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州第三中學的辦學成果
高考成績 2010年,該校學生高考文科本一上線率37.20%,本二上線率96.50%,本三上線率99.10%,最高分625分,理科本一上線率52.08%,本二上線率89.32%,本三上線率95.31%,最高分662分,理科實驗班平均成績607分,超過本一錄取線539分,該屆高三畢業生中共有4位同學錄取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2011年,該校高三畢業班12位同學被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大學,1位同學總分列全省文科前50名,9位同學獲全省數學單科狀元,1位同學獲全省英語單科狀元,該校實驗班總分平均達650.2分。
2012年,該校高考成績理科本一上線率達83%,文科本一上線率達72%;理科600分以上高分率達40%,文科600分以上高分率達13%;理科實驗班平均分627分,本一上線率100%,600分以上高分率達96%,7位同學通過保送進入國內外一流高校;該校再度成為福建省保送浙江大學人數最多的學校。
2013年,該校高考成績文科本一上線率86.19%,本二上線率99.26%;理科本一上線率87.50%,本二上線率99.79%。600分以上文理合計逾80人。共有25人通過北京大學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試,人數位居全省第5位;有5人通過藝術特長生考試,人數位居全省第3位;另有2人通過高水平運動員考試。11位同學通過保送進入國內外一流高校,人數位居全省第8位;該校再度成為福建省保送浙江大學人數最多的學校。語文單科省狀元128分,英語單科省狀元147分均在該校。該校優秀畢業生中共計81人次被美國、加拿大、英國等高校錄取。
2014年,該校高考成績文科本一上線率85.1%;理科本一上線率92.5%。文科實驗班平均分606分,超過本一線45分,600分以上高分率68%,本一上線率99%;理科實驗班平均分615分,超過本一線109分,600分以上高分率77.1%,本一上線率100%。 學科競賽 各學科競賽獲獎統計時間獲獎情況/榮譽獲獎人次2009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22人省級一、二、三等獎32人市級一、二、三等獎2人 2010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16人省級一、二、三等獎31人市級一、二、三等獎20人 2011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39人省級一、二、三等獎68人 2012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12人省級一、二、三等獎37人 2013年省級一等獎3 2014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38人省級一、二、三等獎8人 創新大賽 創新大賽獲獎統計時間獲獎情況/榮譽獲獎人次2009年國家級一、三等獎3人省級一、二、三等獎16人 2010年國家級一等獎1人省級一、二等獎13人 2011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5人省級一等獎9人 2012年國家級一、二等獎4人省級一、三等獎11人 2013年國家級一等獎1人 電腦作品比賽 電腦作品比賽獲獎統計時間獲獎情況/榮譽獲獎人次2009年省級一、二等獎4人 2010年省級一等獎3人「福建省小科學家」稱號3人 2011省級一等獎2人 2012年省級一等獎8人「福建省小科學家」稱號6人 2013年國家級一、二、三等獎6人 2014年「福建省小科學家」稱號12人 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德國奧格斯堡展覽中心舉行第67屆「創意—發明—新科技」iENA國際專業發明展中,福州第三中學2人發明作品獲「金獎」;2人發明作品獲「銀獎」;2人發明作品獲「銅獎」。 2009年,該校教師課題「教學精品課光碟」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中期檢查交流匯報會暨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2009北京聯合會中獲一等獎4人;論文/教學案例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中期檢查交流匯報會暨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2009北京聯合會中中獲一等獎4人,二等獎4人;論文/教學案例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暨全國中學教育科研聯合體2008高考經驗交流會中獲一等獎2人;現場課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組舉辦的「高中課堂教學現場精品課、說課展示研討會上」評選中獲一等獎1人;第十二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AMD杯」基礎教育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例獲二等獎1人;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AMD杯」基礎教育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例獲二等獎1人。
