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州有哪些好的私立小學和初中。
1、星海初中可以說是蘇州最好的初中
2、立達中學,與九中即蘇州中學合辦
3、振華中回學(十中)答
4、草橋中學(一中)
5、平江中學(三中)
6、蘇州外國語學校
7、星港小學,星海小學
8、新城花園小學,婁葑小學
9、園區二實小,方洲小學
10、鳳凰城小學, 金雞湖小學
⑵ 請給我一些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的歷史資料!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學校位於蘇州古城東隅,毗鄰風光旖旎、碧波盪漾的金雞湖風景區,創辦於2000年月,是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直屬的、按現代化標准興建的區內第一所九年制公立學校。學校佔地面積5公頃,校舍建築總面積2.47萬平方米,環境優美、設施精良,總建設規模為48個教學班,現有在籍學生近2300人,教職員工170人,其中專任教師162人,本科以上學歷135名,佔83.33%;中、高級教師98名,佔60.49%;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優秀骨幹教師72名,佔44.3%。學校以「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為教育理想,以「關注主體、科學創新」為價值定位,以「讓教育成為發現與創造的藝術」為基本理念,以雙語教育、科技教育為特色,以教育信息化為重要手段,以教育國際化和高水平現代化為奮斗目標,學校的辦學願景是「重思考的學校、能創新的教師、會學習的學生」。學校注重中西方文化教育交流,努力創辦與國際教育接軌的一流學校。目前已與加拿大渥汰華HenryLarsen公立學校、新加坡南洋女子學校、韓國華山中學校、丹麥藍山學校和新加坡南洋小學等締結了友好合作協議,廣泛開展師生互派、課題研究等教育交流活動。學校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科研體系,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研框架,努力構建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雙語樂園、科技學園、數碼校園和短時高效的質量名園。六年來,教師參加各級競賽獲獎1071人次,其中國家級157人次、省級337人次;學生參加各級競賽獲獎1802人次,其中國家級534人次、省級252人次,
雖然辦學時間不長,但星海已迅速成長為知名學校,辦學質量連年名列蘇州市前茅。雙語教育、科技教育等實驗項目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學校先後被命名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外國語實驗學校」、「
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指導綱要實施項目示範學校」、「中國基礎教育網路實驗學校」、「江蘇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天文科普示範學校」、「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初中」、「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綠色學校」、「蘇州市文明單位」、「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學校還成為了《中國教師報》戰略合作夥伴單位、《中國教育學刊》理事單位、《中國教師》理事單位、「中國教研網」會員單位、《江蘇教育》理事單位……
星海學校是公辦學校,設小學部和初中部,招收學區地段內學生,一切收費完全按教委規定,收費低廉;星海實驗學校只設初中部,屬於公辦民助,可以擇優招收擇校生,收取一定的學費(目前是4500元/每學期),這兩者類似一個學校兩個體制的模式。
⑶ 蘇州吳中智慧教育平台小學初中報名怎麼進不去,點擊沒有反應
你好,可能是系統有問題,你或者換一個瀏覽器點進去看一下,看有看能能不能進去?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就只能是問班主任
⑷ 市教育局直屬學校與公辦學校有什麼區別嗎
有區別。
1、舉辦部門不同:
直屬學校是國企部門舉辦,由教育部門直接管理專的學校;公辦學校是屬國家政府部門舉辦的學校。
2、資金掌控者不同:
直屬學校的財權人權由教育行政部門直接掌控,不經過中間環節。公辦學校的學校資金基本全部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
3、教學資源不同:
直屬學校佔有各自區域的最優師資等優質資源。公立學校學習費用相對較低,教學設施較為完善,教學資源沒有直屬學校優質。
⑸ 請問蘇州初中英語都用了什麼版本
初一至初三都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牛津初中英語》。
主要從事中小學教專育圖書出屬版,秉承「優質出版,服務教育」的理念,致力於提供一流的基礎教育服務。分社在教材出版領域成績斐然,出版有《牛津小學英語》、《牛津初中英語》、《牛津高中英語》系列教材,廣受好評,被國內權威機構評為「60年60本最具影響力英語教育出版物」。
分社出版的助學讀物也有著良好的口碑,包括《課課練》、《快樂英語閱讀》、《津津有味·讀經典》等多個系列,品種豐富,質量上乘,深受歡迎。
分社還出版有英語教育類學術期刊,積極推動中小學英語教育理論的前沿探索。分社的業務板塊還包括出國英語培訓、少兒英語培訓,以產業鏈延伸謀求長遠發展。同時,分社正在建設英語試題資源庫、在線英語學習平台等,積極推進數字化出版項目。
⑹ 蘇州新區實驗中學初中部學區范圍
蘇州新區實驗中學初中部學區范圍:
1、金山路校區
濱河路1088號(金河國際)、沁怡家園(國際公館)、玉山路38號(保利雅苑)、金山東路28號(錦寧閣)、獅山路100號(錦昌苑)、獅山新苑(獅山花苑、陽光公寓)、錦華苑、濱河路1333號(錦麗苑)、濱河路1205號(挹翠華庭)
姑蘇花苑、獅山路111號(獅山麗舍)、金龍花園、御花園、長江路318號(御庭國際)、淮海路14號1-5幢(玉山苑)、玉山路40號(玉山廣場(玉山路以北))、永和村、淮海街14號6-8幢(玉華花園)、獅山路59-1號1幢(人民銀行宿舍)
