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永春僑中概況
永春華僑中學中學位於縣城北郊環翠崗上,創辦於1954年秋,始命名為永春華僑子女補習學校,1957年定校名為永春華僑中學,1966-1983年先後改名為永春人民中學、永春城關中學、永春第二中學,1984年恢復永春華僑中學。 四十多年來,學校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10000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 近幾年來,先後被評為「市文明學校」、「市『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省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省綠化紅旗單位」、 「省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1995年 11月晉升為省「三級達標學校」,2000年晉升為省「二級達標 學校」。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高考、中考、 會考、學科競賽成績斐然。2000年高考錄取本科院校56人,2001年上本科線59人;高中99級六科會考平均優秀率達45.14%,2000級地理科優秀率達68%,計算機優秀率51%。 改革開放以來,梁披雲先生、梁良斗先生、周守仁先生、王超英先生等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先後興建了「愛國樓」、「修港樓」、「周福謙科學樓」 、「周公甫紀念堂」、「張獻其科學樓」、「校門樓」、「校垣」、「尤揚祖大樓」、「陳其聰大樓」、「鄭蒼亭大樓」、「英蘭圖書館」、「梁靈光大樓」,總建築面積達到26870平方米。成立了「陳修港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陳義明先生先生獎教、獎學基金會」、「陳文彬先生、鄭秀英女士獎教、獎學基金會」。如今,學校擁有67個教學班,教職工 239人,學生3600多人。校園面積360畝(含學農基地)。大鵬哺靈,環翠擁秀。永春僑中師生正為創業績、上檔次、辦名校,成為「示範性、實驗性、高質量、有特色」的窗口學校而努力奮斗。 永春華僑中學坐落在永春縣城北郊的大鵬山下,環翠崗上。這里的雲紫亭,是宋代朱熹和陳知柔講學的書院。大鵬哺靈、環翠擁秀。永春華僑中學在這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走過了艱難而輝煌的五十個春秋
❷ 泉州十一中和永春僑中那個更好
說實話,我覺得僑中好。就永春來說,僑中只比永春一中差,師資力量也算不錯。十一中從名氣上說,真不如僑中。
❸ 永春僑中校訓
巍巍大鵬山下,悠悠桃溪水邊,在永春縣城東郊卧龍山麓,座落著一所花園式的學府福建省永春師范學校。迄今方走過十八個春秋的永春師范,在永師人心血和汗水的澆灌下,已是春色滿園,碩果累累。永春師范創辦於 1906 年,幾度興衰, 1984 年又在縣城東郊張埔村復辦。舊校園面積狹小,設施簡陋,交通不便,嚴重製約著學校的發展。 1994 年,旅外鄉親鄭文堯先生回鄉,得知永春師范亟等遷建,毅然捐資 1000 萬港幣興建「永師」新校園。文堯先生捐建「永師」新校園的義舉,得到了省、市、縣的重視和支持,即使籌足配套資金,劃撥新校園用地。 1995 年春,永春師范首期破土動工,僅用 1 年時間,新校園首期工程就順利落成了。 1996 年春,永春師范正式搬入新校園,告別張埔村,走向卧龍山麓,走向全新的未來。遷校重建,是一項承前啟後的工程,學校抓住機遇,不輟耕耘,又在這熱土上二度創業。梁披雲、梁良斗、黃跨助、潘新生等鄉賢以文堯先生為榜樣,先後捐資續建,校園二期工程,至千禧年來臨之時,新校園校舍功能齊全,有教學樓、實驗樓、音樂樓、綜合樓、體育館、體育場、師生宿舍樓、餐廳、綜合服務樓和紀念鄉賢辦學義舉的「敬德園」。校園佔地 156 畝,總投資 4.2 千萬元,總建築面積為 3.8 萬平方米。如今的永春師范,寬闊的環城水泥大道直通校門。校園依山而建,錯層排列,以綜合樓、禮堂為頂點,分為生活區、教學區、運動區,三區井然有序,和諧統一。佇立永師校門,有南北望:遠處,大鵬山重巒疊嶂,逶迤而下;近處,一溜花崗岩石階映入眼簾,百階之上,危樓飛觀,氣勢雄偉。走進永師,正面黑色大理石上校訓「團結、求是、敬業、進取」八個金色的大字閃閃發亮:走上台階,兩邊的大樓正面白色瓷磚上分別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金色大字折射出縷縷的光芒;拾級而上,正面南望:高樓林立,美不勝收的永春縣城,一覽無遺,優美的永師校園,宛若一道亮麗的風景鑲嵌在卧龍山麓。