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甜甜考上哪個中學了
韓甜甜是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人,我跟她是一個地方的,她現在讀的是黑山第二初級中學,就是黑山二中。
㈡ 許昌市魏都中學(附小學)7年級有沒有寒假作業
每個小學放假,中學小學都會留寒假作業的。
㈢ 好像被五十中學七年級同學撓我癢癢呀
喜歡人家了吧??
㈣ 韓國topik的考試分初中高 每一級的二個等級只是考試的時候分數不一樣嗎 我是初學者
一二級是根據分數劃分的。考試的時候考四門,每門100分滿分,如果每門都過50分,平均分過版70就是二級;每門都過40,平權均分過50的話就是一級。
學習上沒什麼區別,多掌握些詞彙和語法更有利考試。。。一級挺容易過的,祝樓主順利過關。
㈤ 急求2007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初一決賽成績
我這有大連的,參考一下吧!!
2007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獲獎名單 初一年級
序號 考生姓名 所在學校 決賽成績 獲獎等級 指導教師
1 陳翌博 瑞格中學 141 國家一等 吳英賢
2 馬宇茗 師大附中 141 國家一等 劉文革
3 王力博 師大附中 140 國家一等 劉文革
4 梁詩雨 大連21中 139 國家一等 溫鐵峰
5 吳筱妍 師大附中 138.5 國家一等 劉文革
6 萬全 師大附中 138.5 國家一等 劉文革
7 章文 大連9中 138 國家一等 王晶
8 喬邦峻 師大附中 138 國家一等 劉文革
9 王 姝 大連44中 137.5 國家一等 蔡 蔚
10 田甜 西崗中學 137 國家一等 叢麗
11 陳延慈 西崗中學 137 國家一等 劉趙紅
12 張凱銘 育文學校 137 國家一等 孔博
13 賴坤耀 大連101中 137 國家一等 唐英姿
14 劉兆意 大連42中 137 國家一等 王晶
15 張明 瓦二中 137 國家一等 曲晶
16 常東東 師大附中 137 國家一等 劉文革
17 朱紅菲 沙實驗 137 國家一等 高健宏
18 韓金軒 海事附校 136.5 國家二等 賈俊傑
19 隋晨 瑞格中學 136.5 國家二等 王彩霞
20 丁子航 大連30中 136 國家二等 張晶梅
21 陶源 大連80中 136 國家二等 翟虹
22 郭殷 理工附校 136 國家二等 徐曉輝
23 張鵬鶴 開七中 136 國家二等 李明旭
24 於寒俏 開七中 136 國家二等 夏靈君
25 劉文菁 大連9中 135.5 國家二等 蔡淑琴
26 劉天晗 師大附中 135.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27 尹一凡 師大附中 135.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28 劉昱彤 師大附中 135.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29 王晨馨 大連9中 135 國家二等 蔡淑琴
30 王曼瑩 沙實驗 135 國家二等 高健宏
31 朱南希 雙語學校 135 國家二等 王曉迪
32 張益銘 大連34中 134.5 國家二等 姜美娜
33 王弼亮 理工附校 134.5 國家二等 趙岩
34 魏恆清 海事附校 134.5 國家二等 王岩
35 閻善文 中山實驗 134.5 國家二等 何丹平
36 靳佳茜 76中學 134 國家二等 高月
37 李嘉倫 開七中 134 國家二等 畢彩瑜
38 趙丹楓 嘉匯中學 134 國家二等 於泓
39 尚恆成 嘉匯中學 134 國家二等 李岩
40 張笑穎 瓦二中 134 國家二等 曲晶
41 董靜霏 師大附中 134 國家二等 劉文革
42 陳玥含 師大附中 134 國家二等 劉文革
43 黃子喬 理工附校 133.5 國家二等 趙傑
44 張雨晴 海事附校 133.5 國家二等 賈俊傑
45 張思 海事附校 133.5 國家二等 王岩
46 李效慈 大連9中 133.5 國家二等 王晶
47 肖雪 師大附中 133.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48 王笑非 師大附中 133.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49 鞠佳雯 師大附中 133.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50 路晨 大連34中 133 國家二等
51 范佳玉 76中學 133 國家二等 王世華
52 代芳 大連80中 133 國家二等 周麗
53 張馨日 理工附校 133 國家二等 姜偉
54 苗俊卿 理工附校 133 國家二等 趙岩
55 劉軼麟 大連39中 133 國家二等 張靜
56 龔人一 嘉匯中學 133 國家二等 於泓
57 都宇濱 師大附中 133 國家二等 劉文革
58 程雪怡 師大附中 133 國家二等 劉文革
59 劉文宇 大連4中 133 國家二等 楊林林
60 姜婧 大連79中 133 國家二等 於清慧
61 徐兆寧 理工附校 132.5 國家二等 趙傑
62 張馨元 理工附校 132.5 國家二等 姜偉
63 傅晨 海事附校 132.5 國家二等 賈俊傑
64 許可心 師大附中 132.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65 徐邁 師大附中 132.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66 盧筱汀 沙實驗 132.5 國家二等 高健宏
67 潘少杭 76中學 132 國家二等 馮淑娟
68 趙艷秋 76中學 132 國家二等 高月
69 管晨羽 育文學校 132 國家二等 孫華
70 張涵禹 開七中 132 國家二等 李明旭
71 李瑋璐 開七中 132 國家二等 畢彩瑜
72 喬琦 大連39中 132 國家二等 江鳳娟
73 都昱良 大連4中 132 國家二等 楊林林
74 金顯昊 大連37中 131.5 國家二等 楊秋菊
75 曹璇 大連34中 131.5 國家二等 王言華
76 臧瑛華 育文學校 131.5 國家二等 宮曉琳
77 張騰予 育文學校 131.5 國家二等 宮曉琳
