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呼和浩特排名前5位的中學是哪幾個還有它們的分數線大致個是多少謝了!
35的老師說2中514,39的老師說2中521
35的老師說附中490~495,39的老師說附中503~505
一中470左右~
② 呼和浩特市最好的中學是那所學校
呼和浩特第二中學
簡稱二中
③ 呼和浩特有哪些好中學
有了哇!呼市二中~NAI是一流的。還有附中,一中,都不賴~載都是重點中學。下來還有14中,土中,18中,5中等。現在都建設的不錯,教學質量也很好,是居家旅行,必備學校!
④ 呼市初中排名前十
呼市初中有:
1、呼和浩特秋實中學:是自治區教育廳首批命名的民辦教育「示範學校」。學校由原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淑媛等人創辦於1994年。2014年發展成為東、西兩個校區,包括小學部27個班、初中部43個班、高中部12個班共82個教學班4000多名學生的規模。
5、內蒙古農業大學附屬中學:中學的前身是內蒙古農業大學附屬小學,學校位於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區,是經自治區教育廳、內蒙古農業大學、呼和浩特市教育局、新城區教育局於2000年1月批准建立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網路-秋實中學
網路-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
網路-內蒙古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網路-呼和浩特市敬業中學
網路-呼和浩特市啟秀中學
⑤ 呼和浩特詳細中學排名
呼市的初中中學是3中,3中分校,還有秋實,35中,34中也行,高中就是2中,其次是附中,一中,還有1中也行,其他就不知道了。
⑥ 呼和浩特有哪些重點中學
初中2001年經過改革,已經沒有蒙級重點中學了,採取隨機劃分的方法,玉泉區以8中為最佳6中其次。回民區為5中為最佳。新城區的3中,14中相對較好。其他還有私立中學秋實(附中分校)金馬(一中分校)二中分校。特殊學校有電力中學(屬電力系統)土默特中學(屬蒙族學校)
高中是以一。二。附這三所中學領先,都屬於自治區級重點高中,其中以二中最為優越,一中校風嚴謹,規矩多。附中全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較寬松,但不適合自製力差的學生。其他高中基本沒有意義,無所謂好壞了,呼和浩特的好學生基本都集中在這3所高中,其他高中的升學率要低很多。
大致就是這些,有問題可以問我。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呼和浩特最好的中學
公立學校屬2中,1中和附屬中學最好了,私立學校就屬秋實中學了
⑧ 呼和浩特初中排名
三中 三分 十四中 三十四中 十六中 土中
⑨ 呼和浩特最好的中學是哪所學校
高中按高考成績來說 應該是二中>附中>一中 這是第一檔次 第一檔次里再細分的話 尖子生二中具有優勢 附中略差 一中的尖子生極少 以11年高考為例 按裸分計算 二中理科最高678分 附中理科最高674分 一中理科最高637分 二中文科最高612分 附中文科最高579分 一中文科最高573分 從以上數據也可看出 附中的理科水準還是接近二中的 但其文科水平與二中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附中文科考得最好的一年是09年 那年高考附中文科的整體成績唯一一次與二中持平 進入自治區文科總分前五十名的人數達到10人左右 而一中無論文科還是理科與前面兩所學校的尖子生水平差距較大 在這里不做論述 論重點率 就是我們俗稱的一本率 二中和附中差不多 近年來都已經達到90%左右的統招生都可以進入985工程及211工程大學深造 而一中近年來重點率還徘徊在60%左右 相當於二中附中04、05年的水平 升學率現在各個重點中學都已經達到100% 已經沒有評比的意義 當然以上數據都是統招生的數據 不包括自費生、條子生 第二檔次應該十四中和土中 十四中略強 這一檔次的學校一般計算一二本上線率 一般在50%以上 這一檔次學校的畢業生大多進入了普通本科院校深造 當然也不乏一些個別尖子生進入特別好的學校 我只是說主力 或者是整體 第三檔次是鐵一中 十八中 六中 還有旗縣里的一些重點 首先說鐵一中和十八中 可以說是呼市藝體特色教育的搖籃 這兩個學校都設藝術實驗班或體育特長班 在高考中為學校大大提高了升學率 走小三門的同學可以選擇這類學校 還有六中,托縣一中,和林一中,土左一中等旗縣里的重點中學 每年的高考成績也都不錯 甚至和前面所說的第二檔次學校差不多 但並不穩定 因此歸為了第三檔次 整體說來 第一檔次學校絕對是呼市高考高分段的主力 而在這主力中超高分段被二中和附中壟斷 在這超高分段的人數對比上 二中又強於附中 取決於二中在歷年中考招生中是占據絕對優勢的 綜上所述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是呼和浩特最好的中學 也可以說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好的中學 在呼市 唯一和二中「接近」的學校是師大附中 但從未超越 放在全自治區 師大附中和包九中等學校是一個檔次的 和呼市二中是略有差距的
⑩ 呼市最好的初中是哪個
公立最好的當然是三中(實驗中學)了,然後三十五、十四 十九
私立的有 秋實 三中分校 敬業 金馬
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原名呼市第三中學,始建於1955年,佔地29畝,其前身是原歸綏女師的蒙文專科學校舊址。建校初期,學校僅有9個班,在校生不足 400人,師資力量單薄,辦學條件簡陋,圖書等寥寥無幾,但在全校教師團結奮斗。1963年以後,學校初具規模,教學班增到22個,學生增到1100人,教職工增到85位,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1972年,三中由初中改為完全中學,無論教職工還是學生人數,都有大幅度提升,此時的三中已譽滿首府。 1987年開始進行整體改革實驗研究,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1990年研究成果獲呼市科技進步特等獎,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為了發揮三中在科研教改的帶頭作用,帶動首府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原三中更名為「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的布赫同志專門為學校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