2010年,該校教師在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賽中獲二等獎1人;在福州市中小學班主任教育案例中一、二、三等獎各1人;在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賽中獲二等獎1人;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論文大賽中優秀獎2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1人。
2011年,在5月舉行的全國電視公開課比賽中,該校邵東生校長獲優秀校長獎,林珍芳老師獲全國一等獎,陳俊老師獲全國二等獎;在省首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2人,二等獎3人。
2012年,該校邵東生校長獲「福建省第三屆傑出人民教師」榮譽稱號,鄭其瑞老師獲全國思想政治優質課評選特等獎、全國思想政治課說課比賽特等獎,陳原老師獲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高中組特等獎第一名。
2013年10月,在福建省普教室舉辦的2013年福建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說課比賽中,該校黃志剛老師獲高中組一等獎。
2014年,該校黃璐璐老師在福建省生物學科優秀微課程評選中獲一等獎,在2014年福建省高中生物學教學研討會暨福建省教育學會生物教學委員會第20次學術年會上,黃璐璐老師憑借微課程《生長素的發現》榮獲福建省生物學科優秀微課程評選一等獎;在2014年福州市中小學優秀「微課」評選中,洪玲老師獲一等獎;陳原老師獲二等獎;龔惠兒老師獲三等獎;在「2014年全國高中數學青年教師優秀課展示」活動中,該校林珍芳老師代表福建省參加比賽,獲一等獎。
2015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德國奧格斯堡展覽中心舉行第67屆「創意—發明—新科技」iENA國際專業發明展中,該校魏麗真老師獲「第八屆世界創意節——國際發明項目金牌導師獎」。 勵志、篤學、力行
勵志:奮志,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
篤學:專心好學
力行:努力實踐 1、三個「中」字排成三個重疊的「三角形」,形似三座山(「三山」是福州的別稱),意為福州第三中學。 傲然聳立的三座山又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意, 激勵同學們不斷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
2、三個「中」字圍成圖案的中間「三角形」, 意為創辦時的 「福州市立初級中學」,周圍的三個「中」字, 表示先後歸並的三所私立中學(中建、黃花崗、福華),以體現學校的歷史沿革。
3、三個「中」字朝向三個方面,喻為教育的「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 也象徵學校的「三為」 辦學原則(德育為首、教學為首、育人為本)。
4、三個「中」字的中間豎筆,連接成「Y」形,為「育」字拼音字母的字頭,體現學校的 育人屬性。「Y」又形似幼芽,象徵中學是從事基礎教育、 培育幼苗的園地。
5、三個重疊的「三角形」, 又形似挺拔向上的三棵樹,喻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6、襯底的白、藍兩色象徵著純潔與希望。 福建第三中學校歌
湖畔榕蔭叢,巍峨福三種,尊師重教今昔同,李白桃紅濟濟一堂沐春風。
啊,啊,勤奮嚴謹求實進取學海楊帆乘長風,用於創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萬千眾。
壯志凌霄漢,丹心灌長江,又紅又專體魄健,少年才俊報國不忘化雨工。
啊,啊,勤奮嚴謹求實進取學海楊帆乘長風,用於創造,敢攀高峰,明日英才萬千眾。
啊,三中可愛的三中,這里是生命的新起點,我們翱翔海闊天空(海闊天空)。 截止2011年1月5日,福州第三中學有學生社團23個。 無戒動漫社PASSERS-BY DV社話劇社魔術社純木空間吉他社現代視覺研究會街舞社天文社英語角LIVING VOICE樂隊塵昕図畫社Tick-Tock樂隊湖濱文社棋社魔方社模擬聯合國社籃球社推理社羽毛球社Loading 樂隊雅言社超現實事物探究社湖濱文社-古典文化組
㈡ 黃石市第三中學的學校簡介
學校教學設施先進齊備,校園教育教學基本實現信息化。教師可利用筆記本電腦進行網上備課和教學,現代化的實驗室、多媒體室、電子閱覽室和心理咨詢室規范配套;功能齊全的形體房、藝術樓、心理咨詢中心、學術報告廳一應俱全。
學校秉承「培養終身自主發展的人」的教育宗旨,本著「創特色,樹名師,育新人,興名校」的辦學思路,堅持「成人與成才並舉,文理藝體並重,科學與人文精神並存,傳統與現代特色並顯」的多元發展的辦學方略,努力為廣大學子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按照「以人為本,注重內涵,強化特色,加速發展,創建一流」發展戰略,增強學校的辦學實力和競爭力,創造新的業績和輝煌。 每年的12月,為迎接元旦的到來,由德體衛藝處主辦、高一高二年級組協辦的元旦跳長繩比賽豐富了學生們的體育文化生活,豐富了課余活動、增添了校園生機、鍛煉了學生體魄、團結了各班友誼,是一項隆重而富有趣味性的活動。
每年元旦前後,黃石三中將會迎來一年中最大的文藝盛事—黃石三中迎新春師生文藝匯演。從前期籌備、主持宣傳到節目編排都是由廣大師生自己策劃,充分發揚了黃石三中和樂、進取的校訓和民主務實風尚。每當這一天,校領導呂偉勝、葉甲友、陳惠、馬洪、羅建斌與廣大師生同樂,教工團支部、黨委行政教輔支部、各年級組老師、各班同學為全校師生呈現出了一台華美絢麗但也勤儉節約的文藝演出!