78 鄭景達 海事附校 131.5 國家二等 賈俊傑
79 秦越陽 大連9中 131.5 國家二等 王晶
80 張浩林 大連9中 131.5 國家二等 謝桂英
81 於熙源 師大附中 131.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82 程嘉翌 師大附中 131.5 國家二等 劉文革
83 聶小涵 76中學 131 國家二等 高月
84 許晨 育文學校 131 國家二等 孔博
85 宮遠馨 理工附校 131 國家二等 姜翠梅
86 韓雅傑 理工附校 131 國家二等 徐曉輝
87 易筱涵 大連9中 131 國家二等 王晶
88 初文琦 沙實驗 131 國家二等 高健宏
89 吳睿 76中學 130.5 國家三等 劉越
90 史若辰 海事附校 130.5 國家三等 王岩
91 丁溪鋒 海事附校 130.5 國家三等 王岩
92 范賢雋 大連101中 130.5 國家三等 趙鴻
93 杜瑤 開二中 130.5 國家三等 程樂
94 王英智 大連9中 130.5 國家三等 謝桂英
95 王雪瑩 大連9中 130.5 國家三等 王晶
96 呂晨瑤 嘉匯中學 130.5 國家三等 李岩
97 李明陽 格致中學 130.5 國家三等 於海文
98 鄭涵文 大連21中 130.5 國家三等 溫鐵峰
99 郭斯栩 大連79中 130.5 國家三等 張昕
100 計鵬月 大連34中 130 國家三等 王言華
101 殷實 大連80中 130 國家三等 王丹陽
102 田思雨 大連80中 130 國家三等 王丹陽
103 趙穎 育文學校 130 國家三等 宮曉琳
104 劉昀飛 育文學校 130 國家三等 孫華
105 姜光澤 育文學校 130 國家三等 孫華
106 焦思雨 育文學校 130 國家三等 孫華
107 王然 理工附校 130 國家三等 姜翠梅
108 張嫄婷 海事附校 130 國家三等 王岩
109 王邵筠 海事附校 130 國家三等 賈俊傑
110 張安琪 開七中 130 國家三等 李明旭
111 梁宇晴 大連44中 130 國家三等 蔡 蔚
112 安瑞雯 大連44中 130 國家三等 蔡 蔚
113 劉博洋 中山實驗 130 國家三等 孫桂芬
114 馬筱涵 瓦一中 130 國家三等 王麗芳
115 張家誠 大連21中 130 國家三等 尹麗萍
116 李曌 大連79中 130 國家三等 張昕
117 南宇 大連79中 130 國家三等 王秀春
118 韓琦 理工附校 129.5 國家三等 趙岩
119 張溶倩 開七中 129.5 國家三等 李明旭
120 丁卓楠 開七中 129.5 國家三等 李明旭
121 李文琦 大連39中 129.5 國家三等 張靜
122 李蕾 大連39中 129.5 國家三等 李岩梅
123 李笑竹 中山實驗 129.5 國家三等 何丹平
124 嚴毓棋 沙實驗 129.5 國家三等 高健宏
125 任俊琦 開七中 129 國家三等 畢彩喻
126 李明欣 開七中 129 國家三等 畢彩喻
127 康凱 大連34中 129 國家三等 陳娟
128 朴敏序 大連6中 129 國家三等 劉新穎
129 劉鑄鋒 鑒開中學 129 國家三等 閻藝斌
130 王茜 鑒開中學 129 國家三等 閻曉玉
131 於潤澤 育文學校 129 國家三等 孫華
132 何佳璐 育文學校 129 國家三等 陳晨
133 廖可 育文學校 129 國家三等 陳晨
134 伊琳 育文學校 129 國家三等 孔博
135 鄒運佳 育文學校 129 國家三等 孫華
136 韓玥 育文學校 129 國家三等 宮曉琳
137 安佰龍 海事附校 129 國家三等 王岩
138 王舒婷 海事附校 129 國家三等 賈俊傑
139 唐佳寧 大連101中 129 國家三等 趙鴻
140 周煒雯 開七中 129 國家三等 李明旭
141 徐琳 大連9中 129 國家三等 王晶
142 李玲麗 大連9中 129 國家三等 王晶
143 高天旭 大連9中 129 國家三等 蔡淑琴
144 劉朔東 大連44中 129 國家三等 蔡 蔚
145 李正瀚 瑞格中學 129 國家三等 王彩霞
146 宋宛芝 瓦一中 129 國家三等 李慧清
147 程茜 瓦一中 129 國家三等 王麗芳
148 金子程 大連34中 128.5 國家三等 張穎
149 鄭夢荻 大連34中 128.5 國家三等 竇暉
150 楊玉 育文學校 128.5 國家三等 宮曉琳
151 於家琦 理工附校 128.5 國家三等 趙傑
152 王一凡 理工附校 128.5 國家三等 姜偉
153 於雋怡 理工附校 128.5 國家三等 姜翠梅
154 張慶實 理工附校 128.5 國家三等 姜偉
155 劉佳寧 理工附校 128.5 國家三等 徐曉輝
156 劉鴻林 大連9中 128.5 國家三等 謝桂英
157 於越 大連9中 128.5 國家三等 鄧德洋
158 孫靜怡 大連9中 128.5 國家三等 王晶
159 李明珊 嘉匯中學 128.5 國家三等 李岩
160 平笑印 嘉匯中學 128.5 國家三等 楊宏偉
161 屈子正 格致中學 128.5 國家三等 王耀軍
162 夏瑞 師大附中 128.5 國家三等 劉文革
163 喬嘉雯 西崗中學 128 國家三等 劉趙紅
164 蔣瑩 76中學 128 國家三等 關麗林
165 楊洋 77中學 128 國家三等 尹利幫
166 尚德松 海事附校 128 國家三等 王岩
167 蘇楠 開七中 128 國家三等 李明旭
168 沈鈞 開七中 128 國家三等 孫常青
169 顧鈺聞 大連9中 128 國家三等 鄧德洋
170 王經涵 大連9中 128 國家三等 王晶
171 王念超 大連44中 128 國家三等 蔡 蔚
172 李欣達 大連44中 128 國家三等 蔡 蔚
173 孫心怡 大連44中 128 國家三等 蔡 蔚
174 呂天翔 中山實驗 128 國家三等 何丹平
175 原天樞 瓦4中 128 國家三等 王梅
176 王思睿 格致中學 128 國家三等 丁錦華
177 劉連 沙實驗 128 國家三等 高健宏
178 林之韻 雙語學校 128 國家三等 王曉迪
179 於子津 大連4中 128 國家三等 楊林林
180 王抒揚 大連79中 128 國家三等 韓冰
2007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獲獎名單 初二年級
序號 考生姓名 所在學校 決賽成績 獲獎等級 指導教師