永師人認為,學校搬遷工程的啟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絕佳時機。搬遷伊始,鄭子琪校長就響亮地提出「五個一流」的辦學目標:一流的校園、一流的設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圍繞「外樹形象、內增素質」這個工作重點,永師人注重挖掘和發揮校園環境在教育中的潛移默化作用,把環境育人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教研課題,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之中。狠抓校園凈化、綠化、美化工作及師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今年來,永師被評為泉州市文明學校、花園式學校、無吸煙先進單位、創安先進單位,福建省綠化紅旗單位,全國綠化「 400 佳」單位。永師人在校園建設方面打了翻身戰,在辦學質量方面也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近幾年來,永師的師資力量日趨雄厚,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 95% ,現有高級講師 18 人,在學教育碩士 6 人,又有 30 多名中青年教師在攻讀研究生課程。近幾年來,教師發表在國家、省、市刊物及《永師論文匯編》的教育教學論文 300 多篇,都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也擺上重要議程,學校的陶研工作連年獲省表彰。近期,新的研究課題《「教學做合一」與體驗性學習的整合》已申報中國陶研會立項。科研強師,科研興校,已日漸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三年來,學校先後有 5 名教師獲省優秀教師,先進德育工作者稱號。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突出師范特色,努力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形勢一片大好。教學質量年年提高,在全省 25 所師范中,漸露頭角。學生參加全國「小教專業」大專自考,成績居全省中師學校全茅。學校又以人為本,引導師范生「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學校以學生基本功驗收及比武活動,努力促進學生師能發展。學生各項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參加各項比賽,獲國家、省級、市級獎勵計 500 多人次。復辦十八年來,永師已為泉州 10 個縣市區培養合格小學教師近 3000 人,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學校領導和骨幹教師。 2000 年,泉州市教育局確定永春師范為「泉州市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心」, 2001 年 4 月,省教育廳確定永春師范為「五年專」小學教育教學點,目前,永春師范已成為一所容小學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後培訓為一體的師范學校。新千年的鍾聲已經鏗然響過,永春師范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永師人不斷進取,正在描繪著一幅「永春高等職業學院」的規劃藍圖,我們堅信:未來的高等學府將雄踞卧龍山麓,光耀八閩大地。永春師范的明天,將是「永遠的春天」
❹ 有沒有人知道黃澤鑫的QQ或者他的個人信息他好像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的,南安華僑中學11年初中畢業的
附件:2011年泉州市「啟程杯」初中應用物理競賽 獲獎學生及指導教師名單
一等獎(30名)
獲獎學生 所在學校 指導教師
塗培輝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王晴莞 晉江子江中學 陳朝陽
陳曉錕 泉州現代中學 林志鵬
謝洋洋 晉江季延初級中學 王麗清
鮑國俊 晉江季延初級中學 顏東權
陳昱宇 晉江子江中學 趙巧靈
呂洛琛 晉江子江中學 何能海
洪穎臻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陳江河 晉江子江中學 柯天賜
