000年4月任學校總務主任,2007年1月任學校紀委書記,2009年5月任學校副校長。何劃時同志工作認真,樂於奉獻,任勞任怨,大膽創新。他任學校紀委書記期間,抓好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學校黨風廉政建設的懲防體系和長效機制;開展廉政教育,全面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教育;突出重點,加大源頭治腐力度;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之路;拓展空間,實行校務公開,陽光作業,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深入開展民主評議工作,大力推進校風建設。分管後勤工作後,他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杜絕亂收費現象,堅持開源節流,建立節約型校園;實行精細化管理,打造平安校園;熱情服務,為師生排憂解難。在教學中,何劃時同志把握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針對學生實際,認真備課,滿腔熱情地講好每一節課,耐心細致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及時指導學生復習鞏固已學知識。他認真學習,不斷充電,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有效運作,在運作中增強實效,把學習成果轉化成推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成效。
曹威,在職研究生,1991年參加工作,中學高級教師,先後被評為「市百佳青年教師」、「市優秀教師」、「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曹威同志一貫擁護黨的領導,團結同志,顧全大局,熱愛教育事業,模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年年被聘為學校骨幹教師,多篇教學和管理論文在省、市刊物上發表。曹威同志先後擔任過團委副書記、政教處副主任、政教處主任、黨辦主任、辦公室主任,現任襄陽三中副校長、黨委委員。 陳斌,男,漢族,1959年出生,湖北竹山人。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畢業於鄖陽師專化學系。1981年—1986年在湖北省工業建築總公司子弟中學任教。1986年—1998年在襄樊鐵路分局任教,任教務主任、副校長。1998年—2001年任襄樊鐵路分局教研室主任。2001年—2004年任襄樊鐵路分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2004年—2009年3月任襄樊市致遠中學校長。2009年4月至今任襄陽市第三中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