1 王賀明 大連37中 146 國家一等 張 紅
2 具泛謀 西崗中學 144 國家一等 蘇宏芸
3 愈文琦 理工附校 144 國家一等 李艷梅
4 姜一君 海事附校 144 國家一等 王 怡
5 吳驍原 大連9中 144 國家一等 國 飛
6 於煥永 格致學校 144 國家一等 梁江軍
7 田晨煒 瓦4中 144 國家一等 聶 力
8 車雨鴻 76中學 143.5 國家一等 張 燕
9 李佳蓓 匯文中學 143.5 國家一等 王雲苓
10 閻瑋 理工附校 143.5 國家一等 尤 磊
11 湯雲曄 開七中 143.5 國家一等 臧賀影
12 劉爽 瓦25中 143.5 國家一等 崔秀蓮
13 王旭傑 76中學 143 國家二等 程 馨
14 劉玲希 理工附校 143 國家二等 王 巍
15 蘇旭厚 嘉匯中學 143 國家二等 齊婷婷
16 齊雨佳 師大附中 143 國家二等 阿其拉圖
17 鮑薪茹 瓦一中 143 國家二等 高 輝
18 於佳 瓦一中 143 國家二等 高 輝
19 王梓涵 76中學 142 國家二等 張 燕
20 劉洋 育文學校 142 國家二等 李中月
21 劉溱 匯文中學 142 國家二等 隋如敏
22 劉鈺瑩 理工附校 142 國家二等 李艷梅
23 韓潤澤 海事附校 142 國家二等 陳媛媛
24 何宇婕 海事附校 142 國家二等 陳媛媛
25 張昊天 開七中 142 國家二等 付春穎
26 王檬 開七中 142 國家二等 臧賀影
27 戚彧 嘉匯中學 142 國家二等 郭 玉
28 徐佳汝 格致學校 142 國家二等 喬 棠
29 潘曉琳 師大附中 142 國家二等 高 月
30 宇璐 瓦4中 142 國家二等 聶 力
31 孫怡筱 76中學 141.5 國家二等 程 馨
32 劉宗林 育文學校 141.5 國家二等 孫毓嬌
33 於欣民 開六中 141.5 國家二等 付明彬
34 李若愚 大連44中 141.5 國家二等 徐淑珍
35 韓沖 瑞格中學 141.5 國家二等 馬 志
36 蔡嘉懿 師大附中 141.5 國家二等 阿其拉圖
37 石玥 西崗中學 141 國家二等 蘇宏芸
38 郝贇 育文學校 141 國家二等 孔 丹
39 高穎婷 育文學校 141 國家二等 苗曉輝
40 宋澤熙 理工附校 141 國家二等 王巍
41 王帝 理工附校 141 國家二等 劉萍
42 於健楠 理工附校 141 國家二等 李艷梅
43 王倩 112中學 141 國家二等 李靜
44 張恩田 122中學 141 國家二等 李紅日
45 宿柔嘉 開二中 141 國家二等 孫艷秀
46 李子玉 開七中 141 國家二等 張慧
47 白思雪 開七中 141 國家二等 張慧
48 閆晗 開七中 141 國家二等 張慧
49 李瑞豐 大連9中 141 國家二等 岳文
50 董喆 大連9中 141 國家二等 李超
51 李揚 中山實驗 141 國家二等 崔靜
52 蔣昶 嘉匯中學 141 國家二等 齊婷婷
53 許倬 嘉匯中學 141 國家二等 郭玉
54 吳夢淼 瑞格中學 141 國家二等 馬志
55 王曉天 格致學校 141 國家二等 許岩
56 劉一鳴 格致學校 141 國家二等 許岩
57 胡慧中 師大附中 141 國家二等 阿其拉圖
58 高永睿 雙語學校 141 國家二等 智紅岩
59 曲鵬 瓦一中 141 國家二等 邵紅
60 蔣卓芮 大連37中 140.5 國家二等 李永佳
61 吳翰同 大連37中 140.5 國家二等 李永佳
62 李明昊 理工附校 140.5 國家二等 劉萍
63 王悅洋 大連101中 140.5 國家二等 宮秀麗
64 王厲 師大附中 140.5 國家二等 高月
65 趙文迪 大連79中 140.5 國家二等 王衛東
66 慕鵬飛 大連34中 140 國家三等 韓秀麗
67 夏元勛 西崗中學 140 國家三等 薛燕
68 胡潤娓 大連37中 140 國家三等 李永佳
69 劉俊男 76中學 140 國家三等 柳惠榮
70 林雨鑫 育文學校 140 國家三等 孫毓嬌
71 李佳欣 育文學校 140 國家三等 苗曉輝
72 武志中 理工附校 140 國家三等 李艷梅
73 辛宗浩 理工附校 140 國家三等 王巍
74 黃曉藝 理工附校 140 國家三等 李艷梅
75 王程 大連101中 140 國家三等 侯迎傑
76 李沛汐 開七中 140 國家三等 付春穎
77 閆心怡 開七中 140 國家三等 付春穎
78 荊玉婷 中山實驗 140 國家三等 崔靜
79 郭鑫 嘉匯中學 140 國家三等 齊婷婷
80 任晴 嘉匯中學 140 國家三等 張磊
81 孟繁宇 嘉匯中學 140 國家三等 張磊
82 包蕊 瑞格中學 140 國家三等 范會芝
83 喬子歡 格致學校 140 國家三等 喬棠
84 常鑫 格致學校 140 國家三等 梁江軍
85 郭杉 格致學校 140 國家三等 梁江軍
86 叢琳 師大附中 140 國家三等 劉喆
87 孫瑞 師大附中 140 國家三等 阿其拉圖
88 高雅 大連79中 140 國家三等 徐靜
89 李獻豐 瓦一中 140 國家三等 邵紅
90 於迪 瓦六中 140 國家三等 肖景東
91 吳欣怡 西崗中學 139.5 國家三等 薛燕
92 初放 大連80中 139.5 國家三等 邵偉
93 朱鑰璇 育文學校 139.5 國家三等 苗曉輝
94 徐景行 育文學校 139.5 國家三等 苗曉輝
95 王雁昕 理工附校 139.5 國家三等 劉萍
96 江亦 理工附校 139.5 國家三等 李艷梅
97 丁道文 理工附校 139.5 國家三等 劉萍
98 王璐 開二中 139.5 國家三等 鄒曉麗
99 李思宇 開七中 139.5 國家三等 尹麗晶
100 於書源 格致學校 139.5 國家三等 許岩
101 李嘉哲 瓦一中 139.5 國家三等 高輝
102 倪弘陽 瓦4中 139.5 國家三等 彭洪玲
103 葛洋 瓦4中 139.5 國家三等 彭洪玲
104 唐曉旭 西崗中學 139 國家三等 蘇宏芸
105 馬婕 76中學 139 國家三等 齊宏英
106 孫鈺辰 76中學 139 國家三等 張燕
107 黃安格 大連80中 139 國家三等 邵偉
108 潘瑩 鑒開中學 139 國家三等 楊令軍
109 劉少博 育文學校 139 國家三等 孔丹
110 王思遠 育文學校 139 國家三等 劉鮮慧
111 朱弘 匯文中學 139 國家三等 王雲苓
112 白金澤 理工附校 139 國家三等 李艷梅
113 胡婧蟬 理工附校 139 國家三等 李艷梅
114 紀旭 理工附校 139 國家三等 尤磊