校長 :葉甲友,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中學高級(語文)教師。1987年參加工作。
工作簡歷:
1987年年分配到湖北省重點中學黃石二中任教,任校團委書記。1990年調黃石市教育局工作,歷任人力資源開發研究室副主任、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主任。
2002年擔任黃石三中副校長、黨委委員。
2004年至2012年8月擔任黃石七中校長。
2012年9月起擔任黃石三中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校長。
黃石市學科帶頭人,黃石名師,黃石市十佳校長,黃石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黃石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北省校長協會理事、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語文教師。 呂偉勝,男,中共黨員,1964年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黃石市市委、市政府「中國·黃石首屆礦冶文化藝術節暨黃石建市60周年活動」突出貢獻者, 黃石市「十大傑出志願者」,博州教育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支教教育工作者」,博樂市市委、市政府「優秀授博幹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支教教 師」,黃石市第二屆語文學科帶頭人。1988.06—1989.08在蘄春李時珍中學任教,兼任教工團支部書記
1984.09—1988.06在湖北師院漢語言文學系學習,任班長、學生會主席1989.09—1995.08在黃石七中任教,兼任班主任、教工團支部書記、語文教研組長1995.09 —2008.08在黃石二中任教,先後擔任高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德體衛藝處幹事、第二黨支部書記、總務處副主任、後勤服務中心主任、辦公室主任、教科處 主任。
其間2005年7月—2008年7月,被湖北省委組織部委派,任新疆博樂市教育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3.10—2005.10 在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生班學習2008.09—2012.07黃石藝術學校的副校長、黨委委員、語文教師2012.08— 2014.8 黃石七中黨總支書記。
2014.09—至今黃石三中黨委委員、黨委書記 書記:陳惠
副書記:江賢猛 主 任:陳水洲
副主任:陳登虎 主 任:趙虎
常務副主任:彭望祥
副主任:萬海燕、李明濤、羅威 主 任:趙川
副主任:周保中 主 任:肖燕鵬
副主任:湯青婷 主 任:章峰
副主任:劉春 主 任:吳順紅
副主任:廖有才 主 席:陳惠(兼)
副主席:張菊榮(民進成員) 書 記:洪流
組織委員:馮萼生
宣傳委員:曾玉珍 書 記:柯善清
組織委員:王剛
宣傳委員:董湘娥 副書記:高雄風(兼教工團支部書記)
㈢ 南通市第三中學的中外合作
基本情況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創辦於2000年7月,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與南通市教育局合作舉辦的高中段留學項目,辦學至今已招收了十二屆學生,幫助約300名同學實現了赴澳留學的夢想,學生的學業合格率近100%,簽證成功率為100%。先後有60多名同學考取了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等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著名大學 。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旨在培養合格的留學生,提高中國學生的國際交流水平,拓寬中澳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促進我國教育事業 的發展。
成立以來,該班蓬勃發展。學校先期投入800多萬元,建成了教學、生活設施堪稱一流的封閉教學區,有獨立的四層教學大樓、學生公寓和餐廳。各種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擁有獨立的電腦房,多媒體大屏幕電化教育以及配置齊全的資 源中心。學校為該班提供圖書館、實驗樓、音樂室、游泳池、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配套設施,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及業餘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校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里斯班的州重點中學格拉瓦特山中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該學校負責提供教學計劃、教學資源及其考試試卷並給予各種教學方面的支持。中澳班的課程設置全部依據我國和澳大利亞昆士蘭教育部標准制定,主要科目採用全英文教學,學生主修英語、數學、社會學及科學五門課程,由澳大利亞注冊教師和中方聯合任教,確保學生的學習能與澳大利亞接軌,與時代接軌。該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影響與日俱增,2002年,中澳友誼學校正式掛牌成立。
