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紅色遵義,四渡赤水》的作文!初中的!!!!
滾滾赤河水,巍巍婁山關!
1935年1月,生死攸關的遵義會議召開之後,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央紅軍,在雲、貴、川廣大地區展開了高度的運動戰。在北有長江天塹,南有烏江激流的縱橫崎嶇山區,以不足四萬之師,在赤水河上來回四渡,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偉大勝利。
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地域,分三路向赤水河挺進,准備從宜賓與滬州之間北渡長江,會合四方面軍,開展新的斗爭。
20日,中央軍委制定《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22日,又下達《為紅軍主力入川給四方面軍電》。令四方面軍迅速突破嘉陵江,進逼成都、重慶,箝制川軍,配合中央紅軍渡江。
28日,紅軍前進到赤水邊的土城。即與堵截紅軍入川的國民黨川軍遭遇。由於判斷敵情有誤,紅軍未能在青杠坡一帶殲敵,處於被動。鑒於長江南岸國民黨重兵設防,紅軍原擬定在宜賓與滬州之間渡江的計劃,已不可能付諸實施。黨中央決定,暫放棄北渡長江計劃,令紅軍於29日分從土城、元厚渡口,第一次渡過赤水河,向國民黨兵力薄弱的川南、滇東北地域前進,尋求新的機動。
2月5日,紅軍前進到川、滇、黔交界的雞鳴三省水田寨,張聞天接替博古在黨中央負總責。8日,中央頒布《總結粉碎五次《圍剿"戰爭中經驗教訓決議大綱》。10日,部隊集結雲南扎西。為增強部隊戰鬥力,紅軍在扎西進行整編,並擴大紅軍三千人。
蔣介石見紅軍集結扎西,急調滇軍、川軍夾擊。為了擺脫敵軍,乘黔北空虛,紅軍決定避實就虛,回師東進,於2月19日,在太平渡、二郎灘等渡口。第二次渡過赤水河,向國民黨兵力薄弱的黔北發起猛烈攻擊。由於戰略計劃的改變,中央軍委分別給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去電。24日,紅軍擊潰黔軍第四團兩個連後,重占桐梓,揭開遵義戰役序幕。25日至26日,紅軍與黔軍王家烈部激戰於婁山關、黑神廟、板橋一線,擊潰黔敵三個團。紅軍乘勝直追,揮戈南下,於27日再占遵義。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在紅軍再占遵義時壯烈犧牲。28日,紅軍與馳援遵義的國民黨中央軍吳奇偉部兩個師,鏖戰於紅花崗、老鴉山一線,殲其大部;殘敵倉皇南逃,紅軍勇猛直追,直到烏江北岸,勝利結束遵義戰役。獲得擊潰和殲滅敵人兩個師又八個團的巨大勝利。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毛譯東於婁山關戰斗後,豪情滿懷,寫下光耀千秋的詞章《憶秦娥?婁山關》。
為雪遵義戰敗之恥,蔣介石急調兵遣將,決定會攻遵義。為擺脫國民黨軍重兵壓境,中央軍委決定,部隊揮師西進,打擊另一路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為加強毛澤東對前線的指揮,3月4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由朱德任司令員、毛譯東任政委的"前敵司令部"。12日,中央又在遵義縣苟壩,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全權指揮軍事。
3月15日,紅軍在仁懷魯班場與周渾元部激戰後,於次日從茅台第三次渡過赤水河。以一部兵力挺進川南,佯作北渡長江姿態,主力則出敵不意回師東進。22日,在太平渡、二郎灘等渡口,第四次渡過赤水河。然後迅速調頭南下,在馬鬃嶺留下九軍團於烏江以北迷惑牽制敵人。主力則急行軍通過遵義、仁懷大道,從梯子岩等渡口南渡烏江。分兵一部,東向甕安、黃平,伴作東進會合二、六軍團姿態,牽制東面國民黨軍。紅軍主力,便直逼貴陽,前衛部隊,攻佔貴陽近郊的谷腳、觀音山,嚇得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急調駐守貴州畢節的滇軍孫渡部,馳援貴陽。接著,紅軍連克惠水、紫雲、長順等縣城,渡過北盤江,西進雲南,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國民黨湘、黔、川、滇軍計150多個團約四十萬兵力的重重包圍。
紅軍四渡赤水之戰的勝利,是遵義會議召開的偉大成果。由於確立了毛譯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頻於危亡的紅軍,群龍得首,絕處逢生。紅軍縱橫馳騁於雲、貴、川廣大地區,斬關奪隘,搶險飛渡,塑造了運動戰的光輝典範,寫下了軍史上以弱軍戰勝強敵的千古絕唱。
新華網貴陽10月7日電(記者白瑞雪、周之江、朱鴻亮)隊伍,還是那支隊伍,但每天都在減員。敵人,還是那些敵人,但每天都在增加。當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時,中央紅軍在貴州至川南的山水間上演了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幕。從遵義會議到四渡赤水,共同構成了中國革命的大轉折。從遵義會議到四渡赤水,這段歷史所包含的啟示,遠遠超出了轉折本身。
如果說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四渡赤水就是中國革命在曲折中前進的最好詮釋
