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寧夏一共有多少所學中小學
2008年,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919所,比2007年減少26所。在校學生141.3萬人,比2007年增專加1。66%。學前教屬育持續發展,幼兒園比2007年增加58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40。77%。 「兩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全區「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小學適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7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6.96 %,五年鞏固率達到86.6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4.5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6。46%,初中三年保留率達到90。04%。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74.0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加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力度,2009年中等職業招生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2.15%,已跨入高等教育大眾化行列。民族教育不斷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學生53。2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37.6%,與寧夏少數民族人口自然比例大體相當,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少數民族學生比例達到33%。
② 寧夏中衛中學
劉淑梅
③ 寧夏所有初級中學排名
外國語實驗學校 (與一中高中部合作)
景博中學
唐徠中學
十七中
三中
④ 今年寧夏中考各個學校錄取分數線
各學校32%的公辦錄取分數線計劃具體為:銀川一中,錄取線648分,擇校線630分;銀川二中,錄取線621分,擇校線606分;銀川九中,錄取線 586分,擇校線574分;唐徠回中,錄取線591分,擇校線583分實驗中學,錄取線573分,擇校線555分;長慶高級中學,錄取線557分,擇校線544分;銀川六中,錄取線560分,擇校線515分;寧大附中,錄取線549分,擇校線486分;二十四中,錄取線531分,擇校線495分;銀川二中西校區,錄取線514分,擇校線470分;二十三中,城市學生錄取線500分,農村學生466分;銀川高級中學,城市學生錄取線557分,農村學生 466分希望能幫到你
⑤ 寧夏中學是哪個學校
是一中
銀川一中始建於1906年,歷經百年發展,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優良回的教育教學傳統,答獲得了社會「寧夏第一,全國一流」的公識。以「敬業、善導守正、務實」的教風和「英語特色」教育,培養了一批批「基礎扎實、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和「樂學、勤奮、活學、會學」的學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學校為省級普通重點高中。近年來,先後榮獲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文明單位」、自治區級「體育衛生先進集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高級畢業會考先進集體」、「優秀家長學校」、「先進總支」、「優秀團委」等光榮稱號。
⑥ 銀川有多少所高中
重點高中
銀川一中(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民高級中學)
銀川二中
銀川九中
銀川唐徠專回民中學
寧夏六屬盤山高中學
普通高中
銀川實驗中學
銀川高級中學(銀川田家丙高級中學)
寧夏(石油城)長慶高級中學
銀川經緯高級中學
寧夏長城英豪高級中學
寧夏建華中學(銀川外國語實驗中學)
北京師范大學銀川附屬中學
職業高中
銀川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銀川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銀川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
銀川市英華職業學校
銀川機電職業學校
⑦ 寧夏有哪些高中
銀川復市: 銀川一中 二中(含制西校區) 九中 六中 唐徠中學(含西校區) 二十三中 二十四中 二十五中 長慶中學 育才中學 六盤山高中 銀川實驗中學 銀川高級中學 賀蘭一中 寧大附中 永寧回中 靈武高級中學 銀川經緯高中 寧 夏嶽麓高級中學
石嘴山市:石嘴山一中 三中 光明中學 十四中 十五中 平羅中學
吳忠市:吳忠中學 吳忠回中 吳忠高級中學 青銅峽一中 同心中學 鹽池高級中學
中衛市 中衛一中 中寧一中 海原中學
固原市 固原一中 二中 西吉 隆德 彭陽 涇源縣城中學
⑧ 寧夏中學排名
2007寧夏各完全高中排名,銀川一種榮登榜首
排名 名 稱 綜合得分
1 銀川一中 93
2 銀川二中 91
3 固原一中 87
4 銀川唐徠回中 87
5 石嘴山三中 85
6 平羅中學 84
7 銀川九中 83
8 吳忠中學 81
9 中衛中學 78
10 永寧中學 78
中衛一中在入闈的31所學校中排名27位,綜合得分59
⑨ 寧夏排名全國前列的高中有哪些
一所都沒有!