115 趙宇 理工附校 139 國家三等 李艷梅
116 盛速 海事附校 139 國家三等 王怡
117 邵天宇 大連109中 139 國家三等 於燕
118 於垂雄 開七中 139 國家三等 張慧
119 王寧 開七中 139 國家三等 尹麗晶
120 婁夢琦 大連9中 139 國家三等 岳文
121 徐姣 嘉匯中學 139 國家三等 郭玉
122 周易博 大連47中 139 國家三等 邢麗
123 劉心宜 格致學校 139 國家三等 喬棠
124 侯靜遠 格致學校 139 國家三等 梁江軍
125 張玉麟 師大附中 139 國家三等 阿其拉圖
126 庄力 師大附中 139 國家三等 阿其拉圖
127 方涵 師大附中 139 國家三等 阿其拉圖
128 鍾程 大連79中 139 國家三等 王衛東
129 趙天琦 瓦4中 139 國家三等 彭洪玲
2007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獲獎名單 初三年級
序號 考生姓名 所在學校 決賽成績 獲獎等級 指導教師
1 張嘉偉 理工附校 140 國家一等 王桂春
2 紀美惠 開六中 140 國家一等 王向紅
3 丁曉萌 大連39中 140 國家一等 宋兆榮
4 李志瑛 開七中 139 國家一等 徐春娟
5 劉月悅 大連9中 139 國家一等 孫冰
6 金瑋華 師大附中 139 國家一等 蔡春燕
7 藏曉鳳 大連34中 138 國家一等 諸葛宇飛
8 曾馨玥 理工附校 138 國家一等 武桂玉
9 王海強 海事附校 138 國家一等 王雪雁
10 孫川 開三中 138 國家一等 那秀峰
11 潘靈悅 開七中 138 國家一等 李偉
12 郎松 大連9中 138 國家一等 徐敏
13 李雪瑩 育文學校 137 國家二等 趙衍真
14 朱虹潔 海事附校 137 國家二等 王雪雁
15 林溪 海事附校 137 國家二等 王雪雁
16 白明儒 海事附校 137 國家二等 王雪雁
17 曲 嘯 開七中 137 國家二等 徐春娟
18 許嘉玲 開七中 137 國家二等 楊洋
19 任貝蕾 大連9中 137 國家二等 徐敏
20 徐晗 大連44中 137 國家二等 孔令煒
21 張艾萌 大連44中 137 國家二等 楊穎
22 馬田 師大附中 137 國家二等 蔡春燕
23 支曉 西崗中學 136 國家二等 何臻
24 阮航 育文學校 136 國家二等 高雲
25 楊奕 大連楓葉 136 國家二等 趙雪松、王香緒
26 宗雪舟 理工附校 136 國家二等 姚波
27 李函橋 海事附校 136 國家二等 王雪雁
28 蔡舒放 開七中 136 國家二等 楊洋
29 常今 大連9中 136 國家二等 龐曉莉
30 朱欣然 大連9中 136 國家二等 徐敏
31 單瑋瓊 嘉匯中學 136 國家二等 曲琳
32 李涵 格致中學 136 國家二等 曹紅
33 孫美智 育文學校 135 國家二等 趙衍真
34 張東宇 育文學校 135 國家二等 劉雅文
35 於心瑞 理工附校 135 國家二等 姚波
36 王曉宇 理工附校 135 國家二等 王桂春
37 高嗣慧 理工附校 135 國家二等 王桂春
38 車一豐 海事附校 135 國家二等 王雪雁
39 丁兆宇 大連市101中 135 國家二等 呂宗潔
40 王元 開六中 135 國家二等 陳輝
41 崔明良 開七中 135 國家二等 蘇惠娟
42 裴君陶 開七中 135 國家二等 楊洋
43 陳雨欣 大連9中 135 國家二等 龐曉莉
44 張博宇 中山實驗 135 國家二等 姜秀平
45 崔馨 嘉匯中學 135 國家二等 董萍
46 楊宇彤 大連44中 135 國家二等 孔令煒
47 王歡鵬 大連44中 135 國家二等 孔令煒
48 許蕾 瓦一中 135 國家二等 劉春梅
49 孫國翔 瓦五中 135 國家二等 胡光烜
50 沈永鑫 瓦五中 135 國家二等 胡光烜
51 孫夢 格致中學 135 國家二等 劉冬梅
52 張明慧 師大附中 135 國家二等 蔡春燕
53 王曦 師大附中 135 國家二等 王欣欣
54 管孟文 沙區實驗 135 國家二等 李梅
55 李亞雯 大連79中 135 國家二等 張彬
56 周朋林 西崗中學 134 國家三等 李文
57 高乾育 理工附校 134 國家三等 武桂玉
58 寧晨辰 海事附校 134 國家三等 張樂
59 閻善為 122中學 134 國家三等 白春芬
60 吳一凡 開七中 134 國家三等 徐春娟
61 王曉彤 開七中 134 國家三等 李偉
62 高瓊 開七中 134 國家三等 李偉
63 叢 郁 開七中 134 國家三等 蘇惠娟
64 郭曉蕾 大連9中 134 國家三等 孫冰
65 陳昕昶 大連9中 134 國家三等 孫冰
66 騰躍 大連9中 134 國家三等 徐敏
67 鍾若曦 嘉匯中學 134 國家三等 曲琳
68 何鑫 大連44中 134 國家三等 孔令煒
69 秦夢怡 大連44中 134 國家三等 楊穎
70 馬藝閣 瓦4中 134 國家三等 段志新
71 秦菱徽 大連47中 134 國家三等 王天翠
72 許倩怡 師大附中 134 國家三等 王欣欣
73 趙珺 沙區實驗 134 國家三等 李梅
74 謝璐珈 沙區實驗 134 國家三等 王麗琴
75 張川 大連21中 134 國家三等 韓真
76 陳佳琪 大連37中 133 國家三等 孫靜
77 薛屹楠 大連37中 133 國家三等 孫靜
78 王菡 大連37中 133 國家三等 孫靜
79 吳迪 大連34中 133 國家三等 諸葛宇飛
80 朱洺嶔 育文學校 133 國家三等 劉雅文
81 盛超 育文學校 133 國家三等 劉雅文
82 鄭佟書 育文學校 133 國家三等 趙衍真
83 汪小涵 育文學校 133 國家三等 趙衍真
84 宋秉川 育文學校 133 國家三等 高媛
85 王婧婷 理工附校 133 國家三等 武桂玉
86 林敏慧 理工附校 133 國家三等 姚波
87 王曉騰 海事附校 133 國家三等 張樂
88 宿莽 海事附校 133 國家三等 王雪雁
89 辛元慧 海事附校 133 國家三等 王雪雁
90 李 陽 開13中 133 國家三等 趙 煒
91 汪艷君 開九中 133 國家三等 周海燕
92 遲 銳 開七中 133 國家三等 蘇惠娟
93 戰 毅 開七中 133 國家三等 徐春娟
94 高岳 大連9中 133 國家三等 孫冰
95 吳迪 大連9中 133 國家三等 龐曉莉
96 黃智偉 大連39中 133 國家三等 姜英佳
97 朱賀 中山實驗 133 國家三等 姜秀平