獅山路75號(獅山峰匯、獅山峰尚)、雅閣花園、獅山路229號(百合花公寓)、嘉多利花園、嘉多利花園(吳宮麗都)、名城花園、和樂家園、新地國際公寓、塔園路158號(名尚花苑)、獅山路58號(匯豪國際)、淮海街49-1號1幢(供電宿舍)
濱河路851號1-3幢(農業局宿舍)、獅山天街生活廣場(時代天街)、喜年生活廣場1-3幢(喜年廣場住宅區)、荷瀾庭、山景玉園(御園)。
2、馬運路校區
今日家園、名都花園、濱河路1701號(科技學院江楓園)、何山花園、曙光苑、濱河花苑、塔園路220號(美之苑)、濱河路1750號(金楓苑)、時代花園、楓舟苑、塔園路203號(格林花園)、恆達清水園、楓津新村、東浜新苑(銀賓苑)
佳林花苑(大地之歌)、馬浜花園、悅景馨苑(鑫苑•國際城市花園)、楓景頤庭(金科王府)、張步新村、曙光村、支津村、天之運花園、玉錦花園(旭輝御府)、姚橋新苑、譽融生活廣場住宅區(津西新天地)、名門世嘉花園(獅山名門)。
3、科技城青城山路校區
幸福未來花園、綠洲溪谷雅苑、翠逸花園(萬科新都會)、武夷山路9號、水岸年華、水秀苑、雍和苑、青山綠庭、科普路16號、清山慧谷。
4、錦峰路校區
瞰湖花園、瞰湖生活廣場、山湖灣花園北區 、山湖灣花園南區 、望湖灣公寓 、濱湖未來華庭(中航)、秀珺花園。
二、免費教育的相關規定(初中的相關內容):
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規定,落實免費義務教育政策。
1、免費對象包括:所有公辦學校和經教育部門批準的民辦學校的在校學生。
2、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校免費項目包括:學雜費(含電教費130元/學期·生)、信息技術費(30元/學期·生)、講義費(15元/學期·生)和作業本費(11元/學期·生)。
3、公辦初中服務性收費項目為:社會實踐活動費(120元/學期·生)、代辦初一新生校服費。
4、免費教科書的規定:
免費發放教科書對象:
①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所有學生;
②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民辦學校(含批準的外來工子弟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
免費提供教科書范圍:
①國家、地方課程規定的教科書;
②部分學科隨教科書出版的補充習題冊;③英語磁帶(光碟)。
5、根據國務院(國發〔2008〕25號)文件規定,明確外來人口子女與當地戶籍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取消借讀費。由教育部門安排的外來人口子女,不得收取捐資助學費。
三、入學咨詢服務:
咨詢電話:0512——68089056;聯系人:張老師;
開通時間:9:00——11:00,13:30——16:00(工作日)
⑺ 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的學校領導
黃裴莉:
蘇州市政協委員、蘇州市青聯委員、蘇州市僑聯委員
江蘇省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江蘇省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蘇州分會秘書長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中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二屆理事
蘇州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蘇州德育學會理事
江蘇省僑界青年委員會常務理事
主要榮譽:
蘇州市大市學科帶頭人(政治)
08年度江蘇省教育學會系統初中教學研究先進個人
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蘇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
蘇州市新長征突擊手
蘇州市教壇新秀
蘇州市十佳共青團幹部
蘇州市教育局優秀共產黨員團幹部
共青團全國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代表
蘇州市優秀政協委員
教學榮譽:省優秀教學案例一、二等獎、省初中《思想品德》(蘇人版)教材優質配套課件二等獎、市優秀教案一等獎、省中學優秀校本課程案例評選三等獎、省教育廳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任思想品德學科主講教師。
課題研究情況:
1997—2001主持並承擔市級課題《城市初中養成教育實驗研究》(已結題)
1995—1999承擔省義務教育階段德育整體改革實驗研究的部分研究內容(已結題)
2004年開始承擔國家級十五重點課題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的子課題《創設「先憂後樂」校園精神,培養學生現代人文素養研究》並擔任副組長(已結題)
2004年開始承擔國家級十五重點課題的子課題《以人為本,學會做人的初中德育模式探索----葉聖陶德育思想實踐研究》並擔任副組長 (已結題)
2006年開始承擔國家級十一五重點課題子課題《促進人的潛能發展的有效學校建設》課題組副組長
2006年開始主持並承擔省級十一五重點課題《凸顯校園文化的德育環境研究》
2007年開始主持市級重點課題《以教師專業發展促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010年主持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重點課題《班主任專業化》課題子課題《班主任專業發展背景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探究》
發表的主要文章:
1997年撰寫省德育整體改革實驗研究中期成果匯編《德育主體性活動的探索》一文
1997年論文《創設發展的天地,培養時代的新人----自主式教學的探索》在大市交流並發表在市教研室的匯編中
2002論文《新課標.新標准.新途徑》在大市交流並發表在市教研室的匯編中
2003年參與編寫市教研室《初中政治同步探究》八年級下冊的部分內容
2003年《談搞好政治復習的三個環節>》在蘇州日報3月25日C4版
2003年《政治中考開放題解答的三個」W』》在蘇州日報9月16日C6版
2003年《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幾點思考》被收錄在省《中學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教師優秀論文選編》中