洪朝臻 晉江子江中學 王蘭蘭
李涼源 晉江子江中學 左國榮
黃僑增 晉江子江中學 黃劍梅
黃鴻達 晉江子江中學 林木陽
盧瑞鵬 晉江子江中學 劉燕如
陳炳坤 晉江子江中學 黃小燕
許安雅 晉江子江中學 許燕燕
歐陽璇璇 晉江子江中學 楊慶盛
潘峻林 永春華僑中學 徐金輝
曾安平 安溪金火中學 林誠德
賴澤華 泉州實驗中學 鄭晃太
蔡榕冰 泉州第九中學 張宏鍾
周華楨 泉州第三中學 林德民
謝鈞喬 泉州實驗中學 蔡育惠
鄭偉孟 泉州第三中學 魏岳峰
陳詩凌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陳樂群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謝澤暉 泉州現代中學 林志鵬
康楚源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董笑瀛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劉浩翔 永春崇賢中學 張榮水
二等獎(50名)
獲獎學生 所在學校 指導教師
黃佳旭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田心怡 泉州現代中學 洪家旺
王曉朦 泉州實驗中學 庄曉蓉
潘文雅 泉州實驗中學 劉小燕
施培墩 晉江季延初級中學 顏東權
鄭思鵬 泉州實驗中學 周新林
蘇 影 泉州實驗中學 池能峰
蔣志宏 泉州培元中學 薛珊珊
蔡祥銘 泉州實驗中學 蔡育惠
黃亦昕 泉州實驗中學 蔡育惠
蔡鈺明 晉江季延初級中學 蔡清標
許冠斌 惠安嘉惠中學 陳金龍
鄭景江 泉港博文中學 張永常
呂燦煌 永春第三中學 林開展
謝佳樂 泉州東海中學 劉阿斌
李明輝 永春第八中學 林金亮
賴永棍 晉江遠華中學 王永燦
洪毓鋒 晉江南區中學 劉恩典
林佳鑫 晉江季延初級中學 王麗清
謝秉錡 安溪沼濤中學 林世賢
塗欣楠 永春華僑中學 鄭永南
林賢宏 永春第三中學 林開展
梁信達 永春崇賢中學 張榮水
鄭怡丹 永春華僑中學 陳棟梁
蔡鐵城 泉州第三中學 黃日鎮
林曉陽 泉州城東中學 林作泉
李可惟 永春華僑中學 徐金輝
朱志勁 泉州第六中學 李慶新
杜 鑫 泉州第十一中學 蘇炳超
李志澤 永春第八中學 林金亮
楊 昊 泉州第三中學 魏岳峰
姚國強 永春崇賢中學 張榮水
劉賢奇 永春華僑中學 鄭永南
傅燦坤 泉州明新僑中 邱玉蓉
邱靜嫻 南安實驗中學 林建國
顏 煜 永春華僑中學 陳棟梁
張景瑜 泉州科技中學 塗黎明
連 昭 泉州第六中學 李慶新
章耀達 泉州第七中學 戴麗萍
吳文達 泉州第十五中學 楊為國
劉彬鴻 泉州城東中學 林作泉
戴釗欣 南安國光初級中學 李遠昭
林偉偉 泉港博文中學 張永常
林建興 台商區惠南中學 陳志平
賴建添 晉江遠華中學 王永燦
黃 灝 晉江僑聲中學 蘇福潘
黃國限 晉江僑聲中學 蘇福潘
吳若瀅 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 王正蛟
傅孟哲 北師大泉州附中 蔡慶龍
周炳錕 永春第二中學 宋斐雯
三等獎(70名)
獲獎學生 所在學校 指導教師
杜文達 晉江華僑中學 蔡榮華
魏國亮 晉江第二中學 陳淑瑜
蔡宗祺 晉江毓英中學 吳輝蓬
陳 琦 晉江深滬中學 蔡仁德
王思雄 晉江金山中學 蘇炳輝
庄錦峰 泉港美發中學 吳坤輝
吳松燁 泉州外國語中學 魏祖芳
張天賜 晉江池店中學 李應該
劉偉峰 南安國光初級中學 李遠昭
何偉堃 華僑大學附屬中學 黃貴茹
陳澤茜 泉州第六中學 李慶新
王懷穎 泉州東海中學 劉阿斌
洪曉捷 南安實驗中學 林建國
林榮關 南安東田中學 陳文算
林 忠 泉港惠華中學 陳志明
李宇銘 安溪慈山學校 陳志榮
沈鑫斌 安溪鳳城中學 王玉飛
林怡超 泉州培元中學 王家勝
曾濟源 華僑大學附屬中學 黃貴茹
陳錦龍 晉江陶英中學 何志海
廖一帆 泉港山腰中學 林珠英
鍾煜堃 安溪鳳城中學 廖宏業
陳煌貴 永春第六中學 顏少玲
陳智鴻 德化第三中學 李志敬
黃南凱 南安實驗中學 陳維峰
胡偉峰 惠安東山中學 張傳城
劉瑞鋒 泉港圭峰中學 陳文鋒
林曉平 永春吾峰中學 張君巧
李秀蓮 德化第六中學 溫耿光
蘇嬰賜 德化第六中學 連金賢
蘇煒傑 泉州外國語中學 郭文峰
王熱旭 泉州第十一中學 蘇炳超
賴躍輝 泉州奕聰中學 黃細金
何家華 晉江雲峰中學 賴劍琛
洪嘉嘉 南安第三中學 洪禮全
林鍾河 南安五峰中學 吳志成
盧 凌 惠安螺城中學 王志平
林志鵬 安溪俊民中學 李海山
庄曉鑫 泉州城東中學 林作泉
黃明淵 泉州東海中學 劉阿斌
吳偉恭 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 王正蛟
蔡芯琪 石獅錦峰實驗學校 連勝貌
劉祖銘 泉港圭峰中學 劉志傑
蘇澤陽 德化第三中學 賴詩梧
蘇玉枝 德化葛坑中學 曾國精
郭忠偉 德化第五中學 蘇維茁
