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泊頭市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泊頭市第一中學 ,是河北省的普通中學,是 「 河北省示範高中 」 、 「 河北省文明專單位 」屬 、 「 河北省園林式單位 」 、 「 河北省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 」 。前身為冀中區第三中學,誕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為適應革命需要而創辦的幹部學校,幾經搬遷,1954年落址泊頭。
注冊資本:2375萬人民幣
2. 能否說一下泊頭市第一中學啊
泊頭市第一中學始建於抗日戰爭時期。
1941年為晉察冀邊區的第八中學和第九中學。
1946年9月,八中和九中合並成立了冀中區第三中學,地點在河間北魏村。
1948年3月遷至河間行別營村。
1948年5月遷至獻縣張庄,更名為「河北省省立獻縣初級中學」、「河北獻縣中學」。
1954年9月,遷址泊頭,校名為「河北省泊頭第一中學」。
1982年,更名為「河北省泊頭市第一中學」。
泊頭市第一中學,是河北省首批 24 所重點中學之一,是 「 河北省示範高中 」 、 「 河北省文明單位 」 、 「
河北省園林式單位 」 、 「 河北省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 」 。其前身為創建於 1941 年的冀中區第三中學,校址幾經
搬遷,於 1954 年落址泊頭現址。現學校佔地 228 畝,建築面積 7.2 萬平方米。現有專任教師 184 人,國家級學科帶頭
人 3 名,研究生學歷 12 名,高級教師 55 人,特級教師 2 人,一級教師 135 人,本科學歷教師占 95% 。近年來,學
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工奮力拚搏,積極進取,以 「 嚴謹、博學、善教、愛生 」 的教風,培養了學生 「 刻苦、多
思、尊師、守紀 」 的學風。遵循 「 開拓、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 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 「 教學設施現代化、教學方
法科學化、學校管理精細化、校園建設園林化 」 的發展戰略,取得了教育教學和改善辦學條件雙豐收,每年向高等院校
輸送數以千計的優秀人才,泊頭一中被譽為 「 大學生的搖籃 」 。現在,泊頭一中正代表滄州市創建 「 全國千所示範
高中 」 。
3. 柳關中學老師名單
柳是報春的使者,杜甫有詩:「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它告知楊柳是春天氣息的預報員,因而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愛楊柳,形成許多與柳有關的民間風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插柳】我國古代寒食節,清明節,那天家家門前有插柳枝的風俗。到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還有不少人在清明掃墓時把柳條插墳頭上以示紀念,這種習俗也就是由此而來的。【折柳】折柳贈別之俗始於漢朝。「折柳」一詞最早見於六朝無名氏所撰的《三輔黃圖》一書。此後「折柳」在詩文中為送別的同意語。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速長,用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戴柳】「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含有願春色長留人間,永葆青春的意思,表現了人們珍惜春光的良好心願,此為其一,其二,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柳既是很容易扦插的樹種,又是極易長大的速生樹木,可謂生機蓬勃,戴柳又有前程發達之意。相傳,黃巢起義時,曾規定戴柳為號,就是取其生機勃發、容易成功的寓意,現在我國北方及閩台等還有清明戴柳的習俗。【射柳】據有關資料講,這是古人在清明前後開展的一項娛樂活動,即在距離柳樹一百步遠的地方,用弓箭射擊懸掛的柳葉。這一活動起始於戰國,流行於漢朝,至唐時,被官方確定為正式比賽項目。以後,不知何人又出新招,把原來射柳葉改成射葫蘆:在葫蘆里裝一隻鵓鴿,掛於百步之外的柳樹上,射中葫蘆,驚飛鵓鴿,以命中率高低決定勝負。雖是射葫蘆,仍舊叫「射柳」。【賞柳】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時機。《武林舊事》記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仕女艷妝飾,金翠琛玉,接踵聯肩,翩翩游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踏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看柳,這點,從許多關於清明的詩詞可以看出來,如,宋人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喻柳】柳是美好的象徵。柳葉初生,似睡眼剛展,故稱「柳眼」。李商隱《二月二日詩》:「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女子秀眉細長為柳葉,喻為「柳眉」。王衍詩《甘州曲》:「柳眉桃臉上勝春」。女子身腰若柳條柔軟,故稱「柳腰」。韓屋詩:「柳腰蓮臉本忘情。」晉代衛灌的書像柳葉,世稱「柳葉篆」。柳絮散落為絮綿,又稱「柳綿」。晏殊《寓意詩》:「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蘇東坡有「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詞句。【詠柳】歷代詩人以柳入題,歌詠不絕。古代的《詩經》中所寫的「楊柳依依」,早已成為人們吟詠的佳句。