2004年參與編寫市教研室《初中政治同步探究》八年級上冊的部分內容
2004年6月撰寫中考評卷文章發表在04年6月21日的蘇州日報C1版
2004年3月《網路環境下中學法制教學之探微》獲大市法制研究論文三等獎
2005年6月7日蘇州日報上發表<<2005年中考應試策略全解》有關政治學科欄目的內容
2006年論文《耕耘在人文沃土上》發表在《江蘇省初中教學研究》12期
2009年《弘揚憂樂精神 培育文正學子》發表在《蘇州教育》11期
2010年《依歷史文化底蘊 探文化育人新徑—德育校本文化建設》發表在《蘇州德育》6期
大市級及省級公開課:
2002.4 蘇州市大市公開課《走進西部》
2006.12 蘇州市大市中小學課改展示課《享受受教育的權利》
2007.7 江蘇省優質教育資源下鄉工程優質課《有朋自遠方來》、《法律護我成長》
2008.4 蘇州市大市公開課《青春從這里起航》
⑻ 蘇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有哪些
基礎教育學校如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
還有專業技能學校如職業中學什麼的
⑼ 蘇州市草橋中學校和高新區實驗初中那個好草橋重點班pk新區實驗普通班
蘇州市草橋中學校和高新區實驗初中那個好?草橋重點班pk新區實驗普通班
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下簡稱《義務教育法》)和《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按照《蘇州市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以下簡稱《三項規定》)(蘇教辦〔2007〕5號)等文件精神,提出2008年蘇州市區小學升初中入學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義務教育公平性原則,圍繞「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的目標,堅持依法免試就近入學,完善(公辦中小學)施教區公示和學位告知程序;以逐步「擴大優質中小學施教區范圍,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比例」為優質均衡發展目標,進一步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積極推進免費政策,確保每個適齡兒童都有免費義務教育學位。
二、入學原則
(一)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依法保障每個適齡兒童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的權利;為每個適齡兒童(包括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子女)提供屬於自己施教區的免費公辦學校學位。
(二)市區小學升初中入學工作由市教育局負責統籌、協調。吳中區、相城區、工業園區和高新區、虎丘區各自負責本轄區內適齡兒童(包括外來人口子女)的初中入學工作,各區的初中入學辦法經市教育局批准後實施。因行政轄區調整、城市改造、學校布局調整等涉及初中施教區的變化由市教育局與相關區協調解決。
(三)小學升初中入學工作必須依法保證地段生即合法固定住所所屬學校施教區的小學畢業生免試升入該校就讀。小學畢業生的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合法固定住所是確定其就近入學的依據。
施教區的劃分由所屬教育部門在去年施教區的基礎上,根據本年度初中學校布局、辦學規模和生源分布情況,以保持相對穩定為基礎,作必要調整後確定。調整以逐步「擴大優質初中施教區范圍,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比例」為原則。
(四)根據《三項規定》要求:任何學校任何機構任何個人不準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選拔考試;民辦學校不得採用筆試或變相筆試的方式選拔學生;公、民辦學校不得舉辦各種形式的「重點班」、「快慢班」和「實驗班」,經批準的藝術班與體育特色班除外。
(五)外來人口子女在我市接受義務教育,按照國家、省、市等有關文件規定執行,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吸納為主」的基本原則。戶口雖不在本市,但有合法固定住所的,與本市常住戶籍居民同等對待;戶口不在本市,無合法固定住所且流動性大的,根據「相對就近,集中安排」原則,由教育行政部門安排進入公辦初中。
所有公辦學校都要充分挖掘潛力,積極吸納外來人口子女入學。外來人口子女就近入學的不得收取捐資助學費,同時要按規定積極落實免費義務教育政策。2008年,各地公辦學校吸納外來人口子女的比例不得低於70%。
(六)嚴格執行招生計劃,嚴格控制學額,嚴格控制「擇校生」比例。各中學應根據本校施教區,對確有困難要求跨施教區入學的必須從嚴控制,經學校調查核實,市招生部門批准後,學校方可發給入學通知書。對無法滿足跨施教區入學要求的學生,由市招生部門統一分配到學額有餘的學校就讀。
(七)加大幫困助學工作的力度,對貧困家庭子女繼續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幫困助學的辦法,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子女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本市常住戶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進入蘇州市覓渡中學校、蘇州市三十中學校分別舉辦的「成功班」就讀;外來人口子女可以申請進入蘇州市十二中學校、蘇州市二十中學校分別舉辦的「光彩班」就讀。
(八)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各初中校要切實保證具有學習能力的殘障兒童平等享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進一步做好小學畢業生中殘障少年的初中入學工作,按初中校施教區實行隨班就讀。
三、入學對象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