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成績排名 > 仙桃市沔陽中學2011屆高考成績

仙桃市沔陽中學2011屆高考成績

發布時間:2020-12-06 07:24:43

1. 仙桃的文化

仙桃鍾靈毓秀,代不乏賢。有明清兩代文武進士88人,辛亥革命志士177人,革命烈士2000餘人。歷史著名人物有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國史修編、嘉慶皇帝老師童承敘,兩江總督、咸豐皇帝老師陸建瀛,中山艦艦長李之龍,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秘書楊剛等。
仙桃被國家授予「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稱號,從這里走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等五位世界冠軍,奪取了7枚奧運金牌。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仙桃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世界體壇神話。從這里走出了王利明、張明楷、李希慧等48位法學博士,傅全章、劉山等4位駐外大使。這里每年為國家輸送1萬名優秀大學生,是國家高等學府的人才搖籃 。 沔陽花鼓戲
湖北地方劇種,又稱沔陽花鼓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於清嘉慶年間。鬧年的花鼓、采蓮船、蓮花落、敲碟子等民間歌舞與「一人唱,眾人和」的薅草歌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漁鼓、道情等民間說唱,共同構成了沔陽花鼓戲的源頭。沔陽花鼓戲的聲腔由高腔、圻水、打鑼、四平四大主腔和豐富的小調組歌」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具有江漢平原鮮明的地域特點。傳統劇目有《十三款》、《站花牆》等。 沔陽皮影戲
俗稱「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凈、丑」四大角色的種類、武打招勢及現代皮影人物操作。藝人們使它們的每個關節都能活動,安上操作桿,在白色細布做成的銀幕後面,由藝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種類型的道具、布景,通過燈光將影像在銀幕上顯映出來,色彩絢麗,如同電影一般。沔陽皮影戲有傳統劇目三百多個,創作的現代劇目二十多個,多以盤朝劇為主要劇目,偶爾穿插新編劇。其中《皇歷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請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劇目受歡迎。
沔陽漁鼓
是曲藝的一種,又稱道情、道情漁鼓、筒子腔、南話筒。它以濃郁的鄉土氣息,粗獷、高亢的唱腔,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頗負盛名。1952年以後,沔陽漁鼓演唱活動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為湖北漁鼓。傳統曲目有《呂蒙正趕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現代曲目多數是短篇,有《迷路記》、《大刀風雲》、《送膠鞋》等,且除用漁鼓、簡板擊節伴奏外,新中國成立後,加用二胡、京胡、揚琴等樂器進行伴奏演唱。
沔陽道情
又稱湖北道情,是在沔陽打硪號子、沔陽花鼓戲、沔陽漁鼓的唱腔、曲牌基礎上,經過實踐,在表演、曲目、曲牌音樂積累演變而成的一種曲唱藝術。沔陽道情音樂性較強,板腔豐富。是湖北影響較大的地方曲藝之一。
沔陽歌腔
為「漁鼓道情」的一種,約於清道光、咸豐年間形成,初為獨立的曲藝形式,後與「皮影戲」合流。沔陽歌腔說唱相間,既可單獨演唱,亦可為沔陽皮影戲伴奏配腔。沔陽歌腔中的「雞鳴腔」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沔陽歌腔的唱詞多為七字句式與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獷,地方色彩濃郁。說唱時有打擊樂有鼓、雲板、鑼、鈸、小鑼、馬鑼等伴奏。說表時有時也用「驚堂木」(即「醒木」)。
沔陽善書
是一種以宣講帝王詔會、勸人行善為內容,以韻白相間、講唱結合為特點的曲藝形式,又稱「講聖渝」、「說賢書」等,民間稱之為「太平書」、「化春福」和「哭善書」等。說唱結合。曲詞分為「說詞」、「宣詞」、「答詞」三種。
沔陽三棒鼓
是一種技藝性的歌舞,曲藝的一種。沔陽三棒鼓詞有十多種唱法,多為沔陽小曲、沔陽民歌,曲調簡練朴實,敘事性強、靈活多變;鼓詞格式為「五五七五」,通稱「五七韻」,也稱「純七韻」,它的內容常因對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異,即興變換,但不論如何變換,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類的內容,最終達到給錢給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沔陽小曲