唐以後,詠柳的詩詞名篇迭出,如「柳絮飛來片片紅,夕陽方明桃花塢」,「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等等。但是在詠柳的詩詞中,把柳樹的柔美形象描繪得最真切動人的,要數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愛柳】春秋時,有個柳下惠,原來不姓柳,因為很愛柳才改姓,於是,他的後代都姓柳了;東晉陶淵明,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北宋歐陽修曾在揚州平山溏掘土種植柳樹,人稱「歐公柳」;唐代文成公主在拉薩的大昭寺前栽植一柳樹,後人名之為「唐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齡臨泉卜居,泉邊栽柳,便自稱「柳泉居士」;清末名將左宗棠出征西北時,命令軍隊在河西走廊沿途種柳,長達數千里,人稱「左公柳」。現代畫家豐子愷曾將屋子取名為「小柳屋」;現代史學家陳寅恪也特別愛柳,他的書房叫「寒柳堂」,其著述編為《寒柳堂集》。【詠柳詩】柳詩文「春風楊柳萬千條」,柳樹在春風中吐綠綻芽,隨風起舞,搖曳生姿,極具風流,很早就贏得了國人的喜愛,成了歷代文人題頌謳歌的對象,寫下了大量的詠柳詩文。縱觀古代詩文,有關「柳」的形象比比皆是,如「章台柳」、「灞橋柳」、「水邊柳」、「隋堤柳」、「青門柳」、「江邊柳」、「城邊柳」、「東門柳」、「亭柳」、「河柳」、「垂柳」、「新柳」、「秋柳」、「煙柳」、「風柳」、「問柳」、「柳色」、「柳絮」「楊柳曲」、「折楊柳」、「楊柳枝」、「柳枝詞」等諸多柳詩、柳賦、柳記、柳詞、柳曲,構成「柳文化」的重要內容。柳作為文學形象出現是在先秦時期,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采微》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之句,西漢枚乘《忘憂館柳賦》是第一篇柳賦。魏晉六朝時期伴隨著詠物詩的產生,出現了以柳為題材的詠柳詩,梁簡文帝《折楊柳》則是第一篇詠柳詩。縱觀歷代詠柳詩文,則以唐賀知章的《詠柳》詩最著名、最傳神,詩曰:「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為文學作品中的「柳意象」最具象徵意義是表達「離情別意」的符號。柳色如煙,柳條曼長,猶如親友間繾綣的柔情,彷彿離人不盡的別恨,加之「柳」與「留」諧音,人們樂意把柳當做情感的寄託物和負載體,產生了「折柳贈別」和「折柳寄遠」的風俗。長期以往就把柳視為別離的代名詞,從而植根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自春秋時期產生「折柳」風俗以後,代代相傳。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折柳枝》(又名《折楊柳》、《楊柳枝》)的樂府詩。《宋書•五行志》載:「晉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辭。」《唐書•樂志》也載:「梁樂府有鼓吹歌雲:『上馬不提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此歌辭源出北國,即鼓角橫吹《折楊柳枝》是也」。梁•簡文帝《折楊柳》就有「楊柳亂成絲,攀折上春時」的詩句。唐代以後詩詠折柳極為興盛,如唐•王之渙《送別》有「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詩句,孟郊《古離別》詩有「楊柳織別愁,千條萬條絲」,李白《勞勞亭》詩有「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楊柳青」,白居易《青門柳》詩也有「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許渾《重別》詩有「留卻一枝河畔柳,明朝猶有遠行人」,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施肩吾《折柳枝》有「傷見路邊楊柳春,一重摺盡一重新;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宋•韓琦《新柳》有「驛路行人東復西,等閑攀折損芳枝;有生自是無根物,忍向東風贈別離」,歐陽修《詠柳》有「長亭送客兼迎雨,費盡春條贈別離」,周邦彥《六丑》詞有「長條故意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明•晏鐸《詠柳》有「河橋楊柳半無枝,多為行人贈別離」,等等,不勝例舉。學者羅宗濤先生分析古代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的以柳象徵「別離」原因時說:「我國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植物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楊柳,有人說『中國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樹木是楊柳』,似有道理。楊柳是別離的象徵,而中國人喜聚不喜散,最怕與別人與朋友分開。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別離又是經常發生的,於是在我國詩歌中,別離成為最重要的主題,詩人筆下經常出現那依依的柳條,飄舞的柳絮,以及笛聲鳴咽的折楊柳曲。」[36]正是如此。古代詩文中還出現「折柳寄遠」的亞意象符號意義。如唐•許景先《折柳篇》詩有「折芳遠寄相思曲,可惜容華難再持」,盧照鄰《折楊柳》詩有「攀折將安寄,軍中音信稀」,張九齡《折楊柳》詩有「纖纖折楊柳,持取寄情人」,張旭《柳》詩有「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春思」,李賀《致酒行》詩有「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唐彥謙《柳》詩有「春思春愁一萬枝,遠村遙岸寄相思」,等等,都是詩詠折柳寄遠的事象,藉此以表達對遠方親友的思念,祈盼早日歸來。
4. 2016年七中任課老師名單
很高興告訴你!