擷中澳文化之精神,育中西合璧之英才。南通――昆士蘭中澳友誼學校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莘莘學子入學就讀,這是南通市第三中學精心孕育的又一顆璀璨明珠。
承辦學校
南通市第三中學創建於1952年,是南通市政府創辦的第一所完全普通高中,校園環境優美,是江蘇省花園式學校。南通市三中秉承「崇德博學」之校風,關愛、呵護每一個學生,以嚴瑾、和諧的教學管理創造了驕人的業績,是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教職工近500人,學生近5000名,設有普通高中、初中部以及中澳班。學校為中澳班的發展先後投資千萬余元,建成了一流的教學、生活設施封閉區,有獨立的四層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樓以及餐廳。學校還為實驗班提供圖書館、實驗樓、音樂樓、游泳池、健身房、籃球場等場所,為學生業餘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007年5月與南通中學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聯合辦學,在「優勢互補」「人員互通」「資源互享」思想指引下,及時調整辦學目標,著力打造優質師資隊伍,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學校各方面工作取得全面進展,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澳方負責接納我班學生的三所學校均為昆士蘭州公立學校,格拉瓦特山中學、羅切德爾中學、克里夫蘭中學與該校長期合作,形成了緊密友好的合作關系,這三所州立學校負責提供教學計劃、教學資料及考試試卷,給予教學方面的各種支持,並負責接收中澳班全部學生赴澳繼續高二、高三年級階段的學習。三所學校位於世界十佳城市之一的布里斯班,地處近郊,風景秀美,是讀書的好地方,校園佔地並不大,沒有高樓大廈,學生數近1000人,但各項先進設施應有盡有,其中格拉瓦特山中學的學生數與電腦數的比例高達1∶1,而且許多電腦室與大學圖書館聯網,還擁有7種不同種類的球場。學校開設有涉及資訊科技、文理科、商科、經濟等方面的二十多種課程供學生選擇研修。 中澳班招收初三畢業生和年齡不滿十八周歲的高中在讀生,在國內學習一年,主要學習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項目課程,同時學習我國高一年級部分課程,學習結業後免考雅思赴昆士蘭州就讀十一年級和十二年級,中學畢業後可以直升澳大利亞大學。
在該校學習一年期間,注冊為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學生,主要學習四門課程:英語、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課程)、社會學(包含有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旅遊、廣告等),以上課程均使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英文版教材,並由澳洲注冊教師執教(澳籍教師由昆州教育部和該校共同遴選聘用)。另外還開設國內高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電腦、體育及音樂、體育等考查科目,由該校普通高中教師執教。整個學年分為四個學期,每學期進行四門主課的期末考試,採用昆士蘭教育部提供的國際留學生統一試卷,綜合四個學期的成績評定學生的學年成績,給全部合格的同學頒發昆士蘭州十年級結業證書,澳方學校同時發送入學通知書,待到簽證通過,學生隨即赴澳繼續高二、高三年級的學習。學生無需進行雅思考試,這也是該班的一大優勢。留澳期間,寄住於澳洲學校精心挑選的寄宿家庭,具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及學習環境。課程設置為5+1,選修6門課程,從中選擇5門功課進行考試評定,計算為OP值(OP值分為1至25,其中OP1至15可以升入本科院校)。高三畢業之後可以直接升入各類高等院校。 中澳班學生在高二階段即赴澳求學,成為常說的「小留學生」,年齡較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社會閱歷很淺,為彌補以上不足,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澳學習與生活,該校與澳方學校共同合作構建了較完善的協助機構,落實了一系列的幫助措施,以高度的負責態度細致地做好各種跟蹤服務。
學生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初到澳洲難以適應,思鄉心切,該校要求澳方學校精心挑選寄宿家庭,外籍父母必須關愛孩子,同時能對中國孩子的依賴父母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理解和體諒,寄宿家庭還務必提供寬頻上網通道。澳方學校設有專職的海外留學生領導機構,以副校長為首,下設國際學生協調員、教師、課程輔導員及留學生學習生活協調員。副校長、國際學生協調員與該校保持著熱線聯系,並定期來校訪問、交流。