又叫「碟子小曲」,或稱「內河小曲」。漢水流域的一種「俚歌俗曲」,曲調高亢、優美、動聽、是以唱為主的曲唱藝術,唱詞優美,清新自然,有著豐富的藝術感染力。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它的音樂風格是根據沔陽方言四聲語調的特色而形成的,是湖北小曲中較為突出的曲種之一。它歷史悠久,與明清時期沔陽地區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連,並吸收了鄰近省份的曲唱,成為湖北地方曲藝中音樂性最強的曲唱藝術。沔陽小曲演唱的形式簡便靈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絲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沔陽民歌
內容十分豐富,據新修《沔陽志》載,大致可分為八種,即:號子、田歌、小調、燈歌、風俗歌、兒歌、革命歷史民謠、新民歌等。沔陽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為主,間雜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長短參差,錯落有致。大都採用賦、比、興的手法,其意境高遠,意味深長,富於哲理,且語言優美,清新自然,聲情並茂,幽默詼諧,悠揚流暢,有著豐富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民歌大都產生於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表達了他們悲喜的情緒和憎愛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代表作有《襄河瑤》、《哪有閑空回娘家》、《月望郎》、《雙撇筍》、《薅黃瓜》、《十枝梅》等。 沔陽雕花剪紙;與北方剪紙的組獷、奔放特色相反,顯得精細入微。首先是它的構圖豐滿,運用「散點透視」,在平面上表現立體人物,點、線、面有機結合。剛柔相間、黑白對比、虛實相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因此人物形神兼備,重在以形傳神。200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入選聯合國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紙藝術之鄉」稱號 。
仙桃貝雕:仙桃淡水貝雕,選用淡水貝類的貝殼,運用裝飾手法,吸收中國繪畫及玉、牙、木、石雕等傳統藝術表現技巧,巧妙地運用其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粘貼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貼、浮雕、鑲嵌、立體等多種形式和規格的工藝品。仙桃淡水貝雕以貝雕船的製作最具特色。《玉龍黃鶴舟》作為貝雕工藝一絕已被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2007年貝雕大師路光榮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鄧氏麥稈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麥秸畫等,可上溯至隋朝,歸田後回祖籍,開始在仙桃流傳,並逐步形成與仙桃地區風俗習慣,大眾審美相適應的鄧氏麥稈畫。2013年鄧氏麥稈畫第六代傳人鄧友譜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沔陽糖塑:又稱糖人模。糖塑的製作技巧以「吹」、「扯」為要。「吹」是沔陽糖塑最基本的技巧,俗語說:「糖模師傅的本事——吹出來的!」學徒學藝,先學的就是「吹泡子」。糖塑師傅把吹的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根據吹塑材料和對象分別運氣,吹出葫蘆、金瓜,皮薄中空;龍身、鳳體,豐滿光潤。有時連吹帶拉,用一個糖泡做成枝椏縱橫的枯樹,用一個糖泡吹成老鼠拖菱角;在已變冷的泡上粘個熱泡,還可吹出更復雜的造型。扯,也是糖塑藝人必須掌握的技巧之一。 襄河吹打:是流行於襄河(襄陽以下的漢水為襄河)中下游的民間吹打類樂種,樂曲主要是在當地民間音樂的基礎上並吸收不少明、清俗曲演化而成。襄河吹打的樂器有嗩吶、大鑼、鈸、鼓、小鑼、馬鑼等,樂器以嗩吶為主,樂隊以六人組最常見,演奏形式分為行奏與坐堂兩種。旋律具有濃郁的江漢平原風味,許多樂曲直接來自沔陽民歌。樂曲結構大都為單曲體,既有長短句結構,也有上下句對仗結構。襄河吹打應用於仙桃民間紅白喜事、吉慶盛典等不同場合,是仙桃各種民族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仙桃十樣錦:也稱「七星點子」、「沔陽十番鑼鼓」,在沔城也叫「清音」。起源於明代流傳於民間,後被釋、道加以利用,由構成十種音色的敲擊樂器(即:打、堆、各、七、浪、星、當、昌)加吹管樂器(即:笛、簫、嗩吶、笙)組成,屬於「襄河吹打」的一種演奏形式。演奏的曲調多為南北曲牌中的牌子曲,也雜有部分民間小調。其主要曲目有《漁家樂》、《金錢花》等。據《沔陽州志》記載:「十番鑼鼓」又名「十樣錦」還有一段歷史典故。明太祖朱之璋第十二太子朱柏在古鎮首建觀音閣作其行宮,朱柏愛好音樂,將宮廷音樂「十樣錦」引渡古鎮,從此「十樣錦」安家落戶,世代相傳數百年 。
江漢絲弦:是江漢平原的一個民間絲弦樂種,是在沔陽民歌、沔陽小曲和沔陽花鼓戲音樂的孕育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迄今約有近百年的歷史。二胡、四胡、京胡是江漢絲弦的主要樂器。二胡的表現比較多樣,顫音、滑音、打音、挑音指法和起弓帶「音頭」的技巧形成各種音色表現特點。四胡多用以表現由民間小調改編而來的短小樂曲。京胡音質明亮高亢,發音剛健有力。具有明快的節奏感和強勁的表現力度,一般用於結構長大、帶有戲曲唱腔特點的樂曲。月琴有時候也加入其中運用,以其彈撥樂的音色及雙音、琶音、跳音的表現,為江漢絲弦的音樂表現增添了色彩性效果。