七中2016今年有誰好嗎~打聽學校情況~去看一看,問一問,內自已確認才好。容
這樣的問題,最妥當還是問學校的同學才好。在這兒打聽地方上校園的情況?知道的人很少~所以很難在這兒知道確切答案。簡單的問題被你復雜化了~
為你解除疑惑是我的快樂!
5. 怎樣查詢學校老師的名單或者聯系方式
如果是官方行動,你可以直接去問老師。
如果屬於地下性質的,你可以敬愛老師為名回,發起一個簽答名活動,讓老師們寫下自己的姓名和聯系方式,這招老師肯定喜歡。注意一點,一定不要把你想知道聯系方式的老師放在第一位。
如果你是家長的話,那就更好辦了,你直接打學校電話問教務處。或者你也可以裝作是家長.........
你懂的
親,說了這么多,給個分吧。。。。。。
6. 泊頭市第一中學的知名校友
81、82、83屆校友姓名職務趙洪順國家煙草總局副局長張元啟中國航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副專總經理張屬紅軍中央警備師副師長馮耀武河間市委書記穆鐵英滄州市委組織副部長袁寶輝滄州市紀檢委副書記韓丙起南皮縣縣委常委、紀檢委書記胡同發滄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海濤泊頭市公安局副局長
7. 泊頭市第一中學的介紹
泊頭市第一中學 ,是河北省的普通中學,是 「 河北省示範高中 」 、 「 河北省文明單位 」 、 「 河北省園林式單位 」 、 「 河北省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單位 」 。前身為冀中區第三中學,誕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為適應革命需要而創辦的幹部學校,幾經搬遷,1954年落址泊頭。
8. 泊頭城市名片的泊頭市第一中學
現學校佔地228畝,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現有專任教師184人,國家級學科帶頭人3名,版研究生學歷權12名,高級教師55人,特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135人,本科學歷教師佔95%。近年來,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教職工奮力拚搏,積極進取,以「嚴謹、博學、善教、愛生」的教風,培養了學生「刻苦、多思、尊師、守紀」的學風。遵循「開拓、創新和跨越式發展」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教學設施現代化、教學方法科學化、學校管理精細化、校園建設園林化」的發展戰略,取得了教育教學和改善辦學條件雙豐收,每年向高等院校輸送數以千計的優秀人才,泊頭一中被譽為「大學生的搖籃」。現在,泊頭一中正代表滄州市創建「全國千所示範高中」。
9. 泊頭市領導班子人員的名單
秦玉海
廳長
劉國慶
常務副廳長
楊德勝
巡視員
楊維璽
副廳長
孫世海
副廳長
李建中
副廳長
程德民
紀委書記
呂宏躍
副廳長
許寶成
副廳長
王德周
副廳長
陳志中
副廳長
熊文修
政治部主任
楊元偉
巡視員
於建華
消防局局長
10. 泊頭市第一中學
呵呵 這個問題 你要你認真 學 在尖子班 20名以內 就可以上二本 在普通班 就要前幾名才行 不要 一味相信 升學率 升學率 都是靠復習生 拉上去的