庄智鴻 德化第五中學 林嘉和
蘇劍鑫 台商區濱山中學 陳浴裕
鄭堯坤 惠安科山中學 葉 建
連超銘 泉港壩頭中學 邱俊彬
吳其賢 安溪第八中學 鄭榮樹
蘇麗霞 安溪金火中學 陳進福
鄭坤鈁 安溪慈山學校 陳志榮
邱鑫鴻 石獅鳳里中學 龔冰冰
顏培強 惠安螺城中學 王志平
許劍波 惠安東山中學 張傳城
邱志鋒 泉港鳩林中學 陳揚清
廖志濱 安溪恆興中學 黃春旭
庄浚傑 北師大泉州附中 蔡慶龍
陳志海 北師大泉州附中 蔡慶龍
楊 磊 泉州第十中學 李小鍇
黃澤鑫 台商區東園中學 楊子儒
羅夢娜莉莎 石獅鳳里中學 林海峰
曾偉宏 惠安第四中學 林鐵強
葉致遠 惠安科山中學 吳延忠
杜清海 泉州馬甲中學 杜赴陽
陳欽鋒 台商區秀江中學 唐名釵
柳子龍 石獅第三中學 鄭東揚
溫少強 惠安廣海中學 陳培鋒
陳木榮 泉州河市中學 黃矯鵬
❺ 為什麼永春僑中是2級達標學校。大家卻它他是永春第2好的中學。一級的三中卻比不
永春一中、永春三中、美嶺中學錄取數中的「+」為三所學校2010年自主招生已錄取人數,切線錄取時予以扣除。
學校 招生計劃 錄取數 最低錄取控制線
面向各縣招生的
達標中學 泉州一中 統招生 3 3 9A,語數英 424分
泉州五中 統招生 3 3 9A,語數英434.1 分
培元中學 統招生 3 3 9A,語數英 420.5分
一級達標 永春一中 統招生 396 318+80 9A,語數英403. 8分,其中9A,語數英403.9分及以上314人,語數英403.8分4人,共錄取318人
擇校生 189 189 6A3B,語數英389.3 分
永春三中 統招生 367 327+40 3A6B ,語數英357.3分
擇校生 108 108 1B2C6D
美嶺中學 統招生 360 286+74 3A4B2C ,語數英371.1分
二級達標 永春僑中 統招生 432 432 4A5B,語數英383.3分
擇校生 108 108 2A4B3C,語數英313.8分
三級達標 永春五中 統招生 292 292 5B2C2D,語數英278.8分
擇校生 32 31 9D
永春六中 統招生 324 324 3C6D,語數英223.5分
一般完中 永春四中 統招生 180 173 9D
永春二中 統招生 200 200 1C8D
備註:永春一中、永春三中、美嶺中學錄取數中的「+」為三所學校2010年自主招生已錄取人數,切線錄取時予以扣除。
❻ 永春僑中初一寄宿需要多少錢
一般來說現在都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一的化學學會應該要不了多少一般在。50到100字150之前。我是會的話,可能也要回家,我就只養1600這樣子。
❼ 永春華僑中學的校訓:
第一任校長,徐鳳儀,現任校長邱進南
❽ 永春華僑中學軍訓作文600
我的家鄉是永春,它是山裡的一個大縣城。這里山清水秀,名勝古跡眾多,有東關橋、雲龍橋、魁星岩等。我最喜歡的是東關橋。
據說,東關橋又稱「通仙橋」,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長85米,寬5米。
東關歷來是交通要沖,在泉永德公路通車之前,是永春、德化、大田通往泉州的必經之地。古時,這里山路崎嶇,騾馬車輛不便駕駛,兩岸居民來往,最早靠的是木板架起來的便橋,但是貨物多的商人卻不敢從這里經過。歷代經過保護重修,東關橋在數百年間一直是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東關橋廊橋兩邊有供人休息的長條木凳,許多人喜歡坐在上面聊天。
據載,南宋年間,這座橋是敞天橋,後來,為防止雨水侵蝕橋板及供行人歇腳,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當地人在橋上建造20間木屋,屋架、椽角和兩篷,這些建築都是木隼結構。現存東關橋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復建,1929年進行過修建。雖然經過復建和修建,但橋依然較完整地保留著宋代橋梁的建築特點。
夏天,陽光和煦的近午,走近隱藏於深山中的東關橋廊橋內,一陣清涼之氣迎面而來。碧水朱橋橫跨,東關橋很獨特,說是廊橋,但非木拱,橋墩石築如舟;說是普通橋,但橋身全為木頭,有木廊、木檐、黑瓦。橋基採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生特實屬罕見。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❾ 永春美嶺中學和永春僑中哪個好
哎呀慘 我是廣東汕頭華僑中學的不是永春僑中 無法幫到你 ~sorry ~
❿ 永春橋中是不是永春華僑中學
是兩所學校合並 成了 永春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