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市第41中學怎麼走
1.月牙河臨時客站抄是天津站改造期間的替代車站,現已拆除。
2.目前天津市區主要的鐵路客運站只有天津站(東站)。少量客車會經停天津北站,可忽略不計。
3.下火車後,從南3、南4出站口出站,根據導向標志的提示步行到地面一層的公共汽車站A站台,在那裡坐13路到馬場道上的湛江路站下車即可到41中學。
『貳』 天津41中學屬於哪個區
河西區
『叄』 天津市41中學和42中學哪個好
必須42好,,, 我是42畢業生,, 我們同學有41,, 先從校舍講,, 河西沒幾個校舍比42還豪華的了,, 很大,, 每年的升學率專也比41要好屬,, 再有,, 42比較重視學習,, 其他的屁事管的不是很嚴,, 41跟42沒比,, 回答完畢 謝謝
『肆』 收天津市55中,41中,實驗中學的秋季校服各一套
可以提供一套41中學校服(新),如何與你聯系?
『伍』 天津41中學高中部的理科重點班怎樣還有1本升學率 只要明白人
重點班整體來說不錯的,大家可以相互促進,近幾年一本升學率能達到70%~90%這一片。
這不是瞎說,具體數據要能找到就好了,你可以去學校問一下。
『陸』 天津第41中學和天津瑞景中學哪個教學質量好
這都回答的什麼玩意啊,看不慣這樣的。我告訴你41的要好,不知道你是初中還是高中,但是相對來說四十一一直在這個檔次里還是不錯的。關鍵是你自己學習努力不努力了。
『柒』 天津市 四十一中 五十五中 一零九中 二十一中的高中哪個好
21中學是這四所里最好的,那裡有77個教學班,3800多名學生,其中有高級,特級教師,市級,國家級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區級學科首席教師,要求十分嚴格。
第二名應該是109中學,升學率也還可以,但是重點大學升學率為40%-55%,學校應該離鞍山西道比較近,交通方便。
41中學和55中學應該處於同一級別,41中學與海河中學關系密切,並且正在改建,分校教學設施也還可以,師資水平中上,老師雖然不比市五所,但關心每一個學生,要求嚴格,切實為每個學生將來的升學問題著想。 55中學地處和平區,也是不錯的學校。 選擇學校不能靠區選擇,重要的是看老師和本人。
『捌』 天津市41中學校訓尚志厚德篤學勵達
歷史名校天津私立志達中學
[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 ] 發表於 [ 2006-4-5 ]
天津私立志達中學系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社會有識之士捐資創立的,校址在第十區(今河西區)馬場道151號,該址是當時任袁世凱及段祺瑞掌權時期的海軍總長、交通總長、教育總長劉冠雄的故居。佔地6134平方米,西式磚木結構,主樓及配樓兩幢樓,主樓為中樓仿航空母艦,配樓為西樓仿巡洋艦,北樓仿望遠鏡。主樓3層及地下室,配樓也是3層,紅機磚清水牆,部分沙石罩面,挑檐,大瓦頂,菲律賓木料雙槽窗子,硬木地板。整所建築富麗堂皇,裝修考究。該樓於1930年歸先農公司所有,環境清靜無擾,後由私立志達中學租用,租金800元,1936年4月13日,天津市教育局第446號令准予立案,該校1938年購妥校址基地,20世紀40年代末期學校已具規模,有男生教學樓及宿舍樓、女生教學樓及宿舍樓、圖書館、辦公室、學生食堂、游藝室等。該校共有房屋90餘間,操場2處,該校原設初中部,1937年秋增設男女高一雙軌,該校董事長:張淑瑜,常務董事:李洪獄、田大文,董事:董樓岑、謝蘭亭、吳清源、張拓拯等;校長,陳存誠,日本明治大學畢業曾任師范學校、中學校長、教育局督學等。
據歷史記載由於校長張淑洵、陳存誠等的苦心經營,在任鏡涵先生擔任教務主任以來,認真教學,訓教合一,校風為之一振。學校以「勇朴誠勤,乘時光須日日新」作為校訓,以修德健身和學以至用作為學校辦學目標,學校的辦學水平在天津有很高聲望。當時,社會上流傳這樣一句話:「窮志達、富耀華」之說。這也反映出學校辦學水平與耀華相媲美。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學校有學生522人,教職工32人,校長陳存誠。1952年10月改為市立中學,校名為天津市22中學,校長史國顯。1955年8月高中部並入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學,高三3個班(分甲、乙、丙班)173人,高二2個班(甲、乙班)100人,教師十餘人。歷任校長張淑洵、張郵溪、校長陳存誠(1949.1—1953.7)史國顯(1951.8—1956.12)劉潮(1964.10—1966.5),楊桂芝等,副校長有高平、張蘭玉、劉逸等。1978年校舍由天津理工學院使用,中學撤銷,絕大部分教師和全部學生並入天津四十一中。現校址為天津財院分院。
志達學校之所以是一所歷史名校是因為他的歷史對當今仍有輻射作用,具查證志達校歌歌詞中寫到:「裕吾知、修吾德、健吾身」;38年校史寫到:「初聚一堂,情誼莆治,除埋頭攻讀外,兼顧課余活動,充滿天真活躍之氣」;46年訓育實施情形:「注重鍛煉健體格,陶融公民道德,培養民族文化,充實生活知能,培植科學基礎,養成勞動習慣,啟發藝術興趣並使學生練習自治服從紀律,講究公共衛生等事宜」。這些都說明志達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至今仍具有時代特徵。