2. 湖北省仙桃中學的歷史沿革

1940年7月,湖北省仙桃中學的前身原沔陽中學創辦。
1940年,沔陽縣立初級中學、震旦中學、上智中學合並為沔陽縣立初級中學。
1943年因抗日戰爭停辦,1945年與沔北中學合並為沔陽縣立第一初級中學,學校復課。
1948年因解放戰爭再次停辦,1949年與進忠中學合並為沔陽縣立初級中學,再次復課。
1950年秋,更名湖北省沔陽縣立中學。
1950年6月,更名為湖北省沔陽縣中學。
1952年,更名為沔陽縣初級中學。
1953年,更名為湖北省沔陽縣初級中學。
1956年8月,更名為湖北省沔陽第一中學
1959年8月,更名為湖北省沔陽縣仙桃中學。
1967年11月,改為湖北省沔陽縣第一中學。
1970年3月,改為湖北省沔陽縣仙桃第一中學。
1971年2月,更名為湖北省沔陽縣第一中學。
1971年8月,更名為湖北省沔陽中學。
1986年10月,改名為湖北省仙桃市沔陽中學。
1990年遷址新建。
1994年6月,正式名為湖北省仙桃中學。

3. 如果戶籍屬湖北省鄂州市但學籍在仙桃中學,學生也在仙桃中學復讀,參加高考在什麼地方

根據有關規定,高考在學籍地參加。

4. 89年畢業於湖北仙桃市沔陽中學文科班的葉莉如何能聯繫上她呢

校內 qq校友 人肉搜

5. 請問今年湖北仙桃各個高中的起分線是多少啊!請詳細說明下!謝謝了!

比較好的高中是仙桃中學,仙桃一中仙桃八中實驗高中。仙桃中學在每所學校回的起分線都不同,都答有指標,但相差不大。

湖北省仙桃中學(Hubei xiantao middle school)位於湖北省仙桃市,是湖北省重點中學,是湖北省省級示範學校。

學校創建於1940年7月,原沔陽中學,1941年,改名為進中中學,1971年,改名為湖北省沔陽中學,1994年6月,更名為湖北省仙桃中學。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佔地面積120000平方米,有高中教學班71個,學生4350人,在崗正式教職工313人,其中專任教師251人。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佔地面積120000平方米,有高中教學班71個,學生4350人。

據2016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在崗正式教職工313人,其中專任教師251人。在崗專任教師中,湖北名師1人,特級教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8人,仙桃名師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9人,高級教師151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6. 湖北省仙桃中學是什麼區的