同時,該校也積極地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學生第一次赴澳都由該校組織實施。我們還擔任學生、家長與澳方「家長」、澳方學校等方面的熱心聯絡員,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及時通報學生表現、學習成績,每年還組織家長赴澳探親參觀。
正因為有了完整的服務措施,家長、學生對我們的工作相當滿意、相當放心。 從2000年7月創辦至今,中澳班共成功輸送約300名學業合格學生赴澳留學,簽證成功率為100%。大學錄取率也相當喜人,以第二屆為例,赴澳22名同學中有21人直升各類院校,其中3名同學直升墨爾本大學。第三屆的禮仲毓同學取得OP1(全澳洲的比率僅為2%),季鷗怡同學取得OP3,這兩名同學可以自選澳洲任何一所大學,任何一個專業,他們都選擇了墨爾本大學。中澳班以其驕人的業績、完善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家長、學生的青睞與好評,所招收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除江蘇省以外,近至山東、安徽、浙江、福建,遠及北京、寧夏、雲南。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正走上一個面向全國、穩定發展的軌道。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辦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嚴格而又人文化地做好外教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外教的積極性,以確保學生學業的高合格率。相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們教育理念國際化進一步發展,該校的中澳實驗班將會與全省、全國的中外合作學校一樣蓬勃發展,越辦越紅火。
㈣ 文舉妙答的翻譯
先來說說裡面的人名:孔文舉,就是孔融,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是孔子的後專代。仲尼,就屬是孔子了。伯陽,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陽。下面我來翻譯一下: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到了洛陽。那時李元禮在洛陽享有盛名,是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人都是一些傑出人士,或者就是親戚,才能給你通報。孔融到他家門前,對看門的說:「我是你家主人的親戚。」進去以後,賓主落座,李元禮問:「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孔融答道:「當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師徒之誼,所以我與你是世交。」(據說當年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孔融這么說)元禮和其他客人都嘖嘖稱奇。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沒有聽到孔融的話,有人就跟他說了。陳韙說:「小時候聰明,大了不一定好。」孔融說:「大概你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陳韙大慚。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譯得不好,將就看吧。
㈤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州郡禮命,皆不就 的翻譯
原文: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異才。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眾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急需翻譯、、謝謝拉!! 幫幫忙。。 最佳答案 自己翻譯的。。。可能會有瑕疵。 孔融,字是文舉,是魯國人,是孔子第二十代的子孫。(孔融的)父親是孔宙,官拜太山都尉。孔融自小就有過人的才智。十歲那年,跟隨父親到京師。當時,河南府尹李膺生活注重簡朴,不隨便接見賓客。如果不是當世的名人和他的世交,都不能接見陳詞。孔融想要見他本人,所以來到李膺門前,跟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世交子弟。」守門人把這告訴了李膺。李膺請孔融進來,問道:「你的先祖曾經與我的有舊交情嗎?」孔融說:「是的。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德行一樣很高,把對方當成良師益友,所以孔融和你是世交。」在座的人沒有不贊嘆的。太中大夫陳煒後來才來到,在座的人把這件事告訴陳煒。陳煒說:「那個人年幼而聰明,長大後未必出眾。」孔融對答道:「照你這么說來,你不就是年幼聰明嗎?」李膺大笑著說:「你一定能成為大器!」
㈥ 臨湘市第三中學的概況