四渡赤水並不是一盤預先布好的棋局。相反,它是被失利給「逼」出來的。遵義會議確定北上方針後,中央紅軍決定痛擊正向土城方向前進的尾追川軍,打破其堵截企圖,為北渡長江創造有利條件。「會議精神傳達後,大家疑慮和埋怨的情緒一掃而光,都覺得馬上就要打個大勝仗。」91歲的老紅軍、原紅3軍團老戰士王道金回憶說,「沒想到打了幾天都沒效果,最後連自己的陣地也丟了。」由於敵情偵察和判斷失誤,紅軍的總攻變成了川軍的反攻,進攻作戰變成了背水作戰。紅軍總司令朱德親臨前線指揮,而他的夫人康克清則險些身陷敵人的兵刃重圍。距土城3公里的青岡坡上,92歲的鍾華清老人至今仍記得當年激戰的慘烈:「蠶豆地里滿地是血,老百姓把屍體裝了幾大船……」這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第一次主動求戰,也是遵義會議後的第一戰。遵義會議在最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但勝利卻並不是轉瞬即來,土城戰役也並沒有因為遵義會議所確立的新的軍事路線而立即改變紅軍的戰局。然而,審時度勢、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一旦重新回到紅軍,一切都不一樣了。毛澤東召集政治局幾個主要領導人開會,決定改變由赤水北上、從瀘州至宜賓之間北渡長江的原作戰計劃,迅速撤出土城戰斗。3軍團所剩的全軍最後一門山炮也被迫投入了赤水河中,中央紅軍輕裝上路、西渡赤水,擺脫了尾追之敵。無論是放在當時當地、還是從長征的整體鴻篇來看,土城戰役都只能稱為挫折而不是敗仗——紅軍雖然失利,但川軍同樣未能實現殲滅紅軍的戰斗企圖;更重要的是,遵義會議後重掌紅軍指揮權的毛澤東從土城的不利中找到有利因素,化被動為主動,帶領紅軍將士拉開了四渡赤水的戰幕。「如果一渡赤水前在土城把川軍打敗,紅軍從宜賓瀘州間渡過長江,就不會有後來的強渡金沙江、大渡河,也不會有四渡赤水。」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說,「但那不是歷史,歷史從來都是在挫折中曲折前進的。」從遵義會議到四渡赤水的100多天里上演的驚險曲折,正是險象環生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縮影。它昭示人們:中國革命從來就不是坦途。
如果說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成了黨和紅軍的實際領導核心,四渡赤水後的戰局則使毛澤東的這種地位得到了鞏固
對於毛澤東而言,長征的曲折不僅在於戰斗之挫。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被增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後又成立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此前,毛澤東被剝奪黨和紅軍指揮權兩年之久,長征最初的名單上甚至沒有他的名字。血戰湘江,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餘人。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下,即使是這3萬人,也早已成了一支缺彈少糧的疲憊之師。危急時刻,毛澤東以正確的主張和力挽狂瀾的氣度贏得了黨內的大多數,也在實際上確立了自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但,「左」傾錯誤的影響仍然存在,即使是在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獲得的信任也幾經跌宕。遵義會議後接替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的劉英生前回憶說:「當時大家對毛主席的戰略思想還沒有完全領會,所以上上下下雖然服從命令聽指揮,但對四渡赤水這一段也有不同意見,主要圍繞著走路還是打仗。」但歷史證明毛澤東是正確的。從黔北的赤水河到川西的大渡河,他選擇了一條與石達開當年相似的路線。72年前,石達開所率數萬精兵在這條路上全軍覆沒;72年後的同一個季節,毛澤東卻帶領不足3萬人的紅軍跳出了國民黨40萬重兵的包圍圈——時東時西,時進時退,四渡赤水。把滇軍引入貴州後,金沙江終於變成了幾乎不設防的地帶。這才是毛澤東在貴州境內輾轉用兵的真正目的。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王道金回憶說:「每天不停地走、不停地打,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身後的敵人不見了!」「『打』和『走』的辯證統一,體現了毛澤東高超的指揮藝術。」軍事科學院長征史專家徐占權說,「四渡赤水的核心在於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戰法,以『走』創造戰機,以『打』開辟通路。」這一段把消滅敵人和保存自己都發揮到極致的戰斗歷程,被毛澤東認為是自己的「得意之筆」,也在中國軍史上留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經典。其實,戰爭中沒有「神」,只有把握規律並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而變。正因如此,紅軍才能夠一次次轉危為安,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核心地位也在一次次化險為夷中從根本上得到確立。這是長征取得的最偉大的勝利之一,也是中國革命最終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