仙桃中學是湖北省首批確定的省屬重點中學之一。地處仙桃市大洪開發區
仙桃中學的前身是沔州學堂,1941年更名為「湖北省沔州中學」,隸屬當時的湖北省政府教育部。新中國成立後,陸續遷址。1958年入原沔陽縣仙桃鎮(今仙桃市城區南部),更名為「湖北省沔陽中學」,成為一所設有初一至高三的完全中學。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沔中停辦初中部,成為獨立高中。1979年10月8日,沔陽撤縣建市改稱「仙桃市」,沔陽中學再次隨之更名,正式稱為「湖北省仙桃中學」。1991年仙中校址遷入仙桃新城區,並被省政府授予首批「省級示範高中」稱號。2003年9月仙中再次遷入新校區,同年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國家級示範高中」稱號。

所以在新城區

7. 仙桃的歷史變遷

仙桃市原名沔陽縣,已有1400多年的建制歷史。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設沔陽郡,以後歷代多為州、府、郡治所。建國初設沔陽專署。 1951年為沔陽縣(1952年析南部設立洪湖縣,後改洪湖市),1986年撤縣建市更名為仙桃市,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總人口148萬人。城區人口30萬。
相傳在很久以前,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驀然之間,發現一方綠洲,屋舍儼然,綠樹掩映,阡陌交織,實乃人間仙境,不禁按落雲頭,撒桃祝福。轉眼之間,地上長出十里桃林,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而得名。
仙桃市位於鄂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京珠、滬蓉高速公路交匯處,東臨大都市武漢,西連荊州、宜昌、三峽,北依漢水,南靠東荊河, 318國道和宜黃高速公路橫貫全境,為江漢平原的交通樞紐,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國唯一的體操之鄉,著名的「狀元」之鄉和文化之鄉。 1991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1992年以來綜合經濟實力連續九年居全省首強,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小康市,並且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市、全國電化教育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物資流通百強市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