1956年至1968年,是臨湘三中艱難創業的十二年。臨湘三中的前身是臨湘市第三完小,校址在沿河中街。1956年在完小的基礎上附設兩個初中班,1958年下期正式更名為臨湘三中。在「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指引下,學校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為臨湘市一中、長沙市一中以及中專輸送了大批合格學生,誰料到,1967年5月,全國發生了特大洪災,臨湘三中也沒能倖免,聶市街已全被淹沒,學校房屋被沖垮,各種教學設備都付之東流。鑒於原址地勢較低,臨街近水,上級政府將校址遷移到趙家燕屋山,此山因形似燕窩而得名,實為當時登仙者之風水寶地,故而雜草叢生,榛荊遍地,墳丘縱橫,「往往鬼哭陰則聞」。而領導和老師,在上級政府只撥款三萬元的情況下,硬是迎難而上,肩挑人抬,挑走了上萬立方米的土石方,將原校舍的磚瓦、木材一一運到新校址工地,歷時兩年,建起了總面積達3870平方米的新校舍,開辟了280平方米的大操坪。正是由於當年領導和老師的艱難創業,才有了而今雄視虎踞的臨湘三中,當年的創業者有而今的健在,一談到當年的創業,無不感到自豪,有一老教師還賦詩雲:「日暄雨潤天何厚,建校移山地更靈,光芒射到心添暖,艱險拿來足踏平。」
1968年至1976年,是臨湘三中初具規模的8年。1968年,學校改為聶市中學,1969年,招收了高中班。當時運動一個接著一個,可是學校領導和教師排除各種干擾,堅持邊改革邊實踐,探索上社會主義文化課的方法。1974年10月《湖南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聶市中學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的經驗。這篇報道一問世,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遠至黑龍江省的代表參觀學習。省、地、縣三級領導多次親臨視察。聶市中學一時成為全省上好社會主義文化課的典型,為臨湘贏得了榮譽。同時,學校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擴建校舍,購進各種儀器設備,並逐年植樹造林、綠化校園,使得聶市中學已初具高中學校的規模。
1976年至1996年,是臨湘三中穩步發展的20年。1976年10月,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學校狠抓教學質量、規范管理制度,實行教材教法的探索與改革。1977年下半年恢復高考時,奪得了全縣文、理科語文、政治、歷史等四項第一,錄取人數亦據榜首,其中張萬鵬現定居德國,在體育活動方面,在全縣舉行的中學生籃球、排球運動會上兩次雙雙奪冠,78、79屆高考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錄取人數僅次於一中。為此,1983年,恢復「臨湘三中」校名。
迨至重點中學擇優錄取,三中失去了平等競爭的機會,但八九十年代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基礎建設方面,新修學生宿舍一棟,電教樓一棟,教工住房兩棟。1997年將校門從向南移至向東,並作出了《臨湘三中基礎建設五年規劃》。在教學方面,實行封閉管理、個別輔導。每年高考錄取率穩中有升,都完成了教育局下達的指標。
進入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是臨湘三中飛速發展的時期。首先在基礎建設方面, 2001年投資116萬元,新建一棟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的教學樓, 2002年投資65萬元改建了學生寢室為學生公寓,2003年耗資8萬元改建了運動場,建成球場兩個,300米環形跑道一個,2004年投資160萬元在校園西北角建成一棟高標准學生食堂。從2001至2004年底投資150萬元,建成4棟教工宿舍,耗資10多萬元硬化了路面,花4萬余元裝備了高標准音樂室2間,舞蹈室一間,美術室4間,並添置鋼琴兩台。教師辦公室安裝了空調。現有高標准教學樓兩棟,電腦室、多媒體教學設備已成為現實。有5棟教工樓,綠化面積2.3萬平方米,原來的低矮平房一掃而空,代之以高樓座座、綠樹成蔭,真是「舊貌變新顏」。
臨湘三中的校訓是:修德、精業、鼎新、有為。校風是:團結文明,求實進取;教風是:嚴謹求是,愛生啟智;學風是:勤奮虛心,求真善思。近年來,重點高中無序擴招,辦實驗班、奧賽班,三中的生源素質明顯下滑,每年錄取成績都比兄弟學校低100-150分。基本上是一些中下等成績的學生。為此,學校提出了「張揚個性、抓特色教育」的口號,在狠抓文化成績的同時,特別著力抓音、體、美專業生。2001年王虎以613分的總成績考取華中科技大學,而專業生則每一個台階,每年一次突破,由1個至5個,由5個至2005年的22人。2005年高考美術專業15人參考,上線10人,其中余翼考取廣州美院,音樂10人參考,上線7人,其中葉霞考取四川大學音樂表演系,體育4個上重點大學。從96年至2005年,連續10年完成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任務,其中,2005年雙倍完成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任務。三本以上上線113人。而小專業居功至偉,可以這樣說:「美院再不是三中的夢想」。