98 佀榮天 中山實驗 133 國家三等 姜秀平
99 金美靈 嘉匯中學 133 國家三等 董萍
100 石田依 瑞格中學 133 國家三等 劉宏
101 關雯曦 大連44中 133 國家三等 孔令煒
102 李墨文 大連44中 133 國家三等 孔令煒
103 李季 瓦4中 133 國家三等 姚曉紅
104 李雪 瓦4中 133 國家三等 姚曉紅
105 王雁雯 師大附中 133 國家三等 王欣欣
106 魚雁容 師大附中 133 國家三等 王欣欣
107 徐天昊 師大附中 133 國家三等 蔡春燕
108 韓丁 師大附中 133 國家三等 王欣欣
109 呂炬燁 沙區實驗 133 國家三等 李梅
110 邢福臨 瓦4中 133 國家三等 姚曉紅
111 余昌騏 雙語學校 133 國家三等 王瑛
㈥ 七年級上冊期末試題
歷史復習題
一、選擇題
1.迄今為止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人類是()
A.元謀人 B藍田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
2.被尊奉為華夏之祖的是( )
A.炎帝於黃帝 B黃帝與蚩尤 C蚩尤與炎帝 D蚩尤與神農氏
3.「家天下」的意思是( )
A 按血統組成一個部落 B把天下大事看的比家事還重要
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D天下人為一家
4.周文王注意用人,他重用有才乾的人是( )
A 姜尚 B 微子 C伊尹 D比干
5.春秋時期,在齊國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的改革家是( )
A 夫差 B 孫武 C管仲 D吳起
6.城濮之戰確立了( )
A 齊桓公的霸業 B 秦穆公的霸業 C晉文公的霸業 D楚莊王的霸業
7.春秋時期,諸侯國不斷進行爭霸戰爭的主要目的是( )
A 為了統一周王朝 B 為了爭奪周王室的權力
C 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 D為了排除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
8.「戰國七雄」中,地處山東半島大國是( )
A燕國 B 韓國 C楚國 D齊國
9.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商鞅變法內容的是( )
A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 B 推行縣制 C獎勵耕戰 D改革軍制
10.都江堰的修建造福於( )
A 江中平原 B 黃河下游平原 C 成都平原 D關中平原
1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反映了老子的( )
A 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B 消極厭世的思想 C迷信的思想 D樂觀的生活態度
12.下列思想學說中,有孟子提出的是( )
A 「哀民生之多艱」 B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C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 「兼愛」、「非攻」
13.下列屬於法家韓非子的主張是( )
A 事物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B 減輕賦稅,實行「仁政」
C 反對不義戰爭,人們要互助互愛 D 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14.下列各項不屬於孔子教育成就的是( )
A 開創私人辦學的風氣 B 注意「因材施教」
C 要求學生謙虛好學 D強調創造性學習
1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說明了屈原( )
A 對楚國人民的真摯感情 B 對趙國人民的真摯感情
C 對秦國人民的真摯感情 D對齊國人民的真摯感情
16.有一種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記載了商朝的史事,這種文字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隸書
17.郡縣制度在我國長期沿用下來,郡縣制度在全國推廣最早始於( )
A 商鞅變法時 B 西周實行分封制時 C 吳起變法時 D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時
18.秦統一後,通令全國使用的貨幣是( )
A 刀幣 B 圓形方孔錢 C 鏟幣 D 蟻鼻錢
19.秦朝修築長城的目的是( )
A 征伐百越 B 展示中國人民的智慧 C 抵禦匈奴 D 傳遞消息
20.下列關於秦朝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我國第一個國家 B 我國第一個封建國家
C 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D 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21.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開始於( )
A 秦始皇時 B 西漢高祖時 C 西漢武帝時 D 東漢光武帝時
22.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令分子第以地,侯之!」於是上從其計。文中「上從其計」的目的是( )
A 增加稅收 B削弱王國勢力 C 恩澤貴族 D 加強王國的勢力
23.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者是( )
A 陸賈 B 主父偃 C 緹縈 D 董仲舒
24.漢武帝為推行儒學教育,創辦了我國古代最高學府( )
A 國學 B 大學 C 太學 D 私塾
25.西漢時人們所稱的「西域」是指( )
A 河北走廊地區 B 河套地區 C 新疆地區 D 歐洲