⑩ 寧夏哪所中學最好
是一中
銀川一中始建於1906年,歷經百年發展,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優良的教育教學傳統,獲得了社會「寧夏第一,全國一流」的公識。以「敬業、善導守正、務實」的教風和「英語特色」教育,培養了一批批「基礎扎實、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和「樂學、勤奮、活學、會學」的學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學校為省級普通重點高中。近年來,先後榮獲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文明單位」、自治區級「體育衛生先進集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高級畢業會考先進集體」、「優秀家長學校」、「先進總支」、「優秀團委」等光榮稱號。
學校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有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64人、中教一級7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5人、自治區級骨幹教師8人、市級骨幹教師14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國家級奧林匹克教練員8名。
學校2002年10月遷入新校區,佔地120畝,建築面積52000平方米,新校舍設計新穎,環境優美;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圖書館、資料室、學生公寓、體育館塑膠跑道等,擁有「智能化」的科技樓、實驗樓和教學大樓,「人文化」的教學環境,「網路化」的教學管理,並建成千兆主幹互聯的校園網,使這所百年名校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新校區凝結了區市政府、計委、民委、財政、教育等部門領導們重視關懷教育事業的心血,銀川一中全體師生將永遠銘記這段遷建史,決心把銀川一中建設成全國一流、寧夏第一的全國示範性高中。
史話一中
銀川一中是寧夏成立最早的一所學校。
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零六年),在廢除科舉、舉辦新學運動的推動下,寧夏知府趙惟熙,與舉人吳復安將原銀川書院改為寧夏府中學堂,地址在文廟。趙惟熙還親任學堂監督,吳復安任副監督。學堂於同年招收了第一期學生共四十人,分甲乙兩班,甲班收秀才,乙班收童生,奠定了本校的最早基礎。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暴發。其後府中學堂因金費拮據而一度辦。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又易名為朔方高等小學,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學校又改名為甘肅省第五中學,同年於甘肅第八師范合並,時稱"五中八師",為四年制普通中學。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又因寧夏改建行省,又改名為寧夏省立第一中學。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學校開設了高中。
社會的黑暗、反動政府的腐敗、使學校歷盡艱難。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秋,寧夏軍閥馬鴻逵曾將高中班學生,初中班年齡在十七歲以上的學生全編入教導團,以擴充兵力,致使該年三個初中班僅有六人畢業。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秋)侵華日軍派飛機濫炸銀川,學生倉促遷至永寧縣納家戶。而後時局日見動亂,學校不得不多次遷址。先後遷中衛縣城,金積縣董府,銀川新城。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始遷至銀川。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解放戰爭將告大捷,軍閥馬鴻逵苟延喘,竟喪心病狂地再次在學校徵兵,高二班學生僅剩五人,全校學生減少僅剩一百於人。寧夏第一中學災難重重,瀕臨絕境。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銀川解放,這所古老的學校終於重見天日,回到了人民手中。一九五零年,人民政府為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將私立賀蘭中學與寧夏中學合並,仍為寧夏中學,學校由城內遷至南郊陳家寨原賀蘭中學校址。一九五四年,省建製取消,改稱為銀川中學,由寧夏專署文教處領導。一九五八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改稱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第一中學,簡稱銀川一中,由自治區文教廳和銀川文教局雙重領導。
一九六零年,經上級決定,與銀川衛校校址對調,而遷到銀川城區利群東街。
一九七六年,銀川一中在學校原址拆除了舊有房舍,新建了兩幢教學樓,新建電教館一座,設閉路電視、語音實驗室各一套,為實現教學現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一九八五年,學校為支援我區西海固地區的教育,幫助山區回族人民開發人才,新建民族樓一幢,創辦了寄宿制民族班。17年來,共招收寧南山區農村子弟1506人已培養出畢業生15屆1139人,其中考入各高難度等院校838人,並有900多人畢業後回到家鄉,活躍在山區各縣的各行各業,為當地經濟建設和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發揮著重要作用。1999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了全區教育大會,決定新建一所示範性回民高級中學,以加快對回族優秀人才的培養步伐。為了真正能夠發揮名牌的作用,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將"寧夏回民高級中學"的校牌掛在銀川一中,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2000年9月30日,寧夏回民高級中學在銀川一中正式掛牌成立。
二〇〇六年,銀川一中舉行了盛大的百年校慶,總結了百年來一中的發展成果,並為以後的發展謀劃了新的宏偉藍圖!
恰逢二十一世紀到來之際,銀川一中為適應黨和國家提出的"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方針,在自治區和銀川市兩級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2002年秋季銀川一中遷入新址。目前,新銀川一中是一所達到全國先進、西北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學校。新校址佔地120畝,由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科技樓、體育館、學生公寓等組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建築群錯落有致的分布於校園。學校建有國際標準的400米塑膠跑道,草坪足球場,還有網球及
籃排球場,為一中學生提供了學習、生活、運動、娛樂的優美環境。銀川一中新校園將建成高速寬頻千兆乙太網,校園將覆蓋每間教室、宿舍、辦公室,屆時的銀川一中將是一個智能化數字校園。良好的育人環境必將陶冶每個銀川一中人的情操,增長每個人的 才智,愉悅每個人的身心。使每個來這里求學的同學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