如果說遵義會議為中國革命指出了一條屬於中國的道路,四渡赤水就是在這條道路上的一次偉大實踐
對正確路線做出選擇的,是實踐。遵義會議確定的戰略方針,首先在四渡赤水中進行實踐,而這次實踐的領導者,不再是「洋顧問」李德了。李維漢生前回憶說:「李德本來只是共產國際派來的一個軍事顧問,但博古卻把他捧為『太上皇』,什麼事都聽他的。李德瞎指揮,在軍事上更是他說了算,甚至一個戰役中一挺機關槍放在哪裡,都得聽他的安排……」自從1933年10月初一艘貨運小船把這個德國人偷運到中央蘇區、取代毛澤東掌握了紅軍指揮權後,紅軍的戰斗情況就每況愈下。第五次反「圍剿」的慘敗,使這支曾讓蘇維埃共和國驕傲的紅色大軍被迫撤離養育過他們的土地,踏上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萬里之外的共產國際怎麼知道中國紅軍面臨的是什麼樣的萬水千山呢?一個初來中國的外國人又怎麼能夠指揮紅軍與成倍於己的敵人作戰呢?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到湘江之戰受創,死者的鮮血引起了生者的反思。終於,遵義會議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遵義會議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成立14年的中國共產黨首次擺脫共產國際的影響,行使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的權利。」徐占權說,「這是我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否則,如果仍讓李德瞎指揮下去,在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前,僅剩3萬餘人的中央紅軍,很可能沒走出貴州就全軍覆滅了。」從創建人民軍隊之初就在敵人重兵包圍中生存的毛澤東,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敵強我弱意味著什麼。在赤水流域,紅軍與國民黨軍數量之比為3萬比40萬,而從烏江到金沙江處處皆天險,要用李德的「正規戰」理論與敵硬拼的話,結果只能是徹底葬送中央紅軍。2006年8月,重走父輩長征路的張雲逸大將之子張光東來到赤水。他說,四渡赤水、北渡長江的勝利,是中國特色游擊戰、運動戰的勝利,只有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採取適合我們自己的作戰方法,才能贏得戰場的主動權。四渡赤水是「逼」出來的,但它改變了長征的戰局。正如長征是「逼」出來的,但它改變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從70多年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到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的建設者們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前行——他們的腳下是這樣一行大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獨立自主。
B. 四川·簡陽市的石橋鎮赤水九義校初中部在哪裡
赤水九義校當然在石橋鎮赤水場。從簡陽出發,向北4km到達石橋鎮,向沿國道內321線北走4km,順著容高速公路旁的小公路再行駛4km,即可到達赤水。撤鄉並鎮前,赤水是一個鄉,現在是石橋鎮的一個居民點。剛進入赤水場時,右側上坡即為赤水初中。
C. 貴州市赤水一中學是高中還是初中在貴州哪裡啊
真的抄假的?來赤水一中,我也是哪裡畢業的,赤水一中當然是高中了,一中沒有初中,而且一中是赤水的重點高中。
在貴州—遵義—赤水。哎,就是貴州的北邊,靠近四川和重慶。赤水一中背靠大山,面向美麗的赤水河,左接河濱大道,右靠赤水大橋,風水之好可想而知。學校里的李莫愁和滅絕號稱一中雙煞(一中歷史了)當年橫掃一中,無人能擋。呵呵~!!課余時間開開老師的玩笑了,最後歡迎來美麗的赤水。。
D. 貴州赤水市有哪幾所初中學校
城裡只有三中 赤天化中學也不錯 到城頭車費1.5元
離城不遠有二中 丙安 復習 旺隆 官渡 等鄉鎮也有中學
E. 赤水源初級中學在哪裡
鎮雄縣赤水源高級中學建於赤水源鎮洗白村喳多壩村民小組地塊,將按照一內級完中容建設指標進行規劃,在校學生6000人,新徵用地220畝,新建校舍9萬平方米,計劃投資2.5億元。該項目現已完成250畝建設用地的勘界測繪、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預審文件的工作,其中正在開展的有建設用地的調規、報批和劃撥等工作
F. 我是一名初中生,在赤水五中就讀,考上遵義的各所高中大概需要多少分數呀
看你來要考什麼高中
普通高中源在這我不說了
遵義4中558
遵義1中505
遵義5中495
遵義航中525
遵義縣1中(南中)550
以上分數僅供參考``
隨便祝你好運吧!4中.南中是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