26.漢武帝派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向西域傳播文化 B 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C 尋找寶物 D 幫助西域擺脫匈奴控制
27.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統治是在( )
A 公元前202年 B 公元前119年 C 公元前60年 D 公元73年
28.東漢時,杜詩發明了水排,其用途是( )
A 灌溉 B 冶鐵 C 播種 D 抗洪
29.蔡倫改進造紙術,主要改進了( )
A 造紙工具 B 造紙程序 C 造紙原料 D 造紙工藝
30.華佗的主要醫學貢獻有( )
①製成「麻沸散」 ②著《神農本草經》 ③創制一套醫療體操 ④擅長治傳染病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31.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毒」面不改色,主要得益於( )
A 扁鵲的「四診法」 B 華佗的「麻沸散」
C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D 酒精的麻醉作用
32.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 )
A 巨鹿之戰 B 赤壁之戰 C 長平之戰 D 官渡之戰
33.赤壁之戰對歷史的主要影響是( )
A 曹操完全統一了北方 B 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C 西晉統一中國 D 消除軍閥割據局面
34.杜甫詩:「三顧頻煩天下事,兩朝開濟老臣心。」只是對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的贊譽( )
A 劉備 B 關羽 C 孫權 D 諸葛亮
35.三國時期,控制今北京地區的是( )
A 魏國 B 蜀國 C 吳國 D 羌胡
36.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經濟得以迅速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生產工具先進 B 南方自然條件好
C 南方統治者施行仁政 D 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勞動力和生產技術
37.不屬於北方民族大融合主要原因的是(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佛教的盛行
C 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D 各族人民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頻繁接觸
38.北魏遷都洛陽的主要目的是( )
A 接受漢族文化,加強控制中原 B 解決都城水源
C 被北方少數民族打敗 D 解決北方糧食不足
39.數學家祖沖之的突出貢獻是( )
A 最早提出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B 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字
C 最早寫成數學論文集
D 最早計算圓周率
40.我國傑出的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 )
A 書仙 B 書王 C 書聖 D 書祖
41.顧愷之的代表作有( )
①《女史箴圖》 ②《龍門二十品》 ③《洛神賦圖》 ④《採桑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2.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發展時期是( )
A 兩漢 B 魏晉南北朝 C 春秋戰國 D 隋唐
43.隋唐大運河開鑿的重大意義在於( )
A 滿足了煬帝有江南的慾望 B 實現了南水北調
C 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D 便於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
44.把國君比作「舟」,人民比作「水」,強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45.唐太宗統治時期,先後進諫200多次的名臣是( )
A 房玄齡 B 長孫無忌 C 杜如晦 D 魏徽
46.唐朝人在長安的「市」里能夠見到的景象是( )
A 皇帝接受百官朝賀 B 外國人購買絲綢 C 學子挑燈夜讀 D 將軍訓練士兵
47.吐蕃是我國今天哪一個民族的祖先( )
A 回族 B 蒙古族 C 藏族 D 納西族
48.唐朝貞觀年間,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傑出的使者是( )
A 兆衡 B 鑒真 C 甘英 D 玄奘
49.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是( )
A 盧溝橋 B 金水橋 C 玉帶橋 D 趙州橋
50.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聖經》 B 《金剛經》 C 《詩經》 D 《古蘭經》
51.被稱為「詩仙」的唐朝詩人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柳宗元
52.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位於今天的( )
A 甘肅省 B 青海省 C 陝西省 D 山西省
53.北宋都城東京,就是今天的( )
A開封 B 西安 C 洛陽 D 北京
54.下列橫線兩端沒有聯系的一項是( )
A 契丹政權—耶律阿保機 B 契丹—遼 C西夏政權—李元昊 D 檀淵之盟—西夏
55建立金政權的少數民族是( )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黨項族 D 突厥族
56.南宋都城臨安是今天的( )
A 杭州 B 蘇州 C 寧波 D 南京