同時,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學校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有人說過「三中是師資培訓基地」,這話一點不假,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每年三中都要調走7-10位教師,除了少數到少沙、岳陽外,大多進了一中、二中、五中、職高。為了打造合格的有真才實學的教師隊伍,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了培訓。第一,抓學歷培訓。鼓勵教師通過函授、自考等形式進行學習,獲得高一級學歷。現在該校教師119人,專任教師92人,基本具備了大學本科學歷或正在參加本科學歷的培訓。第二,抓教師技能培訓。對教師的計算機與普通話,作出新的要求。現在85%的教師普通話合格,84.7%的教師計算機合格。第三,抓業務培訓。每學期舉行一次專業考試,舉行一次「百花杯」教學比武,加強集體備課,統一資料,統一進度,統一測試,形成教育合力,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使他們快速成長。因此,盡管每年調走不少老師,學校還是會很快鑄就一支「精於教學,勤於育人,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因教師們的「精」,帶來了教學高效率;因教師們的「勤」,帶來了高質量。2004年,學校制訂了《2004-2008年教師繼續教育新課程的培訓規劃》,它的啟動與實施,帶來了廣大教師調整角色,轉換思想的變更,它將打造一支更為優秀的教師隊伍。
近年來,臨湘三中一直施行聘任制和規范管理缺席,嚴格把住教師備、教、批、輔、考各個環節,並利用學生評教、教師互評,教學調查來分析問題,查找原因,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形成了既嚴格又人文的管理體系,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寬和、舒適、溫馨的氛圍。如對高三學生,食堂設立「高三學生專窗」,並免費提供兩個月的雞蛋與豆漿。正因為這樣,才使得臨湘三中一年一個台階,一年一個新變化,在社會上名聲大噪。
現在臨湘三中已有教學班25個,其中高中教學班22個,初中教學班3個,教職人員119人。臨湘三中以他堅實的腳步走過四十九個春秋,為社會輸送了成千上萬名優秀人才。
㈦ 望都第三中學優秀教師
基本情況:
望都第三中學成立於2008年8月,佔地面積60682平方米,建築面積19938平方米。學校環境優雅,設施齊全。學校現有3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21人,學校教職工107人,專任教師91人,學歷達標率達100%。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得金。規范、科學、高效、務實的管理為望都三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2009年度連續兩年被文教局評為「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10月順利通過了保定市標准化初中校達標驗收,2010年度我校被授予「教育教學工作綜合評估優秀單位」。2010年中考升學率舉全縣第一,我校王園園、劉世傑同學分獲全縣第一名、第二名。
確定發展目標,明確辦學方向
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力行創新,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校訓:厚德博學自強不息
育人目標: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強
學校文化與內涵發展
學校文化是一種願景、一種境界,是全校師生共同的美好追求。我校以「創建和諧校園」為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打造三中精神:即善於合作的團隊精神,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推進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機構設置
學校設有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德育處、總務處和七、八、九三個年級組。群團組織有:工會、團委、學生會等。職能部門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保障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加強硬體支撐,夯實辦學基礎
學校布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相對獨立。主要教學設施有:兩棟教學樓、一棟實驗樓,並配有高標準的實驗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圖書閱覽室、音美教室和移動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室配有衛星電視、室內廣播系統。主要生活設施有:三棟學生公寓,一座學生餐廳、學生服務部和醫務室等;主要文化設施有:校園廣播站、學校網站等;主要活動設施有:300米跑道運動場,並設有田徑、各種球類活動場地。
2010——2011學年工作目標:
本學年我校工作總體目標,落實「五個堅持」:①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社團活動為平台,養成教育為切入點,提升育人水平。②堅持以教學管理為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③堅持以科學的績效考核為手段,落實精細化管理。④堅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渠道,促進內涵發展。⑤堅持科學管理,加強兩支隊伍建設。
㈧ 求文舉妙答的翻譯