8. 有沒有人知道湖北仙桃好嗎

仙桃屬於古「雲夢澤」。據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傳說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仙桃在九州之一的荊州域內; 復州
夏、商時為荊州域; 西周建立後,周成王封鬻熊之後於荊山子男之田稱荊楚,本地屬楚,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於江上而不返;屈原遇漁父,歌滄浪之水; 秦滅六國後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本地屬南郡;漢代為雲杜、竟陵縣地; 漢高祖詐游雲夢擒韓信;漢武帝時在郡之上復設州,分天下為十三州,仍隸屬荊州南郡; 三國時魏蜀吳共爭荊州,赤壁之戰即發生於原沔陽縣南部(即後來析出的洪湖市)附近,後荊州大部為吳所有,南郡亦屬之。 晉滅吳後不久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戰事頻仍,荊州成為南朝北方軍事重鎮;南朝地少民多,遂將地劃分為較小的郡縣便於管理,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始於本地置郡設縣,因地處沔水以北而稱沔陽郡——是為建制之始。後為北魏所奪,西魏時置建興縣。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沔陽郡為復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復州為沔州,改建興縣為沔陽縣,改沔州為沔陽郡,郡縣治所均設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沔陽郡為復州,州治遷竟陵縣,沔陽縣屬復州。貞觀七年(633年),州治遷回沔陽。天寶元年(742年),改復州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廢竟陵郡,重置復州,州治沔陽。寶應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陽為屬縣。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分沔陽南境設白沙微科院。屬江陵府。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升復州為址隸防禦州,領竟陵、沔陽二縣。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徽科院為玉沙縣,屬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縣改屬復州。寶元二年(1039年),降沔陽縣為鎮,屬玉沙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復州,降玉沙縣為鎮,屬江陵府監利縣。元右元年(1086年),置復州和玉沙縣,沔陽鎮仍屬玉沙縣。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復州為復州路,以玉沙為附郭縣。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復州路為沔陽府,屬河南行省荊湖北路宣慰司,轄竟陵、玉沙二縣,府治和玉沙縣治沔陽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陽府改屬湖廣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陽府為州,州治沔陽城。並玉沙縣地入州,直屬湖廣政司,領竟陵縣。嘉靖十年(1531年),沔陽州改屬承天府。天啟元年(1621年),沔陽州降為散州,無領縣。 復州古城
清順治三年(1646年),沔陽州改屬安陸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屬漢陽府,分州南境置文泉縣,縣治新堤鎮,北境沔陽州,州治沔陽城。三十年(1765年),廢文泉縣,並入沔陽州。 民國元年(1912年),改沔陽州為沔陽縣,縣治沔城,屬湖北省江漢道,直屬湖北省。 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銷道制,直屬湖北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六督察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於彭場鎮建立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為沔陽縣人民政府。 建國初設沔陽專署。 1951年時沔陽縣屬荊州地區。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沔陽縣,設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審議批准;仙桃市為湖北省直管市(副地級市),仙桃市委書記、市長(廳級副職)。 仙桃人傑地靈,鍾靈毓秀,代不乏賢,素有「人文炳蔚」之稱。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江漢明珠塔
仙桃市位於湖北省中部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有「鄂中寶地、江漢明珠」之稱。全市面積2538平方公里,地跨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具有南北兼優的氣候特點。 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 仙桃目前已基本形成:100萬畝優質水稻、70萬畝雙低油菜、40萬畝優質棉花、90萬畝名特水產、1000萬只生態家禽、禽蛋產量60萬噸、120萬頭商品生豬和20萬畝綠色蔬菜等八大特色農業板塊,連續多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國油料產出大市、全國生豬調出大市和全國水產大市,淡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二,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仙桃市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世界體壇神話,仙桃是全國唯一的體操之鄉,先後走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五位世界冠軍,連續四屆奧運會獲得7枚奧運金牌、6枚奧運銀牌。而在體操領域中,2000年2月,國家體操訓練管理中心授予該市「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兩塊「金字招牌」,就全國而言,這樣一個普通的縣級市,在各方面硬體設施並不突出的情況下, 中國體操之鄉
卻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堪稱奇跡
仙桃市緊緊圍繞打造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城市的目標定位,積極實施開放創新、工業強市、城鄉統籌等發展戰略,經濟迅猛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呈現發展提速、產業提級、質量提升、效益提高、工農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201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達290.6億元,經濟總量繼續位居全省縣市之首,這也是仙桃經濟總量連續20年位居全省縣市之首。

9. 湖北仙桃(原沔陽)的主要土壤類型

土壤一般分為紅壤或黃棕壤,江漢平原屬第四紀沖積型平原,形成的紅壤專裡面的沖積-淤積型土屬壤類型。仙桃境內原先是江河湖泊的窪地,後主要在長漢兩河的沖積下形成平原,土質肥沃,適宜耕種,沙土,壤土,粘土等都有分布。關於土壤的類型有很細很細的說明,加你扣聊下吧。

閱讀全文

與仙桃市沔陽中學2011屆高考成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睢寧縣第一中學北校區 瀏覽:349
道里小學中學排名 瀏覽:226
遼寧重點中學分數線 瀏覽:174
臨夏回民中學2018分數線 瀏覽:683
合肥市包河區外國語實驗中學 瀏覽:477
龍川實驗中學公路改造 瀏覽:844
呼和浩特中學上下課時間表 瀏覽:300
2018年沈陽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 瀏覽:687
龍川縣登雲中學校長 瀏覽:863
北侖中學招生簡章 瀏覽:473
長安一民中學上課時間 瀏覽:833
盱眙中學2015高考成績 瀏覽:284
中學生手球錦標賽 瀏覽:377
遼寧省實驗中學魏民 瀏覽:670
2018江浦高級中學錄取名單 瀏覽:305
洛陽2019年中學招生信息 瀏覽:220
蔡家坡初級中學電話 瀏覽:903
三門啟超中學招聘2018 瀏覽:572
郴州市第三中學貼吧 瀏覽:716
2019北鎮中學分數線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