57.北京正式建為都城開始於( )
A 西周 B 遼代 C 金 D 南宋
58.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 ( )
A 隋朝時期 B 唐朝時期 C 北宋時期 D 南宋時期
59.「瓷都」指的是( )
A 定窯 B 鈞窯 C 景德鎮 D 東京
60.兩宋政府在港口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 )
A 布政使司 B 彭湖巡檢司 C 知州 D 市舶司
61.北宋時,東京等城市出現娛樂場所「瓦子」的主要原因是( )
A 農業的發展 B 商品經濟繁榮 C 手工業進步 D 統治者享樂的需要
62.西藏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域是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63.元朝時,管轄澎湖列島和台灣的機構是( )
A 台灣省 B 台灣府 C 布政使司 D 彭湖巡檢司
64.在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
A 苗族 B 白族 C 回族 D 彝族
65.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 )
A 畢升 B 郭守敬 C 沈括 D 王楨
66.我國歷史上最早把指南針應用於航海是在( )
A 隋唐時期 B 北宋時期 C 南宋時期 D 元朝時期
67.宋代傑出的文學成就是( )
A 詞 B 詩 C 小說 D 散文
68.要查找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的執政事跡,應選擇下列哪部著作( )
A 《史記》 B 《齊民要術》 C 《千金方》 D 《資治通鑒》
69.八股取士開始於(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70.中國歷史上創設和廢除丞相制度的朝代,分別是( )
A 西漢 唐朝 B 東漢 唐朝 C 秦朝 元朝 D 秦朝 明朝
7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 )
A 西歐 B 東歐 C 西非 D 非洲東海岸
72.「開辟荊榛,千秋功業;驅逐荷虜,一代英雄。」詩中贊揚的「一代英雄」是( )
A 鄭成功 B 施琅 C 康熙帝 D 林則徐
73.1685年、1686年兩次組織清軍在雅克薩抗擊沙俄侵略軍的是( )
A 順治帝 B 康熙帝 C 乾隆帝 D 雍正帝
74.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的是( )
A 中俄北段邊界 B 中俄南段邊界 C 中俄東段邊界 D 中俄西段邊界
75.台灣府的設置,開始於( )
A 三國時 B 南宋時 C 明朝時 D 清朝初年
76.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採取的措施是( )
①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 ②設置駐藏大臣 ③設置伊犁將軍 ④設立台灣府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7.下列著作中,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 )
A 《本草綱目》 B 《天工開物》 C 《農政全書》 D 《徐霞客游記》
78.「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科技工藝網路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該書是( )
A 《本草綱目》 B 《天工開物》 C 《農政全書》 D 《徐霞客游記》
二、填空
1.在( )流域和( )流域,原是農耕很早就出現了。從事農耕生產的( )居住在村落里。
2.禹死後,他的兒子( )取得了王位。從此,( )製取代了禪讓制「( )」的局面開始。
3.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有( )、( )、( )、( )、( )、( )、( ),史稱「( )」。
4.( )時期的孔子是( 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它還是大( )家。他的言論由弟子整理成《 》一書。
5.戰國時期,扁鵲是當時民間最有名的醫生,他採用( )、( )、( )和( )的「四診法」為人診病。
6.秦長城西起( )、東到( )。
7.( )著的《史記》是我夠第一部( )。
8.(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9.《 》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它是北朝的農學家( )所著。
10.唐朝時期先後出現了「 」、「 」比較清明的封建統治時期。
11.七世紀初,吐蕃首領( )統一了青藏高原,唐太宗時把( )嫁給了他。
12.唐玄宗時,中國名僧( )東渡日本,它設計創建的( ),日本人民視為藝術明珠。
13.( )是唐朝傑出的醫學家,他的醫學巨著《 》,對我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4.( )建立了宋朝,定豆( ),史稱北宋,他就是( )。
15.元朝政府在中央設( ),總理全國政務,在地方設( )執掌地方政務。這就是行省制度。
16.《資治通鑒》是一部( )體的通史巨著。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C
A
D
B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C
D
C
B
B
A
二、判斷題(本大題4小題,共4分)
21、×22、√23、√24、×
