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皮縣第一中學的師資力量
南皮一中現有教職工140人,專任教師104人,其中本科學歷95人,專科學歷9人,世轎教師回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7人,中學答一級教師46人。學校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較高、老中青相結合的雄厚的師資隊伍。教師們勤職敬業,學校學術氣氛濃厚,僅近三年間,南皮一中教師在市級以上的課堂教學交流、論文交流、教具製作、教案設計、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等學術活動中,共獲得教育教學成果近200項。散見配斗於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報刊雜志培返磨的論文300餘篇,為南皮一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給養。
2. 南皮縣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南皮縣第一中學,位於河北省南皮縣城西南2公里處的雙廟村,是河北省重點中學。 南皮縣第一中學佔地面積300畝,建築面積57000平方米。由教學區、教職工生活區、學生生活區、運動區、校辦工廠區等組成 。 南皮縣第一中學的前身慈恩學堂,始建於1904年,由中國清末重臣張之洞投資2萬余兩白銀興建而成 。1952年,更名為南皮中告掘學。1986年,更名為南皮縣第一中學 。 1978年,南皮縣第一中學被襪悄核定為河北省普通重運岩點中學。2004年,南皮縣第一中學加入「河北省示範性高中」 。
3. 南皮桂和中學15一1班成績
查詢方法:直截輸入地名和教育,就會出現當地的各種教育網,進入後,根據你所查考試的類型,一步步進入即可。一般省滾哪大通考的,在省級以下網上查,市通考的,在市級以下網上查,以次類推。
目前除高考查分全國基本都能在網上查到外,其它考試不一定都能查到(中考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幾的地方網能查),只有經濟較發達的能大豎查,有些經濟不發達的,官方教緩鍵育網都沒有(或空設的,正在建設中)。
4. 南皮縣第一中學升學率
環境還抄可以,在南皮襲來說是很不錯了,你要是和滄一中比當然不行,學校下的力氣不小,收效不是甚大,在普通班自己不努力是很難考上二本的,在哪都是多做題多問多總結,想學好就要對自己狠一些,尤其是頭腦不好的不快的,更要加倍努力,衫運十分的付出也許才會有一分的則脊收獲,事在人為,自己的事自己孫塌滲多負責,自己把握,別太依賴別人。希望你學業有成,也希望南中因為有你而驕傲。
5. 南皮振華中學怎麼樣,老師好嗎,學生多嗎,環境怎麼樣,有知道的請給介紹一下吧
不錯,如果你的孩子能夠自理生活了就可以送去,老師都挺好,學生不少專,環境一般,教學效果不錯屬,既然來學習就伍判不要考慮環境了,肯定不如賓館或者城市家庭的環境好,核橘物但是為了孩子能學習,吃點苦還改液是有必要的,清凈地方還是有利於求學的
6. 河北省南皮縣第一中學教師是什麼編制
你說的情況,現在在一中很多,編制屬於財政編制,也就是說工資待遇和所有的教師也派森完全一樣,晉級和晉升工資也是一塵察畝樣的,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退休以後走社會養老保險了,所有的教師隊伍以後可能都這樣了,南皮一中屬於縣政府的科局級單位是不錯的沒慧,,業務上屬於教育局指導,校長為正科級。
7.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都是幾品官啊要依據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都是正一品的政府官員。
1、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2、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子黻[fú],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賣賣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寬改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後視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封一等肅毅侯,謚號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3、張之洞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
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范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台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7)南皮第一中學教師名單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官吏的等級。始於魏晉。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時,每品各分正、從、第四品起,正、從又分上、下階,共三十等。唐、宋時文職同北魏,武職三品起分上、下階。隋、元、明、清時文武均同,留正、從品,無上、下階,共十八等。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經略大臣(通常由大學士兼任,因事特設,事罷即撤)、大學士銜總督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中巧逗事大臣
武職外官: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兵部尚書銜)、駐藏辦事大臣(兵部尚書銜)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九門提督)、內大臣
武職外官:駐防將軍、都統、提督、巡撫(加提督銜)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山東巡撫、駐藏辦事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例兼副都統銜)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盛京總管(副都統銜)
從二品:
文職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駐藏幫辦大臣(侍郎銜)、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冠軍使、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僉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文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六科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欽天監監正、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太醫院左右院判、國子監司業、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監察御史、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各部院七品筆帖式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巡鹽御史、巡江御史、巡茶御史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文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各部院九品筆帖式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