敬業樂群、技藝精湛是志達學校教師的風范。在校歌中寫到:「會翠人文集英才,樂育天真」,體現了志達學校廣集英才,以教書育人為樂的教師風貌。例如:著名學者張英伯,曾留學美國,獲耶魯大學科學碩士學位,蜜執安大學木材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是我國著名樹木生理學家,是中國樹皮結構化學研究的創始人,倡導發展了一門新學科——樹木木質部生理學。還有現北大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詩書畫》主編、中央文史館館員吳小如先生及當代著名學者、當今號稱「南有沈伊默北有吳玉如」的書法大師吳玉如先生。著名書法家李鶴年等一批名人都曾在志達學校任教,教師的熱心教授,學生的刻苦用功是當年志達學校的特點,當年,市教育局督學視察該校教學時,在聽高二教員張悟鈞溫習化學、初一教員胡梓榮溫習算學、任鏡涵 高一班講國文時,教師解說詳盡,比喻恰當,學生答問正確,博得督學的稱贊。該校教師因材施教,該校畢業生著名漫畫家蕭英華回憶她就是被數學教師在數學課上發現的繪畫天才的,後來成為朋弟的學生。
查證當年學生評語寫到:「思想高超、眼光深遠、待人永遠真誠,處事務求徹底」。「瀟灑的精神、善辯的談鋒、穩健的風度,這是我們所認識的他┅」。「強健的體格、豪爽的性格、剛毅的志氣,三者足以為君將來成功的因素」。「沉靜堅強的個性,埋頭苦讀的精神,是事業上的 健者┅」。從學生評語中可以看到志達教師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他們以「博大精深」的學識、精湛的教育藝術和「言必信、行必果、志必達、求必真」,的自身人格和道德力量,影響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成為「救國建國」的棟梁人才。「勇朴誠勤」的校訓反映出志達學校的學生構成和學校的培養目標,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憂國國憂民,表現出很強的革命性、斗爭性,同情、支持、投身革命活動,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
據著名漫畫家蕭英華先生回憶,當年志達學校的學生中包括一些因不滿日本統治而從東北流亡的學生和地下中共黨員,蕭英華先生就是因不滿日本統治從東北逃亡到天津的,所以志達的學生愛國熱情高漲,學生有組織的開展地下活動,學生互相掩護上街張貼抗日標語、散發抗日傳單等。據當年志達學校訓育員邸永生回憶:當時志達學生地下中共黨員被國民黨發現後由學校掩護逃離了國民黨的追捕撲。志達學生開展義教活動,為當時因經濟困難不能上學的孩子義務輔導。
志達精神是一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敬業奉獻的人生追求,志達學校培養了一大批著名學者、藝術家、作家、政治活動家、外交官、企業家等優秀人才,志達學子、地域變化、專業變更、事業發達,但一生中恆定不變的是志達學校留給我的樸素樸實的精神品德,永保不變。例如;著名作家、畫家管華,50年代隨著名音樂家驥在天津中央音樂學院工作,在天津完成了他的名著《小英雄雨來》,寫有《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我們的田野》、《快樂的節日》等名曲,畫有國畫《蘭竹》、《繁枝密葉》等。該校畢業生孫越,畢業後於1949年至台灣,從事話劇演出。1963年從影。在影片《破曉時分》中扮演反派角色。1969年參加拍攝影片《揚子江風雲》,同年獲第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是台灣影壇知名的反派演員。1971年主演電視劇《小人物狂想曲》、《真假大亨》、《大追擊》等喜劇片中扮演角色。1983年在影片《搭錯車》中 退役老兵,獲第二十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畢業生王敬立現任德國「東方醫學研究院院長」 她將志達精神帶向世界,曾經為波蘭總理醫病,她的醫術受到波蘭人民的贊揚。畢業生梁宗智曾任中國住加拿大使館一秘並在聯合國工作。志達敬業精神使志達人工作兢兢業業,金文美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曾為救治病人長達70多小時在手術台上堅持工作。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歷史教育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宗緒是我國世界歷史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他不僅研究成果極其豐厚、飲譽中外,而且在理論思維、方法論和導向性上,給我國學者開創性地研究歷史起了開風氣之先的榜樣作用,他的許多精闢論斷,至今看來仍是空谷足音。
志達學校作為「歷史名校」,其優良的教育傳統,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優良校風、學風是寶貴的精神文化的積淀,它將作為一種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道德力量,強烈的感召力量,歷史後動地影響著當今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玖』 2010年天津市41中學中考錄取分數線
不會太高,41動員留校的還有470分的,510以上的學生大都不願留下,因為高中教學水平太差,學校就會拿初中教學說事,高考成績不敢明示給大家,含糊其辭地掛出一個橫幅,只寫出「再創佳績」,具體分數沒有公布,擇校就更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