先來說說裡面的復人名:孔制文舉,就是孔融,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融,是孔子的後代。仲尼,就是孔子了。伯陽,就是老子,老子本姓李,叫李耳,字伯陽。下面我來翻譯一下: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到了洛陽。那時李元禮在洛陽享有盛名,是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人都是一些傑出人士,或者就是親戚,才能給你通報。孔融到他家門前,對看門的說:「我是你家主人的親戚。」進去以後,賓主落座,李元禮問:「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孔融答道:「當年我的先人孔子和你家先人李耳,有師徒之誼,所以我與你是世交。」(據說當年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所以孔融這么說)元禮和其他客人都嘖嘖稱奇。太中大夫陳韙後到,沒有聽到孔融的話,有人就跟他說了。陳韙說:「小時候聰明,大了不一定好。」孔融說:「大概你小時候,肯定是很聰明的。」陳韙大慚。
這個故事出自《世說新語》,譯得不好,將就看吧。
㈨ 武漢市第三中學的文化傳統
一百年來,三中屢經社會變遷,幾遭政治風雨,但她沒有被歲月淹沒,沒有被歷史淘汰,她依然光彩四射。這當然與她的文化淵源有關。漢陽擁漢水,抱長江,坐守荊沙川沔門戶,三中所在地的棉花街、河泊所,曾記錄過當年與川陝、湘鄂西商貿的繁華。荊楚文化、知音文化以及歸元禪宗文化都匯聚於此,自然形成了厚重的「重教尚讀」的文化傳統與社會風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三中在百年的求生存、求發展的奮斗中,形成了自己的優良傳統與學校精神。
——艱苦奮斗傳統。三中多寒門子弟,生活朴實節儉,有勞動本色。長期以來辦學條件簡陋,環境的改善多為自己動手。校園苦讀風氣濃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很高。
——素質教育傳統。三中教師講課多有文化韻味,不少教師多才多藝。對學生充分容納個性,注意培養獨立人格和活躍的性格。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有特色。
——教書育人傳統。三中在不同時期都能形成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三中教師有做學人型教師、做賢人型教師、做哲人型教師的傳統,與學生平等交流,對學生寬容但不放縱,誨人不倦。
——造福桑梓的傳統。歷史上漢陽地域廣闊,影響遠及川漢沔。群眾中有的上下幾代,有的兄弟姊妹數人,有的夫妻子女,皆為三中的學生,三中為漢陽子弟提供親情服務。任何一所基礎教育的學校都應紮根於本地區百姓的情感之中,學校的力量在於此。 三中的精神,是在三中的傳統、三中的校園文化以及由此積淀出的優良校風、學風的土壤上培育出來的。它成為三中人的精神特徵和行動動力。三中的精神表現為:
——追求光明、獻身祖國的精神。從殷崇周、張執一,從省陽高的學生運動、進步學生投奔解放區,從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從服從國家需要放棄個人理想,從踴躍上山下鄉、投身邊疆建設……都充分體現了這種精神。
——自強不息的精神。身有殘疾自強不息,身處逆境自強不息,遭受挫折甚至打擊仍自強不息,正如青年作家徐世立所說:人可以被放逐,但歷史名校及她一脈相承的治學育人傳統和精神是不會被放逐的,因為它根植在人心的深處。
——以人為本的精神。人本精神是教育的核心精神,三中的教育所以具有良效,就是把這種精神發揚到極致。在這種精神的作用下,線下生龔政上了上海交大,線下生梁定梁進了華科大少年班,線下生鄭曉蕾成了漢陽文科狀元,中考成績不起眼的何立強奪取了高考理科全國總分第一名。三中的精神是塑造人、發展人、提高人。
——與時俱進的精神。從「誠敬勤樸」到「嚴勤禮毅」,從「嚴勤禮毅」到「勵志、樹人、發展、創新」,理念不斷更新,制度不斷創新,教育方法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精神永遠指引著三中人開拓進取,不斷開創美好的未來。
三中的傳統與精神,是三中的力量所在,價值所在,是百年老校永遠年青的底力。
歷歷晴川越百年,萋萋芳草碧連天!三中人銳意進取,勇求發展,決心進一步發揚百年老校優良傳統,弘揚三中的文化與精神,朝著省級五十強名校,進而朝著全國一千所示範高中,奮斗,再奮斗! 武漢三中創建於1905年,初名漢陽府晴川書院,抗戰勝利後更名湖北省漢陽高中(簡稱陽高),1953年定名為武漢市第三中學,現為湖北省示範高中,湖北省文明單位。05年11月6日,省、市、區近百名領導參加我校百年華誕慶典活動,他們是:全國人大常委程貽舉、教育部科技司司長張酉水、省政協副主席周宜開、湖北省副省長韓宏樹、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省教育廳廳長路鋼、副廳長黃儉、武漢市政協主席劉善壁、市委副書記殷增濤、市委常委副市長袁善臘、市人大副主任胡國璋、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領導羅國軒、譚仁傑、靳雁、謝世腰、漢陽區委書記劉傳鐵、區長李詩偉等。湖北省副省長辜勝阻、省政協副主席王少階、武漢市市長李憲生等領導及國家教育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江漢大學等發來賀電。百年華誕慶典活動的成功舉行,標志著武漢三中又進入一個嶄新發展時期。
㈩ 文舉教育怎麼樣
上海文舉教育我們以高質量,贏取好的口碑,只要您的一個機會,給您持久的信賴。還等什麼呢?給你我一個機會,只要你符合入學的條件。我們給你最直接、最根本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