三、列舉題(本大題2小題,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辭),河南安陽出土(甲骨文記錄的內容非常廣泛,是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材料,也標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文物二:三星堆青銅立人像,廣漢三星堆出土(反映與商朝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三星堆」文化)。文物三:戰國編鍾(曾侯乙編鍾),湖北隨州出土(體現出我國古代工匠的高操技藝,也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
26、(4分)《離騷》:屈原,是研究戰國時期詩歌發展的重要材料(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
《史記》:司馬遷,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2小題,共20分)
27、(10分)1)秦始皇焚書坑儒。(1分)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議。(2分)2)「百家爭鳴」(1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急待解決,各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並互相爭論。(2分)3)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2分)不同點: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學說的讀書人。(1分)4)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促進了漢代教育的發展。(1分)
28、(10分)1)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亞⑤歐洲(4分)2)張騫(1分)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2分)從此,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新疆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4)正是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西域各國與西漢的聯系,漢朝與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西域各國也紛紛歸附漢朝。(2分)
五、問答題(本大題2小題,共26分)
29、(14分)答: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 。(5分)2)奴隸主貴族(階級)(2分)3)(列出兩條變法內容即可)(4分)4)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3分)
30、(12分)答:1)「江南」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等地)(1分)2)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等(2分)3)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等(3分)4)如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開墾為良田;農業技術發展;小麥種植推廣到江南等(列出兩條即可)(4分)5)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2分)
參考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17.1636年,( )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 )。
18.為加強皇權,雍正皇帝設立( 軍機處 )。( )年間,正式廢除了( )會議制。
19.1561年,抗倭名將( )率領軍隊在浙江台州九戰九捷,平息了浙東的倭寇。
20.清朝入關後,( )帝在北京接見五世達賴,並賜封其為「」。
㈦ 虎山路初中七年級新生分班具體名單表
我要看虎山路初中七年級新生分班具體名單表
㈧ 初中各科滿分是多少
一般地區: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各100分。總分760。
廣州地區:語150,數150,英135+15(那15分是口語分),政100,物100,化100,體育60,總分 810。
成都地區:語數外各150,共450; 物理 A卷100/2 + B卷20 =70; 化學100/2=50 (物化都要摺合分數,這當中還包括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給10分,再摺合到總分中)。
體育50(坐位體前屈15+ 立定跳遠20+ 長跑15); 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各20分(100分卷考上80就是20了,往後就只有16,12,8三個分數段),共計:700
江西地區:語文、數學、英語120;物理、化學100;政治70、歷史50(一堂考試),體育30(9分是平時表現,其他是當時的考試成績)。
(8)韓塘中學七年級成績擴展閱讀:
初中的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歷史。其中物理初二開始學、化學初三開始學。
初一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
初二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
初三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思想品德、體育、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